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72899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55 大小:1.8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5页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5页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5页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5页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15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卷合集)广东省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试卷10套合集含答案.docx

九年级化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A.农村直接焚烧秸秆肥田

B.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现节能减排C.远离烟草、拒绝毒品D.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石冶炼成铁 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C.粮食酿成白酒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D.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决定的

A.

量取液体 B.

4.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加热液体 C.

滴加液体 D.

点酒精灯

5.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石油是一种可再生能源B.煤炭矿井内要严禁烟火

物质

反应前各物质的质量/g

3

2

9

4

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g

5

2

未知数

6

C.二氧化硫是一种空气污染物D.有计划采矿可保护金属资源6.将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和丙两物质变化的质量比为1:

1B.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丙一定是化合物D.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7.下列对有关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 )A.酒精需要密封保存﹣﹣分子不断运动B.冰水共存物属于纯净物﹣﹣冰和水都由分子构成C.水和过氧化氢都属化合物﹣﹣都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D.硫在空气和氧气中燃烧的火焰颜色不同﹣﹣氧气浓度不同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CO、CO2都有毒,都是空气污染物B.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是黑色的C.高锰酸钾和氯酸钾都能制氧气,它们都含氧元素D.燃烧和爆炸都放热,都一定有氧气参加9.下列对有关实验异常现象分析合理的是( )A.检验氢气纯度时没有听到爆鸣声﹣﹣氢气不纯B.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无明显现象﹣﹣可能是二氧化碳中混有氯化氢气体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水槽内水变红﹣﹣没有预热D.制二氧化碳时速率过快﹣﹣用稀硫酸了10.下列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括号中为方法或试剂),你认为可行的是( )A.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B.制取比较纯净的氧气(排水法收集)C.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少量的一氧化碳(点燃)D.分离高锰酸钾中混有的锰酸钾(加水溶解,过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11.回答下列问题

(1)氧化铁的化学式是 .

(2)3个铝离子可表示为 .

12.初中化学学习中,我们初步认识了物质的微观结构.

(1)氯化钠、金刚石、干冰三种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 .

(2)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该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如图是CO与O2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序号).

13.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日常生活中,可用 降低水的硬度;

(2)水净化过程中,常利用 吸附色素和异味;

(3)电解水实验产生的两种气体中,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产生的气体是 .

14.如图是初中化学中的四个小实验,请回答:

(1)A中 能燃烧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2)B中水的作用是 .

(3)C实验在操作无误的情况下可得出的结论是 .

(4)D实验可得出C02具有的化学性质是 .

15.回答下列与含碳物质有关的问题

(1)在金刚石和石墨中,能用于作电极的是

(2)冶金工业中利用焦炭的 性冶炼金属

(3)能将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鉴别开的溶液是

(4)碳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氢气和一氧化碳,其中 发生氧化反应.

16.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煤燃烧时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如图是北方家庭中冬天常用的煤炉,A、B、C

处分别发生不同的主要反应.

请写出A处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处观察到淡蓝色火焰,原因是 .

17.某中学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和性质的研究,邀请你一同参加.

(1)请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

b

(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应选用的配套装置是 或 (填写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CO2气体时,应选择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若要制取8.8克二氧化碳需要碳酸钙的质量为克.

(4)若F装置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通入CO2气体后,溶液变红,原因是 .

实验 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二、探究影响品红扩散快慢的因素

三、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

编号

含量比空气中的高

实验

设计

实验 本实验条件除了要控制两个盛装 发现两杯水都变红,且整杯热水变红时间比 一周后,左边试管中铁钉生

分析 气体样品的集气瓶大小规格相同 冷水要短.由此说明:

分子在不断运动;影 锈,右边试管中铁钉无明显

外,还要控制

响分子运动快慢的因素有

变化.上述实验

相同

(填“能”或“不能”)得

出铁钉生锈的条件.

18.控制变量,设计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

19.结合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可用来冶炼金属是

(2)从微观角度看,它们的 不同,决定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3)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可选用的试剂是 .

20.我们的生活用品,大都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

(1)金属材料包括金属以及它们的 .

(2)金属铜常用来做导线,是利用了铜良好的延展性和 性.

(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硫酸亚铁、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滤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有 .

21.小明用蜡烛进行了下列活动.

(1)活动1:

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活动2:

加入泡腾片(主要成分含柠檬酸、碳酸氢钠等),观察到水中产生大量气泡,蜡烛逐渐熄灭,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

(3)活动3:

用玻璃杯迅速扣住燃烧的蜡烛,并使杯口始终浸没在水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可观察到蜡烛熄灭B.最终杯中液面高于碗中液面C.该方法能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实验装置

实验1

实验2

Ⅰ.将盛有足量锌粒的燃烧匙伸入瓶中, Ⅰ.将盛有白磷的燃烧匙伸入瓶内,塞紧瓶塞

塞紧瓶塞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约80℃的

Ⅱ.打开K,从长颈漏斗向瓶内加入稀盐

热水,至浸没白磷

酸,至浸没锌粒

Ⅲ.从a口向瓶中鼓入空气,使瓶中液面低于燃

Ⅲ.当瓶中产生大量气泡时,关闭K

烧匙底部,关闭K

22.利用表中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已知:

白磷的着火点为40℃.

(1)连接仪器后,关闭K,加水至长颈漏斗内液面高于瓶中液面,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 .

(2)实验Ⅰ中,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步骤Ⅲ中,关闭K后的现象是 .

(3)实验2中,仅对比步骤Ⅱ和Ⅲ可知,欲探究的燃烧条件是 .

期末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1分,共10分)1.下列生活生产中的现象不利于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是( )A.农村直接焚烧秸秆肥田

B.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现节能减排C.远离烟草、拒绝毒品D.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烟的危害性及防治;毒品的危害性及预防.

【分析】此题是关于环保节约问题以及新能源在生活中的应用问题,环境保护是人类有意识地保护自然资源并使其得到合理的利用,防止自然环境受到污染和破坏;对受到污染和破坏的环境必须做好综合治理,以创造出适合于人类生活、工作的环境.只要符合该理念的做法都是正确的,据此对选项分析即可

【解答】解:

A、农村直接焚烧秸秆肥田,污染环境,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A符合题意;

B、大力发展电动汽车,实现节能减排,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B不符合题意;

C、远离烟草、拒绝毒品,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

D、改进燃煤炉灶,促进燃料充分燃烧,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

A.

2.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铁矿石冶炼成铁 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C.粮食酿成白酒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据此抓住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别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

A、铁矿石冶炼成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石灰石等物质烧制玻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成白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直饮水机中活性炭吸附杂质的过程中,只是吸附异味和色素,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

D.

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D.氢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性质是由氢分子决定的

【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分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B、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是原子;

C、金刚石、石墨均由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