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65.docx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65.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65.docx(7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65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
目录
一、研究缘起
(一)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社会对初中优质教育的渴望
2、小班适性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
(二)学校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1、学校发展的“四大劣势”
2、学校发展的“四大契机”
(三)我们的实践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理念
(一)研究目的
1、从大班教学走向小班化教学
2、从培养适合学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二)研究理念
1、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2、提供每一个学生的机会
3、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
4、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三、小班适性教育的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二)研究内容
(三)研究原则
四、小班环境下打造适合学生个性教育的三大途径
实践一:
改造我们的学与教
(一)“自主选择+同伴协作”的个性化学习
1、“适性”的课堂组织形式
2、“适性”的学案设计
3、“适性”的课堂学习
4、“完成基本+自主选购”的超市作业
(二)“自主展示+张扬个性”的个性化生活
1、校园个性化生活
(1)课间大活动
(2)第二课堂——体育、科技、音美等的PK、VS活动
(3)个性发展导师制
2、“走进社会+自主参与”的社会实践
(1)“适性”中的集体主义教育——学农、学军活动
(2)走进博物馆
(3)自然与社会问题的探究性学习
实践二、改造我们的教师
(一)研究状态下的教师
(二)师生关系的更新:
把学生当作教学活动中的合作伙伴
实践三、改造我们的管理
(一)“适性”组建班级
(二)学生自主的班级管理
(三)个性化的学生管理
1、档案袋管理
2、个案研究
(四)教学管理——体现适性教育的课堂评价
五、课题研究的成效
(一)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快乐感和幸福感
(二)培养了一批适应小班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三)学校已形成了在市(省)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初中小班化教育的办学特色
六、结论与思考
杭六中初中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探索
一、研究缘起
(一)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1、社会对初中优质教育的渴望
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儿童的一生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当代社会中,教育带给人的影响不仅仅是知识,还有综合素质和社会地位。
人们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使得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
广大家长对让自己的子女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他们不仅要求孩子有学校上,还要上好学校,家长们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基础教育中,初中教育既是义务教育又属中学教育,这使得其身份具有双重性。
同时,这一阶段的学生在身心发展方面都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学校教育的影响尤为重要。
这些都显示出初中教育的重要性,那么在这一教育阶段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就显得理所当然。
但现实的状况是,我市初中公办优质教育并没有伴随着新世纪的步伐得到有效的扩张,相反成了我市小学、初中、高中三个教育学段中的低谷与“颈瓶”。
部分家长为了能使子女得到较为优质的初中教育,不得不千方百计地把子女送进高收费的民办学校学习。
另一个教育现状是我市较为稀缺的公办的优质初中教育更有向高地位、高收入群体家庭倾斜的趋向,社会对教育尤其对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也更渴望能有更多的优质学校在我市诞生。
因此,解决优质教育资源稀缺与老百姓对优质教育资源需求强烈之间的矛盾便成了当务之急。
2、小班适性教育是一种优质教育
优质的学校是小班的学校,优质的教学是规模较小的班级中进行的教学。
教育研究显示,当班级规模较小时更有利于学习。
小班化教学是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对教育有了较高要求,要求学校为学生提供一种优质教育的背景下产生的。
真正意义上的小班化教育必然关注学生的个别发展,创设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是小班化教育的应有之义。
因此,在小班环境下开展适性教育是水到渠成之事。
小班适性教育可以满足不同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因此,我们可以说这是一种优质教育。
(二)学校改革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2000年4月下放到上城区政府管理的杭州六中,在各种因素的制约下,学校步入了办学的低谷。
如何找准初中教育改革的制高点,把握学校发展机遇,乘势而上,成为迫在眉睫的首要工作。
在充分调研、讨论分析校情、区情和市情的基础上,我们清晰地梳理出学校发展中的“四大劣势”和“四大契机”。
1、“四大劣势”
(1)从校情来看,学校下放,教师的那份“市中学”的情结难打开,人心难稳。
高中的停止招生,除优秀的骨干高中教师要求调离学校,还直接影响到学校财务收入,没有高中学生就没有了学费收入,致使办学经费更加困难。
同时,高中停招,办学规模的缩小,直接关系到教师切身利益的职称聘任也受到影响。
(2)从社会评价来看,学校处于办学的低谷期,社会与家长对的满意度较低,部分学区家长要求转学。
(3)从区情来看,一方面,随着我国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和教育发展的加速,初中升学矛盾将趋向缓和,入学高峰即将下降。
同时,上城区是我市全部在市中心的老区,因城市建设的影响,市区中心地区逐步成为“空洞”。
根据学校2001年4月作的2001——2003年年学校生源和班级设置的预测(不计流失生)情况来看,初中每年生源大有每年减少之势。
学年
2001学年(2001、9—2002、7)
2002学年(2002、9—2003、7)
2003学年(2003、9—2004、7)
新生数
445人
374人
259人
常规班设置数
10
8
5—6
小班设置数
12
10
8
(4)从市情来看,我市民办学校仍在加速兴起,市政府同意民办学校自主招生的政策,导致生源“蛋糕”的再划分,这对缺乏竞争力的我校来说,势必再次流失部分生源。
2、“四大契机”
(1)下放后的初中继承了原来完中的全部软件、硬件教育资源,办学资源条件相对比较宽松,为学校一心一意办好初中资源重组奠定基础。
(2)学校素来有“重科研、促效益”的良好氛围,同时也有一批懂理论,善实践的中青年教师,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师资宽松、具有教育科研传统的优势进行有效的课程改革。
(3)初中就学矛盾将大为缓和,生源就逐年减少,这既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劣势,但也给我区、全市教学资源(含师资力量)紧张状况将得到释放,这也给学校争取市、区对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创造条件。
(4)至2001年,作为全国小学教育的先进强区,我区(上城区)小学阶段的小班化教育的试行面已达75%。
接受小学小班化教育的学生三年后也将步入初中阶段的学习,而初中阶段由于近几年的入学高峰而无力开展初中小班化教育实验。
由此,谁率先开展初中阶段的小班化教育研究,谁就在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衔接上,在初中小班化教育实践上,在如何突破公办初中的“颈瓶”上抓住教育先机。
可见,学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也有着良好的机遇。
学校要发展必须进行改革,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开辟出一条崭新的道路。
3、我们的实践
优质教育并非仅仅是拥有现代设施的教育,也并非是高升学率的教育,而是学校运用现代先进的教育理念向每一个学生提供最适合他个性自由而充分发展的教育。
而在现实教育教学中学生却无法体验个性的张扬、学习的成功,享受成功的快乐、自主的成长。
扼杀了个性发展,就从根本上封杀了通向优质教育的通道,如何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成为我校的首要任务。
结合学校生源减少的现状,我校率先在杭州市开展初中小班化教育。
我们认为小班化教育并不仅仅是学生人数的减少,它的基本特征是能够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特长的和谐统一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与理论认识下,我们提出了在初中开展小班化适性教育。
希望通过在小班环境下开展适性教学,打造出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这是小班化教育的应有之义。
开展初中阶段的小班化教育实践研究是学校求生存、求发展的选择,也是学校顺应国内外教育改革潮流的选择。
无论从教育改革角度,从学校教育发展角度,还是从利于学生身心发展角度等来看,作为小学教育直接延伸的初中教育,探索和实施小班适性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十分有意义的。
努力把六中打造成杭城普通市民自己的优质初中,在满足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的同时促进学校自身的发展。
二、研究目的与研究理念
(一)研究目的
我校作为一所实施小班化教育的学校,随着班级规模的缩小,必然要引起学校各项教育教学活动的变化。
而且只有伴随着教育教学活动的改革,才能真正体现小班适性教育的优势。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确定了本课题研究的两个目的:
一是从传统的大班教学走向小班化教学;二是从培养适合学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促进学生个性优化发展。
通过这两个转变,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并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1、从大班教学走向小班化教学
在传统的大班教学中,由于班额过大,难以因材施教。
教师把全班同学当作一个同学教,而学生的自主活动十分有限。
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容易无视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的情绪感受。
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所看到的不是一个个各有其个性特点的活生生的儿童,而是是否掌握已学教材知识的“载体”和没有主动性的“受体”。
因此,在学生的感受中,往往会觉得学习是一个强迫的过程,经常会感觉到受压抑感,受强制感。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有充分、公正、平等的教育,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等现代教育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人们力图在各种教学改革中最充分地体现这些教育观念。
而班级规模的缩小为这些现代教育观念的实现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学生得到优质的教育。
小班化教学在本质上并不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否定,而是对传统的班级授课制模式的完善和发展。
它一方面保留了班级授课制的优点,仍以班级作为基本教学组织形式,同时又打破传统的集体授课和课堂教学模式,使小班化教学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特别是适应人们要求学校提供优质教育的客观状况。
小班教学相对于大班教学,由于班级人数的减少,使教学的时间和空间得以重组,使教师对每个学生的独特学习风格和方式能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这为建立一种全新的教学提供了可能。
小班化教学可使学生大为得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有助于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逐步学会认识自我,了解自己当前的学习可能性,而后发挥主观能动性,给自己提出适当的要求,再通过自我激励去完成更高的目标,从而充分发展自己的内在潜能。
缩小班级规模并不是提高学生成绩的最具有诱惑力的答案,但当它与其他有效的教学相结合时,无疑对学生大有益处。
所以,我们提出了在小班环境下开展适性教育,以期能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2、从培养适合学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小班适性教育旨在打造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即从培养适合学校教育的学生转向创设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这是一项全新的探索。
小班化教育的关键不在于班级学生数的多寡,而在于教师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等的改变。
为了真正体现小班化教育的价值,我们提出在小班环境下开展适性教育,即打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在小班适性教育中,教师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后更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让学生在适合自己并能促进自身发展的教育教学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与快乐。
如果说教育个性化是小班化教育的本质特征,那么,适性教育就是小班化教育的实现教育个性化的基本方式。
“让教育适合每一个学生”不仅是我们教育的行动指南,更是让我们找到了实现的土壤——小班化教育的环境。
“小班化教育”在发展学生个性方面具有独到优势:
①小班化教育能注重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在学生人数少的条件下可以对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和更充分的了解,对每个学生的品德和心理变化能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②注重面向全体学生,教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给每个学生创造表现才能的机会,大大提高每个学生接受教育的充分程度。
③注重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学生思维活跃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有更多的动手操作的机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研究理念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提出了四个“每一个”教育理念,即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提供每一个学生的机会,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并不断地挖掘、领会、把握四个“每一个”教育理念的内涵,努力揭示初中小班化教育的本质与价值。
我们认为:
“四个每一个”教育理念中的关键性词语应“个性”、“参与”、“发展”,如果把它们表述成一句话,即让每一个学生“在参与中发展个性”。
学生的发展以“关注”为切入点,以提供互动机会、促进主体参与为手段方法,以求学生的个性潜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人的个别差异是客观普遍存在的,尊重每一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不同的个性特征,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以求的,也是做好教育教学工作的最起码要求。
在小班化适性教育中,首先必须关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只有了解了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才有可能创设出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活动。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教师应该做到知晓,即了解和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情况;应该注意每一位学生在课堂学习和校园生活中的个性表现;应该学会赏识,信任学生,赞许学生,欣赏和爱惜每一位学生个性中的积极面,促使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得到优化发展。
2、提供每一个学生的机会
仅仅做到关注是不够的,要真正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就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学习机会。
在小班化适性教育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教师对所有学生都是真心诚意的爱护。
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积极探寻,寻找可以给每一位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在探寻之外还要努力为学生创设机会,利用校内外教育资源,为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和能力的发展设立舞台;并且应特别关照平常受到忽视的学生,给予部分“忽视生”展示自我的机会。
3、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
教育作为一种育人的活动,在于使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经历过的教育经验、场境、人际关系、教学内容等对他有意义、有价值,使学生形成自己的概念和判断能力,有独立的思考和见解。
这就需要我们的教师注重学生自身的真实体验和感受,而真实的体验和感受来自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真正参与。
只有真正的融入学习活动,学生才可能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才会显现,作为独特个体的每一个学生才会有良好的发展。
在日常教育实践中给学生充分创设成功的机会,在参与中体验成功的愉悦,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满腔热情地投入到学习中。
小班化教育,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在教学过程中施展各自的才能和智慧,从而使每个学生都有所获、有所得,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并要给予适时的指导帮助;激发每一位学生充分自主参与,激励不愿、不敢、不肯参与的学生能够参与生生、师生合作活动。
4、发展每一个学生的能力
发展是人的自我完善的一种需要。
每个人自我完善的动机和需要是有差异的,不仅发展的目标和内容不同,而且其表现形式也不同。
我们的教师不仅注重学生现在的各种能力的发展,而且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把教育重点转移到开发潜能、启迪心智和增强学习能力上,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每个学生各具特色,学业上的兴趣各不相同,而且,有些兴趣与他们的学业并不直接相关,但我们的教师都爱护、鼓励学生充分地发展自我,开放地、非选择性地、不怀功利目的地接纳学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发展性需要着想。
教师应认定学生现有的基础,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把握并确定每一位学生某一时间点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基准点;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提高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使学生真正的表达自己,使师生间充分交流;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等各种能力。
四个“每一个”小班化教育理念课堂教学操作说明
一级
指标
二级
指标
三级指标
三级指标的说明
关注每一位学生的个性
注意
用体态语言关爱学生
全程用眼光、表情、手势等注意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提醒学生。
注意学生学习的集中度
全程关注每一位学生有否游离课堂的学生。
赏识
信任学生
全程用信任的言行善待每一位学生,不用歧视、不耐烦的眼神、语言对待学生。
赞赏学生
用激励性的语言行动赞美学生,使学生得到鼓舞。
如“你真棒”、“再思考一下,你能行”。
提供每一位学生的机会
创设
创设学生活动的平台
创设学生活动的机会,不以教代学,不代做学生做的事。
充分创设学生活动的平台
充分挖掘教材可供学生恰当活动的机会,创设恰当活动的密度。
帮助
帮助学生利用机会
帮助“不能、不愿”的学生和易被“忽视”的学生利用机会。
激发学生充分利用机会
激发每一位学生充分利用每一个机会,在学生不能利用机会时,及时予以提示启发。
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参与
支持
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在学生的积极参与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给予学生指导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指导、点拨,需要信息与服务,需要平等的交流与帮助。
激励
激发学生自主活动
激发每一位学生自觉、主动参与活动。
激励学生合作活动
激励“不能、不愿”的学生和易被“忽视”的学生参与合作活动。
发展每一位学生的能力
开发
开发学生主动探究问题的能力
善于捕捉学生的思维火花,积极引导主动探究。
引申课外,引导学生探究问题。
开发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
积极引导学生开发自己的思维,有创意地解决问题及举一反三地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展示
给予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
学生的展示,大大拓宽了师生间的信息交流渠道,更易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思考中来,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以达到对重难点问题的突破。
提高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
在给予学生展示机会的同时适时的告诉学生如何更完美的表达自己,展示自己。
三、小班适性教育的研究设想
(一)研究目标
我们认为,我们所处的世界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五彩缤纷的世界的每一个学生应该活生生的,富有朝气、富有个性差异、富有创造力的,他们在学习上也都有其独特的接受知识的潜能和最适合他们的学习方法。
我们老师包括家长的任务就是帮助他们找到一种适合他自己发展的独特的学习方式,让他们进行快乐而有效的学习。
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目标是:
在“四个‘每一个’”教育理念指导下,尊重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以关注学生个性为出发点,以“适性教育”为抓手,关注学生个性差异与不同结构的智能,通过调整学校教学的时空范围,为师生间创设良好的思想与情感交流环境,确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主体地位,促使每一位学生高频率地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实现每一位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更充分地发挥的潜能和发展个性,让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更全面、更和谐的发展。
(二)研究内容
1、小班适性教育的研究
这一部分的研究内容是本课题的重点。
教育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主要活动,要开展小班适性教育,首先就要改造我们的学与教。
我们从学生的学习与学校生活这两方面着手,努力使学生在学校中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能适合并发展他的个性成长。
2、体现适性教育要求的教师发展研究
教师素质是关乎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因此在小班适性教育的开展过程中,需要关注教师。
小班适性教育是一项全新的探索,对教师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是一个挑战,需要教师具备一些符合适性教育内涵要求的素质,因此对教师发展的研究成为我们的研究内容之一。
3、体现适性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研究
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什么样的学校教育就会有相应的学校管理。
小班适性教育要求原有的学校管理作出相应的调整,为它的顺利开展提供外在的支持和保障。
(三)研究原则
1、均等性原则
面向全体学生,对每一个学生实行等距离教育,即教师对各类学生的关怀,教育一视同仁,让每个学生各得其所,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充分性原则
提高活动频率,增加师生间,学生间交往的空间密度和时间宽度,使每个学生均衡地得到教师的辅导,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处于活动的中心地位,潜能得以充分发挥。
3、主体性原则
以学生的主体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教学过程的重心从“教师主体型”转向“学生主体型”转移。
不仅让学生适应教学,而且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的发展。
4、合作交往性原则
师生角色关系不是“指令——服从”的关系,而是平等合作的关系,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学习场所,而且是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彼此沟通,培养学生学会合作、交往能力的生活场所。
5、个性发展性原则
充分考虑儿童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不平衡,在必修课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洞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对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学习速度、学习能力倾向,给予不同的引导、帮助,在活动课中,视学生需求而调整教学目标,为每个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提供机会。
四、小班环境下打造适合学生个性的教育的三大途径
研究构想只有通过教育教学实践才能真正实现,我们根据小班适性教育的内涵,认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努力,我们的学校教育将更适合学生的发展。
实践一:
改造我们的学与教
教育教学活动始终是学校最主要的活动,各种活动应以学生为本。
学生在学校中的活动包括学习与生活,如何使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更加切合他们的个性是我们所要研究的重点。
(一)“自主选择+同伴协作”的个性化学习
小班化教育随着学生时空重组,学生在单位时间里参与的机会与可能更大地增加,教师能更全面地了解学生个性后更能找到适合学生个性发展个别化、个性化教育,让学生适合自己的个性教育中体验学习的成功,体念学习的快乐。
在多年的小班化“适性教育”的实践中,我们曾花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进行了课堂教学的改革的实践,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即提升学生的主体意识与主体精神、提升主体行为与主体能力,充分利用小班班额较少的优势,教师们根据四个“每一个”的小班化适性教育理念,在充分细致地了解每一个的学生道德与品行、学生能力、特长与爱好、家庭背景等基本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个性品质与学生内容,给每一个相对比较充分的时间与空间,突出学生自主学习、互动学习、合作学习、适性学习,大胆突破传统课堂教学的“严格”、“整齐”、“统一”、“灌输”等特点,逐步开展“活而有序”、“动而有节”、“择而有度”、“学而有助”的“自主选择+同伴协作”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努力让课堂呈现出活泼有序、互动有节、自主选择、学习有助(教师的导学与同伴协作)、民主和谐的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的教学设计、教学的组织形式、课堂实战教学上都做了实践改革。
1、“适性”的课堂组织形式(修改:
各个组织形式分开来写,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形式,每个组织形式后加一个案例。
)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发展学生个性的物质基础,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对学生学习与个性品质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一种适合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学习,适合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探讨与落实,适合教师个人教学特点的课堂组织形式无疑是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最佳的学习平台。
今年来,随着学校小班化教育的不断推进,针对原来“普通班”那种简单的“秧田型”的组织形式的种种弊端,充分利用小班化教育教室低密度的空间的优势,进行了多形式的班级学生座式设计研究,以创设课堂教学情景,营造学习气氛,满足合作小组学习的需要,培养学生自主参与、团结合作精神,陶冶学生个性与人格。
(1)周边型、马鞍型、品字型等多种形式。
这是我校的小班使用较多,比较普遍的形式,它的特点有:
①四人、五人或六人组成一个小组相对集中地围坐在一起,在空间上与心理上都拉近了同学间距离,便于学生课堂的交流与协作,便于每一位学生能小组中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充分交流学习,满足学生合作小组学习中展示个性特征的需要②改变了原来普通班的古板座式,教室的组织形式比较活泼,适合于学生年龄的心理特征,学生在心理学生喜欢与接受这样的座式。
③便于班级随时组合,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教学内容与学生个性差异特点在课前对原有的组式进行拆组,从而使不同学科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