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674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6.2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docx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

【10篇】新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课内外阅读理解专项训练(完整版)】及答案

 

1.阅读理解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旁边一个女人停止踏缝纫机,向母亲探过身,喊:

“大姐,别给他!

你供他们吃,供他们穿,供他们上学,还供他们看闲书哇!

……”又对我喊:

“你看你妈是在怎么挣钱?

你忍心朝你妈要钱买书哇?

   母亲却已将钱塞在我手心里了,大声回答那个女人: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

   那一天我第一次发现,我的母亲原来是那么瘦小!

那时刻我努力要回忆起一个年轻的母亲的形象,竟回忆不起母亲她何时年轻过。

   那一天我第一次觉得我长大了,应该是一个大人了。

并因自己15岁了才意识到自己应该是一个大人了而感到羞愧难当,无地自容。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那天我用那一元五毛钱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1)多音字组词。

挣zhēng________                       曲qū________                       当dāng________

   zhèng________                            qǔ________                           dàng________

(2)读句子,填空。

母亲掏衣兜。

掏出一卷毛票,用指尖龟裂的手指点着。

①从“掏”、“一卷毛票”能体会到________。

②从“指尖龟裂”可体会出________。

(3)母亲回答那个女人:

“我挺高兴他爱看书的!

”母亲为什么挺高兴“我”看书?

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4)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你觉得这样写好在哪里?

(5)从哪里可以看出“我长大了”、“是一个大人了”?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答案】

(1)挣扎;弯曲;当然;挣钱;歌曲;上当

(2)母亲积攒这些钱十分不易;母亲的艰辛

(3)母亲懂得,读书能使人明理,所以,含辛茹苦,省吃俭用,也要支持孩子读课外书。

从中感受到慈母对子女的一片深情。

(4)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为自己还这么不懂事而羞愧难当;觉得用母亲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去买书,实在对不起母亲;想到应当让母亲有足够的营养……体会到儿子对母亲的一片孝心。

【解析】【分析】

(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多音字的掌握情况,在于平时学生对读音的的辨析。

挣:

zhēng挣扎、zhèng挣钱;曲:

qū弯曲、qǔ歌曲;当:

dāng当然、  dàng上当。

(2)分析词语的表达效果。

了解用词之美,把事物说得形象具体;为文章增色;关键词能为中心服务。

这里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紧扣文章“母爱”主题,表述合理即可。

(3)理解文章语句的含义,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而要结合文中人物的情感。

根据词句原本意义,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分析、推断词句的不同含义,去深入理解词句的真正含义。

要特别注意,这类试题,往往不是要问词句的表面意义,如果简单地理解为词句的表层意思,就容易理解偏差。

(4)考查排比修辞方法,文中划线的句子连续用四个“立刻”运用排比的手法,极力写出了母亲的忙碌,工作辛苦。

(5)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

解答时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点评】

(1)对于多音字,我们读的时候,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它的读音。

做到认真、细致,如果对某个字不大熟悉,一定要查字典弄明白。

(2)体会重要词语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3)体会重要语句的含意,品味语言表达艺术。

(4)考查学生对排比修辞手法的掌握。

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5)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阅读下文,回答问题生命的药方

   德诺十岁那年因为输血不幸染上了艾滋病,伙伴们全都躲着他,只有大他四岁的艾迪依旧像从前一样跟他玩耍。

离德诺家的后院不远,有一条通往大海的小河,河边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朵,艾迪告诉德诺,把这些花草熬成汤,说不定能治他的病。

   德诺喝了艾迪煮的汤,身体并不见好转,谁也不知道他能活多久。

艾迪的妈妈再也不让艾迪去找德诺了,她怕一家人都染上这可怕的病毒。

但这并不能阻止两个孩子的友情。

一个偶然的机会,艾迪在杂志上看见一则消息,说新奥尔良的费医生找到了能治疗艾滋病的植物,这让他兴奋不已。

于是,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他带着德诺,悄悄地踏上了去新奥尔良的路。

   他们沿着那条小河出发的。

艾迪用木板和轮胎做了一只很结实的船。

他们躺在小船上,听见流水哗哗的声响,看见满眼闪烁的星星,艾迪告诉德诺,到了新奥尔良,找到费医生,他就可以像别人一样快乐生活了。

   不知走了多远的路,船破进水了,孩子们不得不改搭顺路汽车。

为了省钱,他们晚上就睡在随身带的帐篷里。

德诺的咳嗽多起来,从家里带的药也快吃完了。

这天夜里,德诺冷得直发颤,他用微弱的声音告诉艾迪,他梦见二百亿年前的宇宙了,星星的光是那么暗那么黑,他一个人待在那里,找不到回来的路。

艾迪把自己的球鞋塞到德诺的手上:

“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孩子们身上的钱差不多用完了,可离新奥尔良还有三天三夜的路。

德诺的身体越来越弱,艾迪不得不放弃了计划,带着德诺又回到家乡。

不久,德诺就住进了医院。

艾迪依旧常常去病房看他。

两个好朋友在一起时病房便充满了快乐。

他们有时还会合伙玩装死游戏吓医院的护士,看见护士们上当的样子,两个人都会忍不住地大笑。

艾迪给那家杂志写了信,希望他们能帮忙找到费医生,结果却杳(yǎo)无音信。

   秋天的一个下午,德诺的妈妈上街去买东西了,艾迪在病房陪着德诺,夕阳照着德诺瘦弱苍白的脸,艾迪问他想不想再玩装死的游戏,德诺点点头。

然而这回,德诺却没有在医生为他摸脉时忽然睁眼笑起来,他真的死了。

   那天,艾迪陪着德诺的妈妈回家。

两人一路无语,直到分手的时候,艾迪才抽泣着说:

“我很难过,没能为德诺找到治病的药。

   德诺的妈妈泪如泉涌,“不,艾迪,你找到了,”她紧紧地搂着艾迪,“德诺一生最大的病其实是孤独,而你给了他快乐,给了他友情,他一直为有你这个朋友而满足……”

   三天后,德诺静静地躺在了长满青草的地下,双手抱着艾迪穿过的那只球鞋。

(1)德诺得了艾滋病,艾迪是怎么做的?

(2)从这篇文章中,可以看出艾迪是个怎样的人?

(3)请选择文中一处令你感动的地方,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来,并写出使你感动的原因。

(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感受?

【答案】

(1)把花草熬成汤为德诺治病;找新奥尔良的费医生为德诺治疗;在医院里陪伴。

(2)善良、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

(3)“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一句朴实的玩笑话,给在黑暗中的德诺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一句朴实的玩笑话,胜过天下所有的药方!

一句朴实的玩笑话,体现了艾迪对朋友的纯纯的友谊。

(4)友谊是无私的,是可贵的,是高尚的。

【解析】【分析】

(1)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故答案为:

把花草熬成汤为德诺治病;找新奥尔良的费医生为德诺治疗;在医院里陪伴。

(2)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故答案为:

善良、有爱心、助人为乐的人。

(3)此题答案不唯一,以自己的情况而定,如:

“以后睡觉,就抱着我的鞋,想想艾迪的臭鞋在你手上,艾迪肯定就在附近。

”一句朴实的玩笑话,给在黑暗中的德诺带来了光明和温暖。

一句朴实的玩笑话,胜过天下所有的药方!

一句朴实的玩笑话,体现了艾迪对朋友的纯纯的友谊。

(4)谈自己的感受,回答这种开放性题目时需注意两点:

一要联系文章的主旨,二要结合个人的认识。

【点评】

(1)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2)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3)此题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4)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生命

   ①生命必定要死亡吗?

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

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都是永生不死的。

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

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

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

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

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

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

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②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

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

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

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③如果我们将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弄清楚,并应用于人类,岂不是也可让我们的体细胞获得永生吗?

如果体细胞也与外界进行遗传信息交换,是否也可无限期分裂而长生不老呢?

有一位细胞学家,利用遗传工程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体细胞与生殖细胞结合),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使神经细胞分裂了100次尚未衰老,依然生机蓬勃。

(1)请你用一句简短的话把这几段文字说明的中心内容写在下面。

如果你觉得十分困难,可以仔细阅读文章,或许你会从某个语句中受到启发,答好这道题。

(2)文章第②自然段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3)选文第②自然段画线的句子中,作者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

如果你感到回答困难,就从作者看问题的态度方面想一想,你会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

(4)用一句话概括第①自然段中所举事例的内容。

作者列举这个例子要说明什么问题?

(5)第③自然段中列举了一个将哺乳动物的神经细胞移植到金鱼卵细胞中的实验。

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结果如何?

你怎样评价这个实验的价值?

【答案】

(1)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

或:

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

(2)癌细胞为什么能不断地分裂?

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3)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

可以看出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4)多年前从海拉身上收集到的癌细胞一直没有死亡。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些细胞是不会死亡的。

(5)目的是弄清楚癌细胞或生殖细胞永生的机理。

实验促进了遗传信息的交换,神经细胞生机勃勃,未见衰老。

实验的价值在于如果能将这项技术应用于人类,那么我们的细胞就可以获得永生。

【解析】【分析】

(1)考查概括中心内容的能力,仔细阅读文章,或许你会从某个语句中受到启发,答好这道题。

介绍两种永生的细胞。

或:

说明两种细胞可以“永生”。

(2)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可以用提出问题(文章主要写什么、写谁、做什么等等),归纳主要内容。

癌细胞为什么能不断地分裂?

因为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

(3)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可从作者看问题的态度方面找到回答这个问题的思路。

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

可以看出作者认真、严谨的写作态度。

(4)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抓住关键语句概括即可。

多年前从海拉身上收集到的癌细胞一直没有死亡。

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有些细胞是不会死亡的。

(5)考查对语段的理解。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第③自然段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点评】

(1)此题考查概括文章中心内容的能力。

(2)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3)此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能力。

(4)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5)此题考查概括段意的能力。

4.课外阅读

和氏璧

   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

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

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的左脚。

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

武王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以欺君之罪,砍掉了卞和右脚。

武王死后,文王即位。

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哭了三天三夜。

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

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

“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苦,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

”卞和回答说:

“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人欺骗的罪名。

”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

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

这也是秦王不惜以15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①鉴定:

________

②罕见:

________

③至宝:

________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奉献—________  欺骗—________    戏弄—________    来历—________

(3)卞和把玉献给厉王、武王,为什么他们砍掉他的脚?

(4)为什么将这块玉命名为“和氏璧”?

(5)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1)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

;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最珍贵的宝物。

(2)贡献;蒙骗;捉弄;来源

(3)因为他们请人鉴定的结果是石头,厉王、武王都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

(4)这块宝玉是春秋时期楚人卞和在楚山中所得,卞和为了献玉,先后被两位君王砍掉双脚,后来楚文王发现这块“石头”果真是美玉,为卞和的忠诚所感动。

于是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5)忠贞、执著。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①鉴定:

辨别并确定事物的真伪、优劣等。

②罕见:

难得见到,很少见到。

③至宝:

最珍贵的宝物。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近义词的辨析情况,有助于学生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课文。

先理解词义再写近义词。

(3)、(4)考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要带着问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即可。

(5)评价人物性格要应做到通观全文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其中蕴涵的精神或品质。

从卞和献玉这件事,看出卞和忠贞、执著。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主要测试学生对近义词的理解,理解了词义,写出近义词就容易了。

平时注意多积累,增加词汇量。

(3)、(4)此题考查筛选相关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

(5)本题考查评价分析人物性格。

5.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丑菊

   这是件有趣的事,我去年种了株丑菊,天天盼着它快开花。

因为我想要看看享有如此恶名的花究竟怎样。

可是,事与愿违,它偏偏跟我过不去,懒洋洋地睡大觉,连花的影子都没有,我气得真想把它拔了,但没舍得。

   今年“五一”,沉睡了一年的花忽然打了苞,我高兴极了,真庆幸没把它扔掉。

起初,底狭头宽的绿叶芯中夹了一个绿色小球,非常小,只有小绿豆那么大。

长了几天,花苞就透出了一点儿黄色,这时,已有黄豆大小。

再耐心等些天,花终于开了,颜色金黄金黄的,几十个花瓣摆了三四层,虽只有铜钱大小,但这就更显出它的娇小,美丽极了。

   我最欣赏的是,到了夜晚,几层花瓣便像收伞似的自动收拢;白天,花瓣又像撑伞似的张开,而且花面一直迎着太阳,跟着太阳转,显得非常恭敬。

难怪它还有土名叫“状元伞”“假葵花”呢!

   是谁给它起名叫“丑菊”的呢?

这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那人大不公平了,丑菊非但不丑,而且非常美丽、可爱。

由此我想,人间事物中,不少东西往往名实并不完全相符,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处理问题不但要知其名,更要究其实。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

事与愿违:

________

庆幸:

________

(2)丑菊又名________、________。

它的特点是白天________,晚上________。

(3)这篇短文说明了什么道理?

【答案】

(1)事实与愿望相反。

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因可喜之事而欣幸。

(2)状元伞;假葵花;开放;收拢

(3)略

【解析】【分析】

(1)词语理解的考查。

认真阅读短文,联系上下文,正确理解词义。

事与愿违:

事实与愿望相反。

指原来打算做的事没能做到。

庆幸:

因可喜之事而欣幸。

(2)考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带着问题细读课文就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丑菊又名状元伞、假葵花。

它的特点是白天开放,晚上收拢。

(3)本题考查概括文章给人的启示和道理。

学生通过感知文本内容,继而理解文本的中心主题以及作者所要抒发的感情。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理解。

可结合语境、课后注释或查字典理解词义。

(2)此题考查从文中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3)只要观点正确,表述合理,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6.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孩子,我为什么打你

   有一天与朋友聊天,我说;“就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红卫兵,我也没打过人。

我这一辈子,从没打过人……”你突然插嘴说:

“妈妈,你曾经打一个人,那就是我……”

   那一瞬屋里很静很静。

那一天我继续同客人谈了很多的话,但所有的话都心不在焉。

孩子,你那固执的一问,仿佛爬山虎无数细小的卷须,攀满我的整个心灵。

面对你纯正无瑕的眼睛,我要承认:

在这个世界上,我只打过一个人。

不是偶然,而是经常,不是轻描淡写,而是刻骨铭心。

这个人就是你。

   在你最小最小的时候,我不曾打你。

你那么幼嫩,好像一粒包在荚中的青豌豆。

我生怕任何一点儿轻微地碰撞,将你稚弱的生命擦伤。

我为你无日无夜地操劳,无怨无悔。

面对你熟睡中像合欢一样静谧的额头,我向上苍发誓:

我要尽一个母亲所有的力量保护你,直到我从这颗星球上离开的那一天。

   你像竹笋一样开始长大。

你开始淘气,开始恶作剧……对你摔破的盆碗、拆毁的玩具、遗失的钱币、污脏的衣着……我都不曾打过你。

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第一次打你的起因,已经记不清了。

人们对于痛苦的记忆,总是趋向于忘记。

总而言之那时你已渐渐懂事,初步具备童年人的智慧;它混沌天真又我行我素,它狡黠异常又漏洞百出。

你像一匹顽皮的小兽,放任无羁地奔向你向往中的草原,而我则要你接受人类社会公认的法则……为了让你记住并终生遵守它们,在所有的苦口婆心都宣告失效,在所有的夸奖、批评、恐吓以及奖赏都无以建树之后,我被迫拿出最后一件武器——这就是殴打。

   假如你去摸火,火焰灼痛你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你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如绸的精灵。

孩子,我希望虚伪、懦弱、残忍、狡诈这些最肮脏的品质,当你初次与它们接触时,就感到切肤的疼痛,从此与它们永远隔绝。

   我知道打人犯法,但这个世界给了为人父母者一项特殊的赦免——打是爱。

世人将这一份特权赋于母亲,当我行使它的时候臂系千钧。

   我谨慎地使用殴打,犹如一个穷人使用他最后的金钱。

每当打你的时候,我的心都在轻轻颤抖。

我一次又一次问自己:

是不是到了非打不可的时候?

不打他我还有没有其它的办法?

只有当所有的努力都归于失败,孩子,我才会举起我的手……每一次打过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责。

假如惩罚我自身可以使你汲取教训,孩子,我宁愿自罚,那怕它将苛烈十倍。

但我知道,责罚不可以替代也无法转让,它如同饥馑中的食品,只有你自己嚼碎了咽下去,才会成为你生命体验中的一部分。

这道理可能有些深奥,也许要到你也为人父母时,才会理解。

   打人是个重体力活儿,它使人肩酸腕痛,好像徒手将一千块蜂窝煤搬上五楼。

于是人们便发明了打人的工具:

戒尺、鞋底、鸡毛掸子……

   我从不用那些工具。

打人的人用了多大的力,便是遭受到同样的反作用力,这是一条力学定律。

我愿在打你的同时,我的手指亲自承受力的反弹,遭受与你相等的苦痛。

这样我才可以精确地掌握数量,不至于失手将你打得太重。

   我几乎毫不犹豫地认为:

每打你一次,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为久远而悠长。

因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孩子,听了你的话,我终于决定不再打你了。

因为你已经长大了,因为你已经懂得了很多道理,毫不懂道理的婴儿和已经懂道理的人,都不必打。

只有对半懂不懂、自以为懂其实不怎么懂道理的孩童,才可以打,以助他们快快长大。

   孩子,打与不打都是爱,你可懂吗?

(1)根据上下文②中划横线理解词语的含义。

刻苦铭心:

________

(2)品析第3段中画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为什么面对孩子摔破碗盆、拆毁的玩具、污脏的衣服“我”都不曾打他?

(请用文中原句来回答)

(4)怎样理解第11段的“最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

(5)第13段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作用?

(6)你对于父母责打孩子是怎样看的?

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

(1)牢记在心,永远不忘

(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孩子被父母保护的样子,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疼爱和怕孩子受到伤害的心情。

(3)我想这对于一个正常而活泼的儿童,都像走路会跌跤一样应该原谅。

(4)孩子做错事让父母感到心疼和无奈,父母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而感到心疼,因为爱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

(5)照应文章标题,点明文章主旨,体现了父母打孩子是想帮助孩子认识并改正错误的良苦用心。

引起读者的反思。

(6)略

【解析】【分析】

(1)这道题考查的是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思,解答时要联系文章上下文及主旨来思考。

(2)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结合语境,对句子进行赏析是重要的考点之一。

一般来说,要求学生赏析的句子往往具有某一特色,或是修辞,或是表达方式,或是遣词造句,这就要求学生结合具体语境灵活作答。

通常解题思路是:

先写出句子的特点,然后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最后写出表达效果。

(3)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

带着问题细读课文都能从文中找到答案。

(4)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撇开表面意思;找到在文章中的深层的意思。

依据课文内容可知孩子做错事让父母感到心疼和无奈,父母对自己的努力付之东流而感到心疼,因为爱孩子所以才觉得心累(5)本题考查文段在文中的作用。

解答此类题,一般要结合着具体语境,从内容、结构等角度分析作答。

(6)谈自己的看法,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旨和哲理,合理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以致用。

【点评】

(1)这种词语的意思是语境临时赋予的,具有特殊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注意,做这样的题必须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解释,不能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照抄照搬下来。

(2)此题考查学生对画线句子的赏析能力。

(3)此题考查从文中搜索信息的能力。

(4)此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能力。

(5)本题考查对文段在文中的作用的把握能力。

(6)此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文本内容和生活实际。

表述正确,文通句顺,书写认真即可。

 

7.课外阅读

居里夫人和她的老师

   居里夫人是波兰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金。

她在取得成就和受到别人尊敬时,首先想到的是少年时代教法语的欧班老师。

   1920年春天,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经过十几年的刻苦的工作,终于从大量的沥青铀矿中提炼出了一克放射性元素镭,为人类打开了进入原子时代的大门。

有一天,欧班老师收到了一封由华沙邮局派专人送来的挂号信,信封上的署名是“玛丽·居里”。

欧班老师简直不敢收下,以为是邮局弄错了。

一位在全世界都传颂的伟大科学家,怎么会给一个又老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