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9152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48.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docx

教师在编考试资料+习题+答案

2010教师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资料教师,考试,基础,招聘,知识

填空:

1、制度化教育阶段开始于:

近代。

2、各国的学校教育系统基本形成于:

19世纪末。

3、现在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年限在:

9年或9年以上。

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教学法的最早倡导者是:

孔子。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提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

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6、建国初期,对我国教育理论体系影响较大的苏联教育家是:

凯洛夫。

7、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学校教育。

产生于奴隶社会初期

8、古代中国学校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六艺,它包括:

礼、乐、射、御、书、数。

9、在古代印度,能够享受最好教育的是当时的最高种姓:

婆罗门。

10、制度化教育或正规教育形成的主要标志是形成近代的:

学校教育系统。

11、中国的科举制度开始于:

隋唐时期。

12、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

《学记》。

13、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苏格拉底。

14、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的教育代表作是:

《理想国》。

15、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学说的教育思想家是古希腊的:

亚里士多德。

16、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

资本主义社会初期夸美纽斯的《大教育学论》。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

17、强调教育学的心理学和伦理学基础,奠定了科学教育学基础的教育家是:

赫尔巴特。

18、资产阶级传统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

赫尔巴特。

19、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是:

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20、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美国教育家是:

杜威。

实用主义

21、制度化的教育是指具有:

层次结构和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

22、普通教育主要是指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

23、职业教育是以生产劳动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就业)为主要目标的学校教育。

24、英国教育家洛克将那种既有贵族气派,又有资产阶级创业精神和才干,还有强健的体魄的人称之为(绅士)。

25、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是指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6、规定着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的系统,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企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制度中(学校教育制度)。

27、西欧中世纪早期的教会学校主要学习神学和七艺,七艺包括(修词、音乐、算术、几何、文法、天文、辨证法)

28、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废科举,兴学校”)。

29、中国近代完备的学制系统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0、宋代以后,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四书五经)。

31、欧洲中世纪用于对普通贫民子弟传授宗教及读写知识的教会学校中(教区学校)。

32、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言行记载〈论语〉中。

33、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3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家有意大利的(维多里诺)、法国的蒙田和(拉伯雷)等。

35、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甚至摆脱社会影响而发展的教育家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

36、苏格拉底的问答法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是助产术。

37、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以僧为师”,“以吏为师”。

38、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的教育代表作是《林哈德和葛笃德》。

39、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的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爱弥儿》一书中。

40、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教育代表作《普通教育学》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规范的学科。

41、杜威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其代表作是《民本主义与教育》。

4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教育发展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社会生产力。

43、一定社会条件下,决定教育领导权的社会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44、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33%。

45、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即传递和深化文化与:

构成文化本体。

46、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称为:

学校文化。

47、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

精神或观念文化。

48、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的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

政治经济制度。

49、教育的发展受政治经济制度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制约,但教育又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具有(相对独立性)特征。

50、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的途径是(学校教育)。

51、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首先表现为对教育发展的(动力作用),而且还能为教育的发展指明方向、预示结果。

52、学校教育进行的科学知识的再生产,是一种(有组织、有计划、高效率)的再生产。

53、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表达方式:

一是(环境文化),二是(设施文化)。

54、学校精神文化可分为如下四种基本成分:

(一是认知成分,二是情感成分,三是价值成分,四是理想成分。

55、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有三种主要的表达方式:

(一是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二是规章制度,三是角色规范。

56、美国生物社会学家威尔逊认为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是:

基因复制。

57、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认为,人的发展完全是由环境决定的。

这是一种:

外铄论观点。

58、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的:

自身的内在需要。

60、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认为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成熟机制。

61、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

提供物质前提。

62、个体发展过程中,在一定年龄阶段所形成的一般的、典型的、本质的特征称为:

年龄特征。

63、个体身心发展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称为:

关键期。

64、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

内发论的观点。

6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面:

(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

66、人的心理发展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包括(认知和意向)两个方面的发展。

67、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外铄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等不同的解释。

68、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心理和社会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69、19世纪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著名的“白板说”,强调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

70、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认为,个体认知发展依次经历了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发展过程。

71、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研究证明,人的道德认知的发展经历了从前世俗水平到世俗水平,再到后世俗水平的发展过程。

72、根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叫做:

培养目标。

73、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

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74、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75、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

1957年。

76、素质教育的时代特征是:

培养创新精神。

77、美育最高层次的任务,在能力方面表现为:

创造美。

78、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途径是: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79、国家对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人的总的要求就是(教育目的)。

80、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81、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82、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

83、体育是授予学生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的(自我保健认识)和体质,培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

84、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

85、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无差别原则。

86、学生所享有的受他人尊重、保持良好形象及尊严的权利指的是学生的:

人格尊严权。

87、一般来说,教师所扮演的职业角色不包括:

服务者角色。

88、联合国大会所通过的旨在保障青少年、儿童佥权益的《儿童权利公约》颁布于:

1989年。

89、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职业角色的:

多样化。

90、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91、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其主观能动性主要表现在他具有个人的爱好、兴趣、追求,有个人的(独立意志)。

92、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所确定的保护儿童的基本原则是:

(儿童利益最佳原则、尊重儿童尊严原则、尊重儿童观点和意见原则、无歧视原则)。

93、我国有关的法律法规中对中小学生的身份定位是:

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种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未成年公民)。

94、作为权利主体,学生所享有的权利主要有人身权和(受教育权)。

95、教师职业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专门)职业。

96、一名教师是否能较好地履行教师角色,根本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97、教师所需具备的专业素养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素养和教育专业素养)。

98、《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对教师概念作了明确界定: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教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99、在教师的聘用上目前我国实行的是(教师资格制度)。

100、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与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一、教育学知识复习题

  l、什么是教育?

  答: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2、教育活动有哪些特点?

  答:

(l)教育活动的目的性;

(2)教育活动的实践性;(3)教育活动的双边性;(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5)教育活动的多功能。

  3、什么是教育学?

  答: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4.教师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

  答:

因为:

(1)学习教育学是为了担负起新时期赋予我们的重大历史使命,这是产生学习必要性认识的前提。

  

(2)为了探索学生的奥秘,掌握教育的科学和艺术。

  (3)学习教育学具有特殊功能(理解热爱教师职业、认识教育规律,提高教育效果,进行教育改革,都有重要作用)

  5、教育的两条基本规律是什么?

  答:

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一是教育与教育对象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6.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概而言者,是着眼于开发人的潜能,以完善和提高人的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

  7.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含义?

  答:

义务教育是指国家用法律形式予以规定,要求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家庭必须保证的国民基础教育。

  8.怎样理解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

  答:

教育与学生身心发展的关系是辨证的关系。

一方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依赖于教育。

另一方教育的作用又受学生身心发展状况的制约。

  9.怎样理解教书和育人的关系?

  答:

(1)教书是教师工作的形式

  

(2)教书是教师活动的外部表现。

  (3)育人才是教师活动的本质。

  (4)通过教书,既传授知识技能,又进行思想教育,还发展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

  10.怎样理解教师劳动的性质?

  答:

教师劳动的性质是复杂而又繁重的培养人的脑力劳动。

  11、教师的素质结构和修养包括哪些方面?

  答:

(l)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及其修养;

  

(2)文化素质及其修养;

  (3)教育能力及其修养;

  (4)小学教师的教学艺术——教育机智。

  12.我国社会主义学校师生关系的内容是什么?

  答:

(l)民主平等;

  

(2)爱生尊师;

  (3)心理相容;

  (4)教学相长。

  13、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什么?

  答:

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方针是: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14.什么是课程?

  答:

课程是指学校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及其进程安排,它包括教学科目(简称学科)和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课外活动。

  15、为什么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起主导作用?

  答:

教师能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这是因为第一:

教师受党和国家的委托教育学生,对党和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有比较深刻的理解,能够把握教学的正确方面;第二:

教师在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方面,总是比学生知之在先,知之较深,能够引导学生认识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第三:

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懂得教育科学和教育艺术,能够采用较好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6、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哪些阶段?

  答:

教学过程一般可分为感知、理解、巩固、应用四个基本发展阶段。

  17、教学中怎样运用启发性原则?

  答:

(l)首先,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即承认学生是学习认识活动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

  

(2)老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

  (3)贯彻启发性原则,要在弓!

导学生理解教材,掌握规律的关键环节,让每个学生都有解疑的机会,都有解疑的思考过程;

  (4)贯彻启发性原则,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学会思考,让学生有解疑的能力。

  18、教师上课前为什么要备课?

  答:

备课对于教师具三点重要意义:

(l)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2)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提高自身文化科学知识水平的过程;(3)备课的过程,同时也是教师积累,总结教学经验和提高教学能力的过程。

  19、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怎样上好一堂课)

  答:

(l)教学目标全面、适度、明确、具体可测;

  

(2)教学效果好;

  (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保证教学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4)教师对教材的组织,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5)教学过程设计得好;

 (6)教学方法多样,有实效;

 (7)时间分配合理,课堂效率高。

  20.教师怎样处理课堂上的突发事件?

  答。

处理课堂上发生冲突的基本原则,应该是“冷处理”。

尽量缓和矛盾,把问题暂时放在一边,推迟到课下再去解决。

尽量安定全班学生的情绪,把大家的注意力巧妙地转移到教学认识活动上来。

  21、什么是思想品德教育?

  答:

思想品德教育又称德育。

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22.怎样理解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答:

根据国家有关学校德育任务规定的精神,依照德育的内涵来划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总任务,可以划分以下四个方面:

  (l)为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面奠定基础;

  

(2)为形成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奠定基础;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认识和行为习惯;

  (4)培养学生初步的道德评价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

  23、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怎样促使学生知,情、意、行统一发展?

  答:

1、从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来看,各因素之间是有机联系和活动顺序的,一般是从提高认识开始,沿着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顺序发展,但在实际形成过程电也不尽然。

  2.根据不同的客观条件和学生的年龄特点,德育过程有时从提高道德认识开始.有时也从培养道德情感开始,有时也从锻炼意志开始,更有的先从训练行为开始。

  24、课外活动的意义是什么?

  答:

(1)课外活动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途径之一;

  

(2)课外活动对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有特殊重要作用。

  25.班主任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答:

(l)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教育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班主任是学校进行教导工作的助手和骨干力量;

  (3)班主任是班级的各方面教育力量的组织者。

  26、班主任怎样组织培养良好班集体?

  答:

(l)提出集体奋斗目标;

  

(2)选拔和培养班干部;

  (3)创造班内良好的人际交往的环境;

  (4)形成班集体的正确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5)开展经常性的班级教育活动;

  (6)组织主题班会。

  27.班主任如何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答:

(l)加强与任课教师的团结合作;

  

(2)充分发挥班委会组织的作用;

  (3)做好家长工作,争取家长的支持和配合。

  28、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形式?

  答:

(l)学校通过班主任,教师进行家访;

  

(2)接待家长来校,定期举行家长会、报告会、座谈会;

  (3)举办家长学校,建立家长委员会。

  29.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哪些?

  答:

学校管理的基本环节有计划、实施、检查、总结。

  30、教育研究的常用方法有哪些?

  答:

(l)教育观察法;

  

(2)教育调查法;

  (3)教育实验法;

  (4)教育经验总结法;

  (5)个案法

  二、心理学知识复习题

  1、科学心理学诞生的标志是什么?

  答:

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在莱比锡设立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

  2.什么是心理现象,它可以分为哪两类?

  答:

心理现象是一种精神现象,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类。

  3、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什么,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又是什么?

  答:

人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条件反射。

  4、请谈谈你对心理的基本认识。

  答: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对此可作如下认识:

 (l)心理具有物质基础——人脑

 脑是心理的器官,是心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它的活动产生并制约着人的心理活动。

  

(2)心理具有客观源泉

  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但人脑并不会自发地产生心理。

只有当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时,人脑才能形成对外界的映象,产生心理。

  (3)心理具有主观能动性

  这是指人脑对现实的反映受个人态度和经验的影响从而使反映带有个人主体的特点。

  (4)心理具有发展过程

  在人的一生中,心理是在不断发展的,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他们心理发展的趋势是上升的。

  5.研究学生心理常用的方法有哪些?

  答:

主要有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

  6.什么是注意,我们应当怎样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

  答: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判断学生是否集中注意,教师可以从观察学生的外部表现来考察。

因为人在集中注意于某个对象时,常常伴随有特定的生理变化和外部表现,最显著的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但要真正了解学生注意的实情,还需审慎,全面地根据学生的一贯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7.我们应当怎样运用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参考答案:

(1)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凡需要学生注意的对象和操作的活动,尽量赋予它们无意注意的特性。

②尽量减少与教学无关的对象或活动的刺激作用。

  

(2)正确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①提高学生活动的目的性。

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③训练学生良好的注意习惯。

(3)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让学生在有目的学习活动中,快乐地学习。

  8.有些教师在教形近字的时候,相同的部分用白色粉笔写,而对于不同部分用红色粉笔写,这样做有什么好处,符合什么规律?

  答:

这样做的好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

  这样做符合两个规律:

①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

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②符合感觉的对比规律:

红白形成鲜明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率。

  9.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因此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一定要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对吗?

  答:

这种说法不对。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但在我们的生活和教学实践中有时有着消极意义,而有时也有着积极意义。

当错觉存在消极意义的时候,我们需要加以避免,当错觉存在积极意义的时候,又可以被我们加以利用。

同时,有些错觉是很难避免的。

因此说,一定要避免错觉现象的发生,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10.什么是观察,发展观察力有何意义?

  答、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过程,是人从以现实中获得感性认识的主动积极的活动形式。

  发展观察力的意义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观察力是科学研究,创造发明的基础;

(2)观察力是教师必备的心理品质;

(3)观察力是学生智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1、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答题要点:

(l)要使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

  

(2)要使学生具有相应的知识准备;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培养观察的技能:

 ①加强观察方向的引导;

 ②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感官,勤于思考;

 ③观察时要细致耐心,学会运用比较;

 ④要重视观察结果的处理和运用。

 12.什么是记忆,它是一瞬间的活动吗?

 答: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

  记忆不是一瞬间的活动,它是一个从记到忆的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识记、保持、回忆。

2010年教师招聘统考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简答题【附答案】

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实施时间?

1986年7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制定的根据?

  是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确定的。

  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年限?

九年制义务教育。

  4、义务教育法规定的由哪级政府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本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

  5、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确定的义务教育的基本原则?

  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

6、义务教育法在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主体责任是如何规定的?

  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7、义务教育法在义务教育入学年龄上是如何规定的?

  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8、义务教育法在语言文字方面对学校是如何规定的?

  学校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招收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可以用少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教学。

  9、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共几个阶段?

都是什么?

  义务教育可以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

在普及初等教育的基础上普及初级中等教育。

  10、义务教育法规定的义务教育学制是由谁确定?

  由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制定。

  11、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教师有哪些情形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处理?

  

(1)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

  

(2)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

  (3)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12、义务教育法规定由谁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审订教科书?

  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

  13、义务教育法规定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订教科书的根据?

  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