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939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x

海南省天一联考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

考生注意: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考生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

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宗法制下,国人一方面对活着的长辈绝对的顺从、孝敬;另一方面对死去的先祖隆重祭祀,以祈求他们的保佑。

这说明,宗法制

A.致使国人注重血缘关系B.推动孝亲思想深入人心

C.导致男权意识经久不衰D.造就了浓厚的家庭意识

2.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禁止郡国铸钱,并把全国各地私铸的钱币运到京师销毁。

这种做法

A.阻碍了商品的正常交换B.贯彻了重农抑商政策

C.改变了诸侯割据的局面D.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3.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统治者到处开山凿窟,形成了许多石窟艺术,如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这反映出当时

A.绘画技术先进B.社会动荡不安

C.佛教广泛流传D.经济繁荣发展

4.唐代,政府设置东西南北四个铜照,以受养民劝农之事、谏论时政之书、陈冤诉届之状、举报告密之信。

这客观上

A.引如了社会监督B.防止了官员腐败

C.强化了君主权力D.削弱了行政监督

5.唐以前之医家,所重者述而已,虽亦言理,理实非其所重也,宋以后之医家,乃以术不可恃,而必推求其理。

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医家水平提高B.经济发展水平

C.古代科技发展D.宋明理学影响

6.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承担了向江南、福建、广东供给粮食的任务。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货币制度的改变B.交通方式的变革

C.地区经济的差异D.土地制度的调整

7.1861年,清政府设立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主管外交及通商、关税等事务,后筑铁路、开矿、制造枪炮军火等事务也归它管理。

清政府的做法

A.推动了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意在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

C.利于实现中外间平等交往D.导致民间设厂高潮的出现

8.1924年2月,中共通过的决议指出:

“本党以后一切宣传、出版、人民组织及其他实际运动,凡关于国民革命的,均应用国民党名义,归为国民党的工作。

”这一精神的贯彻

A.限制了工农运动的发展B.提升了中共在合作中的地位

C.推动了土地革命的开展D.适应了国民革命形势的需要

9.1930年代的中国,各色各样的国货运动进展得如火如茶,1934--1937年四个国货年更是被冠以“妇女国货年”“学生国货年”“市民国货年”“公务员国货年”等不同主题。

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A.迫切发展民族工商业的愿望B.民众爱国觉悟得到较大提高

C.大力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D.民族企业遭受经济危机冲击

10.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先后发表了《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等重要著作。

毛泽东的这些著作

A.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完成B.坚定了国人抗日必胜信心

C.建立在革命实践基础之上D.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11.从1954年开始,国家对职工统一分配的范围逐步扩大,从大学毕业生到中专、技校毕业生,一直到复员退伍军人,都实行统一分配。

这是我国当时

A.文化教育改革的需要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D.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12.1970年12月,毛泽东说:

“中国不管越南战争上的(中美)两国敌对”,“欢迎尼克松的访华”。

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宣布:

他即将出访中国。

这说明

A.和平外交成为中美共识B.美国放弃意识形态斗争

C.中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D.中美关系走向了正常化

13.图1是1998-2008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及占外贸比重情况图。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A.高新科技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强大B.科技创新能力进步明显

C.高新技术产品成为经济发展动力D.高新科研水平居世界前列

14.雅典妇女被允许参加宗教祭祀活动,有些妇女还担任了女祭司和女预言者的宗教职务。

这一现象

A.有助于缓和城邦内部矛盾B.说明妇女参政地位得到改变

C.反映了雅典民主的广泛性D.表明城邦统治基础得以扩大

15.马丁·路德指出,只要受洗入教,心存信仰,人人都是教士,人人都可以成为祭司,都享有与主教同等的权力。

据此可知,马丁·路德

A.倡导信仰自由B.否定宗教权威

C.主张权利平等D.具有人文精神

16.据统计,1600年欧洲人均拥有白银1.45克,1700年为1.82克,1800年为2.25克。

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A.海外殖民掠夺B.白银开采技术提升

C.商品生产发展D.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7.表1

1815—1860年英国手工织工人数变化表。

这可以说明当时英国

A.纺织行业渐趋衰落B.阶级矛盾不断缓和

C.机器生产日益增多D.工人生活日趋困苦

18.1870年代,当法国皇家科学院举办年度艺术展览时,一帮被批评家们冠以"印象主义派"的年轻艺术家的作品被拒之门外。

这主要在于该类作品

A.强调刻画英雄人物B.创作风格悖于传统

C.注重表现社会现实D.表现手法夸张抽象

19.1929年苏联进口机械设备在当年进口中所占比重为30.1%,1937年机器进口的比重仅占苏联需求量的0.9%。

这一变化的出现主要在

A.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工业化方针的实施

C.经济大危机的影响D.贸易保护主义盛行

20.有学者指出,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共向欧洲提供了131.5亿美元的拨款,达到了它预期的政治目的。

该学者做出上述判断的主要依据应是,马歇尔计划

A.促成了欧美平等伙伴关系B.导致了欧洲对峙的出现

C.奠定了欧洲一体化的基础D.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

二、非选择题:

共60分。

第21~23题为必考题,每道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

第24~26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

共45分。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宋代与唐代相比,商人地位有了实质的提高。

他们市籍被完全废除,同是国家“编户齐民”;服饰也不再有所限制,衣白还是衣紫任由其自由选择;商人子弟中“奇才异行者”可以堂而皇之地经由科举做官,亦可通过捐纳或财贿达到入仕的目的。

唐宋以来,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人们不再为传统的贱商观念所束缚,纷纷以经营商业而获利,唐代是“尽去作商贾”,而宋代则是“全民皆商”,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商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提升,而商人也不再为人们所鄙视。

----摘编自何莉《唐宋商人社会地位变化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表现。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商人社会地位得以提高的原因。

(8分)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1867年,美国国会众议员托马斯·詹克斯提出报告,主张借鉴中国科举制及英、法、普鲁士等国的文官制度,实行官员考试录用、选拔制度。

1880年海斯总统支持文官制改革。

由道曼·伊顿出任文官委员会主席。

伊顿发表《英国文官制度改革史》,为美国文官制度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1881年成立了全国文宫改革联盟,改革联盟广泛揭露党魁分赃的弊端,为进一步推行改革扫清障碍。

国会在舆论压力下,于1883年初通过了由参议员彭德尔顿提出的文官法案,其核心是实行竞争淘汰的考绩制,即根据:

公职人员的能力和政绩,按照公开竞争原则决定其录用和提拔降退。

从此,文官改革开始纳入法律程序之内。

--摘编自刘绪贻、杨生茂主编《美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彭德尔顿法案出台的背景。

(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彭德尔顿法案实施的意义。

(7分)

2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5分)

材料

(1)图2能够反映中国近代历史的多种发展趋势,指出其中一种趋势。

(3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这一趋势予以阐述。

(要求:

表述清晰,史论结合。

)(12分)

(二)选考题:

共15分。

请考生从第24~26题中任选-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24.[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教民榜文》为明太祖朱元璋钦定,洪武三十年(1397年)颁行。

其榜文共41条,对老人、里甲理断民讼和管理其他乡村事务的方方面面,如里老制度的组织设置、职责、人员选任和理讼的范围、原则、程序、刑罚及对违背榜文行为的惩处等,作了详尽的规定,堪称我国历史上极有特色的民间事务管理和民事诉讼法规。

在中国历代皇帝中,最熟悉农村和农民生活的是朱元璋。

他出身贫苦,经历坎坷,经验丰富。

朱元璋执政后,精心设计了一套乡村治理制度,集中体现在《教民榜文》中。

《教民榜文》要求里老对于本里、本乡出现的孝子、贤孙、义夫、节妇及有善行可称之人,要报知官府,给予嘉奖。

还规定乡里百姓中有贫不能婚嫁、死不能葬者,乡里之间要相互帮助。

-----摘编自杨一凡《明太祖与洪武法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教民榜文》颁行的原因。

(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教民榜文》颁行的影响。

(8分)

25.[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分)

材料在极力避免与德国发生冲突的同时,苏联在东方也谋求与日本改善外交关系。

1940年7月,苏日双方开始进行缔结中立条约的谈判。

1941年4月13日,苏日两国签订了《苏日中立条约》,规定:

两国维护和睦友好关系,互不侵犯领土;当缔约国一方遭到第三国攻击时,另一方保持中立。

该条约还有一个附属文件,规定:

苏联保证尊重满洲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日本保证尊重蒙古人民共和国的领土完整和不可侵犯。

一摘编自高海林阎照祥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日中立条约》签订时的世界战场态势。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苏联签订的中立条约。

(9分)

26.[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5分)

材料在恐夷氛围中,作为朝廷封疆大吏的丁宝桢(1820-1886年)提出了他的御侮边防思想。

丁宝桢对“西洋以通商为主,苟驾驭得宜,一时尚无战争”“日本立意窥视中国,数年之后必将与我开衅”有着清醒的认识。

而沿海“天津则必争以为要抉之地,上海则必据以为根本之图,而其中间寄屯粮草、转运煤水,缓急可便于接济者则必在山东”。

丁宝桢认为“海防应办之事大要实不外练兵,简器造船三大端,而筹饷为兵器船三者之根本,用人持久又为兵器船三者之实用”,他明确地认识到,清王朝已经腐朽的原有军队,不可能守住海防,必须加以整顿和改革,建立一支素质过硬的海军队伍。

----摘编自陈朝祥、杨秀莲《丁宝桢边防思想初探》

(1)根据材料,概括丁宝桢的边防思想。

(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丁宝桢的边防思想。

(9分)

2019-2020学年海南省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

历史·答案

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宗法制。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在宗法制影响下,形成了国人对长辈及先辈保持尊重、孝敬的传统.致使孝亲道德观念深人国人心中,B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对孝亲思想的影响,并未涉及对血緣关系、男权意识、家庭意识的影响,A.C.D三项错误。

2.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政策。

【思路点拔】汉武帝收缴郡国铸币权,且销毁地方私铸的钱币,这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

这些举措有利于商品正常交换,A项错误;货币官铸并非是对重农抑商政策的贯彻B项错误;当时并未出现诸侯割据局面,C项错误。

3.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艺水。

【思路点拨】石窟艺术是--种宗教文化.取材于佛教故事。

这-时期大量石窟的修建,表明统治者对佛教的推崇和宣传.这是佛教盛行和广泛流传的反映,C项正确。

材料并未沙及石窟艺术的水平,不能体现技术先进,A项错误;B项材料不能反映;D项与史实不符。

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思路点拨】材料中“养民劝农"“谏论时政”“陈冤诉屈”“举报告密“表明,政府重视民意的表达和传递,客观上引入了民间参与和社会监督,A项正确。

这-举措井不能防止官员腐败,B项错误;该举揩与君主权力无关,C.项错误;社会监督并不能削累行政监督.D项错误。

5.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影响。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唐以前医家重"术”,宋以后则重视对理论的研究,这与宋及宋以后的医学家深受宋明理学家格物穷理方法影响密切相关,D项正确。

医学家水平、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与医家研究重心转移没有必然联系,A.B.C三项错误。

6.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农业。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地取代江南成为新的粮食生产中心,担负向以经济作物种植扩大的江南福建广东地区供给粮食的任务,C项正确。

A、B.D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7.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晚清外交。

【思路点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交事务增多,建立专门的外交机构成为必然,而总理衙门的成立促进了我国外交的近代化,A项正确。

B项与清政府做法目的不符,排除;C项夸大了政府设立总理衙门的影响,排除;D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8.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者查国共合作。

【思路点拔】材料显示,国共合作形成后,中共将自己的主要工作定位为在国共合作中帮助国民党发展其组织,扩大其影响.适应了国民革命运动.D项正确。

以国民党名义进行宜传仍利于工农运动开展.但不利于中共地位提升,入、B两项错误;C项错在“土地革命”的表述上。

9.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民族经济发展。

【思路点拨】材料显示,1930年代,社会特意设置不同主题的“国货年"以增强人们使用国货的意识,意在推动国货的发展,反映了处于内忧外患中的中国迫切需要发展工商业,A项正确。

材料体现的是民众爱国意识的高涨,并不能体现民众爱国觉悟提高程度,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对国货使用的倡导,并不能反映经济建设.民族企业受冲击,C.D两项错误。

10.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

【思路点拨】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对中国革命经验进行系统总结的基础上.发表了这些重要著作,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C项正确。

A项与史实不符;这此著作并非宣传抗日必胜,B项错误;这些著作与社会主义建设无关,D项错误。

11.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建设。

【思路点拨】材料显示,1954年开始,国家扩大了职工统一分配范围.这与当时国家建设中逐步形成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B项正确.C项错误;A,D两项与题意不符。

12.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新中国外交。

【思路点拨】毛泽东搁置中美在越南战争上的敌对,欢迎尼克松访华,尼克松发出访华回应,这些都表明双方谋求关系改善,C项正确。

材料并未涉及中美对和平外交态度。

A项错误;B.D两项与史实不符。

13.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新时期中国经济建设。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q额和外贸出口额不断上升,高新技术产品在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说明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进步,B项正确。

A.C.D三项材料不能体现。

14.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思路点拔】雅典允许妇女参与祭祀活动及担任宗教职务,这在-定程度上缓和了城邦在政治上排斥妇女引起的矛盾,A项正确。

雅典妇女参与祭祀活动及担任宗教职务,并未改变其不能参政的地位,雅典的民主仍属于成年男性公民,排除B.C.D三项。

15.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宗教改革。

【思路点拔】材料显示,马丁·路德认为凡是受过洗礼的人都可担任神职,有信仰者在上帝面前权力平等,这是其人文精神的体现,D项正确。

材料不能体现信仰自由,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马丁·路德否定宗教权威和对权利平等的要求,B.C两项错误。

16.答案A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殖民扩张。

【思路点拨】材料显示,17---18世纪,欧洲人均白银拥有数量不断增长.这与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进行殖民扩张和掠夺,白银大量流人密切相关,A项正确。

B、C两项并非主要因素,排除;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基本形成,D项错误。

17.答案C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英国工业革命。

【思路点拔】材料显示,这一时期英国手工织工人数急剧减少,这与机器生产日益增多密切相关,C项正确。

A.B两项与史实不符;D项材料不能说明。

18.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世界文学艺术。

【思路点拨】材料显示,这类作品为印象派画作。

印象派画家借助当时光学领域的新成就,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遭到时人的批评和拒绝,B项正确。

A项与印象面派作品不符;C项为现实主义美术的特点;D项为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19.答案B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苏联经济建设。

【思路点拨】材料表明.苏联机器进口的比重由30.1%变为0.9%.说明苏联经济建设所需的机器设备由部分进口到已基本自给,这是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下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结果,B项正确。

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20.答案D

【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两极世界的形成。

【思路点拨】美国通过实施马歇尔计划.稳定了西欧各国资产阶级的统治.削弱了西欧共产党的影响,遏制了苏联,从面推动了美国的霸权进程,D项正确。

A项错在“平等伙伴关系”的表述上;欧洲对峙、欧洲一体化并非美国的政治目的,B.C两项错误。

21.【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商业。

【答案要点】

(1)表现:

成为"编户齐民”;政府不再限制商人服饰;允许商人子弟人仕;全民经商出现。

(7分,言之成理即可)

(2)原因:

商品经济的发限;宋代以前商人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的促进;政府抑商政策松弛的推动;商人势力的发展及其队伍的扩大;社会观念的转变。

(8分,任答4点,盲之成理即可)

22.【命题透析】本题考查美国政治制度。

【答案要点】

(1)背景:

中国科举制和西欧文官制度的传入;党魁分赃制的存在;文官改革组织的成立;文官改革运动的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

(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意义:

有利于美国文官素质的提高;为美国文官改革提供了法律依据;为其他国家文官制度建设提供了借鉴。

(7分,言之成理即可)

23.【命题透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历史发展。

【答案要点】示例1:

(1)趋势:

列强侵略日益加深,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3分)

(2)阐述: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西方各国实力迅速增强,它们对外推行打张政策。

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至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

第二次鸭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侵略的规模越来越大,从中国攫取的侵略权益也越来越多,中国独立主权和领上的丧失日益严重,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2:

(1)趋势: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分)

(2)闸述:

随着中国大门被迫打开,西方先进的机器生产方式使中国人眼界顿开。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诞生了。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抱着实业救国的信念,在夹缝中奋力拼搏。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南京国民政府前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继续发展。

(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3:

(1)趋势:

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

(3分)

(2)闸述:

鸦片战争中,英国侵略者的坚船利炮,使林则徐、魏源等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

他们开始开眼看世界,萌发了“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的新思想。

从“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自强”,到维新变法、迫求民主共和、提倡民主和科学、接受马克思主义;从学造器物、仿行制度到提倡思想解放.不断探求强国之路。

这是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过程,也是近代中国人思想不断解放的过程。

(12分,言之成理即可)

(“示例”仅供阅卷参号,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24.【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明太祖法制建设。

【答案要点】

(1)原因:

明太祖自身经历的推动;加强乡村治理的需要;巩固政治统治的需要;儒家思想的影响。

(7分,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

强化了明代乡村治理;有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丰富了古代民事法规;推动了明初法制建设;为后世乡村治理提供了借鉴。

(8分,任答4点,言之成理即可)

25.【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苏日中立条约》。

【答案要点】

(1)态势:

西欧、中欧、东南欧被法西斯国家占领和控制;德英军队在北非形成僵持;中国战场处于相持局面。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简评:

完全是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牺牲了中国的主权:

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刺激了日本侵略气焰。

(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2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晚清名人丁宝桢。

【答案要点】

(1)思想:

加强对日本侵略的防备;山东在对日战争中具有重要地位:

改革军队,成立一支强大的海军。

(6分,言之成理即可)

(2)简评:

出发点是维护清王明统治;有利于扭转恐夷氛围;为清政府提供了一定的决策依据;对当时清王朝国防的巩固起了积极作用;为后世国防建设提供了借鉴。

(9分,任答3点,言之成理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