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698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8.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docx

《滕王阁序》教学设计

课题:

滕王阁序

主备课人:

李冬梅

二次备课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体特征,了解作者以及相关的背景情况。

2.梳理文言知识点、成语以及用典情况。

3.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体会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特征。

过程与方法:

1.学习事、景、情融于一体的写作技巧。

2.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教学重点:

掌握文言知识点、成语、重点文化常识和典故。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怀才不遇、愤懑悲凉而又不甘于沉沦的复杂感情。

课时安排:

4课时

教学方法:

以诵读、点拨为主,辅以讲授和讨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解题,诵读感知。

2.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祖国这块神奇的大地上,积淀了五千年的文化遗产,宫殿园林,亭台楼阁比比皆是。

在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因其精美的建筑流传千古,更因名人的游历题诗而具有了特殊的含义。

那么有谁知道“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呢?

(鹳雀楼滕王阁岳阳楼   黄鹤楼)

二、解题

1.关于作者

王勃(650-675),字子安,绛州龙门(今山西省稷山县)人,祖父是隋朝著名学者王通。

王勃六岁即善写文章,十四岁便科举中第。

沛王李贤闻其名声,邀请他作王府修撰。

后因一篇游戏文章触怒了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

后又因杀官奴而犯罪,父亲也受连累贬为交趾令。

上元二年(公元675年),王勃前往交趾省亲,途经南昌,正赶上当地都督在滕王阁上设宴。

王勃在宴会上赋诗并写了这篇著名的《滕王阁序》。

随后,在前往交趾时渡海溺水,惊悸而死。

本文遂成为他的“绝唱”。

2.关于文体

本文文体是骈文。

骈文也称“骈体文”、“骈俪文”或“骈偶文”;因其常用四字、六字句,故也称“四六文”或“骈四俪六”。

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讲究对仗的工整和声律的铿锵。

骈文是与散文相对而言的。

其主要特点是以四六句式为主,讲究对仗,因句式两两相对,犹如两马并驾齐驱,故被称为骈体。

在声韵上,则讲究运用平仄,韵律和谐;修辞上注重藻饰和用典。

由于骈文注重形式技巧,故内容的表达往住受到束缚,但运用得当,也能增强文章的艺术效果。

3.作品背景

滕王阁因滕王李元婴得名。

李元婴是唐高祖李渊的幼子,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骄奢淫逸,品行不端,毫无政绩可言。

但他精通歌舞,善画蝴蝶,很有艺术才情。

他修建滕王阁,也是为了歌舞享乐的需要。

这座江南名楼建于唐朝繁盛时期,又因王勃的一篇《滕王阁序》而很快出名。

韩愈在《新修滕王阁记》中说: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媵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滕王阁序》全称《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又名《滕王阁诗序》《宴滕王阁序》,写于何时,有两种说法。

唐末五代时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说“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

”那时,王勃的父亲可能任六台县(今属江苏)令,王勃赴六台经过洪州。

又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胜饯”之语,也可佐证。

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认为《滕王阁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现在越南河内西北)看望父亲(那时他父亲任交趾县令),路过南昌时所作。

从这篇序文内容的博大、辞采的富赡来看,更像是成年作品。

“童子”不一定就是指小孩,也可以是表示自己年轻无知的谦词。

何况序文中有“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的话,“弱冠”是指二十岁。

所以,关于写作时间,课文的注释解说采用后一种说法。

《新唐书·文艺传》记滕王阁诗会为:

“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阁,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泛然不辞。

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

一再报,语益奇,乃矍然曰:

‘天才也!

’请遂成文,极欢罢。

”可见当时王勃年轻气盛,才华横溢,挥毫泼墨,语惊四座的情景。

关于《滕王阁序》的由来,唐末王定保的《唐摭言》有一段生动的记载。

原来阎公本意是让其婿孟学士作序以彰其名,不料在假意谦让时,王勃却提笔就作。

阎公初愤然离席,至配室更衣,专会人倒其下笔。

初闻“豫章故郡,洪都新府”,阎公觉得“亦是老生常谈”;接下来“台隍枕夷夏之郊,宾主尽东南之美”,公闻之,沈吟不言;及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乃大惊“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

”,出立于勃侧而观,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三、诵读全文,整体感知

1.反复诵读,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自学指导

(一)初读课文,能读准字音,读得通顺。

1、翼轸(yìzhěn)2、襟(jīn)三江

3、鹤汀(tīng)4、凫(fú)渚(zhŭ)

5、川泽纡(yū)6、孤鹜(wù)

7、樽(zūn)8、迥(jiŏng)

9、盛筵(yán)10、梓(zĭ)泽

11、襜(chān)帷12、睢(suī)园

13、瓯(ōu)越14、骖騑(cānfēi)

15、睇眄(dìmiǎn)16、棨戟(qǐjǐ)

17、披绣闼(tà)18、叨(tāo)陪鲤对

19、遄(chuán)飞20、命运多舛(chuǎn)

自学指导

(二)再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得有感情。

自学指导(三)再读课文,请用文中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作者笔下的滕王阁是:

王勃是一个的人。

自学指导(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

思考:

从内容上看,文章可分为几部分?

明确:

第一部分

(1):

扣“洪府”,概写洪州的地理风貌,引出参加宴会的人物。

第二部分(2~3):

扣“秋日登阁”,写三秋时节滕王阁的万千气象和周围的自然、人文景观。

第三部分(4~5):

扣“饯”,写宴会的盛况,抒发人生的感慨。

第四部分(6~7):

扣“别”,述说自己的身世和怀才不遇的苦闷,感叹盛宴难再。

2.指导学生诵读

四、合作探究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在阅读中标出不懂的地方,向小组其他成员提问,帮助自己解决。

教师巡视中可参与小组的活动。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研读课文,解决文中疑难字词,积累梳理文言知识。

驱动性问题:

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疑难词语(主要是实词)

(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段自主理解词语,标注出自己弄不懂的词句,写到黑板上,同学间合作探究,互帮互学,学生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做释疑。

一、教学过程

(一)研读第1自然段。

(1)学生利用注释和工具书,逐段自主理解词语,标注出自己弄不懂的词句,疏通段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解疑,分析课文内容,疏通、翻译课文第一自然段。

(出示幻灯片)

(2)词句精讲释疑预设

1.豫章故郡故:

2.地接衡庐接:

接壤

3.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

名词用作动词,连接、环绕的意思。

4.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雾、星:

名词作状语,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5.宾主尽东南之美美:

形容词作名词,俊杰。

(二)研读第2、3自然段:

(1)疏通、翻译段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解疑,分析课文内容。

(出示幻灯片)

设疑自探,

驱动性问题

(一):

反复诵读2、3段完成下列问题。

1.思考后讨论: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滕王阁的?

(参照教师用书)

2.思考:

这两段是著名的写景段落,历来脍炙人口。

你认为这幅“晚秋暮色图”美在什么地方?

3.“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是传诵千古的名句,是本文最为闪光的一句。

相传都督阎某拂袖而去后,闻此句矍然而起,说:

“此真天才,当传不朽矣。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这一景色并赏析。

王勃把这种景象用对偶句的下句来表现,描绘出一个旷远的背景,在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点缀以红霞、野鸭,构成色彩明丽的画面。

王勃写红霞在天上飘动,野鸭在红霞中翱翔,造成蓝天上一红一白的色彩对照;无生命的晚霞与有生命的飞鸟并举,构成的画面更为明丽鲜活,超出前人甚远。

(2)词句精讲释疑预设

1.雁阵惊寒惊:

被……惊扰

2.时维九月,序属三秋序:

时间。

属:

是。

3.潦水尽而寒潭清而:

因而。

尽:

干涸。

寒:

寒冷。

清:

澄清

4.烟光凝而暮山紫凝:

凝聚。

暮:

傍晚。

紫:

呈现紫色。

5.即冈峦之体势即:

依附。

(三)研读第4、5自然段:

看到如此美景,你的心情如何呢?

王勃又会如何呢?

(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融情于景)

(1)疏通段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解疑,分析课文内容。

(出示幻灯片)

驱动性问题

(二)反复朗读4、5段。

1.讨论:

这两段写了哪些内容?

第四段:

写宴会盛况管弦之胜,歌声之美,宴会豪华,人物高雅,兴尽悲来,叹天地之大,宇宙无穷(反村人之渺小)人生无常,盛衰有时,怀才不遇,报国无路。

第五段:

言自己虽时运不济,但因之自勉,从消沉中振起,理想、志节不变。

2.找出文中典故分析文中作者流露了怎样的感情?

作者在着意铺叙美景之后,以腾挪跌宕的笔势,由逸游的豪兴,陡然引出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表白了报国无门却壮志不坠的执着态度。

“望长安于日下”四句抒写了远离京城,失意流落之情,接着从关山难越,念及英雄失路,连用屈原、贾谊、冯唐、李广四人的典故借怀才不遇的人物表达自己有志难伸的悲愤。

至“所赖”一提,振起全篇。

“老当益壮”几句,勉励同仁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为全篇警策。

接着又以“大鹏”作比,表明凌云之志,又用“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成句,表明自己信心未泯。

同时,又反用“贫泉”“涸辙”、阮籍之典,说明处困顿而情操不移,逆境中壮志弥坚。

作者就是如此展示了其抑扬升沉的情感发展轨迹,披露了交织于内心的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奋进与失意的复杂情感。

探究此部分先后表现出两种感情基调:

一方面因怀才不遇而感伤失落,另一方面保持乐观心态,对未来寄予希望。

这二者是否矛盾?

3.登高望远,人们都不免感叹人生短暂、人之渺小。

在我们学过的或接触过的诗文中,有没有类似的联想?

(出示幻灯片)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苏轼《前赤壁赋》

人生几回伤往事,

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勃的兴致盎然并未持续多久,他很快就“兴尽悲来”,他为了什么而“生悲”呢?

为自己的失意人生。

王勃凭着横溢的才华,怀着“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走上了坎坷而险恶的仕途。

恃才傲物的他,与官场很难融合。

他先是因为《檄英王鸡》的游戏文章而触怒唐高宗,被逐出沛王府,接着又因擅杀官奴而被判死刑。

虽遇大赦保住了性命,但他的父亲却因此而被贬到偏远的交趾(今越南)做地方官,自己也远离都城,不再被任用。

4.高声朗诵这两段文字,体会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

欢饮之乐;

对宇宙无穷的感慨;

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为自己怀才不遇而悲伤;

认识现实后的自我安慰;

对理想人格境界的追求;

豁达乐观的情怀。

现在你能找出表现王勃失意的句子吗?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词句精讲,释疑预设

1.四美具具:

具有,都有。

2.而难并并:

会聚一起。

3.穷睇眄于中天穷:

望尽。

4.极娱游于暇日极:

尽情。

5.屈贾宜于长沙屈:

被……贬谪。

6.穷且益坚:

且:

反而。

7.不坠青云之志坠:

抛弃。

(四)研读第6、7自然段:

(1)疏通段意,学生质疑,教师点拨、解疑,分析课文内容。

(出示幻灯片)

(2)词句精讲释疑预设

1.等终军之弱冠等:

等同。

弱冠:

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行冠礼,为成年人。

2.奉晨昏于万里奉:

侍奉。

3.接孟氏之芳邻接:

结交。

4.胜地不常,盛宴难再胜:

美好。

再:

第二次。

5.兰亭已矣:

过去。

6.敢竭鄙怀竭:

使动用法,使……完全表露出来。

(3)用典是骈文的特点之一,探讨一下,这两段用了哪些典故?

有什么作用?

1.用典故来写物产人物:

“物华天宝,龙光射斗牛之墟;人杰地灵,徐儒下陈蕃之榻。

2.用典故来比拟此次滕王阁盛会: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3.借典故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之情: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宜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

4.借典故来表达自己虽失意而不颓唐失志: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幕宗壳之长风”。

5.借典故来表示幸遇佳宾知己: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扬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锺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6.用典故来表示自己即去侍奉父亲:

“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7.用典故来期望众宾客泼墨撰文:

“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五)梳理积累文言知识:

1.通假字

①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预兆。

句意:

不过由于君子看到细微的预兆。

②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

句意:

驾着车在高高的道路上前行。

③云销雨霁,彩彻区明(“销”通“消”,消失。

句意:

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明朗。

2.古今异义

①穷且益坚(穷:

困厄,处境艰难。

今常用于穷困的意思。

句意:

处境艰难,而意志更坚。

②一介书生(一介:

一个。

“介”量词。

今常用介绍。

句意:

一个书生。

③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弱冠,指二十岁,古代以二十岁为弱年。

今无此意。

句意:

自己和终军的年龄相同,却没有请缨报国的机会。

④难再(再:

第二次。

今相当于“又”。

旬意:

难有第二次遇到。

⑤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学士,掌管文学撰述的官。

今常用来指学位。

句意:

文坛上众望所归的孟学士,文章的辞采有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样灿烂夺目。

3.词类活用

1.襟三江而带五湖“襟”“带”均为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动用法,分别解释为“以……为衣襟”和“以……为束带”。

2.一言均赋“赋”,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铺陈”。

3.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雾”“星”均为名词作状语,译为“像雾一样”“像星一样”。

4.四美具,二难并。

“美”“难”为形音词活用作名词。

“美”指“美好的事物”,“难”指“难得的人”。

4.一词多义

尽:

①宾主尽东南之美副词,全、都。

②潦水尽而寒潭清形容词,完了、没有。

③转侧床头,惟思自尽(《促织》)动词,死、灭。

④一肌一容,尽态极妍(《阿房宫赋》)副词,最。

胜:

①胜友如云形容词,才华出众的。

②躬逢胜饯形容词,盛大的。

③胜地不常形容词,美的、美丽的。

④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能承受、能胜任。

⑤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琵琶行并序》)动词,超过。

⑥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鸿门宴》)形容词,尽、完。

穷:

①响穷彭蠢之滨副词,尽。

②穷睇眄于中天副词,尽。

③穷且益坚名词,因厄、处境艰难。

④岂效穷途之哭形容词,走到头的。

⑤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形容词,穷困。

临:

①临别赠言副词,将要。

②临帝子之长洲动词,面对。

③不临深渊,不知地之厚(《劝学》)俯视,从高处向低处看。

④临视,则虫集冠上(《促织》)到、走近。

5.倒装句

(1)定语后置句

①都督阎公之雅望

②宇文新州之懿范

③孟学士之词宗

④慕宗悫之长风

(2)宾语前置

童子何知

(六)质疑再探

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发现或新疑问。

文中涉及的成语有哪些?

文中的礼貌谦辞有哪些?

(学生交流互答。

1、文中涉及的成语有

胜友如云:

shèngyǒurúyún

【解释】胜友:

良友。

许多良友聚集一处。

人杰地灵:

rénjiédìlíng

【解释】杰:

杰出:

灵:

好。

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高朋满座:

gāopéngmǎnzuò

【解释】高:

高贵。

高贵的朋友坐满了席位。

形容宾客很多。

腾蛟起凤:

téngjiāoqǐfèng

【解释】蛟:

蛟龙;凤:

凤凰。

宛如蛟龙腾跃、凤凰起舞。

形容人很有文采。

物华天宝:

wùhuátiānbǎo

【解释】物华:

万物的精华;天宝:

天然的宝物。

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钟鸣鼎食:

zhōngmíngdǐngshí

【解释】钟:

古代乐器;鼎:

古代炊器。

击钟列鼎而食。

形容贵族的豪华排场。

逸兴遄飞:

yìxìngchuánfēi

【解释】指超逸豪放的意兴勃发飞扬。

天高地迥:

tiāngāodìjiǒng

【解释】迥:

远。

形容极其高远。

萍水相逢:

píngshuǐxiāngféng

【解释】浮萍随水漂泊,聚散不定。

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命途多舛:

mìngtúduōchuǎn

【解释】

舛:

不顺,不幸。

命运充满不顺。

指一生坎坷,屡受挫折。

老当益壮:

lǎodāngyìzhuàng

【解释】当:

应该;益:

更加;壮:

雄壮。

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一切书生:

yījièshūshēng

【解释】一介:

一个。

旧时读书人的自称或对普通读书人的雅称。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dōngyúyǐshì,sāngyúfēiwǎn

【解释】东隅:

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

指日落处,表示晚年。

早年的时光消逝,如果珍惜时光,发愤图强,晚年并不晚。

2、了解六个礼貌谦辞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君,称自己的父亲。

子,王勃自称。

全句意思是,家父作交趾县的县令,自己因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指洪州);年幼无知,(却有幸)参加这场盛大的宴会。

(2)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三尺、一介,都是王勃的自称。

古人称成人为“七尺之躯”,称不大懂事的小孩儿为“三尺童儿”。

“一介”同“一芥”,比喻自己很渺小。

微命,指卑微的地位。

全句意思是,我是身份卑微、地位低下的一个读书人。

(3)他日趋庭,叨陪鲤对。

趋庭,快步走过庭院,这是表示对长辈的恭敬。

叨,惭愧的承受,表示自谦。

鲤对,指在父辈面前接受教诲。

全句意思是,过些时候自己将到父亲那里聆听教诲。

(七)背诵全文

第四课时

【教学要点】品读2-6段,鉴赏本文作为骈体文的优美的语言,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驱动性问题:

反复诵读2、3段完成下列问题。

一、激趣导入

怀着“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王勃,虽少有才名,才华横溢,但仕途坎坷而险恶。

恃才傲物的他,与官场很难相融,仿佛宦海泛梗、风中转蓬。

上元二年秋,他去探望被贬交趾的父亲时,途经洪州,得以在都督阎公的宴会上喷发才情,创作了《滕王阁序》这一传诵千古的骈文名篇。

这篇骈文精品除对滕王阁及其四周景物细致描绘外,主要是写出了由景而发的诸多思绪。

这节课我们通过课文来聆听作者心中的呐喊。

驱动性问题(三)结合课后第二题,鉴赏本文作为骈体文的优美的语言,通过品读对仗工整的句子了解骈体文的文体特点。

1.语句方面的骈偶与“四六”

A.骈偶:

即对仗。

骈偶的基本要求是句法结构的相互对称,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动宾结构对动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复句对复句。

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例句:

例(依次):

a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b披∕绣闼,俯∕雕甍。

c、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骈体文一般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配对,即上下句相对。

也有句中自对,然后两句相对,这种“当句对”的句式显得更加工整。

试从文中找出例句:

例:

a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清霜,王将军之武库。

b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四六”:

即骈体文一般是四字句和六字句。

“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

①四四;②六六;③四四四四;④四六四六;⑤六四六四。

这就决定了对仗的句式特点相应为四字句对四字句,六字句对六字句……请同学们找出例句。

例:

四四四四

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2.用词方面的特点:

用典与藻饰

a、用典:

骈体文用典目的主要在于使文章委婉、含蓄、典雅、精练。

文中典故不仅用得恰当,而且要引导学生欣赏其善于把古代事典中传颂的美谈与眼前的情景巧妙结合起来的艺术手法。

如:

“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

b、藻饰:

即追求词藻华丽。

颜色、金玉、灵禽、奇兽、香花等类词是骈体文用得最多的词语。

这一特点在文章的第三段中有明显体现。

该文写景雄伟壮丽,文辞华美;抒情真挚委婉,借助典故,充实内容,抒发心志,毫不滞塞。

可从“藻饰”“用典”两点入手,赏滕王阁盛景,解王勃心怀。

驱动性问题(四)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好的骈句,体会其艺术效果,说说为什么好,建议仿写一两联。

例1.“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

作者善用灵活多变的笔法描写山容水态,表现楼台壮观,从而把读者带人身临其境的审美境地。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写出了色彩变化之美。

这两句不囿于静止的画面色彩,而着力表现水光山色的色彩变幻:

寒潭之水因积水退尽而一片清明;傍晚的山峦因暮霭笼罩而呈紫色。

上句设色淡雅,下句设色浓重,在色彩的浓淡对比中,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评析:

这一句更是写景名句,青天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

彩霞自上而下,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构成一幅色彩明丽而又上下浑成的绝妙好图。

该两句在句式上不但上下句相对,而且在一句中自成对偶,形成“当句对”的特点。

如“潦水”对“寒潭”,“烟光”对“暮山”,“落霞”对“孤鹜”,“秋水”对“长天”,这是王勃骈文的一大特点。

3.“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评析:

这是全文中最富思想意义的警语。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一切困难执着地追求,即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不消沉放弃。

东汉马援云:

“大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王勃在此化用,强调“失路之人”不要因年华易逝和处境困顿而自暴自弃。

王勃此时怀才不遇,仍有这般情怀,确实难能可贵。

句中“老当益壮”“白首之心”“穷且益坚”“青云之志”现均可作成语使用。

3、总结全文

《滕王阁序》作为一篇赠序文,借登高之会感怀时事,慨叹身世,是富于时代精神和个人特点的真情流露。

王勃一生虽连遭挫折,不免产生人生无常、命运偃蹇的怨叹,但我们在文中更多地体验到的却是作者渴望用世的抱负和强自振作的意志。

希望和失望兼有,追求和痛苦交织,这正是文章的动人之处。

作为一篇优秀的骈文,作者调动了对偶、用典等艺术手段,在精美严整的形式之中,表现了自然变化之趣;尤其是景物描写部分,文笔瑰丽,手法多样,以或浓或淡、或俯或仰、时远时近、有声有色的画面,把秋日风光描绘得神采飞动,令人击节叹赏。

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篇》评:

“对众挥毫,珠玑络绎。

四、拓展延伸:

文以阁而名于世,阁以文而传天下。

设想某一天,你与王勃相遇在滕王阁,你想对他说什么?

写下给王勃的一两句话。

 对理想的执著往往在遭遇挫折时会产生巨大的痛苦,面对人生的困境,有的人以老庄、佛家的出世思想为寄托,去寻找诗意的人生,一如陶渊明;有的人执著于其中,痛苦而不能自拔,进而愤世嫉俗,玩世不恭,一如刘伶;有的人以天下为己任,勇于进取、积极向上,一如曹操。

身处初唐的王勃当时很年轻,却感受到了生命的短暂,正如落霞,但即使生命如此短暂他也要以孤鹜一“飞”的矫健姿态去迎接,去挑战!

他的理想更加坚定,斗志更加昂扬,他以飞翔的姿态定格于滕王阁的秋水长空,那青春的宣言响彻了历史的天空,今天听来仍旧让人怦然心动、热血沸腾。

我想起了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小说《老人与海》里的一句名言:

“一个人生来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