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692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docx

607墨江县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云南中烟工业公司-普洱市墨江县2007年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示范工作实施方案

按照国家烟草专卖局2007年对部分替代进口烟叶生产的总体要求及云南中烟工业公司对烟叶质量的改进意见,结合墨江县的土壤、气候等生态条件,充分发挥产区生态优势,通过工、商、研的有机互动,围绕提高烟叶香气质、香气量为核心,“培育具有独特风格特征烟叶”工作重点,进一步发挥工业主导、产区主体和科研人员主力作用,着力示范生产出具有地方风格特色的优质烟叶,在高档卷烟配方中降低进口津巴布韦烟叶配方的依赖程度,实现重点骨干品牌稳步扩张。

2007年云南中烟工业公司与云南省烟草公司普洱市公司墨江县烟草营销部协作,以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为技术依托,积极进行替代进口优质烟叶生产的示范。

一、墨江县的自然生产条件

墨江县位于云南省南部、普耳市东部,地处东经101°08′~102°04′、北纬22°51′~23°59′之间,北回归线从县城穿过,东与元江、红河、绿春三县相连,南临江城县,西与宁耳县隔江相望,北与镇元、新平两县接壤。

地形为纺锺状,南北狭长,地势自北向南倾斜,境内最高海拔2278m,最低海拔440m,烤烟主要种植在1200~1600m之间。

植烟区土壤主要以赤红壤、红壤、水稻土为主,砂粘适中,土层较深,肥力较高,土壤PH值一般在5.0~6.0之间。

全县最适宜种烟耕地面积达32.67万亩,每年可隔年轮作种植16.34万亩。

年平均气温在18.2℃左右,≥10℃的年积温在6233℃左右,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

雨量丰富,年降雨量为1250~1600㎜,干湿季明显,年内平均雨季从5月19日开始,10月22日结束,雨季降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77~89%,太阳辐射总量平均为128.065千卡/cm2.年。

历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168.3小时,日照百分率达49%。

二、替代进口烟叶总体质量指标

1、烟叶质量指标:

外观质量:

成熟度好、色度浓强、颜色桔黄或柠檬黄、身份中等、油分多、结构疏松,弹性好、填充性强、柔韧性好。

内在化学成份:

总糖22~26%、还原糖18~24%、尼古丁1.5~3.5%、氯离子含量低于0.8%、淀粉≤5%、石油醚提取物≥7%、糖碱比6~12、K2O≥2%。

吸食性:

香气质好、香气量足、劲头适中、刺激性小、余味干净、杂气少。

可用性、安全性:

配伍性强、无农药残留、亚硝氨化合物含量低。

2、烟株田间长相指标:

群体长相:

生长整齐,均匀一致,叶片似交似不交,行与行之间的叶相距≥20厘米,分层落黄。

个体长相:

茎高100~110厘米,茎围8~10厘米,适时封顶,合理留叶,平均单株留有效叶20~22片;最大叶长65~75厘米;个体形状为筒形或腰鼓形;最大叶面积系数2.5~3;沟底透光率20~30%。

原烟单叶重8~10克。

3、产量指标:

亩产量150Kg,上等烟比例大于40%,中上等烟达到90%以上。

总产量30000担,等级合格率85%以上。

4、计划种植面积:

10000亩。

三、部分替代进口烟生产主要技术措施

1、植烟土壤选择与规划

坚持轮作、统一规划、择优布局、连片种植,土壤肥力均匀,水利设施具备,排灌方便,土壤pH值5.5~6.8之间,质地黄红壤或紫色土。

2、100%采用雄性不育优良品种

生产示范点根据当地气候生态条件,100%选用雄性不育K326、云烟85、云烟87等优良品种的包衣种、催芽包衣种。

同一示范片区种植同一品种。

3、100%漂浮育苗,培育无病壮苗

(1)育苗目标

苗床期剪叶次数在4~5次,移栽时真叶片数8~10片,根系发达,叶色浅绿,锻苗时间7天以上,苗龄控制在60~65天,成苗率、壮苗率达95%以上。

(2)育苗地点

育苗地上要选择在背风向阳,地势平坦,交通方便,靠近水源,地下水位较低,取水方便,排水顺畅,水源洁净,远离村寨及人、畜活动较少的地方建棚。

(3)育苗棚建设

统一用小拱棚育苗,要求池内宽136㎝,长690㎝,池深20㎝,棚高(池底至棚顶)90㎝,棚架肩宽90㎝,可摆放162孔(规格尺寸:

66.5㎝×34㎝×6.5㎝)的育苗盘40个,育苗约6480株,可供4.7-5亩大田移栽。

(4)育苗水质要求

选用洁净水,水的pH值在6.3左右为宜,营养池水深度以8~10厘米为宜。

(5)基质装盘

将基质放在洁净的塑料布上,调节消过毒的基质水分至手捏成团,落地自然散开即可装盘,盘面装满基质后,轻轻反复震几下,保证基质填实每一个育苗孔穴的底部,装满刮平后就可播种。

2月5~10日播种。

统一使用压孔板压出播种小坑,以保证播种深度一致,每穴播1~2粒催芽包衣种子,盘的中央部分1粒,盘的边围部分点2粒。

播种后盖2mm的基质后轻轻用刮板刮平即可漂放在营养池水上,当天播种的育苗盘当天漂放。

(6)育苗棚的管理

温湿度的调控主要通过开闭棚膜和卷放遮阴网来控制,播种至出苗期(种子萌发期)温度白天控制在24℃~28℃左右,夜间不低于12℃,棚内相对湿保持85%左右;出苗后苗上5cm处温度保持在28℃~32℃,最高温度不超过38℃,相对湿度小十字期保持75%左右,大十字期保持55~65%左右。

(7)营养液肥的施用

出苗达到50%时施用第一次营养液肥,施用量每立方水施用0.7kg专用育苗肥;之后间隔30天时间追施第二次营养液肥,施用量为每立方水加入1kg专用育苗肥。

每次加育苗肥后必须将池水深度加至深13~15cm,然后再用竹片从盘下搅混营养液,使之均匀。

育苗期需补水2~4次,每次补水应变换进水位置,同时注意检测营养液池水的PH值保持在6.2左右。

(8)间苗及假植定苗

烟苗进入大十字期后可进行间苗及假植定苗,用医用镊子将苗格中多余烟苗轻轻拔出,并将苗格中基质恢复原状。

将苗格中多余烟苗健壮烟苗假植到未出苗的空格中,考虑到还苗因素,挑稍大的烟苗进行假植。

间苗及假植定苗一盘后,将医用镊子和操作人员双手进行消毒。

(9)剪叶

剪叶是漂浮育苗培育壮苗的关键,一般播种后约45天,叶龄约4~5叶时,烟苗大部份叶片开始竖立,互相接搭时进行第一次剪叶。

每次剪叶的位置为距离生长点上3cm,剪去最大叶片的三之一至二分之一,不伤心叶,视长势每隔3~5天剪一次,共剪4~5次,每剪一盘苗,剪苗工具都须用30%漂白粉液消毒。

通过剪叶管理,调控烟苗生长,以达到育出壮苗的目的。

(10)煅苗

移栽前必须实行断肥断水煅苗时间12天以上,以提高漂浮苗的抗逆性。

具体方法为:

先排出苗床的肥水,换上无肥清水培养2-3天,使烟苗转为淡黄色后,再排出苗床的水,只留距离苗床底部1-2厘米深的水量,不要排出所有的水,否则烟苗有可能会塌倒或部分灼烧。

随着水分缓慢蒸发,基质慢慢干燥,使烟苗适当遭受水分胁迫,一旦烟苗在早上开始萎缩,就再加一些水来重复这个过程:

控水--萎蔫—加水---基质干燥--萎蔫---加水。

在这一炼苗过程中,烟苗几乎停止生长,控制生长的效果十分明显。

移栽时烟苗叶色为绿色或淡绿色,移栽后烟苗的抗旱性将大为提高,烟苗的成活率将较高

4、预整地理墒

整地理墒前先对土地进行深耕晒垡,增施有机肥,熟化土壤,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机耕增厚耕作层。

对大田移栽时相对水源较少的片区,采用抢墒、保墒技术,提高移栽烟苗成活率和促使烟株早生快发。

理墒时以1.2m开墒,地烟墒高不低于30cm,田烟墒高不低于35cm,做到墒面平整、土细、沟直、饱满,边沟比子沟深≥10cm、腰沟比子沟深≥5cm。

行距1.2m,株距0.5m,亩栽烟1100株。

5、大田移栽

抢节令,壮苗移栽,抗旱早栽。

确定在4月20日至4月30日进行移栽,全面推行移栽器深栽,移栽期户内≤3天,片内≤7天,乡内≤10天。

先盖膜,后栽烟,移栽后浇足定根水,用细土压严烟株与膜的开口处及的四边,以减少水分的蒸发。

为了便于接纳雨水渗入烟根周围的土壤中,盖膜后的烟塘要呈碟状。

盖膜后对膜进行勤查补漏,以此提高盖膜效果。

栽烟时做到栽实、栽正、不漏塘。

盖膜前为了防治小地老虎、斜纹夜蛾等地下害虫对烟苗的为害,及时用2.5%的敌杀死乳油1500~2000倍液喷施烟墒。

移栽后的3天内及时查苗、补缺,用健壮的烟苗替换死苗、虫害危害的烟苗或补漏塘,同时对补后的烟苗进行标记偏管理,促使田间烟株长势整齐。

6、测土配方施肥,平衡烟株营养

(1)取土分析土壤养分状况

采用5点取样法,按100~200亩取土样一个,送专业部门进行化验分析。

(2)配方施肥,平衡烟株营养

根据土壤化验结果,结合当地施肥经验,采取“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具体的地块进行配方补肥。

a、N素施用量及P、K配比

地烟亩施纯N6~7kg,N:

P2O5:

K2O=1:

1.5:

3;田烟亩施纯N4~5kg,N:

P2O5:

K2O=1:

1.5:

3,基肥:

追肥=7:

3。

采用硝酸钾提苗,根据烟株长势,施偏心肥。

对部分土壤还要增补B、Zn、Mg等微量元素来满足烟株营养需要。

b、氮素营养形态比例(硝态氮/铵态氮)

基肥:

NO3-N:

NH4-N=5:

5;追肥:

NO3-N为100%(硝酸钾)。

c、施肥方法与施肥时期

施肥分为基肥、提苗肥和偏心肥。

基肥在大田预整地时,采用定位环状法或条施法施肥;提苗肥于移栽后5~7天兑水浇施;偏心肥在移栽后25天以内结束,提苗肥和偏心肥采用环施或兑水浇施的方法,以此满足各时期烟株生长发育的营养需要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7、揭膜培土、中耕管理

(1)移栽后35~40天(团棵期后旺长期前)针对天气情况全部进行揭膜培土,增加墒体水分和活土层厚度,促进烟株不定根生长,培育发达根系。

培土后墒高要求地烟35cm,田烟40cm以上,沟深、沟直、墒体饱满。

(2)田间水分调控:

烟株移栽后5~7天结合浇施提苗肥,每株浇水2kg。

若遇干旱天气,移栽后20天后不下雨,土壤最大持水量下降到<50%,浇足定根水,每株不少于3kg;若在团棵期到旺长期降雨量<40mm或连续5天无降雨,每株浇水3kg;成熟期月降雨量不足30mm或持续干旱,每株浇水3kg。

若遇雨季,应时常检查和清理沟道,确保田间排水畅通。

(3)适时封顶,控制适宜的留叶数:

视烟株的营养确定恰当的封顶时期和留叶数。

烟株长势差、肥料不足,适当早封顶;烟株长势旺盛、肥料足,推迟封顶;营养正常、烟株长势中等或中等偏上的烟株以全田50%以上烟株第一朵中心花开放时,进行一次性水平封项,留叶数20~22片。

打杈要及时,最大腋芽<5cm。

(4)封顶抹杈坚持“晴天阴天无露水,封顶抹杈最适宜;先打健株后病株,烟株健壮病少了”的原则。

封顶后及时采取化学抑芽剂抑芽,以减少烟株营养损耗。

(5)保持田间卫生,为烟株生长发育提供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清除田间杂草及重病烟株、重病烟叶、烟草残体(烟头、烟杈或黄、烂烟叶等),以改善烟田的通风透光条件,增强植株抗性和减少植物性传染源;

各项农事活动要坚持先健株后病株的原则,降低农事传染率;

进入烟田的人必须用肥皂水洗手消毒,降低人为传染率。

8、病虫害防治措施

(1)防治目标:

烟草病虫害综合危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烟叶农药残留量检测达标。

(2)防治原则:

贯彻落实“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农业防治为基础,以统防统治为措施,加强预测预报,以测报指导防治,以最小的防治投入,获得最大的防治收益。

(3)农业防治:

深翻晒垡、烟苗带药移栽,坚持精耕细作,清除杂草,搞好田间卫生,改善通风透光条件,促进烟株生长健壮,提高烟株抗病能力,减轻病害发生。

(4)化学防治:

严格按照《2007年推荐使用和禁止使用的烟草农药名单》,正确选择烟草农药品种,合理使用烟草农药。

(5)重点对烟草花叶病、黑茎病、炭疽病、野火病、赤星病的监控与防治,做好各个操作环节的消毒与调查;对移栽期的取食性害虫要提前诱杀防治,团棵期的斜纹夜蛾、烟青虫、蚜虫进行预测预报,进行统防统治。

9、烟叶成熟采收

(1)烟叶采收的原则

烟叶成熟采收时坚持“下部烟叶适熟抢收,中部烟叶成熟稳采,上部烟叶(5~6片)充分成熟后一次性采收”和“晴天早晚采收,阴天全天采收,雨天雨停后采收编竿后要晾”的原则。

(2)各部位烟叶的采收

a、底脚叶的采收

移栽后70~80天,在打顶后7~10天,叶面绿黄(7成黄左右),茎叶夹角≤90度。

采下的烟叶叶柄不带茎皮,断面光滑。

b、下二棚烟叶的采收

底脚叶采收后一周采收;叶面绿黄至浅黄(7~8成黄)主脉70%发白;采收时有清脆响声;采下的烟叶叶柄不带茎皮,断面光滑。

c、中部烟叶的采收

下二棚叶采收后8天左右(根据田间施氮水平)采收;叶面浅黄色,主脉80%发白;采下的烟叶叶柄不带茎皮,断面光滑。

b、上部烟叶的采收

腰叶采收后10天左右,叶片下垂,有成熟斑,开始采收,顶叶4~6片成熟后一次性采收。

10、科学烘烤

(1)分类编烟,排队入炉,做好同竿同等烟叶素质,同层同质,装烟均匀,上下稀密一致。

(2)烟叶烘烤

严格按“三段式工艺”进行科学烘烤,推行“三表一计”配套措施,每次烘烤烟农有烘烤记录,认真组织,炉炉总结。

(3)烘烤工艺

a、低温调湿变黄

烘烤目标:

在适当低温、低湿的条件下,使烤房低台烟叶受热,失水、发软、变黄。

掌握的原则是“烧火要小而忍”。

“失水与变黄相适应,边排湿边变黄”,不可过急。

技术关键是“以温控湿”。

点火前,排气窗开1/4~1/5,进风洞微开,通常开0.5~1.0厘米。

烧火后,以平均1℃/h的升温速度,在14~17小时内,将底台干球温度升到32~33℃,湿球温度达到30~31℃,相对湿度80~85%。

从33~34℃开始,以平均1℃/2h的升温速度,在6~10小时内,将底台干球温度升到35~37℃,湿球温度达到33~34℃,相对湿度85~79%。

稳定在这一温湿度条件下,使烤房底台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烤到底台:

下部烟叶基本变黄,变黄程度80~85%;中部烟叶变黄90%左右;上部烟叶接近全黄,变黄程度95%左右。

这一时期,一般需要48~60小时,要注意烟叶变黄程度达不到要求时,不提前转火。

b、稳温排湿凋萎

具体措施是:

稳定温度,降低湿度,在保证烟叶黄色性质稳定的同时,改善和提高烟叶品质。

掌握的原则是:

稳温排湿,温度不宜高,湿度不宜大,“烧成中火”。

排湿窗开1/2,进风洞开1/3~1/4。

干球温度,以1℃/h的升温速度,由37℃,升到42~44℃。

此时,排气窗全开,进风洞开1/2~1/3,把湿球温度调整在35~36℃,相对湿度控制在65~54%之间。

稳定这种干湿球温度,烤到底台烟叶钩尖卷边,轻度凋萎;中上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为止。

这一阶段称为凋萎前期,一般需要12~16小时。

排湿窗全开,进风洞开1/2~2/3,干球温度在3~5小时内,以平均1℃/h的升温速度,由44℃,升到47~48℃,湿球温度保持在35~36℃,持续24~36小时,烤到:

底台烟叶叶干1/2~2/3;中上层烟叶钩尖卷边,充分凋萎。

这一阶段称为凋萎后期,一般需要24~36小时。

稳温排湿凋萎,要注意湿度的严格控制,“无水不变黄,无水不坏烟”。

烟叶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不能获得理想的品质。

烤房空气相对湿度必须控制在67%以下。

c、通风脱水干叶

具体措施是:

加大通风排湿,用较高的温度、较低的湿度,脱去烟叶水分,把烟叶变黄期、凋萎期获得的品质因素固定下来。

掌握的原则是:

“保持一定的升温速度,并做到稳温、恒定、持久,不掉温,不猛升温,延长时间,加快脱水,烤干支脉和叶肉”。

烧火“要大而稳”。

技术关键是“先排湿,后升温”或“稳步升温排湿”。

排气窗、进风洞全开。

干球温度在3~5小时内,以平均1℃/h的升温速度,由48℃,升到51~53℃,湿球温度保持在36~37℃,持续24~36小时,烤到底台烟叶叶片干燥,中上层烟叶叶干1/3~1/2,全炉烟叶主脉翻白为止。

通风脱水干叶,需要注意升温的平稳和通风脱水速度适当,克服热挂灰、冷挂灰和黑糟烟的出现。

d、控温、控湿干筋

干筋期的中心任务是:

排尽主脉水分,实现全炉烟叶干燥。

具体措施是:

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湿度,加速主脉水分的排除。

烟叶主脉在干叶期已经干燥了1/3~1/2,残留的水分不多,只是主脉表皮厚,组织紧密,水分蒸发较慢,但不需要大量的通风排湿;同时,烟叶叶片大部分已经干燥,烤房内部烟竿之间空隙变大;如果继续开大天窗、地洞,必然会造成热量的损失和燃料的浪费。

因此,普通气流上升式烤房的湿球温度,在这一阶段,可控制在38~40℃之间,适当降低通风排湿力度,减少热量损失,缩短烘烤时间,节约能源。

掌握的原则是“烧火由大变中而均匀,烧成中火,慢升温、稳温,排尽湿气,烤干主脉”。

技术关键是“温度不宜太高,湿度不宜大”。

每2小时升温1℃,从53℃直接升到67~68℃,湿球温度调整在38~40℃,保持这样的干湿球温度,24~48小时,烤到顶台90%以上的烟叶主脉干燥时,停火,利用余热把未干的主脉烤干。

停火时,关闭进风洞,排气窗开1/3,避免完全关闭,剩余湿气会把烟色闷红。

控温控湿干筋,要求保持中火烘烤。

需要注意的是,干球温度不得超过68℃,湿球温度不得超过40℃,克服烤红烟;烧火不能猛降温,克服阴筋、阴片。

表3替代进口烟叶烘烤方法(适用于装烟密度20~26kg/m3)

阶段

干球温度/℃

湿球温度/℃

干湿差/℃

烘烤时间/h

烟叶变化目标

低温调湿变黄

35.0~37.0

33.0~34.0

2.0~3.0

48~60

底台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稳温排湿凋萎

42.0~44.0

35.0~36.0

7.0~8.0

12~16

底台烟叶钩尖卷边,轻度凋萎;中上层烟叶达到青筋黄片。

47.0~48.0

35.0~36.0

12.0~13.0

24~36

底台烟叶叶干1/2~2/3;中上层烟叶钩尖卷边,充分凋萎。

通风脱水干叶

51.0~53.0

36.0~37.0

15.0~16.0

24~36

底台烟叶叶片干燥,中上层烟叶叶干1/3~1/2,全炉烟叶主脉翻白。

控温控湿

67.0~68.0

38.0~40.0

28.0~29.0

24~48

全炉烟叶干燥、干筋。

四、配套技术研究及示范

1、示范内容

(1)、示范推广氨基酸有机复合肥1000亩

(2)、示范推广烤房小改密50坐。

(3)、

2、试验研究内容

(1)、烤烟新品种比较试验

(2)、不同移栽期的对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

(3)、氮、磷、钾不同施用量对烟叶品质的影响试验

(4)、不同施肥方法对烟叶质量的影响试验

(5)、石灰不同用量对土壤pH值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

(6)、有机肥不同用量对土壤PH值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试验

五、全面推行烟叶生产GAP管理,提升烟农信用度

1、全面推行烟叶生产GAP管理

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建立GAP管理制度,对项目实施的各个生产环节进行追综建档管理,主要对种植规划、烟叶生产技术推广体系、烟农户籍化管理、烤烟信息网络系统、烤烟全自动化收购系统、烤烟标准的制定、烤烟质量追综系统、烤烟分级模式、以及烤烟生产相关设备的自动化等进行追综建档管理,达到提升烟叶质量,提升烤烟生长发育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目的。

2、烟农信用度建设

根据烟农的种烟水平、种烟积极性、种烟面积、合同履行率、技术措施到位率等考核得分,把烟农信用等级划分为A(优良)、B(中等)、C(差)三个等级,使之享受与信用等级相一致待遇。

从而全面调动烟农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科技意识,质量意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最终达到“提高科技到位率,提高种烟科技水平,提高等级合格率,提高烟叶质量,提高信用度,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六、收购调拨

1、加强组织管理

为了严格按照中国烟叶公司要求,认真做好部分替代进口烟叶单收、单存、单调工作,云南省局(公司)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领导小组将在2007年8月初部署项目烟叶收购调拨工作,将具体要求和措施以文件形式下发到各项目示范区。

并组织有关人员在烟叶收购调拨期间对生产示范点工作进行抽查。

2、规范制样、取样、留样、送样和调拨管理工作

(1)收购样品制定。

各生产示范点都应严格按照国家局要求,结合卷烟企业的烟叶质量需求及项目的目的,参照国家42级烟叶收购标准,由产区、对口卷烟企业和技术依托单位三方共同制定生产示范点烟叶收购样品。

烟叶样品要以烟叶成熟度为中心,充分体现标准对生产示范的指导作用,真正体现优质优价。

所制定的烟叶收购样品由生产示范点、对口卷烟企业和技术依托单位共同认可签字,并盖州(市)公司印章确认。

各生产示范点必须留足并保管好明年制样的烟叶,要求每个点有一套样品。

(2)取样、送样和留样。

按中国烟叶公司的要求,取B2F、C3F、X2F烟叶各5公斤送郑州院用于质量鉴定和评吸。

取下部(第4-6片叶)、中部(第11-13片叶)、上部(第16-18片叶)烟叶样品各2份,每份05公斤,其中一份由州(市)公司于10月10日前统一送省公司烟叶管理处,另一份按通知送国家局。

省公司烟叶处还将随机抽取收购点X2F、C3F、B2F烟叶各1公斤进行化验分析。

制定项目烟叶收购样品时,各生产示范点必须留足并保管好明年制样的烟叶,要求每个点有一套样品。

(3)烟叶调拨。

各生产示范点在对口卷烟企业要求调拨项目烟叶之前,必须以书面形式报告省公司部分替代进口烟叶项目领导小组,省公司结合项目烟叶收购统计报表一次性办理相关调拨工作。

3、收购措施

(1)各生产示范点应制定项目烟叶单收专线收购方案和收购样品,并上报省公司烟叶管理处;对照制定收购样品认真做好烟叶分级培训。

(2)严格做好项目烟叶单收、单存现场准备和收购组织保障工作。

(3)全面推行聚约式收购(入户预检、批量交售、集中运输、密码收购、承诺服务),严格控制非烟物质;收购报表单列。

(4)每户烟农限于3-5次完成“替代进口”烟叶的交售。

七、强化科技培训和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

(1)分阶段、分环节层层开展技术培训,强化现场指导。

(2)各阶段严格检查考核,认真总结,找出问题,完善措施,及时组织实施,提高技术措施到位率。

(3)有条件时邀请专家进行关键技术讨论与指导。

八、建立替代进口烟叶生产执行机构

(1)领导小组

组长:

沈林友(墨江县人民政府副县长)

副组长:

吴树明(墨江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局长经理)

李煜晶(墨江县烟办主任)

黄弘帆(墨江县通关镇党委书记)

张林群(墨江县鱼塘乡党委书记)

罗云春(墨江县龙潭乡党委书记)

成员:

 陶国富(墨江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书记)

浦恩逵(墨江县烟草营销部常务副经理)

张应和(墨江县烟草营销部副经理)

赵 平(墨江县通关镇副镇长)

庄应武(墨江县鱼塘乡副乡长)

车立庚(墨江县龙潭乡副乡长)

(2)技术小组

组长:

吴树明(墨江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局长经理)

副组长:

浦恩逵(墨江县烟草营销部常务副经理)

张应和(墨江县烟草营销部副经理)

王亚辉(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成员:

何仕明(墨江县烟草营销生产技术科科长)

普德祥(墨江县烟草营销生产技术科副科长)

刘世将(墨江县烟草营销部通关镇烟叶收购站站长)

白宁(墨江县烟草营销部鱼塘乡烟叶收购站站长)

许红兵(墨江县烟草营销部龙潭乡烟叶收购站站长)

王艳明(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李薇(云南省烟草科学研究所)

九、工作进度

1~2月:

规划种烟区域,选择育苗地块;1月20日前,做好漂浮育苗的建棚工作,1月25~30日对育苗场地、育苗棚、棚池膜、盘、器械等育苗物资进行消毒,2月5~10日播种育苗。

3~4月:

3月31日前与烟农签订种植合同;做好烟用物资的就位工作;做好育苗管理培训工作,指导好苗床的管理及剪叶炼苗;积满烟用水池,指导好新烤房的建盖;全部整地理墒结束,4月中旬开始移栽;做好调查研究,拟定替代进口技术方案。

5~6月:

对移栽后5~7天的烟株进行施提苗肥,做好防洪和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