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670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49.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docx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

 

浅析中国汽车高端品牌建设路径的选择

 

摘要

(三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

⑴摘要(小四,黑体),正文(小四,宋体)

⑵关键词(小四,黑体):

XXXX;XXXX;XXXX(3-5个主题词)(小四,宋体)

(说明:

不少于400汉字,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

语言力求精练、准确。

本文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了当前几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指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方向。

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欣欣向荣,但是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不断拷问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如果发展的问题。

本文详细的比较了当前五种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策略,通过翔实的数据和事例,分析了各个策略的优劣,指出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策略,即在中短期可以进行一定的创造性模仿,但最终发展方向是自主创新。

本文重点阐述了国内自主汽车品牌(轿车方向)的品牌定位以及品牌高端化发展的新概念理论,进而阐明了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品牌定位与品牌高端化发展的联系。

接着分析国内自主汽车品牌在品牌定位上存在的局限以及自主品牌向品牌高端化发展遇到的现实困难,并对此类问题提出相应对策。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在国家的扶持下正逐步走向国际化,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面临着从政策法规约束、市场及技术壁垒、品牌和企业国际化运作欠缺等诸方面的阻滞。

本文通过对海外营销中所面临问题的分析,提出自主品牌汽车国际化过程中,在宏观政策、技术研发、品牌建设及海外渠道开拓等方面的策略分析和建议。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正处于品牌的重新洗牌和崛起阶段,国外汽车品牌不断冲击中国汽车市场,使本来就处于弱势的汽车自主品牌在各方面都受到了极大的冲击。

树立自主品牌,发展和提升自主品牌已迫在眉睫。

本文从品牌文化建设的角度,以期为我国汽车工业的长期发展和打造有竞争力的中国汽车品牌提出可供借鉴的策略。

近段时间,吉利汽车并购世界知名汽车品牌“沃尔沃”的消息着实吸引了业内外人士的目光,人们普遍对“吉利”作为国产品牌是否能够承载起“沃尔沃”这一世界级汽车品牌持怀疑态度。

要使一个品牌成为强势品牌,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提升品牌核心价值,这也是品牌具备核心竞争力,企业具备核心竞争力基业长青的关键所在。

就如何提升汽车品牌的核心价值进行了分析,并针对中国的汽车品牌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通过对汽车行业品牌多角度的实际观察,侧重于实际运用方面,并结合近几年较为热点的媒介或公众关注的方面,剖析如何将中国汽车自主品牌形象很好地树立在消费者心中。

中国汽车产业中的民族品牌若想问鼎世界,简单地仿照国际知名品牌成功的轨迹去运作是不现实的。

无论在何种市场环境中,无论在什么年代,从消费者的需求入手,以做专做精为终极目标才是企业基业长青的保证。

关键词:

自主汽车品牌;品牌定位;品牌高端化发展

海外营销策略分析

自主品牌汽车产业品牌建设

汽车品牌;核心价值

汽车;自主品牌;品牌形象

自主品牌汽车 发展策略 自主创新

定位品牌定位汽车

ABSTRACT

(三号,黑体,居中,下空一行)

⑴摘要正文(小四,TimesNewRoman)

⑵英文摘要必须用第三人称,最好采用现在时态编写。

⑶英文关键词与中文关键词一一对应。

英文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高端化发展研究

 

第一章、汽车行业研究

一、世界汽车业高端品牌发展回顾

1、德国高端汽车品牌

百年汽车品牌的被调查者中80%的人能说出来的品牌只有奔驰,可见,奔驰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力量多么强大。

奔驰被称作汽车业的鼻祖,卡尔·本茨于1886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拉开了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奔驰就是这样,无论哪一款车型,在过去的百年间,都让你一眼便记忆深刻。

时光百年,奔驰带来的每一辆汽车,都体现了它“励精革新”的独特设计理念。

也正是这种精神,让它在消费者心中烙下了深深的三叉星印记。

同样有这样魔力的品牌还有德国保时捷。

2、意大利高端汽车品牌

如果说奔驰占得先机一直领先,保时捷是高瞻远瞩占得跑车领域,那么菲亚特就拥有它的“小”帝国了。

FIAT全称为意大利都灵汽车制造厂。

在百年发展历程中,它逐渐将意大利所有汽车品牌纳入麾下:

菲亚特、阿尔法·罗密欧、蓝旗亚、法拉利、玛莎拉蒂,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如同菲亚特工业集团百年皇冠上的一颗颗闪耀的明珠。

虽然有法拉利、玛莎拉蒂这样显赫的品牌,菲亚特依然坚持小型车和小排量发动机的研发,其产品非常适合当今的市场环境,因此企业竞争力得以显著提升。

3、法国高端汽车品牌

百年品牌标致,过去的200年中,标致品牌从小刀、改锥,到双人木锯,从缝纫机、胡椒罐到老式自行车,从三轮蒸汽机动车到现代汽车。

标致是全球唯一的家用汽车、商用车、小型摩托车和自行车领域均提供可移动性服务的全球公司。

正因这样的服务,标致公司200年中共向全球交付了超过5000万辆汽车。

而在中国,与东风合资7年,东风标致在中国的销量接近50万辆。

当我们跟着这些活跃在车坛的汽车品牌回顾历史的时候,有个百年品牌不得不提,尽管它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但是它曾屹立车坛百年。

这就是奥兹莫比尔。

它由美国汽车业开创者之一兰索姆·奥兹建立于1897年,1908年并入通用公司,2000年12月12日,通用宣布奥兹莫比尔品牌退出历史的舞台。

不难看出,就算掌握最新的技术,如果没有自身特色和适应市场的能力,百年品牌一样会遭受淘汰。

4、英国高端汽车品牌

劳斯莱斯XX(Rolls-Royce)于1906年在英国正式宣告成立。

次年推出的“银色魔鬼”轿车,不久便被誉为“世界上最好的汽车”。

从此,劳斯莱斯成为无数车迷的梦想之车。

1998年宝马接手后,新的劳斯莱斯公司将作为宝马集团下属的独立公司。

宾利的创始人是Waltar和OwenBentley。

创建于1919年,以制造跑车起家,尤其在1923年开始的法国勒芒锦标赛中作为唯一的英国跑车成绩卓著,然而两人不善经营,宾利公司与1931年被劳斯莱斯收归旗下。

1998年宾利归于大众,自此大众旗下的超级豪华汽车就是宾利。

5、美国高端汽车品牌

美国的豪华汽车品牌都是出自自家,不是竞相相收购而得。

1902年,凯迪拉克诞生于被誉为美国汽车之城的底特律,凯迪拉克的历史代表了美国豪华车的历史。

一直以来,凯迪拉克都被视为美国顶级豪华车的代表,是各个历史时代美国成功人士的成功标志,是各国政要、显贵和名人的首选座驾。

21世纪刚刚开始,凯迪拉克再次对标徽进行了令人耳目一新的变革。

新的标徽再次勾画出凯迪拉克品牌中同时呈现的经典、尊贵和突破精神

在美国品牌中,还有林肯之于福特,和通用自有凯迪拉克不同,林肯是福特收购来的豪华品牌。

6、日本高端汽车品牌

相比欧美国家的豪华汽车品牌,日本企业的豪华品牌很是年轻。

雷克萨斯作为丰田旗下的顶级品牌,代表了日本汽车制造技术的最高成就。

它也只不过诞生20年而已。

雷克萨斯的诞生,是丰田为了改变自己在欧美市场廉价车的印象,为的是与欧美豪华品牌竞争。

但是,雷克萨斯在北美市场占据豪华车品牌的—席之地,只用了12年。

自1989年问世以来,雷克萨斯就成为了“豪华”的同义词。

通过提供最精良的豪华汽车及超越期待的服务,雷克萨斯成为了一个畅销全球的国际汽车品牌。

从北美市场开始,如今雷克萨斯的业务已经拓展到欧洲、中东、亚洲和大洋洲的50多个国家和地区。

雷克萨斯一直遵循“4P”原则(Product丰富的产品、Process完善的运营流程、Peopfe人才培养、PlacementofDLRnetwork健康的经销商网络发展)及四赢理念(消费者赢、经销商赢、总代理赢、厂家赢)。

二、中国汽车业发展回顾

在国家购置税、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刺激下,中国汽车销量逆市上涨,从2009年1月起,中国汽车销量首次超过美国,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

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加上国家优惠政策,2009年自主品牌汽车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自主品牌汽车正在集体发力,从造老百姓买得起的便宜车,到逐步提升品牌形象,造安全、环保、可靠的车。

随着全球汽车制造业的转移,中国的汽车产业发展得顺风顺水。

跨国汽车巨头对中国汽车市场空前重视,把中国市场作为东山再起的本钱,不断加大对华投资,引入更多车型,提高的在华研发比重,逐步向自主品牌占踞的中低端汽车市场推进。

合资品牌也正在通过加大零部件本地采购、提高国产化率来降低成本,从价格上打压自主品牌的发展,从而使得自主品牌的价格优势逐步降低。

XX通用推出的新赛欧和乐风,以1.2L、1.4L等排量,不到6万元的最低价在低端市场大行其道。

但是“制造”的转移并不代表“技术”的转移,全球汽车工业先进技术的研发主动权仍掌握在国外企业手中。

2009年前10个月,日、德、美、韩、法系汽车仍占据了国内市场的“半壁江山”。

这些国外品牌经过长期积淀,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专利技术标准网络、全球化的市场渠道和出色的国际化管理能力,使后进入该领域的国家或企业很难与之抗衡。

中国汽车市场竞争空前激烈、硝烟弥漫。

自主品牌汽车面临的险恶环境并没有根本改变,崛起还有漫长的路要走。

在繁荣的市场面前,我们不应该被当前暂时的成绩冲昏了头脑,我们应不断拷问中国自主牌汽车如果发展的问题。

三、中国汽车自主品牌高端化发展策略回顾分析

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如何迅速发展壮大,始终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头等大事。

在规模效益明显的汽车行业,不能做大就很难做强。

目前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通过创造性模仿、委托设计和国际并购等方式,逐渐向自主创新为主之路过渡。

1、创造性模仿

比亚迪、长城、吉利等不少车企把模仿做为迅速壮大的利器。

比亚迪炙手可热的明星产品F3模仿丰田花冠,F0模仿丰田Aygo,F6模仿本田老款雅阁

奇瑞成名作QQ模仿通用乐驰spark;长城炫丽模仿丰田雅力士;双环小贵族模仿奔驰smart。

长安悦翔在外型上借鉴了马自达3,但又无明显模仿痕迹,自主设计比重很高,产品性能具有挑战同级合资品牌汽车的实力。

时尚的外型,不错的性能加上亲民的价格,使长安悦翔大获成功。

利弊分析:

这些模仿的车型都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

企业往往针对已经在市场上畅销多年的车型进行模仿,小心避免知识产权纠纷。

模仿车与原型车具有相似的外形和空间,同时丰富的配置和实惠的价格,对并不富裕的中国消费者有很大“杀伤力”,既满足其面子思想又符合其追求“价格便宣量又足”的消费行为特征。

模仿虽然不值赞扬和大肆宣扬,但在目前国内汽车市场还具有重要作用,在未来相当长时间里还不会消失。

目前国内最畅销的自主车比亚迪F3和奇瑞QQ都是模仿作品。

这个现象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的精力和记忆能力有限。

消费者的注意力被那些品牌形象好、广告预算多的进口和合资品牌汽车占据___一即使他们还暂时买不起。

自主品牌汽车缺乏品牌积淀、广告预算不多,很难引起消费者关注。

而模仿的产品往往由于其神似某明显产品、媒体对模仿车型之间的对比报道和相关法律纠纷很容易得到消费者的关注。

模仿车型往往比原型车定价低一个档次,加上国产车质量的进步,很容易让消费者感觉花低一级车的钱。

得到了高一级车享受的感觉。

而我们知道,在还不富裕的中国,这样的消费群是巨大的。

当一辆车因为模仿和便宜畅销后,因为从众心理和先发优势。

它更能获得其他消费者的注意和购买。

比奇瑞QO和比亚迪F3好的车型有很多,可它们并没有取代QQ和F3的领先地位。

其次,中国汽车企业深知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在外型、内饰、配置等方面针对国人需求进行仔细研究和开发,不是简单抄袭模仿,而是创造性模仿。

比亚迪摸准了当前A00级汽车消费者的需求,其F0车型时尚、价格便宜,从而获得了良好市场反响。

吉利熊猫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了外型和发动机等诸多自主创新,安全性能出众。

在当前形势下,自主车企在模仿基础上必须进行创新,开发适合中国老百姓的高性价比车,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不过,依靠模仿很难打造自己清晰和正面的品牌形象,会对自主品牌的长期发展留下隐患。

一味模仿,只看眼前,不思进取是非常危险的。

车企必须走出低级抄袭模仿的模式,这种做法无异于饮鸩止渴。

应加大自主研发和创新,提高产品性能、质量和可靠性。

综合以上分析,这种策略,在中短期,适合于相对弱小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尤其是民营汽车企业。

但这不是长久之计,必须加大自主研发,尤其是在新能源技术上的投入。

2、洋为中用:

收购海外品牌或技术

典型代表是XX汽车、XX汽车和吉利汽车。

2004年12月罗孚破产前。

上汽以6700万英镑购入罗孚75、25两款车型知识产权。

在此基础上上汽通过成功的品牌运作,打造了荣威750、550等车型,大大缩短了自主化过程,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荣威750、550等车型是最有实力挑战合资品牌的自主品牌汽车。

价格只略低于同级合资品牌汽车。

根据AC-尼尔森公布的数据,在仅仅发布1年多的时间里,荣威品牌认知度由34%攀升至88%。

不仅如此,2007年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上汽荣威曾以803分的满意度指数排名所有汽车品牌第九,成为唯一进人前十强的自主品牌。

2008年中国汽车品牌满意度调查,上汽荣威550荣获"2008中国中级轿车满意度调查第一名”。

2009年1-11月,上汽自主品牌轿车(包括名爵)总销量为8.22万辆。

虽然上汽自主品牌轿车销量不是最大的,但在自主品牌建设上,上汽荣威无疑是中国最成功的。

2005年7月罗孚破产后,XX汽车以5300万英镑收购了罗孚和发动机生产分部。

XX名爵先后开发了名爵7和名爵3。

并以此为筹码与上汽合并。

在上汽统一规划和运作下,MG(名爵)将作为上汽国际化的品牌载体。

上汽隆重推出了首款定位于全球化产品的中级车名爵6。

名爵6从设计之初即按照欧洲市场的安全和环境标准研发,采用时尚的“Fastback”设计,即俗称的溜背设计。

在中国上市后,2010年名爵6投放欧洲市场,英国成为上汽海外试水的第一站,名爵6还计划2010年年底在英国生产。

很显然,上汽在打造自主品牌和国际化方面走在了自主车企前列。

吉利有3起国际并购案例:

收购英国锰铜、澳大剥亚DSl和沃尔沃。

2006年10月,吉利汽车成功控股英国锰铜控股(MBH),并与英国锰铜组建新合资公司,在XX华普生产TX4伦敦出租车。

吉利除了拥有著名的伦敦黑色出租车的生产和技术外,同时按协议,合资公司所生产的出租车将主要返销英国及其他国外市场,同时也试销中国市场。

以此为基础,吉利打造“XX英伦”品牌。

致力于高端汽车的生产与销售。

这起收购是吉利国际收购的试水之作。

2009年3月吉利收购澳大利亚DSI自动变速箱公司,把DSI的产品和技术引入巾国汽车行业。

2009年底,吉利出资18亿美金成功收购沃尔沃。

虽然吉利究竟能交出怎样的答卷还不得而知,但是这起收购的意义不言而喻。

吉利拥有沃尔沃品牌和技术以后,无论是其自主车型技术和国际化都会得到质的提高。

同时可以预见在吉利的推动下,沃尔沃会在中国市场进行更多渗透。

除上汽和吉利外,还有其他车企的国际并购案例。

比如北汽收购萨博两款车型知识产权弥补技术短板等。

海外并购的利弊分析: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许多外国企业的资产价值被低估,由于人民币升值和中国车企“不差钱”,很多中国车企希望通过国际并购来迅速弥补技术和品牌短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院隆国强认为,通过海外并购,可以用较低的成本,获取到梦寐以求的汽车国际品牌、核心技术和国际营销渠道。

这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跨越的一个捷径,可以迅速提高中国汽车产业的软实力。

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这里面的风险。

我们的汽车企业是否具有国际化运作的能力,是否会陷入工会、亏损等泥潭,还需要警惕。

上汽收购双龙和TCL海外收购的失败案例在提醒我们,国际并购这条路并不平坦。

所以一汽、东风、长安等车企对海外并购保持着冷静的态度。

海外并购可以获得技术和品牌,缩短自主开发和国际化过程,但对资金和运营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比较适合综合能力强的企业。

3、“借鸡生蛋”:

利用合资伙伴成熟平台和技术进行开发

典型代表是一汽。

一汽在马自达6的技术平台上,开发出了奔腾轿车。

采用马自达6的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拥有不错的安全性能,性价比优势明显,在市场上获得了成功。

2008年一汽奔腾完成销量5万辆。

另外,东南汽车自主品牌V3菱悦是在三菱蓝瑟基础上开发的。

拥有蓝瑟公认良好底盘和操控性,同时,配置丰富,发动机先进,外型时尚,获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

借鸡生蛋的利弊分析:

这种策略避免了模仿嫌疑,保持了车的较高品质、可靠性和性价比,是一种不错的市场策略,可以明显降低风险,增加成功几率。

但是只有极少数车企具有这种条件,即使有合资伙伴的企业也难于实施。

大众、丰田、本田、通用等强势的外方合资伙伴往往不会轻易…让这种技术和平台,或者只愿意出让捷达等老旧的技术和平台。

较弱势的外国车企如马自达、菲亚特等,为了得到与一汽、广汽的合作、合资机会。

才愿意出让技术和平台。

上汽和长安均拥有不少合资伙伴,还是始终无法获得外方核心技术。

不得不花巨资进行国际并购或自主研发。

这种策略还有一个弊端是无法树立良好的自主研发形象,难以获得消费者对其技术和品牌的充分信任。

消费者对奔腾的认可是部分建立在对马6的操控性好等口碑之上的。

一汽作为XX国汽车长子,拥有红旗等具有历史底蕴的品牌,但其在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建设上并不能让国人满意。

反倒是奇瑞、吉利、长安等企业通过自主研发在自主品牌汽车开发上获得了更多国民认同。

所以“借鸡生蛋”这种模式,具有明显局限性,不具有普遍推广价值。

4、整合国际资源,花钱买设计和服务。

华晨中华系列、华晨骏捷、一汽奔腾和东风S30都是由意大利著名设计师乔治亚罗设计。

在对外高调宣传其名贵出身以后,这种模式可以弥补自己技术和品牌形象上的短板,同时拥有车型知识产权。

另外,奇瑞A3等车型聘请欧洲专业公司调校,操控性能出众。

利弊分析:

充分利用国际汽车市场技术、设计等资源,把设计、调拨等环节外包,这种模式可以缩短汽车开发周期、迅速推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弥补技术和品牌形象短板,同时拥有知识产权。

其缺点是不利于自主创新能力的积累和提高,始终难以从根本上提升品牌形象,所以对这种模式不能过分依赖。

5、设海内外研发机构,自主研发

在前几年奇瑞率先扬起自主品牌大旗之后,越来越多的车企加入这个行业。

长安、江淮等企业在全球设立了数个研发中心,吸纳海内外人才,致力于自主研发。

以长安汽车为例,长安以前主营微型客车。

虽然有2个合资伙伴,但是其自主轿车开发能力非常薄弱。

长安投入巨资建立国内外研究机构,在国家发改委公布的2009年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评价结果中,长安汽车以92.1的评比高分获得汽车行业的第一名。

同时,也成为惟一一家被评定为优秀级别的汽车企业。

长安汽车技术中心具备了造型设计、工程化设计、仿真分析、样车试制、试验开发评价、项目管理六大能力,已建立起10余个完整车型的设计数据库、20余个解析车数据库以及2000余项相关规X及流程。

新技术方面,长安汽车在混合动力、氢燃料等节能、环保、安全技术和轻量化技术等研究不断突破,并且已经掌握了混合动力汽车产业化核心技术,获得混合动力专利7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8项。

达到国内一流的研发水平。

厚积薄发,这些投入使长安悦翔等产品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长安CM8、奔奔、悦翔等自主设计车型获得了市场良好反响。

长安悦翔上市仅7个月有余,累计销量已逾7万。

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自主品牌轿车在上市当年就月销量破万的一款车型,2009年9、10和11月已经连续三个月销量破万,显示出自主研发的威力。

才杀人轿车市场不久的江淮汽车,凭借同悦等自主殴计车型在竞争激烈的轿车市场站稳了脚跟。

奇瑞为提升自主品牌形象,隆重推出自主研发的拳头产品A3,并且高调发布中高端轿车“Riich瑞麒”和全能商务车“Rely威麟”两个新品牌。

吉利推出全球鹰、帝豪和XX英伦三个品牌。

隆重推出熊猫、帝豪EC7等车型,高调宣传其先进的VVT发动机和爆胎监测与安全控制系统(BMBS)技术。

比亚迪加大在新能源领域的研发,在铁电池技术领域取得世界领先技术优势。

比亚迪F3DM双模电动车是全球第一款上市的不依赖充电站的商业化电动车。

而日本丰田新型混合动力车以及美国通用Volt的上市时间都排到了2010年和2011年后。

比亚迪比他们提前2-3年实现了可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的商业化。

利弊分析:

自主研发道路是最孤苦和漫长的。

投入大,风险大,市场对自主汽车产品和品牌的认可需要较长时间。

但是,从长期来看。

自主创新可以突破技术瓶颈,提高产品质量,打造自主品牌。

这样的投入和耕耘必将带来丰硕的成果。

坚持自主创新的企业会越走越远,越走越好。

四、汽车行业研究结论

1、自主品牌面临高端化发展机会

(1)、经济发展

汽车工业的飞跃,毫无疑问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跃,并且也成为中国经济飞跃的一部分。

伴随中国经济发展的是前所未有的工业化与城市化,但是如何改变单一的“投资拉动GDP”,如何使消费在GDP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一直是上至中央下至百姓都关注的事,“汽车化”成为中国经济新的主题词。

(2)、中国继续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市场

从汽车保有量上来看,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保持着如此高的增长率。

每年1000万辆左右的增长,不仅使我们成为一个汽车消费大国,也顺理成章成为一个汽车工业大国。

(3)、技术机遇

度过世界经济危机并安然无恙的中国汽车制造商,视环保汽车为占据世界市场领先地位的手段,正倾力打造环保汽车。

(4)、政策支持

在十六大以来国家逐渐开始大力支持自主创新和自主品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及鼓励政策,更多关于鼓励汽车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正在紧X制定过程中,自主品牌迎来了政策支持的春天。

(5)、中国汽车业并购将加速

从行业整合角度看,目前中国汽车整车行业的集中度仍然很低,业内预期整车的收购与兼并会增加。

展望今后,预期本土的收购兼并交易可望加速。

2、自主品牌汽车企业发展中也面临威胁

(1)排放标准。

我国目前仅、XX、XX三个城市执行欧Ⅳ排放标准,全国其他城市仍然执行欧Ⅲ排放标准,因而中国企业的汽车产品也大多仅达到欧Ⅲ排放标准,少数产品达到欧Ⅳ排放水平。

在占据汽车销量大部分的第一、第二世界国家中均已实行欧Ⅴ排放标准,2013年或2014年后将实行欧Ⅵ排放标准。

但对第三世界国家来说,除中国外的大部分国家还执行欧Ⅱ以下排放标准。

因此,我国欧Ⅲ排放标准的汽车产品,面对发达国家,达不到其排放法规的要求;面对多数欠发达国家时,用欧Ⅲ排放水平的产品与其欧Ⅱ及以下排放标准的产品进行竞争,丧失了价格优势,削弱了竞争力。

(2)市场准入制度。

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汽车产品,除符合国际标准认证之外,还各自有针对性非常强的法规要求及认证标准,如欧洲的欧盟指令、欧洲型式批准制度等,美国的联邦机动车辆安全标准、车辆安全认证(交通部和运输部认证)、环保认证(美国环境保护署认证)等,这些对汽车产品的技术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和规X,目前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较少能够达到,很大程度阻止了我国自主品牌汽车的进入。

(3)、低端市场面临国际品牌和合资品牌的竞争压力。

在外表的无限风光背后,中国车企长期徘徊在低端市场,自主品牌不得不面对“增产不增收”的尴尬。

3、自主品牌汽车企业的优势

目前自主品牌已经占据了很大的市场份额,尤其是小排量车的市场份额。

无论渠道还是规模,它们都实现了突破:

尤其令人称道的是自主品牌市场营销上的创新能力,这种建立在对本土化深刻认知基础上的创造力比起合资品牌来说,具有天然的根系优势,已经推进着自主品牌在品牌构建上创造了奇迹。

越来越多的自主品牌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品牌构架、目标和战略。

无论奇瑞、吉利、比亚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财务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