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58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docx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

患了肺结核病可享受免费治疗

(1)

 

一、肺结核病常见的主要症状: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可累及全身多个器官,但以肺结核最为常见。

主要呼吸系统症状有咳嗽、咳痰、数量不等的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主要的全身症状有疲乏无力、食欲减退、低烧、潮热盗汗、消瘦、妇女月经不调、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

二、得了结核应到什么地方诊治?

得了结核病应到巴州区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所接受正规治疗。

任何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发现的结核病人都应将病人转诊到区结防所,不得截留治疗。

三、肺结核病人享受免费治疗的条件:

具有痰涂片检查结核菌为阳性,胸片显示空洞性的活动性肺结核和粟粒型肺结核三种情形之一者,均可享受免费治疗。

四、结核病控制项目成绩斐然

2002年正式启动全球基金结核病控制项目以来,经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和辛勤劳作,全区共免费治疗活动性肺结核3000余人,有效控制了传染源,为构建和谐巴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手足口病防治知识问答

(2)

 

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夏秋季多发,以5岁以下的婴幼儿多见。

临床上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重症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

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个种型。

手足口病是怎样发生和传播的?

手足口病的患者、隐性感染者和无症状带毒者为主要传染源。

本病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

患者咽喉分泌物及唾液中的病毒,可以飞沫形式感染别人;疱疹液、粪便中的病毒也可以传播给别人。

被病毒污染的玩具,洗漱用具,也可经口感染,并常造成传播。

哪类人群最容易感染手足口病?

人群手口病病毒普遍易感,各年龄组均可感染发病,尤以5岁及以下年龄组成发病率最高,占85%-95%。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可控可防可治,可针对性地采取一些预防措施:

1、儿童、家长、托幼机构工作人员都要勤洗手,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不喝生水,不吃生、冷、不洁的食物。

2、对被污染的日常用品、食具等应消毒处理,患儿粪便及其他排泄物可用3%漂白汾澄清液浸泡,衣物置阳光下暴晒,室内保持通风换气。

3、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去拥挤的公共场所,更不要和患儿接触,减少被感染机会。

4、注意婴幼儿的营养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导致抵抗力降低。

5、托幼机构要对玩具、用具等定期清洗消毒。

 

春季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3)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发病年龄主要是15岁以下,特别是10岁以下儿童,以冬、春季发病较多,2-4月是高峰。

病菌主要通过患者咳嗽、打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着从呼吸道传播。

症状:

流脑的早期症状和感冒差不多,不同之处在于流脑初期的发烧、头痛、流鼻涕、浑身乏力等症状持续时间非常短。

经过几个小时或1-2天后,患者皮肤和口腔黏膜、眼结膜开始有出血点出现,出血点小的如针尖,大的则成片状。

病情严重时,会颈项强直、频繁呕吐、怕光、狂躁等症状。

而暴发性流脑病情发展更快,患者常在24小时内发生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口唇青紫,血压下降,重者危及生命。

若婴幼儿患流脑,病情更为凶险,常表现为睡眠不安,突然尖叫,两眼凝视不动,甚至抽搐。

治疗:

一般疗法是静脉输液,补充电解质、纠正酸中毒。

应用青霉素类抗生素,经过抗感染和对症治疗,可在一周后逐渐痊愈。

家庭护理:

1、要进行隔离,保证病儿居住的环境空气流通。

2、让患儿卧床休息,不要过早、过多的活动。

3、病情较轻者给予营养丰富、清淡的流食或半流食,要少量多次,以减少呕吐。

重者由医务人员静脉输液或鼻饲补充营养和热量。

要勤喂水,以利于药物排出,减少对肾脏的损害。

4、注意保持口腔清洁,常用淡盐水漱口,减少咽部细菌的繁殖。

5、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出血点和瘀斑发生感染和坏死。

破溃时可以涂龙胆紫或抗生素软膏,用纱布敷盖保护伤面。

预防:

1、保持居室通风,勤晒被褥、衣服,以达到杀灭病菌的目的。

2、15岁以下儿童是“流脑”易感人群,需要重点保护。

可以接种流脑多种糖体菌苗。

3、在“流脑”好发季节,如发现儿童有不明原因的发热、头痛、呕吐时,须引起警觉,及时去医院检查。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5)

 

流行性腮腺炎又称“痄腮”,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发生于儿童及青少年,早期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儿童中可形成暴发流行,主要暴发场所是学校或幼儿园,患病后可获持久的免疫力。

症状:

潜伏期平均18天,部分患儿有热、头痛、乏力、食欲差等前驱症状。

1-2日后腮腺逐渐肿大“耳根部”,体温上升可达40℃。

通常一侧腮腺肿大后2-4日又累及对侧或双侧同时肿大。

肿大的腮腺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向、下发展,边缘不清,同时伴有周围组织水肿,局部皮肤紧张发亮、具有弹性、灼热和触痛。

腮腺肿大2-3日达高峰,持续4-5日后逐渐消退。

颌下腺、舌下腺、颈淋巴结可同时受累。

治疗:

对于无并发症的患儿无需特殊治疗,主要是在家中隔离护理,直到肿大的腮腺完全消退为止。

若出现高热不退、频繁呕吐、精神萎靡、嗜睡等症状时,要警惕并发脑膜炎,需及时送往医院诊治。

家庭护理:

1、保持口腔清洁,每天用温盐水漱口,不会漱口的幼儿应帮助其多饮水。

2、给予富有营养、易消化的半流食或软食。

3、腮腺局部冷敷,可减轻炎症充血程度及疼痛。

4、要保证患儿休息,防止劳累。

发热伴有并发症者,应卧床休息到热退。

5监测体温,高热可采用头部冷敷,温水或酒精擦拭皮肤进行物理降温或服用适量的退热药。

6若患儿、烦躁或惊厥等严重症状,刚提示有可能并发脑膜炎,要及早发现,及时送往医院治疗。

预防:

1、保持室内空气流畅,改善室内环境卫生。

2、隔离患儿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对患儿污染过的物品要进行消毒。

3、对易感儿童可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也可以用中药,板蓝根30克,或金银花9克水煎服用,同样起到预防的作用。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6)

  

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生活逐渐富裕。

食物中脂肪和热量增加;交通发达,体力活动减少,超重、饮酒吸烟、精神紧张而导致血压增高的危险因素增多。

因此,规范个人生活行为,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是对形成高血压危险因素的早期干预,充分认识是高血压身心疾病,经常强化教育,在高血压的防治策略中,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占重要地位。

高血压的一级预防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均衡膳食:

均衡膳食除获得均衡、充分营养外,还要保持正常体型,避免肥胖导致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及低钠、高钙、钾、镁食物是均衡膳食的基本原则,一般体力及脑力劳动者每日食物种类:

谷类以250~400g(粗细粮搭配);蔬菜300~500g,以黄绿色为佳,如胡萝卜、红薯、南瓜、玉米、西红柿、芹菜、韭菜等;水果100~200g;三份高蛋白;鲜牛奶200g;瘦肉50g;豆腐100g;鸡蛋1个;鱼虾100g;鸡鸭100g,黄豆或花生油25g。

食盐5g,黑木耳15g,有粗有细,有甜有咸,每餐八分饱。

  2适量运动:

以不同年龄、体质、习惯选择不同运动项目坚持三个原则:

有恒、有序、有度,即长期规律,循序渐进,才能收到最大效果。

  3戒烟限酒:

因烟酒可使血压升高,促进血小板聚集,增加血栓形成的危险性,过量饮酒患者高血压危险性增加70%~90%,每日饮酒量应限制在10g之内。

  4心理平衡:

是所有高血压的一级预防措施中最重要的一条,血压与情绪的关系极为密切。

兴奋过度、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精神紧张,睡眠不足等都会使交感神经紧张,分泌的激素增加,从而使血管持续收缩而引发血压上升,尤其高血压者更为明显。

反复受到不良刺激可使血压居高不下,极易诱发脑出血或冠心病猝死。

因此,平时应讲究心理平衡,提高自控能力,避免过度的喜、怒、哀、乐,保持心情宽松平静,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培养适当的兴趣爱好,如下棋、看书、书法、绘画、种花、养鸟等等。

  5学会自我监测血压:

平时要掌握自身血压水平和变化规律。

正常血压范围:

收缩压90~140mmHg;舒张压60~90mmHg,如发现异常(在不同时间测定3次为准)应找出原因采取措施。

  6控制体重;长期医学观察发现,体重超过正常标准的20%者,比较瘦的人患高血压多2~3倍,这与肥胖者营养过剩,摄取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过多有关。

  医学研究证实:

以健康的生活方式为主要内容的高血压的一级预防可使高血压发病率下降55%,脑卒中下降75%,糖尿病下降50%。

一项调查表明,我国大量的高血压患者从未测过血压;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为46.4%~57.2%,对已确诊的高血压病人能够得到正确治疗的仅为23.5%~33%;而其中获得良好控制者仅占4.3%。

由此可见,普及高血压病的防治迫在眉睫。

这六项措施是高血压的一级预防的基本内容和原则,运作时可依具体情况和个人的生活习惯,在遵守上述原则的前提下灵活掌握,量力而行。

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知识要点(7)

 

一、基本知识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二、重要信息

1、艾滋病是一种病死率极高的严重传染病,目前还没有治愈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

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英文缩写AIDS),是由艾滋病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严重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侵入人体后破坏人体的免疫功能,使人体发生多种难以治愈的感染和肿瘤,最终导致死亡。

艾滋病病毒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弱,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

高温、干燥以及常用消毒药品都可以杀灭这种病毒。

感染艾滋病病毒4-8周后才能从血液中检测出艾滋病病毒抗体,但在能测出抗体之前已具有传染性。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血液、精液、阴道分泌液、乳汁、伤口渗出液中含有大量艾滋病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已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平均经过7-10年的时间(潜伏期)才发展为艾滋病病人。

在发展成艾滋病病人以前外表看上去正常,他们可以没有任何症状地生活和工作很多年,但能够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

当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免疫系统受到病毒的严重破坏、以至不能维持最低的抗病能力时,感染者便发展成为艾滋病病人,出现有原因不明的长期低热、体重下降、盗汗、慢性腹泻、咳嗽等症状。

目前还没有能够治愈艾滋病的药物,已经研制出的一些药物只能在某种程度上缓解艾滋病病人的症状和延长患者的生命。

积极接受医学指导和治疗,可以帮助艾滋病病人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至今还没有研制出可以有效预防艾滋病的疫苗。

2、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

在世界范围内,性接触是艾滋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艾滋病可通过性交的方式在男性之间、男女之间传播。

性接触者越多,感染艾滋病的危险越大。

共用注射器吸毒是经血液传播艾滋病的重要危险行为。

输入或注射被艾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或血液制品就会感染艾滋病。

使用被艾滋病病毒污染而又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灸针或其它侵入人体的器械会传播艾滋病。

1/3的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会通过妊娠、分娩和哺乳把艾滋病传染给婴幼儿。

大部分感染了艾滋病病毒的婴幼儿会在3岁以前死亡。

因艾滋病而失去父母的孤儿身心发育会受到影响,还将增加社会的负担。

怀疑自己有可能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应在孕前到有条件的医疗机构作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怀疑或发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妇应到有关医疗机构进行咨询,接受医务人员的指导和治疗。

3、与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感染艾滋病。

在工作和生活中与艾滋病病人和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艾滋病不会经马桶圈、电话机、餐饮具、卧具、游泳池或公共浴池等公共设施传播。

咳嗽和打喷嚏不传播艾滋病。

蚊虫叮咬不传播艾滋病。

4、洁身自爱、遵守性道德是预防经性途径传染艾滋病的根本措施。

建设精神文明、提倡遵纪守法,树立健康积极的恋爱、婚姻、家庭及性观念是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传播的治本之路。

性自由的生活方式、婚前和婚外性行为是艾滋病、性病得以迅速传播的温床。

卖淫、嫖娼等活动是艾滋病、性病传播的重要危险行为。

有多个性接触者的人应停止高危行为,以免感染艾滋病或性病而葬送自己的健康和生命。

青年人要学会克制性冲动,过早的性关系不仅会损害友情,也会对身心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夫妻之间彼此忠诚可以保护双方免于感染艾滋病和性病。

5、正确使用避孕套不仅能避孕,还能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避孕套不仅可以避孕,还可以有效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每次性交都应该使用避孕套。

避孕套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效果并不是100%,但远比不使用避孕套安全。

除了正确使用避孕套,其它避孕措施都不能预防艾滋病、性病。

男性感染者将艾滋病传给女性的危险明显高于女性传给男性的危险。

妇女有权主动要求对方在性交时使用避孕套。

6、及早治疗并治愈性病可减少感染艾滋病的危险。

性病患者比没有性病的人容易感染艾滋病。

患有生殖器脓疮、溃疡、炎症的人更容易感染艾滋病,并且也容易将病毒传染给别人。

因此,迅速治愈各种生殖器感染可以减少感染和传播艾滋病。

如怀疑自己患有性病或生殖器感染要及时到正规医院或性病防治所检查、咨询和治疗,还要动员与自己有性接触的人也去接受检查。

部分女性感染性病后无明显症状,不易察觉,如有高危行为,应及时去医院检查和治疗。

正规医院能提供正规、保密的检查、诊断、治疗和咨询服务。

切不可找游医药贩求治,也不要购药自治,以免误诊误治,延长病程,增加感染艾滋病的机会。

怀疑自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时,应尽早到有条件的医疗卫生单位去做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查和咨询。

7、共用注射器吸毒是传播艾滋病的重要途径,因此要拒绝毒品,珍爱生命。

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不仅严重危害吸毒者自己的健康和生命,也危害家庭和社会。

远离毒品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因吸毒感染艾滋病。

与他人共用注射器吸毒的人感染艾滋病的危险特别大。

不共用注射器、使用清洁注射器或消毒过的注射器,可以有效地减少吸毒传播艾滋病的危害。

与注射毒品的人性交容易感染艾滋病。

8、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经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血液制品。

依法无偿献血,杜绝贩血卖血,加强血液检测是保证用血安全的重要措施。

对血液和血液制品进行严格的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确保用血安全,是防止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传播的关键措施。

应尽量避免不必要的输血和注射,使用血浆代用品和自身血液是安全用血的措施之一。

必须输血时要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的血液和一次性或经过严格消毒的输液器。

严格执行各项有关消毒的规章制度是防止艾滋病经血液传播的重要环节。

儿童预防注射要使用一次性注射器,如没有条件,则必须作到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消毒。

医务人员和特种行业(酒店、旅馆、澡堂、理发店、美容院、洗脚房等)服务人员所用的刀、针和其它易刺破或擦伤皮肤的器具必须经过严格消毒。

9、关心、帮助和不歧视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预防与控制艾滋病的重要方面。

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参与和合作是艾滋病预防与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的歧视不仅不利于预防和控制艾滋病,还会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是疾病的受害者,应该得到人道主义的同情和帮助。

家庭和社区要为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营造一个友善、理解、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环境,鼓励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高危行为、配合治疗,有利于提高病人及感染者的生命质量、延长生命,也有利于艾滋病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和维护社会安定。

10、艾滋病威胁着每一个人和每一个家庭,预防艾滋病是全社会的责任。

艾滋病在全世界,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迅速蔓延。

我国艾滋病流行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如不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艾滋病的流行,将会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建立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艾滋病预防与控制体系,形成有利于艾滋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是控制艾滋病流行的重要成功经验。

我国预防控制艾滋病的策略是预防为主、宣传教育为主、动员全社会参与、实行综合治理。

宣传教育和改变危险行为的艾滋病预防措施已被证明是有效的。

每个人都有权且必须懂得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避免危险行为,加强自我保护。

人人都应该把懂得的艾滋病预防知识告诉其他人。

向青少年宣传预防艾滋病、性病的知识,开展学校性教育,保护青少年免受艾滋病、性病的危害,是每个家庭、每个学校、每个社区和全社会的共同责任。

 

糖尿病的病因(8)

 

糖尿病的病因十分复杂,但归根到底则是由于胰岛素绝对或相对缺乏,或胰岛素抵抗。

因此,在b细胞产生胰岛素、血液循环系统运送胰岛素以及靶细胞接受胰岛素并发挥生理作用这三个步骤中任何一个发生问题,均可引起糖尿病。

1.胰岛b细胞水平。

由于胰岛素基因突变,b细胞合成变异胰岛素,或b细胞合成的胰岛素原结构发生变化,不能被蛋白酶水解,均可导致2型糖尿病的发生。

而如果b细胞遭到自身免疫反应或化学物质的破坏,细胞数显著减少,合成胰岛素很少或根本不能合成胰岛素,则会出现2型糖尿病。

2.血液运送水平。

血液中抗胰岛素的物质增加,可引起糖尿病。

这些对抗性物质可以是胰岛素受体抗体,受体与其结合后,不能再与胰岛素结合,因而胰岛素不能发挥生理性作用。

激素类物质也可对抗胰岛素的作用,如儿茶酚胺。

皮质醇在血液中的浓度异常升高时,可致血糖升高。

  

3.靶细胞水平。

受体数量减少或受体与胰岛素亲和力降低以及受体的缺陷,均可引起胰岛素抵抗、代偿性高胰岛素血症。

最终使b细胞逐渐衰竭,血浆胰岛素水平下降。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中占有重要地位。

 

 

 

关于糖尿病遗传问题(9)

 

最近有朋友询问关于糖尿病遗传方面的问题,笔者针对该问题整理如下与大家共享:

    科学家们在调查中发现,糖尿病人的亲属比非糖尿病亲属者发病率高。

其父或其母有糖尿病者分别为8.33%,其亲胞有糖尿病者发病率为1.62-5.85%。

一般认为,隐性遗传常隔代或数代,糖尿病病人遗传给下一代的不是病的本身,而是遗传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

糖尿病易感者,对胰岛素的适应能力很差,极易发生糖尿病。

   据统计,若父母都是糖尿病患者,那么遗传给子女的概率是5%左右,但并不是说获得这5%的概率,就会得糖尿病,还需要有外界因素的诱发才会导致糖尿病的发生,而且子女是几型糖尿病和父母是几型的并没有关系。

   需要说明的是,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并不代表就会得糖尿病,必须加上其他外界因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好、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处于不良心态的作用下、缺乏必要的运动等)作用下,才能诱发糖尿病。

    在这里需要再补充一点,糖尿病不是传染病。

它不会像流感、乙肝那样,从别人那里传染过来,也不会传染给别人。

接触糖尿病人,即使是密切的接触也不会染上糖尿病。

  家族中出现数个糖尿病的患者不是传染的结果;而是家族成员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即突变基因遗传,临床上称之为糖尿病易感性),加之家族成员有近似的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如:

不合理的生活习惯、不科学的饮食结构、不良心态的困扰、缺乏必要的运动等)而造成的。

  需要说明的是,遗传了容易发生糖尿病的体质并不代表就会得糖尿病,必须加上其他外界因素(环境污染、生活习惯不好、饮食结构不合理、长期处于不良心态的作用下、缺乏必要的运动等)作用下,才能诱发糖尿病。

    如何早期发现并检测这些糖尿病家族里的易感人群?

  在糖尿病人的一级亲属中,已存在胰岛素紊乱表现,即胰岛细胞分泌功能初期增强,以维持正常糖耐量,表现为高胰岛血症和胰岛抵抗。

  血脂代谢主要表现为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甘油三酯升高。

  引起糖尿病人胰岛素降解过快的红细胞降解酶活性增高在非糖尿病一级亲属中也存在,且该酶活性与冠心病、视网膜病变的程度呈正相关,因此证明红细胞胰岛素降解酶也是糖尿病的遗传标志之一。

  糖尿病人的非糖尿病一级亲属的钠—锂逆转换活性与血清结合珠蛋白水平都与胰岛素抵抗有关,均可作为糖尿病的遗传标志。

糖尿病的早期症状(10)

 

发现自身出现以下诸种征象,应警惕糖尿病侵身:

(1)时常口渴:

是糖尿病最先出现的症状。

过去不大饮水的人,猛然变得常感到口渴,并且夜里发生口渴。

有时渴得无法忍受。

同时,喝水量比平时明显增多,喝下去还觉得喉咙发干,总想喝水。

(2)小便次数增多:

开始时是夜尿增多,由一次为二、三次,逐步变为白天排尿次数也明显增多,尿量随之增加,一天能排三至四公斤。

(3)饥饿感:

不管吃多少,总觉得饿;并且喜欢吃甜食。

(4)身体懒倦,耐减退:

这是由于血液中的葡萄酒虽然增多,但不能供应给组织细胞的需要。

(5)体重下降或胖人变瘦:

未发现其它疾病,饮食未减,甚至增加,但却变得消瘦,体重下降,这是糖尿病的特异表现。

(6)发痒:

身上发痒,或反复发出化脓性皮肤感染。

(7)痉挛:

出现肌肉痉挛、腿肚子抽筋。

(8)视力下降:

视力无原因下降,视物模糊。

(9)阳痿:

男子出现阳痿,少数人初起时可能会出现勃起更有力,但不久即发展为阳痿。

据统计,男性糖尿病患者并发阳痿的高达50%,特别是中年、肥胖的人有阳痿者,更值得高度怀疑。

(10)齿槽溢脓:

是这糖尿病患者常见的现象,也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信号。

(11)周围神经炎:

表现为手足麻木,伴有热感、虫爬感,行走时似踩在棉垫上;有的人伴有强烈的疼痛。

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40%左右有以上症状。

(12)分娩巨大胎儿:

婴儿出生时的体重超过4000克称巨大胎儿。

糖尿病孕妇约15%~25%分娩巨大胎儿。

(13)反复发作的低血糖:

早期糖尿病患者虽也能分泌一定量的胰岛素,但分泌过程缓慢,当血糖高峰已经过去,胰岛素分泌方达到高峰,作用在血糖浓度降低的时候,就出现低血糖。

所以,反复发生低血糖者,也许是患了糖尿病。

(14)难于控制的肺结核:

糖尿病人并发肺结核比正常人高3-5倍,约占病人的10%~15%。

糖尿病人抵抗力差,高糖环境有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故药物效果不显著,结核难以控制。

(15)菱形舌炎:

出现中央性舌乳头萎缩,表现为舌面一块没有舌苔覆盖的菱形缺损区。

其糖尿病发生率高达61。

7%。

(16)女性上体肥胖:

女性上体肥胖(指腰围与臀围比值大于0.7-0.85),不论其体重多少,葡萄糖耐量试验异常者高达60%,而下体肥胖者无一例异常。

女性上体肥胖现象可作为诊断糖尿病的一项指标。

(17)排困困难:

膀胱括约肌功能障碍所致,易并发尿路感染。

据统计,出现此症状者中,男性的42.3%,女生21.7%可能患有糖尿病。

(18)皮肤感染:

糖尿病人的白细胞对细菌的杀灭作用降低,易反复出现毛囊炎疗痈、癣症等感染。

(19)迅速发展的白内障:

糖尿病可引起眼睛晶状体混浊,而且发展很快,故迅速发展的白内障,很可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