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659864 上传时间:2023-01-08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docx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

福建省莆田一中、泉州五中、漳州一中2015届高三上学期联考期末语文

((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山原旷其盈视,

(王勃《滕王阁序》)

(2)

,报养刘之日短也。

(李密《陈情表》)

(3)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赤壁怀古》)

(4)

,衣冠简朴古风存。

(陆游《游山西村》)

(5)伤心秦汉经行处,

(张养浩《潼关怀古》)

(6)

,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晏子谏曰:

“昔吾先君桓公出游,睹饥者与之食,睹疾者与之财,使令不劳力,籍敛不费民。

先君将游,百姓皆说曰:

‘君当幸游吾乡乎?

’今君游于寒途,据四十里之氓,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而君不问,失君道矣。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骄泰奢侈,上无以亲下。

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此三代之所以衰也。

今君行之,婴惧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公曰:

“然!

为上而忘下,厚籍敛而忘民,吾罪大矣!

”于是敛死胔,发粟于民,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公三月不出游。

景公使圉人养所爱马,暴死,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是时晏子侍前,左右执刀而进。

晏子止而问于公曰:

“尧、舜支解人,从何躯始?

”公矍然曰:

“从寡人始。

”遂不支解。

公曰:

“以属狱。

”晏子曰:

“此不知其罪而死,臣为君数之,使知其罪,然后致之狱。

”公曰:

“可。

”晏子数之曰:

“尔罪有三:

公使汝养马而杀之,当死罪一也;又杀公之所最善马,当死罪二也;使公以一马之故而杀人,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汝杀公马,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汝当死罪三也。

今以属狱。

”公喟然叹曰:

“夫子释之!

夫子释之!

勿伤吾仁也。

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晏子闻之,谏。

公曰:

“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为笑耳。

”晏子曰:

“君过矣,夫厚籍敛不以反民,弃货财而笑左右,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且夫孤老冻馁,而死狗有祭;鳏寡不恤,而死狗有棺。

行辟若此,百姓闻之,必怨吾君;诸侯闻之,必轻吾国。

怨聚于百姓,而权轻于诸侯,而乃以为细物,君其图之。

”公曰:

“善。

”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节选自《晏子春秋》)

【注】胔(z):

腐尸。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据四十里之氓,不服政期年

服:

服从

B.公曰:

“以属狱。

属:

交付

C.亦细物也,特以与左右笑耳

特:

只是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趣:

通“促”,催促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齐景公“荒唐行径”和“苛虐百姓”的一组是(

)(3分)

A.景公出游于寒途,睹死胔,默然不问

使怨积于百姓,兵弱于邻国

B.公怒,令人操刀解养马者

公族之危,以为异姓之福也

C.景公走狗死,公令外共之棺,内给之祭

夫厚籍敛不以反民

D.趣庖治狗,以会朝属

财屈力竭,下无以亲上

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齐景公漠视百姓疾苦,只顾自己取乐之时,晏子指出“上下交离,君臣无亲”是国家衰败的原因。

B.齐景公所爱之马暴死,欲杀养马之人。

晏子假意斥责养马人,阻止了这种行为。

C.齐景公能听从晏子的劝谏,也还算是一个知错能改的君主。

D.文章通过三个典型事例,表现了晏子的贤能有德、刚正不屈、机智幽默。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殚财不足以奉敛,尽力不能周役,民氓饥寒冻馁,死胔相望。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傲细民之忧,而崇左右之笑,则国亦无望已。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首宋词,完成下面两题。

(6分)

鹧鸪天

送人

辛弃疾

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注:

《阳关》,琴歌《阳关三叠》。

(l)“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运用了哪种抒情方式?

蕴含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4分)

(2)这首词以“送人”为题,下片写出了哪两层新意?

(2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宝玉丢玉之后,终日糊涂。

贾母与贾政、王夫人商量娶“金命”的宝钗为宝玉“冲喜”。

袭人向王夫人进言说怕害了宝黛钗三人,希望想个万全的主意。

后来凤姐献了“掉包计”,获得贾母、王夫人同意。

(《红楼梦》)

B.香菱和一群丫头在草地上斗草玩耍,结果把宝钗送她的新裙子让一汪积水弄污了,宝玉怕她被薛姨妈责怪,便让晴雯把她一模一样的新裙子给香菱换上了。

(《红楼梦》)

C.刘备奉命起兵讨袁术,张飞留守徐州。

曹豹与吕布里应外合,夜袭徐州。

张飞醉酒不抵,逃奔淮南,使刘备家室落于吕布手中。

张飞与刘备等会合,关羽埋怨张飞,张飞羞愧不堪,拔剑就要自杀,被刘备劝住。

(《三国演义》)

D.曹操为了离间马超、韩遂,就采用贾诩的“抹书”之计——曹操写一封信给韩遂,将信中“紧要处”用笔涂抹改易,然后派人送信时故意让马超知道,马超一定会索要书信去看,信中的那些涂抹必然引起马超的猜疑,二人会反目成仇。

(《三国演义》)

E.听到鸣凤跳湖自尽的消息后,觉慧异常激动,摇着觉民的肩膀问鸣凤的死因,之后一个人跑出去,离开家;后来觉民找到觉慧,劝他把这件事情忘记,觉慧说他永远不会忘记。

(《家》)

8.简答题。

(选做一题)(5分)

(1)阅读下面的《三国演义》选段,回答问题。

左右夺剑劝曰:

“公何轻生至此?

袁绍不纳直言,后必为曹操所擒。

公既与曹公有旧,何不弃暗投明?

(《三国演义》第三十回)

请问,选段中的“公”是谁?

他背弃袁绍的原因有哪些?

他投奔曹操后献上什么计策?

请简述相关情节。

(2)阅读下面的《红楼梦》选段,回答问题。

说着,果然从后门出去,至窗下潜听。

只闻麝月悄问道:

“你怎么就得了的?

”平儿道:

“那日洗手时不见了……‘今儿雪化尽了,黄澄澄的映着日头,还在那里呢,我就拣了起来。

’二奶奶也就信了。

所以我来告诉你们,你们以后防着他些,别使唤他到别处去。

(《红楼梦》第五十二回)

“潜听”的人是谁?

平儿“不见”的是何物?

此物失与得的过程如何?

平儿要麝月他们提防的这个人后来发生了什么事?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论语》《孟子》选段,完成后面题目。

(6分)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

”孔子对曰:

“子为政,焉用杀?

子欲善而民善矣。

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论语·颜渊》)

孟子曰:

“以善服人者,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养人,然后能服天下。

天下不心服而王者,未之有也。

(《孟子·离娄下》)

(1)以上两则材料都谈到了什么共同的话题?

(2分)

(2)孔子和孟子在这一话题上的明显分歧是什么?

(4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尺度

彭程

对于绝大多数的人物、行为、时间,在绝大多数的情形下,有两个字是躲避不开的:

尺度。

几乎多有的领域、一切事物,都因尺度的介入、参与而存在、运行,自足自立。

尺度具有相对性。

在某个人群某种环境中被视为天经地义的尺度,换一种背景来看,可能匪夷所思,莫名其妙。

驰骋于想象王国的作家悲壮的叫喊“不创造毋宁死”,而另一边,浸润了实证精神的科学家会奇怪,如此虚幻的勾当何以会让人付出整个身心。

这时,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一道墙垣了。

所以这个世界上才会有那么多的隔膜、误解乃至对抗,小到一个家庭中长幼之间的代沟,大到亨廷顿所说的“文明的冲突”。

尺度具有普遍性,但是也不时会有意外,仿佛当今赛事频爆冷门。

当代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放弃巨额家族遗产,因为它们妨碍了他的哲学思考。

明代作家袁中郎辞去苏州行政长官之职,因为他的趣味是无羁无绊,与山水相唱和。

这些人当然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但你不能说他们没有尺度。

也许梭罗概括的最到位:

“如果谁没有跟随队伍的步伐,很可能他听到了另一种鼓点。

”他们对传统的尺度不以为然,心中有着自己独特的标高。

越是杰出者就越勇于冲破流俗,因为他们的目力更能洞察事物的本质,更能窥见大美所在。

相比人云亦云者,他们更乐于自己决定怎样迈步。

这就接近了一个重要的观念:

尺度的核心是个性。

或者说,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貌。

一条因果之链连接了二者。

而所谓个性,不过是源自对生活的独特领悟和由此而生的特异的行为姿态。

在常人难以理解之处,特立独行者凭借自己的尺度成就了不寻常的人生。

越是在这个复制的时代,独特的个性就越显得重要。

而个性的极致是与尺度的臻于极致互为表里的。

然而我们看到的情形却不容乐观,众多的生命样式都仿佛在一个模子里铸成,更令人忧虑的是人们对此每每视而不见。

据说随着基因工程等现代科技的发展,人除了得享长寿外,甚至可以定制自己的器官形体,你大可选择梦露的容貌、乔丹的体型。

这当然令人雀跃,但为什么很少听人谈及要为自己选择独特的生存尺度呢?

为什么不努力将尺度设定得更合理、更美好、更杰出呢?

10.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认为,几乎所有领域、一切事物,都有尺度存在;即使是常人眼里的“另类”,也有他们自己的尺度。

B.第三段列举维特根斯坦、袁中郎的“另类”示例,并引用梭罗的名言,是为了证明“尺度具有普遍性”的观点。

C.作者在文末运用两个问句,对忽视个性的流俗表达了深切的忧虑,就个性化生存发出了热切的呼唤,引人深思。

D.本文开篇提出“尺度”的话题,接着论述其“相对性”,在阐析其“普遍性”中的“意外”,而后提示出“尺度的核心是个性”。

11.第二段中提到“尺度之不同简直成为了一道墙垣了”,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3分)

12.结合本文,举例阐述你对“个性决定了尺度的相貌“这句话的理解。

(3分)

(二)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15分)

本题为选考题,请从甲、乙两类文本中选定一类作答,不得再做另一类文本的题目。

(甲)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永恒的敌人

冯骥才

我面对着雄伟浩瀚、不可思议的金字塔,心里的问号不是这二百三十万块巨石怎样堆砌上去的,也没有想到天外来客,而是奇怪这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建筑竟是一座坟墓。

当代人的生命观变得似乎豁达了。

他们在遗嘱中表明,死后要将骨灰扬弃到山川湖海,或者做一次植树葬,将属于自己最后的生命物质,变为一丛鲜亮的绿色奉献给永别的世界。

当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把一个个被神话包裹的星球看得清清楚楚,古远天国的梦便让位于世人的现实享受。

人们愈来愈把生命看作一个短暂的兴灭过程。

于是,物质的享乐主义便成了一种新宗教。

但是,不论你是怎样一个坚定的享乐主义者,抑或是一个无神论者和唯物主义者,你还是被他们建造的这座人类史上最大的坟墓所震撼——不仅由于那种精神的庄严,那种信仰的单纯,更重要的是那种神话一般死的概念和对死的无比神圣的态度与方式。

古埃及把死当作由此生度到来世的桥梁,或是一条神秘的通道。

他们相信只要保存遗体的完好,死者便依然如同在世那样生活,甚至再生。

按照古埃及人的说法,世间的住宅不过是旅店,坟墓才是长久的居室。

金字塔的庞大与坚固正是为了把这种奇想变成惊人的现实。

永生,就是生命之永恒。

这是整个人类与生俱来最本能、也是最壮丽的向往。

远古人的陵墓都是用石头造的。

石头坚固,能够耐久,也象征永存。

然而四千五百年过去了,阿布辛比勒宏伟的神像已被风沙倾覆,尼罗河两岸大大小小几乎所有的金字塔,都被窃贼掏空。

数不尽的木乃伊成为古董贩子们手里发财的王牌。

不用说木乃伊终会腐烂,古埃及人决不会想到,到头来那些建造坟墓的石头也会朽烂。

金字塔上的石头一块块往下滚落,斯芬克斯被风化得面目全非。

这叫我想起中国人的一句成语:

海枯石烂。

站在今天回过头去,古埃及人那永生的信念,早已成为人类童年的一厢情愿的痴想。

永恒的敌人是什么?

它并不是摧残、破坏、寇乱、窃盗、消磨、腐烂、散失和死亡。

永恒的敌人是时间。

时间不会无止无休地载运任何事物。

时间的来去全是空的。

在它的车厢里,上上下下都是一时的光彩和瞬息的强大。

时间不会把任何事物变得永恒不灭,只能把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当我再次面对着吉萨大金字塔,我更强烈地为它所震撼。

我明白了,这埋葬法老的人类最伟大的建筑,并非死亡象征,乃是生之崇拜,生之渴望,生之欲求。

金字塔是全人类的最神圣的生命图腾!

想到这里,我们真是充满了激情。

也许现代人过于自信现阶段的科学对生命那种单一的物质化的解释,才导致人们沉溺于浮光掠影般的现实享乐。

有时,我们往往不如远古的人,虽然愚顽,却凭直觉,直率又固执地表现生命最本能的欲望。

一切生命的本质,都是顽强追求存在,以及永存。

只有穿过死亡,才能永生。

那么人类所需要的,不仅是能力和智慧,更是燃烧着的精神与无比瑰丽的想象!

古埃及人虽然没有跨过死亡,没有使木乃伊再生,但他们的精神已然超越了过去。

永恒没有终极,只有它灿烂和轰鸣着的过程。

正是由于人类一直与自己的局限斗争,它才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

——节选自《散文(海外版)》(有删改)

【注】图腾:

(totom)源于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此处应理解为“崇拜对象”。

1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人的生命有限,人死不能复生。

随着时间的推移,木乃伊和石棺石墓终会腐烂风化。

但远古人类对永生顽强追求的精神,却仍然辉耀后世。

B.作者意在提醒读者,人类在时间这个永恒的敌人面前是渺小而无能为力的,生命在时间长河中是十分短暂的,时间把包括生命在内的一切都变得愈来愈短暂有限和微不足道。

C.作者通过瞻仰埃及金字塔,表达了这样一种意念:

我们既不能像古埃及人那样苦苦地企盼死后进入天国,获得所谓生命永恒,也不能像现代人那样沉溺于现实享乐而缺乏精神追求。

D.“正是由于人类一直与自己的局限斗争,它才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意思是:

人类就是在为自己有限的生命,即顽强地寻求存在而与那永恒的敌人——时间——做斗争的过程中而充满活力,不断进步的。

E.由于人们重视信念、理想、精神层面的追求和向往,才出现了众多伟大人物,成为各个时代的旗帜,推动社会不断进步,所以说,人的物质生命短暂,形骸不能永存。

14.请说说第段画线句子“当天文学家的望远镜把一个个被神话包裹的星球看得清清楚楚,古远天国的梦便让位于世人的现实享受”这句话的含义。

(4分)

15.古埃及人认为“坟墓才是长久的居室”,他们建造了金字塔,而最终他们还是“没有跨过死亡,没有使木乃伊再生”,但作者却说“他们的精神已然超越了过去”。

请问该如何理解?

(6分)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榫卯之美

赵广超

在刚刚结束的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三件全榫卯红木家具——旧红木扇形南官帽椅、红木三屏风罗汉床、旧红木四面平琴几连凳,当着现场数百位收藏家和媒体记者的面,全部拆开并重装,丝毫不影响其外观和牢固度。

最终分别以97750元、805000元、115000元的高价成交,远超预期的价格,成为此次拍卖会的一大看点。

榫卯就活像是隐藏在两块木头里的灵魂,当古代的工匠将多余的部分凿掉后,两块木头便会紧紧地互相握着,不再分开。

同一方向的榫卯嵌接在毫无干扰的情况下,长时间受大自然作用力的牵引,便会自动松脱,就如潮汐涨退的道理一样。

然而,当嵌接是从不同方向的话,张紧与松脱的作用力便会抵消。

无数的榫卯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出现极其复杂微妙的平衡。

榫卯构件受到更大的压力时,就会变得越牢固。

古老的木构建筑可以经历多次地震之后安然无恙,除了由于木材的延展力强之外,还有一个个的榫卯在挽手维系着……

早在河姆渡时期,先祖们为了造木房,灵机一动而产生可拆卸的创意。

可见,榫卯技术比起汉字发源更早。

榫卯技术在宋代达到巅峰,一整栋大型宫殿成千上万的构件,不靠一枚钉就能紧紧扣在一起。

1937年,梁思成教授在山西五台山找到一座建筑简练古朴的庙宇,这座兴建于唐代大中十一年(857年)的佛光寺已经在山野丛林中静候了一千多年,梁柱间的榫卯结构还像当初一样互相紧扣,不离不弃。

如果有诸如“灭佛”运动之类的人为破坏,如果命运没有安排梁教授率领的勘查队伍走上通往佛光寺的崎岖小径,这些珍贵的唐代建筑孤例,相信还会静静地再等待另一个一千年,直至我们“有幸”来到它的面前,拨开“积存几寸厚,踩上去像棉花一样的尘土”(《梁思成文集·记五台山佛光寺的建筑》),才能让我们惊叹它那巧妙到接近于神奇的建筑技术。

而今,日本大阪有一对累积三十多年木工经验的兄弟,矢志要将日本国内的古木建筑保存下来。

于是他们逐一将这些古老的木建筑按比例缩成十分之一的模型,然后在各大学及美术馆巡回展览,让每一代的人都可以目睹昔日的建筑艺术。

这对有心的兄弟在完成“最具保留价值”的唐招提寺后,当接受访问时,一再赞叹,古代的大师如何得以掌握每一种木材在漫长的岁月里,在不同的气温、干湿度条件下的膨胀和收缩度,并使之始终保持着当初的强度。

纵然中国人从未刻意将建筑置于艺术创造的范畴内,然而古人的匠心毫无疑问地是和每一块木头互相渗透着的。

古代大师的心血好像和木头结合成为一个有情的生命,木材纤维内的水分就像汩汩血脉那样,时刻都在调整平衡。

从日出到月出,潮涨到潮退,由东边到西边,每一刻都在循环消长,生生不息……

法国一家电视台曾经以埃菲尔铁塔为对象制作了一个特辑,内容描述铁塔内那些庞大如车轮的钢铁螺丝帽要定时重新拧紧,否则就会因为温差关系而自动松脱,一旦弃用螺栓改为焊接的话,整个金属塔架便会因为金属的不规则膨胀而扭曲倒塌,原来象征机械的凯旋的“钢铁阵容”也有它的烦恼。

这边厢,每一栋古老的木构房子,在经历无限风霜之后,屋内每一块木头,以至每一件家具的榫和卯都仿佛仍在窃窃私语……

榫对卯说:

执子之手。

卯对榫说:

与子偕老。

——节选自《不只中国木建筑》(有删改)

【注】榫(sn)卯:

榫是器物两部分利用凹凸相接的凸出的部分,卯则是器物接榫的凹入部分。

唐招提寺:

日本佛教建筑群,在奈良市西京五条。

由唐朝高僧鉴真主持并亲手兴建,于759年建成。

执子之手:

与“与子偕老”皆出自《诗经·邶风·击鼓》。

本表达战士间同生共死的深厚感情,今多用来形容夫妻情深。

13.下面对作品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第段主要突出了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上的三件全榫卯红木家具的拍卖价格之高,这充分体现了榫卯技术的难能可贵,并为下文引出榫卯技术的介绍做铺垫。

B.无数榫卯张紧与松脱的作用力因不同方向的嵌接而抵消,进而达到一种平衡,加上木材具有较强的延展力,所以,古老的木构建筑经历多次地震仍安然无恙。

C.榫卯技术的发源要比汉字来得早。

而在唐代,日本的招提寺就是用这种技术来建造的。

到了宋代,这种技术达到巅峰的一个标志便是在大型宫殿的构件衔接上采用榫卯技术来完成。

D.如果有人为的破坏,或者如果当初梁思成教授没有发现佛光寺这些珍贵的唐代建筑孤例,那么我们今天仍旧难以发现榫卯这种巧妙到接近神奇的技术。

E.由于木匠们掌握了木材在漫长岁月里,不同气温、干湿度条件下的膨胀和收缩度,因此,木质的榫卯和埃菲尔铁塔的钢铁螺丝帽不同,它们不会因温差而自动松脱。

14.文章第段是否可以删去?

请说明理由。

(4分)

15.请简要分析划线句子“榫对卯说:

执子之手。

卯对榫说:

与子偕老”在文中的用意。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

(6分)

我们都是凡人而不是神,这一简单的事实已足以使我们能够正视自己。

在我们的灵魂之中,既有崇高圣洁的境界,

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会那么需要、那么渴求爱与奉献的精神和能力。

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首叙事诗,这首诗在死神降临之前是不会完结的。

无论它开始的几章是如何的平凡和未来的发展是如何的有限,但其最终的结局都是我们所无法预料的。

因为,我们的生活始终处在更叠与变换之中,从生命的初始到其终结的过程中,可能交织着无数的艰辛和劫难,也可能融

(hu)着无数的欢乐和幸福,然而却毫无例外地都存在着无穷无尽的未知数。

正是由于有了这些未知数,我们才能不停地渴望和不断地追求,去追求最圆满的生命结局,去渴望最完美的生活形式。

16.依次填入第一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又会被鄙俗的东西诱惑

既会被美好的事物吸引

又有卑微庸俗的本能

A.

B.

C.

D.

17.阅读第二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2分)

(1)根据括号内的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1分)

答:

(2)文中有一个错别字,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分)

答:

改为

18.第三段中~的文字(加“

”)有一处语言表达不当,请写出序号并加以修改。

(2分)

(1)语言表达不当的一处的序号:

(1分)

(2)修改:

(1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7

分)

材料一:

甲大学自主招生考试增加体质测试项目,共有700名考生参加测试,下面是体质测试情况统计表。

国家标准级别

达标考生人数

达标考生比率

优秀(≥90分)

0人

0%

良好(75-89分)

55人

7.8%

及格(60-74分)

201人

28.7%

不及格(60分以下)

444人

63.5%

材料二:

甲大学把体质测试中达到国家标准级别“良好”的55名考生界定为“优秀”,并对其中85分以上的3名考生给予加10分,其余52人给予加5分的奖励。

(1)请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的主要内容。

(2分)

(2)你对甲大学的做法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要求:

表达简明连贯,言之成理。

150字左右)(5分)

五、作文(70分)

20.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70分)

我们习惯于把发现自己的渺小之处作为一种谦逊的美德。

其实,有时善于寻找自己的伟大之处是弥足珍贵的人生态度。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和感悟?

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必须符合文体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三校高三年联考语文科答案

1.

(1)川泽纡其骇瞩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3)樯橹灰飞烟灭

(4)箫鼓追随春社近

(5)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6)杨花落尽子规啼

2.A(服役纳税)

3.

C(A项第一句说的是景公不体察民情,第二句说的是晏子对景公失君之道后可能面临的结果的猜测。

B项第二句说的是晏子担心景公失君之道后可能会面临的不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水产渔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