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7082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5.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三章汇编

第三章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社会制度的性质及其更替的原因,应当从(D)

A、地理环境中去寻找

B、人口因素中去寻找

C、社会的政治上层建筑中去寻找

D、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C)

A、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

B、具有历史的继承性

C、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D、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3、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C)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

D、生产资料

4、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C)

A、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

C、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

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

5、在生产关系中起决定作用的是(A)

A、生产资料所有制

B、产品的分配和交换

C、在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

D、管理者和生产者的不同地位

6、“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A)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

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

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

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依据是(D)

A、对立统一规律

B、唯物辩证法普遍联系的原理

C、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

D、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原理

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这说明(C)

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

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能动作用

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规律的制约

9、一定社会形态的经济基础是(D)

A、生产力

B、该社会的各种生产关系

C、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D、与一定生产力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10、上层建筑是指(D)

A、社会的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关系

C、科学技术

D、建立在一定社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及相应的制度和设施

11、社会形态是(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

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

12、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B)

A、生产方式内部的矛盾规律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规律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矛盾规律

D、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矛盾规律

13、阶级斗争对阶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C)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社会形态的更替

D、科技的进步

14、社会革命根源在于(D)

A、人口太多

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

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

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

15、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实现社会公平

16、“蒸汽、电力和自动纺织机甚至是比巴尔贝斯、拉斯拜尔和布朗基诸位公民更危险万分的革命家。

”这一论断的含义是(D)

A、科技革命是对统治阶级的极大威胁

B、科技革命对变革社会制度具有直接的决定作用

C、滥用科技革命的成果会对人类造成“危险”

D、科技革命导致社会政治革命

17、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C)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折中主义的观点

C、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D、历史循环论的观点

18、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C)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

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

19、阶级实质上是一个(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

20、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主张(C)

A、人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人的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作用

C、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D、社会运动受偶然性支配

2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B)

A、占人口的大多数

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

C、具有先进思想

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

22、社会精神财富的源泉是(D)

A、客观的物质世界

B、脑力劳动者的集体智慧

C、思想家们的创造性思维

D、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

23、制约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性条件是(A)

A、经济条件

B、法律制度

C、传统观念

D、文化水平

24、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C)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

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的有的是必然的

25、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26、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D)

A、社会形态

B、地理环境

C、人口因素

D、生产方式

27、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开始出现了(D)

A、唯物论与唯心论的对立

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D、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对立

28、生产的社会条件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是(B)

A、政治法律制度

B、生产关系

C、历史文化传统

D、伦理道德规范

29、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前,无论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其历史观都是唯心的,关键在于没有正确解决(C)

A、历史的主体和历史的客体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问题

30、先进生产力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C)

A、劳动者

B、劳动对象

C、科学技术

D、管理方式

31、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A、人和自然的矛盾

B、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的矛盾

C、先进思想和落后思想的矛盾

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32、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的根本对立在于是否承认(C)

A、个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B、思想动机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

D、剥削阶级代表人物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33、卢梭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说道:

“我认为,在人类的一切知识中,最有用但也最不完善的知识就是关于人的知识。

”马克思的唯物史观破解了人是什么这一“斯芬克斯之谜”,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指出,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C)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内在统一

B、所有人共同属性的概括

C、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D、自由理性的外化

34、“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义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这段话表明科学技术是(C)

A、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

B、历史变革中的唯一决定性力量

C、推动生产方式变革的重要力量

D、一切社会变革中的自主性力量

35、列宁说“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

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忍气吞声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

对奴隶生活的各种好处津津乐道并对和善的好主人感激不尽以至垂涎欲滴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

这三种奴隶的思想意识之所以有如此巨大的差异,是由于(B)

A、人的社会意识并不都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人的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具有不一致

C、人的社会意识中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

D、人的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

36、“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

‘民以食为天’”。

这段话表明(A)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37、判定某种上层建筑是先进还是落后的,主要是看它(D)

A、是否与自己的经济基础相适应

B、是否能帮助自己的经济基础形成、巩固和发展

C、是否能限制与自己不同性质的经济基础的发展

D、是否能帮助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发展和巩固

38、近年来马克思的《资本论》在西方一些国家销量大增。

列宁曾说,马克思的《资本论》的成就之所以如此之大,是由于这本书使读者看到整个资本主义社会形态是个活生生的形态,既有“骨骼”,又有“血肉”。

人类社会作为一种活的有机体,其“骨骼”系统是指(B)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等社会物质生活条件

B、与一定的生产力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C、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制度及设施

D、由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哲学等构成的社会意识形态

39、“社会形态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指的是(C)

A、社会形态的发展与自然界的发展完全一样

B、社会形态的发展是纯粹自发的过程

C、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客观的有规律的运动过程

D、社会形态的发展与主体的选择无关

40、在下列选项中,属于非意识形态的是(D)

A、宗教

B、艺术

C、哲学

D、逻辑学

4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是(B)

A、阶级斗争

B、社会基本矛盾

C、科学技术革命

D、改革开放

42、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A)

A、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

B、改变历史发展的规律

C、决定历史时代的根本特点

D、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

43、国体和政体的关系属于(B)

A、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B、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C、必然和偶然的关系

D、普遍和特殊的关系

44、从起源上看,国家是(B)

A、适应管理社会公共事务需要的产物

B、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

C、维护社会秩序和社会正义的产物

D、防御外敌颠覆活动的产物

45、我国当前进行的改革是(D)

A、对社会根本经济制度的变革

B、对社会根本政治制度的变革

C、对思想观念的根本变革

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46、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的含义是(A)

A、人类社会的发展像自然界一样有其规律性

B、社会发展史与自然界的发展史完全相同

C、社会的发展进程不受人们主观意志的影响

D、社会的发展是一个不包含偶然性的必然过程

47、马克思主义回答人的本质问题的立足点是(A)

A、人的社会关系

B、人的自然属性

C、人类的共同利益

D、人的自身需要

48、在抗击“非典”中,许多患者被治愈后又捐出自己的血清,用于治疗其他患者,这说明(D)

A、人的价值只体现在特定的场合和行为中

B、人的价值必须以满足个人需要为前提

C、人的价值表现为人的能力的大小

D、人的价值是在满足自身和他人的需要中实现的

49、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C)

A、吃喝穿住

B、人的自觉意识活动

C、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D、社会关系的形成

50、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B)

A、政治权力

B、社会生产力

C、天才的创造力

D、阶级斗争

51、在社会生活中,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性质取决于(C)

A、国家政权的阶级属性

B、社会意识形态的性质

C、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D、社会生产力的性质

52、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C)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问题

B、社会规律和主观意识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自然和社会的关系问题

53、划分生产关系类型的基本标志是(B)

A、产品的分配形式

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C、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

D、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性质

54、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存在包括(AB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

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

C、经济关系

D、全部社会关系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在(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3、18世纪,经济上落后的国家法国在哲学上和政治思想领域方面取得的成就,超过了当时经济上先进的英国,这表明(CD)

A、社会意识的发展不依赖社会经济

B、社会意识并不决定社会存在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社会意识的发展和经济的发展并不是完全对应的

4、马克思说: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5、生产关系的客观性是指(ABCD)

A、人们不能自由选择生产关系

B、人们不能随意创造或消灭某种生产关系

C、生产关系是社会有机体中客观存在的组成部分

D、生产关系是社会上层建筑的物质基础

6、科学技术也是生产力,因为(ACD)

A、它能引起劳动对象的变革,促进劳动者素质的提高

B、它属于上层建筑

C、它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D、它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7、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

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

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8、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主要表现在(AB)

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变化与发展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具有反作用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是否包括自然科学

9、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ABC)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

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C、它要排除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

D、它决定自己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10、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

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整体

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

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

11、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的新贡献是(CD)

A、发现阶级和阶级斗争的存在

B、指出阶级斗争的存在

C、论证了阶级的存在与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

D、说明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

12、“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AB)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

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

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

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

13、“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

这一观点表明(AB)

A、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

C、历史是人们任意创造的

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

14、“时势造英雄”和“英雄造时势”(ACD)

A、是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

B、这两种观点是互相补充的

C、前者是历史唯物主义,后者是历史唯心主义

D、前者是唯物史观,后者是唯心史观

15、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CD)

A、历史发展无规律可循

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

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

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

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是(AB)

A、和社会发展规律一致的活动

B、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

C、按人们的需要和好恶进行的

D、按领袖的意志实现的

17、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是(BD)

A、古为今用方针

B、历史分析方法

C、彻底批判的革命精神

D、阶级分析方法

18、2011年4月,耶鲁大学出版了《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一书,书中列举了当前西方社会10个典型的歪曲马克思主义的观点。

其中一种观点认为:

马克思主义将世间万物都归结于经济因素,艺术、宗教,政治、法律、道德等都被简单地视为经济的反映,对人类历史错综复杂的本质视而不见,而试图建立一种非黑即白的单一历史观,上述观点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思想的严重歪曲,其表现为(ABCD)

A、把社会历史发展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歪曲为单一因素决定论

B、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歪曲为机械的单向作用

C、把经济作为社会的“基础”所具有的归根到底的决定作用歪曲为唯一决定作用

D、把意识形态对社会历史始终具有的积极能动作用歪曲为消极被动作用

19、唯物史观第一次科学地解决了历史创造者的问题,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ABD)

A、从量上说是指社会人的绝大多数

B、从质上说是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C、在任何历史时期都不包括剥削阶级

D、最稳定的主体部分始终是从事物质资料生产的劳动群众及其知识分子

20、历史经验表明:

经济危机往往孕育着新的科技革命,1857年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气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

1929年的世界经济危机,引发了电子革命推动人类社会从电气时代进入电子时代,由此证明(CD)

A、科技革命是摆脱社会危机的根本出路

B、科学技术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本标志

C、社会实践的需要是科技发展的强大动力

D、科技创新能够推动社会经济跨越式发展

21、1989年,时任美国国务院顾问的弗朗西斯·福山抛出了所谓的“历史终结论”,认为西方实行的自由民主制度是“人类社会形态进步的终点”和“人类最后一种的统治形式”。

然而,20年来的历史告诉我们,终结的不是历史,而是西方的优越感。

就在柏林墙倒塌20年后的2009年11月9日,BBC公布了一份对27国民众的调查。

结果半数以上的受访者不满资本主义制度,此次调查的主办方之一的“全球扫描”公司主席米勒对媒体表示,这说明随着1989年柏林墙的倒塌资本主义并没有取得看上去的压倒性胜利,这一点在这次金融危机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历史终结论”的破产说明(BCD)

A、社会规律和自然规律一样都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力量起作用

B、人类历史的发展的曲折性不会改变历史发展的前进性

C、一些国家社会发展的特殊形式不能否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

D、人们对社会发展某个阶段的认识不能代替社会发展的整个过程

2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23、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的交往活动日益普遍和深化,交往作为人类特有的活动和存在方式,对社会发展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主要表现在(ABCD)

A、交往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交往推动社会关系的变革和改善

C、交往是科学文化传承和发展的重要途径

D、交往促进人自身的发展

24、马克思指出:

“一个社会即使探索到了本身运动的自然规律,……它还是既不能跳过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发展阶段。

但是它能缩短和减轻分娩的痛苦。

”这表明(ACD)

A、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发展过程与自然界演变过程一样都是自觉的

C、人的自觉选择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D、人类总体历史进程是不可超越的

25、下列事物中,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范畴的有(ABC)

A、人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B、人们实践活动中所利用的自然资源

C、人们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生产力

D、规范人们实践活动的法律制度

26、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因为它(ABCD)

A、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B、决定着社会经济结构

C、决定着社会政治结构和社会意识结构

D、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

27、“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意味着(BCD)

A、人类社会和自然界没有任何差别

B、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具有客观实在性,也是有规律可循的

C、人类社会和自然界一样,也是在自身内部的矛盾的推动下向前发展的

D、人类社会的变化发展也是一种物质的运动

28、所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共同点在于它们(BC)

A、都正面地反映社会存在

B、都为社会存在所决定

C、都具有相对独立性

D、在任何社会中都具有阶级性

29、经济基础在一切社会的社会关系中都属于(AB)

A、经济关系B、物质关系C、思想关系D、政治关系

30、下列社会现象中,属于上层建筑的有(BCD)

A、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B、政治法律制度C、国家政权D、社会意识形态

31、“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志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是(ACD)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

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

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

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

32、人的自觉活动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CD)

A、社会历史是人们自己创造的

B、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可以摆脱既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人们可认识、利用社会规律

D、社会规律存在和实现于人们的自觉活动之中,人们的自觉活动只有在认识和遵循社会规律的基础上才能得到顺利有效的发挥

33、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由此(BC)

A、任何人的意志对社会发展的作用都等于零

B、任何人的意志对历史发展的总结果(合力)都起作用,因而都包括在这个总结果(合力)中

C、任何人的意志都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D、任何人的意志都必然合乎社会发展的规律

34、历史是由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创造的,但这一事实并不能否认社会历史规律的客观性。

因为(ABC)

A、人们的意识、目的的产生和状况主要由人们所处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

B、人们的意识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是否体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要求,即是否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C、人的意志的真正自由,只有通过正确认识和运用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获得

D、社会规律是不能创造、消灭和改造的

35、人民群众的活动和社会历史条件的辩证关系是(ABCD)

A、历史条件为人民群众提供活动的前提

B、人民群众的活动要受历史条件的制约

C、从长远年,人民群众能不断地打破原有历史条件的限制

D、人民群众可以不断地创造新的历史条件

36、作家史铁生在《奶奶的星星》中讲道,奶奶告诉他的故事与通常的说法不同:

一般人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就熄灭了一颗星星;而奶奶说,地上死一个人,天上又多了一个星星,人死了就会升到天空,变成星星给走夜道的人照个亮了。

于是他“慢慢相信,每一个活过的人,都能给后人的路途上添些光亮,也许是一颗巨星,也许是一把火炬,也许只是一支含泪的烛光……”这对我们理解个人在社会历史的作用的启示有(AD)

A、历史是无数个人相互作用的合力的结果

B、杰出个人决定历史发展的走向

C、人人都是历史的创造者

D、每个人对社会发展都有或大或小的作用

37、马克思主义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统一中理解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认为(BCD)

A、杰出人物能够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

B、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

C、杰出人物历史作用的形成和发挥与其服务人民群众的意愿,密不可分

D、杰出人物们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

三、判断题

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

(F)

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能演奏第一提琴”。

(T)

3、生产力可以跨越发展。

(T)

4、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社会关系发展史的“钥匙”。

(T)

5、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

(F)

6、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