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434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docx

完整版三最新版青岛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单元备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和实际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测量活动中,初步建立1千米、1分米、1毫米的长度观念;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会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进行测量,能估计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体会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1、认识毫米、分米、千米。

2、建立毫米、分米、千米长度的概念。

3、会正确进行单位间的互换和转化。

难点:

1、熟练进行长度单位间的互相转化,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进行长度单位的估测。

教材分析

教材安排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测量活动,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实地测量身边的物体,体会1毫米、1分米、1千米有多长。

在“自主练习”和“实践活动”中,也安排了许多实际测量活动,目的就是让学生在大量的估测和实测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本单元安排了两个信息窗。

第一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在梦中看到齐天大圣孙悟空金箍棒逐渐变小的情境。

借助“1毫米有多长呢”、“1分米有多长呢”等问题,展开对长度单位“分米”、“毫米等有关知识的学习。

第二个信息窗呈现的是小朋友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画面,借助问题“1千米有多长”引入对长度单位“千米”的学习。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分米”和“毫米”。

通过学习,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对于今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信息窗呈现的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提出问题。

教材创设了小朋友在梦中见到孙悟空,观看金箍棒的变化和孙悟空比本领两个有趣的情境。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好这一情境,制成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从而自然地导入新课的学习。

2、在实际测量中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大量的测量活动,另一方面还有精心组织学生开展有趣的课外实践活动,如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估测自己的步长等,使学生经历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的过程,形成长度观念,体验学习的乐趣。

3、注重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估测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活动应贯穿于整个教与学的过程。

教学时要充分调动学生估测的积极性,引导学生在测量物体时先估测再进行实际测量,以提高学生的估测能力。

4、重视对学习活动的评价。

对学习活动的评价要结合具体活动和实际操作,要关注学生在实际活动中对测量的体验,以及对千米、分米和毫米长度概念的理解。

5、本单元建议课时数:

4课时。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信息窗1第二课时毫米、分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在测量活动中,明确毫米、分米产生的实际意义,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长度表象。

在观察、猜想、验证等实践活动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的进率。

2、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结合具体内容,向学生渗透长度单位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的观点。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并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以甜甜在梦中与孙悟空比本领的童话故事为背景,引导学生认识毫米、分米。

教材安排了三个红点问题和一个绿点问题,引导学生经历猜测、验证、测量的过程,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积累了一定的活动经验。

对学生以后学习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具有重要的意义。

重点难点

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正确理解毫米、厘米、分米、米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讨论、动手探究、讲授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复习

(1)我们认识了哪些长度单位?

(厘米,米)

(2)关于它们我们都知道了什么?

生:

字母表示:

米m,厘米cm

生:

关系:

1米=100厘米

生:

手势表示米和厘米

2、你还知道哪些长度单位?

你是怎么知道的呢?

(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今天我们就是研究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的知识。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厘米和米,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然后实现知识的迁移,借学生口引入今天的学习,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毫米

1、请你拿尺子量一量手中橡皮的长度或厚度(学生活动)

汇报:

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

总结:

听了几个同学的汇报老师发现一个问题,你们要么用了大约这个词语,要么说几厘米多一点,要么说不到几厘米,想不想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一个长度单位毫米(mm)

2、学习毫米(小组活动)

仔细观察直尺,从哪儿到哪儿是1毫米

多让学生到黑板上指一指,说一说,找到不同地方的1毫米

总结:

直尺上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

画一画:

把你找到的1毫米画在练习本上?

谁先来黑板上演示一下?

他的方法你学会了吗?

自己试一下吧

找一找:

找一找你身边的哪些物体他们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举例:

(1)把1个1分硬币捏在食指和拇指中间,这枚硬币的厚度大约就是1毫米。

(2)银行卡和电话卡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10张纸的厚度大约是1毫米。

3、毫米和厘米的关系

毫米和厘米之间有着很密切的关系,仔细观察直尺他能告诉你,我们一起找一找吧

生:

我数了数刻度3到刻度4之间发现1厘米=10毫米

生:

我数了数刻度5到刻度6之间发现1厘米=10毫米

总结:

1厘米=10毫米

(二)学习分米

1、请拿出你准备的长10厘米的纸条,同桌两个互相检查一下你同桌的准确吗?

把有疑问的给老师。

2、向老师学习把10厘米的纸条记在手上。

(手势)

3、同学们,我们这个手势是10厘米,也是1分米。

你记住了吗?

学生之间重复说10厘米是1分米。

板书分米(dm)

4、在直尺上寻找1分米,你的直尺上的1分米是从刻度几到刻度几的长度?

5、画一画,画出你找到的1分米。

6、寻找身边的物体,哪些物体的长度或高度大约是1分米?

7、组织学生验证猜想,并在尺子上数一数,1米有多少分米。

让学生直观感受到1米=10分米。

设计意图:

因为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测量基础,所以我选择,先测量橡皮,知道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习新的长度单位,接着从认识毫米开始,通过找一找,指一指,画一画,等活动加深孩子们对毫米、分米的认识。

三、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第1题。

(1)同桌交流。

(2)教师说长度,学生用手势表示。

要求:

速度要快而且要准确。

2、自主练习第2题。

(先猜单位再量一量)

量一量1元钱硬币的厚度是(    )

量一量数学课本的长度是 (  )

量一量课桌的高度是(    )

3、自主练习的第4题。

(重点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去辨析)

先让学生独立填写,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5、自我评价:

这节课我都学会了什么?

生:

我认识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

生:

我知道1厘米=10毫米

生:

我知道10厘米是1分米。

六、作业:

1、新课堂信息窗1习题。

2、调查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接1毫米、1分米。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分米、毫米的认识

毫米(mm),直尺上一小格就是1毫米,1厘米=10毫米。

10厘米就是1分米,1分米=10厘米。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信息窗1第二课时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目标

1、巩固认识长度单位——分米、毫米,建立几毫米、几分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去理解长度单位之间的互相转换。

2、在动手实践中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有用之处。

3、在实际操作中养成细心、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经历与他人交流的活动,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学习毫米、厘米、分米、米这些长度单位间简单的单位换算。

根据基本关系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研究几厘米=几毫米,几分米=几厘米,几米=几厘米,进行长度的比较,和长度的基本计算等等。

学情分析

学生经过上节课的学习基本能掌握1毫米、1分米的表象,能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物体,但是部分同学对于不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还存在困难。

重点难点

重点:

建立几毫米、几分米的长度观念

难点:

毫米、厘米、分米、米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方法

动手探究、练习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你知道1毫米,1分米有多长了吗?

把你知道的告诉甜甜吧(回忆旧知,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2、画一画,画出5厘米的线段和10厘米的线段。

(两个同学演示画出线段,集体订正)。

3、在直尺上找到你喜欢的5厘米和10厘米仔细观察,他们是多少毫米?

设计意图:

再一次回忆和毫米、分米有关的知识,通过画一画线段,导入今天的学习长度单位之间简单的换算。

二、探究新知:

(一)学习厘米和毫米的互换

1、交流你的发现

生1:

5厘米=50毫米

生2:

10厘米=100毫米

2、说一说你的根据

生:

1厘米=10毫米,所以5厘米是50毫米,10厘米是100毫米

3、仔细观察直尺,你还能发现几厘米等于几毫米

学生之间互相交换自己的发现,巩固厘米和毫米的关系

4、反过来,80毫米是几厘米,70毫米是几厘米呢孩子?

(二)厘米和分米之间的互换

1、刚才我们发现厘米和毫米之间的秘密了,有没有信心研究一下厘米和分米之间的秘密呢?

2、出示绿点问题:

金箍棒长70厘米,用分米作单位是多少分米?

生:

10厘米是1分米,70厘米是7分米。

生:

1分米是10厘米,70厘米是7分米。

3、那么,4分米是多少厘米呢?

生:

1分米10厘米,4分米是40厘米。

总结: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这是我们学习今天内容的法宝,一定要牢记吆!

(三)米和分米的关系

1、提问:

1米等于多少分米

多让几个学生回答

2、5米是多少分米?

3、8米是多少分米?

设计意图:

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1米=100厘米,是这节课孩子们学习的依据,所以一定要给孩子们一个基本的思维方法,想几时,先想1怎样,例如:

40毫米,想10毫米是1厘米。

三、巩固新知:

1、长度单位的大小比较

在○里填上“>”、“<”或“=”。

3厘米○3分米10分米○1米7毫米○1分米

生:

3分米=30厘米,所以3厘米<3分米,

生:

10分米是1米,所以10分米=1米

生:

1分米是100毫米,所以7毫米<1分米。

2、长度单位的计算

1分米-3厘米=()厘米

26毫米+54毫米=()毫米=()厘米

98厘米-58厘米=()厘米=()分米

(1)学生先自己完成

(2)集体订正

生:

1分米=10厘米,1分米-3厘米=7厘米。

生:

26+54=80毫米,10毫米是1厘米,所以80毫米=8厘米。

98-58=40厘米,10厘米是1分米,所以40厘米是4分米。

设计意图:

这两个题目都是思考中都需要长度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所以这里安排这两个题目进行巩固拓展,既巩固了学生所学知识,又做到了对知识的灵活运用。

四、总结反思、形成方法

1.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并让学生说说用什么方法来理解1分米、1厘米的长度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反思自己出错的原因。

3.集体交流:

在本节课的学习中,哪些问题你解决了,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提出来共同探讨。

五、作业:

配套练习册。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简单的单位换算

5厘米=50毫米70厘米=7分米2米=20分米

1厘米=10毫米1cm=10mm

1分米=10厘米1dm=10cm

1米=10分米1m=10dm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信息窗2千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并能进行该单位的简单化聚;

2.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使学生进一步学会估算和分析问题;

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让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在与同伴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愉悦心情。

教材分析

《千米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

它是在学生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并且初步了解了这些长度单位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已经学习了米、分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且有了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来看,准备状况是良好的。

由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机会接触千米这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会感到抽象,建立1千米的观念比较困难。

而对长度单位千米认识不深入,必将导致长度单位使用不合适,以及估计估计物体长度不准确等错误。

重点难点

重点:

使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掌握1千米和1米的关系。

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能选择合适的单位名称表示物体的长度

教学方法

讨论、自主探究、讲授法、练习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我们知道孙悟空的金箍棒既能变短,也能变长,这不孙悟空又跑到甜甜的梦中去了,我们一起看一下

你得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

金箍棒变成了1千米,

生2:

热气球的高度也是1000米

生3:

小朋友的高度是2千米

2、关于千米你都知道了什么?

生:

千米是长度单位,

是的,千米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一起举例感受一下1千米的长度

设计意图:

充分利用情境图,引入今天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儿童的好奇心,提出问题“千米”是多少。

遵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拓展运用的学习思路。

二、探究新知:

那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

1.师:

老师手里拿的米尺是1米长,用这把米尺连续量几次是1000米?

(板书:

1000米)

1000米用我们今天所学的千米作单位就是1千米。

(板书:

1千米)

板书:

用米尺量1000次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2.请看屏幕:

上次我们量出了100米的长度,几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

10个100米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3.(屏幕显示)我们学校的操场一圈是200米,沿操场(一圈200米)走()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板书:

沿操场(一圈200米)走5圈的长度正好是1千米。

想一想我们沿操场走一圆大约用了几分钟?

(3分钟)

那么沿这操场走5圈,也就是走1千米大约要几分钟?

(15分钟)。

板书:

走15分钟的路程,长约1千米。

小结:

1千米=1000米

4、读法指导:

1千米等于1000米,听起来不容易区分,语文课上朗读讲究抑扬顿挫,谁能巧用停顿,把千米和米区分开来,使人一听就明白。

l(停顿)千米=1000(停顿)米

指导读:

注意在数字和单位之间适当停顿。

师:

千米也称公里,在上面的板书上添上(公里),有时也用Km表示。

5.图中的小朋友高度是2千米,你知道是多少吗?

生:

2千米就是2个1千米,2千米=2000米。

那么5千米是多少米?

6000米是多少千米?

生:

5千米就是5个1千米,5千米=5000米

生:

1000米是1千米,所以6000米里面有6个1千米,6000米=6千米。

设计意图:

千米是是一个较大的单位,小学生感到比较陌生,所以量一量、走一走、说一说、找一找等活动力求将1千米与生活中常见事例建立联系,形成表象。

所以要提前一周就给学生布置活动要求,或先上一节活动课,这样学生在举例时就不会无从下手,读法的指导,也是很有必要的,我们应该让学生在读法上进行区别。

三、巩固新知:

千米的应用

1、现在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那千米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

(屏幕显示)请看老师星期天在聊城到济南的路上拍摄的一些镜头,请你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有"千米"?

(1).公路边的里程碑

(2).指路标志

(3).限速标志

(4).摩托车的速度表

2、随着学生的回答,屏幕上分别出示图片。

提问学生在哪儿,哪些地方会有千米,这个练习非常好,一定要学会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

3、小结:

千米常用来计量比较长的路程。

设计意图:

找生活中,千米的影子,再一次让学生感受千米就在身边。

举例越多,学生映像越深刻,千米概念的建立就越深刻。

4、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

生:

我知道1千米=1000米

生:

我知道15分钟大约走1千米。

生:

操场一圈200米,5圈1000米。

生:

在刚才发言时我受到了你的表扬。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是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的过程,使学生学会总结知识,把所学知识变成自己内在的东西。

自己对自己的及时评价,使得孩子们发现自己的优点,培养孩子的自信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五、作业设计:

1、写一篇数学日记:

《我心目中的千米》

2、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千米的认识

1000个1米是1千米。

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

1千米=1000米,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我学会了吗?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通过比赛,提高学生对测量的兴趣。

同时,在测量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分工意识,在活动中渗透初步的统计知识。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学生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实践活动。

教材提供了一系列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实际测量和搜集数据的实践活动,通过课上交流以获得有关测量方面的知识;本课又为学生提供了现场测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情分析

经过几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掌握了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等长度单位,且有了最初步的感知长度的生活经验,能用尺子进行对物体的测量并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加深对长度单位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法、信息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准备

学具:

各种测量工具(大卷尺、小卷尺、米尺、皮尺、直尺),足球、排球、7号电池、5号电池、10张卡纸、10张作业纸、数学书、数学作业本、各种测量表格

课前将附件1作业汇报表,分4组发给每位学生,课前进行调查测量,完成表格。

(小组成员调查同一项目)

学生活动形式:

每5人为一小组。

教学过程:

一、回顾整理,复习旧知

1、谈话: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了许多长度单位了,想一想都有那一些?

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设计意图]本课是安排在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认识的后面,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厘米和米的知识,所以本节课是对以前学过的所有的长度单元一个综合的回顾与应用。

板书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便于学生感知他们之间的关系。

2、用手势比划出长度单位的长度

(1)比划出1毫米大约有多长?

  全班一起比划出1毫米

你是怎样记住的?

  1分米呢?

1米怎么比划?

(2)你能不能比划出1千米多长?

  学生比划不出来

  质疑:

为什么你比划不出来?

提问:

你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它?

[设计意图]低年级的学生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1个长度单位大约有多长,只靠眼睛看、耳朵听是无法记牢的,学生必须亲身去感受、去体验,才能在脑中形成长度的表象,这为学生进行准确的目测和估测奠定基础。

3、回顾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

 提问:

这些长度单位之间还存在什么关系?

你还记得吗?

 生回顾

师板书(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0 10   10  1000

[设计意图]这三部分内容是我们课堂上已经学过的知识,本节课将其回顾、整理,强化基础知识,为下面的活动提供知识储备。

二、交流汇报,课前作业

1、小组内讨论

(1)师介绍课前作业项目

测量或调查项目(附件表1)

(2)谈话:

全班分小组,小组内每一同学都对同一项目进行了测量或调查

(3)小组内交流:

①交流内容:

测量结果、选用的长度单位和测量工具,

②谈谈自己在测量中的收获

2、全班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选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在全班范围内汇报讨论结果。

3、讨论选用合适的长度单位

(1)谈话:

观察这四张表格,仔细看看各自选用的长度单位,你发现了什么?

(2)师小结:

在测量物体时,要灵活的选用长度,量较长、较高的物体,可用较大的单位米甚至千米,量较小的物品时,可用厘米或毫米做单位。

4、讨论如何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

(1)课件出示:

小朋友用直尺量手腕一周长,“我的手腕一周大约长4厘米”

(2)提问:

你同意这个小朋友的看法吗?

“你想对小朋友说什么?

(3)师小结:

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根据物体的实际情况(如:

长度、形状),选用合适的工具,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测量更方便,准确。

5、拓展知识:

课件出示有关长度的小知识(教师课前搜集一些动物身长、建筑的高度等小知识,制作成幻灯片)

三、合作探究,现场测量

1、教师介绍活动要求,小组抓阄决定测量活动

(1)揭示课题:

动手量一量

(2)课件出示:

五项活动及各种测量工具的图片介绍

(3)小组抓阄决定本组的活动并领取相应的表格(附件2)

2、小组合作完成测量活动

(1)小组讨论:

选用哪个工具完成任务;如何分工完成任务。

(2)小组分工,合作活动

3、小组汇报

四、全课小结

个性修改

板书设计

长度单位

毫米 厘米 分米  米 千米

    10 10   10  1000

 

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学科二年级下册(青岛版本)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实践活动奇妙的动物世界

活动目标

在调查动物有关知识的过程中,加深对万以内数的认识,体会长度单位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在活动中,发展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并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进一步探究大自然的欲望。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万以内数的认识和长度单位后安排的一节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以后解决综合实践活动中的问题积累初步的活动经验。

本节课解决的主要问题是:

了解奇妙动物世界的有关知识。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万以内的数、掌握了毫米、分米等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而奇妙的动物世界是比较能引起学生兴趣的话题,因此让学生带着积极的兴趣投入到学习实践中。

重点难点

重点:

学会调查活动的基本步骤。

难点:

经历用不同方式获取信息的过程,获得一些初步的实践活动经验。

教学方法

观察发现法、信息分析法、自主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制定调查计划

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领大家去探索奇妙的动物世界,你们愿意吗?

1.确定调查对象

(1)谈话:

你最想了解哪种动物?

(2)谈话:

你想了解关于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理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