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9141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6.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教案.docx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教案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辽阔的疆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特点。

2.记住我国的领土面积,在地图上指出我国的邻国和濒临的海洋,说明我国既是陆地大国,也是海洋大国。

(关于这点,我想强调一下,以前的教材虽也提到我国是个海陆兼备的国家,领海和内海等,但并没有明确提到“海洋大国”这个概念。

原来一提到我国国土时,往往学生想到的就是960万平方公里的陆地国土。

现在从增强全民海洋意识出发,补充或者说强调了海洋国土是我国国土的重要构成,这也是我们应该向学生特别强调的。

3.要求学生能在我国政区图上准确找出34个省级行政区,记住它们的简称和行政中心。

4.通过我国位置优越、疆域辽阔的学习,加深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难点

本节教学重点是要求学生理解我国地理位置及其优越性,省级行政单位的名称和空间分布。

难点(没有难以理解的知识,但地名很多,要掌握其地理位置是难点)要求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和课后活动。

教学准备

地球仪、中国疆域示意图、中国政区拼图

课时安排

本节共分3课时。

“位置优越”、“国土辽阔”和“34个省级行政区”各用1课时。

34个省级行政区可另加1节课练习。

第一课时位置优越

教学过程

导入语:

同学们,每周一我们学校都要进行升旗仪式,当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同学们心中的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那么,你们为什么会感到自豪呢?

活动一:

学生畅所欲言。

(通过活动一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生:

地大物博、美丽富饶、人口众多、地处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最北端最南端到了哪里……

教师归纳:

其实,爱祖国是不需要理由的,无论她博大或狭小、贫穷或富裕,我们都一样爱他。

因为我出生和成长在这里,因为我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因为这里有我的亲人、朋友,有我熟悉的一切。

但我们伟大的祖国所拥有的灿烂的文化、辽阔的疆域、壮丽的河山、悠久的历史、勤劳智慧的人民,使得我们更加为他感到自豪。

爱她,就要了解她;了解她,才能更好的建设她。

从今天始,我们就要来学习中国地理了。

通过这样的一段导入语,把学生的情绪带入高潮,营造出一种健康向上的课堂氛围,在这种氛围中,让学生积极、主动、高昂的进入中国地理的学习。

1,位置优越

(谜语激趣)请同学们猜谜语,谜语是:

“蓝色星球浮太空,一只雄鸡在其中,南北两分它在北,东西二分它居东,头指世界最大洋,尾靠全球最大陆。

”谜底是打一地理事物现象(中国的地理位置)。

由于初一已经学过如何去描述一个地区的位置,因此先请学生回顾,应从哪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的地理位置?

再分别从半球位置、海陆位置、纬度位置三方面结合地图或地球仪引导学生分析我国所处地理位置。

半球位置,可利用课本图1.1中国在地球上位置示意,让学生分别说出东西半球、南北半球分界线,在图上辨认我国的半球位置。

但对这幅图的理解,对有的同学来说可能有一定难度。

因为在这幅表示立体地球的平面图中,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的比例似乎太不成比例了。

有学生就说,我还以为赤道是北极圈呢!

所以我用的是地球仪,请学生上来在地球仪上画出赤道的位置和东西半球界线的大致位置,再说出中国位于东半球和北半球就不难了。

至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请学生自己对照课本图1.1或地图册中的中国疆域图归纳出就可以。

平时要求学生做到“左图右书”,哪怕学校没有挂图都关系不大。

位置问题讲完,以一句“那我国所处的位置好不好呢?

不比不知道,一比全知道”引出第3页活动题。

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老课本中有直接的文字叙述,现在放在活动题中。

这里可以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如将学生分作两大组,每组讨论一小题。

采用前后桌同学一起讨论的形式,推荐代表发言。

通过与几国对比,在讨论中得出结论。

归纳如下:

活动第1题──纬度位置及其优越性:

我国大部分在北温带,小部分在热带,南北纬度的气候差异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如果觉得比较抽象,也可举一些例子,如我国北方和南方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北方适宜种植小麦、花生、甜菜,而南方适宜种植水稻、油菜、甘蔗;北方水果主要有苹果、梨,南方盛产柑橘、香蕉、菠萝等。

活动第2题──海陆位置及其优越性:

①东临太平洋,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雨量丰沛,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沿海地区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③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如古代著名的“丝绸之路”,现在的“亚欧铁路大陆桥”都经过我国西部与中亚相通。

活动第3题的表格中最后一项“其他”,我想可以从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两方面综合考虑,那就是造就了我国丰富的旅游资源。

如海滨风光、内陆沙漠、北国冰雪、海南热带风光等等。

 

第二课时国土辽阔

 

包括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

陆地国土中要求掌握一是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二是四至点,三是陆上疆界,四是陆上邻国。

四至点的教学,采用结合图1.4再归纳成歌诀的形式让学生速记:

“头上顶着黑龙江,脚踏曾母暗沙岛;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说明:

曾母暗沙只是一个暗礁)很形象,学生立刻就可记住。

然后结合第5页活动题2让学生动手量算东西端距离和南北端距离,和活动题3,说说我国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和南北部的季节差异,并解释原因。

(说明我国国土南北和东西跨度比较大,或者说纬度和经度跨度大。

)东西端的晨昏差异,因为初一新教材有关时区的知识已删去了,所以只要跟学生解释说东边时刻比西边时刻早就行了。

通过这两个活动题,加深对我国国土辽阔的印象。

陆上疆界还有后面的海上疆界,请学生在图1.4中国疆域示意图中用笔描出来。

用红笔沿逆时针方向描出陆上国界线,用蓝笔由北向南描出大陆海岸线,而且将它们的长度与赤道相比,再进一步加深对我国之“大”的印象。

邻国的教学,先让学生沿逆时针找出陆上邻国和自北向南找出海上邻国,老师再介绍一个口诀记忆:

“十四邻国陆上环,俄国蒙古和朝鲜;哈吉塔巴阿富汗,印尼不丹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印尼马文菲日韩。

”然后让学生比赛记忆口诀,看谁记得又快又准确。

增强学生的兴趣,便于学生掌握知识。

海洋国土中要求掌握东临四海一洋,领海和内水面积,管辖的海域面积,主要的岛屿和群岛,大陆海岸线,以及隔海相望的国家。

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课本上没提及,但还是向学生介绍一下为好,说明渤海和琼州海峡属于我国的内海。

领土、领海、内水和管辖的海域面积等这些概念我认为也应向学生稍作介绍。

领海、内水是完全享有主权的,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后者则享有管辖权。

我国可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相当于陆地国土面积的1/3,说明我国是个海洋大国。

它们是我国宝贵的可供开发的后备资源。

要树立寸土必争的领土观念,寸海不让的海洋观念。

事例材料:

2001年4月1日8时36分,美国军用侦察机向三亚外海抵近侦察,我军某部派两架飞机对美机进行跟踪监视,9时07分,中方飞机在离我邻海104海里处正常飞行,美机突然大动作转向,撞我一部飞机尾部,致使我机失控坠海,飞行员王伟英勇牺牲。

美机肇事后,未经中方许可,闯入中国领空并降落中方机场。

请同学们思考:

美机的行为是否侵犯了我国的主权?

为什么?

王伟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随后阅读阅读材料“美丽富饶的祖国海洋”。

最后活动题4让学生讨论我国领土面积大的好处。

也可让学生补充一些不利的地方,培养学生要辩证地看问题。

如边界很长,国防建设上就会有许多困难;领土很大,但自然条件恶劣的地区也不少,不利于全国统一、繁荣……

 

第三课时34个省级行政区

 

既要让学生初步了解我国的三级行政区划,还要辨认34个省级行政区的相对位置,在教学上是个难点,其难不在“深”而在于“多”。

因此,老师必须合理安排,多花心思,采用一些方法教学生巧记、妙记,记得有趣、记得牢固。

下面是我的一些方法:

首先我是利用一幅巨大的木制的中国政区挂图(虽然有些古老,但很好用,很直观),按照课本P8活动题中按方位将我国分作7个区域来讲34个省级行政区位置的。

每讲到一个区域,都会同时辅以许多记忆方法多方面加深印象。

⑴首先根据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用简单的图形帮助记忆,如东北3省呈一斜线排列(东北—西南走向);黄河中下游4省2市,分别以太行山和黄河为特征对称分布;长江中下游6省1市以长江为特征南北大致对称排列;南部沿海以临海为特征呈一线东西排列;西南3省三角排列等等。

⑵根据形状单个记忆:

如黑龙江省似昂首的天鹅;内蒙古自治区像展翅的雄鹰;山东省像跪着的骆驼(或乌龟);陕西省像一个跪着的兵马俑;山西省像一片树叶,或不太规则的平行四边形;江西省近似倒三角;广东省有向南伸出的长鼻子,似大象在喝水;台湾省像香蕉;海南省像菠萝;云南省状似开屏的孔雀;青海省像奔跑的兔子,青海湖是它的眼睛;甘肃省形状很特别,中部狭长,两头大,有学生说像米老鼠,等等。

亦可根据自己意愿想象。

⑶根据已知的相关重要地理事物记忆(山脉、河流、湖泊、半岛、北回归线等):

山西与陕西之间以黄河巨大的“几”字右边竖部分为界;黄河从山东注入渤海,长江从上海注入东海,珠江从广东注入南海;洞庭湖以南、以北分别是湖北、湖南;太行山以东、以西分别为山东、山西;辽宁、山东、广东都有向海洋凸出的大半岛;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穿过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区;面积最大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跨经度最广的是内蒙古自治区,等等。

⑷七字歌: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喜回归,祖国一片好河山。

⑸猜谜语(打一省级行政区名称):

船出长江口(上海);碧波万顷(青海);

十一逢中秋(重庆);银河渡口(天津);宝地(贵州);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四川)

⑹拼图比赛。

以小组为单位,同时将分散的各省级行政单位拼合成一幅中国政区图,看哪组拼得最快。

⑺练习:

找出与江西省相邻的省;以辽宁省为起点,沿着海岸线,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以广西为起点,沿着陆上疆界,依次说出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找出长江干流、黄河干流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等等。

以上是关于34个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的记忆,注意一定要紧密结合地图。

而简称和行政中心,主要交给学生课后记忆,下节课抽查、演示或板书就可以了。

难写的字、有两个简称的都要特别提醒一下。

有些也可适当联系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提一提。

如湖南的湘,湘江、湘妹子、李湘;山东的鲁,鲁国,鲁花花生油,等等。

依据课标,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是要求学生在中国地理的学习过程中逐步记住,而不是也不可能在本节课中全部记住。

后面有时间能做一节课练习最好。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第二节众多的人口

教学目标

1.运用有关数据说明我国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趋势,初步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2.读图分析我国人口的分布概况及其形成原因。

3.知道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我们每一个公民应履行的义务。

精要分析

1.我国所面临的人口问题及解决对策。

2.树立人口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环境资源相协调的科学人口观。

感知图片,比较分析,引发思考。

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求新知的能力。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从图上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

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关注社会问题。

因存在人口迁移的现象,为避免造成误解,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

培养读图能力,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关注社会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升华所学知识。

 

第一课时人口分布

 

活动一:

发现问题,提出假设

教师活动:

出示西藏、江苏两省学校图片和2006年新疆、山东参加高考的人数,引发学生思考“图片和资料中四省分别位于我国什么方位。

学生活动:

在《中国政区图》上找出四省的位置,谈一谈这四个省份的图片和资料在人口方面带来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什么?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人口与面积柱状图》

学生活动:

通过计算四省人口密度进一步推断我国人口的分布特点?

结论:

我国的人口分布可能是东多西少。

活动二:

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地形、降水、资源、交通、四幅图,引导学生看图。

学生活动:

根据图例简单分析我国在地形、降水、资源、交通等方面东西部分布的差异。

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复习聚落知识。

学生活动:

根据上述四方面分布上的特点以及聚落知识,进一步印证我国人口分布特点,并阐述自己的理由。

教师活动:

出示图《我国人口密度图》,学生读图。

学生活动:

读图总结我国人口分布的特点。

活动三:

分析结论,引发思考

教师活动:

出示一组漫画,引导学生认识人口稠密对我国东部地区的影响,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

学生活动:

看图片,辩论人口众多带来的人口问题,明确人口的增长应同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

活动四:

针对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活动:

出示图片,提出问题。

为缓解东部压力,同时发展西部,可否进行人口迁移?

 

学生活动:

讨论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结论:

西部地区自然条件有限,不适宜大量移民。

适合的办法应进行计划生育。

二、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活动一:

人口的变化

教师活动:

1.提问,计划生育政策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2.出示表格:

1949年、1970年、2000年、2005年我国人口数量

学生活动:

分别说出四年的人口数量,分析人口是不断变化的。

教师活动:

出示《我国人口的增长》图,引导学生共同分析我国人口增长趋势。

提供资料:

《温总理的乘除法》,引导学生了解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学生活动:

看图及资料,总结计划生育势在必行。

活动二:

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教师活动:

根据以上分析,应如何制定计划生育政策?

学生活动:

说出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内容──控制人口数量,并结合11页图1.10对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做必要解释。

教师活动:

出示放羊娃故事和我国人口受教育现状,请同学分别谈一谈这两组资料分别反映了什么?

学生活动:

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除控制人口数量,还应提高人口素质。

活动三:

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教师活动:

出示2005年1月6日我国第十三亿人口资料,明确计划生育使“世界60亿人口日”和我国“13亿人口日”的到来推迟了4年。

学生活动:

欣赏并感受几十年来计划生育的伟大成就。

活动四:

“课外拓展”

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给国家、社会、资源、生态等方面带来沉重的负担,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请大家为宣传计划生育设计一则广告。

 

第一章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一课时

一、设计理念

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精心设计活动,注重启发性和趣味性;充分利用地理图表,使其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充分利用课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我国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2.通过阅读使用地理图表,培养获取信息、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自我展示能力和合作竞争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课下通过多种渠道收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然后进行整理,开拓视野,了解我们祖国丰富的民族文化。

2.通过角色扮演、课堂竞赛和讨论等活动,进一步理解我国民族构成和文化差异性,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

2.认识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培养关心和尊重不同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三、分析教学任务

(一)教学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我国的民族构成状况、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教材图文并茂,内容丰富,趣味性强,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体现着地理课程标准中“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解民族知识,是学生必备的中国地理的基础知识。

本节课所学知识与前面所学中国疆域和人口知识紧密联系,也为下节学习民族分布、民族政策以及以后学习初中区域地理和高中地理打下基础。

2.学生情况分析

年龄特点上:

八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表现。

知识障碍上:

学生对少数民族知识了解较少,民族观念不强。

动机和兴趣上:

由于当前初中地理教育的现状造成了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学生没有很好的学习动机和兴趣。

(二)重点、难点及处理

1.教学重点

我国民族构成状况。

2.教学难点

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

3.重点难点突破

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

四、教法、学法和媒体

(一)教学方法

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采用谈话法、角色扮演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和竞赛法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尽量多渠道、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二)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中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使学生学会用图;培养学生善于总结,把握要点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归纳;培养学生通过多种渠道收集和整理有关少数民族的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收集与整理;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互动能力,使学生学会合作与竞争。

(三)教学媒体

计算机辅助教学:

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规律和学生年龄特点,利用powerpoint软件制成地理课件,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等综合一体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5、教学过程

人民币上的民族知识

课前布置搜集:

1980年7种人民币纸币人物头像民族名称。

帮助学生做课件。

学生课下搜集,课上展示课件。

扩大学生知识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导入新课多民族的大家庭

指导学生读课本图1.14,播放歌曲《爱我中华》。

教师板书:

第一章从世界看中国

第三节多民族的大家庭

读图、听歌、谈体会。

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学习欲望。

学习新课

民族构成

我国的民族构成是本节重点,为突出重点:

1.展示课件(2000年我国汉族和少数民族人口数量)并指导学生计算和归纳。

教师板书:

民族构成:

汉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2%,55个少数民族约占8%

2.设置问题:

①人口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是哪几个民族?

②家乡的主要少数民族有哪些?

3。

举例说明家乡主要少数民族传统服饰的名称、特点及与所处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

4.指导学生阅读附表并设置问题组织学生抢答

问题:

①我国人口最多和最少的少数民族分别是什么民族?

人口各为多少?

②哪个少数民族散居各地?

③少数民族最多的省区在哪里?

在抢答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用歌谣总结答案。

承转:

我国民族不仅构成有特点,而且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下面通过小组竞赛来考察同学们对少数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知识了解多少。

计算汉族、少数民族各占全国总人口的百分比并归纳少数民族的概念。

三个学生分别扮演日本、美国和中国三个不同的国家,每个“国家”陈述自己民族构成特点,明确不同国家民族构成的不同。

观察、回答。

学生快速阅读附表抢答并用歌谣总结上述问题的答案。

蒙回藏维苗,

土满彝记牢。

壮族人最多,

珞巴人最少。

散居各地者,

唯独数回族。

民族数最多,

云南独占鳌。

引导学生通过数据计算,加强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并且培养归纳地理知识的能力。

既复习日本和美国民族特点,又反映出我国独特民族构成。

培养观察力,渗透乡土民族知识及认识服饰与人类生活的气候等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了解少数民族的人口状况,培养阅读使用地理图表、获取信息和归纳知识的能力,渗透学法指导,树立各民族一律平等的观念,也为以后学习我国民族分布和民族政策奠定基础。

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

教师板书:

民族风土人情和文化

一些主要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和文化特点是本节难点,为突破难点:

1.课前将学生分成四大组,组织他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收集反映我国主要少数民族服饰、风土人情和文化的图文资料,并制成竞赛题(题目由师生共同准备),有特长的学生还准备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歌舞节目。

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小组为单位进行竞赛。

必答题:

教师指导学生根据每组搜集到的图文资料情况进行抽签,展示课件(少数民族知识竞赛必答题)

抢答题: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到的图文资料,从历史、文学、医学和音乐方面设置问题,展示课件(少数民族知识竞赛抢答题)。

组织歌舞表演。

小结、选出优胜组。

2.组织学生讨论:

如果到其他民族地区,遇到不同的民族生活习俗,你会怎么办?

3.介绍我国宪法相关规定:

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

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

课前收集和整理资料。

以小组为单位抽签确定组别语言文字组、饮食民居组、艺术体育组或宗教节日组,完成问答题、读图题和连线题。

以问答题、猜谜语及听歌形式完成抢答。

特长生表演歌舞。

讨论。

明确应该尊重和保护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和文化。

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竞赛激发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竞争能力,渗透乡土民族知识,增强热爱家乡和祖国的情感,使学生懂得各民族饮食和民居等生活习惯的形成与气候等地理要素密切相关。

扩大学生的民族知识视野,渗透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理念。

培养学生自我展示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归纳能力。

为以后学习民族政策埋下伏笔。

新课小结

指导学生对本节内容谈感受、进行总结。

谈收获、归纳本节课知识点。

培养学生归纳能力。

课堂练习

展示课件(练习题)。

新课标第一网

完成练习。

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加深理解。

作业布置

根据所学内容,题目自拟,以小组为单位,课下各完成一份地理手抄报。

小组为单位,分工完成地理手抄报。

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思维。

结束新课

 

播放歌曲《大中国》。

看画面齐唱。

首尾呼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