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77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47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题04 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docx

专题04物态变化备战中考物理真题模拟题分类汇编广东省解析版

广东省2019年中考真题模拟题汇编

专题04物态变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2019•广东)下列说法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9℃B.成年人步行的速度约为1.1m/s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N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1m3

【答案】B。

【解析】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7℃,而39℃属于发烧,与正常值相差较大,故A不符合实际;

B.成年人的步行速度约为1.1m/s,故B符合实际;

C.中学生的体重约为500N,故C不符合实际;

D.一个篮球的体积约为5dm3=5×10﹣3m3,故D不符合实际。

2.(2019•佛山一模)下列现象中属于升华现象的是(  )

A.

深秋,路边草上的霜B.

夏天,吃冰棒凉快

C.

冬天出现的浓雾D.

结冰的衣服时间久了也能干

【答案】D。

【解析】A、霜是水蒸气凝华为小冰晶;故A错误;

B、吃棒冰凉快,是冰熔化吸热;故B错误;

C、浓雾是水蒸气液化为小水滴;故C错误;

D、结冰的衣服能干,是冰升华为水蒸气;故D正确;

3.(2019•广东一模)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正确的是(  )

A.

初春,湖面上“冰”化成“水”﹣熔化放热

B.

盛夏,草叶上形成“露珠”﹣液化放热

C.

深秋,枫叶上形成“霜”一凝华吸热

D.

严冬,树枝上形成“雾凇”﹣凝固放热

【答案】B。

【解析】A、冰化成水,由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错误;

B、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放热;故B正确;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固态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雾凇”是固态小冰晶,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D错误。

4.(2019•深圳)关于下列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温度计的示数为﹣4℃

B.乙图中,某晶体熔化图象中bc段,晶体内能不变

C.丙图中,花儿上的露珠是水蒸气凝华而成的

D.丁图中,烈日下小狗伸出舌头降温,是因为水汽化放热

【答案】A。

【解析】A.由图知,液柱所在刻度在0℃下方,且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温度计的示数为﹣4℃,故A正确;

B.此图象为晶体熔化图象,晶体熔化时吸热,其内能增大,故B错误;

C.花儿上的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是凝华,故C错误;

D.小狗伸舌头降温是利用水汽化吸热的原理,不是放热,故D错误;

5.(2019•黄埔区一模)清晨,人们有时会看到路边的草或树叶上结有露珠,如图所示,这是(  )

A.环卫工人一早喷洒的水B.草或树叶晚上滲透出来的水

C.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的小水滴D.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

【答案】C。

【解析】露珠是液态的,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6.(2019•顺德区三模)如图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冰的熔化时间少于2minB.图中DE段表明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

C.加大火力可提高水的沸点D.冰熔化成水比热容保持不变

【答案】A。

【解析】A、由图象可知,AB段是冰吸热升温的过程,BC段是冰的熔化过程,这两段共用时2min,则冰的熔化时间少于2min,故A正确;

B、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错误;

C、水在沸腾过程,温度不变,所以,加大火力,不能提高水的沸点,故C错误;

D、由于冰和水的质量相同,又是同一个酒精灯加热,相同质量的冰和水在相同的时间内吸收相同热量的情况下,冰升温快,水升温慢;所以水的比热容比冰大,故D错误。

7.(2019春•龙湖区校级月考)下列四种物态变化属于放热现象的是(  )

①烧水时,壶嘴冒出“白气”②冬天,湖面结冰

③深秋,树上的白霜④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变干

A.④B.①④C.②④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①烧水时,从壶嘴冒出“白气”是水蒸气的液化现象,此过程放热;

②湖面结冰,是水的凝固过程,此过程放热;

③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此过程放热;

④冰冻的衣服在0℃以下也能干,是冰直接变成了水蒸气,属于升华现象,此过程吸热。

8.(2019•惠城区一模)如图所示,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在ab段温度不变,内能不变B.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C.甲物质的凝固点是480CD.乙物质在8min后处在液态

【答案】C。

【解析】A、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A错误;

B、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由图象可知,甲物质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故B错误;

C、a点到b点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从图象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为48℃,则凝固点也为48℃,故C正确;

D、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没有一定的熔点,在8min后处在液态是甲,不能确定乙是否是液态,故D错误。

9.(2019•光明区一模)以下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海水凝固成冰,会放出热量

B.太阳膨胀导致地球上冰川吸热熔化,海平面升高

C.远离太阳使地球温度降低,大部分地区不停下雪,是凝华现象

D.由于天气寒冷,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

【答案】D。

【解析】A、地球环境急剧恶化,海水凝固成冰,会放出热量,故A正确;

B、太阳膨胀放热,导致地球上冰川吸热熔化,海平面升高,故B正确

C、雪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是凝华现象,故C正确;

D、人们口中呼出的“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

10.(2019•番禺区一模)冬季的吉林气温在﹣20℃以下,松花江上游的丰满水电站使松花江水温度有所升高,江水载着巨大的内能顺流而下,十几公里江面严寒不冻,有时江面上方“雾气”蒸腾。

沿江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抚江,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下,水蒸气被吹向岸边,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大面积的“雾凇”奇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雾气是水蒸气,水汽化形成B.雾凇是冰晶粒,水凝固形成

C.雾气,淞形成过程都要吸收热量D.雾凇形成的两个必要条件:

气温足够低和大量的水蒸气

【答案】D。

【解析】A、雾不是水蒸气,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A错误;

B、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B错误;

C、雾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需要放热,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放热,故C错误;

D、雾凇是水蒸气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需要大量水蒸气和较低的温度,故D正确。

11.(2019•聊城二模)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100℃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BC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

D.AB段物质为固态,B时刻物质一定是固液共存态

【答案】C。

【解析】A、BC段是冰水混合物,是冰的熔化过程,水的凝固点是0℃,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水的沸点是100℃,故本选项错误。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温度虽保持不变,但都要吸热,故本选项错误。

C、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BC段温度保持不变,说明冰是晶体,故本选项说法正确。

D、B时刻物质可能是固态或固液共存态。

故本选项错误。

12.(2019•惠来县一模)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秋天的早晨,大雾逐渐散去是液化现象

B.急刹车时车胎表面温度升高,这是由于热传递造成的

C.质量相同的水和煤油在相同的炉子上加热相同时间后,水比煤油温度升高得多

D.两种燃料热值之比为2:

1,质量之比为1:

4,它们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为1:

2

【答案】D。

【解析】A、大雾逐渐散去是液体小水滴变成了气态水蒸气的过程,属于汽化现象,故A错误

B、刹车时,刹车片对车轮摩擦,通过做功的方式增大了物体的内能,使温度升高,故B错误;

C、已知m水=m油,c水>c油,在相同的炉子上加热相同的时间,说明,Q水=Q油,由热量公式Q=cm△t得,△t=

可知,水升高的温度低,故C错误;

D、由题知,两种燃料的热值之比q1:

q2=2:

1,质量之比m1:

m2=1:

4,

由Q放=mq得,这两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之比:

Q1:

Q2=m1q1:

m2q2=2×1:

1×4=1:

2,故D正确。

13.(2019•宝安区二模)如图甲为某物质的熔化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

A.该物质是非晶体

B.该物质一定不是冰

C.第7min时该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

D.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图乙),冰水混合物会从该物质吸热升温

【答案】C。

【解析】AB、由图象可知,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所以是熔化图象;又因为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大约0℃不变,所以该物质是晶体,且熔点为0℃,冰的熔点为0℃,所以此物质可能是冰,故AB错误;

C、由图甲可知,该物质从第2min开始熔化,到第8min时全部熔化;则第7min时处于熔化过程,为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

D、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由图象知,该物质熔化时的温度是0℃;

将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该物质中时,两者温度相同,冰水混合物不会从该物质吸热升温,故D错误。

14.(2019•白云区一模)如图所示,打火机里的燃料是叫丁烷的物质,通常情况下呈气态,但它储存在打火机里是液态的;把阀门撬烂了,一会儿工夫,虽然没有把液体倒出来,却发现液体不见了,阀门周围却结了一层白霜,用手摸发现打火机非常冰冷。

(  )

A.使丁烷液化的方式只有降低温度

B.丁烷从打火机逸出时发出“咝咝”声音,发生的物态变化要放热

C.打火机里内的燃料消失过程,发生了汽化现象

D.阀门周围出现白霜主要是发生了凝固现象

【答案】C。

【解析】A、使丁烷液化除了降低温度,还可以压缩体积。

故A错误;

BC、打火机内气压远高于大气压,部分气态丁烷被压缩成液态,当打开阀门丁烷逸出的过程中,部分液态丁烷因气压减小变成气态,是汽化过程,此过程需要吸收热量。

故B错误,C正确;

D、白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

故D错误。

15.(2019•金平区一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熔化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0~4min甲比乙吸热多B.4~8min甲不吸热

C.0~8min甲和乙内能不断增加D.0~8min甲和乙温度不断升高

【答案】C。

【解析】A、在熔化实验中,甲乙两种物质在相同的时间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故A错误;

B、通过图象可知,甲物质在熔化中有一段温度不变,所以是晶体,晶体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是温度不变,4~8min甲吸热,故B错误;

C、由图象判断甲是晶体,乙是非晶体,在熔化时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都需要吸热,吸热内能增加,故C正确;

D、乙是非晶体在熔化时吸热温度不断升高,甲是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吸热温度不变,故D错误;

二.填空题(共5小题)

16.(2019•金平区一模)沥青是现在马路表面层的主要原料之一,加工沥青的过程中,沥青在高温下会由硬变软,在这个过程中沥青的温度不断升高,说明沥青是 非晶体 。

(选填“晶体”或“非晶体”),夏天在烈日的暴晒下,沥青路面温度很快升高,这是通过 热传递 改变内能,由于路面温度很高,撒到路面上的水很快不见了,这是因为水 汽化 了。

(选填物态变化名称)

【答案】非晶体;热传递;汽化。

【解析】夏天,沥青路面随着气温的升高而变得越来越软,说明沥青没有固定的熔点,是非晶体;

沥青路面的温度随着气温升高而升高,其内能增大,是通过热传递方式改变了沥青的内能。

由于路面温度很高,撒到路面上的水很快不见了,这是因为水汽化了。

17.(2019•潮南区校级一模)生活中处处有物理:

煮鸡用水,面炸油条等用油,这样选择的原因是因为油和水的 沸点 不同;草坪式浴室防滑垫反面有许多小吸盘,是利用 大气压 使垫紧贴在地面上;浴室内有两根水管,一根水管上有很多水滴,而另外一根水管上却没有水滴,请你帮他判断出没有水滴的那根是 热 (填“冷”或“热”)水管。

【答案】沸点;大气压;热。

【解析】

(1)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是因为煮鸡蛋、玉米棒子需要温度低。

炸油条、麻花需要的温度高。

因为水的沸点低,而油的沸点高。

所以煮鸡蛋、玉米棒子等用水,而炸油条、麻花等用菜油;

(2)防滑垫的背面有许多小吸盘,将吸盘内的空气挤压出来以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吸盘被挤压到地面上,起到了防滑的作用;

(3)在充满大量水蒸气的浴室内,冷水管上附着有小水珠,而热水管上没有。

这是因为浴室内大量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冷的水管而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冷水管上的缘故。

18.(2019•广东)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 热胀冷缩 的规律制成的。

图中 乙 (选填“甲”或“乙”)是体温计,测量体温时,体温计 可以 (选填“可以”或“不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答案】热胀冷缩;乙;可以。

【解析】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体温计是用来测量体温的,正常人体的温度在35℃﹣42℃之间,所以乙是体温计。

体温计在下端有一个极细的缩口,离开人体后,遇冷收缩,使上方的液体不能够回到玻璃泡内,因此它可以离开被测物体来读数。

19.(2019•广州)

(1)通过表1、2判断海拔五千多米处水的沸点可能是 B 。

A.75℃B.83℃C.92℃D.100℃

表1:

海拔与大气压的关系

海拔/km

大气压/(×105Pa)

0

1.01

2

0.80

4

0.62

6

0.47

表2:

大气压与水的沸点的关系

大气压/(×105Pa)

水的沸点/℃

1.01

100

0.71

90

0.44

80

0.36

75

(2)如图1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更高的乙地,发现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2),瓶内气体在甲地的密度为ρ甲,在乙地的密度为ρ乙.根据公式ρ= 

 ,得ρ甲 > ρ乙(选填“>”、“=”、“<“)。

【答案】

(1)B;

(2)

;>。

【解析】

(1)海拔五千多米处,根据表1可知大气压在0.47×105Pa~0.62×105Pa之间,由表2可知在此大气压时,水的沸点在80℃~90℃,故选B;

(2)如图1所示,瓶口扎上橡皮膜,把一定质量的气体密封在玻璃瓶内,小明把此瓶从甲地带到海更高的乙地,发现橡皮膜向上凸出(如图2),所以气体的体积变大了,但是物质的多少没有变化,即质量不变,根据公式ρ=

,则ρ甲>ρ乙;

20.(2019•海珠区一模)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上升到70℃时,小明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并在图象中描点,直至沸腾一段时间。

最后画出“温度一时间”的图象(如图)

(1)根据图象可知水的沸点为 98 ℃.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 先快后慢 。

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温度升高,加快了汽化 。

(2)小红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器材进行实验,水的初温相同,但体积更多。

与小明的实验相比:

小红实验中的水沸点会 相同 (选填:

“相同”、“更高”或“更低”),水加热至沸腾的耗时 更多 (选填:

“相同”、“更多”或“更少”)

【答案】

(1)98;先快后慢;温度升高,加快了汽化;

(2)相同;更多。

【解析】

(1)水在沸腾过程中虽然继续加热,但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即为沸点,所以水的沸点98℃,;沸腾前水温变化快慢的特点是先快后慢,形成这种特点的主要原因是温度升高,加快汽化或者与环境的温差变大,加快散热;

(2)液体沸点受气压的影响,小红在同一地点用相同的器材进行实验,所以水的沸点不变与小明实验相同;小红实验水的初温相同,但体积更多,水的质量更大,水加热至沸腾的耗时更多;

三.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

21.(2019春•顺德区期中)

(1)如图1甲,温度计的读数是 ﹣8 ℃:

如图1乙,电能表的读数是 4353.6 kW•h,如果电路中只有一只电饭煲工作,在10min内该电能表表盘转了400转,则电饭煲的电功率是 800 W。

(2)炎热的夏天,小光利用天平测一支已经结冰矿泉水的质量,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发现指针左右摆动幅度如图2甲所示,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右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天平平衡。

测量时把矿泉水放在左盘,当右盘中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时,天平平衡,则这支矿泉水的质量是 81.8 g.过一会几,小光发现天平又不平衡,你认为产生的原因是 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会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使左盘中总质量增大 。

【答案】

(1)﹣8;4353.6;800;

(2)右;81.8;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使左盘中总质量增大。

【解析】

(1)温度计上10℃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1℃,即此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由图知,此时显示的温度低于0℃,示数为﹣8℃;

由图2可知,此时电能表的读数为4353.6kW•h,

电表的转盘在10min内消耗的电能:

W=

kW•h=

kW•h=

×3.6×106J=4.8×105J;

该电饭煲的电功率:

P=

=800W;

(2)测量前,指针向左偏,说明左边重,应该将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标尺的分度值是0.2g,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时1g后4格处,示数为1.8g;

则矿泉水的质量是50g+20g+10g+1.8g=81.8g;

结冰矿泉水的温度低于室内气温,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滴会附着在矿泉水瓶外壁,使左盘中总质量增大,所以天平的左盘会下沉。

22.(2019•佛山一模)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此时的气压 低于 标准气压(填写“高于”、“等于”或“低于”),如图乙 左侧烧杯 是水沸腾前的现象。

【答案】低于;左侧烧杯。

【解析】解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当水温升到89℃时,小华开始计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水的温度,然后,小华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甲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根据液体沸点与气压的关系可知当时的气压较低,低于标准大气压;

乙图右侧烧杯,气泡上升时不断增大,是水的沸腾时的现象;乙图左侧烧杯,气泡上升时不断减小,是水沸腾之前的现象。

23.(2019•梅州一模)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

(1)实验中通过水对试管加热,而不是直接加热试管,目的是 使物质均匀受热 

(2)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2 ℃。

(3)实验中每隔一分钟记录一次物质的温度及对应状态,并记录数据,作出温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象可知:

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温度 不变 ,该物质是 晶体 (填”晶体”或“非晶体”)。

(4)比较图象中AB段与CD段可知:

该物质在 CD (填“AB“或“CD”)段吸热能力强。

(5)由图象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 0 ℃,物质在第3min具有的内能 小于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在第5min具有的内能。

【答案】

(1)使物质均匀受热; 

(2)2;(3)不变;晶体; (4)CD;(5)0;小于。

【解析】

(1)将装有固体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这是水浴法,采用水浴法,固体受热比较均匀,并且温度变化比较慢,便于记录实验温度;

(2)由图乙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2℃,由图丙可知,此时物质处于液态;

(3)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增大,温度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熔化过程中处于固液共存态;

(4)由图丙可知,AB、CD段升高相同的温度,AB段需要吸热2min,CD段需要吸热4min,所以CD段吸热能力更强,由此可知,同种物质的比热容与物质的状态有关;

(5)由图丙可知,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BC段),吸收热量,但温度保持0℃不变,故该物质是晶体,其熔点为0℃;

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故物质在第3min具有的内能小于在第5min具有的内能;

24.(2019•普宁市一模)某小组在做“探究水的沸腾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如图甲中A、B、C三种读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 B (填“A”、“B”或“C”),

此时温度如图乙所示为 92 ℃:

图丙中表示水在沸腾时的现象是其中的 左 (选填“左”或“右”)图。

(2)根据实验记录的数据,作出了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丁所示,由图象可知,在当时条件下,水的沸点是 99 ℃,说明此时的大气压 小于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标准大气压。

(3)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 移去酒精灯 ,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杯口附近出现大量“白气”,“白气”是水蒸气遇冷 液化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答案】

(1)B;92;左;

(2)99;小于;(3)移去酒精灯;(4)液化。

【解析】

(1)温度计读数时,首先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看液柱在零上还是零下,视线应与液柱相平,所以读数方法正确的是B;温度计分度值是1℃,液柱的位置在零上,温度计的读数是92℃,在水沸腾的实验中,水沸腾时,由于此时整个容器内的水温相同,气泡不断升高,深度不断减小,水压不断减小,气泡逐渐变大,气泡由下而上越来越大,故丙图中左图是沸腾时的现象;

(2)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由丁中图象可知水的沸点是99℃,液体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低沸点越低,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故当时条件大气压低于1标准大气压;

(3)水沸腾时吸热温度不变,所以水沸腾需要用酒精灯加热,为了说明水沸腾过程中是否需要吸热,应移去酒精灯,观察水是否继续沸腾;

(4)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水蒸气产生,这些热的水蒸气上升遇到冷的空气放出热量液化为小水滴,在杯口形成“白气”;

25.(2019•怀集县二模)

(1)如图1所示的温度计, 能 (选填“能”或“不能)离开被测物进行读数,示数是 38.4 ℃

(2)如图2所示,用甲、乙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方法正确的是 甲 (选填甲”或“乙”)测量精确程度高的是 甲 (选填“甲”或“乙”)。

(3)如图3所示,物体重 1.5 N,该物体受到的浮力是 0.6N 。

【答案】

(1)能;38.4;

(2)甲;甲;(3)1.5;0.6N。

【解析】

(1)图1所示的温度计为体温计,由于体温计的液泡处有一个特殊的缩口,因此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

由图知,体温计上一个小格代表的温度是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体温计的示数为38.4℃;

(2)由图知,刻度尺乙的刻度面没有和被测长度紧贴,所以方法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

刻度尺甲的分度值是1mm,刻度尺乙的分度值是2mm,则刻度尺甲的精确程度高;

(3)图3中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是0.1N,在空气中测物重时,指针正好指在1.5N位置,即物重为1.5N;

物体浸在水中时,指针指在0.5N下面四个小格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