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603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8.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docx

泉州第一中学届高考语文适应性考试试题讲解

泉州一中2016届高考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毎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3题

散文面对的虽是内宇宙,但它又是不能脱离、超越外宇宙的。

精神世界永远是物质世界的投影或折射,所以,外物是要写的。

但这个“物”是被情感化或心灵化了的,即内化之物。

不善于这种情感的发酵、心灵的过滤,使物我交融乃至物我合一,一切“着我之色”“见我之情”,使外“物”向内“情”转化、升华,那就很难由生活变成艺术,由人生化为审美,那就很难进入散文的真正殿堂!

所谓优秀的散文家,其实就是化“物”为“心”、化“实”为“虚”的高手,抒情写心、铺采丽文的大腕!

散文表现的虽是“小我”,但它又是可以反映、通向整个人类这个“大我”的。

“小我”“个性”从来是“大我”“共性”的实体或寄植者。

所谓“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就形象地道出了散文“以小见大”的审美特点。

一个个体自我是很小的,但他的性灵却连结着深广的人性,他的内宇宙却连通着全人类的精神海洋,这又是多么“大”啊!

当代散文曾在长时间里弃“小”逐“大”,违反规律,造成了“假、大、空”的恶劣后果,值得人们深思。

艺术的辩证法奥妙无穷,以“内”映“外”,因“小”见“大”即为一例。

真实,对散文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真人、真情、真心、真语,离开了“真”,散文就失去了生命。

在生活的层面,散文要求真实;在情感、性灵的层面,散文要求真诚。

散文是“文学的测谎器”。

作假、编造、矫情、虚饰等是它的大敌!

一个民族惧怕真实,不敢说真话,这个民族是虚弱、无希望的;一个散文作家惧怕真实,不敢说真话,这个作家同样是怯懦、无出息的!

拥抱真实,敢于说真话,需要真正的勇气。

散文这种向内文体的巨大艺术魅力正在于它能剥除假面,扯掉幕布,袒露自我,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大胆曝光、人性的勇敢裸露!

还在于它视读者为至亲、密友、情人、上帝,不设防,不隐秘,进行无阻隔、无距离的平等交流!

散文的这种魅力同时正是文体的一种威慑力:

虚伪者、胆怯者、自闭者根本无法进入它的大门。

散文写作有独至的性灵,又有独到的思索,自会有独特的风格。

风格,是个性、人格的艺术幻化。

有个性、人格,则有风格;有独至的个性、人格,则有独至的风格。

五四散文虽然侧重于说理的杂文、随笔,但融情于理,很强调个性,所以有所谓的“名士风”“隐士风”及“绅士风”“帮闲风”和“战士风”“学者风”等等,不拘格套,呈现“杂色”。

文字表现上也“或描写,或讽刺,或委曲,或缜密,或劲健,或绮丽,或洗练,或流动,或含蓄”,色彩斑驳。

倘当代散文能实现文体的自觉,真正走上“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之绝叫”的“写心自娱”“独抒性灵”道路,向内宇宙大步挺进,对心灵世界深度开掘的话,那么,一个风格更加多样、更为绚烂的时代将会降临,作为个人文学“尖端”的散文的黄金时代将会真正到来!

(刘锡庆的《当代散文:

更新观念,净化文体》有删改)

1.下列关于“散文审美特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注重物我交融,乃至物我合一。

真正优秀的散文,一切“着我之色”“见我之情”,使外“物”向内“情”转化、升华。

B.散文务必求真。

散文须写真人、抒真情、表真心、话真语。

在生活的层面,散文要求真实;在情感、性灵的层面,散文要求真诚。

C.散文要有独特风格。

散文写作需要有独至的性灵和独到的思索;有个性、人格,则有风格;有独至的个性、人格,自会有独至的风格。

D.当代散文如果能实现文体的自觉,真正走上“以自我为中心”,表现“自我之绝叫”的道路,那么风格多样的散文的黄金时代将会真正到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散文表现的是“小我”,但它是可以反映、通向整个人类这个“大我”的。

而“大我”亦须依托于“小我”这个实体或寄植者。

B.散文属向内文体,所有的散文都能剥除假面,扯掉幕布,袒露自我,敞开心扉,进行心灵的大胆曝光、人性的勇敢裸露!

C.散文之所以能将虚伪者、胆怯者、自闭者拒之门外,就是因为真实、真诚是它的生命。

而追求这种“真”是需要真正的勇气的。

D.五四散文融情于理,很强调个性,所以风格各异,呈现出明显的多样性;文字表现上,色彩斑驳,让人目不暇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中所说的“内宇宙”指的就是人的精神世界,而“外宇宙”则是指物质世界。

对于散文创作来说,这二者是相互融合的。

B.散文贵在“以小见大”,如果弃“小”而逐“大”,违反文体的自身规律,就容易造成“假、大、空”的恶劣后果。

C.散文是“文学的测谎器”,作假、编造、矫情、虚饰等是散文创作的大敌。

因此散文具有特殊作用,即它可以评判文学创作的真与假。

D.散文视读者为至亲、密友、情人、上帝,不设防,不隐秘,进行无阻隔、无距离的平等交流,这正是散文的魅力之一。

1.D(D不属于“散文审美特征”。

2.B(B“所有的散文”表述与文意不符。

3.C(散文不具备“评判文学创作的真与假”的功能。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罗伦注,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

“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始食盐酪。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

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

伦诣贤沮之,不听。

乃上疏曰:

“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

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御史陈选疏救,不报。

御史杨琅复申救,帝切责之。

尚书王翱以文彦博救唐介事讽贤,贤曰:

“潞公市恩,归怨朝廷,吾不可以效之。

”伦至泉,有司率诸生从之。

在公余聚众收徒,讲学郡北净真观。

时巡抚御使朱公贤奏请迁福之柏衙,制从之。

提举罗公伦云:

“衙门设立自有其地;迁移亦有其数。

盖以柏衙僻陋,非可设之地;岁数未穷,非可迁之时。

”遂寝其事。

成化三年,贤卒。

明年,以学士商辂言召复原职,改南京。

居二年,引疾归,遂不复出。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

嘉靖初,从御史唐龙请,追赠左春坊谕德,谥文毅。

学者称“一峰先生”。

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改净真观地建一峰书院,祀市舶司提举罗文毅公伦。

(节选自《明史·罗伦传》,有删改)

注:

罗伦,明代理学家、状元,晚年隐于家乡金牛山授徒讲学,开明代书院会讲之先声。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B.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C.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D.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答案:

C

解析:

在礼,子有父母之丧,君三年不呼其门。

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

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居父母丧,是指古人在父母或祖父母等直系长辈去世后,子女按礼守丧三年,任官者须离职守丧。

B.成化,是年号。

年号是古代帝王即位后用以纪年的名号,如文中的成化三年、居二年、嘉靖八年等。

C.翰林修撰,是指明、清时期,翰林院设置的修撰官一职,一般在殿试揭晓后,由科考状元担任该职。

D.谥,是谥号。

谥号是用来“彰善恶,垂劝诫”,官员能得到谥号,往往被认为是名垂青史的莫大荣誉。

答案:

B

解析:

“居二年”不是年号。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罗伦家贫好学。

他虽以砍柴放牧为生,但随身带着书诵读,从不间断,学业卓然有成。

参加殿试,做一万多字的对策,考中状元。

B.罗伦刚正敢言。

因明宪宗启用在居丧时的李贤,而上疏指出破例起用李贤会败坏纲常和民风习俗,最终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史。

C.罗伦实干有为。

他来泉州任职,为泉州地方做了两件事:

一是反对朝廷准备将福建市舶司迁往付的柏衙;二是在净真观等地讲学,影响很大。

D.罗伦淡泊名利。

由于大学士商辂的保荐,他调回南京任职,但因为患病就辞官了。

回到家乡永丰县后,著书讲学。

去世后,朝廷追赠“文毅”谥号。

答案:

D

解析:

所举示例不能说明罗伦淡泊名利。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

伦诣贤沮之,不听。

(2)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参考答案:

(1)大学士李贤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结束,奉皇上诏命回朝。

罗伦拜访了李贤,并对李贤不在家守丧的做法进行劝阻,(李贤)没有理睬。

(译出大意给2分;“奔丧”“沮”“听”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因为金牛山人迹罕至,罗伦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书立说,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

(译出大意给2分;“以”“其中”“四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参考译文:

罗伦,字蠡正,吉安永丰人。

家里穷以砍柴放牧为生,他随身带着书诵读,从不间断。

等到入学成为诸生的时候,立志钻研圣贤之学,曾说:

“科举考试并不能毁坏人,人自我毁坏罢了。

”知府张瑄可怜他贫困,用粟米周济他,罗伦感谢而不肯接受。

为父母服丧,过了两周年,举行大祥祭礼后,才开始吃盐和奶酪。

成化二年,罗伦参加廷试,做对策一万多字。

径直痛斥时弊,名声震动京城。

被选为进士第一,授官翰林修撰。

过了两个月,大学士李贤回去料理长辈亲属的丧事结束,奉皇上诏命回朝。

罗伦拜访了李贤,并对李贤不

在家守丧的做法进行劝阻,李贤没有理睬。

罗伦于是上奏疏说:

“臣私下认为李贤是大臣,朝廷把服丧期未满的大臣召还任职是大事,纲常风化都与之相关联,不可以不慎重。

根据礼法,做儿子的有父母的丧事,君主三年内不去他家门呼唤。

愿陛下依自己的本心做作出判断,允许李贤回家服丧。

朝廷礼仪端正,那么天下就上下一心,大臣守法制则群臣就会仿效,人伦由此昌明,而风俗也由此淳厚了。

”奏章送进内宫,罗伦被贬为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御史陈选上疏相救,没有回复。

御史杨琅又为他申辩,想解救他,皇上严厉地斥责了杨琅。

尚书王翱用宋朝文彦博就唐介的史事暗示李贤出面替罗伦解围。

李贤说:

“潞公收买恩义,把怨气归咎给朝廷,我不可以效仿他。

”罗伦来到泉州的那天,官员率领许多儒生跟随罗伦(学习)。

罗伦在公务之余聚集学生收授徒弟,在城北的净真观讲授理学。

当时巡抚御史朱贤上奏朝廷,请求将福建市(泉州)舶司迁移到福州的柏衙,朝廷同意了这件事。

提举罗伦说:

“衙门的设立应该设在他应在的位置上,迁移也应有它的年限。

因为柏衙地处偏僻简陋,不是可以设立的地方;福建市舶司年限没有到,不是迁移的时候。

”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成化三年,李贤去世。

第二年,因为学士商辂进言,朝廷召还罗伦,恢复原职,但改在南京任官。

过了两年,因为患病还乡,就此不在出任官职。

因为金牛山人迹罕至,罗伦就在山上建了房屋、著书立说,各处来跟他学习的人很多。

成化十四年(1478年),罗伦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嘉靖初年(1522年),根据御史唐龙的请求,追赠罗伦为左春坊谕德,谥号是文毅。

学生们称他为“一峰先生”。

嘉靖八年,巡按御使聂豹、提学副使郭持平、知府顾可久、通判李文、推官徐炤将当年罗伦讲学的净真观旧址改建为一峰书院,用来纪念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8~9题。

溪居

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①谪。

闲依农圃邻,偶

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②响溪石。

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①南夷:

即永州,诗人贬谪永州司马后,曾于冉溪筑室而居。

②榜:

船桨。

8.本诗的颈联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写隐居场景?

请简要分析。

(5分)

参考答案:

①运用细节描写,写了诗人清晨耕地翻动含露小草,夜间划船拍击溪石作响,展现了诗人农耕、出游的田园生活场景。

②视听结合。

“晓耕翻露草”从视觉的角度描写溪居时早上所见之景;“夜榜响溪石”从听觉角度,写天黑船归,船触溪石而发出的声音。

(手法1分,分析2分;如有“以动衬静”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9.本诗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6分)

参考答案:

这首诗表面上似乎写溪居生活的闲适,字里行间隐含着孤独的忧愤之情。

(2分)①颔联、颈联描写诗人与农田菜圃为邻,种树赏花,流露了暂得的闲适愉悦之情。

(2分)②诗句中“幸”,以被贬谪为“幸”,写出内心的矛盾与抑郁,“来往不逢人”两句,看似自由自在,实则隐含着孤独和忧愤。

(2分)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师说》中,韩愈指出“         ,       ”不是他所说的能传授道理、解答疑难问题的老师。

(2)在《赤壁赋》中,苏轼看到月下美景,于是纵酒放歌,其中写自己船桨之美和陶醉划船月下的歌词是“       

   ,          ”。

(3)王安石《登飞来峰》中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意相反的句子是,

___。

答案: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桂棹兮兰桨   击空明兮溯流光

(3)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作答时必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大题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25分)

 父亲的谎言

  赵春亮

  年味儿渐渐淡去,明天我将携妻儿踏上返城的客车。

暮色四合,窗外的雪花仍在不急不缓地飘落,父亲端坐在沙发上,手捧着旱烟默不作声,我起身拢了拢炭火。

  父亲已是垂暮之年,那个曾经伟岸的身躯明显有些佝偻,花白的头发稀疏杂乱。

父亲是在苦难和困顿中熬过来的,未成家时,爷爷便过世了,奶奶和父亲兄弟三个相依为命,作为长兄,父亲早早地将一家生活的重担扛在了肩上,等两个叔叔都成家立业,我们兄妹三人又相继来到了这个世上,为供我们上学,父亲常年在建筑工地上打工,扛石头、睡涵洞,每日劳作两头见星星。

等我们兄妹三人都长大了,有了各自幸福的小家庭,母亲又去世了,孤独的父亲也垂垂老矣。

  “今晚不出去了吧?

”父亲问。

我从父亲的问话中听出了隐隐约约的期许与恳求,心里霎时涌上一丝愧疚。

说是回家陪父亲过年,可春节里总有推不掉的酒局、玩不完的牌局,真正了无杂念地陪父亲说话的时间却很少。

我赶紧摇摇头,说:

“嗯,不出去。

  我伸手给父亲递过去一支香烟,父亲晃晃手中的旱烟:

“不用,我还是抽这个——来劲!

”我点着烟,在父亲对面坐下,任由香烟忽明忽灭,一时却无话。

  “明天就走?

”父亲在鞋帮上磕了磕烟袋锅,开口问。

  “嗯,该上班了。

”我说,“你也收拾一下,跟我们一起走?

  父亲瞥了我一眼,低下头,竟然有些慌乱,装了一锅烟叶,用火机啪地一声点着,狠狠吸了一口,缓缓吐出一口浓烟,却不再说话。

  我似乎感觉出父亲欲言又止的异常,心里暗暗咯噔了一下,再次把询问的目光投向父亲。

  在城里扎稳脚跟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年迈的父亲接到城里,跟我们一起生活,让辛苦了大半辈子的父亲不再孤独地生活在这个贫瘠的小山村,到城里享受儿子能够给予的幸福生活。

然而父亲很倔,他舍不下他辛辛苦苦建造的老家三家瓦房,舍不下他那几亩精心侍弄的薄田、舍不下淳朴的乡亲和乡音……为此,我多次婉言劝说父亲,可父亲总是用斩钉截铁的“不”将我精心准备的说辞

反击的支离破碎。

  好在春节前,我和妻子轮番劝说,父亲终于勉强同意了。

整个春节,我们全家像是完成了一桩很大的心愿,开开心心地过了一个年,就等着春节过完,父亲随我们去城里享福。

  莫非父亲变卦了?

我不敢想,也不敢追问,我怕父亲真的再次对我说“不”。

  等父亲抽够了烟,将那杆陪伴他多年的旱烟袋轻轻放在茶几上时,我赶紧装作轻松地问:

“怎么了?

还想在老家多呆几天?

  父亲调整了一下坐姿,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说:

“今天就咱爷俩儿,我也不瞒你,城里,我不去了。

  哗啦,我似乎听到一声脆响,憧憬已久的与父亲一起生活的美好愿望像一件晶莹剔透的玉器再次被父亲一个“不”字给撞碎了。

“爹,说好了的事您怎么能反悔呢?

”我不由地有些失望,还有一丝嗔怪。

  父亲像是做错了事的孩子,顿时手足无措起来,站起身来,一双粗糙的大手挫得哗哗直响。

“不是反悔,是我压根儿就不想去。

”父亲说。

  “您可是年前答应我们的呀!

  “是我骗你们的。

”父亲说,“辛苦工作了一年,回来陪我过年,我不假装答应你们,你们能高高兴兴过年吗?

  我突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为了让我过个舒心的年,一生正直、言出必行的父亲竟然违心撒了个谎。

  父亲看出了我的失落,又重新坐下,说:

“我知道你们孝顺,想让我去城里享福,但我在这个山村活了大半辈子,每天都能看到熟悉的山坡和乡亲,忙时种种地,闲时溜溜弯,还能不时去你爷爷奶奶的坟头看看,陪陪他们。

”父亲又说:

“再说,你们在城里工作,我去了你们就得照顾我,也是累赘,等我爬不动的时候,还能没有去城里麻烦你们的时候?

  我眼眶发热,我知道,父亲迟迟不肯进城,不仅仅是故土难舍,更多的是不愿给我们添麻烦,让我们能腾出时间和精力安心工作啊。

  第二天,我和妻儿回城,父亲坚持蹒跚走了好远,送我们上车。

透过车窗,我看见父亲静静伫立在漫天飞舞的雪花中,挥着手,笑得神定气闲,一脸安详。

  那一刻,我泪流满面,为爱,为父亲的谎言。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我”本想回家好好陪父亲过年,可春节里总有推不掉的酒局、玩不完的牌局。

因此,在这回城的前一个晚上,父亲很希望我能不出门,留在家里跟他说说话。

B在城里扎稳脚跟后,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将年迈的父亲接到城里,然而父亲由于舍不得家乡的风土人情,所以不愿跟我进城。

C我多次婉言劝说父亲,可父亲总是用斩钉截铁的“不”将我精心准备的说辞反击得支离破碎,说明父亲平常在家里做事情是比较专断的。

D小说主要通过父亲的语言、细微的动作、传神的神态和心理描写来塑造父亲的形象,使得父亲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E小说中的“我”在与父亲的交谈中,心情经历了

由愧疚到失望到嗔怪到感动的过程,这其实也是“我”对父亲认识不断地加深的过程。

答案:

E(3分)A(2分)B(1分)

B项舍不得家乡的风土人情不是父亲不愿进城的主要原因;C项说父亲专断错误;D项小说没有对父亲的心理描写。

2.小说在刻画父亲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概括。

(6分)

答案要点:

①吃苦耐劳;②有责任心;③充满父爱,做事为儿女考虑。

(有其他说法,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给满分)

3.小说前后两次写到了雪花,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6分)

参考答案:

①使文章前后呼应,结构更加完整;②交待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和背景,渲染凄凉的氛围。

③父亲的人格也有如那纯洁的雪花般,真诚善良不带任何杂质。

④烘托了人物的心情。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给满分)

4.有人认为本文是写父亲对子女的爱,以“父亲的爱”为题会更合理,你怎么看?

请结合文本说说你的看法。

(8分)

参考示例:

我不这么认为。

我认为以“父亲的谎言”为题更合理。

理由:

①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父亲的谎言”是小说矛盾冲突的结合点,也是“我”对父亲有进一步认识的转折点;③通过“父亲的谎言”使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④“父亲的谎言”也反映出了小说对新时期孝道的重新思考。

(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理由一点2分。

如有其他说法,言之有理即可。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李佩:

湍流卷不走的先生

1956年,郭永怀李

佩夫妇带着女儿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回国,是钱学森邀请的。

回国后,郭永怀在力学所担任副所长,李佩在中科院做外事工作。

1968年10月3日,郭永怀再次来到青海试验基地,为中国第一颗导弹热核武器的发射从事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12月4日,在试验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线索后,他在当晚急忙到兰州乘飞机回北京。

5日凌晨6时左右,飞机在西

郊机场降落时失事。

郭永怀曾在大学开设过没几个人听得懂的湍流学课程,而当时失去丈夫的李佩正经历着人生最大的湍流。

据力学所的同事回忆,得知噩耗的李佩极其镇静,几乎没说一句话。

那个晚上李佩完全醒着。

她躺在床上几乎没有任何动作,偶然发出轻轻的叹息,克制到令人心痛。

郭永怀走后没两年,十几岁的女儿下乡去内蒙古当知青,李佩到合肥中科大继续接受审查和劳动改造。

政治的湍流一次次把她们卷进漩涡。

此后的几十年来,李佩先生几乎从不提起“老郭的死”,没人说得清,她承受了怎样的痛苦。

只是,她有时呆呆地站在阳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

更大的生活湍流发生在上个世纪90年代,唯一的女儿郭芹也病逝了。

没人看到当时近八旬的李佩先生流过眼泪。

几天后,她像平常一样,又拎着收录机给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博士生上英语课去了,只是声音沙哑。

直到1999年9月18日,李佩坐在人民大会堂,国家授予23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郭永怀先生是23位“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的烈士。

李佩回家后,女儿郭芹的朋友们都嚷着来她家看“那坨大金子”。

该奖章直径8厘米,用99.8%纯金铸造,重515克——大家感慨,“确实沉得吓人”。

4年后,李佩把这枚奖章捐给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几年前,李佩把60万元捐给力学所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各30万。

没有任何仪式,就像处理一张水费电费单一样平常。

至今,李佩先生客厅里的茶几还是60年前回国时家里的陪嫁。

当文革结束,她重新恢复工作时,已经快60岁了。

她筹建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英语系,培养了新中国最早的一批硕士博士研究生。

当时国内没有研究生英语教材,她就自己编写,每次上课,带着一大卷油印教材发给学生。

这些教材被沿用至今。

刚刚文革结束,人才匮乏。

李佩就找到那些曾被打成右派甚至进过监狱的英语人才,从事教学工作。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李佩就向学生介绍美国大学招收研究生的办法,鼓励大家申请自费留学。

她还和李政道一起推动了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项目,帮助国内第一批自费留学生走出国门。

到1988年该项目结束时,美国76所优秀大学接收了中国915名中美联合培养物理研究生。

当时没有托福、GRE考试,李佩先生就自己出题,李政道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选录学生。

她做英语教学改革,被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语言学系主任RusselCampbell称作“中国的应用语言学之母”。

她大胆地让学生读《双城记》、《傲慢与偏见》等原版英文书。

所有毕业生论文答辩,她都要求学生用全英语做陈述。

 1987年,李佩退休了。

可她接着给博士生上英语课,一直上到80来岁。

晚年的她用10多年,开设了600多场比央视“百家讲坛”还早、还高规格的“中关村大讲坛”。

在钱学森的追悼会上,有一条专门铺设的院士通道,裹着长长的白围巾的李佩被理所当然地请在这条道上,有人评价这个只有几十斤重的瘦小老太太“比院士还院士”。

“我没有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