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改革落地国防生该何去何从.docx
《军队改革落地国防生该何去何从.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军队改革落地国防生该何去何从.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军队改革落地国防生该何去何从
军队改革落地,国防生该何去何从?
作者:
沐天,一个爱码字的工科男。
公众号:
质迪有声,一个写评论、写军旅、写故事的平台。
(ID:
zdys777)军改过后,国防生该何去何从?
作者/沐天编辑/牛小妞图片/网络
前不久,我认识了一个大二的学弟。
学弟听说我是部队的现役军人之后,和我攀谈起来,“学长,我很喜欢部队,特别崇拜军人,我想明年六月份报名去当兵,你有什么建议吗?
”“当兵挺好的,可以好好锻炼一下,你既然那么喜欢部队,为什么当初没考军校和国防生呢?
”
“高中毕业的时候,我报了飞行员,结果就一项指标没合格,所以没去上。
”
“那确实挺可惜的,那国防生呢?
国防生要求不严,你可以考啊。
”我带着好奇问他。
“国防生啊,我上网查了,大家都说国防生不好,网上很多人报了想退,什么违约什么的,我觉得挺可怕的,所以我就没报。
”
额,学弟的一番话让我顿时哑口无言。
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国防生和不好划成了等号。
已经施行了17年的国防生政策,为什么到了今天这样尴尬的境地?
怎么社会上、军营里对国防生的认可度都不高,以至于现今成了一种“破窗效应”。
国防生是什么?
国防生制度的由来又是什么?
在此,我不再赘述。
感兴趣的可以自行XX。
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问题。
我们当初为什么要报考国防生?
主要有以下六种类型,且听我慢慢分解。
(1)热爱军旅型。
国防生具有普通大学生和未来军官的双重身份,为大学生提供了充分张扬个性和实现从军梦想的双重机会。
每个男生都有个从军报国的梦想,国防生提供了这个平台,自然很多有志青年志愿加入这个队伍。
(2)父母期许型。
现在很多独生子娇生惯养,没有吃过苦。
父母希望孩子能到部队锻炼锻炼,考高分去军校又有些可惜,所以国防生既能满足父母的期许,又能满足孩子高分入名校,所以一部分人也加入到这个群体中。
(3)低分上名校型。
招收国防生的普通高校,大多数是重点大学,还有像清华、北大这样的名校。
这些地方院校的教学设施、师资水平普遍优于军校,国防生可在此接受更好的教育。
并且国防生录取分数线会比同等条件下低一些,说白了,就是可以低分上名校。
我有个同学就是,当年考清华差了十分,当他报了国防生之后,就顺利考上了。
当然这里,也包括那些富二代、官二代,想借助国防生这个平台跳板将孩子送入名校,送入部队,这些现象都是存在的。
这也充分说明了国防生体制的诸多好处。
(4)稀里糊涂型。
有些人高考分数较高,但是不知道什么是国防生,只听说国防生是提前批,可以多一个报考机会,然后就稀里糊涂的报了,没想到就考上了。
这是一部分人报考的原因。
(5)为父母减负型。
国防生与军队有关单位签定协议后,在校期间可享受由军队提供的国防奖学金。
由高校选培办按照标准逐月发放给学生本人。
原来是一年5000元,后来是一年10000元,到现在是一年15000元,这对一个家庭来说是减轻了很大的负担。
所以,很多家里条件不是很好的学生,选择报考国防生。
(6)求安稳型。
国防生完成学业后将统一参军入伍成为军官。
毕业有工作,而且是军官,旱涝保收,而且挣得比公务员高,社会地位也高,待遇也好。
所以一部分人因此而报考,防止找工作的时候不必和那些关系户挤破头。
以上6种就是报考国防生的基本初衷。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很多人考上了国防生之后,却屡屡违约,甚至在到了部队报道之后,也要大闹转业,这又是为什么呢?
这也是我要说的第二个问题。
考上了国防生,我为什么不想待在部队?
先来谈谈主观原因:
1、报考动机不纯,思想不稳定。
国防生虽冠有“国防”二字,却对军队、军人了解不多。
对军人职业的艰苦性缺乏思想准备。
加之考国防生的时候,并非以报国从军为主要目的,所以这一部分群体在进入部队之后,不能很好的应对,导致出现违约等现象。
2、心里不平衡,有落差。
培养国防生的依托高校大多数是全国知名重点高校,学术研究氛围浓厚。
一部分国防生,由于高考分数较高,他们中有不少人参加学术竞赛并受到各级表扬。
以某高校国防生为例,在校国防生中。
有70%曾获得学校专业奖学金,4%因成绩优秀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奖学金或其他奖学金,高于学校平均水平。
还有一部分国防生,个人能力较强,有较强的创新意识,思维敏捷,在学生工作、创业大赛上都有很不错的成绩,加之很多高校处于北上广等繁华都市,外面的诱惑太大,这些人不想在部队呆一辈子,觉得这是一种屈才,会耽误自己。
即便去了之后,心里也会有很大落差。
这里说的两个例子都是成绩好,能力强的,那些表现一般、能力一般的国防生,为什么也有落差呢?
这里存在一个横向和纵向比较的问题。
刚才说的两个例子都是横向比较,纵向比较就是因为目前军官来源主要有:
国防生、军校生、士兵提干,大学生士兵考学等等。
为什么考名校的国防生要和其他国防生一个待遇?
要和高中毕业提干的士兵一个待遇?
那当初为什么不直接去当兵,干嘛要参加高考,考了那么高的分数,然后去当国防生?
这不是多此一举吗?
再来谈谈客观原因:
1、国防生军事素质差,不适应部队。
挑国防生的问题,军事素质差永远是第一个。
因为国防生就读的学校为地方院校,接受选培办日常管理,定期开展体能等科目训练,但相对于军校来说,确实强度弱很多。
加之缺乏相关训练场地设施,也没有专业指导,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很多国防生忽视训练的重要性。
国防生的第二个问题,就是不适应部队。
国防生入职前确实没有在部队长期生活过,对部队不适应、不熟悉,一时间很难融入部队这个大集体中。
再加上,国防生思维更为活跃,和部队的令行禁止的作风存在某种不搭。
比如说,我在南京政治学院培训的时候,一位教员曾经分析过军校生和国防生的区别,上级指示军校生做一件事的时候,军校生的第一反应,是,“保证完成任务。
”而当上级指示国防生做一件事的时候,国防生的第一反应是,“你说的对吗?
按照你说的不行咋办?
还有别的方法吗?
”
思维方式的差异和这个环境格格不入,加之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加之大家一贯地认为国防生不行,还有就是单位领导的不重视,导致很多国防生的不适应。
这里很多读者要问,领导哪有那么多时间关心你们?
军校生怎么就能那么快适应部队,就你们国防生娇贵是不是?
我想说,问得好。
如果把一个国防生扔军校四年,他会不适应部队吗?
这当然与个人适应能力有关,但是与院校的培养体制更是密不可分。
2、专业不对口。
我国国防生是以非指挥类招生为主,指挥类招生为辅。
两者有两个主要区别,首先,前者可以在学校学习期间参与研究生推免资格的竞争,也可以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而后者在本科期间则不能考研或者保研;第二,原则上前者去部队的岗位是技术岗,后者是行政岗,也就是前者要不去部队科研单位,要不去基层技术岗位,而后者主要下基层当指挥员带兵。
但是,由于部队某些单位对技术军官的需求并不是很大,很多在学校学习理工专业的非指挥类的国防生也被分配到基层带兵。
我有个同学是计算机的,是北科大的一名国防生,刚毕业分到基层连队当排长,从此计算机基本与他无缘。
现在你让他编程?
呵呵哒。
我还有个同学,学的精密仪器设计,一个搞科研的苗子,愣是毕业分到了野战单位,天天就是练,他跟我抱怨的时候说,“基层单位没有科研氛围、科研条件,就算让我干,我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
”
国家培养国防生,本来大方向就不是为了让他们去指挥打仗的,提干生和军校学员显然更在行。
国防生的培养目标是军地两用的技术人才,让学技术的去带兵打仗既是一种浪费人才资源的行为,也不利于部队战斗力提升,同时还降低了国防生自身的竞争力。
把人放到适合的岗位上去,种种不适应自然就消失了。
大家请注意我这里的用词,“人才”,所谓的国防生人才是真正地在学校学到东西,想在部队建功立业的人。
我说的专业不对口,更大程度是针对这些好好学习的人。
那么学习成绩一般的国防生,为什么不适应部队呢?
3、专业知识不过关,被人扣上了“不行”的帽子。
国防生群体中,一部分人学习成绩优异,专业知识过硬,但一部分人却属于挂科、不学习、混的状态。
为什么呢?
一方面是毕业就有工作,觉得学好学坏无所谓,毕竟你学的好,毕业了是副连,我学的不好也是副连,而且工资待遇相同;另一方面,觉得现在学到的东西在部队反正用不上。
说实话,其实就是懒。
而且这个群体的人数占了很大一部分的比重,国防生培养成了恶性循环,所以部队的领导及社会认同越来越差,这种现象又反哺回国防生群体,导致大家破罐子破摔,既然认为我不行,那我就不行,我不适合不部队,就让我走好了。
我的战友阿明,大学时挂科现象极其惨烈,大四毕业真是拼了老命才把学分修够,但毕业分配的时候,这哥们走了狗屎运,分到了一个院校教研室,专业非常对口,但由于他大学不学无术,什么都不会,时间久了,很多人都说他不行,久而久之,他便产生了离开部队的想法。
那么我们国防生今后的命运又会是怎么样呢?
如今,军改大潮正一浪高过一浪地向我们打来。
作为国防生群体,我们希望国家和部队能够重视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能够正视这个群体存在的问题,以问题倒逼改革。
改革期间,国防生招生比例缩减,部分高校停招国防生,这是一个缓冲期,也是国家酝酿政策的一个时期。
在此,我们也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其实国防生的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地方(选拔)-高校(培养)-军校任职培训-部队(工作)几个方面,我也从这几个方面给出几点看法。
(1)选拔。
可以选拔那些动机纯正,真正想为部队做贡献的那部分人加入到国防生队伍中,进一步缩小高考直招国防生名额,鼓励在校大学生(尤其是名校)转为国防生。
如今,已经放开了国防生选拔年龄和学历,许多学校研究生也可以报考国防生,这就是非常好的做法。
另外在招生专业上,要切实根据部队实际进行招生,一些部队不需要的专业可以停招,部队需要的专业要扩招,部队的招生专业要及时与高校保持同步,及时更新。
(2)培养。
无论是指挥型、还是非指挥型,招录国防生的根本目的就是依托地方高校的优质资源培养复合型人才。
因此,抓好学习是首位。
在军事训练上,因为资源有限,时间有限,所以要充分利用在校与暑假、寒假的机会进行适当的培训和部队实习。
同时要激发广大国防生要我练到我要练的意识。
上面已经提到很多国防生不愿意学习,更别提训练了。
因此要严格考核标准,主抓学习成绩,将学习成绩、训练成绩等综合表现,具体量化,并与国防奖学金、毕业分配直接挂钩。
(3)任职培训。
针对国防生军事素质差这一点,我个人觉得不仅和学校有关系,和任职培训的军校也存在很大关系。
任职培训,说白了,这一年,你不用学你的专业,练的就是你的军事素质和作风。
我有个同学,毕业去了石家庄的一个军校,但很幸运的是那个军校是真练啊。
毕业的时候,每个人的素质和军校生没有差异,到了单位以后,战士和领导都不相信他是国防生出身。
所以建议,国家重点选拔国防生任职培训基地,严格标准,提高质量。
(4)入职追踪。
国防生在进入部队之后,要按照所学专业定岗定编,如果有不想从事本专业的,要主动了解,适当调整,同时选取有责任心、有经验的前辈进行指导帮带,顺利度过过渡期。
(5)淘汰。
国防生进入部队之后,在工作几年的情况下,如果仍然有离开部队倾向,或者强烈要求离开部队的,应尊重个人意愿。
达到签约规定服役年限的,应批准转业;未达到转业年限的,应按义务兵复员处理。
因为,并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在部队发展,尤其那些个性很强个人特点鲜明的人,如果这些人进入部队之后,碌碌无为、默默无闻,想离开又不能离开,只能混日子,被当初的一纸协议逼得无可奈何屈从现实,还不如让政策开明一些。
国防生制度已经走过十七年。
从最早所有国防生都可以考研,到后来只能非指挥类考研;从一开始读研要保留两年学籍先到部队服役,到后来直接以国防生身份读研再分配入伍;从一开始训练管理松懈,到如今越来越正规化、严格化。
这个制度也会越来越好,越来越完善。
只不过,我们已经为用自己的青春,用自己成功或失败的经历,在给国防生制度的改革提供着鲜活的事例,供决策者评估、参考。
国防生是这个时代特有的产物,我们希望它能有更好的发展,毕竟我们因为是国防生出身,即便讨厌,也还是有一定感情。
当得知母校停招国防生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酸楚。
不想将来的某一天,孙子拿着书本问我,“爷爷,国防生是什么啊?
”
我只能叹一口气,并充满回忆地说道,“爷爷就是当年的国防生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