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和政治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831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37.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政治和政治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政治和政治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政治和政治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政治和政治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政治和政治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政治和政治学.docx

《政治和政治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政治和政治学.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政治和政治学.docx

政治和政治学

一、课程性质、地位和任务

政治学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基础课程。

它主要以人类社会政治现象为学科领域的研究对象,在整个专业理论知识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与其他社会科学,如哲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历史学等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通过本课程学习和研究,使学生全面把握政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提高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则、立场、观点、方法发现(提出)问题、分析(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增强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能力,牢固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权利观等。

通过学习政治学,可以有助于增强公民的政治意识,提高公民的政治文化水平;可以有助于借鉴和吸收外国政治的合理因素;可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可以有助于提高人们的管理水平,实现决策的科学化与管理的民主化:

可以有助于指导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进行与完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政治学原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掌握初步的政治问题分析技术,具有初步的政治分析能力,为进一步学习政治科学及其相关学科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本课程的基本要求:

理解并掌握政治、政治权力、政治合法性、政治民主、政治发展、政治过程、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意识形态、政治社会化等政治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政治思维能力和运用相关理论分析、指导现实政治活动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内容

第一章政治和政治学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一般地了解什么是政治学,以及如何学习和研究政治学,为学习下面各章奠定基础。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的涵义

  一、多维视野中的政治概念

  1、政治是一种上帝安排人事的力量;

  2、把政治等同于或归结为伦理道德;

  3、政治是一种权力现象,政治即王道;

  4、政治是一种管理活动,即政治就是政府的活动;

  5、政治就是研究权力的形成和分享。

  二、马克思主义的政治观

  1、政治是经济的最集中的表现;

  2、政治就是各阶级之间的斗争;

  3、政治的基本内容是国家政权;

  4、政治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三、政治的定义

  政治是以经济为基础的上层建筑,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是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展开的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总和。

第二节 政治学

  一、政治学的涵义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学应当以国家问题作为研究中心,同时也涉及到与其相关的各种政治现象,包括各种政治活动、政治行为和政治关系。

根据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和阶级状况,揭示国家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研究各种国家形态变更和政权组织形式变更的规律;研究国家的活动和职能,及其得以实现的方式和手段,研究国家制定政策、处理阶级关系、民族关系和其他各种政治关系、政治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二、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政治学说的历史发展

  1.中国古代较具影响的政治学说派别:

  

(1)儒家政治思想;

  

(2)法家政治思想;

  (3)道家政治思想。

  2、近代中国政治学说

  3、现代中国政治学

  4、当代中国政治学

  当代中国政治学的发展阶段

  当代中国政治学研究的主题

  当代中国政治学发展的贡献与启示

  

(二)西方政治学说的发展脉络:

  

(1)古希腊、古罗马的伦理政治观;

  

(2)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

  (3)近代的法学政治观;

  (4)19世纪中期的社会学政治观;

  (5)当代的行为主义政治观以及后行为主义的政治理论。

  (三)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出现,是政治学说史上的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转折。

  (共产党宣言》是无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治纲领。

它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并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做了系统的阐述。

  "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根据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其研究范围大致可归纳为六类:

  

(1)政治学基本理论;

  

(2)中国政治;

  (3)比较政治;

  (4)公共政策;

  (5)行政管理;

  (6)国际政治。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四、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马克思主义研究社会政治现象的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历史分析法

  经济分析法

  阶级分析法

  

(二)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传统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现代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

  

(1)早期政治科学的研究方法

  制度研究法;

  历史比较法;

  

(2)行为主义的研究方法

  政治系统论;

  结构功能主义;

  政治沟通理论;

  政治文化理论;

  政治发展理论;

  政治计量理论。

  (3)新制度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

  历史制度主义;

  社会学制度主义。

  (三)跨学科的研究方法

  考核要求:

  (-)政治的含义

  1.识记:

(1)历史上剥削阶级思想家和当代西方政治学者对政治的解释;

(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于政治的解释。

  2.理解:

(1)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的基本内容--政治的根源是经济;政治的实质是阶级关系;政治的核心是政治权力;政治的活动是科学、是艺术;

(2)政治的定义;(3)政治是一个历史范畴;(4)马克思主义判断政治现象与非政治现象的标准。

  3.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观,分析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各种政治现象。

  

(二)政治学的研究对象

  1.理解:

国家是政治学研究的中心问题。

  2.应用:

分析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中,政治体制改革研究的重点。

  (三)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1.识记:

政治学的研究范围。

  2.理解:

划分政治学研究范围的标准和意义。

  (四)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的关系

  1,识记:

政治学与其相关学科交叉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2.理解:

()政治学与哲学的关系;

(2)政治学与经济学的关系;(3)政治学与法学的关系。

  3.应用:

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加强法制建设。

  (五)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历史演变

  1.识记:

(1)儒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2)法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3)道家政治思想的主要观点。

  2.理解:

中国古代政治学说的总体特点。

  (六)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1.识记:

(1)亚里土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

(2)马基雅维里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及其主要著作。

2.理解:

(l)古希腊罗马的伦理政治观;

(2)中世纪的神学政治观;(3)近代的法学政治观;  (4)实证主义政治学;(5)行为主义政治学。

3.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分析西方行为主义政治学。

  (七)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形成和发展

  1.识记: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地位及其主要内容。

  2.理解:

(1)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历史上最系统、最全面、最深刻的政治学;

(2)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科学性、革命性、阶级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政治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政治学。

  3.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本观点,说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历史必然性及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

  (八)政治学的研究方法

  1.识记:

政治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2.理解:

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根本研究方法。

第二章政治权力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政治权力的涵义、作用,不同类型社会政治权力的分配状况。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1.政治权力的一般理论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二、政治权力的类型

  三、政治权力的基础

  四、政治权力的性质与功能

1.政治权力的分配

  一、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二、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三、社会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考核要求:

  

(一)政治权力的概念

1.识记:

政治权力的定义;

2.理解:

马克思主义关于政治权力的论述;

3.了解:

马克斯·韦伯的权力观。

  

(二)政治权力的类型

1.识记:

政治权力的基本类型。

2.分析:

各种权力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政治权力的基础

掌握:

影响政治主体取得政治权力的主要因素。

  (四)政治权力的性质与功能

1.识记:

政治权利的特征;

2.理解:

政治权利的功能。

  (五)政治权力的分配

*了解:

前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分析:

资本主义社会的权力分配;

*理解:

社会主义国家的权力分配。

第三章 国家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理解阶级与国家的关系,了解国家的起源、本质和职能,明确马克思主义国家观与一切非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本质区别,掌握国家发生、发展和消亡的一般规律。

  教学时数:

12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国家理论

  一、国家观的发展

  1、"国家"一词的来源

  2、非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国家神权说;国家社会共同体说;社会契约说;国家统治说;国家要素说。

  二、国家的本质

  国家是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

国家的特征:

  第一,强制力的垄断性。

  第二,普遍的约束力。

  第三,它具有主权性。

  国家与国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国家的"三要素说"。

  三、国家的职能与国家能力

  二、国家的职能

  国家职能是国家本质的内在要求和具体表现,是国家活动的总方向、基本使命、基本目的,是指全部国家机器的基本职责和整体功能。

  

(1)国家职能的基本内容

  国家职能的基本内容表现为内部职能和外部职能。

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关系。

  

(2)国家的基本职能

  依据国家活动的性质和方式,国家的内部职能可以相对地划分为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两种。

  在任何阶级社会中,国家都具有这两种职能,但由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国家的两种内部职能所行使的范围、深度和方式是不一样的。

政治职能的弱化,社会职能的扩展是社会主义国家国家职能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

  四、国家的历史类型

  

(1)奴隶制国家

  

(2)封建制国家

  (3)资本主义国家

  (4)社会主义国家

第二节 国家形式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国家形式是指统治阶级为实现本阶级的统治而组织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和结构形式。

它既包括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也包括国家的结构形式。

马克思主义以前的政治学都是脱离内容讨论形式,因而忽视了国家形式与国家本质的关系。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国家形式的内容较为宽泛,一般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l)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即政体。

它构成了一个国家的根本政治制度,主要体现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的形成方式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形式。

  

(2)国家结构形式,主要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间的关系的构成方式。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是关于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特别是哪一个阶级掌握政权的问题。

国体表征着一个国家的阶级性质。

  政体是指政权的构成形式,是统治阶级实施阶级统治和国家管理所采用的方式。

政体表征阶级统治的形式和政权组织的程度。

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一定的国体要求一定的政体与之相配合,政体必须适应国体的需要。

国体具有相对稳定性,而政体是相对变化的。

政体与国体相比较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的特征。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一)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及其划分标准

  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是统治阶级根据自身需要对国家权力结构的设计,是最高政权机关内部权力分配关系的形式。

历史上曾出现过各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划分标准。

亚里士多德的政体划分标准对于西方政体思想的形成影响极大。

这些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标准都混淆了国体与政体的差异。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分类标准:

  (1)最高国家权力的归属,即最高权力的归属是一个人还是一个集体;

  

(2)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产生方式及任期;

  (3)中央国家权力机关的设置以及它们之间的权力分配、地位和相互关系。

  迄今为止,所有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均可归为两大类,一类是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一类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此外,依据最高国家机关的产生方法及任期限制的不同,还可划分为君主制与共和制两大类。

  

(二)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有君主制和共和制两大类:

  (l)君主制。

  凡是最高权力集中于君主,其产生方法为世袭以及无任期限制的终身任职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统称为君主制。

其具体形式有专制君主制和立宪君主制等。

  

(2)共和制。

  通常是指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并有一定任期的政权组织形式。

共和制国家一般都采取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相互制约的权力制衡原则。

根据总统、议会和政府三者之间关系的不同,可以把资产阶级共和制国家分为议会共和制和总统共和制两种形式。

  (三)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统一。

社会主义国家只能采取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

  社会主义民主共和制的政权组织形式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在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下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

同时,社会主义民主制也是一种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政权组织形式。

  巴黎公社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早期形态,也是第一次尝试。

  苏维埃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首创。

它把议会制的优点和直接民主的优点结合起来。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政权组织形式。

具有如下特点:

  (l)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2)强调公职人员的公仆地位,反对官僚主义;

  (3)党的领导是正确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基本保证。

  二、国家结构形式

  (-)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国家结构形式是国家的整体与部分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的基本模式。

现代国家结构形式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1)单一制:

将国土按地域划分为若干行政单位,具有统一主权的国家结构形式。

单一制又可以细分为中央集权型和地方分权型两种。

  

(2)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较为复杂,其一般特征是由若干国家或地区作为成员单位通过协议组成的联合体。

复合制国家结构形式有两种常见的类型,一种是联邦,一种是邦联。

  区别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

  

(1)国家主权的归属,是属于全国政府还是属于地区政府;

  

(2)全国政府和地区政府的权力来源,是前者授权后者,还是后者授权前者;

  (3)全国政府与地区政府之间的权力如何划分;

  (4)双方权力划分的依据,是以一个事先制定的规则(如盟约、宪法)为依据,还是以一方的意志为依据。

  一个国家的国家结构形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能转化的。

  单一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结构的理想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也并没有拒绝联邦制。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最好选择。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特别行政区制度是我国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两大特色。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实行的;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的;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通过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来实现的。

  特别行政区制度是依据"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科学构想,对单一制国家结构形式的重大创新。

其主要内容包括:

  (l)"一个国家",即中华人民共和国,表明了国家主权的不可分割性;

  

(2)两种制度共存,但主体是社会主义;(3)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第三节 国家机构

  一、国家机构的含义

  二、国家机构的构成

  三、国家机构的特点

1.阶级性

2.社会性

3.整体性

4.强制性

5.主要国家机关

1.国家元首

2.立法机关

3.行政机关

4.司法机关

  考核要求:

  2.理解:

(1)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2)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3)国家的作用是把冲突控制在"秩序"的范围之内;(4)国家与氏族的根本区别。

  3.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说明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局限性和虚伪性。

  (三)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识记:

(1)神权论;

(2)契约论;(3)暴力论。

  2.理解:

剥削阶级思想家关于国家起源理论的局限性。

  (四)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起源的理论

  1.理解: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2.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本质的理论,分析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联系与区别。

  (五)国家权力

  1.识记:

(1)国家权力的含义;

(2)国家"三要素说";(3)国度的含义。

  2.理解:

(1)国家权力与社会相分离的具体表现;

(2)国家权力的特性。

  3.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权力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六)国家职能

  1.识记:

(1)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

(2)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

  2.理解:

(1)对内职能与对外职能的关系;

(2)政治职能与社会职能的特点及其关系。

  3.应用:

对比分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职能的异同。

  (七)国家消亡的历史必然性

  1.理解:

(1)国家消亡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一切剥削阶级国家学说的根本区别之一;

(2)国家消亡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应有命题。

  2.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说明资本主义国家不会自行消亡。

 (八)国家消亡的条件和方法

  1.理解:

(1)国家消亡的条件;

(2)国家消亡的自发性和渐进性。

  2.应用:

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消亡的理论,说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和加强无产阶级专政的原因和意义。

  考核要求:

  

(一)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1.识记:

亚里土多德对国家历史类型的划分。

  2.理解:

国家历史类型的含义。

  

(二)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

  1.识记:

人类社会历史上的四种国家历史类型。

  2.理解:

马克思主义划分国家历史类型的标准

  (三)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规律

  l.理解。

(1)国家历史类型更替的一般规律;

(2)国家历史类型更替具体方式的多样性。

  2.应用:

分析说明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内在道理。

  (四)国家历史类型的更替方式

  1.识记:

(1)革命;(2)改良。

  2.理解:

(1)革命与改良的区别。

  (五)奴隶制国家

  奴隶制国家的阶级结构。

  2.理解:

奴隶制国家的实质。

  (六)封建制国家

  1.识记:

(l)封建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2)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制形式。

  2.理解:

(1)西欧封建社会领主占有制的特点;

(2)我国封建社会地主占有制的特点;(3)我国封建社会官僚制度的特点。

  3.应用:

举例说明宗教及宗教化的意识形态对政治的影响。

  (七)资本主义国家

  1.识记:

(l)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基本矛盾。

  2.理解:

资本主义国家的本质。

  (八)社会主义国家

  1.识记: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

  2.理解:

社会主义国家的本质。

  考核要求:

  

(一)国家形式的含义

  1.识记:

国家形式的含义。

  

(二)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

  1.识记:

(1)涉及国家形式的术语和概念;

(2)国家形式的基本内容(3)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含义;(4)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划分标准;(5)剥削阶级政权组织形式。

  2.理解:

马克思主义关于划分政体的标准。

  (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1.识记:

(l)毛泽东的政体定义。

  2.理解:

(1)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2)政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3.应用:

运用政体选择的自主性原理,分析民族独立国家的政治发展。

  (四)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的划分标准

  1.识记:

亚里土多德关于国家形式的划分标准。

  2.理解:

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形式的划分标准。

  (五)剥削阶级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识记:

(l)专制君主制;

(2)二元君主制;(3)委员会制。

  2.理解:

(l)立宪君主制;

(2)议会君主制;(3)议会共和制与总统共和制的联系与区别。

  3.应用:

分析当代美国与印度政治制度的区别。

  (六)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1.识记:

(1)公社制;

(2)苏维埃制。

  2.理解:

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的含义。

  3.应用:

(l)运用社会主义国家政体形式的原理,分析我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及其意义;

(2)结合实际说明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点。

  (七)国家结构形式的含义

  1.识记:

(l)国家结构的含义;

(2)单一制;(3)复合制。

  2.理解:

(1)联邦制与邦联制的联系与区别;

(2)选择国家结构形式的依据和原则。

  3.应用:

对当代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家组成的"独立国家联合体"的结构进行分析。

  (八)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1.识记:

(1)民族区域自治的含义;

(2)特别行政区的含义。

  2.理解:

(l)我国采取单一制的原因;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3)特别行政区制度的主要内容。

  3.应用:

分析说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联邦制的区别。

  3.应用:

结合实际、说明"民主集中制"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具体体现。

  (八)社会主义国家的主要国家机关

  1.识记:

(1)我国主要国家机关的构成;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范围。

  2.理解;

(1)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

(2)我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与最高行政机关的关系。

  3.应用;(1)分析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对比说明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制度的联系与区别。

第四章 政党

  教学要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的基本观点,明确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政党、两种政党制度的根本区别;西方政党制度和中国政党制度及其不同。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党的理论

  -、政党的概念与特征

  1.政党的概念

  政党是阶级组织,是代表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由其中一部分最积极的分子组成的,有共同的政治主张(理论和纲领),采取共同的行动,为夺取政权而联合起来的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

  2、政党的特征和标志

1.政党是阶级的政治组织,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2.有一定的政治纲领;

3.有明确的政治目标;

4.有比较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机构;

5.强调组织纪律性。

  3.政党的产生和发展

1.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近代政党得以产生的最根本的经济条件

2.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的斗争是近代政党产生的最主要的社会条件

3.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形成是近代政党产生的最主要的政治条件

  三、政党的分类

  目前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政党分类方法:

1.自由党与保守党

2.骨干党与群众党

3.左翼、中派、右翼政党或左、中、右派政党

4.执政党与在野党

5.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