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684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51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docx

物理中考试题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真题试题及答案

2019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2分)下列能源中,属于可再生能源的是(  )

A.天然气B.煤C.石油D.风能

【分析】从能源是否可再利用的角度可分为可再生能源和不可再生能源。

化石能源、核能会越用越少,不可能在短期内从自然界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不可再生能源;而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所以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

【解答】解:

天然气、煤、石油都属于不可再生能源,只有风能可以在自然界里源源不断的得到补充,是可再生能源,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

D。

2.(2分)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

A.

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

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D.

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

【分析】

(1)物体发声时一定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音三个特性:

音调、响度、音色。

音调跟频率有关,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响度跟振幅有关。

音色跟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解:

A、将发声的音叉接触及面颊,感觉音叉振动,说明声音发声时振动,故A符合题意;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鼓面振幅不同,响度不同,研究的是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故B不符合题意;

C、罩内抽出空气,闹铃铃声明显减小,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故C不符合题意;

D、用硬卡片在梳齿上快划、慢划时听声音的变化,由于梳齿振动频率不同,频率增大,音调变高,声音变高,所以研究的是音调和频率的关系,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3.(2分)关于家庭电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电器的金属外壳一定要接地

B.空气开关自动断开,一定是某处出现了短路

C.电能表测量的是家用电器的总功率

D.使用测电笔时,手不能接触笔尾的金属电极

【分析】

(1)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其外壳一定要接地,以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

(2)空气开关跳闸是因为电路中电流过大,电流过大的原因是短路或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

(3)电能表是测量电路消耗电能的仪表;

(4)使用测电笔时,手必须要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才能分辨出火线、零线。

【解答】解:

A、用带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时,外壳必须接地,是为了防止触电,符合安全用电要求,故A正确;

B、空气开关“跳闸”,可能是电路出现了短路,也可能是用电器的总功率过大,故B错误;

C、电能表是测量电路消耗电能(或测量电功)的仪表,故C错误。

D、使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时,手必须接触笔尾金属电极,故D错误。

故选:

A。

4.(2分)如图是小明春游时在水边看到的美景,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他看到水中“树木”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分析】平静的水面映出岸上树木的倒影是利用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成正立、等大的虚像,像与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

【解答】解:

看到水中“树木”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不是实际光线的会聚点,所以成的是虚像,而AC两图中光线从水中发出,D图中光线由眼睛处发出,故ACD错误,只有B正确;

如图所示:

故选:

B。

5.(2分)图甲为探究冰熔化特点的实验装置,图乙为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实验装置。

已知标准大气压下,冰和碘的熔点分别是0℃和113.5℃.对比两实验有以下判断:

(1)冰和碘都经历了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冰和碘在物态变化过程中都需要吸收热量。

这两个判断(  )

A.只有

(1)正确B.只有

(2)正确

C.都正确D.都错误

【分析】

(1)物体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固态的碘受热容易升华;

(2)在物态变化的六个过程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过程都需要吸收热量,凝固、液化和凝华过程都需要放出热量。

【解答】解:

甲图中试管中的冰放在装水的烧杯中,冰会在试管内吸热熔化;图乙酒精灯给“碘锤”中固态碘加热,固态碘吸热升华;升华是指物体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没有液态这一中间状态,故碘没有经历固态到液态的过程。

所以,题干中

(1)说法错误,

(2)说法正确。

故选:

B。

6.(2分)小明看到闪电后12.3s又听到雷声已知声音每3s传播的距离约为1000m,光速约为3×108m/s,于是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为41km。

假设声速或光速发生以下变化,这种估算方法不再适用的是(  )

A.声速增大为原来的两倍B.声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

C.光速减小为原来的一半D.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

【分析】要求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可根据s=vt进行求解即需要知道声速v和声音传播的时间t,而声速v的单位由m/s换算为km/s可知声源到人所在位置的距离s。

从而判定该方法的正确与否。

【解答】解:

他用12.3除以3很快估算出闪电发生位置到他的距离,这种估算方法原理是:

由于光速远远大于声速,故光传播的时间忽略不计来处理的,

所以,故这种估算方法的前提是光速远远大于声速,

ABC选项中的变化,仍满足光速远远大于声速的条件,

但D选项中,光速减小为声速的两倍,光传播的时间就不能忽略不计了,故这种估算方法不能适用。

故选:

D。

7.(2分)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

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

C.电子、原子核、原子是按照由小到大的尺度排序的

D.“地心说”提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分析】

(1)分子动理论内容为:

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间存在相互的作用力。

(2)常见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序:

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3)“地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解答】解: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相互的斥力,故A错误;

B、杨絮漫天飞舞,说明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柳絮飞舞属于宏观物体运动不是分子运动,故B错误;

C、常见粒子尺度由小到大排序:

电子、原子核、原子、分子。

所以C正确;

D、“地心说”提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所以D错误;

故选:

C。

8.(2分)如图所示,两辆相同的小车上分别固定一块磁体和一个铁块,将它们靠近到一定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两小车同时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小车相互远离

B.小车运动起来是因为小车有惯性

C.磁体对铁块有作用力,同时铁块对磁体也有作用力

D.磁体对铁块的作用力和铁块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

(1)磁体对铁块具有吸引力;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平衡力的条件: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解答】解:

A、因为磁体对铁块具有吸引力,所以将它们靠近到一定距离后由静止释放,两小车将靠近,故A错误;

B、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小车运动起来是因为磁体和铁块之间彼此产生了力的作用,带动小车运动,故B错误;

C、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磁体对铁块有作用力,同时铁块对磁体也有作用力,故C正确;

D、磁体对铁块的作用力和铁块受到的重力不在一条直线上,方向不相反,大小也不一定相等,不是一对平衡力,故D错误。

故选:

C。

9.(2分)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

B.汽油机做功冲程中燃气的内能减小

C.我们不敢大口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汤含有的热量较多

D.电能可以使灯泡发光,同时产生内能,这些内能又可以自动地转化为电能

【分析】

(1)物体的内能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热量总是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

(2)热机是燃料在气缸内燃烧,产生高温高压的燃气,燃气对活塞做功,内能转化为机械能;

(3)热量是个过程量,区别于状态量,只是在热传递这个过程中才有热量这个物理量,当两物体温差达到相等时,热传递就停止。

所以只能说某物体吸收了多少热量,放出了多少热量,而不能说含有多少热量;

(4)能量在转化的过程中具有方向性,很多能量转化的实例都说明了这一点。

【解答】解:

A、内能跟物体的质量、状态、温度有关,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不一定相同,故A错误;

B、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功,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所以燃气的内能减少,故B正确;

C、我们不敢大口地喝热气腾腾的汤,是因为热汤的温度高;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物体含有多少热量,故C错误;

D、电能可以使电灯发光,同时产生内能,而这些内能无法自动地转化为电能,是因为能量的转化是有方向性的,故D错误。

故选:

B。

10.(2分)如图是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示意图,下图四个实验能反映其自动报警原理的是(  )

A.

B.

C.

D.

【分析】由水位的变化导致了控制电路的通断,进一步决定了电磁铁磁性的有无,从而控制了工作电路的动触点的位置的变化,改变了工作电路的连接情况。

【解答】解:

当水位达到金属块A时,控制电路接通。

电路中有了电流,电磁铁有磁性,向下吸引衔铁,使动触点与绿灯所在电路的静触点分开,绿灯灭。

与红灯所在电路的静触点接通,导致了红灯所在的电路接通,红灯亮;由此可见:

水位自动报警器的原理是通过电磁铁控制工作电路的。

A、条形磁铁的周围存在磁场,故A错误;

B、是电动机的原理,故B错误;

C、电磁感应现象,是发动机的原理,故C错误;

D、是电磁铁的原理,能反映其自动报警原理,故D正确。

故选:

D。

11.(2分)利用图示甲、乙装置(燃烧皿内燃料和烧杯内液体未画出),既可以比较不同液体的比热容,又可以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

要求仅根据温度计示数的变化完成实验,则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  )

A.液体种类B.燃料种类C.液体质量D.燃料质量

【分析】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使用相同的热源,控制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相同时间内吸热相同,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根据Q=cm△t,得出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

【解答】解:

比较不同物质的比热容,应使用相同的热源,控制质量相同的不同液体相同时间内吸热相同,通过温度的变化来判断不同液体的吸热能力;

比较不同燃料的热值,根据控制变量法,要使用质量相同的不同燃料完全燃烧后使相同质量的同种液体吸热,通过比较液体升高的温度,得出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故两个实验都需要控制相同的液体质量,ABD错误,只有C正确。

故选:

C。

12.(2分)如图所示电路,电源电压恒为4.5V,定值电阻R0的阻值为10Ω,滑动变阻器的最大阻值为30Ω,电阻箱Rx最大阻值为999.9Ω,电流表量程为0~0.6A,电压表量程为0~3V.闭合开关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1、S2均向左闭合,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20Ω

B.S1、S2均向右闭合,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为2.7W

C.S1向左、S2向右闭合,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为60Ω

D.S1向右、S2向左闭合,只调Rx使电流表示数减半后其阻值一定大于原来的2倍

【分析】

(1)闭合开关S,S1、S2均向左闭合时,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且电压表的示数Ux=3V时,电阻箱Rx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R0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2)闭合开关S,S1、S2均向右闭合时,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欧姆定律求出电压表的示数U0=3V时电路中的电流,然后与电流表的量程相比较确定电路中的最大电流,利用P=UI求出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3)闭合开关S,S1向左、S2向右闭合时,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和Rx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且电压表的示数U0x=3V时,电阻箱Rx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根据串联电路的电压特点求出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求出电路中的电流,再根据欧姆定律求出R0和Rx的最大总阻值,利用电阻的串联求出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4)闭合开关S,S1向右、S2向左闭合,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被短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根据电阻的串联和欧姆定律表示出电路中的总电阻,同理表示出只调Rx使电流表示数减半时电路的总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可知两种情况下电路的总电阻关系,然后比较判断得出答案。

【解答】解:

(1)闭合开关S,S1、S2均向左闭合时,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x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且电压表的示数Ux=3V时,电阻箱Rx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压等于各分电压之和,

所以,R0和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之和:

U0滑=U﹣Ux=4.5V﹣3V=1.5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1=

=0.0375A,

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Rx大=

=80Ω,故A错误;

(2)闭合开关S,S1、S2均向右闭合时,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电压表的示数U0=3V时,电路中的电流:

I2=

=0.3A,

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且电流表量程为0~0.6A,

所以,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3A,

则电路允许消耗的最大功率:

P大=UI2=4.5V×0.3A=1.35W,故B错误;

(3)闭合开关S,S1向左、S2向右闭合时,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测R0和Rx两端的电压,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且电压表的示数U0x=3V时,电阻箱Rx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最大,

此时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

U滑=U﹣U0x=4.5V﹣3V=1.5V,

因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分电阻之和,

所以,电路中的电流:

I3=

=0.05A,

则R0和Rx的最大总阻值:

R总=

=60Ω,

所以,Rx允许接入电路的最大阻值:

Rx大′=R总﹣R0=60Ω﹣10Ω=50Ω,故C错误;

(4)闭合开关S,S1向右、S2向左闭合,R0、Rx、滑动变阻器串联,电压表被短路,电流表测电路中的电流,

设此时电路的总电阻为R总′=Rx+R0+R滑,即Rx=R总′﹣R0﹣R滑,

只调Rx使电流表示数减半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Rx′+R0+R滑,即Rx′=R总″﹣R0﹣R滑,

由R=

可知,只调Rx使电流表示数减半时,电路的总电阻R总″=2(Rx+R0+R滑),

则Rx′﹣Rx=(R总″﹣R0﹣R滑)﹣(R总′﹣R0﹣R滑)=R总″﹣R总′=2(Rx+R0+R滑)﹣(Rx+R0+R滑)=Rx+R0+R滑>Rx,

所以,Rx′>2Rx,即只调Rx使电流表示数减半后其阻值一定大于原来的2倍,故D正确。

故选:

D。

二、填空题(本题共7小题,每空1分,共26分)

13.(3分)南京长江大桥是我市的地标性建筑,现已焕然一新并顺利通车,如图甲所示。

(1)大桥上层的公路桥全长4589 m (填单位)。

(2)以江面上行驶的船为参照物,桥头堡是 运动 的。

(3)图乙中,大桥上“玉兰花灯”内的钠灯全部换为LED灯后,总功率减少了约180kW.与原来相比,所有灯工作5h可节约电能 900 度。

【分析】

(1)生活的了解和对物理单位的认识,填上符合实际的单位;

(2)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已知灯减小的总功率,直接利用W=Pt即可求出节约的电能。

【解答】解:

(1)大桥上层的公路桥全长4589m;

(2)以江面上行驶的船为参照物,桥头堡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桥头堡是运动的;

(3)灯工作5h可节约电能为:

W=Pt=180kW×5h=900kW•h=900度。

故答案为:

(1)m;

(2)运动;(3)900。

14.(3分)如图为一辆正在匀速行驶喷射水雾的环保车,它的动能 减小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其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汽化 ,此过程需要 吸 热。

【分析】根据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判断其变化,得出机械能的变化;

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为汽化。

【解答】解:

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速度不变,质量减小,所以动能减小,则机械能减小;

水雾喷出后一会儿就消失了,是由于水吸热后汽化变为水蒸气了。

故答案为:

减小;汽化;吸。

15.(3分)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同时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

前者是因为头发带 同 (选填“同”或“异”)种电荷而相互 排斥 ;后者是因为带电体有 吸引轻小物体 的性质。

【分析】

(1)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2)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解答】解:

用塑料梳子梳头,发现越梳头发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同种电荷,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结果。

梳子还能吸引碎纸屑。

是因为梳子由于与头发摩擦而带电,带电体能够吸引轻小物体。

故答案为:

同;排斥;吸引轻小物体。

16.(4分)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有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图示是同一只鸡蛋在两种液体中静止时的情景。

图中两种液体的密度分别为ρ甲和ρ乙,鸡蛋所受浮力分别为F甲和F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分别为p甲和p乙,则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ρ甲 < ρ乙,

F甲 = F乙,p甲 < P乙,以下三种方案:

①在鸡蛋上开小孔,用注射器抽取鸡蛋内蛋清,再用胶带封好小孔;②在鸡蛋上开小孔塞入大头针,用胶带封好小孔;③在容器中加入比原液体密度更大的液体,若想使鸡蛋在乙液体中下沉,可行的方案有 ② (填序号)。

【分析】

(1)悬浮的物体密度等于液体的密度,漂浮的物体密度小于液体的密度;

(2)悬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漂浮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的重力;

(3)由于是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等于液体和漂浮(悬浮)的物体的总重力,然后根据G=ρVg比较得出它们的总重力,利用p=

即可比较压强。

(4)根据浮沉条件判断即可。

【解答】解:

(1)由图知:

鸡蛋在甲液体中悬浮,说明ρ甲=ρ;鸡蛋在乙液体中漂浮,说明ρ乙>ρ.所以ρ甲<ρ乙;

(2)鸡蛋在甲液体中悬浮,则F甲=G;鸡蛋在乙液体中漂浮,则F乙=G.所以,F甲=F乙;

(3)由于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相等,且液体的密度以ρ甲<ρ乙,根据G=ρVg可知液体的重力:

G甲<G乙;

由于是圆柱形容器中,则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力:

F甲′=G甲+G,F乙′=G乙+G,所以,F甲′<F乙′;

由于圆柱形容器是相同的,则容器的底面积相同,根据p=

可知容器底部所受液体压强:

p甲<p乙。

(4)图乙中鸡蛋处于漂浮,若想使鸡蛋在乙液体中下沉,根据浮沉条件可知:

应增大重力或减小浮力;

①在鸡蛋上开小孔,用注射器抽取鸡蛋内蛋清,再用胶带封好小孔;此时鸡蛋的重力变小,故①方案不可行。

②在鸡蛋上开小孔塞入大头针,用胶带封好小孔;此时鸡蛋的重力变大,故②方案可行。

③在容器中加入比原液体密度更大的液体,若鸡蛋浸入液体中的体积不变,根据F浮=ρV排g可知浮力变大,鸡蛋会上浮,故③方案不可行。

故答案为:

<;=;<;②。

17.(5分)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吊臂上的滑轮组如图所示在匀速起吊重4.2×103N的物体时,物体5s内上升了6m,此过程中有用功为 2.52×104 J,钢丝绳移动的速度为 3.6 m/s;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0%,则额外功为 1.08×104 J,拉力F为 2000 N,其功率为 7.2×103 W。

【分析】根据有用功等于物重与物体升高的高度的积;根据速度公式可求物体上升的速度,由v绳=nv物可求钢丝绳移动的速度,根据η=

可求总功,额外功等于总功减去有用功,再根据W=Fs=Fnh可求拉力;根据P=Fv可求功率。

【解答】解:

有用功:

W有用=Gh=4.2×103N×6m=2.52×104J;

由图可知,n=3,钢丝绳移动的速度:

v绳=nv物=n×

=3×

=3.6m/s;

由η=

可的总功,

W总=

额外功:

W额=W总﹣W有用=

﹣W有用=W有用(

﹣1)=2.52×104J×(

﹣1)=1.08×104J;

总功:

W总=Fs,

拉力:

F=

=2000N;

拉力的功率:

P=Fv=2000N×3.6m/s=7.2×103W。

故答案为:

2.52×104;3.6;1.08×104;2000;7.2×103。

18.(4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恒定,R1、R2为定值电阻,R2=20Ω,灯泡L标有“6V3W”字样。

(1)当S、S1、S2都闭合时,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表示数为 0.8 A,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4.8 W;

(2)当S闭合,S1、S2断开时,电压表示数为2V,则R1的阻值为 10 Ω,通电1minR1产生的热量为 24 J。

【分析】

(1)灯泡L标有“6V3W”字样,表示灯的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为3W,根据P=UI求出灯的额定电流;当S、S1、S2都闭合时,R1短路,R2与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根据灯泡L正常发光(电流为0.5A)可知电源电压,由欧姆定律得出通过R2的电流;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求出电流表示数;根据P=UI得出电路消耗的总功率;

(2)当S闭合,S1、S2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的电压,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求出R2的电压,由分压原理求出R1,根据Q=

t求出通电1minR1产生的热量。

【解答】解:

(1)灯泡L标有“6V3W”字样,表示灯的额定电压为6V,额定功率为3W,

根据P=UI可得,灯的额定电流为:

IL=

=0.5A,

当S、S1、S2都闭合时,R1短路,R2与灯并联,电流表测干路电流,由于此时灯泡L正常发光,所以通过灯的电流为0.5A,电源电压为6V,

由欧姆定律可得,通过R2的电流为:

I2=

=0.3A,

根据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电流表示数为:

I=I2+IL=0.3A+0.5A=0.8A;

电路消耗的总功率为:

P=UI=6V×0.8A=4.8W;

(2)当S闭合,S1、S2断开时,两电阻串联,电压表测R1的电压,电压表示数为2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R2的电压为6V﹣2V=4V,

因R1的电压为R2电压的

,由分压原理可得R1的阻值:

R1=

×R2=

×20Ω=10Ω,

通电1minR1产生的热量为:

Q=

t=

×1×60s=24J。

故答案为:

(1)0.8;4.8;

(2)10;24。

19.(4分)如图所示是一款新型节能装置﹣空气能热水器,它的制热能效比(制热量和压缩机所耗

电能之比)为4:

1,用手机通过 电磁 波可以远程遥控。

某同学洗一次澡用水30L,则所用水的质量为 30 kg,这些水温度由12℃升高到42℃吸收的热量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