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558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5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docx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版第8章

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学习目标

l把握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区别,认识经济发展观念的重大变化。

2掌握经济发展的本质要求,明确科学发展就是要在发展过程中处理好以人为本、全

面I办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等问题。

3掌握经济结构优化的基本规律,明确产业结构、城乡结构、区域结构优化是优化经

济结构的主要内容。

4认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和重大意义,把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

基本要求。

8.1从经济增长到科学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经历了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科学发展就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

面发展。

8.1.1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指一国在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总量比上年总量的增长比例,一般用百

分比来衡量。

它表示国民经济规模的扩大和数量的增长。

它的计算公式为

通常我们所说的经济增长率,反映的是国民经济增长的程度。

一国的经济增长受到多

方面因素的影响。

其主要因素有:

186

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一,自然资源条件。

一国的自然资源条件状况对经济增长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因为

经济增长离不开资源条件,自然资源包括土地状况、气候状况等。

自然资源丰富能够给经

济增长提供有利的条件,降低生产成本,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客观因素。

当然,自然资源

并不是经济增长唯一的、决定性的因素,并不能说自然资源丰富,就一定能够实现经济的

高速增长。

第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劳动者的素质包括劳动者平均受教育的程度、文化水平、

生产经验、劳动技能等。

劳动者的素质高.意味着能够适应较复杂的劳动,能够有较高的

劳动生产率,能够在同样的时间里创造更多的价值,这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观因素。

在现

代经济条件下,劳动者素质对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提高劳动

者的素质,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

第三,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提高生产能力

的最重要因素。

科学技术在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将极大地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经济

的高增长。

要使科学技术有效地推动经济增长,一方面要加快发展科学技术,加大对发展

科学技术的投入,使科学技术的发展始终处于先进水平。

另一方面,要加快科学技术成果

向生产领域的转化,提高科学技术成果的转化率和在社会生产中的应用程度,使科学技术

成为现实的生产力。

第四,经济体制和专业化程度。

经济体制是影响社会生产和经济活动效率的重要因

素,它关系到整个经济活动和运行是否顺利和是否具有效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不同的体制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率,所以,各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都十分注重经济体制的

改革。

通过改革不合理的体制,建立新的高效率的体制,会给经济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

一国的经济体制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其经济增长的潜力。

生产的专业化程度是影响社

会生产和经济活动效率的又一个重要因素。

专业化程度越高,说明社会分工越发达,生产

的效率也就越高。

专业化程度越高,越能够实现生产的规模效益,这也会直接影响到经济

增长。

以上几个因素从不问角度影响着国的经济增长,实际上,一国的经济增长状况是多

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因此,在现实中很难区分经济增长是由哪一个因素带来的,但可

以经过比较,找出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经济增长就其内涵来说,反映的只是经济总量的增长,只要是经济总量增加了,也就

实现了经济增长。

因此,单就这一个指标来衡量经济活动的情况是有局限性的。

因为这一

指标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结构优化升级的情况,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效

益的变动情况,不能反映经济增长过程中经济质量提高的情况。

只是用经济增长的指标来

反映经济活动的状况,容易导致片面追求数量增长的倾向。

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须处理

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关系: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从根本上说,经济增长速度与经济效益是统

一的。

整个经济的发展既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也要有良好的效益,速度和效益都是我们

要追求的目标。

但是,在现实中,这二者往往会产生矛盾。

有的时候以追求速度为导向,

会忽视经济效益的提高;而有的时候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又会在一定程度上牺牲经济增长

的速度。

当■者发生矛盾的时候,应该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在首位,或者说,我们需要的增

187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长速度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基础上的速度,因为只有提高经济效益,才能提高经济发展

的质量,才能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

没有经济效益的增长只能是低水平的重复。

更重要的

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效益也就意味着没有市场,这样的经济增长是不符合社会需

要的,是资源的浪费。

必须在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实现根本的转变,也就是从追求速度

的经济发展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特征的轨道上来。

第二,经济增长速度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经济增长速度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

果,同时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经挤增长速度并不是越高越好。

所以,在经济增长速度上

必须要合理把握一个度。

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实际条件、资源情况、社会的承受程度以及其

他方面的情况,合理确定经济增长的速度。

不能因为要实现经济增长的高速度,不顾其他

条件的制约,使经济增长速度脱离实际,结果导致经济发展的各种比例不合理,或者对资

源的过度开发,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这样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可持续的,只能给未来

带来更大的损失。

不能把经济短时间的高速度发展认为是好的,关键是要能够实现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但是,我们一定不能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更应该重视经济发展的效益,更要关注经济的

可持续发展,真正确立科学发展的指导思想。

只有处理好以上两个方面的关系,才能实现有效益、有质量、有发展的经济增长。

8.1.2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国家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和整体水平的提

高。

其内涵包括:

(1)经济总量的增长。

(2)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3)经济质量的提

高。

因此,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不是一个概念,经济发展包含着比经济增长更广泛的内

容。

经济发展包含了经济增长,但经济增长并不能等同于经济发展,如果只是有经济增

长,没有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没有经济质量的提高,就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发展。

这种情况,通常称为“有增长而无发展”。

按照经济发展的内涵,我们追求的就不仅是单纯的数量增长,而是伴随经济增长必须

有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

从发展模式来说,就是要走内涵型的经济发展道路。

经济发展的

基本模式有两种:

一种是外延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种是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

外延

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的经济增长,而不是靠技术进步

和生产效率的提高。

内涵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主要是依靠技术进步、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结构

优化来实现的经济增长。

有时,也从粗放型的经济增长和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来区分不同的

经济增长方式。

粗放型经济增长与外延型经济增长的内容基本一致,集约型经济增长与内

涵型经济增长的内容基本一致。

从现代经济发展要求来看,对经济发展提出丁更高的要求,包含的内容更加广泛,

要从更加全面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发展。

除了要包括技术进步、结构优化、生产效率提高之

外,还要把生态环境、资源使用、社会稳定、生活改善等方面的因素都考虑进去,只有在

经济增长的同时,其他各个方面都能够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

此,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比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更加宽泛,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都会直接

影响经济发展。

此外,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

188

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一,经济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最主要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

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

与产业结构的变动有直接的关系,在整个经济发展中,第二、三产业、高科技产业、新兴

产业、现代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大,整个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也就越高。

如果产业结构

不能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地优化和升级,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率就难以提高。

只有不断降

低第一产业的比重,提高第二、三产业的比重,才能使经济发展的效率不断提高。

同时,

在各产业内部,也必须提高内部结构的水平,不断淘汰落后的产业,发展科技含量高的产

业,发展现代服务产业,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成为经济发展的有效推动力。

第二,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如前所说,经济发展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

果,但如果经济发展主要是靠生产要素数量的增加来实现的,就不能体现经济发展水平和

质量的提高。

只有当经济发展主要靠科技进步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来实现时,才体现出经

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必须实现经济发展动力的根本转变,使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

生产效率提高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使经济发展的速度远超过生产要素数量增加

的速度。

这是从经济发展的动力源变化来看对经挤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影响。

第三,对外开放的程度。

一国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与对外开放的程度也密切相关。

通常说,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也就越高。

这是冈为,在高度开放的

条件下,其经济发展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这就使经济发展具有巨大的外部竞争的压

力,只有不断地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和质量,才能更好地实现自身的经济发展。

同时,在

高度开放的条件下,能够从世界范围得到更多的资源、技术、人才等经济发展的要素,有

效地提高经济发展的水平,通过提高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增强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一个闭

关锁国的国家实际上就是放弃了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的国际资源。

8.1.3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

从单纯地追求经济增长到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关键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在转变观念的基础上,确立经济发展正确的指导思想,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全面

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奉,基本要求是全面

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处理好

以下三个基本关系:

第一,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

以人为本就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把实现

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

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

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经济发展必须落实到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才是体现了以人为本,这是把握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关系的基

本内容。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是经济发展的最终目的。

如果伴随经济的增长,

人们生活水平和质量不能同时得到改善和提高,这样的经济发展只是为发展而发展,没有

真正实现经济发展的目的。

所以,在处理经济发展与以人为本的关系时,不仅要看经济发

展的指标,如人均产出的水平、人均收入的水平,还需要看反映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指

标,如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等指标。

189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第二,经济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关系。

经济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发展的问题,经

济发展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只有全而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才是真芷的发展。

全面是指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要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

而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

这要求把社会各方面的建设作为一个整体,这样才能实现在经济

发展的同时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

如果经济发展不能得到其他方面建设的配合和支持,经

济发展也不能取得成功。

协调是指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生产关系与+

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L

资源环境相l办调。

经济发展所涉及的各个方面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如果相互之间不能协调

发展,就会出现各种不平衡,这种不平衡必然会产生各种矛盾和问题,从而直接影响经济

发展。

协调也就意味着良性发展,意味着和谐发展。

可持续是指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

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

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经济发展必须着眼于长远,而不能急功近利,不能不

顾自然规律,不能不为子孙后代考虑。

必须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关系,根据资源约

束的情况来确定经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把降低资源消耗作为经济发展的努力方向。

必须

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把保护环境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则,造成生态环境

恶化的经济发展不是真正的经济发展,是与经济发展的目标相背离的。

可持续的发展才是

有后劲的发展,才是符合以人为本要求的发展。

第三,经济发展与统筹兼顾的关系。

中国是一个大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需要处理

好各种关系,需要协调好各方面的矛盾.才能实现经济的稳定发展。

统筹兼顾就是要正确

认识和妥善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

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统筹就是要实

现各方面的平衡发展,兼顾到各方面的利益,缩小各种差距。

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

生各种差距是正常的现象,但差距不能过大,否则就会产生不平衡,不能做到整体发展。

这实际上也是公平与效率关系的一种表现形式。

经济发展要求有效率,追求效率就会产生

差距,当这种差距达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因出现不公、F而影响整体发展。

统筹兼顾就是既

允许有差距,但又不能使差距过大,当出现差距过大时,就要统筹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处

理好公平与效率的关系,以保证经济发展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科学发展观的确立,标志着经济发展指导思想的转变,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的转

变,衡量发展指标体系的转变。

要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人们

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根本改善,必须走科学发展之路。

8.2经济结构的优化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经济结构的优化包括产业结构的优化、城乡结构的优化、区域

经济结构的优化等。

190

8.2.1产业结构的优化

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按照现代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划分标准,把社会经济活动的各部门划分为三次产业。

次产业的划分是世界上较为常用的产业结构分类,但各国的划分标准不尽一致。

我国的三

次产业划分是: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

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

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也就是广义的服务业。

在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涉及的范围最

广,通常分为四个层次。

一是为人们日常生活服务的部门;二是为生产服务的部门;三是

为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和全面发展服务的部门;四是为社会公共服务的部门。

三次产业结构

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其变化的规律是: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整个

社会经济结构中,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步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这是世

界各国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之间表现出的共同趋势,它反映的是生产力发展、技

术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变化在产业结构变化上的关系。

我国产业结构变化也明显地表现

出这一基本趋势。

产业结构优化既包括整个社会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也包括各产业内部

结构的优化。

在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分低下的时候,占最大比重的是第一产业,我们称之为

农业社会。

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第二产业逐渐占优势比重,我们称之为工业社会。

了生产力高度发达的时候,第三产业成为社会经济中最主要的产业,共产值和就业人数都

占有绝对比重,我们称之为服务型社会。

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状况能够反映其经济

社会发展的水平和程度。

我国6个年份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

产业

1978卑

1990年

2000年

2005年

2008年

2009年

第一产业

282

271

15l

121

107

103

第二产业

479

413

459

474

475

463

第三产业

239

316

390

405

418

434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

第一产业是广义的农业,在我国,农业对于经济发展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尽管农业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但这丝毫不影响农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第一,农业为人们生存和发展提供最基本的生活资料,是解决13亿人吃饭的基础产

业,是其他产业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发展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发展,没有稳固的农业基础,

就不可能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基本的条件。

农业发生问题,影响到的不仅是几亿农民的问

题,而且影响到整个社会发展。

优化产业结构不是要提高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而是

要保证农业能够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充分的农产品,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第二,农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原材料和劳动力。

农业的特点决定其产品既是生活资

料,又在很大范围内是其他产业的原材料,因此,农业发展的情况直接影响着其他产业发

展的状况。

农业出现问题,影响的就不仅是农业本身,而是影响到社会的其他产业。

农业

191

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又是其他产业发展所需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农业发展了,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就能够为其

他产业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由此也推动着整个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农业落后,其

他产业的发展就受到制约,产业结构的优化也难以灾现。

第三,农业为其他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我国的农、ik人口占总人口的大多数,农

村是我国社会的主体。

农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的基础,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将极

大地提高农村市场的购买力,这就为其他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

农业落后,一

农民购买力低下,农村市场狭小,其他产业发展就没有J1+阔的市场。

整个经济的发展就受

蓟制约。

经济发展要有效地扩大内需,扩大内需的着力点在于扩大农村市场,根本在于农

业的发展。

在农业内部也有一个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的问题。

农业内部产业结构的优化主要是解

决好三个层次的关系:

(1)广义农业中农、林、牧、副、渔等业之间的关系。

要根据生产

条件的不同,全面发展农村中的各产业,为市场提供更多、更好的各种产品,既满足社会

的需要,又提高经济效益。

(2)种植业内部的粮食生产与经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从总

体发展来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的需求会呈现下降趋势,对其他农产品的

需求会呈现上升趋势,因此,也必须对生产的结构进行调整,才能使生产结构与需求的变

化相适应。

(3)农业与加工业、服务业之间的关系。

农业的发展并不是孤立的,也需要其

他产业的支撑才能使农业的发展具有高效率。

因此,农业的发展必须和加工业、流通业、

商贸业、服务业实现同步发展,为农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条件,这也是推动农业内部产业

结构优化升级的必然趋势。

第二产业是加工工业。

第二产业是目前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最大的产业,对国民经济

的发展起着最重要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为国民经济提供技术装

备和生产工具,是决定一国劳动生产率高低的关键因素。

我国目前还处在工业化阶段,工

业的发展对整个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最大。

不断提高工业化水平,对国民经济发展发挥着

关键性的作用。

第一,工业为整个国民经济提供主要装备和技术手段。

工业发展主导着国民经济的发

展水平和质量,现代化的目标主要靠工业的发展来实现,其他产业的现代化程度和劳动生

产率的提高主要取决于工业的发展。

第二,工业为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提供主要产品。

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

高,主要不在农业,主要是靠工业发展水平和服务业的发展。

人们在满足了对农产品的基

本需要之后,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靠现代工业来提供的。

工业落后就不可能满足人们对基

本生活用品以及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需求,而且人们提高生活质量所需要的耐用消费品,也

要靠工业来提供。

总之,整个现代化的实现离不开工业的发展。

第三,工业为提高国防力量提供主要的技术装备。

国防实力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体

现,而国防实力的增强是靠工业来支撑的。

有了发达的工业才有强大的国防。

有。

r强大的

国防,才有和平稳定的经济发展条件。

工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和优化,是调整工、jE内部结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新型工业

化道路就是: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

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八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92

第8章社会主义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

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要处理好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

工业化是指以

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加快建设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着力用高新技术改造加工工业,振

兴支柱产业,使工业内部形成一个合理的结构,充分体现现代工业的特征。

信息化是指在

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推广和运用计算机、电子通信、网络、电视、软件、集

成电路、数字视听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和其他相关智能技术,深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发

展过程。

要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起来,以信息化作为我国加快实现工业他的有力支撑,

发挥后发优势,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工业化的引导作用,以信息化带动T业化,实现我国

工业化的跨越式发展。

同时、工业化为信息化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并为信息化的发展提

供了现实需求,工业化的发展会不断推动和加速信息化的发展。

(2)要处理好高新技术产

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J手不意味着对传统产业的一概否定,传统产业在

我国已有很好的发展基础,仍然是国民经济的莺要支撑,在今后仍然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和

前景。

必须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增加科技含量,促进产品

的升级换代,使高新技术产业为传统产业的提升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形成高新技术产

业和传统产业互补发展的良好局丽。

(3)要处理好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

系。

从发展的趋势看,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是基本方向。

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劳动

密集型产业仍然有很大的需求和发展潜力。

所以,任我国工业化进程中,适当多发展一些

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是符合国情的,从而形成一个大、中、小企业共同发展的格局,使

产业结构的发展更具有适应性。

第三产业是广义服务业。

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呈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对国民

经济的发展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是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必然结果,

是现代化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一个国家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是衡量经济

社会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

第三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主要表

现在:

第.,为经济社会提供各种服务,有效地提高整个社会活动的效率。

第三产业作为广

义服务业,为第一、第一二产业提供各方面的服务,极大提高了第一、第二产业的效率。

三产监本身虽然不创造物质财富,但是,通过提供各种服务使物质生产领域的效率提高,

从而创造出更多的财富。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服务业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它能够为物质

生产部门提供它们自身无法或无力解决的问题,如市场问题、科学技术问题、金融问题、

贸易问题等。

没有第三产业提供这些条件,物质生产部门就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第三产

业发达,整个经济才能发达。

第二,为人民生活提供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