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75435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2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总复习 第1章 人口与环境 第23讲 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docx

高考地理总复习第1章人口与环境第23讲人口合理容量必修2

第23讲人口合理容量

考试内容

必考要求

考查点拨

1.环境的限制性

环境对人口发展的限制性

b

常以选择题出现:

主要考查人口容量和人口合理容量

2.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

(2)人口容量的特点

b

b

考点一 环境的限制性

1.“人口爆炸”

(1)含义:

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反映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

(2)人口的指数增长:

是指世界人口的“J”形曲线增长,开始时数量比较小,但很快就会急剧膨胀。

2.环境的限制性——资源问题

产生的原因

(1)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

(2)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各种资源的人均消耗量显著增加;

(3)自然资源的有限性

资源问题的表现

土地资源

(1)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的压力越来越大;

(2)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

矿产资源

正迅速减少,甚至趋于枯竭

水资源

需求量增大,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短缺

森林资源

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沙化加快,大气污染加重,气候反常

限制性要求

人类与自然资源之间,建立良性循环关系,实现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通过循环经济,实现煤炭利用效率最大化、污染排放最小化是煤炭能源产业全面转型的基本途径。

读“我国煤炭生产量与消费量示意图”,回答1~2题。

1.关于我国煤炭生产量和消费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消费量持续上升

B.生产量始终大于消费量

C.生产量持续上升

D.生产量的增长速度始终高于消费量

2.煤炭液化是指将固体的煤炭转化为液体燃料。

在我国大规模推广应用煤炭液化技术,可以(  )

A.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量

B.降低煤炭开采成本

C.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

D.增加能源生产总量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读图,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来从2001年~2010年,煤炭的消费量是持续上升的。

第2题,液化后,可以使能源的利用效率提高,从而减少其他能源的燃烧量,降低石油对外依赖程度。

3.(2015·浙江选考)能缓解浙江省能源紧张的跨区域调配工程是(  )

A.风力发电B.发展小水电

C.开发太阳能D.西电东送

答案 D

4.(2015·浙江选考)下列措施中,有利于废弃矿区生态环境修复的是(  )

A.城市垃圾回填矿区B.用作生产车间仓库

C.土地复垦植树造林D.利用矿渣生产肥料

答案 C

5.(2015·浙江选考)下图为“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变化统计图”。

1975年以来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有(  )

①伏季休渔 ②海域污染 ③过度捕捞 ④限制捕捞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答案 B

解析 读图,根据图中曲线,舟山渔场野生大黄鱼产量先增加,后迅速减少到产量很低。

主要是因为海域污染,鱼类死亡,②对。

过度捕捞,影响鱼类繁殖,③对。

伏季休渔,限制捕捞,产量会增加,①④错。

考点二 人口的合理容量

1.人口容量

2.人口合理容量:

在有效和持续地利用资源、环境并获得最大经济效益的情况下,一定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

3.环境承载力:

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

特别提示

 人口合理容量不是一成不变的,多种因素的改变都可能引起人口合理容量的变化。

(1)环境的改变。

如环境突变、自然灾害等会降低原有人口合理容量。

(2)人类科技水平的提高。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人口合理容量,但当消费水平的提高超过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时又会降低人口合理容量。

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区别与联系

概念

强调点

实质

体现

共同点

人口容量

强调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环境所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极限人口)

一个警戒值

共存

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不确定),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人口合理容量

强调在保证合理健康的生活水平条件下,促进可持续发展前提下的适度人口(最佳人口)

一个合理值

发展

历史时期不同,制约因素也不一定相同(不确定),故具有不确定性;但在具体时期,制约因素相对不变的情况下,可进行相对定量的估计,即具有相对确定性

环境承载力

强调土地、淡水、森林等资源能够供给的人口数量和经济规模,承载量最小的因素成为该地发展的限制性因素

一个警戒值

生存

1.(2016·台州选考评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控制目标应该低于人口容量,这反映了人口容量具有(  )

A.警戒性B.相对性

C.临界性D.差异性

答案 A

读“世界人口容量测算表”(部分),回答2~3题。

气候区

合理人口容量(亿)

合理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热带雨林气候

28.00

200

亚热带季风气候

9.30

100

地中海气候

2.25

90

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7.35

30

2.表中所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测算主要考虑的是(  )

A.社会因素B.自然因素

C.经济因素D.技术因素

3.按表格推算下列气候类型所在地区,远没有达到合理人口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的是(  )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答案 2.B 3.D

解析 第2题,由表中列出的各气候区可知,测算人口合理容量和合理人口密度主要考虑的是自然因素。

第3题,热带雨林气候区比其他类型的气候区合理人口容量、合理人口密度都大,而现实中远没有达到合理的人口容量和合理的人口密度。

课时训练

1.(2015·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主要能源需求量构成变化趋势图”,该图表明(  )

A.我国能源进入“石油时代”

B.化石能源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C.天然气所占比重呈上升趋势

D.能源需求的多样化程度降低

答案 C

2.某大型城市推广在屋顶安装太阳能电池板,利用太阳能发电,主要是因为(  )

①可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②太阳能昼夜发电稳定 

③太阳能清洁、无污染 ④可缓解能源需求压力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C

解析 利用太阳能发电,是因为太阳能属于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可以减轻大气污染;同时可缓解能源需求压力。

(2016·杭州重点高中模拟)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

结合下表,回答3~5题。

地区

年生物量(万吨)

可承载人口(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600

22000

395

青海、西藏

10000

1000

4

3.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人口容量的主导因素是(  )

A.科技水平B.自然资源

C.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4.下列关于青海、西藏环境人口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环境人口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环境人口容量小 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5.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体现了人口容量的(  )

A.警戒性B.相对性

C.差异性D.临界性

答案 3.B 4.B 5.A

解析 第3题,表中各地的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是根据当地年生物量来估算的。

第4题,表格信息显示青藏地区可承载人口与最大可能人口密度都较小,主要原因是自然条件恶劣,环境脆弱。

发挥当地太阳能资源的优势可以有效地增大环境人口容量。

第5题,表中“最大可能人口密度”反映了人口容量的警戒性。

读“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表”,完成6~7题。

我国环境与人口信息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量

①约16亿人

最适宜的人口数量

温饱型消费水平

②10亿内

小康型消费水平

③8亿~9亿人

富裕型消费水平

④7亿内

6.表中代表我国环境承载力的数据是(  )

A.①B.②C.③D.④

7.表中②③④数据值的差异,说明人口合理容量(  )

A.只受人口消费水平影响

B.与人口消费水平呈正相关

C.与人口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D.与人口消费水平无关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

第7题,人口合理容量,也就是一个地方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与资源数量、科技发展水平及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人口的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消费水平越高,每个人对资源的需求越高,人口合理容量就会相应减小。

8.(2016·温州期末)在各种自然资源中,对人口容量影响最为明显的是水资源。

据下图判断,四市中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的城市代码是(  )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答案 C

解析 人均用水总量小于人均水资源总量表示人口数量尚未达到人口最大容量。

图中①和④人均水资源总量大于人均用水总量。

读“木桶效应(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这只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图”,完成第9题。

9.以某地的四类要素测得的各自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分别为8000、10000、6000、4500,则该地的环境承载力为(  )

A.8000B.10000

C.6000D.4500

答案 D

阅读下列表格,回答10~11题。

北京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

规划专家提出的北京市人口数量

2000年~2010年人口

自然增长率(年均)

0.35%

满足经济发展、维持较好的环境和生活质量

2300万

2000年~2010年常住人口增加

604万

充分利用北京的各种资源、最大可容纳

3000万

2010年常住人口

1961万

10.北京市常住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自然增长率高

B.人口平均寿命延长

C.人口基数大

D.大量外来人口迁入

11.依据专家分析,北京市(  )

A.环境承载力为2300万人

B.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人

C.人口合理容量为1961万人

D.人口合理容量为3000万人

答案 10.D 11.B

解析 第10题,表格显示北京市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而人口增加很快,说明常住人口增长来自外来人口迁入。

第11题,根据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可知,北京市人口合理容量为2300万,环境承载力为3000万。

12.(2016·杭州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1 某地区未来环境人口容量的最低人均消费量

耕地(公顷)

森林面积(公顷)

淡水(立方米)

0.1

0.1

2000

表2 某地区现有资源总量

人口(万)

面积(平方千米)

耕地(平方千米)

森林面积(平方千米)

年径流总量(立方米)

6200

22万

8万

7.5万

5.105亿

材料二 根据该地区人口发展趋势,预计20年后该地区人口将达到1亿,进入人口高峰期。

同时,现有耕地因建设用地和退耕还林预计将减少133万公顷,新增荒山造林面积约533万公顷。

(1)由材料一表中数据计算该地区现有人均资源占有量分别是耕地____________,森林面积____________,淡水____________。

(2)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大的因素是________,解决该问题的途径有哪些?

(3)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是________,但是在这种资源的利用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0.0013km2/人 0.0012km2/人8234m3/人

(2)耕地 ①在城市公共建设中尽量节约用地,少占耕地;②积极开发宜农荒地;③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单位面积产量;④适当输入或进口部分农副产品,以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

(3)淡水 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建设水利工程

解析 第

(1)题,由表2中数据计算可求得答案。

(2)题,由材料二可知该地区耕地面积减少较多,是影响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因素。

第(3)题,由于该地区森林面积增加,淡水资源的数量会增加,因此未来对该地区环境人口容量限制最小的因素为淡水,但要注意防治水污染,以免影响水资源的质量。

13.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我国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大体呈现怎样的空间分布规律?

(2)试分析造成东西部地理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

答案 

(1)具有由沿海向内陆(由东向西)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趋势。

(2)①耕地资源和水资源的差异;②人口素质的差异;③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④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的差异等。

解析 第

(1)题,结合图例说明和图示可以明显看出,我国地理环境承载力自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呈下降的趋势。

(2)题,地理环境的承载力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造成我国东西部环境承载力差异的主要原因有:

①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和水资源;②人口的素质和科技发展水平,特别是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③人口的生活和消费水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