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负数的认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2863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70.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正负数的认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正负数的认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正负数的认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正负数的认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正负数的认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正负数的认识.docx

《正负数的认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正负数的认识.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正负数的认识.docx

正负数的认识

正负数的认识

课题

正负数的认识

设计者

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城北中学

小教部数学网络教研团队

课时

1课时

教学对象

四年级学生

教学分析

教学内容

分析

《正、负数的认识》是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的内容。

是数与代数中重要的一环,是第三学段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

正、负数的内容对学生来说是“认识数”领域的又一次拓展,本节课主要是学生在体会相反意义量的基础上认识正、负数,并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正、负数的意义比较抽象,理解上有较高的难度,因此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创设生动、易于理解并能引起学生思考的故事,让学生在充分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认识正、负数,体会数学的简洁美,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对象

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系统的认识了自然数、小数,并初步认识了分数,能充分的认识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技巧,能够通过转化的思想来进行新知的学习。

对于数领域的又一次拓展—正、负数,学生是比较陌生的,虽然学生在实际的生活中也接触到表示相反意义的量,但却未曾上升到数学的角度来思考,因此本节课借助具有相反意义量的故事来引起学生思考,从而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师自我

分析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不断的进行改革教学方法,努力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具有生命力。

近期,围绕“绿色课堂”进行深入的探讨,对课堂的无污染、寻找知识的生长点进行了较好的尝试。

借助电子白板、几何画板、ppt技术,更好的实现了课堂的无污染、绿色生长。

教学环境

分析

本节课既是认识数领域的又一次拓展,又是下一学段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因此为了方便学生顺利的进行知识的拓展、迁移、提升,我们选择利用安装有电子白板的多媒体教室完成教学。

教学方法

分析

基于以上的种种分析,为学生创造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

将借助数字教育故事的播放,吸引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感受知识产生的必然,体会相反意义的量。

借助现实生活情景进行相反意义量的标记,学生在思考对比的过程中学会正、负数的标记,体会数学的简洁美。

借助电子白板和几何画板的有机结合,学生在数轴上进行自然数、小数、分数标注的过程中将知识进行迁移,完善负数的相关知识。

最后,学习思路的总结、问题的提出给学生的思维插上飞翔的翅膀,激起学生继续学习的欲望。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结合具体情景,了解正、负数的意义。

2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数学思考

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感受转化(迁移)的数学思想方法。

问题解决

探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了解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及最优化。

情感态度

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

2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中体会、理解正、负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流程图

 

教学环节设计

 

教学环节设计

 

数的产生与体会负数产生的意义

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

教学设计意图

课件出示故事:

在远古的时候,人们都不会数数。

有一个古人,养了一些羊,他每天都要出去放羊,那他怎样知道羊的数量呢?

(给学生一定的猜测的时间)

他非常聪明,找了些石头,一块石头代表一只羊。

当羊回来时,每进羊圈一只,就拿出一块石头。

石头的块数与羊的数量有什么关系?

可有一天,石头用完了,外面还有2只羊,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是生小羊了。

他的心情会怎样?

他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来记录这多的2只小羊呢?

(学生猜测)

他非常的高兴,想了想后,找来了2块石头,为了表示自己高兴的心情,他把这2块石头涂成了红色。

又过了一段时间当他的羊全部进圈之后,他发现还剩下2块石头,为什么?

(羊少了)现在他的心情怎样?

(不高兴),为了表达自己不高兴的心情,他将这2块石头涂成黑色放到了一边。

第二天,羊全部进圈之后,他发现又多了2块石头,这时他会怎样?

(思考为什么?

寻找羊丢失的原因)原来在经常放羊的地方有一只狼。

他把狼打死了,羊再也没有丢过。

《课程标准》中提到: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

我们利用信息技术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断出现思考点的故事,在内心的思考和故事本身不断冲突的基础上经历数的产生、相反意义量的产生过程。

理解相反意义的量

课件出示:

两种不同颜色的石头。

用涂颜色的石头来记录羊多了或少了的过程怎么样?

(麻烦、不科学)

你能用简单的方法帮他记录一下吗?

(教师板书学生的记录方法)

多的与少的意义怎样?

(相反)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这样表示相反意义的事吗?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有选择的从电子白板资源库中拖拽出相应图片。

怎样清楚的记录这些表示相反意义的量呢?

(学生继续想办法)

介绍正负号:

在数学上用到了两个符号“+”“-”,在这里我们把它叫做正号、负号。

将学生的表示方法用正负号来替代。

感觉怎样?

(简单、明白)

像这样带有正负号的数,我们叫做正数、负数。

课件出示中国历史上有关正负数的知识。

(据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正负数的概念,掌握了正负数的运算法则,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专著《九章算术》(成书于公元一世纪)中,最早提出了正负数加减法的法则,东汉末年刘烘(公元206年)、宋代扬辉(1261年)也论及了正负数加减法则,都与九章算术所说的完全一致。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元代朱世杰除了明确给出了正负数同号异号的加减法则外,还给出了关于正负数的乘除法则。

他在算法启蒙中,负数在国外得到认识和被承认,较之中国要晚得多。

直到十七世纪荷兰人日拉尔(1629年)才首先认识和使用负数解决几何问题。

教学正负数的读法。

为了简单起见我们的正号往往忽略不写。

课程的设置应注重过程,重视学生的体验,课件出示表示两种意义的不同颜色的石头,学生在明确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进行循序渐进的思考:

他们的记录方法怎样—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记录吗---记录的两数之间的关系怎样—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例子吗?

--怎样清楚的记录。

学生在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中体会数学美。

 

出示有关负数的历史知识,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数学角度来认识正、负数

 

(把我们学过的数表示在一条线上就形成了数轴,如表示出自然数)

01234

负数能不能在数轴上表示呢?

怎样表示?

(数轴图,标几个前面提到的负整数。

观察正数与负数有什么相同与不同的之处。

我们还学过小数、分数,在数轴上的哪个位置呢?

利用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将0和1之间的距离放大,平均分成10份,找其中的一个分点用小数和分数进行表示,那在0的左侧会不会存在负小数、负分数呢?

继续讲0和0.1之间的距离方法,平均分成10份,这时其中的一个分点应怎样表示,这样就产生了新的分数和小数,老师依次不断将其中的一段进行放大,分割,以此不断的产生新的数字,现在你想说些什么?

(两个数之间有无数个数)

那两个负数之间呢?

(两个负数之间有无数个数)

从在具体情境中认识负数到抽象地认识负数,是学生认识水平的螺旋上升。

知识的迁移是学习数学的一种重要方法,根据正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迁移到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利用放大镜将数轴上0、1之间,0和0.1之间……的部分依次进行不断放大,在体会0、1之间,0和0.1之间……存在无数小数和分数的基础上进行迁移,两个负数之间怎样?

学生在利用已知解决新知的过程中充分体会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认识的拓展

提升

总结这节课学习的思路:

知识的迁移。

用迁移的思想来思考:

我们前面学过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及运算定律在负数中能否适用呢?

大家可以再进一步进行探索。

迁移是学生学习的一项技能,问题的提出引导学生利用该技能继续思考,思维的空间无限。

以下几点供教师思考:

(1)情境的作用是什么?

应该为学习目标服务,不是仅仅追求“热闹”。

(2)如何组织教学活动,如小组活动的组织、信息技术的使用、练习的设计等,使得它们更为有效?

(3)学习目标是教学设计的核心,设计了就要努力执行和实现。

所有的教学活动和教学设计都应该为促成“目标”的实现服务。

(4)教学是需要设计的,最后达到寓教于“无形”之中。

(5)设计应该考虑单元或更大的范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