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628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5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4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习题集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社会和自然的关系问题

•2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A变是世界的本源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前者是劳动人民和先进阶级的哲学,后者是统治阶级的哲学

•B前者重视实践,后者不重视实践

•C前者认为存在决定思维,后者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D前者主张从自然界出发,后者主张从人出发

•4哲学史就是一部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历史,这是一种()

•A简单化的形而上学的观点

•B符合历史实际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不符和历史实际的观点

•5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唯物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

•A前者是理论化的世界观,后者不是理论化的世界观

•B前者吸取了具体科学的成果,后者没有吸取具体科学的成果

•C前者是科学,后者是非科学

•D前者以实践为出发点和归宿,后者不懂得实践的意义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是()

•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革命的批判的观点

•C实践的观点

•D人民群众的观点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A表明人类发现了绝对真理

•B表明哲学由此成为科学的哲学

•C为人类揭示了永恒的真理

•D为人类认识真理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8马克思在哲学上的伟大贡献是()

•A创立了唯物史观

•B建立了革命的人道主义

•C使哲学成为实证的科学

•D创立了辩证思维方法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是()

•A批判性和实践性

•B革命性和否定性

•C系统性和完备性

•D实践性和阶级性

•10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之后,开始出现了()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1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使命是()

•A科学地认识世界

•B正确地解释世界

•C如实地反应世界

•D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

•1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

“要富口袋,先富脑袋”。

这一说法在哲学上应理解为()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二)多项选择题

•1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有()

•A古代朴素的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C自发的唯物主义

•D辩证的唯物主义

•2近代形而上学的主要缺陷是()

•A形而上学性

•B机械性

•C不彻底性

•D猜测性

•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式是()

•A不可知论

•B唯理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4下列哪些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心包万物,心包万理

•C万物皆被于我

•D经验是世界的构成要素

•5下列哪些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A道生万物

•B一念中有三千世界

•C理在气先

•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外化

•6辩证唯物主义高于旧唯物主义,这是因为()

•A它批判地继承了以往哲学的积极成果,克服了它们的缺陷

•B它在实践基础上科学地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C它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D它是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7唯心主义哲学是生长在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个命题的意识是()

•A唯心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存在有其深刻的认识根源

•B唯心主义哲学不全是胡说八道,其中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C唯心主义哲学在人类认识的发展中是难以避免的

•D唯心主义总体上是错误的,不结果实的

•8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

•A具体科学为马克思主义发展提供了新的材料

•B具体科学否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结论

•C具体科学证实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充分吸取和总结具体科学的新成果

•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发展的体系,这说明()

•A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一切哲学观点都采取一种宽容的兼收并包的态度

•B马克思主义哲学要不断吸取科学发展的新成果形成新的结论和原理

•C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在接受实践检验的过程中修改一些过时的结论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根据实践和科学的新发展提出新的观点和原理

•10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是()

•A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现成的蓝图

•B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根据“蓝图”努力施工的过程

•C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基础

•D马克思主义哲学为认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特殊规律提供了认识武器

•11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西方哲学的关系是()

•A二者在社会功能和阶级属性上都属于不同而且对立的理论体系

•B现代西方哲学提出的一些问题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C马克思主义哲学要注意吸取现代西方哲学中的一些合理的思想

•D马克思主义哲学要坚决反对现代西方哲学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倾向

•12马克思说,真正的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意思是()

•A真正的哲学就是科学的科学

•B哲学总是与它的时代相互作用的

•C哲学是绝对整理的表达

•D哲学用它特有方式反映和把握时代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C2.C3.C4.A5.D6.C7.D8.A9.D10.D11.D12.B

•多项选择题:

•1.ABD2.ABC3.CD4.ABCD5.ACD6.ABCD7.ABCD8.ACD9.BCD10.CD11.ABCD12.BD

(三)分析题

•1试析随着当代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辩证唯物主义也要变换自己的理论形式。

•2评析“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对以往一切哲学兼容并包的开放的理论体系”的观点

参考答案

•1

(1)辨证唯物主义是在总结和概括自然科学发展最新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也只有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才能保证自己具有旺盛的生命力。

(2)自然科学的重大发现对人的思维方式和社会生活有重大的影响和推动作用,这些变化必然反映到哲学理论中来,从而推动哲学的发展。

•(3)辨证唯物主义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必然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变化和创新。

•2

(1)马克思主义是一个开放的理论体系,它要与其他的哲学思想进行对话、交流和斗争,吸取它们中合理的思想成分。

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重要条件。

(2)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开放性理解为兼容并包,这是对开放性的一种片面的简单化的理解。

任何哲学体系都聚有一定的自足性,有自己的基本原则和立场,不可能兼容相反的理论,否则就会使自己成为一种杂拌;即使是吸取别的理论中的合理因素,也是经过改造使之融入自己的体系中,而不是兼容并包的问题。

•(3)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的阶级立场和理论原则决定了它具有强烈的批判性和斗争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积极吸取一切哲学中的合理因素的同时,也是在斗争中发展的,是在斗争中扩大自己的影响的。

任何阉割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性的观点都会使它变质,使它失去自己的战斗力。

所以说,这种否认、调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斗争的观点是一种错误和有害的观点。

第二章世界的物质性和

人的实践活动

(一)单项选择题:

•1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运动B与时间空间的不可分割性

•C有一定的重量和体积D客观实在性

•2承认无机物质也有类似于感觉的属性,这就是认为()

•A感觉是物质现象B物质和意识无本质区别

•C物质也有感觉D意识与物质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3“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人化了的世界”,这个命题的意思是()

•A人类实践改造了我们周围的自然世界

•B在人化的世界中意识是决定性的因素

•C自然和社会之间没有区别

•D只有社会现象才是人化的世界

•4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创造世界,这种观点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唯意志论的观点

•D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5人们只能改变物质运动的具体形式和结果,却不能创造出任何一个原子,这表明

•()

•A人只是被动地适应世界

•B人能够自由地创造世界

•C人不能改造世界

•D人的能动性是有条件的

•6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了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

造成这一变化的基础是()

•A自然界自身的运动

•B人的意识的能动作用

•C人的实践活动

•D工具的制造与使用

•7相对论的出现证明了()

•A时间和空间只是人们的一种感觉

•B时间空间是依赖于测量坐标的

•C时间空间是相对性和绝对性的统一

•D时间空间是主观的

•8否认意识形式的主观性,把意识看作是人脑分泌出来的一种特殊物质,这是()

•A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B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彻底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9人工智能的出现表明()

•A意识不只是人所特有的

•B电脑将会代替人脑

•C意识和物质是同一的

•D人的能动性具有广阔的前景

•10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11承认人的意识、意志、情绪对人体生理活动有重要影响和制约作用,这是()

•A唯意志论的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C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D符合实际的唯物主义的观点

•12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其存在性,这是一种

•()

•A唯物主义的观点

•B唯心主义的观点

•C折中主义的观点

•D二元论的观点

(二)多项选择题

•1哲学物质范畴与自然科学物质结构理论的关系是()

•A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B前者依赖于后者,后者不依赖于前者

•C指导和被指导的关系

•D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形式是主观的,这意味着()

•A意识的存在形式如感觉、表象、想象、概念等是人特有的精神现象

•B对同一对象人们可能会形成不同的认识

•C人们的认识可能会歪曲对象的本来面目

•D人们永远不可能认识事物的真相

•3指出下列那哪些命题正确地说明了形和神的关系,即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关系()

•A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

•B形神相即,合则两存

•C形如刃,神如利。

神依赖形

•D形非神,神非形,形神相离

•4人们在实践中不断地使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这表明()

•A物质和精神的对立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B物质和精神是能够转化的

•C精神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区分物质和精神没有意义

•5实践的基本特征是()

•A目的性及能动性

•B物质性及直接现实性

•C自然性

•D社会历史性

•6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是在实践的运行过程中实现的,其基本环节有()

•A区分实践活动的主体与客体

•B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

•C实践主体依据目的、方案,借助手段作用于客体

•D完成、检验和评价实践活动的结果,进行反馈调节

•7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离的,这意味着()

•A物质是一切运动的主体

•B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C物质是运动着的物质,绝对不动的物质是没有的

•D运动总是物质的运动,脱离物质的纯粹运动是不可能的

•8下面哪些命题是属于彻底的唯物主义一元论的命题()

•A自然界的万事万物都是运动着的物体的具体形态

•B社会现象有自己的特点,但也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一个部分

•C社会运动是一种高级的物质运动形式

•D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演化的结果,归根到底是依赖于物质的

•9实践的基本形式有()

•A生产实践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道德实践

•D科学实验

•10意识的能动性具体表现在()

•A能动地探索和认识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并根据人的需要确定一定的目的

•B制定行动的计划,灵活地改变措施,指导实践改变客观世界

•C对人体生理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D为自然立法

•11意识与人工智能的区别表现在()

•A意识活动的承担者是人脑,人工智能的承担者是机械电子元件

•B意识具有社会性,人工智能则没有社会性

•C意识具有无限的创造性,人工智能则只能按照人输入的指令行事

•D意识是完全主观的,人工智能则是客观的

•12实践是人特有的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这意味着()

A实践是人与其他动物的根本区别

B实践是人的发展程度的一种表征

C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D实践是主客观统一的基础

•13意识和实践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其对立便是相对的。

这是因为()

•A意识根源于物质

•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C意识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D意识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14从物质与精神的关系上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C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1.D2.D3.A4.D5.D6.C7.C

•8.B9.D10.A11.D12.C

多项选择题

•1.ACD2.ABC3.ABC4.ABC

•5.ABD6.BCD7.ABCD8.ABCD

•9.ABD10.ABC11.ABC

•12.ABCD13.AB14.BD

(三)分析题

•1分析实践既造成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和对立,又构成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辩证统一的桥梁。

•2试说明意识的能动性,以及如何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

参考答案

•1

(1)主观世界的出现也就是人的意识的产生,人在意识中形成的世界就是主观的世界,它与外部的客观世界是不同的,而且是对立的。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造成这种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对立的,不是别的,就是人的实践活动,是社会化的劳动。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演化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没有劳动实践这个环节,就不会有从猿到人的转化,就不会有意识的出现。

(2)实践不仅造成了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分化和对立,而且是它们之间统一的桥梁。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在实践的过程中,人一方面实现着从物质到精神的转化,即达到对物质对象的观念把握,丰富着人们的主观世界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实现着从精神到物质的转化,在被改造的对象身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和计划。

实践活动不断重复的过程,就是不断地产生主观和客观的矛盾,又不断地解决着这些矛盾,使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都得到改变的过程。

•(3)从实践的观点看,物质和意识、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对立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在以往的哲学中,唯物主义只知道物质,忽视了人的能动性,唯心主义只知道精神,忽视了物质世界的客观制约性,夸大了意识的能动性,它们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实践引入哲学,才科学地回答和解决了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问题,为无产阶级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

(1)意识的能动性也叫人的主观能动性,它是人区别于动物的显著特征。

意识的能动性是指人利用意识能动地反映、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和作用。

它具体表现在:

第一,意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第二,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意识通过指导实践而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的改造,这是意识能动性的突出表现;第四,意识对人的生理活动的影响和控制。

(2)正确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

第一,要正确理解意识能动性的性质。

意识的能动性是物质决定条件下的能动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前提。

第二,在认识和实践过程中破除消极无为的被动心态,发挥积极努力刻苦探索的精神,是正确认识客观规律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世界的必要条件。

第三,把个人能动性和群众的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使群众掌握科学理论并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发挥意识能动性的社会条件,是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取得成功的基本途径。

第三章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任何联系都是有条件的,这是()

•A唯物辩证法的命题

•B形而上学的命题

•C唯心主义的命题

•D似是而非的命题

•2决定论和非决定论的分歧在于()

•A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是否承认联系的普遍性

•C是否承认时间空间与事物运动的内在统一性

•D是否承认事物运动的因果性和规律的客观普遍性

•3“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形象地表达了动和静的辩证关系是()

•A静不是动,动不是静

•B静中有动,动中有静

•C动是必然的,静是偶然的

•D动是静的原因,静是动的结果

•4“挟泰山以超北海,语人曰吾不能,是诚不能也。

为长者折枝,与人曰吾不能,是不为也,非不能也。

”《孟子》中的这段话启示我们,做事情时要区分可能性和不可能性,二者的区别在于()

•A人的主观努力程度

•B对人是否有利

•C现实中有无根据和条件

•D现实中的根据和条件是否充分

•5发展的实质是()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辩证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6“拔苗助长”的事例是()

•A重视可能性的表现

•B忽视可能性的表现

•C违反事物发展规律的表现

•D发现主观能动性的表现

•7某人得病住院,想吃水果,子女们给他买了苹果、樱桃、梨送去,他说他要吃水果而不是这些苹果等,他犯的错误是(

•A把个别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B把一般当作是独立的存在

•C认为个别就是一般

•D认为一般不是个别

•8“方生方死,方死方生”,这种观点是()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强调运动变化的辩证观点

•C否定事物之间有相对确定的界限的观点

•D强调生死转化的合理观点

•9“自然从来不飞跃”,这个命题表现的是()

•A肯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B否定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C夸大事物变化的连续性

•D夸大事物变化的间断性

•10康德曾经认为,我们所感到的一切都是事物呈现于感官的现象,所以我们只能认识现象,而无法认识本质。

这种观点的根本错误在于()

•A夸大了现象的作用

•B忽视了现象的作用

•C割裂了本质与现象的统一

•D强调了本质与现象的区别

•11“假象与真相一样也是客观的存在”,这个命题属于()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折中主义的观点

•D诡辩论的观点

•12因果关系的多样性,要求人们认识事物时一定要坚持()

•A可知论的立场

•B决定论的立场

•C全面性的观点

•D发展的观点

•13矛盾的斗争性与政治斗争的关系是()

•A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B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C理论与实际的关系

•D哲学与政治的关系

•14中国古人认为,“和实生物,同则不继”,认为君子应该“和而不同”,这种思想表现了()

•A差别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同一是绝对的同一

•C否认斗争性的作用

•D夸大同一性的作用

参考答案

•1.A2.D3.B4.C

•5.D6.C7.B8.C

•9.C10.C11.B12.C

•13.B14.A

(二)多项选择题

•1西周末年思想家史伯说:

“和实生物,同则不继。

以他平他谓之和,故能丰长而物归之”。

这里所包含的辩证法思想有()

•A矛盾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同一

•B对立面的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C不包含内部差别的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D矛盾一方只能克服另一方才能达到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离

•B同一性重要,斗争性不重要

•C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D同一性是相对的,斗争性是绝对的

•3质变量变关系的复杂性体现在()

•A质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B量变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C质变中有量的扩张

•D质变和量变难以区分

•4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

•A必然性与偶然性不可分离

•B在偶然性背后总有必然性存在

•C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并为之开辟道路

•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

•5把原因与结果看作人们的心理习惯或头脑中固有的范畴,否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这是一种()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朴素唯物主义的观点

C机械决定论的观点

D非决定论的观点

•6现象与本质的对立主要表现在()

•A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深藏在内部的

•B现象是可感的,本质必须通过思维来把握

•C现象是不真实的,本质才是真实的

•D现象多变易逝,本质比较稳定

•7可能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的原理给人们的启示是()

A一定不能把抽象的可能性当作是现实的可能,做一些超越事物发展阶段的事物

B一定要根据主体实践的要求分清好的可能性和坏的可能性

C主体的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