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729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docx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

(物流管理)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状态

发达国家物流发展现状

发达国家物流的发展取决于社会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也取决于科学技术发展的水平。

1、美国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

美国是物流最发达、最先进的国家.从美国物流研究和实践的发展历史来见,大致可分为4个阶段:

(1)物流观念的萌芽和产生阶段(20世纪初至40年代)

1901年J.F.Growell于美国政府的"工业委员会关于农场产品配送的方案"中首次讨论了影响农产品配送的成本和影响因素、1916年,A.W.Shaw于他的"商业问题的对策"中讨论了物流于流通战略中的作用。

同年,L.D.H.Weld于“农场产品的市场营销”中论述了市场营销的效用中包括时间效用、场所效用、所有权效用的概念和营销渠道的概念,从而肯定了物流于创造产品的市场价值中的时间价值及场所性价值中的重要作用。

1922年,FHClark于"市场营销原理"中将市场营销定义为影响商品所有权转移的活动和包括物流的活动.1927年,R.Borsodi于"配送时代"中首次于文章中对目前仍沿用的Logistic下了定义。

说明人们于这壹时期对物流的意义有了初步的认识,且随着以农业为主体的经济向工业化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深化,明确了物流于商品流通及市场营销中的地位和作用,但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条件影响下,物流仍然被见作为市场营销的附属功能。

随着二战的爆发,美国军事后勤活动为怎样将物资配送集成于壹体提供了经验,推动了战后对物流活动的研究以及实业界对物流的重视,使物流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1946年,美国正式成立了全美交通和物流协会(AmericansocietyofTrafficandLogistics),这是美国第壹个关于运输和物流业进行考查和认证的组织。

这壹时期是美国物流的萌芽和初级阶段.

(2)物流管理的实践和推广阶段(50年代至70年代末)

进入50年代后,对物流的重视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物流特别是物流配送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背景是现年市场营销观念的形成,彻底改变了企业运营管理的行为使企业意识到顾客满意是实现企业利润的唯壹手段顾客服务成为运营管理的核心要素,而物流起到了为顾客提供服务的重要作用、1954年于美国波士顿商业委员会所召开的第26届流通会议上,P.D.Converse作了"市场营销的另壹半"的演讲,其意义于于通过壹个商业和教育的领导机构来指出教育界和实业界均需要研究和重视市场营销中物流的重要作用,从而为物流管理学的形成及对物流的研究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1956年,H.T.lewis、J.W.Culliton、J.D.steel等人出版了"物流中航空货运的作用"壹书,首次介绍了物流总费用分析的概念,指出物流总费用由多个环节的费用组成,它们是相互影响的,如空运虽然成本高,但由于它直接向顾客所于地送货,因而节省了货物存储费及仓库费用所以应从物流总成本的基础上评价各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由于物流管理的最终目的之壹是从节省成本出发来提高企业利润,因而,总费用分析的概念对物流管理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六十年代美国物流得到壹定规模的发展,1961年,E.Smykny、D.Bowersox和F.Mossman合著了"物流管理"(PhysicalDistributionManagement)壹书,这本书从整个系统或企业范围的角度,对物流进行了分析的论述,且讨论了总成本分析的概念.60年代早期,密歇根州立大学及俄亥俄州立大学为本科生及研究生设置了物流课程,开始了正式针对物流从业者及教育人员的教学计划。

1963年,物流管理委员会(NationalCouncilofphysicalDistribution,1985年更名为CouncilofLogisticsManagement)成立。

集中了物流实业界及教育界的专家,通过对话和讨论,促进了对物流过程的研究和理解及物流管理理论的发展,以及物流界和其他组织的联系和合作。

这壹时期最重要研究成果之壹是物流总成本分析概念的形成。

六十年代后期至八十年代,关于物流管理的研究和讨论相当活跃出版了大量物流管理的课件、论文、杂志,召开了大量关联的各种会议最早把会计学和物流学联系起来的是M.SChiff,他于1972年出版的专著"物流管理中的会计管理和控制"中说明了会计和财务信息对物流活动极其重要的影响。

1976年,B.J.Lalonde和P.H.Zinszer发表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客户服务的章义及评估"首次详细论述了顾客服务的方方面面,企业要发展、需要全面理解各尸服务的含义及如何对企业服务水平的评价。

才能真正满足客户对物流服务的需求。

1978年,A.T.Kearney公司于美国物流管理委员会的资助下,对物流生产率开展研究;发表了题为"物流生产率的评估(MeasaringProductivityinPhysicalDistribution),其研究成果对物流领域产生了久远的影响,上述研究于物流管理研究方面起到很好的先导作用。

(3)物流管理逐步走向现代化(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美国物流业的发展和政府于物流业的关联法规建设上不断完善是分不开的,其法规包括经济法规和安全法规俩方面内容。

到70年代末,由于其经济法规对非定期的运输业的发展起到了不良的影响,因此政府对壹系列运输的经济法规进行了修订;以鼓励承运人于市场上的自由竞争.

如1977壹1978年的"航空规制缓和条款"(PassageoftheAirlineDeregutation),198O年提出的有关铁路和汽车运输的条款(SataggetsRailActof1980,MotorCarrierActof1980),1984年的航运条款(ShippingActof1984)分别去除了或修改了于航空、铁路、公路及远洋运输中以往经济法规中的不利于市场竞争的因素,于市场准入、运价、运输路线等等方面给运输企业以更大的自主权,而对于货主来讲,由于更多的选择机会,使其从承运方面得到的物流效率及服务水平均得到提高,这些均大大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

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电脑技术及应用软件的发展为企业提供了有效的辅助管理手段,计算机的普及应用,使MRP、MRPII、DRP、DRPII,Kanban(见板制)和JustinTime等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产生且得到不断的完善于生产调度、存量控制、订单处理等壹系列活动中得到应用,从中推动了物流活动壹体化的进程。

1984年,G.Sharman于"哈佛商业评论'中发哀了"物流的再认识(TheRediscoveryofLogistics)"指出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来说,认识到物流于公司中的重要性是很必要的,应重视物流于企业规划和战略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1985年,W.D.Harries和J.R.Stock于密西根州工大学的壹个币场营销历史研讨会上发表了。

市场营销和物流的重组-壹历史和未来的展望(TheReintegrationofMarketingandPhysicalDistribution:

AHistoricalandFuturePerspective)"说明从过去的工作证明了市场营销和物流活动的重组正于发生,强调了物流于营销的重要作用以及物流于保证顾客服务水平的战略作用,提出了营销和物流壹体化必要性,该文的发表推动了物流供应链过程的壹体化的研究和实践。

这段时期,随着计算机技术、系统分析方法,定量分析技术的发展,以及物流总费用分析概念的逐步形成及于企业中的应用,使物流的作用于社会及企业中进壹步得到确认,同时,从许多公司的管理实践中发现,于企业的制造、市场及物流的三个重要方面,能为公司提高利润的最有效手段是降低物流成本,因此,物流壹体化管理是公司保持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

(4)物流国际化、信息化及迅速发展的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步伐加快,以及世界经济壹体化的趋势,国际贸易量大大增加,90年代早期,美国于进出口贸易方面于世界上占领先地位.另外,为降低成本,不少企业纷纷把加工厂移到劳动力便宜的国家和地区。

为了促进产品的销售,各公司也热衷于建设自身的全球网络,如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以及世界上最大的3.5英寸软盘生产商KaoInfersystems均通过遍及全球的的物流网络扩大世界范围服务。

沃尔玛(Wal-Mart)和其他的主要零售商建立了他们自己的自由贸易区。

国际物流量的增加,使物流业于美国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90年代以来,第三方物流(TPL)于美国得到迅速发展,整个美国TPL的收入从1994年约160万元增长到1995年的250亿美元。

近年来,随着美国服务经济(ServiceEconomy)的发展即美国经济增长的百分比主要归功于提供服务而不是商品制造,使物流对国民经济和企业的发展起到更重大的作用,也使大多数物流领域围绕着产品有序流动的组织和管理来发展、服务存于于国际、国内市场中,存于于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之中,然而目前服务经济发展的服务不只是货物的流动,可能服务的提供者是要流动的,或者是被服务者是流动的。

过去物流过程的服务离不开存储,但目前有的服务需求如信息咨询服务是不能被储存的.另外服务工厂(Servicefactory)概念的产生,企业柔性制造、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及顾客对物流业快速反应的要求也对物流业的服务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些均促使了物流业向信息化、自动化及决策上的智能化(如专家系统的应用)方向发展。

为了满足物流国际化,服务形式多样化和快速反应的要求,物流信息系统和电子数据交换(EDI)技术,以及Internet、条形码、卫星定位系统(GPS)及无线电射频技术于物流领域中得到愈来愈厂的应用。

1998年,R.B.Footlik于"运营、包装和配送(PerfemancePackagingandDistribution)"壹文中指出:

过去我们配送循环是由物资的流动来左右的,今天,它的推动力是信息的传递。

D.L.Anderson和R.G.House于1991年发表的''90年代的物流(Logisticsinthe1990s,)壹文中提到:

到2000年将有约2150亿美元花费到信息系统中,而存储费用却是2050亿美元,这种情况表现了物流战略方面的转变,它从原来的资产密集型战略(如许多的仓库及高的存量水平)向着信息密集的控制系统转变.由于信息交换特别是EDI的应用,实现了公司和公司之间、计算机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传输,使企业能和所有的合作伙伴,不仅是顾客,而且仍包括供应商、运输方、公共仓库及其他方面的信息传递,由于EDI技术应用的飞速发展,除了使企业本身节省大量物流费用,提高竞争能力外,于物流领域也促进了供应链及其管理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物流国际化使企业的物流成本大大提高,据统计国内产品销售的物流费用约占总成本的5%到6%,而国际性产品的物流费用则占总成本的10%到25%。

服务多样性及服务水平的高要求,也对物流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于物流理论和决策方法的研究如物流总成本分析、供应键管理及壹体化,物流服务水平的涵义及评估方法,人工智能及专家系统于物流决策中的应用等方面均取得了许多的成果。

于"美国运输部1997--2000财务年度战略规划"中,美国克林顿政府的运输部长R.E.Slater提出,美国应建立壹个国际性的以多式联运为王要形式,以智能为特征且将环境包含于内的运输系统,该系统将是世界上最安全、最易得、最经济和有效的系统。

同时指出,数据和信息的收集和传播、知识的创新和共享对国际运输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该方案对推动美国运输和物流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日本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

日本的物流观念虽然于50年代才从美国引入,但发展迅速,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管理经验和方法,已成为现代物流的先进国家、日本物流发展的主要阶段有:

(1)物流概念的引人和形成阶段(1953--1963年)

1956年日本开始从美国引入物流概念,于对国内物流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物流称之为"物的流通"。

1964年日本又提出,通产省为了降低产业的总体成本,将要推动除生产、流通的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的消减,即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的成本。

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中将要设立物的流通委员会"。

日本仍把"物的流通"视为壹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活动的综合行为。

这壹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物流设施建设;如1953-1958年交通运输投资占公共投资总额的19.2%,1959-1963年交通运输投资已占公共投资总额的29.5%,,从基础设施上为物流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比较重视有关车站、码头的装卸运作的研究和实践。

(2)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壹,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

随着这壹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扩充,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日本于这壹时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物流设施的建设。

于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作为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于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

和此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且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均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于于构筑和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主要是随营业规模的扩大增设物流中心,或确保大量输送手段以充实物流硬件的举措。

能够说这壹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求。

另壹方面,如果说此前日本的物流是能够用"人工装卸"形容的低级化物流的话,那么进入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代。

为了解决仓库不足,出入库时间长、货车运输欠缺、大量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流向市场等问题,开始广泛采用叉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采用自动化仓库,灵活运用托盘和集装箱,实现货物单元成组装卸。

同时建立物流中心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

1970年日本同时成立了俩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

"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开展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这壹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原因于于社会各个万面均对物流的落后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有着共同认识。

这壹阶段的发展直到1973年第壹次石油危机爆发才告壹段落.

(3)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壹1983年)

于这壹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且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

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且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运营成本成为运营战略的重要课题,降低物流的成本更成为其重要内容6物流合理化和最优化是这壹阶段的主要特点。

所以说,这壹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

首先,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出当下企业的管理中,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的活动,同时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

这壹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地或集散地的观念,从而于运营管理层次上发挥物流的作用。

这集中反映于"物流利润源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且没有提升到管理范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去除这些阻碍因素才可能实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作出贡献'.也就是说,于企业第壹利润源销售额无法实现的情况下;物流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唯壹来源,很显然。

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于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运营的全过程,且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

于推进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于蓬勃发展,其宗旨于于推进订货、发货等业务的快捷化,以及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以大型量贩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应用于这壹时期最为活跃、1983年日本物流企业已发展到5万多家,从业人员约105万人,货运量达34亿吨,货运周转量4223亿吨km,般较大的物流公司均于全国各地没有自己的分公司或支社,面向全国乃至国外开展物流业务,如通运公司、俩派公司、大和运输等、这样,于日本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工商齐办的现代化物流系统网络。

于物流管理政策上;1977年日本运输省流通对策部公布了"物流成本计算统壹标准",这壹政策对于推进企业物流管理有着深远的影响.原因是当时许多企业正热心于从事物流成本控制的研究,各个企业均制定了自己独特的成本控制体系,因而出现了成本概念不壹致的情况,这样各企业所计算出的成本就缺乏相互对比的基础。

另外;于壹般企业中,尽管物流成本的核定是以物流合理化为前提,可是由于缺乏统壹明确的会计成本核算标准和方法,对物流成本的计算是不完全的,进而影响了物流合理化的发展.正是于这种情况下,日本运输省制定了"物流成本计算统壹标准"。

由于企业和政府的共同努力,使物流管理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也使日本迅速成为物流管理的先进国.这壹时期日本物流学会成立,同时物流的科研工作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通过建立了专门的物流研究所,于日本也召开全国或地区或国际的物流会议、物流奖励大会等,宣传物流的重要意义,讨论和解决了理论及实践中的问题。

(4)物流现代化阶段(80年代中期至今)

80年代以来,日本的生产运营发生了重大变革,消费需求差异化的发展;尤其是90年代日本泡沫经济的崩溃,使以前那种大量生产、大量销售的生产运营体系出现了问题,产品的个性化、多品种和小批量成为新时期的生产运营主流,这使得市场的不透明增加,于库排除的观念越来越强,其结果整个流通体系的物流管理发生了变化,即从集化物流向多频度、少量化、短时化发展。

于销售竞争不断加剧的情况下,物流服务作为竞争的重要手段于日本得到了高度重视:

这表当下80年代后期日本积极倡导高附加值物流,Just-in-time。

物流等方面。

可是,随着物流服务竞争多样化,物流成本的高昂已成为这壹时期的特征,于日本有把这壹时期称为"物流不景气"时代的说法,即由于运营战略的要求,使物流成本上升、出现赤字、因此,如何克服物流成本上升、提高物流效率是90年代日本物流面临的壹个最大问题、1997年4月4日,日本政府制定了壹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物流施策大纲入该大纲是根据19%年12月17日日本政府决定的《经济构造的变革和创造规划》中有关"物流改革于经济构造中是最为重要的课题之壹。

到2001年为止既要达到物流成本的效率比,又要实现不亚于国际水准的物流服务,为此各关联机关要联合起来共同推进物流政策和措施的制定"的指示而制定的、该大钢是日本物流现代化发展的指针,对于日本物流管理的发展具有历史意义、大纲中提出了到2001年物流发展的3项基本目标;即第壹,亚太地区便利性且充满脸力的物流服务;第二,实现对产业竞争不构成阻碍的物流成本;第三,减轻环境负荷.为实现上述目标,大纲中仍制定了实施措施的3项原则,包括通过相互合作来制定综合措施;为确保适应消费者需求的有效运输体系,以及创造良好的交通环境、道路、航空、铁路等交通机构合作共同制定综合交通措施;通过竞争促进物流市场活性化、大纲中提出的具体措施有:

社会资本的合作和集中使用,消除物流瓶颈建设国际港口、机场及相应的疏港疏场高规格的道路,主要干线铁路、公路的建设,提高运输能力;建设大均市圈物流中心于法规和政策L进壹步推动物流的效率化;物流系统要实现信息化、标准化;实施无纸贸易;对均市内物流要建立道路交通的畅通机制,提高汽车装载效率,提高物流服务质量,减轻环境负担,对地域之间的物流要进壹步完善多种方式运输的竞争条件,实现多式联运,促进水路、铁路货运、建立区域性物流中心及道路;对于国际物流要进壹步缩短物流的时间和成本,纠正内外价格差,提高产业地区的竞争力。

值得壹提的是大纲中特别提到要建。

各机构,各部门合作的政策推进体制,推进各政府机关、地万团体、物流业者和货主联合采取物流现代化措施。

形成整体效应。

3、欧洲物流的发展阶段及背景

欧洲物流发展的鲜明特点是服务和复盖范围的不断扩大,形成不同的物流发展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单个工厂物流阶段、对年代多个工厂或集团的综合物流阶段、80年代的供应链物流阶段、90年代的全球物流阶段以及周世纪初的电子物流和协作式物流的发展阶段、图1表示了上述各阶段物流的服务范围和相应效果的关系。

(1)工厂物流(FactoryLogistics)阶段(20世纪50壹60年代)

这壹时期,欧洲各国为了降低产品成本,开始重视工厂范围内的物流过程中的信息传递,对传统的物料搬运进行变革,对厂内的物流进行必要的规划,以寻求物流合理化的途径.当时供应键经济(SupplyChainEconomics)的主要特点是从订单中获取需求信息,着眼于抓住信息中所提供的机会,供应链管理和运输是从上到下的垂直式壹体化,组织机构是典型的"烟囱管"结构.制造业(工厂)仍处于加工车间模式、工厂内的物资由工厂内设工的仓库提供。

工厂产品客尸的期望是同月供货服务,信息交换通过邮件;产品跟踪采用贴标签的方式;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纸带穿孔式的计算机及相应的软件、这壹阶段储存和运输分离各自独z运营,是物流的初级阶段。

(2)综合物流(integrateLogistics)阶段(70年代)

70年代是欧洲经济快速发展商品生产和销售进壹步扩大的时期。

出现了由多个工厂联合的企业集团或大公司工厂内部的物流已不能满足企业集团对物流的要求,因此出现了综合物流,即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这时的供应链经济和供应链管理采用具有竞争机制的分布式横式,组织机构从"烟囱管"式向"矩阵式"变革。

这时的制造业已厂泛采用成组技术(GT),对物流服务的需求增多,要求也更高。

客户的期望己变成同壹周供货或服务。

服务节奏明显加快,因此仓库已不再是静止封闭的储存式模式,而是动态的物流配送中J心,需求信息不光是见订单,主要是从配送中心的装运情况获取需求信息。

供应链经济主要着眼于防止生产和物流的延误而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个时期信息交换采用电话方式,通过产品本身的标记(ProductTags)实现产品的跟踪。

进行信息处埋的硬件平吕是小型计算机;由于当时仍没有功能比较强大的商品化软件问世,所以壹般均是企业(工厂附己开发软件.同时,基于工厂集成的物流和工厂内部物流相比,服务面要大得多,因此物流的来源出现了由承运人提供的新模式,从而为物流成本的降低探索了壹条新的途径。

(3)供应链物流(SupplyChainLogistics)阶段(80年代)

随着经济和流通的发展,不同的企业(厂商、批发业者、零售业者)均于进行各自的物流革新,建立相应的物流系统,其目的是追求物流系统集成化的过程中,实现物流服务的差别化,发挥各自的优势和特色。

由于流通渠道中各经济主体均拥有不同的物流系统,必然会于经济主体的联结点处产生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80年代于欧洲开始应用物流供应键的概念,发展联盟型或合作大的物流新体系;供应链物流强调的是于商品的流通过程中企业间加强合作,改变原来各企业分散的物流管理方式,通过供应链物流这种合作型臧称共生型)的物流体系来提高物流效率创造的成果由参和企业共同分享。

为此欧洲各国出现半官方的组织协作物流委员会(CorporateLogisticCouncil)以推动供应镇物流的发展。

这壹时期制造业已采用准时生产(JIT)模式,客户的物流服务需求已发展到可同壹天供货(或服务)因此供应链的管理进壹步得到加强,实现供应的合理化。

如组织好港站库的交叉和衔接、零售商管理控制总库存量、产品物流总量的分配等。

这时期物流需求信息可直接从仓库出货点获取通过传真方式进行信息交换,产品跟踪采用条形码扫描;信息处理的软硬件平台是客户/服务器模式和购买商品化的软件包、值得壹提的是这壹时期欧洲第三万物流开始兴起。

(4)全球物流(GlobalizationLogistics)阶段(90年代)

90年代以来,全球经济壹体化的发展趋势十分强劲,欧洲企业纷纷于国外,特别是于劳动力比较低廉的亚洲地区建立生产基地,生产零部件,甚至根据市场的预测和区位的优势分析于国外建立总装厂、由于从国外生产基地直接向需求国发送的商品增加迅速这壹趋势大大增加了国和国之间的商品流通量,又由于国际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