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3109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3.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docx

第二十章数据的分析全章导学案

第1课时平均数

(1)

【导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2.使学生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使学生理解平均数在数据统计中的意义和作用:

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导学重点】会求加权平均数.【导学难点】对“权”的理解.

【学法指导】类比延伸.【课前准备】查资料理解“权”.

【导学流程】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理解数据的权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掌握加权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2.描述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特征数字,是反映一组数据平均水平的特征数。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一组数据88,72,86,90,75的平均数是;

一组数据12,12,12,12,4,4,4,4,4,13,的平均数是;

一组数据有5个20,4个30,3个40,8个50,则这20个数的平均数为.

三、教师引导

某市三个郊县的人数及人均耕地面积如下表:

郊县

人数(万)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A

15

0.15

B

7

0.21

C

10

0.18

求这个市郊县的人均耕地面积是多少?

(精确到0.01公顷)

(分析:

人均耕地面积=

讨论:

1.总耕地面积=.2.总人口=.3.人均耕地面积=.

4.这个问题中,哪些是数据?

哪些是权?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一家公司打算招聘一名英文翻译,对甲乙两名应试者进行了听、说、读、写的英语水平测试,他们各项的成绩(百分制)如下:

应试者

85

83

78

75

73

80

85

82

(1)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口语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3∶3∶2∶2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讨论:

将所占比例看作它们各自的权,即听占有3份,说占份,读占份,写占份,合计份。

(2)如果这家公司想招一名笔译能力较强的翻译,听、说、读、写成绩按照2∶2∶3∶3的比确定,计算两名应试者的平均成绩,从他们的成绩看,应该录取谁?

2.一次演讲比赛中,评委将从演讲内容、演讲能力、演讲效果三个方面为选手打分,各个成绩均按百分制,然后再按演讲内容占50%、演讲能力占40%、演讲效果占10%的比例,计算选手的综合成绩(百分制),进入决赛的前两名选手的单项成绩如下表所示:

选手

演讲内容

演讲能力

演讲效果

A

85

95

95

B

95

85

95

请决出两人的名次。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一般说来,如果在n个数中,

出现

出现

次,…,

出现

次,则

,其中

叫做权。

第2课时平均数

(2)

【导学目标】1、加深对加权平均数的理解.2、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从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会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

【导学重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导学难点】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学法指导】

数形结合.

【课前准备】

频数直方分布图的理解.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会根据频数分布表求加权平均数.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交流预习成果,说说每个数据的权是多少.

三、教师引导

1.探究课本P128页“探究”.

(1)依据统计表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2)这里的组中值指什么,它是怎样确定的?

(3)第二组数据的频数5指什么呢?

(4)如果每组数据在本组中分布较为均匀,比组数据的平均值和组中值有什么关系.

(5)计算平均载客量.

2.为了鉴定某种灯泡的质量,对其中100只灯泡的使用寿命进行测量,结果如下表:

使用寿命

/时

600≤X<1000

1000≤X<1400

1400≤X<1800

1800≤X<2200

2200≤X<2600

灯光数/个

10

19

25

34

12

求这些灯泡的平均使用寿命.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下表是截至到20XX年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年龄:

年龄

28≤X<30

30≤X<32

32≤X<34

34≤X<36

36≤X<38

38≤X<40

40≤X<42

频数

4

3

8

7

9

11

2

根据表格中的信息计算获费尔兹奖得主获奖时的平均年龄.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阅读课本P128页下面的内容,尝试用计算器求加权平均数.

2.完成P129页练习2题和P130页练习题.

六、布置预习

预习《配套练习》“数据的代表

(2)”中1,2,3,5题.

 

第3课时练习课

【导学目标】1.复习加权平均数的计算.

2.复习根据频数分布直方图求加权平均数.

【导学重点】

做练习.

【导学难点】

识别数据与权.

【学法指导】

类比.

【课前准备】

加权平均数.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加权平均数.

2.频数分布直方图中求加权平均数.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展示预习成果.这些题都与加权平均数有关,要分清数据和它的权.

三、教师引导

为了从甲、乙两名同学中选拔一人参加射击比赛,在同等条件下,教练给两名同学安排了一次射击试验,每人打10发子弹.下面是两名同学各自的射击情况记录(其中乙射中7、10环的记录被污染,但教练得这两个数均不为0发).

环数

5

6

8

9

10

次数

4

1

2

2

1

环数

5

6

8

9

10

次数

3

2

2

(1)求甲同学在这次测验中的平均数.

(2)根据这次测验,你认为选谁参加比赛较合适?

说明理由.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讨论上面的问题.

(2)题,先想想乙射中7环和10环的次数可能分别为多少,再计算这两种情况下乙的加权平均数,然后与甲比较.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完成《配套练习》“数据的代表

(2)”中6,7题.

六、布置预习

预习下一节,弄懂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完成P131页练习题.

【教后反思】

 

第4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1)

【导学目标】1.认识中位数和众数,并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理解中位数和众数的意义和作用。

它们也是数据代表,可以反映一定的数据信息,帮助人们在实际问题中分析并做出决策。

3.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导学重点】认识中位数、众数这两种数据代表.

【导学难点】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课前准备】中位数、众数的相关资料.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会求出一组数据中的众数和中位数。

2.会利用中位数、众数分析数据信息做出决策。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数据8、9、9、8、10、8、99、8、10、7、9、9、8的中位数是,众数是.

2.一组数据23、27、20、18、X、12,它的中位数是21,则X的值是.

3.数据92、96、98、100、X的众数是96,则其中位数和平均数分别是、.

三、教师引导

1.在一次男子马拉松长跑比赛中,抽得12名选手的成绩(单位:

分)如下:

136140129180124165

146145158175165148

(1)样本数据(12名选手的成绩)的中位数是多少?

(2)一名选手的成绩是142分,她的成绩如何?

2.一家鞋店在一段时间内销售了某种女鞋30双,各种尺码鞋的销售量如下表所示:

尺码/厘米

22

22.5

23

23.5

24

24.5

25

销售量/双

1

2

5

11

7

3

1

你觉得这家鞋店进哪种尺码的鞋子?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讨论上面的问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完成P131和132页练习题.

2.某公司销售部有营销人员15人,销售部为了制定某种商品的销售金额,统计了这15个人的销售量如下(单位:

件):

1800510250250210

210150210150120

120210250210150

(1)求这15个销售员该月销量的中位数和众数.

1匹

1.2匹

1.5匹

2匹

3月

12台

20台

8台

4台

4月

16台

30台

14台

8台

(2)假设销售部负责人把每位营销员的月销售定额定为320件,你认为合理吗?

如果不合理,请你制定一个合理的销售定额并说明理由。

3.某商店3、4月份出售某一品牌各种规格的空调,销售台数如表所示:

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商店出售的各种规格空调中,众数是多少?

(2)假如你是经理,现要进货,6月份在有限的资金下进货单位将如何决定?

4.完成P132页练习1题.

六、布置预习

1.完成练习2题,下节课前展示在小黑板上.

2.预习下一节,弄懂例题,把不懂的问题出示在小黑板上.

第5课时中位数和众数

(2)

【导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众数、中位数都是数据的代表。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还应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3.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之间的差异.【导学难点】灵活运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问题.

【学法指导】数据统计.【课前准备】社会调查.

【导学流程】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在描述数据时的差异。

2.能灵活应用这三个数据代表解决实际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展示预习成果。

1.第

(1)题的三小问,分别考查哪个代表性数据?

2.哪个数据作为目标,才是较高的?

3.大约一半人的销售额在哪个代表性数据以上?

4.课本中为什么要进行数据的整理?

三、教师引导

1.阅读P134页“归纳”,回答气泡图中的问题.

2.平均数计算要用到所有的数据,它能够充分利用所有的数据信息,但它受极端值的影响较大.

众数是当一组数据中某一数据重复出现较多时,人们往往关心的一个量,众数不受极端值的影响,这是它的一个优势,中位数的计算很少也不受极端值的影响.

平均数的大小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均有关系,任何一个数据的变动都会相应引起平均数的变动.

中位数仅与数据的排列位置有关,某些数据的移动对中位数没有影响,中位数可能出现在所给数据中也可能不在所给的数据中,当一组数据中的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可用中位数描述其趋势.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公园里有甲、乙两群游客正在做团体游戏,两群游客的年龄如下:

(单位:

岁)

甲群:

131314151515161717

乙群:

34455665457

(1)甲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其中能较好反映甲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乙群游客的平均年龄是岁,中位数是岁,众数是岁。

其中能较好反映乙群游客年龄特征的是。

2.在一次环保知识竞赛中,某班50名学生成绩如下表所示:

得分5060708090100110120

人数2361415541

分别求出这些学生成绩的众数、中位数和平均数.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判断题:

(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

⑴给定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

⑵给定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

⑶给定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众数一定只有一个.()

⑶给定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位于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

⑸给定一组数据,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等于最小值和最大值的算术平均数.()

⑹给定一组数据,如果找不到众数,那么众数一定就是0.()

2.右面的扇形图描述了某种运动服的S号,M号,L号,XL号,XXL号在一家商场的销售情况,请你为这家商场提出进货建议。

六、布置预习

预习习题20.1中1—3题.

第6课时练习课

【导学目标】

1.复习众数和中位数.

2.用平均数、众数、中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重点】

做练习.

【导学难点】

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法指导】

类比.

【课前准备】

平均数、众数、中位数.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解决实际问题.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展示预习成果.重点说说数据和它的权.

三、教师引导

上面的条形图描述了某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情况:

请找出这些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并解释它们的含义.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独立完成习题20.1中4题.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完成5,6题.主要思考这些问题考查了哪些特征数,再解决问题.

2.完成7题.这是一个开放性问题,可以从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等角度进行研究,些外可以研究其它的相关数量.

3.某饮食公司为一学校提供午餐,有3元、4元和5元三种价格的饭菜供师生选择(每人限定一份).右图是5月份的销售情况统计图,这个月一共销售了10400份饭菜,那么师生购买午餐费用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六、布置预习

1.分组完成8题.

2.预习下一节,弄懂极差,完成练习,展示在小黑板上.

 

 

第7课时极差

【导学目标】

1.理解极差的定义,知道极差是用来反映数据波动范围的一个量.

2.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导学重点】

会求一组数据的极差.

【导学难点】

本节课内容较容易接受,不存在难点.

【课前准备】

查阅极差.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求极差.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极差的定义,它反映的平均水平还是波动情况?

2.一组数据3、-1、0、2、

的极差是5,且

为自然数,则

=.

3.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

三、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一组数据:

473,865,368,774,539,474的极差是,一组数据1736,1350,-2114,-1736的极差是.

2.一组数据

的极差是8,则另一组数据2

+1、2

+1…,2

+1的极差是.

四、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完成练习题.

2.已知样本9.9,10.3,10.3,9.9,10.1,则样本极差是.

3.在一次数学考试中,第一小组14名学生的成绩与全组平均分的差是2,3,5,10,12,8,2,-1,4,-10,-2,5,5,-5,那么这个小组的平均成绩是.

3.已知一组数据2.1,1.9,1.8,X,2.2的平均数为2,则极差是.

4.若10个数的平均数是3,极差是4,则将这10个数都扩大10倍,则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是,极差是.

5某活动小组为使全小组成员的成绩都要达到优秀,打算实施“以优帮困”计划,为此统计了上次测试各成员的成绩(单位:

分)

90,95,87,92,63,54,82,76,55,100,45,80

计算这组数据的极差.这个极差说明什么问题?

五、布置预习

1.完成《配套练习》“数据的波动

(1)”中的题目.

2.预习方差,弄懂计算公式,完成练习1题.

 

第8课时方差

(1)

【导学目标】1.了解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2.理解方差概念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

3.会用方差计算公式来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导学重点】方差产生的必要性和应用方差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导学难点】理解方差公式.【学法指导】类比.

【课前准备】方差的理解.

【导学流程】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1.方差的定义和计算公式.2.用方差比较两组数据的波动大小.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1.检查方差的定义.

2.一组数据为2、0、-1、3、-4的方差为.

三、教师引导

在一次女子排球比赛中,甲、乙两队参赛选手的年龄如下:

甲队26252828242826282729

乙队28272528272628272726

(1)两队参赛选手的平均年龄分别是多少?

(2)你能说说两队参赛选手年龄波动的情况吗?

为了直观地看出年龄分布情况,我们画成下面的图:

从图中可以看出,哪队选手的年龄与其平均年龄偏差较大?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用什么量来表示这数据波动的大小呢?

统计中经常采用下面的方法:

设有

个数据

,…

各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分别是

…,

,我们它们的平均数,即用

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并把它叫做这组数据的方差,记作

.

阅读课本P140页例1上面的课文,理解方差的计算.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讨论P140页的例1,看看什么不懂的问题.

例如

.

2.学习用计算器求方差的方法,进行交流.3.完成练习2题和习题20.2中1题.

六、布置预习预习剩余的内容,完成练习题.

第9课时方差

(2)

【导学目标】

1.继续熟悉方差的计算.

2.学习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体会它的合理性.

【导学重点】

方差的计算.

【导学难点】

方差的计算.

【学法指导】

类比,推广.

【课前准备】

方差的计算.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展示预习成果.重点在组内交流做法,在组间交流结果.

三、教师引导

自学课本P142页内容,学习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的方法,讨论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一个农科站在8个面积相等的试验点对甲,乙两个早稻品种进行栽培对比试验,两个品种在各试验点的产量如下(单位:

kg)

甲:

402,452,494.5,408.5,459.5,411,456,500.5

乙:

428,466,465,426.5,436,455,448.5,459

哪个品种的产量比较稳定?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小爽和小兵在10次百米跑步练习中成绩如表所示:

(单位:

秒)如果根据这几次成绩选拔一人参加比赛,你会选谁呢?

小爽

10.8

10.9

11.0

10.7

11.1

11.1

10.8

11.0

10.7

10.9

小兵

10.9

10.9

10.8

10.8

11.0

10.9

10.8

11.1

10.9

10.8

测试

次数

1

2

3

4

5

小明

小兵

2.小明和小兵两人参加体育项目训练,近期的5次测试成绩如表21.3.2所示.请填写表格,并用计算器计算小明和小兵成绩的方差.

六、布置预习

预习习题20.2中剩余题目,完成3题.

第10课时练习课

【导学目标】

1.复习极差和方差的计算与运用.

2.体会方差在统计中的运用.

【导学重点】

做练习.

【导学难点】

方差的熟练计算.

【课前准备】

方差的计算.

【导学流程】

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复习极差和方差的计算.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展示预习成果.

三、教师引导

完成习题20.2中2,4题.

四、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1.一组数据中的最大数据与最小数据的差叫做这组数据的,它反映了这组数据的。

2.下表给出了合肥市20XX年5月28日至6月3日的最高气温,则这些最高气温的极差是_____℃.

日期

5月28日

5月29日

5月30日

5月31日

6月1日

6月2日

6月3日

最高

气温

26℃

27℃

30℃

28℃

27℃

29℃

33℃

3.如果样本方差

,那么这个样本的平均数为,样本容量为.

六、布置预习

预习本章复习题,完成1—3题.

【教后反思】

 

第11课时小结

【导学目标】

1.复习巩固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极差、方差的概念与意义.

2.综合运用上述知识复习解决具体问题.

【导学重点】用方差衡量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与波动情况.

【导学难点】利用一组数据的五组量(3个平均量和2个波动量)做出决策.

【学法指导】及时复习,周期复习的有效结合.

【课前准备】做好预习题.

【导学流程】一、呈现目标、明确任务

利用一组数据的五组量(3个平均量和2个波动量)做出判断与决策.

二、检查预习、自主学习

小组展示预习成果,说说这些考查了数据的平均量还是波动量.

三、教师引导

1.加权平均数:

一般说来,如果在n个数中,

出现

次,

出现

次,…,

出现

次,则

其中

……

叫。

2.中位数:

将一组数据排列,处于位置的数.

3.众数:

一组数据中的数据.

4.极差:

的差。

5.方差:

表示一组数据偏离的情况,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

用样本方差估计总体方差

6.本章知识结构:

四、问题导学、展示交流

1.独立完成复习题20.2中4题.

2.讨论5—7题.

5题,考查方差的计算.

6题,从平均数和方差两方面分析了两种股票在这段时间内的涨跌变化情况.

7题,要分清数据和它们的权.

五、点拨升华、当堂达标

3.完成下面的练习.

(1)已知一组数据为0,1,5,

,7,且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5,那么x的取值为()

A.

=5B.

<5C.

≥5D.

≠5

(2)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全国甲级联赛中进球数分别为:

9,9,

,7,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10B.9C.8D.7

(3)某生在一次考试中,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学科的平均分为80分,物理、政治两科的平均分为85,则该生这5门学科的平均分为。

六、布置预习

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复习题20中8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