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781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3.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 Word版含答案.docx

广东省中山市普通高中学校届高考高三语文月考试题06Word版含答案

2018高考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06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李白《蜀道难》)

(2),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3),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4)羽扇纶巾,谈笑间,。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5)舞榭歌台,。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6),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东染院使种君墓志铭

[宋]范仲淹

君讳世衡,字仲平,国之劳臣也。

不幸云亡,其子泣血请铭于予。

予尝经略陕西,知君最为详,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

初康定元年春,夏戎犯延安,我师不利。

君时任鄜州从事,建言:

延安东北二百里有故宽州,请因其废垒而兴之,以当寇冲。

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然处险无泉,议不可守。

凿地百有五十尺,始至于石,工徒拱手曰:

“是不可井矣。

”君曰:

“过石而下,将无泉耶?

尔攻其石,屑而出之,凡一畚,偿尔百金。

”工复致其力,过石数重,泉果沛发,饮甘而不耗。

万人欢呼曰:

“神乎!

虽虏兵重围,吾无困渴之患矣。

”用是,复作数井,兵民马牛皆大足。

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

既而朝廷署故宽州为青涧域,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复就迁供备库副使,旌其劳也。

青涧东北一舍而远,距无定河。

河之北有虏寨,虏常济河为患。

君屡使属羌击之,往必破走。

建营田二千顷,岁取其利;募商贾使通其货,或先贷之本,速其流转。

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暨军需城守之具,不烦外计,一请自给。

使一子专视士卒之疾,调其汤饵,常戒以笞责,期于必瘳①,土卒无不感泣。

王公尧臣安抚陕西,言君治状。

上悦,降诏褒之曰:

“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庆历二年春,予按巡环州。

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

君乃周行境内,入属羌聚落,抚以恩意,如青涧焉。

有兀二族受夏戎伪署,君遣人招之,不听。

即出兵诛之,死者半,归者半,尽以其地暨牛羊赏诸有功。

其僭受伪署者咸股粟请命。

由是属羌无复敢贰。

君少尚气节,莅官,能摘恶庇民。

青涧与环人,皆画君之像而享事之。

及终,吏民暨属羌酋长朝夕临柩前者数日。

铭曰:

呜呼种君,生于贤门。

吾志必立,吾力是陈。

捍虏之志,义②边之民;夙夜乃职,星霜厥身。

生则有涯,死宜不泯。

(选自《范文正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瘳(chōu:

病愈。

②义(少):

安定。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惧遗其善,不可不从而书之遗:

埋没

B.尔攻其石,屑而出之攻:

开凿

C.授君内殿承制,知城事知:

主管

D.乃请于朝,愿易君理环易:

代替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其子泣血请铭于予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自兹西陲堡障患无泉者皆仿此,大蒙利焉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C.请因其废垒而兴之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

D.乃建白凡城中刍粮钱币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种世衡有勇有谋,他率军民筑青涧城坚守边塞,凿井以解无水之患,击败了隔河对峙的敌军。

他恩威并施,收服了环州的属羌部落。

B.种世衡视兵如子。

他专门派一个儿子去探视伤病的士兵,负责他们的饮食治疗,到期没能治愈还要责罚儿子,士兵都大为感动。

C.范仲淹认为,种世衡是名门之后,既立有大志,又努力作为,他捍卫边疆,安定百姓,日夜辛劳,忠于职守,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

D.种世衡治绩卓著,上自君王下至百姓都一致推许。

皇帝下诏褒奖他,长官大力举荐他,逝世之后,吏民百姓、外族酋长都来吊唁他。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朝廷从之,以君董役事,与兵民暴露数月,且战且城。

(3分)

(2)上悦,降诏褒之曰:

“边臣若此,朕复何忧!

”(3分)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南海旅次

曹松

忆归休上越王台,归思临高不易裁。

为客正当无雁处,故园谁道有书来?

城头早角吹霜尽,郭里残潮荡月回。

心似百花开未得,年年争发被春催。

(1)从前两联看,诗人的归思为什么“不易裁”?

(3分)

(2)请赏析尾联的妙处。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下列各项中,对作品故事情节的叙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A.高老太爷临终前原谅了觉民的逃婚行为,他让觉慧把觉民找回来,并亲口告诉觉民冯家的亲事不提了,以后好好读书,扬名显亲。

(《家》)

B.为夺家产,陈姨太、克安、克定等打着维护家族荣誉和高老太爷的招牌,耍尽花招。

先是闹“鬼”,吓病了老太爷,接着又闹“避血光”,害死了瑞珏;他们虽不明白是军阀混战,导致商场被毁,但却硬逼觉新赔偿股票的损失,并且在老太爷尸骨未寒时大闹分家。

(《家》)

C.葛朗台活到82岁,患了疯瘫症,不得不让女儿参加管理田产的事情,他不能走动,坐在轮椅上指挥女儿把一袋袋金币藏好,将贮藏室钥匙也交给欧也妮保管。

临死前,神甫来做临终法事,葛朗台想抓住神父的手,这一下的努力最终使他送了命。

(《欧也妮·葛朗台》)

D.欧也妮看到查理写给巴黎朋友的诀别信后,决定把自己近6000法郎的积蓄送给查理。

查理在接受这笔财产时感激涕零,他也把装有母亲肖像的梳妆匣托交给欧也妮保管。

此后查理决定到海外经商,临行前,欧也妮和查理依依不舍,海誓山盟。

查理走后,欧也妮对他苦苦思念,每天早晚她都要打开那个梳妆匣把查理母亲的肖像端详一番。

(《欧也妮·葛朗台》)

E.一个秋雨的深夜,马丝洛娃赶到聂赫柳多夫途经的车站去见他。

她看到在灯光明亮的车厢内,他正坐在丝绒的椅子上喝酒找乐。

火车就要开动了,她举起冻僵的手敲打车窗,沿着月台拼命追去。

列车走了,她仍旧在跑。

雨中哭泣的她决定卧轨自杀,但想到腹中的孩子她又平静下来,只是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了。

(《复活》)

8.简答题(5分)

简述《复活》中马斯洛娃过失杀人的原委。

(5分)

(二)文化经典阅读(6分)

9.阅读下面的《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6分)

子曰:

“放于利而行,多怨。

”(《论语·里仁》)

或曰:

“以德报怨,何如?

”子曰:

“何以报德?

以直报怨,以德报德。

”(《论语·宪问》)

子曰:

“贫而无怨,难;富而无骄,易。

”(《论语·宪问》)

子曰: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论语·卫灵公》)

(1)对上面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认为,作为具有高尚人格的君子,他不会总是考虑个人利益的得与失,更不会一心追求个人利益,否则,就会招致来自各方的怨恨和指责。

B.孔子既不主张“以德报怨”,也不主张“以怨报怨”,而主张“以直报怨”,这体现了孔子思想中“中庸”的原则,即在不偏不倚中坚持正直。

C.孔子认为,无论是“贫而无怨”,还是“富而无骄”,都需要修养的功夫。

只是,人们对前者的要求更高,因而做起来更不容易。

D.孔子认为,与人相处时,不要一味去埋怨别人对自己不好;要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关键在于多责求自己,少苛求别人。

(2)请结合以上选段,谈谈我们如何才能使自己“远怨”。

(3分)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0~12题。

如何打造“健康的网络文化”

王君超

对当前文化生态影响最大的是什么文化?

是网络文化。

独特、开放、共享的网络文化,在促进民主、张扬人民的表达权等方面贡献甚巨。

西方学术界借用“第五等级”一词,指称互联网及其用户对社会的影响,用以区别被称为“第四等级”的传统媒体。

由于网络复制和呈现的是现实的社会关系,其文化形态呈现出一定的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

造就更为健康的网络文化,是当前文化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

健康的网络文化有赖于健康的传播内容。

在“关系为王”日益凸显的社交网站时代,“内容为王”仍然是网络传播的主旋律。

网络能否一领媒体风骚,不仅取决于其旺盛的人气、独特的传播方式和弥漫的民主、自由气息,更取决于其内容是否真实、可靠。

由于网络即时发布、碎片化传播、把关弱化的特性,以及博客、微博等的“自媒体”属性,使其在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性方面无法与传统媒体比肩。

但是,“公民推客”通过不断的互动与刷新,可使网络努力呈现真实的事件与舆情;网民通过提高媒介素养,对谣言、色情、暴力等不良信息加以抵制,有利于保持网络文化的正气;网民通过上载、分享健康信息和有创意的文化产品,则有助于维护网络文化的多元性和创新品质。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创新的管理文化。

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的沟通方式和效率,使得“网络民意”成为时代的强音。

但是,由于“扭曲传播”①现象的存在,难免会使网络空间滋生乱象:

“水军”、“推手”②操纵舆论,骇客、病毒无孔不入,“推手造星”泛滥成灾,违法、不良信息屡禁不绝,从而使得网络文化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

“网络公民”在畅享“信息高速公路”便利之时,个人隐私时有被侵犯之忧;信息超载和“数字鸿沟”的客观存在,也使得网络秩序备受诟病。

从全球来看,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依然只是愿景。

因此,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科学、包容、创新的管理文化护航。

网络管理贵在科学决策、艺术疏导。

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崭新的“粉丝文化”。

曾几何时,“粉丝”这个网络亚文化现象,一跃成为网上最受关注的“文化奇观”。

“粉丝”不仅是明星的拥趸,也是明星的社会符号。

以往网络事件中的一些“粉丝”,往往画地为牢、互相攻击,常让口水淹没了真相。

须知“粉丝”与明星的关系恰如水之于舟: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造就健康的网络文化,需要构建崭新的“粉丝文化”:

不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而是诉诸理性,彼此包容,尊重对方的表达权、质疑权和批评权。

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全社会。

在一定程度上,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

只有健康的网络文化,才能让真诚与理性为伴,让民意健康生长。

  (摘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注】①扭曲传播指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层层扭曲,以至面目全非。

②网络水军指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

网络推手,又名网络推客,指那些懂得网络推广并能应用的人。

10.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决定网络能否引领媒体风骚的诸多因素中,内容的真实可靠比网络的人气、传播方式等更重要。

B.虽然网络在内容的真实性等方面比不上传统媒体,但推客、网民可以通过一些积极的行动来弥补这些不足。

C.以往有些“粉丝文化”是唯我独尊、党同伐异的,而崭新的“粉丝文化”则要求理性,互相包容、尊重。

D.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的原因在于网络文化植根于互联网,影响了全社会。

11.请结合全文概括网络文化的特点。

(3分)

12.“公众期待的‘网络公共领域’和‘理想的传播情景’”怎样做才不至于“依然只是愿景”?

(3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5题。

永远的灯光

一晃从东京回来几年了。

无论上野公园云蒸霞蔚的樱花,还是银座女孩五彩缤纷的秀发,抑或东大校园浓荫蔽日的银杏树,都已渐渐淡出记忆的围墙,唯有那一窗灯光留了下来。

那时我住在东京郊外一个叫川越的地方。

住所附近有一条河,河边有一道堤,堤上有一条路。

晚饭后我常沿这条荒草路散步。

那灯光就是从路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窗口透出来的。

它之所以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它周围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

那是一座独门独院的木结构普通日式民居,同其他民居之间有些间隔。

木格窗约略凸出,拉着米色窗帘。

窗帘大概较厚,使橘黄色灯光显得格外沉稳、静谧和温馨。

早春,灯光柔柔地吻着堤坡一片鼓眉弄眼的蒲公英;盛夏,灯光轻轻地抚摸小院里几架绿叶婆娑的黄瓜;仲秋,灯光幽幽地照在门前矮柿树那金灿灿的果果上,相映生辉;冷冬时节则给晶莹莹的白雪镀上一层淡黄色的光晕,平添一丝热意。

漫步河堤,或满天星斗,四野烟笼,或日落乌啼,夕晖敛去,或晚风送爽,皓月当空。

而我的目光往往从很远的地方就擒住了那一点并不显眼的橘黄,临近了更是久久注视不放。

其实我根本不认识房子和灯光的主人,更谈不上登门造访。

可是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遐思、幽情和怀想。

我猜想在那橘黄色的灯光下,早已展旧了的榻榻米上一定盘腿坐着一位慈祥的老奶奶,正笑眯眯地看着小孙儿在她膝头爬来爬去,手里拿着针线,慢慢晃着身子哼唱童谣。

于是我又联想到一位四处游历寻找幸福的西方人笔下的一段叙说:

一日黄昏时分,他走进一个村庄,看见一位老人正戴着花镜坐在葡萄架下的藤椅上借着夕晖看报,任凭一个小男孩趴在他背上淘气。

看着看着,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爷孙俩多么幸福啊!

多么幸福的一幕啊!

也有时那橘黄色的灯光让我记起外祖母家那盏油灯。

外祖母住在乡下,那里不通汽车,小时候我和弟弟从县城步行三四十里,替母亲看望她。

住了几天要走的时候,外祖母便让我们搭坐生产队进城的马车回去。

动身的时候天还没亮,整个村子只外祖母家亮着灯。

我和弟弟坐在马车上脸朝后看着,看着那亮灯的窗口,看着窗前外祖母矮小的身影。

直到车出村爬上南岭坡路的时候,外祖母仍没回屋,就那样立在窗口灯光下一动不动朝马车这边望着。

灯光越来越暗,外祖母的身影越来越小,最后身影模糊了,只剩下豆粒大的灯光固执地守在迷蒙的远处……几十年过去了,外祖母早已往世。

我远在外地读书,不知道她哪一天去世的,不知道她的坟在哪一块地,甚至她慈祥的面容都已依稀记不清了,唯独曾照过她矮小身影的昏黄的灯光永远凝在了我心房深处的影壁。

后来我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所引起的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关于看报老人的联想,以及对于外祖母的回想,其实是同一回事。

它可以是对往日亲情的怀念,可以是对真正幸福的向往,也可以是对当下生活的质疑。

我也明白了那橘黄色的灯光未必要在日本,也可以在美国、在希腊,还可以在青岛、在香港……可以在任何地方。

(选自《读者》)

13.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作者之所以留意那一窗灯光,是因为它四周稀疏的灯光都是清白色的,只有它呈橘黄色。

B.橘黄色灯光沉稳、静谧和温馨,无论早春、盛夏或是仲秋,这灯光在东京幽幽地伴随作者。

C.作者用衬托的手法,关于老奶奶的猜想和看报老人的联想,目的是写对于外祖母的回忆。

D.在东京,作者之所以不曾留意樱花、银杏和银座女孩,是因为那一窗灯光让他想起外祖母。

E.通过灯光回忆外祖母,我们不仅领略到一番温暖的风景,也感悟到这风景背后的温暖的亲情。

14.作者为什么说“那一窗橘黄色的灯光就是那么奇异地令我神往,撩拨我的暇思、幽情和怀想”?

请简析。

(4分)

15.文章第四段,作者写一位四处游历的西方人黄昏时分看到爷孙俩的那一幕时,“他忽然明白了什么是幸福”。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述你认为“什么是幸福”。

(6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答。

(3分)

高晓松醉驾zhàoshì之所以闹得满城风雨,绝不仅是因为其将可能成为“公众人物醉驾入刑第一人”①,也不是因为这可能引起如两年前演员周杰醉驾案的司法之争。

人们关注的焦点恐怕在于:

这名曾在药家鑫一案中义愤填膺,发出“连生命都漠视的人会爱音乐吗”②的道德名言,并倡议音乐界封杀“药家鑫校友”③的公众人物,前后角色怎么会如此大相径庭?

加上之前的孙兴、莫少聪涉毒事件,三人成虎,如今明星的素质真是令人担忧。

(1)根据拼音填写正确的汉字:

(2)语段中划线的四个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个是

(3)语段中三处引号,使用不当的一处是(填序号)

17.阅读下面的一段法律条文,归纳出构成“累犯”的三个必要条件。

(3分)

刑法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外。

18.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7分)

  材料一:

“我国有2亿多的中小学生,按照现行的评价标准,其中5000万属于差生,差生中80%是男生。

而且男生越来越缺乏阳刚之气。

”近日,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董事长王荣华在2012年两会上呼吁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

  材料二:

著名青少年问题专家孙云晓曾出版了《拯救男孩〉一书,他在书中列举了一系列触目惊心的数字,印证着男孩的“节节败退”:

2006—2007年、2007—2008年连续两个年度全国5万名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中,大学女生人数均为男生的两倍左右;与此相对应,男性青少年网民上网成瘾比例为13.29%,女性为6.11%;男孩患多动症、自闭症、学习障碍、智力障碍等方面的比率也比女孩高。

  你对上述现象有何看法?

请简要阐述。

(150字左右)

五、作文(70分)

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70分)

有位哲人说过:

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请根据读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

①自定立意;②自拟标题;③文体特征鲜明:

记叙文或议论文。

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阅读(27分)

1.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6分)

(1)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2)无边落木萧萧下(3)别有幽愁暗恨生

(4)樯橹灰飞烟灭(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沧海月明珠有泪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2.(3分)D(易:

调换,调任)

3.(3分)B(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A.介词,向/介词,对于。

C.介词,凭借/介词,趁机。

D.助词,表承接,就/助词,表转折,却)

4.(3分)C(“但英年早逝,功业未成,令人叹惜”有误,“生则有涯,死宜不泯”的意思应是“虽然生命有限,但功勋水垂不朽。

”)

5.(3分)

(1)朝廷采纳了这个建议,任命种君主管修城的工役,种君与军民一起风餐露宿数月,一边与敌人作战一边修筑城池。

(重点词“以,董,且……且……,城”需译出)

(3分)

(2)皇上很高兴,下诏褒扬他说:

“守边的大臣都能像这样,我还有什么可忧虑的呢?

”(重点词“降,若”,“何忧”的宾语前置句式需译出)

(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6.

(1)登高望乡,归思难收;客居南海,远离故乡;家书断绝,音信不通。

(每点1分,共3分)

(2)尾联运用比喻手法,把内心的归思比作待放的百花,年复一年,被春风唤醒、引发,形象生动地表达了难以抑制的乡思。

(3分)

二、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16分)

(一)文学名著阅读(10分)

7.(BC)(吓死了老太爷,他们很清楚是军阀混战)(葛朗台将贮藏室的钥匙贴身放着,不时用手抚摸,他是想抓住神父镀金的十字架送了命。

8.一个西伯利亚商人到妓院寻欢作乐,贪心的茶房和使女见商人有钱便起了谋财害命的念头。

他们把一包药粉交给马斯洛娃,要她放到商人茶杯里,骗她说是安眠药。

当时,马斯洛娃正被商人纠缠得厉害,很想摆脱他,于是便照样做了,结果商人被药死了。

9.

(1)C(“人们对前者的要求更高”有误,应是前者修养的功夫要比后者来得深厚,因而做起来更不容易。

(2)孔子认为远离怨尤的方法在于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人有怨于我,则以直报之;有德于我,则以德报之,恰当的对待德与怨;并且要加强修养,使自己贫而乐道,富而无骄;另外,做事情应以道义为原则,而不能只追求利益。

三、现代文阅读(24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0.(3分)D(“网络文化构建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之前有表示限制的短语“在一定程度上”)

11.①独特、开放、共享;②多元性、可塑性以及与其他文化的共融性;③在内容的真实性、教育性方面不如传统媒体;④一定的复杂性;⑤影响力大。

(写到任意3点即可得满分3分)

12.(3分)①提高网民素质,改变“扭曲传播”现象,杜绝网络空间乱象的滋生②加强立法,保护网民的个人隐私不被侵犯③提升技术,使信息传送更迅速,创建让网民满意的网络秩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13.CE(A作者之所以留意那一窗灯光,是因为它“撩拨我的暇思、幽情和怀想”B早春、盛夏、仲秋,是作者对记忆中的灯光的描绘;D在东京,作者记忆中曾经有樱花、银杏和银座女孩)

14.①夜里橘黄的灯光指引给人温暖,凝聚深情,给人夜里的宁静、温暖与安慰。

②灯光使作者回忆起往日温暖的亲情和外祖母,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幸福。

(答对两点大意即满分)

15.幸福感大致可以从三方面来理解:

一是亲人团聚的幸福:

祖孙相伴,宁静安适,其乐融融;二是知足感恩的幸福:

生活清贫,但是亲人相互依恋,无比快乐;三是人生价值的幸福:

无论何时何地,要坚守心中的宁静,时时感恩,不必有追求(过多的追求)。

(能结合文本内容概述剖析,也可以结合生活现实具体剖析。

言之有理即可得满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13分)

16.

(1)肇事(1分)

(2)三人成虎(1分)(三人成虎: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满城风雨:

形容事情传遍各处,到处都在议论(多指坏事)。

义愤填膺:

胸中充满义愤。

大相径庭:

比喻彼此相差很远或矛盾很大。

(3)③(1分)

17.

(1)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且刑罚已满刑期;

(2)重新犯非过失罪被判有期以上徒刑;

(3)重新犯罪时间距前次刑满(或赦免)不到五年。

(每点1分,共3分)

18.(7分)【示例一】:

男孩和女孩的差异不是危机,是正常现象。

从成长发育角度看,中小学女生普遍要早熟一两年,理解能力、自理能力都要好一些;现行的中小学教育的应试体制,适合记忆力好、能静下心学习的女生。

男生比较占优势的动手、实践等方面的能力,通过现在的书面考试方式则往往难以检测出来,而且男生的创新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很多在工作中才有所体现。

【示例二】:

关注教育中的“男孩危机”确实有必要。

一些娱乐节目的影响,以及父教缺失、母亲溺爱等社会大环境导致男生不够阳刚。

应“因性施教”,探索新的教育评价机制,让男孩的优势在学习中也能够得到认可;研究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尊重男孩喜欢竞争、对抗、刺激和实验等兴趣差异;在师资上,国家政策要鼓励男教师多进入幼儿园和小学,改善教师性别比例。

 

五、作文审题指导

  这道作文题,提供了一则哲人名言作为材料,要求考生读材料,谈感想。

从命题形式上看,属于给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关键,在于对题供材料的正确解读和恰当利用。

多数考生都会选择议论文体,那么,审题立意时要注意哪些因素呢?

  首先,宜将哲人说过的这句话,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理解与思考,不宜肢解成两个独立的句子。

也就是说,应该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而不应该仅谈其中一面,舍弃另外一面。

命题者设计的启导语是: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

”明确提示考生,哲人所说的“这句话”是一句话,是一个由两个条件复句组成的并列复句,是一个整体,不可割裂。

“感想”应该建立在“这句话”的基础上,而不应该是“这句话”中的某个分句。

据此,命题者制订的评分标准中规定:

“仅谈一点,视为‘基本符合题意’。

”我想,这样评判是有一定道理的。

  当然,将“向后看”与“向前看”联系起来立意构思,并不意味着必须双管齐下,平均用力。

除了阐说二者辩证关系的“均衡立意法”外,采用否定一方肯定一方的“取舍立意法”(例如“人生应当永向前”)、一方为主一方为宾的“主次立意法”(例如“向后看才能更好向前看”)等等,只要议理时兼顾了两个方面,我认为都是可以的。

其次,必须正确把握哲人说过的这句话的重心,不可避重就轻,舍本逐末。

哲人这句话有四个关键词:

“向后看”“懂得生活”“向前看”“生活”。

哪是重心所在?

要作具体分析。

原句的两个分句中,都用了关联词“才(能)”,说明句中两个关键词构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