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4361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10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docx

梅县高级中学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

梅县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试题

第I部分选择题(76分)命题、审题:

郑敏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有( )

①参加电价价格听证会   ②参加学校运动会③参加学校辩论会④参加人大选举⑤参加文学社⑥参加舞蹈队、时装表演队⑦浏览网站,领略世界各地风土人情⑧胡锦涛出访越南等亚洲四国

张家寨、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三峡大坝建成

A.①③⑤⑦   B.③⑤⑥⑦

C.②③⑤⑥⑦ D.①②④⑥⑧

2.古代有位画家对摹仿他的人说:

“纵逼似某家,亦食某家残羹耳。

我之为我,自由我再。

”另一伟大师也这样告诫他的学生:

“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从文化上看,两位大师都主张( )

A.发展和创新要区别不同对象    B.在继承的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才有生命力

C.只有继承才能实现创新     D.文化创新的需要来自自己的社会实践

3.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

A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

C坚持教育和科学D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对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②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

③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④发展是继承的必要前提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所以能够代代相传,是因为

A.它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     B.它是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C.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6.世界上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它们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识。

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中华文化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下列能体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的是()

A.文化的传承性B.文化的独特性

C.文化的地域性D.文化的民族性

7.广东省以抓主旋律精品创作为重心,带动文艺全面发展和繁荣,成为与京沪并驾齐驱的又一“文化航母”。

我国必须弘扬主旋律的原因是()

A.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B.思想文化的多样化对青少年的成长是有害的

C.没有主旋律,文化建设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

D.主旋律文化决定我国的社会主义方向

据报道,现在许多年轻父母在给孩子起名的时候,已经放弃了字典,而改用电脑。

电脑先是解剖拟取姓名含有或缺少“金、木、水、火、土”五行的情况,然后分析姓名会给人的学业、事业、婚姻等带来什么好运或歹运,最后给姓名打分。

通过这种方式,家长把孩子的命名权完全交给了电脑。

据此回答8—9题。

8.从文化生活角度看,下列各项对“电脑起名”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是腐朽文化,应予以剔除B.用电脑代替字典,体现了科学的进步

C.是落后文化,应予以剔除D.体现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的结合与创新

9.你认为先进文化和落后文化的根本区别是()

A.是否能够推动社会不断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B.是否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C.是否高雅、经典、流行D.是否通俗易懂、雅俗共赏

10.北宋史学家司马光说: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这一观点()

A.割裂了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的关系B.认为“才”比“德”重要

C.认为“德”比“才”重要D.认为“德”“才”密切联系、不可分割

11.邓小平谈到爱国时曾经说:

“难道爱国主义是抽象的吗?

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

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

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

”邓小平的这段话()

A揭示了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B揭示了爱国主义是抽象的东西C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的时期有着共同的要求

D说明爱国主义在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具体内涵

12.在进行文化比较时,一个重要的原则是不能有文化中心主义。

文化中心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傲慢的态度,也是一种学术浅薄。

反对文化中心主义()

①是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的表现②有利于世界各国人民相互尊重、共同发展③是尊重差异、平等相处的要求④是承认各国文化具有优劣的表现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3.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上述材料表明

①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的多样性②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③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14.广东之所以要大力进行文化节大省建设,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

这是因为()

①文化力量是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所在②文化建设是满足人民群众需要的主要途径③文化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关键因素,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④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③④

15.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和谐文化为支撑。

和谐文化体现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特色。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创造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创造和谐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科学论述的当代发展和理论创新。

下列关于马克思主义“和谐文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和谐文化是科学文化、先进文化和创新文化

B.和谐文化的理想状态是适度

C.和谐文化是宏观的、动态的,是包含着差别、矛盾、对立、冲突和斗争的

D.和谐文化就是中庸文化

16.“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

”台湾诗人的一首《乡愁》,在海峡两岸广泛流传,引起了两岸同胞的广泛共鸣。

这种激荡在两岸同胞心中的情感()

①表达了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盼望祖国统一的心情

②表明海峡两岸人民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

③表明海峡两岸的所有人都赞同一个中国的原则

④体现出爱国主义深深地植根于海峡两岸人民的心中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有位教授曾用三首诗词来形容三大江的文化特色,如黄河文化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长江文化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珠江文化是“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共此时”三字就能体现广东文化的包容性与共时性。

上述材料表明()

A不同区域有着不同的文化B文化只有地域之别,没有先进与落后之分

C文化与政治、经济是相互交融的D人人都有自己的文化生活

18.巴金说他的散文创作主要受到中国古代优秀散文的影响,儿时私塾先生要他背诵的《古文观止》里的200多篇散文是他散文创作“真正的启蒙先生”。

这说明()

A文化的发展只需继承古代优秀文化       B文化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和交往行为

C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是民族文化创新的根基 D文化创作源于大师的灵感和儿时的学习积累

19.广东发展的战略之一是增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建设文化大省。

广东提出的目标强调,要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宣传舆论的领导权和主动权。

这是因为(    )

①这是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根本保证②文化建设的领导权和主动权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问题③要增强宣传舆论工作的针对性的感染力④意识形态工作决定着经济建设的发展速度

A、①③B、①②C、③④D、②④

20.旅游火爆了,但卫生太脏了,环境破坏了,这不得不怪罪于文化破坏力,这折射出这样的文化思考()

A.道德作为人们共同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是构成文明的重要因素,人们必须严格遵守

B.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文化生活呈现出多样化

C.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靠教育,自省是微不足道的

D.经济发展了,人们思想道德会慢慢提高,经济和文化相辅相成

21.文化传播的高度和深度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

改革开放以来,世界各国的文化涌人中国,大大开阔了国人的眼界。

对待文化传播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A.欢迎世界一切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B.防止外域文化冲击中华文化的传统

C.文化传播有其自身规律,不用加以干涉D.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主动学习先进文化

22.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小约瑟夫.奈指出:

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实力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以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下列对文化与综合国力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①综合国力决定了文化的发展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③文化的力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④要想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获胜必须把文化建设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

23.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日益临近,我们不由回顾奥林匹克运动的起源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从希腊走向世界,从文化角度说明了()

A民族文化有共性,是相同的B在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C文化具有继承性D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24.有人主张,传统民俗节日应考虑恢复一些对现代有积极作用的千年古俗,还应扩充其新的内涵。

如在春节宣传一些振兴中华民族的内容;在清明提倡植树和缅怀亲人与先烈,讲一讲先烈和亲人在世时的一些丰功伟绩;在中秋节宣传和谐;在重阳节宣传敬老爱老等等。

下列对上述主张的评价中,你认为正确的有()

A.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应永恒不变

B.错误,因为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扩充其内涵就是否定其民族性

C.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只有因时而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D.正确,因为传统文化的内涵只有不断改变,才能促进社会与人的发展

中共中央政治局于2007年1月23日进行集体学习,由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

胡锦涛指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回答25——26题。

25.读右边漫画国家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倡导网络文明是因为()

A.低俗文化影响未成年人

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是人创造的

C.文化体现了经济

D.文化反映政治

(注:

漫画中电脑屏幕的文字分别

为“谣言、脏话、挑衅”,青年的

话“给他来点儿厉害的”)

26.国务院颁布实施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不得接纳未成年人进入营业场所。

然而,仍有一些“黑网吧”让未成年人进入网吧玩游戏。

甚至通宵达旦进行营业。

为此,各地工商部门加大了查处力度,依法取缔了一些“黑网吧”。

这一做法()

①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健康发展②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③是对末成年人实施社会保护的具体体现④有利于净化社会环境和文化市场

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

二、多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

27.据有关媒体报道:

最近有些地方办丧事用艳舞“聚拢人气”,造价数万元、数十万元的豪华墓地和墓碑竞相出现;网上恶搞“创意”呈现蔓延之势,《闪闪的红星》被“恶搞”成了网络短片《闪闪的红星——潘冬子参赛记》。

小英雄潘冬子变成了一个整日做明星梦、想挣大钱的富家子弟,短片制作粗俗低下。

通过上述材料,启示我们在发展大众文化的时候必()

A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B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向

C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

D大力倡导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

28.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在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指出,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A.是文化选择多样化的反映B.是抵制落后、腐朽文化的需要

C.是奏响文化主旋律的举措D.是加强先进文化建设的要求

29.下列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理解正确的是()

A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B一种文化中包含着另一种文化

C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D能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30.近几年,在法国、俄罗斯、比利时、阿根廷、智利、非洲,相继推出了内容丰富的“中国文化”主题活动。

这些活动,已经不仅仅是传统的演出和展览,而是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一个富有朝气、自信而充满创造力的新鲜饱满的国家,一个让人重新认识的伟大民族。

这充分说明()

A.中国的文化赢得了世界的尊重B.我国的文化竞争力得到增强

C.综合国力的强大是文化自信与自强的根本保证D.中国传统文化抛弃了神秘主义的色彩

31.2007年9月3日上午10时,全国1亿多小学生通过远程教育,观看了中央教育台“形势教育大课堂”之一“生活新变化”,启动“中小学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月”,共同感受祖国的繁荣发展,共同祝贺新学期的开始。

我国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作用表现在()

A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B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强基固本

C有利于搞好经济建设,促进经济发展D是我国当前各项工作的中心

32.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进一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社会理想,具有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新内涵,同时又渗透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和为贵”的优秀文化思想。

这表明,传统文化()

A.具有继承性B.具有相对稳定性C.内涵不断改变D.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33.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4月23日确定为“世界读书日”,创建学习型社会,已成为全世界的共识。

2006年4月23日,中共中央宣传部等11部门向全国发出“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倡议书”,提倡人人读书,学习传统文化。

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B、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C、文化对政治、经济具有重大影响

D、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传统文化,对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34.目前,在我国还存在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原因是()

A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

B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

C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也反映到人们的精神生活中来

D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起步较晚,前景渺茫

第II部分非选择题(共74分)

三、简答题:

本大题共2小题,35题7分,36题10分,共17分。

35.(7分)比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议会民主制度的本质区别

36、为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长征精神,反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讴歌新时代和新人物,中国作协和有关地方作协组织开展“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

组织作家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亲身感受社会主义时代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征沿途各地发生的巨大变化。

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同心,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多出精品力作。

结合“重访长征路,讴歌新时代”大型采风活动,谈谈你对社会实践与文化创新关系的认识

四、辨析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题11分,共22分。

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不得分。

37. 民族精神是历史精华的凝聚,现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倡导民族精神不合时宜。

38.背景材料:

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辨题:

思想道德修养比知识文化修养更重要。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第38题17分,第39题18分,共35分。

要求紧扣题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结合材料展开分析。

39、材料一: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5年全国人大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总结2004年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成就时其中有:

——各级政府加大对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的支持,中央财政用于这些方面的支出987亿元,投入国债资金147亿元。

——国家为中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2400多万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从2005年开始,免除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的书本费、杂费,并补助寄宿学生生活费,到2007年在全国普遍实行这一政策。

材料二:

2005牟5月14日由科技部、中宣部、中国科协等单位主办的“2005年科技活动周”开幕,国务委员陈至立在出席开幕式时强调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现,对科技事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坚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坚持把加强自主创新作为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实现科学技术的大发展。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观点是什么?

运用文化的知识简要分析其中的原因和做法。

(7分)

(2)材料一观点所确定《文化生活》中的目标是什么?

怎样实现?

(3分)

(3)材料二反映《文化生活》中的观点是什么?

怎样解决这一问题?

(7分)

40.材料一:

我国钢铁生产与发达国家的比较

 

 

注:

目前,中国钢铁行业年生产能力已大于市场需求1.2亿吨,还有在建能力7000万吨,拟建能力8000万吨。

材料二:

2005年4月20日,国务院通过了《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其目的是使我国成为钢铁综合竞争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钢铁强国。

2006年按照国务院批准的《产业结构调整目录》,300立方米以下小高炉、20吨以下小转炉、小电炉进入淘汰实施阶段。

材料三:

A、B两个大型钢铁企业集团实现联合重组,成立新的C企业集团,计划实现年产钢铁2000万吨的能力,销售收入达到1000亿元水平,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钢铁集团,进入世界500强。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和材料二各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

二者有什么内在联系?

(6分)

(2)C企业为扩大生产规模需要筹集资金。

请你为联合后的C企业选择融资渠道提出建议。

(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请你为增强钢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提出合理化建议。

(8分)

 

2008届高三政治答题卡

班级姓名座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2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答案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4分)

题号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答案

三简答题

35、

 

36、

 

四、辨析题:

37、

 

38、

 

梅县高级中学200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政治科答案

第l卷(选择题共76分)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26小题。

每小题2分,共52分。

1~5CBBAC6~10ACCAD11~15AACCD16~20DACBA21~26DBDCAA

二、多项选择题:

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8小题。

每小题3分,共24分。

错选、多选、少选,该题不得分。

27AD28BCD29ACD30ABC31ABC32ABD33ABCD34ABC

第II卷(非选择题共74分)

35、

(1)经济基础不同(我国:

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西方:

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有制)

(2)阶级实质不同(我国:

维护和实现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意志,西方:

维护和实现资产阶级的利益)

(3)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不同(我国:

民主集中制原则,西方:

三权分立原则)

(4)实施的效果不同(我国:

既有利于充分发扬民主,又有利于国家的集中管理,效率高;西方:

相互牵制,互相扯皮,效率低下)

(5)所反映的国体不同(我国: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西方:

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国家)

(6)行使权力的主体不同(我国:

人民;西方:

议员)

(以上六点区别,只要答到其中四点并有合理、到位说明即可得满分)

36、答: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分)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化创新就会失去丰富的资源和充足的条件。

(2分)组织作家参加采风活动,亲身体验长征的艰难险阻,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才能积累创作素材,激发创作灵感,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

(1分)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1分)作家通过采风活动,创作的优秀文学作品,对于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1分)塑造美好心灵、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等具有重要作用。

(2分)

37.

(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的结晶。

(2分)中华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3分)因此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2)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结晶,其形成和发展是长期历史积淀的过程,也是随着时代变化而不断丰富的过程。

(1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不断注入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2分)当前,我们要立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要求,继续丰富和发展民族精神,书写中华民族精神的新篇章。

(2分)

(3)辨题的观点是不科学的。

(1分)

38、

(1)知识文化修养与思想道德修养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

(1分)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能够促进思想道德修养。

(1分)掌握了科学知识,有助于人们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作出理性的行为选择,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所以良好的知识文化修养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同样非常重要。

(2分)

(2)加强思想道德修养,能够促进知识文化修养。

(1分)提高思想道德认识,重视思想道德情操,坚定理想信念,有助于增强学习的自觉性,掌握更多的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知识文化修养水平。

(2分)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运用所掌握的知识为社会造福。

不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即使掌握了丰富的知识,也难以避免人格上的缺失,甚至危害社会。

(2分)所以,但丁认为:

“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永远也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3)因此,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应该做到既要有良好的知识文化内涵,又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修养。

(1分)上述观点是不科学的。

(1分)

39、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重视发展教育事业。

(2分)

其原因是:

①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重视发展教育事业(1分)②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2分)③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和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分)

做法是:

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分)

(2)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分)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2分)

(3)材料二反映了我国重视科学,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2分)①要充分认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