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461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docx

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教案

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三角形的内角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

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三角板,量角器、点子图、自制的三种三角形纸片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老师取一块三角板,让学生分别说说这三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分别得到这样的2个算式:

90º+60º+30º=180º,90º+45º+45º=180º

看了这2个算式你有什么猜想?

(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度)

二、自主探索

1.画、量:

在点子图上,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画好后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

老师注意巡视和指导。

交流各自加得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2.折、拼:

学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图形,折一折。

指名介绍折的方法:

比如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个角折下,顶点和下面的边重合,再分别把左边、右边的角往里折,三个角的顶点要重合。

发现:

三个角会正好在一直线上,说明它们合起来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继续用该方法折钝角三角形,得到同样的结果。

直角三角形的折法有不同吗?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

除了用刚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动,而把两个锐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个直角;两个直角的度数和也是180度。

3.撕、拼:

可能有个别学生对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难。

那么还可以用撕的方法。

在撕之前要分别在三个角上标好角1.角2和角3。

然后撕下三个角,把三个角的一条边、顶点重合,也能清楚地看到三个角合起来就是一个平角——180度。

小结:

我们可以用多种方法,得到同样的结果: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三、精讲点拔

三角形中,角1=75º,角2=39º,角3=()º

算一算,量一量,结果相同吗?

四、运用提升

1、算出下面每个三角形中未知角的度数。

在交流的时候可以分别学生说说怎么算才更方便。

比如第1题,可先算40加60等于100,再用180减100等于80º。

第2题则先算180减110等于70,再用70减55更方便。

第3题是直角三角形,可不用180去减,而用90减55更好。

指出:

在计算的时候,我们可根据具体的数据选择更佳的算法。

2.一块三角尺的内角和是180º,用两块完全一样的三角尺拼成一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

可先猜想:

两个三角形拼在一起,会不会它的内角和变成180×2=360º呢?

为什么?

然后再分别算一算图上的这三个三角形的内角和。

得出结论:

三角形不论大小,它的内角和都是180º。

3.用一张正方形纸折一折,填一填。

4.说理: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

为什么?

一个钝角三角形中最多有几个直角?

为什么?

板书设计

 

9加几

教学内容: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第88~89页。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情境中探索9加几的计算方法,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初步理解“凑十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计算。

2.在观察操作中逐步培养探究、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发展创新意识;实现算法多样化,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3.培养学生互相帮助,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9加几进位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9加几的口算。

教学难点:

理解并初步掌握“凑十法”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师准备数字卡片、花片、小棒教具、课件;生准备小棒20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师生谈话:

我知道小朋友们都喜欢小动物,今天有一种小动物和我们一起学数学。

看(出示小猴图)

由小猴带来了一些加法题:

(卡片)

10+110+310+510+710+210+410+610+8

出示卡片学生口答。

提问:

计算这些题,你为什么这么快?

二、探究新知

1.学习例题。

(1)师:

这是我们已经学过的知识,一天,小猴发现桌上放了一些苹果,你能说说这些苹果是怎么摆放的吗?

(盒子里有9个,盒子外面有4个。

提问:

那你能提一个什么问题?

这里求的是?

所以用?

(加法)算式?

(板书算式)

提问:

那9+4等于多少呢?

老师有个要求,你既能知道结果,还要能说出你是怎样算出结果的?

把你的想法轻轻地说给小组听。

(2)学生自主探索,小组里说一说,再指名小组汇报,其他补充。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①数数法:

9,10,11,12,13。

(也可能学生从1开始数,数到13。

②凑十法:

9+1=10,10+3=13。

(或6+4=10,10+3=13。

③假设法:

10+4=14,14-1=13。

指名汇报有代表性的算法。

(教师进行及时评价)

(3)在充分展示几种算法后,让学生上台演示(可移动教具),教师逐步对应板书——

(板书:

9+4=13)

13

10

提问:

为什么从4里面先拿1个放盒子里?

先算什么?

再算什么?

2.学习“试一试”。

(小猴家的花园里栽了许多花——)

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提什么问题?

怎样求两种花一共有多少朵?

列式:

9+7

师:

我们用花片代替花摆一摆,谁能到黑板上摆一摆?

(请小朋友上来摆)

提问:

那9和7合起来是多少呢?

谁能到前面来移动花片让大家一眼看出9+7等于多少?

(师说并板书)

师:

刚才小朋友是把右边移一个到左边,你有没有其他移法也能让大家一下子知道结果呢?

9+7=16或9+ 7=16

1663

1010

师:

这里可以把9凑成10,也可以把7凑成10,然后再算10加几就方便了。

3.引导小结

师:

小猴动脑筋了,有这么多算法,怎样算比较快呢?

怎样算比较好呢?

我们来看看:

(出示EX1)

三、巩固新知

1.“想想做做”第1题。

请大家观察图,提问:

左边原来有几块?

右边呢?

猜一猜,小猴想怎样算?

他是把哪个数凑成10?

小猴聪不聪明?

聪明在哪里?

提问:

那小猴为什么不把左边多搬几个到右边去凑成10呢?

把小猴思考过程填在书上,学生书展示,集体评价。

2.“想想做做”第2题。

师:

小朋友,大家想自己摆摆小棒来算吗?

准备好了吗?

(1)先分别指导学生摆小棒,然后移动小棒使人一眼就能看出结果是多少,再把凑十的过程在书上圈出10根来,并算出得数。

(2)师:

下面我们不摆小棒,出示右边图,左边几根?

右边几根?

你能先圈出10根再写出得数吗?

(3)师:

刚才我们算了一些加法题,一起把我们算过的读一读?

你发现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揭示课题并板书:

9加几)

3.“想想做做”第3题。

提问:

9加几的刚才我们是怎样算出得数的?

(回顾从例题到练习一些题的方法)

师小结:

我们算的时候有不同的方法,可以数着算,可以移着算,还可以有其他的办法。

小猴也变聪明了,他知道把9加几变成?

(10加几)你们会变吗?

 

课件出示每题,出示9加几说说变成10加几?

出示10加几想想算的是9加几?

4.小结

(1)师: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今天学习的9加几,边读边睁大眼睛观察思考有什么规律?

学生说说发现,引导竖着看,横着看。

指导学生重读算式。

5.小游戏

师:

读完后大家对这个规律印象特别深,今天我们学习了9加几,这些题你会算吗?

在游戏之前,老师先出一道题考考大家,出示9+□=1□

师任意指定前一方框让学生说出结果中方框结果,然后打乱顺序问几道算式的结果。

开始摘苹果游戏,课件一一出示,学生抢答。

6.想想做做5

自己独立写出这些9加几的得数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计算9加几的题,你喜欢用什么方法算?

五、板书设计

9加几(10加几)

13

9+4=

1

3

10

9+7=169+ 7=16

1663

101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梯形面积的计算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梯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计算梯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和运用转化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旋转和平移的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学生探索合作,让学生在实验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美,体验创新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会计算梯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梯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方法:

复习法、提问设疑法、实验探究法、总结归纳法、练习法等。

  教具准备:

CAI、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若干个。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CAI出示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说出它们的面积公式并计算出它们的面积。

  (学生回答,CAI依次出现相应图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提问:

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为什么是用底×高÷2?

  2.教师设疑:

CAI出示一个梯形,想一想你能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把梯形也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计算出它的面积吗?

  二、教学新课:

  

(一)、引入课题:

那我们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来做实验,共同研究“梯形面积的计算”。

(板书课题:

梯形面积的计算)

  

(二)、实验探究:

  1.猜一猜: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能拼成什么图形?

  ②梯形的面积会跟梯形的什么有关呢?

  2.小组合作实验,推导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1)教师谈话:

利用手里的学具(标出上底、下底和高),仿照求三角形面积的方法试着推导出梯形面积的计算公式。

  

(2)思考:

  ①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已学过的什么图形?

怎么拼?

  ②拼成的这个图形的面积跟梯形的面积有什么关系?

  ③你觉得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3)小组合作,学生实验。

  3.实验汇报。

  4. 引导学生看图并提问:

这个梯形的面积可以怎样计算?

  现在给你一个任意梯形,你都能求出它的面积吗?

怎么求?

为什么?

  5.概括总结、归纳公式。

  教师提问:

  ①为什么计算梯形的面积要用(上底+下底)×高÷2?

  ②要求梯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些条件?

  三、练习:

  

(一).基本练习:

(CAI出示题图)

  

(二)解决问题:

(CAI出示题图)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能详细的说说梯形面积的推导过程吗?

  五、巩固提高。

  板书设计:

  梯形面积的计算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S=(a+b)×h÷2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10的认识》精品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第一册64~65页及练习九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认识10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数感。

2.学会10的数数、认读、写数、大小比较和10的分与合,对10的数概念获得全面认识和掌握。

3.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观察能力及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4.引导学生感受数10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会读写10,知道10的位置。

教学难点:

全面掌握10的组成。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计数器、尺子、课件。

学具准备:

小棒、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

同学们,我们来猜谜语,好不好?

(1)有一个数,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还表示起点,它是谁?

(2)能与0做邻居的又是谁?

(3)(伸出6指)它添上2是几?

(4)7的相邻数是谁?

(5)8再添上一是几?

(6)0和6之间有哪些我们认识的数?

(7)在我们所学过的数字中谁最大?

(8)故事:

9知道它最大可骄傲了,它对1~8各数字说:

“你们谁都没我大,特别是你──0,表示一个物体都没有,你真是太小了,不能和我比。

”0听了可伤心啦。

1走到0的身边,和0想出了一个很好的办法对付9。

这时,9没话可说了。

大家猜一猜,1和0想了一个什么办法?

学生可能猜出许多不同的办法,教师引出1和0的想法:

1和0联合起来,站在一起组成“10”,10比9大。

师: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10。

(板书课题)

二、探究交流,解决问题。

关于数“10”,你知道它可以表示什么吗?

它排在数字的什么位置?

它可以怎么分又怎么合?

它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

如果你一旦掌握了它的数学知识,就可以做许多奇妙的事情。

这节课大家一起去研究它,好吗?

1.学习10的含义及10以内数的顺序。

a.做与10有关的一个动作,或说一句话。

我们的身边或我们生活中与10有关的奇妙的事很多,你能用动作或一句话表示出来吗?

师:

同学们举了很多例子,像这样:

人的手指、脚趾、一组的人数、气球个数、花的盆数等等,都可以用10来表示。

b.做排队游戏。

请小朋友们数数第一排有几个人?

(8人)

(老师站进去)现在有几个人?

(9人)

如果想让第一排有10个人,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数一数现在有几个人?

谁是第10个人?

你是从哪边数的?

还有谁也可以是第10个人?

怎样数?

2.10的位置与大小。

a.尺子上的数字。

同学们经常用到尺子,请小朋友观察(实物投影)9在8的后面,10在哪里,为什么?

让学生感悟,9再添上1就是10,10在9的后面,10比0~9的数都大。

师:

数的顺序不仅可以在尺子上表示,还可以在直线上表示(把尺子抽象成直线)。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b.10为什么排在9的后面?

说一说下面有多少种填法。

10>()

反过来

()<10

请同学把空格中的数字补上。

c.完成课本第65页比大小的填空。

3.10的写法。

看屏幕回答问题。

10根小棒里有几个1根?

把10个1根捆成1捆,就是多少个10?

1个10在格上书写时左边写1,右边写0。

左边的1和过去学过的单个的1表示的数相同吗?

为什么?

在第65页的田字格练习写10。

4.10的分与合。

a.情境引入(课件演示)。

有一天,小聪约小伙伴去踢球,从家里带了10瓶饮料并把它装到袋子里,可是一个袋子装不完,就把10瓶饮料分别装到两个袋子里,小聪可能会怎样装这10瓶饮料呢?

b.想一想,有几种分法?

也可以(用学具代替饮料)亲自动手摆一摆。

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c.汇报不同的分法。

根据汇报把分的结果通过点击,在屏幕上出现。

d.上面每两个数合起来都是10。

如果能快速记住10的分与合,将来对你们解决许多数学问题很有好处。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

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

e.游戏:

组成10。

师生互动。

教师说一个数,学生说一个数,两个数组成10。

生生互动。

同桌两人做游戏,说数并出手指,两个同学出的手指数合起来是10。

5.学习10的写法。

(1)引导学生观察10的字形,并说一说10的结构:

10是由“1”和“0”两个数字组成的,左边是“1”右边是“0”合起来读10。

(2)教师示范,边写边讲解:

写10要占两个“日”字格,左边格子里写“1”,右边格子里写“0”,先写“1”再写两个数字不能离得太远。

(3)学生在节上格子里练习写10,教师作指导。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数数。

(1)数实物(数10根小棒)。

(2)抽象数数:

从1数到10;从10数到1。

2•完成第65页“做一做”的练习,先让学生根据10的组成连线,然后交流连线的过程和想法。

3.练习九的第1题。

4.练习九的第2题。

学生模仿指挥员发出命令,让学生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这样的情景。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学生对本课内容进行反思小结。

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

你能说说吗?

2.质疑:

谁有什么问题,可以提出来。

3.教师对全课进行小结.

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