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133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2.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docx

通货膨胀与税收陈博著作请尊重著作权

摘要

中国经济增速已经连续五年运行在10%以上的高位,经济持续高速运行积累的通货膨胀压力不可小视,当前,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经济决定税收,税收反作用于经济,在当前货币政策陷入困境的情况下,财税政策应成为反通胀的核心手段,特别是通过减税来遏制通货膨胀、促进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是一种经济现象,分为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和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一旦通货膨胀发生,它会对经济生活产生多方面的消极影响,对政府税收产生多重效应,使政府的所得课税、产品课税、储蓄课税等,都会产生通货膨胀效应,导致税收分配格局的改变。

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政府必须调整相应的税收政策,消除通货膨胀对税收的影响,但是税收的存在一方面会减少居民可支配收入,降低社会总需求,对通货膨胀产生抑制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能增加生产成本,加剧通货膨胀。

所以实施反通货膨胀的税收政策时应当区分通货膨胀的类型,在降低总需求的同时,有效抑制生产成本的提高。

[关键词]通货膨胀;税收效应;税率;税收政策;价格指数

 

Abstract

China'seconomicgrowthhasbeenrunningforfiveconsecutiveyearsof10%ormoreofthehigh,sustainedhigh-speedoperationaccumulatedquitealotofinflationarypressures,thecurrent,itisnecessarytomaintainstableandrapideconomicdevelopment,andtocontrolpricehikesastheprimarytaskofmacroeconomicregulationandcontrol,theinflationinaprominentposition.Economicdecisions,taxrevenuecounter-productiveintheeconomy,monetarypolicyinthecurrenttroubledsituation,fiscalpolicyshouldbethecoreofanti-inflationmeasures,particularlythroughtaxcutstocurbinflation,promoteeconomicgrowth.

Inflationisaneconomicphenomenon,isdividedintodemand-pullinflationandcost-pushinflation.Ifinflationoccurs,itwillhaveanegativeeconomicimpactonmanylives,havemultipleeffectsongovernmentrevenue,thegovernment'sincometax,producttax,savingstax,etc.,willhaveinflationaryeffects,resultingintaxdistributionpatternofchange.

Wheninflationoccurs,thegovernmentmustadjusttotheappropriatetaxpoliciestoeliminatetheimpactofinflationontaxrevenue,butthepresenceofonewillreducethetaxdisposableincome,loweraggregatedemand,resultingininhibitionoftheeffectsofinflation,andtheotheralsomayincreaseproductioncostsandincreaseinflation.Therefore,implementationoftheanti-inflationtaxpolicyshoulddistinguishbetweenthetypeofinflationinreducingthetotaldemand,effectivelyinhibittheproductioncostsincrease.

[Keywords]inflation;taxeffect;taxrate;taxpolicy;priceindex

 

1.通货膨胀的定义及衡量方式

(1.1)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在现代经济学中意指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是指在纸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就是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的经济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通货膨胀表现为物价的持续上涨,货币的市值或购买力下降,价格过高地偏离价值。

(1.2)通货膨胀的衡量方式:

衡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有多种,包括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和GDP折算价格指数。

运用价格指数来衡量价格总水平的变化幅度或通货膨胀率是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它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因为它不能准确地反映货物与服务结构、质量的变化。

(1.3)衡量通货膨胀的主要经济指标—CPI

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又称为零售物价指数、生活费用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及劳务价格的物价变动指标。

这种指数是一国根据本国若干主要食品、衣着和其他消费品的零售价格以及水、电、住房、交通、医疗、文化娱乐费用等编制出来的,用以测量一定时期生活费用涨跌程度,并作为劳资协议调整工资的尺度。

我国是从2000年开始编制物价水平指数的。

消费物价指数通常被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一般说来当CPI>3%的增幅时,就意味着经济发展出现了通货膨胀,通胀程度较为温和;当CPI>5%的增幅时,意味着经济发展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从统计数据的时效性来看,CPI是一个滞后性的数据,它是经济运行情况或结果的总结性反映,但它往往又是市场经济活动与政府货币政策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

2.通货膨胀对三个税种的影响的效应分析

(2.1)个人所得税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很多国家都对个人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而通常情况下,政府或企业单位对个人的工资、薪金支付标准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而不是随通货膨胀率的变化而变化。

在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通货膨胀使所有的消费品价格上涨,个人的实际支付能力下降,个人的工资收入“缩水”,个人的生活水平降低。

考虑到政府对个人收入征税的因素,虽然个人的名义工资收入水平未变,不论是政府对个人收入征收定额税还是比例税,税收都没有对个人的税后收入水平产生附加的影响。

但如果政府对个人收入征税的“生计费用”扣除标准是定额的,在通货膨胀条件下按既定标准扣除的费用,使纳税人再也买不到相应数量的同质消

费品,这说明税收使个人收入“缩水”的程度加剧,个人的生活条件恶化了。

即使是包括工资和其它要素价格在内的所有产品的税前价格都按同一比率上升,也必然会产生税收的通货膨胀效应。

对于比例所得税而言,真实税率不变,超额负担不变;对于累进税而言,通货膨胀使税率爬升、税负加重。

[2]

首先,根据图1分析对个人所得课征有免征额的比例所得税时的通货膨胀效应。

假定在第一期(通货膨胀前),Y的部分为免征额,而高于免征额水平的收入按AC/AY的比例课税,税后预算约束为CDB。

劳动供给的均衡点位于某一点(如E1点)。

在第二期(通货膨胀后),由于通货膨胀,将免征额的购买力由Y1点下降到点Y/(1+r)。

税后预算约束线变为EFB。

由于税率没有改变,cD按通货膨胀率的速度向下平行移动到EF,因此,税后劳动供给的均衡点E2点必然位于E点的左下方(见图1)。

这意味着,政府课征有免征额的比例税,虽然税收本身没变,但通货膨胀减少了免征额的价值,使原有免征额相对贬值。

[3]

图1课征有免征额的比例税的通货膨胀效应

其次,分析对劳动课征累进税的通货膨胀效应。

政府对劳动课征有多个税率段的累进所得税时,其通货膨胀的效应如何呢?

这种情况会使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因为通货膨胀将收缩真实税收段,使税率爬升。

为了便于分析,我们假定有两个正的税率(为了同负所得税相区别)。

根据图2分析如下:

在图2中的第一期,Y1为免税额;Y1至Y2段的收入按较低的税率征税;而高于Y2部分的收入按较高的税率征税。

Eo为劳动供给的初始均衡点。

当对第一个收入段(免税额上方的征税段)征税时,税后预算约束线为CDEB,均衡点位于某一点如E(它可能位于Eo的左边,也可能位于Eo的右边)。

图2有多个税率段所得税的通货膨胀效应

 

在第二期,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免征额被“压缩”了。

免征额的水平由通货膨胀前的Yl降至通货膨胀后的YJ/(1+r),这说明免征额被压缩了。

免征额被压缩,意味着有一部分免征额进入征税段而被征税,纳税人的利益减少了,政府的收入增加了。

由于通货膨胀的原因,征税的级距段也被“压缩”了,仅以最高段的征税点Y2为例,通货膨胀使Y2点降为Y2/(1+r),第二期的税后预算约束线降至FGHB。

征税的级距段被“压缩”,意味着税率爬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加重。

(2.2)对产品课税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关于对产品课税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我们首先做出三点假设:

一是假设在一个国家的税收制度体系中,存在对产品课税的制度;二是假设税收是价格变动的唯一原因;三是假设通货膨胀已经发生。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是怎样影响税收的呢?

即通货膨胀对产品课税会产生什么样的效应呢?

这就是我们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通货膨胀时期,假设税率没有任何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征收从量税所导致产品价格的上涨,要比征收从价税所导致的产品价格上涨要慢。

在征收从价税的情况下,当价格上涨时,从价税将继续按照税前价格的同样比例课征,因而价格上涨的速度快。

从量税是按照每个单位商品的固定名义数量课征的,即便是价格上涨时,单位商品所承担的税收数量不变,但每个单位产品负担的真实税收随着价格的上升而相对下降。

假如对8O元一条的香烟课征20元的税,税收是税前价格的25%;但当香烟的价格涨至160元一条时,从量税的单位税收仍是20元,税收是税后价格的12.5%(20/160)。

所以,我们说通货膨胀的效应通常会改变真实税率。

[4]

为了分析问题的方便,我们假定第二期(通货膨胀后)的名义税前价格是第一期(通货膨胀前)名义税前价格的(1+r)倍,其中r为通货膨胀率。

借助图4我们可以比较两个不同时期的课税效应。

图3对产品课税的通货膨胀效应

图3所示的第一期同样的价格和数量,要么课征从量税BD,净税收需求曲

线为Cl;要么征收BD/BQ比例的从价税,净税收需求曲线C2。

第二期的价格以

r的速度上升。

这使从量税的肋的负担程度按r的速度相对下降,下降到BC=

BD/(1+r)。

这样,净税收需求曲线从cl上移到C3。

净税收价格为M。

第二期

相对于从价税,净税收需求曲线从C2上移到C4,净税收价格为P,P较M高。

通货膨胀使从量税和从价税的相对价格发生不同的变化。

通货膨胀导致从价税的净税收比从量税的净税收价格上涨得快,如图3中显示的,第二期从价税的净税收价格P比从量税的净税收价格M要高。

从税收负担的角度来看,从量税相对降低了税收的负担。

通货膨胀导致相对价格的这种变化,将会改变消费模式。

它会使人们减少对课征从价税产品的消费,增加从量税产品的消费。

在某些情况下,消费模式的这种变化可能是不可取的。

假如从量税对“有害”品如卷烟征收,而从价税对“有益”产品征收。

这些相对价格的变化将会提高烟草等的跨期消费量。

从政府的税收收入角度来看,通货膨胀时期与从价税的税入相比,从量税提供的税收收入可能会下降。

在第一期,来自两种课税的税收收入相等,由图3中均衡点D所确定的两种税的税收收入都是LP。

BD(三角形BDE的面积,表示税收的超额负担)。

在第二期,来自从价税的真实收入(指税收的负担程度)没有变化,但来自从量税的税收收入并没有按r的速度增加,可视为相对下降,下降到MPJk。

(2.3)对利息税的通货膨胀效应分析

如果政府对储蓄利息课税,税收对现在消费与未来消费具有重要的影响。

假定政府对利息征税的税率为t,它相当于对储蓄利率R打一个折扣,这个折扣率为t,税收使税前的利率R降为税后的R(1一t)。

这说明,若政府课征利息税,税收使储蓄者的状况变糟。

因此,税收对个人的储蓄产生替代效应:

减少储蓄(未来消费),增加现期消费。

在通货膨胀时期,通货膨胀使人们持有货币的信心不足,对未来的预期变糟。

更多地表现为持币待购,储蓄减少,现在消费增加。

在持续的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对储蓄利息征税,会促进储蓄减少,激励现在消费。

当个人的工资收入是相对稳定而不是随着通货膨胀率而调整时,利息税会加剧储蓄减少的矛盾,因为个人的储蓄收益面临通货膨胀和税收两个方面的折扣。

假定个人的储蓄本金为A,利息率为R,税率为t,在非通货膨胀时期,个人的储蓄收益s=A.R(1一t)。

在通货膨胀时期,假定通货膨胀率为r,个人储蓄的有效收益不再是S=A.R(1一t),而是s/(1一r)。

有效的储蓄收益S1=5/(1一r)

={A.R(1一t)}/(1一r)

={A/(1一r)}R(1一t)

=A{R/(1一r)}(1一t)

通过上述的分析,我们可以将利息税的通货膨胀效应概况为以下三个方面:

(1)膨胀导致储蓄的税后收益“缩水”,“缩水”率为:

1/(1一r);

(2)通货膨胀导致储蓄的本金“缩水”,“缩水”率为:

1/(1一r);

(3)通货膨胀导致储蓄的利率“缩水”,“缩水”率为:

1/(1一r)。

 

3.税收在通货膨胀治理中的运用

以上关于通货膨胀的税收效应的理论分析,能够为政府在通货膨胀时期进行税收政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

为了提高税收分配的公平性,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与社会的稳定,最大限度地消除通货膨胀对税收的影响,当通货膨胀发生时,政府应主要采取以下策略:

(3.1)个人所得税免征额的调整

个国家对个人所得课征所得税,应该建立免征额的动态调整机制,包括正常的动态调整和非正常的动态调整。

正常的动态调整,是指根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水平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提高水平,每隔三、五年要进行一次提高的调整。

这是国际惯例,中国应该效仿。

非正常的动态调整,主要是指当通货膨胀发生时,个人所得税的免征额,应按通货膨胀率进行正相关的调整,以弥补通货膨胀对个人收入的“缩水”部分。

由于通货膨胀使个人收入“缩水”的比例为1/(1一r),那么,免征额的增加系数应该是r,调整后的免征额应该是调整前的(1+r)倍。

在实际工作中,免征额的具体调整应由中央政府根据全国平均的物价指数,而做出统一的规定。

(3.2)累进所得税税率的调整

在实行累进所得税制的条件下,通货膨胀会导致真实的税收级距段收缩,从而产生税率爬升的现象,进而使纳税人的税收负担加重。

由于通货膨胀使真实收入“缩水”,因而必然会导致累进税的税收级距段按1/(1一r)的比例收缩。

为了保证不因通货膨胀而改变税收效应,不因通货膨胀而加重税收负担,政府应该对各级距的税率按1/(1一r)的系数进行调整。

为保证税法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税率的具体调整方案应由中央政府根据全国平均的物价指数做出统一规定[5].

(3.3)利息税的政策调整

在通货膨胀时期,政府对储蓄的利息征税,会使纳税人税后的净收益“缩水”。

如果不进行相应的税收政策调整,不仅侵害了纳税人的利益,同时也减少纳税人的储蓄倾向。

为了规避通货膨胀的这种消极影响,政府可以在通货膨胀时期采取以下对策:

一是规定个人储蓄利息税的免征额;二是适当降低利息税的税率。

4.针对中国通货膨胀的实际情况税收政策如何发挥作用

(4.1)组合利用税收政策,缓解能源、原材料和农产口的价格上涨

本轮通货膨胀主要是由于能源、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引起的,能源、动力、原材料价格上涨,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向下游产品价格传递,导致了冶炼、化工、铸造类和加工类商品价格上涨。

针对上述情况,利用税收的杠杆作用,从源头上缓解能源、原材料价格成本的上涨。

一方面,国际能源、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为了缓解国内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可以考虑降低能源、原材料价的进口关税。

另一方面对开采资源的企业进一步降低资源税,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鼓励企业加速设备更新和技术升级,增加产量,缓解供不应求的局面。

尽快对高能耗企业实行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高能耗企业通过生产型增值税向消费型增值税转型,有利于增值税税负的降低,降低生产成本,进行技术革新,促进节能排耗,同时也可以使商品价格的下降,如钢材,水泥价格的下降,起到缓解房地产价格上涨的作用。

同时再配合消费税改革,将煤炭、焦炭和火电等高污染、高耗能产品纳入消费税的征税范围,提高低标号汽油和含铅汽油的消费税税率。

此外,对清洁能源如生物能源免征消费税,这样既可以限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发展,又可以降低对传统能源资源的过度需求。

粮食和农产品是我们生存的基本条件,农产品价格的上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为了缓解国内粮食和农产品价格上涨,可以运用多种税收政策,增加国内粮食农产品及肉类的市场供应量。

对国内生产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的企业,实行降低企业所得税率或免征企业所得税,减少农业机械,化肥,农药,农膜的流通环节,降低税率或免征增值税,降低农产品生产成本。

同时利用关税,对进口的农产品包括粮食,油类,及多功能耕种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农业机械降低关税,稳定在市场的价格。

另外,耕地是生产粮食和其它农产品的根本保征,在耕地不断侵蚀的情况下,为减少耕地不断被侵蚀,可以进一步提高耕地占用税的征税范围和纳税标准,保证有充足的耕地资源进行农业生产,扩大农产品的供给。

(4.2)利用税收杠杆的作用,缓解房地产价格上涨

由于我国房地产的税费主要集中在开发投资环节,占有和交易环节税费相对偏轻。

占有不动产的税赋较轻,人们投资购买房地产的预期收益会很高,客观上鼓励了房地产的投机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其一可以考虑开征地产税和房产税,对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物业税(或称房地产税),拥有房产越多,所缴纳的不动产税越多,这样增加保有多套房屋者的税收负担,可以抑制房地产投资和房屋储备行为。

其二可以考虑适当提高房产权交易税税率,对房屋出售和转让者获得的财产转让收入,征收较高的房产产权交易税,从而在交易环节抑制房产领域的投机性需求。

同时,对大户型住房实行消费税,采取累进税率,对越过一定面积的住宅实行消费税调节,以抑制大型住房和高档住房的需要,促使大型商品房向经济适用房转化。

另外,由于取得环节的耕地占用税和使用环节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均较低,有些开发商利用房价上涨的预期,囤积土地或推迟开工、完工,降低了高效土地、集约用地的作用。

为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优化土地资源,减少土地浪费,建议开征土地闲置税。

土地闲置税是许多国家已经开设的税种,是对土地使用权的取得者,在其取得土地使用权一段时期后仍未进行正常开发使用而开征的税种。

同时为了优化房产资源配置,加速商品房流通,减少人为的囤积和空置房屋,维护房地产市场的秩序,对开发商建好超过两年没有出售的房屋,依法征收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同时,正确引导中低收入阶层理性消费,鼓励居民消费中小户型、功能良好的住房。

为了鼓励开发商建设廉价房,可以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例如实行较低的城镇土地增值税和房产权税税率,促使开发商为低收入者提供足够的廉租住房供给。

另外,可以通过税收手段,进一步培育、活跃二级市场和租赁市场,比如通过减免租赁环节税收鼓励二手房进入流通,适当降低营业税税率和所得税税率,允许扣除房屋折旧和必要的成本开支,使房屋租赁的综合税负降低。

有利于将大量的隐性出租房屋进入二级市场,利用开征物业税等经济手段,促使更多的存量住房资源进入租赁市场;鼓励机构投资者进入住房租赁市场,改善租赁市场的供应结构。

(4.3)保障劳动力价格的稳步上涨,控制工资向最终产品的成本传递

应当促进工资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以弥补物价上涨带给普通居民的福利损失。

这就要求税收政策逐渐转向就业优先的目标,积极支持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大力支持能够广泛吸纳就业人口的中小企业、社区服务和第三产业的发展。

同时,要防止工资上涨的压力过多传递到物价上,并给居民生活带来实际不利影响,要从两方面强化政策职能。

一方面,在税收政策方面,要采用“让利于民”的思路,继续提高居民收入,让百姓有更大的空间获得财产性收入,拉动内需,发展经济。

另一方面,也要有利于企业利润向工资的适当转移,使职工在初次分配中获得更合理的份额。

参考文献:

[1]汪祥春主编.宏观经济学[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OO4.

[2]安福仁.中国市场经济运行中的政府干预[M].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

[3][美]哈维·S·罗森.财政学[M].北京: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OOO.

[4][美]约瑟夫-斯蒂格里兹.政府经济学[M].北京:

春秋出版社,1988.

[5]傅殷才主编.政府经济学[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