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记录者.docx
《评课记录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评课记录者.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评课记录者
出课者
包忠友
出课学科
品德与生活
班级
二年级
出课内容
我和动物交朋友
评课人
娜拉、其木格、韩玉柱、马在山
评课内容
综观本课教学过程 ,其最大特点之一是让小动物走进课堂,让孩子在与真实动物的亲密接触中感受着与动物做朋友的乐趣,构建了一个真实互动的生活化课堂,使课堂教学更有现实感,更贴近学生生活。
其次,本课通过创设活动情境,如“看一看,猜一猜,摸一摸,说一说,听一听”等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动物知识,培养学生亲近动物,热爱动物与动物分享快乐的情感,初步体验人与动物的关系,在活动中体验、感知、感悟,提升自我。
课前教师以猜动物谜的方式引入主题,并根据学生猜出的谜底猜动物玩偶,在游戏中导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音像动画多媒体课件的播放,使孩子们很自然地产生要与可爱的动物交朋友的愿望,新课导入十分自然。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现实生活,实现教材内容的扩展。
让学生在阐述画面的过程中交流,由此唤发出“我”的真真切切的感受,让教材里的生活情境和学生真实的生活共鸣,从而真切地体会与动物友好相处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在师生互动中,以及学生兴趣中,得以消化;学生乐于参与、乐于回答问题,体现了真实的对小动物的情感——和动物交朋友。
教学设计
阿木古朗第二小学
包忠友
空气的性质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运用感官和工具认识到空气是有体积的,占据一定空间,而且不能随意缩小。
2.会利用小工具制作验证假设的工具。
3.小组动手完成空气水“火箭”的制作。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空气是占据一定空间的,是不能随意缩小的。
2.知道空气的质量比水轻,能浮上来。
3.知道空气是有压力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现生活中常见的利用空气也占据空间的例子,体验身边事物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空气不仅占据一定空间,而且有质量,不能随意压缩做占据的空间。
【教学准备】
水槽、玻璃杯、塑料瓶、气球2个、塑料绳、细竹箝、针筒、橘子皮、橡皮、橡胶塞、塑料袋、塑料管、餐巾纸。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要一起研究一个人最不能缺少的东西——空气。
空气大家每天都在接触,你了解空气么?
空气每时每刻都存在我们的身边,你有什么方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先不急着讨论,先来看看一个纸团的秘密。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空气占据空间的秘密。
(1)实验一
我把纸团放在杯子里,再把杯子反扣进水槽,你认为杯子里的纸团会湿吗?
说说看为什么?
有的同学说纸团会湿掉,有的同学说不会,究竟结果是什么呢?
下面请一位同学证明给大家看,看看哪种说法是对的?
(学生演示)
(2)实验二
①班上哪个同学肺活量大?
我请他来吹一个气球。
②这里有一个塑料瓶,还是那个气球,把它放在瓶子里,再让他吹看看。
③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④既然发现了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你们小组能解释吗?
(3)做了两个实验了,你发现了空气的什么性质?
(4)关于空气你还知道些什么?
还有哪些问题?
把它们记在活动记录上。
2.指导学生认识空气有质量。
(1)把两只吹了气的气球吊在小棒上,保持平衡,刺破一个,你认为会发生什么变化?
(2)说明了空气还有什么?
(3)这个实验还可以怎么做?
3.空气所占据的空间不能随意压缩。
(1)实验一
①大家都玩过气垫的玩具,你玩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
②用手轻轻压一下模拟小气垫,你发现了什么?
怎么解释呢?
(2)自我设计实验
①我们的实验对吗?
用橡皮和针筒设计个实验,再来验证一次,看看我们的实验结果对不对。
(3)我们又发现了一个空气的新性质:
空气可以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4.空气与其它物体的性质对比。
(1)还记得我们三年级时了解过的固体和液体么?
(2)谁来说说固体、液体和空气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
(3)书上的表格请你们讨论以后填写。
(4)学生汇报与补充。
三、巩固新课
(1)今天我们了解了空气的性质,其中有一种在我们的生活重使用的非常多,就是压缩空气,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压缩空气?
(2)他们是怎样应用的?
(3)想不想做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4)教师讲解三种玩具的做法,并简要介绍原理。
四、合作
(1)完成一个压缩空气的玩具。
教学效果
板书设计:
空气的性质
占据一定的空间
有质量
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的性质》教学反思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一些对空气的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会流动,也知道了空杯子、空瓶子里面有空气等。
本课教学正是以学生的认知背景为基础,从学生的生活经验人手,通过观察实验来探究空气的性质的。
空气的性质很多,光从一堂科学课上来探究这么多空气的性质是不可能的,于是在课上,将教学内容作了适当的取舍,把学生不清楚的内容通过反复观察实验进行重点探究,而学生已经知道的内容只是在课上提一下,引导学生在课后再作进一步探究。
学生始终不明白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先用“纸团不湿”的实验引导学生思考:
纸团为什么不湿?
因为空气占据了空间,水不能进去。
然后,又让学生吹放在空瓶子里的气球,结果气球吹不大。
这一实验也证明了空气占据空间的性质。
但是上了几节课发现,这个纸团不湿的实验很多学生都已经见识过,对他们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了,对激发学生的作用不大。
于是我将乒乓球实验代替“纸团不湿”的实验。
我先将乒乓球放在水中,乒乓球自然而然的浮起来了,但是当我将一个烧杯扣在乒乓球上的时候,孩子们惊奇的发现乒乓球沉到了水底,很多学生都感到非常奇怪。
这样就很形象的说明了空气占据空间,也大大激发了孩子的探究欲望。
《空气的性质》说课稿
说教材
《空气的性质》选自苏教版《科学》教材四年级下册《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中的第1课。
在日常的生活中,学生对于空气已经积累了一些认识,知道我们周围到处都有空气,空气看不见摸不着等等,但是都是停留在生活经验上。
所以本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了解空气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手段,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且研究它的性质,把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提升到运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空气性质。
从而关注空气的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得应用。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想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导入对空气性质的研究
第二部分用多种感官和不同的实验方法,去认识空气的性质。
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部分。
共有4项活动,1、探究空气具有占据空间的性质;2、认识空气有质量;3、认识空气具有流动性;4、感受空气能被压缩。
第三部分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
第四部分了解人们对压缩空气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说教学目标
在学习本课前学生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如何用科学的方法来认识空气的特点以及具体怎样来探究这两个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指导,而这恰好是我们教学最有价值的地方。
为此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用一定办法证明空气的存在;
2.知道空气要占据空间,空气可以流动,空气有质量、空气能够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3.初步了解压缩空气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技能目标
1.能对“瓶子里的气球为什么吹不大”做合理的解释与假设,并能用实验验证;
2.能初步依照“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知程序,进行关于空气的探究活动,做好简单的记录。
情感目标
1.培养尊重证据和按照科学认知程序进行科学探究的科学态度和习惯;
2.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利用空气性质的应用和研究。
教学重点:
认识空气的性质
教学难点:
探究压缩空气的力量
教学准备:
矿泉水瓶、气球、剪刀、塑料瓶(部分瓶子的底部用钉子扎了孔)、篮球(充气不足)、打气筒、压缩空气、利用空气压缩的课件
说教学法
根据《小学科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要以科学探究组织教学,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本课的教学法确定如下:
从教的方面来说,本课的思路是指导学生通过“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的科学认识程序,主要采用“探究-研讨”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利用实验对空气的性质以及空气的存在进行观察、研讨、推测、验证,用科学的方法认识事物,从而让学生学到探究科学规律的本领。
为了能使本课的教学目标得以落实,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我还同时综合运用了比较法、归纳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来组织课堂教学。
从学的方面来说,本课主要采用观察法、探究实验法、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实验来指导他们用实验的方法,去证实空气的存在并研究它的性质。
充分发挥学生的动手、动脑、动眼的功能,从而获取新知识,培养技能技巧。
说教学过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分成两课时进行教学,现在我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一)谜语导入,感受空气。
1、猜谜语:
奇妙奇妙真奇妙,看不见来摸不着,无孔不入变化多,动物植物都需要。
谜底:
空气。
2、那么请同学们想一想,哪儿有空气呢?
完成课本上的实验。
(1)这只注射器里有空气吗?
空气看不见摸不着,怎样证明呢?
请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的方法。
(2)谁有办法用这个塑料袋来证明空气的存在?
学生演示并说明
3、小结:
关于空气,你都知道些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然后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归纳,并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空气的性质。
这部分的设计理念是:
通过猜谜语来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实验实现了第一次探究,初步感知:
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看不见摸不着,但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
同时通过关于空气,你都知道了什么?
还想知道什么?
的提问调动学生对空气已有的知识储备,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为继续探究空气的性质做好准备。
(二)动手实验,自主探究
在这个环节里安排了四个步骤,分别是:
1、探究空气占据空间
这里安排了两个活动,一是教师演示把一团纸塞在杯底,将杯子倒立竖直压入水中,猜纸团会湿吗?
为什么会这样?
二是学生吹气球比赛。
通过这两个活动让学生认识到空气需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师板书:
空气占据了空间。
2、在观察学生吹气球比赛这个活动中,我把部分瓶子的底部扎了孔,学生可以把气球吹大,让学生找原因,为什么有的气球能吹大,有的不能,从而引入到第二个步骤,再让学生把气球吹大后把气球口对着自己的脸松开这一活动,说明空气具有流动性。
3、空气有质量
把两只充气的气球吊在平衡杆上,并使它们保持平衡,刺破其中一个,观察发生的现象。
实验的结果说明了什么?
通过平衡杆的倾斜说明空气是又质量的。
这个实验为教师演示实验,在前面认识了空气占据空间、可以流动的基础上进行的。
本实验教材使用的是小棍,但是为了让实验更加明显有说服力我采用了实验室常用的平衡杆和铁架台。
同时注意应该用胶带贴在气球口处逐渐放弃,感知平衡杆从平衡到逐渐抬起的过程,来说明空气有质量。
4、探究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是探究空气性质中的一个难点,为了突破这一难点。
我用两个气袋,通过对比实验,让学生在用手压气垫的的过程中去发现装着同样质量的空气袋子,一个用受压,一个不压之后体积发生了变化。
通过实验正确认识压缩的概念,压缩就是物质的量不变化,但体积缩小了。
这也为下一节课比较空气和水的压缩性质做好了铺垫。
在这里学生认识了在密闭的空间空气可以被压缩。
这部分的设计理念是:
通过教师的演示实验和学生的分组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让学生把精力都集中到探究空气的性质当中去。
第二课时主要对压缩空气有弹性和生活中对压缩空气的利用,压缩空气的力量进行研究。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评课记录
授课人:
马在山、评课人:
包忠友
《搭建生命体的积木》这一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4课,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知道细胞是搭建生命体的积木,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要让学生比较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异同,了解不同细胞的功能,知道细胞能够生长、发育、衰老、也能够死亡。
让学生受到珍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马老师较好的体现了以下几点:
一、让学生动手实践,亲历探究体验,有利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学生见到显微镜,都很好奇,自己动手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和骨细胞,让他们亲眼目睹了奇妙的微观世界,打开了一扇通往科学道路的大门。
观察时学生不抢不闹,这说明学生平时就受到了良好的实验教育,能够做到有序观察,科学观察,动手又动脑。
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善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模拟科学画面,成功突破教学难点,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生物知识。
马老师把我们平时看不到的场景用视频模拟再现于荧屏上,使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直观,便于学生理解;把要几十年才能看到的变化浓缩于几分钟,节约了教学时间,提高了教学效益。
三、让学生表述自己的观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能动性。
几乎在每一个新知识点出现的时候,马老师都是让学生先发言,谈自己知道的这方面的知识,然后再看视频,更正答案,这样做,有利于挖掘学生的课外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这节课马教师是让学生在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中进行的,学生自主性强,教学目标达成度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出课者
包忠友
出课内容
空气的性质
评课地点
学校实验室
评课时间
20xx、9、16
评课人
福山、韩玉柱、马在山
评课内容
福山:
1、情趣导入新课、立刻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创设了轻松的课堂探究氛围、
让学生快乐探究。
2、以学生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体现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
3,实验准备的充分,并在课堂上展示的疏密有致、主次分明。
4,在实验中发现问题的现象,得出概念,反过来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服务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科学给带来的便利和力量。
5,建议引导学生多用学到的科学知识,应用到生活和学习中,解释其现象和问题。
韩玉柱1,教学内容生动,与学生以往经验结合紧密,并指导到位,教学效果较好。
2、目标明确,学生参与积极,效果好。
3、建议实验活动和讨论时,注意引导,注意有序。
马在山1、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上能从学生贴近生活去观察所学内容,能注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掌握好基本技巧。
2、教学目的明确,教学思路清晰,教态亲切自然,效果好。
阿木古朗第二小学评课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