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668160 上传时间:2022-10-23 格式:DOC 页数:41 大小:5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4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物理竞赛专题讲座.doc

初中物理知识竞赛辅导专题讲座

第一讲力学

(一)

(教师使用)

一、知识提要

知识点

分项细目

测量

1.长度的测量;正确使用刻度尺

2.测量数据的记录和处理

3.测量的特殊方法:

(1)累积法;

(2)替换法;(3)辅助工具法

运动和力

1.变速直线运动:

理解的含义

2.匀速直线运动

3.按性质分类的三种力:

重力、弹力、摩擦力

4.二力的合成

5.平衡力和相互作用力

6.力和运动的关系

密度

1.密度的测量

2.的应用

压力与压强

液体压强,连通器

大气压强

二、例题与练习

[例1]小明和爸爸到市场上选购了一批(成卷的)电线,为方便搬运,不愿将每卷电线都散开,又担心电线的实际长度与商品说明书上的标称长度不符。

小明看到柜台上有电子秤和米尺,便向营业员要来了一段做样品的同品牌的电线,帮助爸爸顺利地测出了每卷电线的实际长度。

你知道小明是怎样做的吗?

分析与解:

(1)用米尺测量样品电线的长度L0;

(2)用电子秤测量样品电线的质量m;

(3)用电子秤测量一卷电线的质量M;

(4)算出一卷电线的实际长度:

[练习1]现有一个内径为2cm的圆环和一支直径为0.6cm的圆柱形铅笔,仅用上述器材,你如何较精确地测出某足够长且厚薄均匀纸带的厚度?

方法:

纸带厚度表达式为:

分析与解:

对一些形状不规则或者太小、太细、太薄的物体,直接测量有困难,只好寻求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累积法”比效适合采用对“细、薄”的物体直径或厚度的测量运用方面。

将纸带紧密地环绕在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圆环内,记下纸带环绕的圈数n。

纸带厚度的表达式:

(2-0.6)/2ncm,或0.7/ncm

[例2]现有一个盛有大半瓶饮料的平底可乐瓶(如图)给你一把刻度尺,一根细线,试测出这个可乐瓶的容积。

写出操作步骤及计算容积的数学表达式。

分析与解:

(1)用刻度尺测液面的高h1;

(2)用线绕主体部分一周,用刻度尺量出线长L,得瓶子

主体部分的横截面积;

(3)算出装有饮料部分的体积;

(4)将瓶盖旋紧后使瓶子倒置,重新测量上面空余部分的高h2,对应的体积;

(5)可乐瓶容积的表达式:

[练习2]请你阅读下面的短文:

绕几圈之后

增大摩擦力的方法通常有两种,即增大压力、使接触面粗糙。

那么,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了呢?

小明对自己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对此,他进行了如下的研究:

找一段棉线,在棉线的一端拴上一个沉重的东西(例如一把大锁),然后,把它搭在一个平放的圆棍上(如铁床的横梁、自行车的大梁等)。

像图中那样,通过弹簧秤来拉棉线的另一端,如图1所示。

这时,要使重物不下落,用的力虽然比竖直向上提要少,但少的力却不算多。

再如图2所示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一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变小了。

再如图3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两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更小了。

再如图4那样,将棉线在圆棍上绕四圈,发现弹簧秤的示数几乎等于零。

对上述现象,小明进行了归纳分析,得出了结论。

根据你的阅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小明同学可以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2)这一结论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何应用?

请列举两例。

(3)小明在上述研究过程中采取了怎样的思维程序?

分析与解:

(1)结论:

缠绕的圈数越多,摩擦力就越大。

(2)应用举例:

①船靠岸时,将缆绳在缆柱上绕几圈。

②系鞋带。

③两段电线拧在一起要相互缠绕。

(3)思维程序:

提出问题——搜寻事实(或实验)——归纳分析——得出结论。

[例3]某船在静水中航速为36km/h,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经过一座桥时,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经过2min,船上的人才发现,立即调转船头追赶,在距桥600m处追上木箱,则水的流速是多少m/s?

分析与解:

在研究机械运动时,通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但参照物的选取是任意的。

我们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使问题简单化。

本题参照物有两种解法,一种选地面为参照物,容易理解,但十分繁琐。

一种选河水为参照物,比较简便。

解法一∶以地面为参照物。

设船速为V船,水的流速为V水,船逆流而上的时间t1=2min=120s。

船调转船头顺流而下的时间为t2。

船逆流而上对地的速度为V船-V水,顺流而下对地的速度为V船+V水。

木箱顺水而下的速度与水速相同,根据路程的等量关系:

船顺流而下的路程减去船逆流而上的路程,即为木箱在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

即:

   (V船+V水)t2-(V船-V水)t1

   =V水(t1+t2)化简后得到V船t2=V船t1

   ∴t2=t1=120s

   ∵V水(t1+t2)=600m∴V水=2.5m/s

解法二∶以河水为参照物,河水静止,木箱落入水中保持静止状态。

船逆流和顺流时相对于河水的速度都为V船,因此,船追赶木箱的时间和自木箱落水到发觉的时间相等,即等于2min=120s,木箱落入水中漂流时间为120s+120s=240s,漂流距离为600m。

故木箱漂流速度即水的流速

[练习3]在一静水湖的南北两岸,有两只船同时相向开出,各以其速度垂直于湖岸匀速驶向对岸。

两船在离北岸800m处迎面相会,相会后继续驶向对岸。

靠岸后立即返航,两船又在离南岸600m处迎面相会。

若不计两船靠岸时间,求湖宽。

分析与解:

设湖宽为s米,从北岸出发的船行驶速度为V1,从南岸出发的船行驶速度为V2,两船第一次相会,行驶时间相等,依据题意有

…………………………①

两船第二次相会,行驶时间也相等,依据题意有

…………………………②

联立①式和②式,将看作一个未知数可得:

s=1800m

另解:

根据题意可知,两船第一次相会时,两船通过的路程之和为湖宽s,此时从北岸出发的船通过的路程为800m。

两船第二次相会时,两船通过的路程之和是3s,从北岸出发的船通过的路程为(s+600)m。

根据路程之比等于速度之比,则有

  解之s=1800m

[例4]相距3750m的甲、乙两车站之间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每隔2min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出发以20m/s的速度匀速开往乙站,每一辆摩托车在抵达乙站后都立即掉头以10m/s的速度匀速开回甲站。

这样往返的车辆共有48辆;若在第一辆摩托车开出的同时,有一辆汽车由甲站出发匀速开始乙站,速度为15m/s,那么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辆摩托车迎面相遇,相遇处距乙站m。

分析与解:

摩托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为t1=S/v1=3750m/(20m/s)=187.5s

  设汽车速度为v=15m/s  摩托车从乙地开往甲地的速度v2=10m/s

  设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与甲站开出的第n辆摩托车相遇,相遇时汽车行驶的时间为t。

  由题意知,每隔2min即Δt=120s有一辆摩托车由甲站开出,则相遇时,第n辆摩托车行驶的时间为t-Δt(n-1),第n辆摩托车从到乙站后和汽车相遇所经历的时间为  

t-Δt(n-1)·t1

  依据题意,摩托车在t-Δt(n-l)-t1这段时间内行驶的距离与汽车在时间t内行驶的距离之和正好等于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vt+v2[t-Δt(n-1)-t1]=s  化简得(v+v2)t=S+v2t1+v2Δt(n-1)

(15m/s+10m/s)t=3750m+10m/s×187.5s+10m/s×120s(n-1)

  整理得25m/s×t=4425m+1200m×n

 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所需时间

故t<t0=250s

  n为正整数

  当n=1时可得t=225s

  当n=2时可得t=273s>t0=250s

  则根据上述分析,当n≥2时,都不合题意,只能取n=1,此时t=225s

  汽车行驶距离为S1=vt

  此时汽车离乙站距离

  S2=S-S1=s-vt=3750m-15m/s×225s=375m

  即汽车抵达乙站前最后将与从甲站开出的第1辆摩托车相遇,相遇处距乙站375m。

[练习4]甲、乙两辆汽车沿平直公路从某地同时驶向同一目标,甲车在前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时间里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前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1做匀速直线运动,后一半路程中以速度V2做匀速直线运动则:

A、甲车先到达B、乙车先到达C、甲、乙同时到达D、不能确定。

分析和解:

甲车的平均速度:

乙车的平均速度:

所以由有t甲<t乙

即甲车先到,正确答案是:

[例5]用手握住一个啤酒瓶,啤酒瓶开口向上静止在手中不动,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啤酒瓶静止在手中,是由于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B、随着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瓶子所受的静摩擦力也将增大;

C、手握啤酒瓶的力增大时,瓶子所受的静摩擦力并未增大;

D、若啤酒瓶原来为空瓶,那么向瓶内注水的过程中瓶仍静止,即使手握瓶的力大小不变,瓶所受的静摩擦力也将增大。

分析与解:

人用手握住啤酒瓶,由于瓶受重力作用,有从手中下滑的趋势,瓶与手之间存在摩擦,啤酒瓶受到向上的摩擦力。

当瓶子所受摩擦力等于瓶的重力数值时,瓶静止在手中不动,瓶与手相对静止,瓶受到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

当手握瓶的力增大时,瓶子受到的静摩擦力并不随之增大,仍与瓶的重力相等。

在向瓶内注水的过程中,瓶及水的总重增大,瓶从手中下滑的滑趋增强,为维持瓶静止,手对瓶的静摩擦力也随之增大,保持与瓶的总相等。

但静摩擦力不可能无限增大,当增大到某个最大值时,若再向瓶内注水,平衡状态就会被破坏,瓶将从手中滑下。

这个静摩擦力的最大值就做最大静摩擦力。

由上可知,正确答案为A、C、D

[练习5]如图,ABCD是4块质量相同的砖,每块重50牛,A、D两侧是两块竖直的木板,木板外侧分别用1000牛的力压紧,砖处于静止状态。

求:

B砖与C砖之间的摩擦力?

分析与解:

先以ABCD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重力为G总=50×4=200(N),另外A的左侧(即整体的左侧)和D的右侧(即整体的右侧)各受一个向上的静摩擦力f,由平衡条件知:

2f=G总,则f=G/2=200/2=100(N)。

再以AB两块砖为研究对象,AB总重力为GAB=100牛,已与A左侧的静摩擦力f平衡,故B的右侧不受摩擦力。

若以CD为研究对象,同理可得C的左侧不受摩擦力,因此,BC之间的摩擦力为零。

[例6]为了保护环境,治理水土流失,学校环保小组测定了山洪冲刷地面时洪水中的平均含砂量(即每立方米的洪水中所含泥砂的质量),治理环境前,他们共采集了40dm3的水样,称得其总质量为40.56kg,已知干燥的泥砂的密度

ρ砂=2.4×103kg/m3,试求洪水中的平均含砂量?

分析与解:

得:

水样中泥砂总质量为:

m’=ρ泥V泥=2.4×0.4=0.96(kg)

水样共40dm3,因此洪水中平均含砂量为:

m=25m’=24(kg)。

[练习6]某工厂生产的酒精要求其含量不超过10%,已知纯酒的密度是水的密度的0.8倍。

试求:

用密度计检测产品的含水量指标时,该厂生产的酒精密度满足什么条件才符合产品要求?

分析与解:

设取检验样品总质量为m,当其中含水量达10%时,水和纯酒精的质量分别为m水=0.1m,m酒=0.9m。

已知纯酒精的密度为ρ酒=0.8ρ水,检验样品中水和酒精体积分别为:

V水=0.1m/ρ水,V酒=0.9m/ρ酒=1.125m/ρ水

检验样品中的总体积V=V水+V酒=(0.1+1.125)m/ρ水=1.225m/ρ水

此样品密度为:

ρ=m/V=ρ水/1.225=0.82×103(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