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965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6.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次生灾害的防护.docx

次生灾害的防护

2008年河池市人民防空知识教育师资培训材料

次生灾害的防护

第一节次生灾害及其要求

灾害威胁着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而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我国古人有一句话“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当灾害降临时,有人遇难,有人脱险。

这固然与灾难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周边环境等因素有关,然而还要看每个人在灾难临头时有没有避难逃生的本领。

所以我们非常有必要学习灾害发生时的防护要求的措施。

一、次生灾害

1、定义:

次生灾害是指空袭或自然灾害等原发性灾害间接造成的灾害。

就灾害的类型而言,可划分为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两大类。

由于空袭或自然灾害造成的火灾、建筑倒塌、山体滑坡、毒气外泄、煤气爆炸等间接造成的灾害都属于次生灾害。

2、次生灾害的危害性:

次生灾害对灾害本身有放大作用,它使灾害不断扩大、延续下去。

如一场地震来临,首先是房屋倒塌,然后是地下管道的错位、折裂酿成的大火,接着是被埋葬或压死的尸体而引起瘟疫……因此,我们要注意各种灾害的影响、预防,警惕灾害的放大效应。

尤其是高技术常规空袭,城市里往往许多目标相继遭到袭击,各个目标产生的危害因素和范围都不一样。

有的地方可能是有毒气体泄漏,有的地方是高楼坍塌,也有的地方在燃烧甚至爆炸等等,这就要求我们每个人根据次生危险源的情况,分别采取防护和消除危害的措施,使灾害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限度。

10平方

3、举例:

以地震为例,次生灾害造成的危害尤为突出,国内外历次大地震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

如1975年2月5日海城地震(7.3级),鞍钢因停电而铁水冻结,高炉停产;营口市水电设备破坏,全市停水、停电,城市瘫痪。

2008年5月12日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许多人失去了家园。

1976年7月28日唐山地震(7.8级),开滦矿供电中断,涌水量猛增,矿井被淹;天津碱厂白灰捻滑坡使30多人丧生;化工厂阀门破坏、溢氯死5人。

1923年9月1日日本关东地震(8.2级),水管破坏,大火持续三天两夜,横滨被烧光,东京烧掉三分之二。

1964年6月16日日本新漓地震(7.5级),油库受震起火,直至原油烧尽,300多所民房工厂无一幸免。

1906年4月18日美国旧金山地震(8.3级),火炉翻倒引起大火,供水系统破坏,大火持续三天三夜,公里的市区化为灰烬。

1960年5月6日智利地震(最大地震8.9级)引发海啸,沿海建筑物大部分被海浪卷走,破坏房屋16万栋。

二、对次生灾害的防护要求

1、对次生灾害的防护的总原则:

沉着冷静,随机应变,正确应对。

2、防护措施:

首先要根据次生灾害的性质,判定安全方向和地区。

对火灾要离开易燃易爆物品,在上风空旷地避难;有爆炸危险时,避免在陡坡、堤岸、高层建筑下停留;对化学毒气等泄漏,要根据风向,向上风或侧上风方向转移。

其次,次生灾害一般都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每个人都应该参加一些初期灭火、转移危险品的抢险工作,帮助老弱病残及救助被埋压人员。

另外,自身也要相应采取防火、穿戴防毒器材等防护措施。

三、分小组举例:

次生灾害的事例?

发生火灾时灾外人员该怎么做?

1、打1192、切电源3、组织人员及时抢救

第二节城市遭袭、建筑倒塌、人员被困时的防护行动不仅在战争中会出现建筑倒塌、人员被困的情况,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建筑质量,诸如地震、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火灾等也会出现上述人员被困的情形,特别是美国纽约“9.11”世贸中心遭恐怖袭击而发生倒塌,造成了死亡2797人、损失360亿美元的举世震惊惨案;青岛即墨正大食品公司厂房发生火灾导致钢结构屋架倒塌,致使20多名员工因未能及时疏散而被埋压在厂房内;湖南衡阳“11.3”大火造成的建筑倒塌事故,导致20名消防官兵牺牲,创造了新中国一次火灾事故消防官兵牺牲之最。

积极研究和探讨各类结构建筑物在火灾作用下的破坏、倒塌特点和规律,对于减少此类火灾事故中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们要加强学习人员被困时的防护和救护措施。

一、当城市遭敌空袭、地震、火灾发生时,建筑物倒塌,人员被埋在废墟里,若感到自己还活着或受些伤还能活动,应妥善采取自救行动。

首先,要有信心和勇气,冷静观察周围情况,采取相应措施,设法脱离危险区。

其次,要保持呼吸通畅,用毛巾、手帕、衣物等捂住口鼻,防止烟尘造成的窒息,设法清除压在自身腹部以上的物体。

还要注意,被埋压后不要随便移动身边的障碍物,以免引起更大的坍塌;如果床、柜子、椅子等旁边有空间,可以从下面爬过去或仰面蹭过去;倒退时,要把上身外衣脱掉,把有皮扣的腰带解下来,以免被挂住;要朝有光线或有空气的方向移动。

一时无法脱险时,也不要急躁,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防止重物坠落压身;要保持体力,不要盲目高声呼叫,可用敲击等方式与外部联系;尽可能寻找食品和水,以延长生命,等待救援。

实际情况表明,只要建筑倒塌时没有砸伤要害部位,并能及时救出来的人,绝大部分能救活。

从唐山地震情况看,第一天救出来的人,救活率可达80%左

右;第三天救出来的人,救活率只有30-40%;时间越长,救活率越低。

因此,争分夺秒组织抢救是减少伤亡的关键。

二、救人的原则是:

先救活人,先救身边的人,先救容易救的人,先救强壮劳力。

三、注意事项:

搜寻要细心,慎用工具,接近伤员时最好用手;在倒塌物体中危险作业时,必须进行支撑和加固;发现伤员要迅速暴露头部,清除口鼻的尘土、淤血和异物,然后施行各项急救措施。

第三节人员遇火灾时的防护行动

一、日常火灾预防我国消防工作的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人人都应该遵守消防条例,用自己掌握的消防知

不能随意乱扔烟蒂,在床上或沙发上吸烟。

教育小孩不要玩火,要在规定的区域和时间内安全燃放烟火爆竹。

外出时、临睡前要熄灭室内外的火种,关闭煤气、液化气的总阀门。

要保持居室的走道、楼梯畅通,不随意堆物;不允许以防盗为名,擅自安装铁门将楼房通道、安全出口处封堵。

不应乱拉乱接电线,使用电熨斗,电吹风、电热杯、电取暖器等家用电热器具时,人不能离开,也不要用灯泡取暖或烘烤衣物。

不能用明火(火柴、打火机等)查找煤气、液化气的泄漏处,而应用肥皂水涂抹的方法来查漏。

夏季使用燃烧型蚊香时,点燃的蚊香不要贴靠在床沿、窗帘处。

家中不要储存大量汽油,助动车加油时,应远离火种,也不能吸烟。

二、报火警的正确方法

《消防法》第三十二条明确规定:

任何人发现火灾时,都应该立即报警。

任何单位、个人都应当无偿为报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

严禁谎报火警。

所以一旦失火,要立即报警,报警越早,损失越小。

报警时要牢记以下7点:

1、要牢记火警电话“119”,消防队救火不收费。

2、接通电话后要沉着冷静,向接警中心讲清失火单位的名称、地址、什么东西着火、火势大小、以及着火的范围。

同时还要注意听清对方提出的问题,以便正确回答。

3、把自己的电话号码和姓名告诉对方,以便联系。

4、打完电话后,要立即到交叉路口等候消防车的到来,以便引导消防车迅速赶到火灾现场。

5、迅速组织人员疏通消防车道,清除障碍物,使消防车到火场后能立即进入最佳位置灭火救援。

6、如果着火地区发生了新的变化,要及时报告消防队,使他们能及时改变灭火战术,取得最佳效果。

7、在没有电话或没有消防队的地方,如农村和边远地区,可采用敲锣、吹哨、喊话等方式向四周报警,动员乡邻来灭火。

三、火场自救的方法一场大火降临,在众多被火围困的人员中,有的人生灵涂炭,命赴黄泉;有的人跳楼丧生或造成终生残疾;也有人化险为夷,死里逃生。

这固然与起火时间、地点、火势大小、建筑物内消防设施等因素有关,还要看被火围困的人员,在灾难临头时有没有逃生的本领。

那么,在火场中如何逃生自救呢?

这里向你介绍十种方法。

1、熟悉环境法。

就是要了解和熟悉我们经常或临时所处建筑物的消防安全环境。

对我们通常工作或居住的建筑物,事先可制定较为详细的逃生计划,以及进行必要的逃生训练和演练。

对确定的逃生出口、路线和方法,要让所有成员都熟悉掌握。

必要时可把确定的逃生出口和路线绘制成图,张贴在明显的位置,以便平时大家熟悉,一旦发生火灾,则按逃生计划顺利逃出火场。

当人们外出,走进商场、宾馆、酒楼、歌舞厅等公共场所时,要留心看一看大平门、安全出口、灭火器的位置,以便遇到火灾时能及时疏散和灭火。

只有警钟长鸣,养成习惯,才能处险不惊,临危不乱。

如1985年4月18日深夜,哈尔滨市天鹅宾馆发生特大火灾,起火的楼层住着一位日本客人。

他在18日住进11层时,进房前先在门口看了看周围环境,知道了疏散出口。

当夜里意识到失火后,便穿过烟雾弥漫的走廊直往疏散通道摸去,得以死里逃生。

2、迅速撤离法。

逃生行动是争分夺秒的行动。

一旦听到火灾警报或意识到自己可能被烟火包围,千万不要迟疑,要立即跑出房间,设法脱险,切不可延误逃生良机。

1989年,吉林省东辽县就曾发生过一位青年妇女已经逃离险境又返回火场穿衣服、抢拿财物,导致丧命火场的悲剧。

一般说,火灾初期烟少火小,只要迅速撤离,是能够安全逃生的。

3、毛巾保护法。

火灾中产生的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过1.28%时,即可导致人在1〜3分钟内窒息死亡。

同时,燃烧中产生的热空气被人吸入,会严重灼伤呼吸系统的软组织,严重的也可致人员窒息死亡。

逃生的人员多数要经过充满浓烟的路线才能离开危险的区域。

逃生时,可把毛巾浸湿,叠起来捂住口鼻,无水时,干毛巾也可。

身边如没有毛巾,餐巾布、口罩、衣服也可以代替。

要多叠几层,使滤烟面积增大,将口鼻捂严。

穿越烟雾区时,即使感到呼吸困难,也不能将毛巾从品鼻上拿开。

4、通道疏散法。

楼房着火时,应根据火势情况,优先选用最便捷、最安全的通道和疏散设施,如疏散楼梯、消防电梯、窒外疏散楼梯等。

从浓烟弥漫的建筑物通道向外逃生,可向头部、身上浇些凉水,用湿衣服、湿床单、湿毛毯等将身体裹好,要低势行进或匍匐爬行,穿过险区。

如无其它救生器材时,可考虑利用建筑的窗户、阳台、屋顶、避雷线、落水管等脱险。

如1993年2月14日,唐山市林西南路百货大楼特大火灾,死80人,伤53人。

而有位叫刘丽英的女士却死里逃生,着火时她正在三楼购物,混乱中她趴在地板上,顺着楼梯爬到二楼,从窗户跳出,得以幸存。

5、绳索滑行法。

当各通道全部被浓烟烈火封锁时,可利用结实的绳子,或将窗帘、床单、被褥等撕成条,拧成绳,用水沾湿,然后将其拴在牢固的暖气管道、窗框、床架上,被困人员逐个顺绳索沿墙缓慢滑到地面或下到未着火的楼层而脱离险境。

6、低层跳离法。

如果被火困在二层楼内,若无条件采取其它自救方法并得不到救助,在烟火威胁、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跳楼逃生。

但在跳楼之前,应先向地面扔些棉被、枕头、床垫、大衣等柔软物品,以便“软着陆”。

然后用手扒住窗台,身体下垂,头上脚下,自然下滑,以缩小跳落高度,并使双脚首先落在柔软物上。

如果被烟火围困在三层以上的高层内,千万不要急于跳楼,因为距地面太高,往下跳时容易造成重伤和死亡。

只要有一线生机,就不要冒险跳楼。

7、借助器材法。

人们处在火灾中,生命危在旦夕,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会放弃生命,一定要竭尽所能设法逃生。

逃生和救人的器材设施种类较多,通常使用的有缓降器、救生袋、救生网、救生气垫、救生软梯、救生滑杆、救生滑台、导向绳、救生舷梯等等,如果能充分利用这些器材和设施,就可以火“口”脱险。

8、暂时避难法。

在无路可逃生的情况下,应积极寻找暂时的避难处所,以保护自己,择机而逃。

如果在综合性多功能大型建筑物内,可利用设在电梯、走廊末端以及卫生间附近的避难间,躲避烟火的危害。

如果处在没有避难间的建筑里,被困人员应创造避难场所与烈火搏斗,求得生存。

首先,应关紧房间迎火的门窗,打开背火的门窗,但不要打碎玻璃,窗外有烟进来时,要赶紧把窗子关上。

如门窗缝或其它孔洞有烟进来时,要用毛巾、床单等物品堵住,或挂上湿棉被、湿毛毯、湿床袋等难燃物品,关不断向迎火的门窗及遮挡物上洒水,最后淋湿房间内一切可燃物,一直坚持到火灾熄灭。

另外,在被困时,要主动与外界联系,以便极早获救。

如房间有电话、对讲机、大哥大,要及时报警。

如没有这些通讯设备,白天可用各色的旗子或衣物摇晃,向外投掷物品,夜间可摇晃点着的打火机、划火柴、打开电灯、手电向外报警求援,直到消防队来救助脱险或在能疏散的情况下择机逃生。

在逃生过程中如果有可能应及时关闭防火门、防火卷帘门等防火分隔物,启动通风和排烟系统,以便赢得逃生的救援时机。

9、标志引导法。

在公共场所的墙面上、顶棚上、门顶处、转弯处,要设置“太平门”、“紧急出口”、“安全通道”、“火警电话”以及逃生方向箭头、事故照明灯等消防标志和事故照明标志。

被困人员看到这些标志时,马上就可以确定自己的行为,按照标志指示的方向有秩序地撤离逃生,以解“燃眉之急”

10、利人利已法。

在众多被困人员逃生过程中,极易出现拥挤、聚堆、甚至倾轧践踏的现象,造成通道堵塞和不必要的人员伤亡。

相互拥挤、践踏,既不利于自己逃生,也不利于他人逃生。

如1994年11月27日13时28分,辽宁省阜新市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特大火灾。

在一幢单层的艺苑歌舞厅,有233人丧生,就是与被困人员拥挤、踩压有关。

歌舞厅仅有一个0.83米宽的小门,且有5个台阶,发现火时,所有舞池中的人立即拥向小门逃生。

一人跌倒还未及爬起,后面接踵而到的人便被绊倒,呼啦一下子,逃生者就人叠人地堵住了小门。

灾后发现,死者呈扇形拥在门口处,尸体叠了9层,约有1.5米高,其景惨不忍睹。

因此,在逃生过程中如看见前面的人倒下去了,应立即扶起,对拥挤的人应给予疏导或选择其他疏散方法予以分流,减轻单一疏散通道的压力,竭尽全力保持疏散通道畅通,以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刚才我和大家一起学习了遇到火灾时的正确逃生方法。

下面哪位同学结合生活中的真实事例来说说正确的逃生方法还有哪些,应该怎么做?

第四节城市煤气事故的预防和救护

煤气和液化气是当今城市居民生活的主要燃料,煤气的成份主要是一氧化碳和氢气,液化气主要成份为丙烷、丁烷等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易燃易爆有毒的特点。

人体若吸入一定量的煤气或液化气就会中毒,甚至窒息死亡。

为了您的家庭幸福,请务必安全使用煤气或液化气。

(一)预防煤气、液化气事故的措施

选用合格的煤气用具。

煤气灶应放在通风良好、周围无易燃物的地方,使用煤气时,必须有人照看。

不能私装、改装煤气用具。

定期检查煤气软管、接头,防止老化、松动。

不能在煤气管上吊挂重物,不能把电器设备的接地线接在煤气管上。

临睡前、外出时,关闭所有煤气开关。

装有煤气管道、煤气用具的厨房等处,不能睡人。

应熟悉各种燃气用具

(二)使用家庭燃气用具的注意事项应选用经燃具质量检测站检验合格的各种家用燃具,的使用方法及要求。

不要私自接装燃气用具,使用场所必须保持空气流通。

若有故障,应及时排除后再使用。

(三)正确使用液化气钢瓶须知

钢瓶应直立摆放,严禁加热、火烤、横放、摇晃、日晒。

正确装卸减压阀,不可互相倒气,不乱倒液化气残液。

(四)煤气、液化气泄漏时的处置方法迅速打开门窗,加强通风。

立即关闭煤气开关,停止使用煤气;杜绝一切火种,禁止开关电器用具。

用肥皂液涂抹法,查找漏气部位,查出漏气部位可暂用胶布包扎,并及时报告煤气公司,请求修理。

小知识:

肥皂泡沫涂查漏法将肥皂或洗衣粉加水调成饱和溶液,用毛笔蘸上肥皂液涂抹在怀疑漏气的部位,发现泡沫或气泡增大,即表明该处是漏气点。

(五)煤气、液化气中毒人员的抢救方法进入浓度较高的事故现场时,抢救人员应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可用湿布、毛巾等捂口,减少吸入;不要穿鞋底带钉的鞋子,以防产生火星引起爆炸。

立即打开门窗,加强通风,迅速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流通处。

及时对中毒者进行针对性救治。

轻度中毒者可解开衣领、裤带、松开衣服,喝浓荼、咖啡,并注意观察。

重度中毒者应一面施行人工呼吸或胸外心脏按压,一面拨打“120”急

救中心,迅速送往具备高压氧舱的医院救治。

(六)煤气、液化气失火时的救助措施立即关闭煤气开关或液化气阀门。

用湿布扑打或覆盖着火点,或用家用灭火机扑灭。

若液化气钢瓶发热发烫,可用冷水浇洒,使其降温。

在灭火同时,勿忘向“119”报警。

小知识:

轻度中毒人员的自我救护法当你闻到煤气味,感到头晕或昏昏欲睡时,应立即就就近打开窗户,呼吸室外空气。

再去检查煤气有无泄漏,或者离开室内。

第五节地震发生时个人如何避险

一、为什么会地震呢?

地球的结构就像鸡蛋,可分为三层。

中心层是“蛋黄”-地核;中间是“蛋清”-地幔;外层是“蛋壳”-地壳。

地震一般发生在地壳之中。

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和公转,同时地壳内部也在不停地变化。

由此而产生力的作用,使地壳岩层变形、断裂、错动,于是便发生地震。

地震是地球内部介质局部发生急剧的破裂,产生地震波,从而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

地震(earthquake)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二、地震前兆

1、地下水异常。

前兆来得早。

天旱井水冒。

翻花冒气泡。

有的变味道。

井水是个宝,无雨水质浑,水位变化大,有的变颜色,

2、动物异常:

震前动物有预兆,密切监视最重要。

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

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

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

3、地光和地声:

地光和地声是地震前或地震时从地下或地面发出的光亮及声音,是重要的临震预报。

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地光闪。

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

三、发生地震时应当注意哪些方面?

当遇到地震时,为了您自己、家人和他人的人身、财产安全,请遵守发生地震时的10条须知:

1、为了您自己和家人的人身安全请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大地晃动时间约为1分钟左右。

这时首先应顾及的是您自己与家人的人身安全。

首先,在重心较低、且结实牢固的桌子下面躲避,并紧紧抓牢桌子腿。

在没有桌子等可供藏身的场合,无论如何,也要用坐垫等物保护好头部。

关火的机会有三次:

在大的晃动来临之前的小的晃动之时。

在感知小的晃动的瞬间,地震!

快关火!

”,关闭正在使用的取暖炉、煤气炉等。

在大的晃动停息的时候。

在发生大的晃动时去关火,放在煤气

2、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大地震时,不能依赖消防车来灭火。

因此,我们每个人要有关火、灭火的这种能力,是能否将地震灾害控制在最小程度的重要因素。

为了不使火灾酿成大祸,家里人自不用说,左邻右舍之间互相帮助,厉行早期灭火是极为重要的。

地震的时候,第一次机会:

即刻互相招呼:

第二次机会:

炉、取暖炉上面的水壶等滑落下来,那是很危险的。

大的晃动停息后,再一次呼喊:

“关火!

关火!

”,并去关火。

第三次机会:

在着火之后。

即便发生失火的情形,在1-2分钟之内,还是可以扑灭的。

为了能够迅速灭火,请将灭火器、消防水桶经常放置在离用火场所较近的地方。

3、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地震发生后,慌慌张张地向外跑,碎玻璃、屋顶上的砖瓦、广告牌等掉下来砸在身上,是很危险的。

此外,水泥预制板墙、自动售货机等也有倒塌的危险,不要靠近这些物体。

4、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钢筋水泥结构的房屋等,由于地震的晃动会造成门窗错位,打不开门,曾经发生有人被封闭在屋子里的事例。

请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平时要事先想好万一被关在屋子里,如何逃脱的方法,准备好梯子、绳索等。

5、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当大地剧烈摇晃,站立不稳的时候,人们都会有扶靠、抓住什么的心理。

身边的门柱、墙壁大多会成为扶靠的对象。

但是,这些看上去挺结实牢固的东西,实际上却是危险的。

在1987年日本宫城县海底地震时,由于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的倒塌,曾经造成过多人死伤。

务必不要靠近水泥预制板墙、门柱等躲避。

在繁华街、楼区,最危险的是玻璃窗、广告牌等物掉落下来砸伤人。

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护好头部。

此外,还应该注意自动售货机翻倒伤人。

在楼区时,根据情况,进入建筑物中躲避比较安全。

6、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在百货公司、地下街等人员较多的地方,最可怕的是发生混乱。

请依照商店职员、警卫人员的指示来行动。

就地震而言,据说地下街是比较安全的。

即便发生停电,紧急照明电也会即刻亮起来,请镇静地采取行动。

如发生火灾,即刻会充满烟雾。

以压低身体的姿势避难,并做到绝对不吸烟。

在发生地震、火灾时,不能使用电梯。

万一在搭乘电梯时遇到地震,将操作盘上各楼层的按钮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离开电梯,确认安全后避难。

高层大厦以及近来的建筑物的电梯,都装有管制运行的装置。

地震发生时,会自动的动作,停在最近的楼层。

万一被关在电梯中的话,请通过电梯中的专用电话与管理室联系、求助。

7、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发生大地震时,汽车会象轮胎泄了气似的,无法把握方向盘,难以驾驶。

必须充分注意,避开十字路口将车子靠路边停下。

为了不妨碍避难疏散的人和紧急车辆的通行,要让出道路的中间部分。

都市中心地区的绝大部分道路将会全面禁止通行。

充分注意汽车收音机的广播,附近有pol.ice的话,要依照其指示行事。

有必要避难时,为不致卷入火灾,请把车窗关好,车钥匙插在车上,不要锁车门,并和当地的人一起行动。

8、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在山边、陡峭的倾斜地段,有发生山崩、断崖落石的危险,应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在海岸边,有遭遇海啸的危险。

感知地震或发出海啸警报的话,请注意收音机、电视机等的信息,迅速到安全的场所避难

9、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因地震造成的火灾,蔓延燃烧,出现危机生命、人身安全等情形时,采取避难的措施。

避难的方法,原则上以市民防灾组织、街道等为单位,在负责人带领下采取徒步避难的方式,携带的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绝对不能利用汽车、自行车避难。

对于病人等的避难,当地居民的合作互助是不可缺少的。

从平时起,邻里之间有必要在事前就避难的方式等进行商定。

10、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在发生大地震时,人们心理上易产生动摇。

为防止混乱,每个人依据正确的信息,冷静地采取行动,极为重要。

从携带的收音机等中,把握正确的信息。

相信从消防等防灾机构直接得到的信息,决不轻信不负责任的流言蜚语,不要轻举妄动。

四、地震后自救与互救

1、自救互救意义重大。

自救和互救是大地震发生后最先开始的基本救助形式。

震时被压埋的人员绝大多数是靠自救和互救而存活的。

据统计,唐山大地震后的抢险救灾中,抢救时间与救活率的关系为:

半小时内救活率95%

第一天救活率81%

第二天救活率53%

第三天救活率36.7%

第四天救活率19%

第五天救活率7.4%以上数字说明,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时间就是生命,耽误的时间越短,人们生存的希望就越大。

因此应当不等不靠,尽早尽快地开展自救互救。

2、自救原则。

大地震中被倒塌建筑物压埋的人,只要神志清醒,身体没有重大创伤,都应该坚定获救的信心,妥善保护好自己,积极实施自救。

a.要尽量用湿毛巾、衣物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也可以避免建筑物进一步倒塌造成的伤害。

b.尽量活动手、脚,清除脸上的灰土和压在身上的物件。

c.用周围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避免进一步塌落;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d.几个人同时被压埋时,要互相鼓励,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