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701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9 大小:60.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9页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9页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9页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9页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5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docx

专科药理学各单元试题

u 

药理学习题集

 

第一章 绪  言

 

一、名词解释

1.药物

2.药理学

3.药物效应动力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选择题

1.药理学(  )

A.是研究药物代谢动力学的科学 B.是研究药物效应动力学的科学

C.是与药物有关的生理科学  D.是研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规律及其机制的科学

E.是研究药物的科学

2.药效学是研究(  )

A.药物的临床疗效  B.药物的不良反应

C.影响药效的因素  D.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规律  E.药物在体内的消长规律

3.药动学是研究(  )

A.药物作用的动能来源  B.药物作用的动态规律

C.药物在体内的变化    D.药物作用强度随剂量、时间变化的规律

E.药物在体内转运、代谢及血药浓度随时间的消长规律

4.药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人体  B.机体  C.动物病理模型  D.健康受试者  E.健康动物

5.不属于药理学学科任务的是(  )

A.阐明药物作用机制  B.提高药物疗效  C.研究开发新药

D.创制适于临床应用的药物剂型   E.发现药物新用途

三、填空题

1.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     包括      间的相互作用的      和      的科学。

2.我国最早的药物专著是      ,世界上第一部药典是      ,明代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的巨著是      。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物 是用以防治及诊断疾病的化学物质。

2.药理学 是研究药物与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及机制的一门学科。

3.药物效应动力学 简称药效学。

是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科学。

4.药物代谢动力学 简称药动学。

是研究机体对药物的处置过程,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血药浓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科学。

二、选择题

1.D 2.D 3.E 4.B 5.D

三、填空题

1.机体  病原体  规律  原理

2.《神农本草经》  《新修本草》  《本草纲目》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药物作用选择性2.治疗作用3.不良反应4.副作用5.毒性反应6.后遗效7.继发效应8.变态反应9.阈剂量10.极量11.常用量12.效价强度13.效能14.安全范围15.治疗指数16.激动药

17.拮抗药18.部分激动药19.受体向上调节20.受体向下调节

二、选择题

1.药物作用是指( )

A.药理效应  B.药物具有的特异性作用 C.对不同脏器的选择性作用 

D.药物与机体细胞间的初始反应   E.对机体器官兴奋或抑制作用

2.药物半数致死量(LD50)是指( )

A.致死量的一半   B.中毒量的一半 C.杀死半数病原微生物的剂量

D.杀死半数寄生虫的剂量  E.引起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

3.药物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是( )

A.不良反应 B.副作用 C.后遗效应  D.继发反应 E.过敏反应

4.药物作用的基本表现形式不包括( )

A.兴奋性改变 B.新陈代谢改变 C.适应性改变D.产生新的机能活动

E.抑制性改变

5.药物产生副作用的药理学基础是( )

A.药物选择性低 B.药物的剂量太大  C.用药时间过久  D.药物代谢过慢 

E.药物分布广

6.可表示药物的安全性的参数是( )

A.最小有效量 B.极量 C.治疗指数   D.半数致死量  E.效价

7.药物的质反应的ED50是指药物( )

A.引起最大效应50%的剂量      B.引起50%动物阳性效应的剂量

C.和50%受体结合的剂量        D.达到50%有效血浓度的剂量

E.引起50%动物中毒的剂量

8.肌注阿托品治疗肠绞痛,引起口干称为( )

A.治疗作用 B.后遗效应 C.变态反应 D.毒性反应 E.副作用

9.以下哪项不属不良反应( )

A.久用四环素引起伪膜性肠炎 B.服用麻黄碱引起中枢兴奋症状

C.肌注青霉素G钾盐引起局部疼痛 D.眼科检查用后马托品后瞳孔散大

E.以上都不是

10.链霉素引起永久性耳聋属于(  )

A.毒性反应 B.高敏性 C.副作用 D.后遗症状 E.治疗作用

11.药物的内在活性是指( )

A.药物的脂溶性高低  B.药物对受体亲和力大小  C.药物水溶性大小  

D.受体激动时的反应强度  E.药物穿透生物膜的能力

12.一个效价高,效能强的激动剂应是( )

A.高脂溶性,短半衰期  B.高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C.低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D.低亲和力,高内在活性  

E.高亲和力,低内在活性

13.几种药物相比较时,药物的LD50愈大则其( )

A.毒性愈大 B.毒性愈小C.安全性愈小 D.安全性愈大 E.治疗指数愈高

14.下列关于药物副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治疗剂量时出现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反应 B.难以避免,停药后可恢复 

C.出现较轻与治疗无关的反应 D.常因药物作用选择性低引起  

E.常因剂量过大引起

15.从一条已知的量效曲线上看不出哪一项内容( )

A.最小有效浓度 B.最大有效浓度 C.最小中毒浓度 D.半数有效浓度 E.最大效能

三、填空题

1.药物的基本作用表现为       和       两种类型。

2.药物的不良反应有       、       、       、       、       和       等。

3.药物的治疗作用分为       和       。

4.与药理作用无关,与机体反应相关的不良反应有       和       。

5.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       ,这种现象称为         。

它是机体对药物产生        的原因之一。

四、问答题

1.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

为什么?

2.从药物量效曲线上可以获得那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

3试述受体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主要特点。

4.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药物作用选择性:

大多数药物只对某些组织器官发生明显作用,而对其他组织作用很小或毫无作用。

2.治疗作用:

凡符合用药目的或能达到防治效果的作用。

3.不良反应:

凡不符合用药目的,甚至给病人带来痛苦的作用。

4.副作用:

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出现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

5.毒性反应:

药物使机体产生病理变化或有害的反应,多数药物的毒性反应是由于剂量过大,用药时间过长或机体的敏感性过高引起的。

6.后遗效应:

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已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生物效应。

7.继发效应:

是药物发挥治疗作用的不良后果,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一种不良反应,又称治疗矛盾。

8.变态反应:

又称过敏反应,是与药理作用无关的病理性免疫反应。

9.阈剂量:

又称最小有效量,是刚引起效应的剂量。

10.极量:

又称最大治疗量,能引起最大效应而不发生中毒的剂量。

11.常用量:

比阈剂量大,比极量小的剂量。

12.效价强度:

表示药物达到一定效应时所需要的剂量。

13.效能:

药物产生最大效应的能力。

当达到最大效应后,若继续增加剂量或浓度,效应不再增加。

14.安全范围:

指最小有效量和最小中毒量之间的距离。

15.治疗指数:

动物半数致死量和半数有效量的比值,即LD50/ED50。

指数愈大,药物的安全性愈高。

16.激动药:

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也有较强内在活性。

17.拮抗药:

与受体亲和力强,但缺乏内在活性。

18.部分激动药:

虽然亲和力不弱,但内在活性不强,它可以和大量受体结合,但只能使其中一部分活化。

19.受体向上调节:

长期应用拮抗药可使相应受体数目增多的现象。

20.受体向下调节:

长期应用激动药可使相应受体减少的现象。

二、选择题

1.D 2.E 3.B 4.D 5.A 6.C 7.B 8.E 9.D 10.A 11.D 12.B 13.B 14.E 15.C

三、填空题

1.兴奋作用 抑制作用

2.副作用 毒性反应 变态反应 继发反应 后遗效应 停药反应

3.对因治疗 对症治疗

4.变态反应 特异质反应

5.减少 受体向下调节 耐受性

四、问答题

1.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的概念是否相同?

为什么?

答:

药理效应与治疗效果非同义词。

有某种药理效应不一定都产生临床疗效。

扩张冠状动脉效应的药物不一定都是抗冠心病药。

2.从药物量效曲线上可以获得那些与临床用药有关的资料。

答:

最小有效量、常用量、效价强度、治疗指数、安全范围

3.试述受体激动药、拮抗药和部分激动药的主要特点。

答:

激动药是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部分激动药是与受体有较强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的药物,它们与激动药并用还可拮抗激动药的部分效应;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

拮抗药是只有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结合后可阻断受体、递质或激动药与受体结合。

4.效价强度与效能在临床用药上有何意义?

答:

药物的效能与效价强度含义完全不同。

二者不平行。

在临床上达到效能后,再增加药量,其效应不再继续上升。

因此,不可能通过不断增加剂量的方式以求获得不断增加效应的效果。

效价强度反映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其值越小,其强度越大,在临床上产生等效反应所需剂量较小。

 

 

第三章 药物代谢动力学

一、名词解释

1.吸收2.分布3.生物转化4.消除5.首过消除6.药酶诱导剂7.药酶抑制剂8.肠肝循环

9.生物利用度10.恒量消除11.恒比消除12.血浆半衰期13.血浆蛋白结合率14.负荷量

15.表观分布容积

二、选择题

1.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

A.顺浓度差转运B.消耗能量C.需要载体D.有竞争抑制现象E.有饱和现象

2.与药物吸收无关的因素是(  )

A.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B.药物剂型C.药物的首关效应D.体液pH E.给药途径

3.pH影响药物转运,它主要改变了何种性质(  )

A.生物利用度 B.解离度 C.溶解度 D.水溶性  E.浓度

4.下列关于可以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饭后口服给药  B.用药部位血流量减少  C.微循环障碍  

D.口服生物利用度高的药吸收少  E.口服首关效应后破坏少的药物强

5.药物在血浆中与血浆蛋白结合后(  )

A.药物作用增强 B.药物代谢加快 C.暂时失去药理活性 D.药物排泄加快

E.药物分布广

6.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不包括( )

A.结合型药物分子变大,不易透过血管壁  B.是可逆的  C.药理活性暂时消失

D.加速药物在体内分布  E.具有竞争性

7.某药的血浆蛋白结合部位被另一药物置换后,其作用( )

A.不变 B.减弱 C.增强 D.消失 E.不变或消失

8.普萘洛尔口服吸收良好,但经过肝以后,只有30%的药物到达体循环,以致血药浓度较低,这表明该药( )

A.药物活性低 B.生物利用度低 C.药物效价强度低 D.药物排泄快 E.药物分布广

9.生物膜A侧pH=7.4,B侧pH=7.0,下列正确的论述是(  )

A.酸性药趋向于B侧      B.酸性药趋向于A侧

C.碱性药均趋向于A侧    D.酸、碱性药均趋向于A侧   E.以上均不对

10.与药物分布无关的因素是(  )

A.药物剂型                   B.药物与组织亲和力

C.药物与血浆蛋白结合率       D.体液pH  E.血脑屏障

11.某药物按一级动力学消除,是指(  )

A.药物消除量恒定    B.其血浆半衰期恒定

C.机体排泄及(或)代谢药物的能力已饱和

D.增加剂量可使有效血药浓度维持时间按比例延长

E.消除速度常数随血药浓度高低而变

12.在碱性尿液中弱酸性药物(  )

A.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B.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C.解离少,再吸收少,排泄快      D.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E.排泄速度不变

13.按半衰期给药,大约几次可达到稳态血药浓度(  )

A.6-7次  B.4-5次  C.3-4次  D.2-3次  E.1-2次

14.某药半衰期为10小时,一次给药后,药物在体内基本消除时间(  )

A.10小时左右 B.20小时左右 C.1天左右 D.2天左右 E.5天左右

15.下列给药途径中,一般来说,吸收最快的是( )

A.吸入  B.口服  C.肌内注射  D.皮下注射  E.皮内注射

16.影响生物利用度较大的因素是( )

A.给药次数  B.给药时间  C.给药剂量  D.给药途径  E.年龄

17.药物肝肠循环影响了药物在体内的( )

A.起效快慢 B.代谢快慢 C.分布 D.作用持续时间 E.与血浆蛋白的结合

18.药物在肝内代谢转化后都会( )

A.毒性减小或消失  B.经胆汁排泄 C.极性增高 D.脂/水分配系数增大

E.分子量减少

19.经肝药酶转化的药物与肝药酶抑制剂合用后其效应( )

A.减弱 B.增强C.不变 D.消失 E.以上都不是

20.给药间隔时间缩短一半,需经几个半衰期达到新的稳态血浓( )

A.1个 B.2个 C.3个  D.5个 E.10个

21.每次剂量加倍,需经几个半衰期达到新的稳态血浓( )

A.立即 B.1个 C.2个    D.5个 E.10个

22.关于肠肝循环,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结合型药物由胆汁排入十二指肠 B.在小肠内水解 C.在十二指肠内水解

D.经肠再吸收进入体循环  E.使药物作用时间延长

23.某药物口服和静注相同剂量后的时量曲线下面积相等,表明其(  )

A.口服吸收迅速 B.口服吸收完全 C.口服的生物利用度低 

D.口服药物未经肝门脉吸收 E.属一室分布模型

24.按半衰期恒量重复给药时,为缩短达到稳态血药浓度的时间,可( )

A.首剂量加倍  B.首剂量增加3倍  C.连续恒速静脉滴注 

D.增加给药次数 E.增加每次给药量

25.需要维持药物有效血浓度时,正确的恒量给药间隔是(  )

 A.每4h给药一次  B.每6h给药一次  C.每8h给药一次   D.每12h给药一次

E.根据药物的半衰期确定

26.影响半衰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  )

 A.剂量  B.吸收速度  C.原血浆浓度  D.消除速度  E.给药时间

27.难以通过血脑屏障的药物是(  )

 A.分子大,极性高  B.分子小,极性低  C.分子大,极性低  D.分子小,极性高

E.以上均不是

28.药物的首关效应可能发生于(  )

 A.舌下给药后  B.吸入给药后  C.口服给药后  D.静脉给药后 E.皮下给药后

三、填空题

1.药物体内过程包括       、       、       和       。

2.影响药物分布的因素有       、       、       和       。

3.药物主要经       排泄,其次经       和       排泄。

4.药物被动转运的特点是       、       、       和       等。

5.药物主动转运有       、       、       和       等。

6.影响药物从小肠吸收的因素有       、       、       和       等。

7.药物在肝脏生物转化的意义有       、       、       和       等。

8.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       。

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       。

药物吸收速度<消除速度,可致       。

9.时量曲线的升段反映       ,高度反映       ,降段反映       。

10.大多数药物的消除为          ,少数药物的消除为          。

四、问答题

1.试述pH值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2.简述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3.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分布:

药物从血液向组织器官转运的过程。

2.生物转化:

药物在体内发生的化学结构变化。

3.消除:

进入体内的药物经生物转化及排泄,使体内药物减少的过程。

4.首过消除:

有些口服的药物在首次通过肝时即发生转化灭活,使进入体循环的药量减少、药效降低的现象。

5.首剂现象:

又称首剂综合征,即首次用药后发生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和心悸等,在直立体位、饥饿或低盐情况下用药容易发生(哌唑嗪易发生)。

6.药酶诱导剂:

能加速肝药酶合成或增强其活性的药物。

7.药酶抑制剂:

能抑制肝药酶合成并降低其活性的药物。

8.肠肝循环:

自胆汁排泄入十二指肠的结合型药物在肠中经水解后再吸收。

9.生物利用度:

不同剂型的药物能吸收并经首过消除过程后进入体循环的相对份量及速度,反映所给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的药量比例。

F=进入血循环药物量/服药剂量×100%

10.恒量消除(零级动力学消除):

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数量的药物,即每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恒定数量。

11.恒比消除(一级动力学消除):

指每单位时间内消除恒定比例的药量,即每一定时间内血药浓度降低恒定比值。

12.半衰期:

血浆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

13.血浆蛋白结合率:

指血中血浆蛋白结合得药物占总药量的百分率。

14.负荷量:

在危机情况时首次剂量加大,使稳态治疗浓度提前产生的药物剂量。

15.表观分布容积:

静脉注射一定量药物,待分布平衡后,按测得的血浆浓度计算该药应占有的血浆容积。

二、选择题

1.A 2.D 3.B 4.D 5.C 6.D 7.C 8.B 9.B 10.A 11.B 12.B 13.B 14.D 15.A16.D 17.D 18.C 19.B 20.D 21.D 22.C 23.B 24.A  25.E 26.D 27.A 28.C

三、填空题

1.吸收 分布 代谢 排泄

2.血浆蛋白结合率 组织亲和力 组织器官血流量 体内特殊屏障

3.肾脏 胆汁 乳汁

4.不消耗能量 不需要载体 无饱和性 无竞争抑制

5.消耗能量 需要载体 有饱和性 有竞争抑制

6.药物崩解度 胃肠液PH值 胃肠蠕动情况 首过消除

7.灭活药物 活化药物 形成毒物 极性增加,有利排泄

8.药物逐渐蓄积 稳态血药浓度 血药浓度下降

9.药物吸收及分布的快慢 药物吸收的量 药物消除的快慢

10.恒比消除 恒量消除

四、问答题

1.试述pH值对药物吸收的影响。

答: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易于吸收;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难于吸收;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易于吸收;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难于吸收。

2.简述pH对药物排泄的影响。

答:

弱酸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减少;弱酸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肾小管重吸收少,易于排泄;弱碱性药物在碱性环境中,解离少,分子状态多,肾小管重吸收多,排泄减少;弱碱性药物在酸性环境中,解离多,分子状态少,肾小管重吸收少,易于排泄。

3.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有哪些特点。

答: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药理活性暂时消失,呈可逆性结合,是药物的暂时“贮库”,有利于药物的吸收及消除。

血浆蛋白结合位点有限,可发生两种以上药物竞争结合位点,而使游离药物浓度增加,可能导致药物中毒。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一、名词解释

1.协同作用2.拮抗作用3.耐药性(抗药性)4.耐受性5.快速耐受性6.药物依赖性

二、选择题

1.反复应用药物后,人体对药物的敏感性降低,称为(  )

A.习惯性   B.成瘾性   C.依赖性   D.耐受性   E.过敏性

2.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反应的改变,不包括(  )

A.药物慢代谢型 B.耐受性 C.耐药性 D.快速耐受性 E.依赖性

3.长期口服避孕药者避孕失败,可能是因为(  )

A.同时服用肝药酶抑制剂 B.同时服用肝药酶诱导剂 C.产生耐受性 D.产生耐药性 E.首关消除改变

4.利用药物的拮抗作用,目的是(  )

A.增加疗效 B.解决个体差异问题 C.使药物原有作用减弱 D.减少不良反应

E.以上都不是

5.安慰剂是一种(  )

A.可以增加疗效的药物 B.阴性对照药C.口服制剂D.使病人得到安慰的药物

E.不具有药理活性的制剂

6.安慰剂通过心理因素取得疗效可达(  )

A.10%-20% B.30%-50% C.50%-60% D.70%-80% E.80%-90%

7.药物滥用是指(  )

A.医生用药不当 B.大量长期使用某种药物 C.未掌握药物的适应症

D.无病情根据的长期自我用药 E.采用不恰当的剂量

8.某两种药物联合应用,其作用大于各药单独作用的代数和,这种作用成为(  )

A.增强作用 B.相加作用C.协同作用 D.互补作用   E.拮抗作用

三、填空题

1.药物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       和       相互作用的浓度,因而在一定范围内,剂量愈大,药物的       愈高,       愈强。

2.不同给药途径对药物的       、       、       和       有不同影响。

3.个体差异包括       、       、       、       和       等机体对药物的反应。

4.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机体方面包括      、      、      、      和      等。

5.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药物方面包括      、      、      、      和      等。

6.药物依赖性包括       和       两种。

7.连续用药后,机体对药物的反应发生改变,出现       、       、       

和       等。

四、问答题

从受体角度解释药物耐受性的产生。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协同作用:

药理作用相同的药物联合应用,可产生效应增强,多用于增强疗效。

2.拮抗作用:

药理作用相反的药物联合应用其结果是药效减弱,多用于减少不良反应或解救药物中毒。

3.耐药性(抗药性):

病原体和肿瘤细胞等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降低。

4.耐受性:

在连续用药过程中,药物的疗效会逐渐减弱,需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原来的疗效。

5.快速耐受性:

短时间内连续用药数次后,立即产生的耐受性。

6.药物依赖性:

是在长期应用某种药物后,机体对这种药物产生了生理性的或是精神性的依赖和需求,分生理依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