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254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72.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山东省济宁市济宁一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济宁一中2014级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模块检测

历史试题

命题人:

李恒秀审题人:

杨印新

2015年4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这句谚语反映的是(  )

A.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 B.耕织结合的商品经济

C.铁犁牛耕为主的耕作方式 D.自给自足的市场经济

2.工具和技术的改进,在农业经济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下中国古代的工具或技术出现在汉代的有(  )

①耧车 ②曲辕犁 ③水排 ④一牛挽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反映明代太湖地区农业生产的著作《便民图纂》记载:

“男子园中去采桑,只因女子喂蚕忙,蚕要喂时桑要采,事须分管两相当。

”这反映了当时该地(  )

A.农民生产生活的艰辛   B.私营纺织作坊的兴起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男女分工的蚕桑生产

4.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

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  )

A.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   B.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

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   D.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

5.2007年、2014年江苏高邮地区先后发现了距今3000多年前的一柄青铜短剑和乐器“青铜铙”,两件文物都很精致,它们的出土说明了(  )

A.3000多年前高邮地区的青铜冶铸业规模大,产量多

B.高邮地处古运河通惠河附近,一定还有大量文物未出土

C.3000年前青铜器主要用作兵器和乐器

D.商周时期我国的铸造工艺已达到了较高水平

6.《严州图经》是一部记载南宋时期严州(位于浙江)情况的史志。

下列各项在该图经中可能出现的有(  )

①学校科举②坊市③所辖各县境图④“机户”与“机工”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下图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特征。

据此判断该朝代是(  )

A.汉朝 B.宋朝  C.唐朝  D.明朝

8.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面对空前严峻的就业压力,有网友建议穿越历史回到明代的南京去找工作。

不可能经历到的是(  )

A.到丝绸手工工场当工人     B.到徽商票号做收银员

C.做批发棉纱、回收棉布的大商人 D.创办彩瓷烧制作坊

9.明代一些名门望族的家训中出现以下说法:

“男子要以治生为急,农工商贾之间务执一业”,“民家常业,不出农商”。

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的出现B.纲常礼教的愈趋严苛

C.当时社会在抑商问题上有松动倾向D.农耕经济衰退导致人们就业艰难

10.日本学者木宫泰彦所著的《日本文化交流史》记载,明朝时期,日本贡使朝贡中国物品中,日本刀在日本国内每把市价八百至一千文,而明朝给付每把五千文,差价高达五倍。

这说明了中日贸易(  )

A.促进了两国商品经济发展     B.政治意义要高于经济价值

C.有利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     D.中国对日本商品需求量大

11.1889年,张之洞在《筹设炼铁厂》写道:

“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

……在我多出一分之货,则少漏一分之财。

积之日久,强弱之势必转移于无形者。

”材料表明兴设炼铁厂的初衷之一是(  )

A.辅助官办军事工业  B.满足人们生活需求

C.加快民族工业发展 D.维护民族经济权益

12.下图是19世纪中期中国农村和城市人口统计示意图,可以看出19世纪中期(  )

A.中国自然经济仍居主导地位     B.中国已完成工业革命

C.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        D.农村比城市更能吸引人口

13.据1882—1891年上海海关报告,在上海的中国人口有许多是外地人:

外语通、经营零星装饰品的商人和餐馆的老板等,主要是广东人;买办、店员等则主要来自宁波;南京的男子经营缎子、玉石、钟表和钻石生意。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商业和金融业开始发生变化      B.上海就业人群地域性特点显著

C.近代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D.通商口岸城市化进程狂飙突进

14.有学者认为:

“1840—1919年的八十年间,可以说是中国社会震动最烈,经济变迁最显著的非常历史时期。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该阶段“经济变迁”的是(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洋务运动的发展  D.官僚资本的急剧膨胀

15.下面是近代以来中国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示意图,图示中两次发展热潮出现的共同原因是(  )

A.政府政策鼓励支持B.列强放松对华侵略

C.实业救国开始兴起D.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16.“一战”期间,中国发展最快的两个行业是(  )

A.橡胶工业和军工业B.化工业和卷烟业

C.面粉业和纺织业D.纺织业和化工业

17.图6是1913年的一个香烟盒的封面,作为直接证据,该史料可用于研究(  )

A.洋务企业的兴衰B.民族工业的产生

C.实业救国思潮    D.官僚资本产生

18.某电视剧有一庆典场景:

市领导宣布“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人社会主义社会了!

这一伟大胜利是我们人民的胜利。

″他所说的“伟大胜利”指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完成

C.对手工业改造的完成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19.1958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大跃进中激动人心的一幕”,下列事件不可能在作文中提到的是

A.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提出B.人民公社的建立

C.大炼钢铁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0.改变“上工人喊人,下地人等人,干活人看人,收工人撵人”的劳动状态,激发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  )

A.开展土地改革    B.实施“一五”计划

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D.“大跃进”鼓干劲

21.土地问题是中国几千年农耕经济的核心问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的是(  )

A.土地革命时期的土地改革    B.新中国的土地改革

C.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2.20世纪80年代,上海继续使用粮票,同时也出现新发行的股票。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B.上海引入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C.经营管理体制趋于多样化    D.非公有制经济起主导作用

23.下列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在全国普遍推广国营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

②把增强企业的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③公有制经济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

④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②④③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①④③

24.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从根本上说就是(  )

A.管理体制的转变 B.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C.对外政策的转变D.所有制性质的转变

25.服饰的变化折射出时代的变迁。

下列有关鸦片战争后我国服饰变化的情况正确的是(  )

A.西服传入使中国传统服饰退出历史舞台

B.长袍马褂和中山装是传统的中国服装

C.改良旗袍成为民国十年后城镇新潮女性的着装

D.西方服饰的传入不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

26.19世纪60年代末,某地中国人的时髦打扮开始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

该地最有可能是(  )

A.天津的租界        B.杭州的断桥         

C.北京的街头        D.西安的学堂

27.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都大邑时有所闻”。

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D.西式婚礼成为时尚

28.下图是中国现代漫画的先驱叶浅予先生《叶浅予自传》中的一幅作品——《清末遗童》。

先生用淡淡的白描手法不露声色地回忆起(  )

A.清政府的腐朽没落行将就木     B.南京临时政府的移风易俗

C.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战火绵绵     D.南京国民政府的“男子剪辫”

29.1915年,俄国人赛可夫离开中国回国后,立即把在中国生活十五年的所见所闻写了篇“备忘录”,其中不可能包括(  )

A.逛街时看见有人正在分发一份叫《民报》的刊物

B.在报纸上看到中国人自己设计的铁路建成的消息

C.听见别人喊他的一位华人朋友为先生

D.乘坐了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上海航线

30.截至2013年12月,中国的网民规模达到6.18亿,互联网普及率45.8%,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亿,人均一天看手机的次数是53次,高端用户人均每天看153次,平均每6分钟看一次手机。

腾讯CEO马化腾说:

“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体的一个电子器官”。

这揭示了(  )

A.互联网基本取代了传统的人际关系网

B.互联网对人们的价位观念产生了很大影响

C.互联网满足了人们的个性需求

D.人们对互联网的依赖程度较强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材料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取得较快发展。

清代山东植棉进一步发展,植棉州县增至90余个,达州县总数的87%。

……酿酒制曲主要分布于平原粮产区,而榨油业则以山东半岛和鲁中山区较盛。

……从乾隆年间开始,淄川县出现小机户,栗家庄树荆堂恒盛机房的创始人毕丰涟以一张织机起家,道光时发展为织机20余架。

……清代潍县商人足迹更是南达江淮, 北至盛京、吉林。

苏州的东齐会馆就是潍商与胶州商人共同创建的。

——摘自许檀《明清时期山东经济的发展》

(1)依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山东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8分)

材料二在烟台进出口贸易结构中,豆类、黄丝、野蚕丝、屑丝、茧绸、粉丝、草帽辫、果类、花生、药材、花边、发网共15项对输出贸易影响较大;鸦片、纺织品、纺织原料、糖、纸、燃料、火柴、五金和染料等是烟台的主要进口商品。

——《烟台贸易研究》(1867~1919)

(2)材料二中烟台进出口贸易折射出近代中国经济的哪些变化?

(4分)这些变化产生了哪些影响?

(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1936年中国(国民政府)轻工业月平均生产指数增长表:

注:

1933年月平均生产指数为100。

材料二 漫画《财神图》: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

(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4分)

(2)材料二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哪个时期?

对联中的“卖国”具体指把国家利益出卖给哪个国家?

“一手遮天”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农业合作化以后,在农村集体经济的基础上,农业生产力有了相当的提高。

但是“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经营管理过于集中,分配上存在着严重的平均主义倾向,这种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国家对农业的巨大投入,致使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都比较缓慢。

1978年,还有一亿多农民没有解决温饱问题。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邓小平指出:

“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发展生产力。

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不完全。

应该把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两个讲全了。

——靳德行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前后,农村在经营方式、分配方式、管理机构等三方面的变化。

(6分)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

(2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作用是什么?

(4分)

济宁一中2014级高一下学期期中模块检测

历史答案

1——5ACDAD

6——10CADCB

11——15DABDA

16——20CCBDC

21——25DCDBC

26——30ACBDD

31.

(1)新特点:

经济作物大规模种植;农产品加工形成区域性分工;资本主义萌芽产生;较大的商人群体——商帮形成。

(8分)

(2)变化:

商品经济发展,小农经济逐步解体;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的重要场所。

(8分)

影响:

加强了中外联系;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尤其是促进了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

32.

(1)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族工业中的轻工业得到较快发展。

原因:

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行动。

(6分)

(2)解放战争时期。

美国。

“一手遮天”是指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实行经济垄断。

(6分)

33.

(1)经营方式:

从集体经营到分户经营。

分配方式:

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

管理机构:

从人民公社到乡、镇政府,从生产大队到村民委员会。

(6分)

(2)中心环节:

增强企业活力。

积极作用:

通过改革,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企业有了竞争机制,增强了活力,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效益显著提高。

(6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