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587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 文 新人教版.docx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新人教版

黑龙江省友谊县红兴隆管理局第一高级中学2013-201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文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区域通常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1-3题。

1.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B.区域的边界是明确地

C.区域是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D.划分区域的目的不同,所用的方法和指标相同

2.冀东平原与华北平原两个区域的关系是

A.华北平原属于冀东平原         B.华北平原包括冀东平原

C.华北平原和冀东平原相邻       D.冀东平原与华北平原相距较远

3.关于行政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边界是明确的             B.边界具有过渡性质

C.是依据地理差异划分的        D.不能划分出下一级区域

读2005年我国不同地区产业结构示意图(图1),完成4题。

4.在2005年,长江三角洲地区第一、二、三产业比例为4.1∶55.3∶40.6,图中可以表示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结构的是

A.①B.②

C.③D.④

图2表示某区域的三个发展阶段。

读图完成5-6题。

5.由甲至丙,导致城市周边地区农业地域类型发生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自然条件B.市场因素C.农业技术D.交通运输

6.下列关于该区域从甲到丙地理环境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

A.城市下游河段流量季节变化减小B.生物多样性减少

C.环境污染加剧D.城区年平均气温升高

读表1,完成7-8题。

表1我国东、中、西部农业产业结构及变化

东部

中部

西部

全国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1991

2000

种植业

(%)

59.73

51.9

66.4

57.5

65.96

62.9

63.13

55.6

林业

(%)

4.2

3.5

4.89

3.9

4.64

4.1

4.51

3.8

牧业

(%)

26.28

27.0

25.52

32.7

28.34

31.2

26.43

29.7

渔业

(%)

9.79

17.6

3.2

5.9

1.05

1.8

5.93

10.9

7.20世纪90年代以来,三个地带农业部门比重一直在下降的是

A.种植业和林业B.林业和牧业

C.渔业和牧业D.种植业和渔业

8.造成三个地带农业部门差异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A.气候、劳动力、自然资源B.科学技术、劳动力、交通运输

C.气候、地形、自然资源D.气候、地形、科学技术

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4),回答9-12题。

9.下列描述与图示地区相符的是

A.六月暑天犹着棉,终年多半是寒天

B.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C.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D.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10.历史时期以来,该地大部分聚落逐步向地势较高的地区转移,其主要原因是

A.洪水泛滥B.坡地开发

C.交通线增多D.荒漠化范围扩大

11.该地区发展农牧业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A.热量不足B.水源不足

C.可供利用的土地资源不足D.地质灾害频繁

12.该省区新能源主要有

①石油 ②风能 ③太阳能 ④地热能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②④

读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构成示意图(图5),回答13-15题。

13.关于我国2008年前8个月能源生产与消费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持平

B.石油需要大量进口

C.我国进口的能源只有石油

D.我国与世界能源消费结构相同

14.下列措施中,与我国能源安全关系不太密切的是

A.加强能源资源勘探与开发,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能源

B.提高能源利用率,控制新建高耗能企业数量

C.建立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大型工程

D.采取能源多元化策略,建立石油储备制度

15.关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最突出的表现是消费的能源类型太少

B.我国能源使用的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是产生硝酸型酸雨

C.我国能源消费中除煤炭、水电、核电、风电外,都依赖于进口

D.我国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过分依赖于煤炭

图6为四个国家的有关特征。

读图完成16-17题。

16.根据图中信息判断,出口商品中初级产品比重较低的国家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7.图中箭头的含义最有可能是

A.人口迁移

B.能源输出

C.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

D.技术密集型工业转移

 

我国为了改善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建设了许多防护林体系,其中规模较大的是“三北”防护林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据此,回答18-19题。

18.“三北”防护林主要的环境效益是

A.吸烟除尘  B.美化环境  

C.防风固沙 D.净化空气

19.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繁衍物种、维护生物多样性

C.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净化空气、吸烟除尘

山西省是我国煤炭资源生产的大省,煤炭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近年来调整了能源调出结构。

图7为山西省能源调出结构变化图,读图回答20题。

20.2000年以后,山西对外电力输出增长迅速,此举对山西省的有利影响是

①缓解运输压力②减轻大气污染

③降低运输成本④提高经济效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09年3月以来,珠三角一些产业开始加速向内陆地区转移,据此回答21题。

21.珠三角向外迁移的产业绝大部分属于

A.劳动密集型B.知识密集型

C.资源密集型D.动力指向型

读车载GPS导航监控原理示意图,回答22~23题。

22.图中M表示(  )

A.制作GPS接收机B.分析交通状况

C.生成电子地图D.计算三维坐标

23.车载GPS通过公共电信网络传给交通监控中心的信息是(  )

A.车载GPS所在道路的拥堵状况

B.车载GPS所在地的地理坐标

C.车载GPS所在车辆的违章信息

D.车载GPS规划的导航路线

2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发展的主要意义是

①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②有利于东部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③不利于西部农业的发展,降低土壤肥力④有利于减轻东部能源压力,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⑤“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酸雨会增多⑥拉动“西气东输”主干管线沿线相关产业,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

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①③⑤⑥D.①②④⑥

25.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东部首先应向西部迁移的产业是(  )

①高科技产业 ②高耗能产业 ③高原料消耗产业

④高污染工业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6.关于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B.大风日数多,物理风化和风力作用显著

C.河流水量大,流水作用显著D.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形成大片戈壁和沙漠

27.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加剧的原因是

A.地势较高,降水稀少B.过度樵采.放牧和农垦

C.环境污染加剧D.农业集约化经营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研制的“Y两优2号”百亩超级杂交稻试验田平均亩产926.6千克,高产攻关获得成功。

据此回答28~29题。

28.水稻长势监测依据的是植被指数图的对比,而植被指数图的绘制依据的是下图所示的某地理信息技术工作的主要环节,该地理信息技术可能是(  )

A.全球定位系统B.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

29.实时监测和预报水稻病虫害所运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全球定位系统、数字地球

B.遥感技术、地理信息系统

C.地理信息系统、数字地球

D.遥感技术、全球定位系统

30.内蒙古自治区的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赤峰市和锡林郭勒盟(蒙东地区)与东北三省黑、吉、辽同被划为东北地区的原因是(  )

A.两者的位置相邻,地理特征一致

B.便于统一规划布局

C.从区域的整体性上看,两者在自然、人文地理特征方面具有很大相似性

D.从区域的开放性上看,东北地区的产业向蒙东转移

二、综合题(40分)

31.读我国局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1分)

(1)图中虚线为我国南水北调工程的中线工程,分析该调水工程优点和缺点。

(2)试分析京津地区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在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中,为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水资源,还必须同时采取哪些措施?

32、读材料,回答问题。

(10分)

材料一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示意图

材料二 “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14个省区。

管道主供气源为引进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的天然气,国内气源作为备用和补充气源。

西气东输二线的重点市场是长三角和珠三角。

(1)由阿特劳到上海沿途自然景观由荒漠—草原—森林渐变,其主导因素是________。

(2)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的石油管道已在中哈边境口岸阿拉山口实现了跨国对接。

说出中哈输油管道建设过程中易造成的生态问题,并简述其自然原因。

(3)简要说出该工程对东部地区发展带来的有利影响。

(4)在广州和上海附近又新建和扩建了核电站,它们共同的有利因素是什么?

33.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及其产业转移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分)

(1)珠江三角洲经济区较周围的广东其他地区发达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经济区部分产业转移出去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

(3)接受产业转移的广东边远地区的优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产业转移,广东边远地区将形成现代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对缩小广东区域内的________________有重要意义。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9分)

材料1:

进入21世纪后,在我国六大经济区域中,有人这样概括:

“珠三角”抢得先机,“长三角”后来居上,“环渤海”潜力巨大,“新东北”重振旗鼓,“大西北”加快开发,中部崛起更待何时?

材料2:

部分地区图。

(1)有关人士将环渤海的天津滨海新区、珠三角的深圳、长三角的浦东并称为中国东部沿海具有相似战略功能的“三大极点”,其共同优势区位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丙中阴影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

A.地势平坦开阔B.土壤深厚、肥沃

C.降水丰富,水源充足D.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3)试分析与长三角相比,“振兴新东北”的主要优势与劣势。

(4)填写下表,分别写出甲、乙、丙图示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