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理论手册.docx
《业务理论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业务理论手册.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业务理论手册
目录
第一节物质燃烧基本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1
二、燃烧类型……………………………………………1
三、热传播方式…………………………………………3
四、火灾的发展过程……………………………………3
五、火灾和火灾的分类…………………………………3
六、灭火的基本方法……………………………………4
第二节建筑物基本常识
一、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5
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7
三、火灾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8
四、灭火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9
第三节建筑消防设施
一、防排烟及防烟分区…………………………………10
二、安全疏散……………………………………………10
三、消防车道……………………………………………12
四、火灾自动报警与灭火系统…………………………12
第四节常见危险化学品
一、危险化学品的分类…………………………………23
二、危险化学品的危险特性……………………………23
三、危险化学品的标志…………………………………39
第五节消防装备器材
一、个人防护类…………………………………………41
二、特种防护类…………………………………………45三、抢险救援器材………………………………………52
第六节火场供水
一、火场供水存在的问题………………………………72
二、火场供水原则………………………………………73
三、火场供水方法………………………………………76
四、火场供水指挥………………………………………76
五、火场供水注意的问题………………………………76
第七节常见火灾扑救处置对策
一、液化石油气火灾扑救要点…………………………77
二、大中型商场火灾扑救要点…………………………78
三、高层建筑火灾扑救要点……………………………79
四、地下建筑火灾扑救要点……………………………80
五、餐饮娱乐场所火灾扑救要点………………………80
六、油罐火灾扑救要点…………………………………81
七、燃气火灾扑救要点…………………………………82
八、汽车火灾扑救要点…………………………………82
九、单元式住宅火灾扑救要点…………………………83
十、带电设备、线路火灾扑救要点……………………83
十一、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扑救要点…………………84
十二、闷顶建筑火灾扑救要点…………………………85
十三、医院火灾扑救要点………………………………85
十四、影剧院火灾扑救要点……………………………86
十五、托儿所、幼儿园火灾扑救要点…………………87
十六、木材加工厂火灾扑救要点………………………87
十七、加气站火灾扑救要点……………………………88
十八、钢结构建筑火灾扑救要点………………………88
第八节常见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处置对策
一、液化石油气泄漏事故处置要点……………………89
二、氯气泄漏事故处置要点……………………………90
三、氨气泄漏事故处置要点……………………………91
四、城市燃气泄漏事故处置要点………………………92
五、易燃可燃液体泄漏事故处置要点…………………92
六、公路交通事故处置要点……………………………93
七、地面建筑垮塌事故处置要点………………………94
八、施工中建筑倒塌事故处置要点……………………94
九、火灾情况下建筑倒塌事故处置要点………………95
十、洪涝灾害处置要点…………………………………96
十一、地震灾害处置要点………………………………96
十二、雪灾处置要点……………………………………97
十三、地质灾害处置要点………………………………98
十四、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处置要点……………………98
十五、公共卫生事件处置要点…………………………99
十六、水域事故处置要点………………………………99
十七、井下事故处置要点……………………………100
十八、高空事故处置要点……………………………100
十九、电梯故障处置要点……………………………101
二十、沼气池事故处置要点…………………………102
二十一、山地事故处置要点…………………………102
二十二、孤岛遇险事故处置要点……………………103
二十三、居民家中取钥匙救助要点…………………103
二十四、摘除蜂窝救助要点…………………………104
二十五、关闭居民水、气阀救助要点…………………104
第九节灭火救援行动中的安全防护
一、高层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05
二、砖木结构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07
三、易燃结构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08
四、钢结构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09
五、在建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10
六、钢混结构大跨度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11
七、地下建筑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12
八、油罐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13
九、化工装置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14
十、危险化学品仓库火灾扑救中的安全防护………117
十一、高空救人事故处置中的安全防护……………118
十二、悬空事故处置中的安全防护…………………119
十三、坠井事故处置中的安全防护…………………119
十四、居民开门救助中的安全防护…………………120
十五、摘除马蜂窝中的安全防护……………………121
十六、居民扬言自杀(燃气爆炸)事故处置中的
安全防护……………………………………122
十七、车辆交通事故处置中的安全防护……………123
十八、建筑倒塌事故处置中的安全防护……………124
十九、室内燃气泄漏事故处置中的安全防护………126
二十、液化石油气槽车泄漏处置中的安全防护……127
附:
消防行动歌诀
第一节物质燃烧基本常识
一、燃烧的本质和条件
(一)燃烧的本质
燃烧是一种放热发光的化学反应。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特征,即化学反应、放热和发光,只具备一个或两个特征不能称为燃烧。
(二)燃烧的条件
1.必要条件:
任何物质发生燃烧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可燃物、助燃物(氧化剂)和着火源。
2.充分条件:
一定的可燃物浓度,一定的助燃物含量,一定的着火能量,三者相互作用。
二、燃烧类型
燃烧类型主要有闪燃、自燃、着火、爆炸。
(一)闪燃
在一定温度下,易燃、可燃液体表面上产生足够的可燃蒸汽,与空气混合遇着火源产生一闪即灭的燃烧现象叫作闪燃。
(二)自燃
可燃物质在没有外部明火等火源的作用下,因受热或自身发热并蓄热所产生的自行燃烧现象称为自燃。
自燃包括受热自燃和本身自燃。
1、受热自燃。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连续均匀地加热到一定温度,在没有外部火源的作用下,发生自行燃烧的现象叫作受热自燃。
2、本身自燃。
可燃物质在空气中,自身发热经一定时间的积蓄使物质达到自燃点而燃烧的现象,叫作本身自燃。
(三)着火
可燃物质与空气(氧化剂)共存,达到某一温度时与火源接触即发生燃烧,当火源移去后,仍能继续燃烧,直到可燃物燃尽为止,这种持续燃烧的现象叫作着火。
(四)爆炸
物质从一种状态迅速转变成另一种状态,并在瞬间放出大量能量,同时产生声响的现象叫爆炸。
爆炸浓度极限:
可燃气体、蒸气或粉尘与空气的混合物,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浓度范围。
遇火源能够发生爆炸的最低浓度叫作爆炸浓度下限(也称为爆炸下限);遇火源能发生爆炸的最高浓度叫作爆炸浓度上限(也称为爆炸上限)。
在火场上,常见的爆炸主要有以下三种:
1.气体爆炸:
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后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爆炸的现象。
气体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气体本身具有可燃性;气体必须与空气混合达到一定的浓度;有点火源的存在。
2、粉尘爆炸:
悬浮于空气中的可燃粉尘遇到明火或电火花等火源时发生的爆炸现象。
粉尘爆炸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粉尘本身具有可燃性;粉尘必须悬浮在空气中并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浓度;有足以引起粉尘爆炸的点火能量。
3.容器爆炸:
压力容器内的物质在化学反应或外部热量的作用下,急剧膨胀超过容器本身承压能力,发生能量释放,并产生声响的现象。
如油罐、液化气钢瓶等的爆炸。
火场上的容器爆炸,多数是在外部加热的情况下发生的。
三、热传播方式
火灾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火势发展蔓延、能量传播的过程。
热传播是影响火灾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热量传播有以下三种途径:
热传导、热对流和热辐射。
(一)热传导
热传导是指热量通过直接接触的物体,从温度较高部位传递到温度较低部位的现象。
影响热传导的主要因素是:
温差、导热系数、导热物体的厚度和截面积。
导热系数愈大,厚度愈小,传导的热量愈多。
(二)热对流
热对流是指热量通过介质相互流动的方式,由空间的一处传播到另一处的现象。
火场中通风孔洞面积愈大,热对流的速度愈快;通风孔洞所处位置愈高,热对流速度愈快。
热对流是热传播的重要方式,是影响初期火灾发展的最主要因素。
(三)热辐射
热辐射是指以电磁波形式传递热量的现象。
当火灾处于发展阶段时,热辐射成为热传播的主要形式。
四、火灾的发展过程
室内火灾发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
火灾初起阶段、火灾发展阶段、火灾下降阶段。
室外火灾一般无明显阶段之分,由于供氧充足,起火后很快便会呈发展阶段。
五、火灾和火灾分类
(一)火灾
凡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称为火灾。
(二)火灾的分类
根据物质的燃烧特性,火灾可分为A、B、C、D、E四类。
(1)A类火灾:
指固体物质火灾。
如木材、纸张等。
(2)B类火灾:
指液体和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火灾。
如汽油、植物油等。
(3)C类火灾:
指气体火灾。
如煤气、液化石油气等。
(4)D类火灾:
指金属火灾。
如钾、钠等。
(5)E类火灾:
指电气设施火灾。
六、灭火的基本方法
灭火的基本方法有四种,即冷却灭火法、窒息灭火法、隔离灭火法和抑制灭火法。
(一)冷却灭火法
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时,必须达到一定温度的条件,将水或泡沫等灭火剂直接喷洒在燃烧物体上,使可燃物质的温度降低到燃点以下,不能继续燃烧。
用水冷却灭火,是扑救火灾最常用的方法。
(二)隔离灭火法
根据发生燃烧必须具备可燃物质的条件,将可燃物与着火源及助燃物隔离开来,使燃烧停止。
如:
关闭阀门,阻止可燃气体、液体流入燃烧区;拆除毗邻火场的易燃建筑,阻止火势蔓延等。
(三)窒息灭火法
根据可燃物质发生燃烧必须在最低氧浓度以上才能进行的条件,通过采取措施防止空气流入燃烧区,或者用惰性气体稀释空气中氧的含量,使燃烧物质缺乏或断绝氧气而停止燃烧。
在火场上可用喷雾水流、水蒸气、惰性气体充入燃烧区域内,稀释氧气浓度。
(四)抑制灭火法
就是利用可参与物质燃烧化学反应的灭火剂,终止物质燃烧的持续进行,达到灭火的目的。
采用这种灭火方法可使用的灭火剂有干粉等。
第二节建筑物基本常识
一、建筑构件的耐火性能
(一)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
建筑构件是由建筑材料组成的,如砖、砼、钢材、木材、化工建材等。
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指的是当建筑材料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或)化学变化。
按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我国将其分为四级:
A——不燃性建筑材料;
B1——难燃性建筑材料;
B2——可燃性建筑材料;
B3——易燃性建筑材料。
(二)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
建筑物是由建筑构件组成的,如基础、墙壁、柱、梁、楼板、屋顶、楼梯等。
建筑构件燃烧性能指的是构件燃烧或遇火时所发生的一切物理和(或)化学变化。
建筑构件按其燃烧性能分为三类:
1、不燃烧体
用不燃材料制成的构件。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不起火、不微燃、不炭化。
如砖墙、钢屋架、钢筋混凝土梁、楼板、柱等。
2、难燃烧体
用难燃材料制成的构件或用可燃材料制成而用不燃材料作保护层制成的构件。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难起火、难微燃、难碳化,且当火源移开后燃烧或微燃立即停止。
如阻燃胶合板吊顶、经过阻燃处理的木门、水泥刨花板隔墙等。
3、燃烧体
用可燃材料制成的建筑构件。
这种构件在空气中遇明火或高温作用会立即起火或发生微燃,而且火源移开后,仍继续保持燃烧或微燃。
如木柱、木屋架、木梁等。
(三)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
1、耐火极限的概念
对建筑构件按照时间——温度标准曲线进行耐火试验,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构件失去稳定性或完整性或绝热性时止,这段抵抗火的作用时间称为耐火极限,用小时表示。
2、耐火极限的判定条件
建筑构件耐火试验的目的是为了确定构件的耐火极限,由定义中知,建筑构件是否达到了耐火极限有三个判定条件:
(1)失去稳定性:
如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发生垮塌或变形量超过规定数值后,则表明其失去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
(2)失去完整性:
如试件在试验过程中出现穿透性裂缝或穿火的孔隙。
(3)失去绝热性:
达到下列三个条件之一。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平均温度比初始温度升高了140℃;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任一点温度比初始温度升高了180℃;
试件背火面测温点任一点温度达到220℃。
3、影响耐火极限的因素
(1)用难燃和越不易燃烧的材料做成的构件其耐火极限越高。
(2)构件的截面尺寸越大其耐火极限越高。
(3)构件的保护层越厚其耐火极限越高。
二、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1、建筑物耐火等级的分级标准
建筑物耐火等级是由组成建筑物的墙、柱、梁、楼板、屋顶承重构件和吊顶等主要建筑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决定的。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将建筑物耐火等级分为四级,一级耐火性能最高,四级最低。
一般说来,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为一、二级耐火等级;砖木结构为三级耐火等级;以木柱、木屋架承重及以砖石等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为墙的建筑为四级耐火等级。
2、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级标准
(1)高层民用建筑的划分标准
高层民用建筑,系指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建筑高度超过24m,且层数为二层及二层以上的公共建筑。
建筑高度为建筑物室外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不计入建筑高度。
(2)高层民用建筑耐火等级的分级标准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防火安全的需要和高层建筑结构的现实情况,将高层民用建筑的耐火等级分为两级。
三、火灾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1、热能的影响
建筑发生火灾后,物质燃烧要放出大量的热能,这些热能要通过热传导、对流和辐射传递给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受热后,温度不断升高,建筑材料要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随着受热时间的不断延长,其变化越大。
当超过建筑构件的耐火极限,失去了支持能力或抗变形能力时,建筑结构就失去了稳定性。
如混凝土构件,表面受热达到一定温度后,会发生块状爆炸性脱落现象,称为混凝土的爆裂。
混凝土的爆裂会导致构件截面缩小和钢筋直接暴露于火中,造成构件承载力迅速降低甚至失去支持能力,发生倒塌破坏。
2、建筑构件燃烧的影响
建筑发生火灾后,能引起燃烧体和难燃烧体建筑构件的燃烧。
建筑构件燃烧后,其截面积越来越小,承载力不断下降。
当构件自身承载能力小于有效荷载作用下的压力时,构件破坏而失去稳定性。
3、轰然、爆炸的影响
建筑火灾会发生轰然,也可能引起室内爆炸物品的爆炸。
轰燃会使室内的温度和压力突然升高,爆炸会产生强大的冲击波。
压力和冲击波对建筑构件都有破坏作用,尤其是冲击波对建筑的破坏作用更大。
建筑构件受到破坏或受到其他方向的冲击力而使建筑构件受力失去平衡时,就会失去稳定性。
四、灭火对建筑结构稳定性的影响
1、灭火用水冷却作用的影响
当混凝土结构表面温度达到300℃左右时,其内部深层温度依然很低,灭火用水射到混凝土结构表面急剧冷却,使表面混凝土中产生很大的收缩应力,造成构件表面出现很多由外向内的裂缝,使结构产生严重破坏,降低了建筑结构的稳定性。
2、灭火用水化学作用的影响
当混凝土结构温度超过500℃以后,从中游离的CaO遇到喷射的水,发生熟化,生成Ca(OH)2,体积迅速膨胀,造成混凝土强度急剧下降,其稳定性也随之下降。
3、灭火射水冲击力的影响
灭火用水喷射到建筑构件上,会产生一定的冲击力,这种冲击力会导致墙面、吊顶等脱落,也会导致一些本来就不很稳定的构件变形、倾斜甚至倒塌。
4、水渍的影响
有的建筑构件被灭火用水浸湿或浸泡后,其抗压、抗拉及黏结强度会减弱。
从而造成建筑构件的稳定性减小。
在用水扑救火灾荷载较大的楼层火灾时,如仓库火灾。
未燃烧的物资会吸收大量的灭火用水,增加其重量。
当重量超过楼板的承重能力时,楼板就会被压塌,稳定性被破坏。
第三节建筑消防设施
一、防排烟及防烟分区
(一)建筑防烟排烟设施
高层建筑的防烟设施,应分为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高层建筑的排烟设施,应分为机械排烟设施和可开启外窗的自然排烟设施。
二、安全疏散
(一)安全出口
安全出口是指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房间的门、疏散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
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且易于寻找,并应有明显标志,数量要足够。
1、安全出口的设置原则
(1)疏散楼梯的平面布置。
①疏散楼梯宜设置在标准层的两端;
②疏散楼梯宜靠近电梯设置;
③疏散楼梯宜靠外墙设置。
(2)直通室外地平面的门
①门应向疏散方向开启;
②供人员疏散使用的门,不应采用悬吊门、推拉门,严禁采用旋转门;
③当门开启时,门扇不应影响人员的紧急疏散;
④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疏散门不应设门槛,紧靠门1.4m范围内不应设踏,观众厅的太平门宜安装便于自内向外开启的自动门闩。
2、安全出口的数量
(1)单层、多层民用建筑
①单层、多层民用建筑一般情况下安全出口数量不少于两个,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
②剧院、电影院、礼堂的观众厅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250人。
容纳人数超过2000人时,其超过的部分,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应超过400人。
③体育馆观众厅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且每个安全出口的平均疏散人数不宜超过400—700人。
④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数目不应少于两个。
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可以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2)高层民用建筑
①高层建筑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特殊情况下可设一个。
②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半地下室每个防火分区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
相邻防火分区的防火墙上的防火门可以作为第二个安全出口。
(二)疏散楼梯和楼梯间
1、敞开楼梯间
敞开楼梯间,是指三面有墙围护,面向走道一侧敞开的楼梯间。
2、封闭楼梯间
单层、多层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是指设有能阻挡烟气的双向弹簧门的楼梯间。
高层建筑中封闭楼梯间的门应为向疏散方向开启的乙级防火门。
3、防烟楼梯间
防烟楼梯间,在楼梯间入口处设有前室或专供排烟用的阳台、凹廊等,且通向前室和楼梯间的门为乙级防火门的楼梯间。
4、室外楼梯
(三)避难层与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1、避难层
避难层是超高层建筑中专供火灾发生时人员临时避难用的楼层。
2、屋顶直升机停机坪
屋顶直升机停机坪是火灾发生时供直升机抢救屋顶平台上的避难人员时停靠的设施。
(四)消防电梯
三、消防车道
消防车道是供消防车灭火时通行的道路。
四、火灾自动报警与灭火系统
(一)、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人们为了早期发现通报火灾,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和扑灭火灾,而设置在建筑物中或其他场所的一种自动消防设施,是现代消防不可缺少的安全技术设施。
1、工作原理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在火灾初期,将燃烧产生的烟雾、热量和光辐射等物理量,通过感温、感烟和感光等火灾探测器变成电信号,传输到火灾报警控制器,并同时显示出火灾发生的部位,记录火灾发生的时间,一般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防排烟系统、通风系统、空调系统、防火门、防火卷帘、挡烟垂壁等相关设备联动,自动或手动发出指令,联动响应的灭火装置。
2、系统组成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通常由火灾探测器、火灾报警控制器,以及联动模块与控制模块、控制装置等组成。
火灾探测器是对火灾进行有效探测的基础与核心;火灾探测器的选用及其与火灾报警控制器的配合,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的关键。
报警控制器是火灾信息处理和报警识别与控制的核心,最终通过联动装置实施对消防设备的联动控制和灭火操作。
(1)探测器
按响应火灾参数不同,火灾探测器一般分成:
感烟火灾探测器、感温火灾探测器、感光火灾探测器、可燃气体探测器和复合火灾探测器五种类型。
不同类型的火灾探测器适用于不同类型的火灾和不同的场所。
(2)手动报警器
手动报警器是手动方式产生火灾报警信号、启动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器件,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之一。
手动报警器设置在每个防火分区。
每个防火分区至少一个,最大距离不应大于30m,一般设置在消火栓箱附近。
其作用是向消防控制中心,发送经过人工确认的火灾信号。
(3)其他报警装置
水流指示器设置在每个水喷淋灭火系统的干管及分区的总管上,其作用是向消防控制中心发送自动确认火灾的信号;设置在消火栓箱处的消火栓远程启泵按钮在其动作后,自动向消防控制中心返回信号;设置在防火防烟阀送风口排烟口处的自动(手动)阀门,当阀门动作后,自动控制室返回动作信号,这些信号可以用来明确系统动作,同时也可以确认火灾的发生。
(二)、消防控制室
消防控制室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控制信息中心,也是火灾时灭火指挥和信息中心,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1、消防控制室位置
消防控制室应设在建筑物的首层,消防控制室门的上方应设标志牌或标志灯,设在地下的消防控制室门上的标志必须是带灯罩的装置。
标志灯的电源应从消防电源上接入以保证标志灯电源可靠。
为防止火灾危及消防控制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消防控制室的门应有一定的耐火能力(即为甲级防火门),并应向疏散方向开启,应有安全出口。
2、消防控制设备的功能
1、消防控制设备对消火栓给水系统的功能。
(1)控制消防泵的启、停;
(2)显示启泵按钮启动位置;
(3)显示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
(1)控制系统的启、停;
(2)显示报警阀、电磁阀及水流指示器的动作情况;
(3)显示消防泵的工作故障状态。
3、消防控制设备对有管网的气体灭火系统的控制显示功能
(1)控制系统的紧急启动和切断;
(2)由探测器联动的控制设备应具有30秒可调的延时装置;
(3)显示系统的手动、自动工作状态;
(4)在报警、喷射的各阶段,控制室应有相应的声光报警信号,并能手动切除声响信号;
(5)在延时阶段,应能自动关闭防火门、窗,停止通风,空调系统。
4、火灾报警后,消防控制设备对联动设备的功能
(1)停止有关部位的风机,关闭防火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2)启动有关部位的防烟、排烟风机(包括正压送风机)和排烟阀,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5、火灾确定后,消防控制设备对联动控制对象的功能
(1)关闭有关部位的防火门,防火卷帘,并接收其反馈信号;
(2)接通火灾事故照明和疏散指示灯;
(3)切断有关部位的非消防电源。
(三)、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
1、系统组成
(1)消火栓箱
消火栓箱是按照国家标准生产的成套定形产品,它是建筑室内消防给水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由箱体、消火栓口(65mm)、水枪、水带组成。
重要的高层公共建筑(以及其他规范要求设置的场所)一般还应在消火栓箱内设消防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