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8172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1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docx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探讨定稿

1绪论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各国企业国际化经营已日趋成熟,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尽管实力有限、相对落后,但是发展势头迅猛,以其不断创新的生命力为世界经济带来了新的活跃因素。

在我国,中小企业近年来国际化经营日新月异,开拓国际市场的战略也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1.1中小企业的界定

1.1.1中小企业的定义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术界、产业界关于中小企业的定义尚未明确统一。

各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各不相同,而且划分标准也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和具体的行业而异。

纵观世界各国对中小企业的定义,大致分为两种:

一是以企业客观指标为标准,主要包括:

销售额、就业人数、新增价值、产品数量与价值、利润、总资产、净货币价值、新增资本投资额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就业人数和销售额;如按从业人数标准划分,多数国家或地区把500人以下企业视为中小企业,50-100人以下的企业视为小企业。

二是以行业相对份额指标为标准,如美国将在每个行业中占90%的较小规模企业定义为中小企业或者将在每个行业中总销售额占75%的较小规模企业定义为中小企业。

在我国,2002年6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2003年1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中,我国政府以法律的形式给出了中小企业的定义。

该法中所称的中小企业,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有利于满足社会需要,增加就业,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规模属于中小型的各种所有制和各种形式的企业。

在中小企业促进法中也规定了中小企业的划分标准由国务院负责企业工作的部门根据企业人数、销售额、资产总额等指标,结合行业特点制定。

这是属十一种复合式的界定办法,是一种比较灵活的界定方式。

在新中国的历史上对中小企业规模的界定经历了四次大的调整。

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因此划分的方法主要是按照企业拥有的职工人数来划分企业规模的;1962年改为主要按照固定资产价值划分企业规模;1978年又改为主要按照年综合生产能力来划分企业规模;1988年对1978年的标准又进行了改写和补充,重新发布了《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

“标准”依据企业生产规模划分为特大型、大型(分为大一、大二两档)、中型(分为中一、中二两档)、小型四个类型。

“标准”规定,凡是产品单一的行业,能以产品生产能力划分的按照设计生产能力或核定生产能力划分;凡是产品品种繁多,难以按产品生产能力划分的则以固定资产原值作为划分的标准,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例如:

产品比较单一的企业,钢铁企业、炼油厂、手表厂、水泥厂等按照生产能力为标准划分;一些企业如发电厂、棉纺厂,习惯上以生产设备的数量为标准划分;对于产品和设备比较复杂的企业,以固定资产原值数量为标准划分。

1992年又对1988年的划分标准作了补充,增加了对市政公用工业、轻工业、电子工业、医药工业和机械工业中的轿车制造企业的规模划分。

1999年对原标准再次修改,而将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作为主要参考指标:

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四类,其中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亿元以下的,5000万元以上的为中型企业,年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均在5000万元以下的为小型企业。

通过我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对中小企业的标准的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界定的标准值是不断地提高的。

并且在1999年界定标准的修订中比以前划分的标准有了质的飞跃。

表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1999年的标准采用了销售收入、资产总额等价值形态标准取代原来的生产能力为主的实物形态标准,符合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第二、1999年的标准里包括了各种组织形式的企业,符合“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的精神,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公平原则。

1.1.2中小企业的特征

中小企业是相对于大企业而言的,与大企业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具有自身特征。

1、宏观角度

一方面,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占有绝对优势,容纳大量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加拿大中小企业占全国企业数的96%,产值占全国国民生产总值的25%,从业人员占40%;美国中小企业高达99%以上,雇佣了近60%的劳动力,占总销售额的54%,占国内生产总值约40%;我国独立核算的中小型工业企业占工业企业总数的近99%。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所从事经营的服务范围,几乎囊括了所有行业,它比大型企业要更贴近市场、更接近用户。

2、微观角度

从组织结构看,企业规模较小,人员数量少,组织结构单一,规章制度不完善,资源有限。

因而,一般不能达到规模经济的要求,缺乏成本优势,实力较为弱小,不是大型企业的竞争对手。

从产品结构看,产品结构单一,技术含量不高,一般在特定范围内经营,利润较少,市场份额小;但产品灵活性强,转产速度快,常常处于技术改造和更新的前列,迅速适应技术及市场变化。

因而,同时兼具稳定性差、灵活性和适应力强。

从人员结构看,通常认为人员素质较低,产品开发创新能力较差;但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腾飞,许多中小企业呈现出高知识层次、高技术含量的特点,如目前众多网络公司的兴起与成功。

1.2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意义

中小企业的发展,对于进一步壮大我国经济实力,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但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中小企业由于技术、产品、人才、市场等方面的局限性,与国际接轨具有一定的难度。

随着经济国际化、市场全球化、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中小企业必须扬长避短,积极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1有助于拓展中小企业自身发展空间

近些年,国内市场需求不旺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

尽管中小企业凭借其灵活性、创新性的优势,固守了一部分国内市场,然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气候下,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内市场的逐步开放,使得中小企业维护这部分市场变得越来越艰难。

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寻求发展;国际市场比国内市场更加广阔,在国际市场中包括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以及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与资源,中小企业总能在其中寻找到适合它们产品的市场。

1.2.2有助于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合作为中小企业在当前世界性结构调整中接受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增强获得信息的能力提供机遇。

一方面可以缓解中小企业投资需求与资源瓶颈的制约;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国外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工艺手段,加强企业内部的消化和吸收,并与技术改造结合起来,改善中小企业的技术条件,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从主要依靠生产要素扩张转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上来,形成一批技术、工艺、装备先进,产品质量高、品种齐全、消耗低、价格适宜的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一批中小企业群体。

1.2.3有助于增强中小企业的国内、国际竞争力

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不但使其不得不区分不同文化背景下顾客独特的品位、偏好、消费习惯等,逐渐转变为以顾客需求为导向;还可以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制造成本,延长生命周期,提高销售额和利润,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地位。

可见,开拓国际市场,不仅仅是一个产品销售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开拓国际市场的过程中,企业为了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开发新产品、调整产品结构,使企业由量变到质变逐步形成现代企业管理模式,能够参与到更高层次的国际、国内竞争中去。

1.2.4有助于提升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我国的国际竞争力

分析研究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众多中小企业始终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企业实行的全球经营战略,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基础;企业进行的国际性投资,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利条件;企业开展的跨国兼并和收购,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有效手段;跨国公司开展的国际贸易,是加快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强大动力。

实践表明,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各国的中小企业在国际竞争中不断生成、发展和壮大,在国际市场越来越成为各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中小企业及其开展的日益激烈的竞争,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最活跃、最直接的推动力量。

此外,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出口部门,而中小企业出口潜力非常大,中小企业走向世界为解决我国劳动力就业开辟了一条广阔的道路,使中国的劳动力和世界资源相结合,国际资源为我所用,提高我国整体竞争实力。

1.2.5有助于活跃世界区域性的经济技术合作

近年来,国际区域性的经济技术合作开展如火如荼,方兴未艾,如欧盟、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等。

区域性经济技术合作交流,一方面使地区间贸易往来数量激增,生产要素流动量扩大;另一方面也使得区域外的贸易量减少,生产要素流动量缩小和经济技术合作削弱等负面效应。

这对中小企业开展国际合作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我国中小企业应充分利用区域间的经济合作活跃的契机,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国际合作,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内市场份额,扩大国际市场的占有率。

由此可见,发展我国中小企业,使其在国际市场上大显身手,不仅可以安置我国过剩的劳动力资源,促进中小企业技术进步,筹措到可持续发展的资金,巩固其核心竞争能力;还可以在国内站稳脚跟的同时,开拓国际市场,开展跨国经营,这对于发展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振兴民族产业,势在必行,这也是本文所研究的主要内容。

1.3本文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本文研究思路

本文通过对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回顾与现状分析,总结当前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问题。

使用SWOT分析法对我国中小企业内外部环境因素分析,结合我国中小企业现存问题,提出未来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主要战略类型,并指出不同企业选择开拓国际市场战略的方法。

1.3.2本文研究方法

本文研究方法有:

(1)调查研究法,通过搜集资料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并搞清中小企业跨国经营所面临的问题,以为后续的可行性战略提供前提基础;

(2)比较研究法,比较分析国内外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理论与实践,寻找差距,以为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供借鉴;(3)系统研究法,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国内外环境、区位选择、产业选择、政府政策等,因此应考虑系统的整体性和开放性,对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进行系统研究。

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现状与问题分析

2.1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历史与现状

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大力发展开放性经济,引导和推动企业走出去,主动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为本国经济发展拓展运行空间,是大多数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带有共性的发展模式。

中国在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过程中,也在某种程度上借鉴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经验,使一批企业成功走向了国际市场。

企业跨国经营的阶段可以划分为:

国内企业阶段(DomesticEnterprises )——出口型企业阶段(ExportEnterprises)——国际企业阶段(InternationalEnterprises)——多国企业阶段(MultinationalEnterprises)——跨国企业阶段(TransnationalEnterprises)——超国家企业阶段(SupernationalEnterprises)。

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的。

但从20世纪50年代初期的对外经济援助开始,以及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发展的对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则是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的萌芽。

准确地说,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战略是在20世纪80年代后逐步开展的,是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产物。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了:

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改造企业,要成千上万地搞起来。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中小企业按照这一方针,在积极探索和开拓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开拓国际市场的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壮大起来。

在这20多年来,我国中小企业的国际战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截至2004年,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数量已超过360万家,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55.6%,产品出口额占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有65%的发明专利、75%以上的技术革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

其中,据商务部提供的数据,目前全国已有4万家私营企业获得进出口经营权。

近几年来,我国每年1500亿美元左右的出口总额中,中小企业均占到60%。

据海关统计,2002年我国私营和集体企业进出口总额达到532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7%。

其中出口327.7亿美元,增加66.5%,进口204.4亿美元,增加44%。

2.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

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特别是面对我国加入WTO这一重大发展契机,我国中小企业应该尽快实行国际化经营、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但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对于国际化经营来说不容乐观,既有政策因素,也有企业自身的问题。

1、缺乏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专项政策,国家没有对中小企业在出口保险、信息、海外市场调查、促销等方面制定必要的扶持政策。

同时,目前仍实行外贸经营许可制度,申请外贸经营权程序过于繁琐,逐层逐级逐个部门报批,企业申请费时费力。

近年来对部分生产企业、商业物资企业、科研院所相继赋予了进出口经营权,但大部分中小企业仍难以获得出口经营权,在寻找代理人上尚没有更多空间,于是出现了非自愿代理、“以小靠大”等畸形现象,造成出口成本加大、中间环节费用上升等问题。

2、中小企业出口产品多以初级产品和附加值很低的产品为主,技术开发能力弱,新产品开发力度不够,,产品更新换代慢,产品结构难以及时跟上国际市场的变化。

出口渠道和市场单一。

长期以来,中小企业向外贸公司提供货源或通过合资企业等渠道开展出口业务,渠道单一,市场较为狭窄,多集中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对欧美及其他市场开拓不够,对经营环境的依赖性强,缺乏防范风险的能力和手段。

3、由于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缺乏,中小企业在迈入国际化进程中难度大、阻力也较大。

一些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的中小企业,由于人才缺乏,自营业务难以顺利开展;由于缺乏信息来源,不了解国际市场,没有形成自己的外销网络和稳定的客户渠道。

另外,中小企业出口融资非常困难,国家没有设立支持中小企业出口的专项信贷,申请外贸发展基金渠道不畅。

4、大部分中小企业对很多国际惯例和各国进出口标准尚不熟悉,对一些特殊、异常的变化难以预知,从而适应和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的能力不强。

上述问题给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带来了很大的挑战,我国中小企业如何能在国际激烈的竞争环境下继续生存并有所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3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分析

3.1外部环境分析

3.1.1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我国加入WTO后,我国政府在履行相应的义务的同时,我国的民族企业也在享受着世界贸易组织带给我们的优惠待遇。

对于长期处于市场经济第一线的我国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可以与国内大企业、国外企业同场竞技,取得宝贵的经验,使我们的中小企业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1、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机遇

第一,世界贸易组织的国民待遇原则,将使中小企业在产业准入等方面,与国有大企业和外资企业享有同等的权利,打破了市场准入限制,拓展了新的发展空间。

原有的外贸经营许可制度逐步取消,进出口贸易逐步实现放开经营,这样就给了国内众多的中小企业一个进入某些产业的有利时机,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第二,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我国市场经济法规体系不断完善,中小企业作为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困扰中小企业的市场环境不公平、市场准入限制多、在各类执法中被歧视和被侵权等现象将有可能得到扭转。

第三,产业结构调整给我国中小企业带来了难得机遇。

通过跨国经营与国际合作,中小企业可以通过合作生产、特许经营、提供服务等途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加快产品升级换代,提高产品科技含量,从而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占领更大的市场份额。

同时,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必然需要和一些中国的企业合作,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具有巨大优势,可以为国外的企业提供配套服务,也可以成为国外企业的特许经营的网点,建立起一套国际合作的体系。

第四,资本市场改革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了新的平台。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开放,允许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并且允许经营与人民币相关业务,为资金匮乏的中小企业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方式。

同时,国外风险投资的进入和到海外资本市场上市为中小企业特别是成长型的中小企业提供了巨大的机遇,中小企业还可以运用资本经营以并购手段来实现国际化发展。

第五,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打破了时空对中小企业的约束性,电子商务的运行大大节省了人力、物力资源,降低了产品成本,可以使中小企业构造起自己的全球营销网络。

2、我国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所面临的挑战

随着国际市场的开拓,我国中小企业的建设和发展也面临着来自国内、国外的方方面面挑战。

第一,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体制问题困扰其持续发展,中小企业的转型任务变得更加艰巨,尤其是那些仍未改制的、传统国有和集体企业。

中小企业自身存在的企业体制和组织制度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技术含量不高、开发能力不强,盲目投资及低水平的重复建设等问题将变得尤为突出。

例如我国的广东省东莞市许多中小企业都以投资者入股的方式转换了经营的机制,国有股份退出、私人股份进入,充分调动了企业经营者和管理者的积极性,适应了WTO的挑战。

可见,中小企业改制,尤其是小型企业的改制是发展我国国民经济,解决城镇职工再就业问题的重要核心,也是我国中小企业改革的关键所在。

第二,来自大型跨国公司、跨国集团的竞争日益加剧,少数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在局部地区或某一产品的垄断实力不断增强,广大中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这已经引起了各国政府的关注,许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把关心、爱护和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到了议事日程。

第三,产业升级给中小企业生存发展带来了挑战。

一方面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成本优势将被高科技型企业的新技术优势所代替;另一方面那些暂时未被取代的单纯性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同样会受到来自不发达国家的同类企业的挑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我国中小企业不仅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样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3.1.2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环境因素分析

加入WTO后,我国中小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是不可逆转的现实,但是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对外合作所具备的基础和外部条件,远滞后于当今世界发达工业国家和一些新兴的工业发展中国家。

在充分认清和正确估价我国中小企业开展对外合作的环境条件,对从战略高度选择中小企业的战略发展方式和道路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1、国际环境分析

首先,世界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并形成气候。

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最显著特征,即以各国经济相互联系和不断深化为主要标志的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将无一例外地参加国际分工和交换。

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使各国相继调整了经济政策和经济结构,加大了市场开放力度,使国际合作的开展与本国经济发展相适应,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经济转型和经济开放的浪潮。

其次,区域经济合作不断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地区经济集团化的进程也明显加快。

以某一经济地区为核心,周边地区围绕这个核心共同在经济、技术、文化上合作发展,促进本区域的协作,以提高本区域企业在世界市场上的国际竞争力。

目前,全球除有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东盟、环印度洋经合组织为代表的较大地区经济中心外,还有图门江三角经济区、新柔廖三角经济区、中国大陆与港澳台组成的“大中国经济区”等小范围的地区经济。

经济集团化、区域化发展,不仅使排他性的地区多边安排取代了全球的多边安排,贸易保护主义变得合法化,使世界贸易组织规则难以实现;另一方面,实行出口导向型发展战略的国家在区域合作中采取开放性战略。

第三,国际直接投资逐步取代传统的国际贸易。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收购、兼并所带来的跨国公司、超大型跨国集团的出现,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波,为世人所关注。

上世纪,全球以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国际化为特征的国际直接投资数额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这一趋势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演变的重要特征之一。

从2003年起,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接受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

2、国内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我国政府开始重视中小企业的建设和发展问题,并于2002年6月29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以法律文本的形式把促进和发展我国的中小企业的政策和方法确立了下来。

我国政府的相关部门将从资金支持、创业扶持、技术创新扶持、市场开拓、社会服务等五方面,全方位地对中小企业进行政策性的扶植。

1999年,为应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按照公开、透明的原则完善我国出口促进政策,原外经贸部、财政部等联合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进一步采取措施鼓励扩大外贸出口的意见”。

同年8月,国务院批准设立了“中小资金”,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鼓励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具体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参加境外展会、认证、国际市场宣传推介、开拓新兴国际市场等活动。

出口额在1500万美元内的中小企业,都可以申请该项资金,一般能获得的无偿资助达海外活动所需资金的50%。

在拉美等地进行市场拓展可以得到70%的资助,出口高科技、农产品的将会优先考虑。

来自商务部财务司和财政部企业司的数据显示,自1999年至2007年,累计资助各类项目个,领域涉及高新技术产品、生态农产品、电子化工产品、纺织服装产品等产业,其中,资助企业参加境外展会33504次,资助培训项目2210个,资助企业参加各类认证23809项,资助境外商标注册1253项,资助企业参加境外投(议)标2380项,资助企业境外考察10870次,已经成为我国中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助推器”。

可见,我国政府致力于不断改善中小企业的经营环境,努力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扩大城乡就业,发挥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2)经济环境

一个国家的经济环境直接影响着本国企业的发展。

我国的国民经济总体上是向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产总值保持在10%左右的增长率。

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隐患,诸如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城市失业人口增加、社会生产过剩、企业经济效益下降等,导致了我国经济景气指数下降,这也是对我国中小企业是否具有核心竞争优势的一次大考验。

(3)社会环境

由于国内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因此也需要更多、更优质的中小企业来安置富裕的劳动力资源。

在中小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才来充实到企业中来。

目前,全社会也在认同中小企业的不可或缺的地位,媒介也在舆论上大力宣传中小企业的进步和发展,这些促成了一个氛围,使中小企业为众人所瞩目、所重视。

我们的中小企业才能吸引到更多的人才加盟到其中,来促进企业的发展,这与良好的社会环境分不开的。

(4)技术环境

技术创新对我国企业的发展,核心竞争能力的提高十分重要,其在以核心竞争力为主要特征的中小企业里的作用更加显著。

我国中小企业若想生存,就必须进行技术创新,否则只会导致产品被淘汰,企业失去发展生机。

虽然我国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已经对所处的技术环境有了深刻的认识,具有强烈的技术革新的欲望,但是由于条件、资金、人才等的限制,在技术创新中还不能做到产品研究-设计-生产-研究的良性循环。

此外,我国中小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还包括文化环境、自然环境等。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必将走向文化的全球化,走向国外也必须要了解对方国家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不能以破坏周边的环境为代价,企业应当注重环境的保护,这也是企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

3.2内部环境分析

3.2.1适合国际化的产品和服务

一个企业开展国际化的经营与合作必须具有国际化的产品结构和国际化的服务体系。

中小企业在开展国际化发展之前要分析企业自身的产品是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