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
《最新苏教版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苏教版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评奖教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苏教版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认识平行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第四单元平行和相交
课题一认识平行(A)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现实情境,感知平面内两条直线互相平行的现象。
能找出图形中的平行线。
2.会用合适的方法作出一组平行线,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3.培养学生关于平行的空间观念,培养与人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观察探索,认识平行线。
1.出示教材上的四张照片。
这些情景你见过吗?
在哪见到过?
让我们一起找出照片中的红线和蓝线。
请你说一说,哪些是相交的,哪些是不相交的?
指名说一说。
师总结:
红色的直线是相交的,蓝色的直线是不相交的。
请你想象一下,这些不相交的蓝色的线会是怎样一个情景?
师指出: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你在生活中见到过互相平行的线吗?
指名说一说,例如:
黑板的上下两条边互相平行,五线谱的五条横线互相平行。
1.练习:
“想想做做”第1、2题。
第2题:
教师用长方形纸示范折法。
学生用长方形纸对折两次。
提问:
纸上出现了几条折痕?
这几条折痕互相平行吗?
再量量每条折痕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这些折痕的长度都是相等的,长方形对边之间平行的线段都是相等的。
)
使学生了解到平面内两条直线存在着不同的位置关系,通过想象、举例使学生对于互相平行有了初步的体会。
二、交流讨论,学画平行线。
1.我们通过刚刚的学习,认识了平行线,那你会画出一组平行线吗?
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并根据自己组里的讨论结果来试一试画画看。
师巡视,并请学生上来展示,并说一说方法。
师相机引导并作肯定。
同学们的方法都很不错,我们还可以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
师边演示边讲解:
(1).先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
(2).再把直尺与三角板的另一条直角边紧贴在一起,把三角尺沿直尺边平移;
(3).然后沿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再画一条直线。
2.练习:
做书上第40页“试一试”。
三、巩固练习。
1、“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说一说各有几组平行线段,感受不同图形的特点,深化对图形的认识。
2、“想想做做”第4题。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中交流不同的画法。
3、“想想做做”第5题。
提问:
图中是把哪一个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先说给同桌听,再指名回答)平移前的图形有几条线段?
平移后的图形呢?
你能在平移前的图形与平移后的图形中找到平行的线段吗?
你们找到了几组平行线段?
(指名回答,并投影展示。
)
谈话:
将图形平移,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所有的对应线段都是互相平行且相等的。
四、全课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
2、谈话:
“平行”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把你找到的“平行”写在数学日记中。
注重学生的合作交流与动手操作。
在同伴的交流中,学生明晰“平行”的本质特征;在操作中深化所学知识。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活动,既巩固本节课学习的知识,又进行新旧知识的联系与沟通。
练习中充分让学生动脑、动手画,使学生在巩固、运用知识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学会反思,并把数学学习与生活联系起来。
认识平行(B)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39~41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结合生活情境,感知平面上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认识平行线,学会用合适的方法创造一组平行线,能借助工具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让学生经历从现实空间中抽象出平行线的过程,培养空间观念。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增强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会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教具、学具准备
直尺,三角尺,方格纸,小棒若干,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一、活动激趣,引入新课
1、同桌之间开展玩小棒游戏。
观察每两根小棒落地后形成的图形。
2、让学生记录活动中形成的图形,然后投影展示。
3、有选择地选取其中的几种预先设计在电脑里,让学生把下面的四种情况分分类。
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为什么这样分类,初步感觉相交和不相交。
(1)
(2)(3)(4)
(学生可能把2、3分为一类,是相交的,1。
4分为一类是不相交的。
)
1、谈话:
如果把这两条线段想象成直线,会出现什么样的情况?
先在脑子里面想象一下,然后说一说。
2、电脑演示延长的过程。
(1)
(2)(3)(4)
观察后第二次分类,(学生会把1归入为相交的一类)说说为什么与刚才的分类不同。
3、谈话:
根据同学们的意见,我们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
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相交和不相交两种。
(板书:
相交、不相交)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活动情境,根据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通过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在具体的活动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让所有学生都参与数学活动,让学生在观察、活动中探索,经历学习的过程,愉快地、自主地学习。
二、结合实例,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1、出示书上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后思考:
这些画面在哪里
见到过?
找一找相交的直线和不相交的直线。
2、隐去图片上的景物,留下红色和蓝色的直线,让学生再次感受平面上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用手比画它们的位置关系。
3、讲述:
像刚才我们认识的生活中的跑道线这样的在同一平面内,永远不会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互相平行,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
(板书:
同一平面内不相交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平行线)
4、提出下列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1)“听一平面内”是什么意思?
谁能借助实物说一说?
(如利用教室中墙壁上的线段来说明哪些在同一平面内,哪些不在同一平面内)
(2)像下图中的两条直线是相交的,还是不相交的?
为什么?
(3)“其中一条直线是另一条直线的平行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如果下图中两条互相平行的直线一条用a表示,另一条用b表示,可以怎么说?
(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或直线a是直线b的平行线,或直线a和直线b互相平行)
a
b
(4)你能闭上眼睛想一想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是什么样的吗?
(5)我们在刚上课摆小棒时认识到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一种是相交,另一种是不相交,你能把其中的一种换个说法吗?
(把“不相交”改为“平行”)
5、回归生活,让学生找找在生活里剪刀的相互平行的线。
6、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在图中找出哪些线是相交的,哪些线是平行的。
学生独立思考后指出回答。
7、做“想想做做”第2题,找出学过的平面图形中互相平行的线各有几组。
学生独立思考后,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班内交流。
这个环节的设计,一方面注重学生生活经验的感受,让学生在已有的经验中进行建构,力图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和客观事实出发,在研究现实问题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另一方面重视抽象的数学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组织学生讨论平行线这一概念的内涵,以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三、学画平行线,组织练习
1、做“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模仿例题上的图示折纸。
提问:
这几条折痕平行吗?
量一量每条折痕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2、谈话:
我们用折纸的方法能够得到一组平行线,你能想办法画一组平行线吗?
请把放格纸和直尺拿出来自己想办法创造出一组平行线。
3、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过程(注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4、介绍用直尺和三角尺画平行线的一般方法。
教师边示范边画。
提炼方法:
一画(线)、二靠(直尺)、三平行(三角尺)、四再画(线)。
学生自由用这种方法画出一组平行线,再给同桌说说画的方法。
5、教学“试一试”:
画出已直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独立画,再指定二人到黑板上画。
(一人画,另一人帮助扶直尺)
6、做“想想做做”第4题。
经过点A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学生各自在书上画,画好后同桌互相检查。
7、做“想想做做”第5题。
(1)同桌互相说一说把哪个图形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多少格。
(2)在平移前后的图形中找平行线,看看能找几组,有什么发现。
找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3)指名向全班汇报自己找平行线的情况,并说说自己的发现。
四、全课总结
提问:
这节课你了解了哪里数学知识?
学会了什么方法?
你有哪些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通过操作活动,折折、画画、摆摆、说说,采用“个体探索—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地去认识平行线,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参与
识平行线的过程中,从而深刻理解其特征,而且培养了创新意识,发展了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