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865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3.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docx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测试A卷含答案

(根据新部编教材编写14文言文二则15表里的生物16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17150年后,我们这样上学)

(总分:

150分答题时间:

150分钟)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学号________得分________

基础知识(52分)

一、填同音字组词。

(9分)

biàn()论()析()子

jiǎn()性()法()单

xián琴()船()悠()

二、给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解释,打“√”。

(9分)

1.无独有偶

A.一个B.独自C.自私D.与众不同

2.见微知著

A.写作B.明显C.著作D.显出

3.不以为然

A.这样B.然而C.正确D.副词或形容词后缀

三、选一选。

(1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曲线戏曲曲奇B.糊墙糊口糊涂

C.启蒙蒙古蒙难D.记载载人飞船载歌载舞

2.下列加点字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B.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

C.锲而不舍D.声泪俱下

3.下列哪一句话出自《礼记》?

()(3分)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真正的纸书对于玛琪和托米来说是十分新奇的玩意。

B.《表里的生物》主要运用了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

C.2019年年底前后,我国将发射嫦娥五号。

D.《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通过举例论证,指出只有见微知著,善于独立思考,具有锲而不舍精神的人,才能发现真理。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具有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关键。

B.这一奇怪的现象以及一连串的问题,促进波义耳进行了许多试验。

C.可大约过了一个小时左右,那个又大又黑的机器人竟又显示出了所有的功课。

D.尽管遭受了无数失败,付出了惨重代价,坚定而执着的炎黄子孙却始终没有放弃飞离地球的努力。

四、按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9分)

1.用加点字的不同意思写一句话。

(4分)

走马观花:

行走:

2.只要你见微知著,善于发问并不断探索,那么,当你解答了一连串问题之后,就能发现真理。

(用加点词写一句话)(2分)

3.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3分)

五、文言文知识回顾。

(6分)

结合《两小儿辩日》的内容,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分别说明两个小孩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的依据和结论。

一个小孩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一个小孩说: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辩论比赛。

(4分)

在生活和学习中,对待同一个问题,我们常常持有不同的意见或想法。

为此,我们也常常争得面红耳赤。

对于“考试成绩是不是最主要”这个问题下面的两位同学就各抒己见了。

学生甲:

我认为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考试成绩最主要,

学生乙:

我不这么认为。

阅读理解(38分)

七、课内阅读。

(12分)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定理、定律、学说的发现者、创立者,差不多都善于从细小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看出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洗澡是一件非常普通的事情,然而,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谢皮罗教授却敏锐地注意到:

每次放掉洗澡水时,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

这是为什么呢?

谢皮罗紧紧抓住这个问号不放,进行了反复的实验和研究。

1962年,他发表了论文,认为这种漩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如果地球停止旋转,就不会产生这种漩涡。

他认为,在北半球,洗澡水朝逆时针方向旋转;如果是在南半球,洗澡水的漩涡将朝顺时针方向旋转;而在赤道,则不会形成漩涡。

他的这个见解,引起了各国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他们纷纷在各地进行实验,结果证明谢皮罗的论断是完全正确的。

1.“水的漩涡总是朝逆时针方向旋转”一句中的“总是”能否删掉?

为什么?

(4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说:

“最后把‘?

’拉直变成‘!

’,找到了真理。

”下列对这句话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里的“?

”是发现问题,是不断追问的。

B.“!

”是通过探索解决了疑问,发现了真理。

C.这个句子把抽象的道理,用直观形象的方法进行表述,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D.句中的“?

”“!

”是为了省略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不直接说出结论,让读者进行猜想和判断。

3.从谢皮罗教授的例子里,你发现了哪些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5分)

八、课外阅读。

(26分)

谦卑的人有福

鲍尔吉·原野

先民造出庙宇叩拜的理由之一,在于表达自己对造物主的谦卑。

无论造物主是上帝,抑或就是大自然本身。

他们谦卑,并非真的见过上帝,而是生活中的种种奇迹——譬如土地上生长庄稼,清澈的河水可供饮用,孩子们健康成长——在表明,人的存在并不仅由人的力量完成。

于是他们谦卑,伏在地上求得神的喜欢,使庄稼明年继续生长,让孩子们的孩子依然健康。

如果不讨论被膜拜的一方,即神,是否真的存在,我们所感动的,是先民对待周遭的姿态:

虔诚、恭顺以及明智的位置选择。

谦卑正是一种姿态。

如果认识到人在自然环境中是一员而非一霸,认识到自己在知识的疆域中的距离,认识到气象蔼然是别人最喜欢的一张名片,那就会选择谦卑。

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

一个人在时代、事业与家庭中都有一个最合适的位置。

聪明的人最清楚自己的位置在哪里,坐下来,像观赏电影一样展开自己的人生。

而另一些人,终生都在找位置,而无暇坐下来做应做的事情。

无论在什么样的际遇里,你只要谦卑,生活的位置就会向你显示出来。

谦卑是一种睿智。

许多人对牛顿晚年的一段话不解。

他说,在科学面前,我只是一个在岸边捡石子的小孩。

这并非伪逊,实为感叹。

牛顿穷毕生之力,终于看到了宇宙的浩瀚无际,也看到了自己的局限性。

爱因斯坦正是发现了牛顿古典力学在特定情形下的谬误后,才开创了相对论。

这一点,牛顿即使活着也不会惊讶,因为他从不为创立了足称不朽的定律而狂妄。

所有称得上大师的人,他们的创造力使他们谦卑。

如果在乞丐面前不够谦卑,证明他是一个有钱人;如果在世界的壮美面前仍不谦卑,则证明他是愚人。

谦卑是美。

谄媚、奴颜、趋炎附势种种恶行与谦卑无关。

谦卑是虚怀若谷所显示的平静,是洞悉人心之后的安然,是进退裕如的冲和。

谦卑不是让你向势高一头的人畏缩。

它是心智的清明,在天地大美面前豁然醒悟之后的喜悦。

谦卑使人焕发出美,不光彬彬有礼,也不光以笑颜悦人,①它是一个人在历经沧海之后才有的一种亲切,②大善盈胸之际的一份宽厚,③物欲淘净之余呈现的一颗赤子之心。

这种姿态超凡脱俗,使人心仪不已。

这就是谦卑的力量。

1.本文题为“谦卑的人有福”,文中从哪些方面做了阐述?

(6分)

2.将下面列举的三则表现人物谦卑的材料与文中画横线的三句话分别对应。

(6分)

A.战国时期,赵国功绩显赫的名相蔺相如面对武将廉颇咄咄逼人的为难,坚持避让,“不与争列”,化解了矛盾,维护了国家的安宁。

B.从朝鲜战场载誉回国的彭德怀在参加招待会时,有记者说:

“您是中国人民的伟大的儿子。

”他纠正说:

“我是伟大的中国人民的儿子。

C.有人问球王贝利:

“你对自己踢进的哪一个球最满意。

”他回答:

“下一个。

句①——()句②——()句③——()

3.说说你对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理解。

(4分)

4.作者认为先民造出庙宇叩拜,是对造物主或大自然的谦卑,是明智的位置选择。

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说说你的理由。

(5分)

5.再读全文,补充一两点你对“谦卑”的看法。

(5分)

作文(60分)

九、习作园地。

题目:

_______之旅

提示:

这次作文是半命题作文,横线上可以补充其他星球的名称,如火星、水星、金星等。

同学们可以跨越时空界限,大胆想象,想象到这些星球的见闻等。

一、辩辨辫碱减简弦舷闲

二、1.A2.B3.C

三、1.B2.B3.A4.B5.D

四、1.示例:

接到聘书,他第二天便走马上任了。

他立即走向前,接过了门卫手里的信件。

2.示例:

只要你继续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

3.孔子到东方游学,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便问是什么原因。

五、太阳刚出来时大得像车上的篷盖,等到正午时就像个盘盂远处的小而近处的大太阳刚出来时清清凉凉,等到正午时就热得像把手伸进热水里一样近的时候热而远的时候凉

六、示例:

学生甲:

因为好的成绩代表你在学校学的知识扎实,从中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学生。

学生乙:

孩子的成长,成绩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责任心、真诚、善良、自信、自立这些优秀的意志品质更为重要。

那些高分低能,能力强却缺乏责任心,不孝顺父母的例子太多了。

那些成绩很一般的孩子长大后,却具有很多优秀的品质。

七、1.不能。

“总是”表明谢皮罗的发现是有规律的现象,不是偶尔一次。

2.D3.略

八、1.谦卑是找准了自己的位置;谦卑是一种睿智;谦卑是美。

2.①C②A③B

3.科学领域博大深邃,一个科学家发现得再多,也只是其中的点滴,对科学的认识还很幼稚。

4.同意与否,只要言之成理,视贴切的深刻程度,酌情给分。

以下说法供参考:

①同意。

先民由于生产力低下,看到自己在大自然面前力量有限,于是采取这一做法,表现了他们对自己在大自然中的作用的恰当认识。

②不同意。

先民的做法虽然迫不得已,但他们低估了人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无能为力,这种做法不可取。

5.只要看法恰当,贴合文意,视表达情况酌情给分。

以下答案供参考:

“谦卑是一种博大的胸怀”“谦卑是一种崇高的品行”“谦卑是坚忍”等。

九、略

 

2.

老常的铃声

赵华伟

①老常一定是全校最守时的人,因为他的工作与时间有关。

②老常生得黑,整张面皮犹如锅烟抹过,凭借与校长的故旧关系,在镇中学谋到了一份打铃的职事。

当最早的一道铃声响起时,我们揉着惺忪的睡眼,望着黑乎乎的天空,会将每天的第一句话送给老常:

真是个催命不休的黑无常啊!

③老常并不受我们爱戴,除了其所干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外,还因为他没老婆。

娶不到老婆的男人被称为“打寡汉”,被视为这个乡村社会的底层。

老常并不顾忌这些,只将一挂铃铛敲得有声有色。

④胆大的孩子从值班室门前走过时,会高声问一句:

老常,你是不是北京大学打铃系毕业的?

老常翻翻眼皮,恶狠狠地回着嘴,脸色也更加阴暗。

调皮的孩子会趁晚自习时将铃绳扯断或打成死结系在树干上,为老常制造许多的麻烦。

因此,就算深更半夜,也依然能看到老常抱着树身折腾的情景。

⑤老常从不会离开我们,就算看不到他的影子,也能从那富有节奏的铃声中,感知到他的存在。

可是有一天,熟悉的铃声突然中断了。

⑥老常被派出所抓啦!

有人放出了一个惊天动地的消息。

传话的人只说了结果,没给出原因,我们议论纷纷,一致归结为男女之事。

镇子是个大天地,老常连几个毛头学生的嘴巴都堵不住,更管不住镇上的风言风语。

政教处的马主任负责处理老常的事,走得急匆匆宛如火燎一般。

⑦当我是个乡下人吗,老子是镇中学的职工,别人存车一毛五,凭啥收我两毛钱?

蹲在派出所里的老常,理直气壮地辩解道。

就算你是个大人物,也不能当场给人家两拳头吧?

打了人就得出点钱,不然难平和!

所长摊着巴掌反驳道。

老常不认罚,存车员不妥协,双方从下午三点一直僵持到晚上八点,最后,所长只好打电话到镇中学。

于是,马主任奉命去领人,钱一缴认了罚,连拖带拽地把老常扯了回来。

老常心里不痛快,一路走一路骂,直到进了校门还在朝派出所方向张望呢。

不过,在经过那挂铃铛时,老常忽然闭上了嘴巴,望着飘动的铃绳摇了摇头。

⑧老常不在,当晚的铃没人打,老校长只好亲自出马。

他在各个班巡视时,不停地看着表,不知是怕错过时间,还是在为老常担忧。

时间一到,老校长赶紧去打铃,一下一下地拽着,铃声单调而断续,完全失去了以往的飘逸和自信,就连老师们也不由得皱起了眉头。

⑨幸好,学校的铃声只断了一天,就恢复了昔日的风采。

预备铃自然轻快,两响一停;上课铃短暂急促,三响一停;放学铃舒缓自由,一响一停;每种铃声都带着明快的节奏感,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⑩无所事事时,老常就坐在门槛上嘀咕:

马主任老实,白给了人家两张“大团结”,要是按我的性格;他连个屁渣子都讹不到,不就是一存车员吗,呸……嘀咕完毕,老常阴沉的脸色开朗了许多,甚至还露出了胜利般的笑容。

我们只是听,不愿接他的话,听得烦了,岔开话去询问他打铃手艺的事,老常嘴一咧,朝北指了指。

北京大学真有个打铃系?

我们诧异地瞪大了眼睛。

老常嘿嘿地笑着,一张黑脸皱成了橘皮。

⑥人们倾尽一生所追求的,无非出人头地。

对于老常来说,他想要的也只不过是一个不被蔑视与轻贱的“大我”而已。

打铃,打出个说道来;做人,做出个说道来。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写出文中加点的词语的近义词。

爱戴——()顾忌——()

依然——()宛如——()

2.根据所给的解释从文中找出相关词语。

(1)因刚睡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

(2)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

()

(3)形容意见不一,议论很多。

()

(4)理由正当充分,胆子壮,说话十分有气势。

()

3.作为全校最守时的人,老常为什么并不受我们爱戴?

4.文中第④自然段画线句子是孩子们问老常的话,实际上他们想表达什么?

5.结合文中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老常是一个怎样的人。

6.结合全文,分析结尾段的作用。

1.尊敬顾虑仍然犹如

2.

(1)惺忪

(2)有声有色(3)议论纷纷(4)理直气壮

3.①他的工作总是扰人清梦;②还因为他没老婆。

4.同学们想表达自己的愤怒,老常打铃太“敬业”以至于像专业学过一样,这样我们就更讨厌他。

5.朴实,认真工作,精益求精。

6.点明中心,提出作者对老常以及像老常一样的人的赞扬,做事追求完美,做人追求高尚。

3.

田野上的白发

①母亲50岁后,头发日渐白了。

先是两鬓,后来是额前,再后来满头芦花,让我们感到心痛。

②父母都不愿离开家,家里有猪鸡水牛,有房子和责任田。

上高中的小弟还要人照顾,患不治之症的父亲不能劳动,里里外外都是母亲一人操持,她头发还有不白的么?

③4月的一个晚上,我搭同事的便车回老家,想看看父母和小弟。

到家时已是晚上11点多了,家里没人,门上挂了锁。

奇怪,这么晚了,父母到哪去了呢?

天气乍暖还寒,夜风吹过,身上有阵阵凉意。

朝远处田野望去,怎么回事呀?

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我信步朝田野走去。

④到了田边,我像被人使了定身法一般,呆立在夜色里。

只见母亲一手提着脸盆,一手握根棒子,敲击着,发出当当的声响。

母亲在田埂上蹒跚地转悠,田埂角上放着盏马灯,灯火如豆。

田里是平整的秧圃,依稀可见撒下的稻种已经抽出嫩芽。

母亲身上披了件破棉袄,手里不停地敲击着。

我叫了声母亲,母亲见是我。

停了下来,脸上溢着慈祥的微笑。

在母亲停下的当儿,有一群黑乎乎的东西冲向秧圃。

母亲一见,立刻又敲起来,那黑乎乎的便遣散而去。

母亲说今年是少有的奇怪,撒下的稻种一个晚上便被老鼠吃得精光。

没有办法,大家只好日夜在田边守着。

母亲告诉我,父亲被姐姐接去了,小弟住校,星期天才回,她已经在田边守了三个昼夜了。

⑤母亲和我说话,手里还在敲盆,沿着田埂蹒跚而行。

我跟在她后面,心里沉沉的。

母亲,您该休息了,把田退了吧!

您劳作了一辈子,难道不该享享福么?

我知道,我是劝不动母亲的,她离不开她的田野。

平时我们劝她,她都说:

你们不要管了,这田是不能退的,我做一天算一天,也好照料你爹和你弟。

⑥那个夜晚,我陪着母亲在田野上敲盆赶鼠。

母亲的身影在田埂上晃动着,夜色里,只有母亲的白发看得清楚。

夜风吹着,母亲的白发在田野上飘拂,飘拂,飘拂出我一脸泪花,飘拂出我又一段回忆。

⑦父亲病倒时,正是乡下大忙季节。

母亲忍着悲痛,半夜里起来拔好秧,运到水田里。

一早回家服饰父亲吃药,再赶回田里插秧。

一大块白晃晃的水田里,只有母亲孤单的身影在移动。

随着母亲身影的移动,水田里嫩绿的秧苗一行行地立起来,整齐匀称,像块绿色的地毯。

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

⑧我赶回家帮母亲插秧,到田边时,一块大田,母亲已插完一大半,她太累了,体力不支,已不是弯腰在田里移动,而是双膝跪在泥水里,艰难地爬行。

母亲的衣裤没一处干的地方,浑身是汗渍泥水。

母亲跪在田里插完一行,又插一行。

我含着泪水冲到田里,喊着:

“妈,您不该这样拼命!

⑨母亲见是我,想站起来,努力了两次却未站起。

我一把抱起母亲,感到母亲已瘦得皮包骨头。

母亲脸上仍是慈祥的微笑,白发被汗水湿透了,沾在额上脸上脖子上。

我为母亲拂了拂头发,一阵风吹来,白发在田野里飘拂起来。

母亲说:

“抢季节要紧啦,这秧早插一天,就能多收一成。

”我没说话。

把母亲送回家,就跑到田里。

没命地插起秧来。

我累得腰酸背痛,但一想到母亲的白发在眼前飘拂,想到母亲跪在田里的身影,便觉得不累了,腰也不酸了。

我一口气插完大田的秧,哭了……

⑩母亲离开我们三年了,但我忘不了母亲的白发。

她的青丝变白发,是岁月的辛劳所染。

母亲的白发,装点着故乡的田野,温暖了我的心灵。

1.文中叙述了哪两件让“我”心痛的事?

2.“母亲是高明的织工,织着绿色;母亲是勤劳的春蚕,吐着绿丝”一句运用了_____修辞手法,让你感受到

3.第③段中“空旷的田野上有灯火闪烁,不时有阵阵敲盆的声音传来”一句看似闲笔,实则在文章结构上必不可少,请分析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

4.文中着力描写母亲的白发,请简要分析“白发”在文中有哪些作用。

5.作者在本文中运用了许多美好的语句来赞美母亲,你能仿照作者的文字表达一下你对母亲的感谢和爱吗?

1.①母亲深夜敲盆赶鼠;②母亲跪在田中插秧。

2.比喻(对偶)母亲的勤劳和无私奉献

3.为后文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白发”是全文叙事线索;“白发”是母亲的形象特征,作者着力描写这一特征,突出了母亲的辛劳,表达出作者对母亲的心疼,对母亲的爱和怀念。

5.略

4.

我和父亲的“战争”

我5岁,他29岁。

有天我哭哭啼啼地跑回家,边抹眼泪边对他说:

“我要改名字,我的名字不好听,而且班上有个小朋友的名字跟我一模一样。

我讨厌!

“名字是你爷爷取的,怎么能说改就改?

不行!

”他的态度坚决,脸色铁青。

我是这个大家族唯一的女孩,爷爷很宠我,名字当然也是爷爷包办的。

我开始哭闹,可是他无动于衷,根本就不理我。

我不得不拿出我的杀手锏——不吃饭。

我心里盘算:

坚持绝食,直到他答应为止。

果然,第三天,他宣布,为我改成单名“廖夏”。

我高兴极了。

我已经饿了两天,如果他再不做出反应,我真不知道该怎么下台。

我16岁,他40岁。

某天吃晚饭时,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

“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只听“砰”的一声巨响,我的三魂六魄都吓掉了一半。

我不敢抬头,只顾低着头往嘴里塞饭。

我知道一场“大战”即将拉开序幕。

“谁唆使你去上职中的?

你眼里还有父母吗?

这件事到此为止。

如果你敢再提,我就揍你。

还有你。

”他指着我那上小学六年级的老弟,接着说道:

“别学你姐,脑子糊了,进水了,好不容易考个好的高中,居然不想去上。

“有我什么事,又不是我。

”老弟嘴里嘟囔着。

我朝他做了个鬼脸。

这一次,我的抗争以失败而告终。

我19岁,他43岁。

黑色的七月终于过去了。

走出考场,我长吁一口气。

接下来是填志愿。

因为这件事,我和他又昏天黑地地吵了好几天,互不相让。

我想去外省上大学,脱离他的控制。

他则希望我在省内上学,理由是女孩子离家近点好。

在那几天,我们见面就斗嘴。

后来弄得老妈都烦死了:

“你们再这样,就给我到大街上去吵。

”我们只得马上闭嘴。

到了填志愿的那天,他跟着我去了学校。

一到学校,他就不见人影,后来我发现,他和我的班主任在一个角落里嘀嘀咕咕。

再后来班主任找我谈话,说我报省内那所知名大学的中文系是最保险的。

我晕倒!

班主任居然被他收买了。

这一次我又以失败告终。

不过后来事实证明他是时的。

我23岁,他47岁。

我刚刚遭遇一段刻骨铭心的恋爱,但我最终失去了我的爱情。

那段日子,我不吃不喝,不和任何人交流。

人瘦了一大圈。

家里再也听不到我和他抬杠的争吵声。

有天深夜,我感觉有人进了房间,他坐在床边,帮我把被子盖好。

“孩子,我知道你心里难过,看见你这样不吃不喝,我更难过。

从小到大,我都希望把你培养成一个自尊、自爱,自强、自主的女孩子。

”他顿了顿,接着说,“你知道我和你母亲是多么心疼你、担心你吗?

忘掉以前的一切,重新开始,一定会有更好的,更适合你的人在等着你。

这是我第一次听到他用这种语气和我说话,那声音明显苍老了很多,没了平时的霸道和强势。

说完,他默默地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

我感觉到他在抽泣。

那夜,我哭得好伤心。

第二天,我开始出现在饭桌上,依然和从前一样挑三栋四,但这回他没有指责我。

我悄悄地瞥了他一眼,看见他脸上闪过一丝笑容。

现在,虽然我离家在外工作,但我们的“战争”却依然持续着。

只不过,现在我们不是面对面,而是靠一根电话线维系着“战争”。

我依然喜欢和他抬杠;喜欢挑他写的工作报告中的毛病;喜欢在做错事情后先死不认账,然后道歉;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喜欢在某个深夜发条信息给他,上面只有五个字:

“老爸,我爱你。

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我一天一天地长大,老爸一天一天地变老。

都说女儿是父亲的小棉袄,我希望自己能成为老爸最最贴心的小棉袄。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和父亲之间的几次“战争”及其结果。

2.文中不同的故事所要讲述的父亲的爱是不同的,请你概括说明。

3.在“我”和父亲的“战争”中,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父爱,请在文中找出最能体现这一情感的句子。

4.体会文中加点词,并回答问题。

(1)“我小心翼翼地对他说:

‘我不要去上高中,我要上职中。

’”句中的“小心翼翼”表现了“我”。

(2)“喜欢和他煲电话粥,一煲几个小时”中的“煲电话粥”一词运用了________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5.父爱深沉而浓烈,这种爱有时我们并不能立刻理解,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

1.改名字“我”胜利;择校之争“我”失败;填志愿之争“我”失败。

2.①改名字:

父亲心疼“我”所以妥协。

②择校之争:

父亲关心“我”的前途,体现出强硬的态度。

③填志愿:

父亲爱得很有智慧。

④失恋:

父亲爱得柔软且宠溺。

3.我心里清楚,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我好,他就像一盏航灯永远守候着我这艘航船。

4.

(1)在向父亲提出自己想法时胆小害怕的心理,也写出了“我”的想法不合常理,为父亲发火埋下伏笔

(2)比喻“我”和父亲之间有说不完的话,表达了父女感情的深厚

5.紧扣题意,言之成理即可。

5.

住在母亲的掌心

接到母亲的电话。

母亲问,今天是什么日子?

我想了半天。

母亲说,今天是你的生日啊。

三十几年了,母亲不怎么看日历,儿子的生日却一次不落地记得。

小时,日子过得再怎么艰难,母亲到了这时总给我煮两个鸡蛋。

而且,母亲总要将手长时间放在我的头顶上抚摸,让我周身流遍慈爱。

儿子回家了,我问儿子,今天是什么日子,儿子说,今天星期五,明天不用上学了。

妻子回家我问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