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7662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docx

人教版初中化学第七单元《燃烧及其利用》复习学案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1燃烧和灭火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三方面: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燃烧的概念与条件

2.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关系,以及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实验现象的能力

4.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且难度不大,所以比较适合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防火、防爆的安全意识

二、学生分析

对化学小魔术以及一些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很感兴趣,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学习基础较差,分析、归纳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故教学中需要逐步创设一系列阶梯式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燃烧的条件

1.燃烧:

燃烧与缓慢氧化、自燃的共同点是:

不同点是:

2.燃烧的条件:

(缺一不可)

(1)

(2)

(3)

3.广义的燃烧指的是伴有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不一定需要氧气:

例:

H2在Cl2中的燃烧,Mg在CO2中的燃烧生成氧化镁和碳。

请写出上述两个化学反应方程式:

二.灭火的大原理和方法

1.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燃烧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如果被破坏,使反应停止,就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所以灭火的方法是:

灭火的原理:

(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

(3)使可燃物的温度

2.灭火器的使用

灭火器类型

应用

泡沫灭火器

原理:

干粉灭火器

液态CO2灭火器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1.爆炸:

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2.燃烧现象:

不同的物质燃烧现象不同,它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还取决于可燃物与氧气的和氧气的。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

(1)

(2)

3.易燃物:

指的是易燃气体(如、、、等),液体(如酒精,汽油等液体有机物),容易燃烧、自燃或遇水可以燃烧的固体(如镁粉、硫磺、白磷、钾、钠等)。

4.易爆物:

指的是受热或受到撞击时易发生爆炸的物质。

如KClO3、KMnO4、NH4NO3、KNO3等。

5.易燃、易爆物质的存放、运输、使用都要注意安全。

P129

【学习方法指导】

1.要想掌握燃烧的条件,必须认真观察演示实验,分析现象,继而归纳出灭火和防火的原理和办法.分析实验时可采用固定变量法.

[例1]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开水,并投入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白磷.如图7—1所示:

(1)从温度、着火点和空气接触三个方面比较:

铜片上的白磷和水中的白磷,相同点是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相同点是__________,不同点是__________.

(2)实验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3)根据上述实验条件和现象,可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__________,可推知灭火的方法是__________.

答:

(1)相同点是:

温度、着火点,不同点是:

铜片上的白磷与空气接触,水中的白磷不与空气接触.

相同点是:

温度、与空气接触,不同点是两种物质的着火点不同

(2)现象是: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并产生浓厚白烟.红磷和水中白磷不燃烧.

(3)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与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灭火的原理:

隔绝空气或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点拨:

这道题目实质上是将我们的探究实验作了简单剖析,采用了固定变量法,即寻找所处条件的相同点、不同点,对实验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燃烧的条件,推出灭火的原理.

2.学习本课题,应当更好的联系实际生活,重视防火知识的学习,增强防火意识.

[例2]下列措施中,符合易燃易爆物的安全要求的是

A.为了安全,存放易燃物的仓库要尽可能封闭不让风吹进来

B.为了节约,把酒精和鞭炮等物品同时装在一辆车上运送

C.只要不影响工作,面粉加工厂的工人可以在车间内吸烟

D.生产酒精的车间里,所有的照明设备均采用隔离和封闭装置

解:

生产、使用和贮存易燃、易爆物品的厂房和仓库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目的是防止易燃易爆物发生缓慢氧化,热量散发不出来,产生自燃自爆现象,故A错,易燃物和易爆物不能混存,应隔离贮存、运输,故B错,粉尘也能发生爆炸,所以面粉厂应严禁烟火,故C错.生产、使用、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厂房除了要有良好的通风设备还要有静电消除设备,杜绝一切可能产生火花的因素,所以所有的电气设备和照明设备均应采用隔离、封闭和防爆型装置,故D对.

答案:

选D

点拨:

本题对生产、运输、使用、贮存易燃、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做了考查.在生产生活中一定要严格遵守.

[例3]某市一炼油厂油罐汽油泄漏,有一拖拉机在其附近走动,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后基本扑灭,消防水龙头仍对油罐继续喷水一段时间.几天后市环保部门对炼油厂和市区上空大气进行监测,测知其污染指标均没超过国家有关标准,试根据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

(1)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是什么?

(2)请写出灭火后要继续对油罐喷水的主要理由.

(3)市环保部门要监测大气中哪些有害气体?

答:

(1)由于油罐泄漏汽油,使附近空气中含有大量汽油蒸气,拖拉机发动时引起的火花将空气中的汽油引燃,从而导致油罐起火爆炸.

(2)继续对油罐喷水是为了进一步降低油罐的温度,使其低于汽油着火点,防止汽油重新燃烧发生爆炸.

(3)要监测的有害气体是SO2、CO、NO2等.

点拨:

本题要求对油罐起火爆炸的原因进行分析,对灭火措施进行解释,并对石油燃烧后的大气污染成分进行分析.既考查了可燃物着火条件、灭火方法、石油燃烧产物等知识,还着重考查了运用已学过的化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种依托常见的现象与化学知识相结合的题目,是近年中考命题中具有较好的选拔功能的热点题.

【拓展训练】

一、爆竹为什么会爆炸呢?

爆竹是用厚厚的纸包裹上火药制成的,火药的成分是硫磺、木炭灰和硝酸钾.

用火点燃引线后,火药被点燃,立即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硫磺、木炭灰与硝酸钾作用,放出大量的热,同时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气体.由于气体的产生,火药的体积猛增1000多倍,纸层承受不了这么大的压力,于是破碎并产生声响,爆竹就爆炸了.

二、谁是纵火犯

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某地的一个煤栈失火了,可是失火的原因却找不出来,因为这个煤栈可以说是戒备森严,为此煤栈老板就一口咬定是看门人纵火.后来经过科学工作者调查证实,并没有人放火,是煤自己燃烧起来的.

煤怎么会自己燃烧起来呢?

这要从氧化反应谈起,虽然物质与氧发生的化学反应都叫做氧化反应,但氧化反应进行的快慢并不相同,燃烧是剧烈氧化,而金属的锈蚀、动植物呼吸是缓慢氧化.缓慢氧化也有热量放出,只是很快散失掉,人们难以觉察到,很容易被忽视.

当煤炭堆积过厚,空气又不流通的时候,煤炭自身缓慢氧化所产生的热量不能及时散发出去,就会逐渐积累,使煤炭内部的温度升高,当温度升高到煤炭的着火点时,煤便会自动燃烧起来,由此看来,煤栈失火,其实并没有纵火犯,是由煤炭的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燃.

 

课题2燃料和热量

一.化石燃料

1.、、是世界上最主要的三大化石燃料。

它们都是(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

“工业的”(主要含元素);

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

、(引起酸雨)、、烟尘等

(2)石油:

“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

汽车尾气中污染物:

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人们常把称为“黑色的金子”和“”;把称为工业的“”。

2.煤和石油

石油

形成

形态特征

组成元素

物质类别

加工

应用

干馏

变化

冶金工业原料

加热

分离

变化

化工原料

重要的燃料

3.天然气()

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

),是较清洁的能源。

其主要存在于等处;产生于。

CH4是已知最简单的有机物。

(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沼气的主要成分:

甲烷

(1)CH4的物理性质:

色、味气体,密度比空气,溶于水。

(2)CH4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发出火焰)

现象是:

(3)CH4的用途:

4.CH4中组成元素的检验:

(1)例通过点燃气体的方法:

(2)计算的方法:

例,如果1.6克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CO24.4克,水3.6克,确定甲烷的组成元素。

解:

二.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和现象。

例:

放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

吸热现象的化学反应有:

2.燃料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P137

四.H2、CO、CH4的比较

H2

CO

CH4

物理性质

色态味

都是:

密度

溶解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检验方法

课题3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

1.煤燃烧时会排放出和气体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溶于水,会形成。

2.汽车用的燃料多是汽油或柴油。

它们燃烧时产生的一些物质直接排放到空气中,会对空气造成污染。

尾气中主要污染物有和未燃烧的、的氧化物和含化合物以及等。

3.为减少燃料使用和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目前所采用的主要措施有:

二.使用和开发新的燃料及能源

1.乙醇(),俗名。

是一种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易,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并能溶解多种有机物。

乙醇具有可燃性:

常用作燃料。

也可用于医药。

乙醇是天然的可再生能源。

其生产可用作原料,经过、制得。

乙醇(俗称:

化学式:

化学性质:

可燃性

工业酒精中常含有有毒的甲醇CH3OH,故不能用工业酒精配制酒!

乙醇汽油:

优点

(1)

(2)

(3)促进农业发展(4)乙醇可以再生

2.氢气是未来最理想的燃料,

(1)它有其他燃料所不及的优点是:

可用作原料,有广泛的来源;其次是氢气燃烧放出的热量,放出的热量约为同质量的汽油的三倍;第三氢燃料的最大优点是它燃烧后的产物是,污染环境。

(2)需解决问题:

 

3.未来的新能源: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应用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

①煤的燃烧;②工业废气的任意排放;③燃放鞭炮;④用汽油为燃料的汽车尾气的排放;⑤用氢气为燃料的新型燃气车排放的尾气。

会引起空气污染的是

A.①④⑤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

2.以下实例中,利用了“隔离可燃物”原理灭火的是

A.实验时酒精不慎洒出并燃烧,用湿抹布盖灭

B.高楼失火,用高压水枪向着火处喷水灭火

C.森林火灾时,用炸弹轰炸灭火

D.森林火灾时,将火焰蔓延线路前的小片树林砍掉

3.下列做法存在严重事故隐患的是

A.用石灰沙浆抹墙B.用干冰制造舞台上的云雾

C.将液化石油气的残液倒入下水道D.将活性炭放在冰箱内去除异味

4.加油站应张贴的标志是

ABCD

5.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用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B、用干冰灭火

C、涂油漆防锈D、用燃着的火柴检验煤气是否泄露

6.使用燃气热水器时,若通风不畅,易产生使人中毒的气体是

A、一氧化碳B、二氧化碳C、甲烷D、氮气

7.

已知H2能在O2、Cl2中燃烧生成H2O、HCl。

右图

中横坐标表示完全燃烧时消耗气体X(X=A、B、C)

的分子数n(x),纵坐标表示消耗H2的分子数n(H2)。

已知

A、B是纯净物,C是由A和B组成的混合物,则C中

n(A):

n(B)为()

A、2:

1B、1:

1

C、2:

3D、2:

5

8.“四城同创”初见成效。

今年5月19日,我市空气质量首次达优级。

为继续改善环境质量,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继续动员全市人民植树增绿B.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和清洁生产

C.鼓励发电厂多烧原煤多发电D.加强机动车管理,减少尾气污染

9.据《彭城晚报》报道,我市明年开始供应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A.一氧化碳B.甲烷C.氢气D.煤气

10.据统计,我国仅20世纪90年代就发生火灾约89万起,给人民造成重大损失。

应用化学知识能有效预防和控制火灾。

下面对图中灭火实例的灭火原理解释不正确的是

灭火实例

灭火原理

A

住宅失火时,消防队员用水灭火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B

酒精在桌上着火时,用湿抹布盖灭

隔绝空气或氧气

C

炒菜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熄

隔绝空气或氧气

D

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可燃物与燃烧物隔离

 

11.乙醇按一定比例与汽油调和后,就可成为“汽车新饮料”——乙醇汽油。

则乙醇汽油属于

A.无机物B.化合物C.纯净物D.混合物

12.把煤做成蜂窝煤是为()

A.降低着火点B.散热面积大C.方便运输D.使煤和空气充分接触

13.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炼油厂精馏塔中分馏后能得到汽油、煤油、柴油等产品,由此可以判断石油属于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

14.在治理城市空气污染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A.焚烧落叶B.增大绿化面积C.减少用煤作燃料D.汽车改用清洁燃料

15.调查统计表明,火灾伤亡事故很多是由于缺乏自救常识造成的,缺氧窒息是致人死亡的首要原因。

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

A.遇到意外的情况,可用掌握的知识进行有效处理,同时拨打电话求救

B.室内起火,不要急于打开所有门窗

C.在山林中遇到火灾时,向顺风方向奔跑,脱离火灾区

D.所处烟雾较浓时,应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并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16.今年5月21日至27日是全国第五届科技活动周,其主题是——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

下列做法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①市区禁止摩托车通行②含汞电池集中处理③使用无铅汽油④不滥用塑料制品

⑤使用无氟冰箱⑥使用无磷洗衣粉⑦制止农民在田间焚烧农作物秸杆

A.①③⑤B.②④⑥C.③④⑦D.①②③④⑤⑥⑦

17.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问题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热点。

从发展的角度看,你认为下列燃料中最理想的是

A.煤B.石油C.氢气D.天然气

18.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电线短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B.加油站、面粉厂贴有“禁止烟火”的标志

C.焊割金属时,用稀有气体作保护气D.做菜时油锅不慎着火,迅速用锅盖盖灭

19.2009年1月14日,成功登陆“土卫六”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发回了350张照片和大量数据。

分析指出,“土卫六”“酷似地球经常下雨”,这种“雨”的成份是液态甲烷。

下列关于“土卫六”的推测中错误的是

A.“土卫六”上地表温度与地球表面相近

B.“土卫六”上存在有机分子

C.“土卫六”地貌的形成可能与液态甲烷冲刷有关

D.“土卫六”上存在液态甲烷与气态甲烷的相互转化

20.目前,科学家提出了一种最经济最理想的获得氢能源的循环体系(如右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料电池能够使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转化为电能

B.该氢能源的循环体系能够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C.在此循环中发生了反应:

2H2O电解2H2↑+O2↑

D.目前化学家急需解决的问题是寻找合适的光照条件下分解水的催化剂

21.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能源。

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能的是

A.太阳能热水器B.水力发电C.干电池D.温泉浴

22.在《厦门市海沧区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中,关于扑灭可燃危险化学品着火的措施,不属于破坏燃烧条件,达到灭火目的的是

A.冷却受火势威胁的可燃物B.施放大量水蒸气或氮气

C.设法将可燃物与火源隔离D.灭火失败,为防爆炸应维持其稳定燃烧

23.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的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氢气有可燃性B.CO能和氧化铁反应

C.天然气有可燃性D.铝能在氧气中燃烧

24.在电影院、商场、医院等公共场所常见的标志是

25.下列化学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是

A.

B.

C.

D.

26.发射“神舟五号”飞船的火箭所用燃料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则R的化学式为

A.

B.

C.

D.

二、填空题

1.含硫煤燃烧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主要是SO2,它遇雨水后形成酸雨降落到地面会带来很大危害.请回答以下问题:

(1)请举出两个方面有危害实例

①,②;

(2)为减少环境污染,对工厂排放的废气可用烧碱溶液吸收处理,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生产、生活、学习中都应注意安全,请将下列情况和对应的安全措施用线条连接起来。

⑴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①严禁烟火

⑵油锅失火②验纯

⑶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③用锅盖盖灭

⑷汽车到加油站加油④做灯火试验

3.某炼油厂因油罐泄漏,一拖拉机行驶至附近时,随着轰的一声巨响,瞬间油罐起火爆炸,后经及时扑救,大火于数小时后基本扑灭,但仍有消防队员用消防水龙头对油罐继续喷水至冷却。

依据学过的化学知识,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油罐泄漏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油罐起火的原因是。

(2)假设汽油用X表示,燃烧时只发生如下反应:

X+11O2

7CO2+8H2O

推断汽油X的化学式。

(3)假若厨房油锅着火,你应采取的措施是。

4.电动自行车常用的铅蓄电池是一种可充电的化学电源,当给它充电时是

能转化成了能;太空飞船所用的氢燃料电池是一种将的装置(填

能量形式转化)。

5.某工人在地下施工时不慎挖穿了煤气管道,造成煤气泄漏。

当他打着打火机支探查时,立刻发生了爆炸。

请回发生爆炸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2005年5月18日“西气东输”工程宿迁段正式开工,这对我市经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西气东输”工程输送的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而又较洁净的气体化石燃料——天然气。

请你回答:

(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

(2)煤矿有时会发生瓦斯爆炸事故,瓦斯的主要成分与天然气相同,写出瓦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

     ;

(3)另据报导,在我国南海、东海海底发现巨大的“可燃冰”带,“可燃冰”(CH4·nH2O)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冰态物。

若将天然气从其冰态物中分离出来,有两种方法:

①在一定温度下,使气体从冰态物中分离出来;

②在一定压强下,使气体从冰态物中分离出来。

(4)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在使用能源时应树立“一要节约能源,二要进一步开发、利用新能源”的观点。

①下列各图中表示我国节能标志的是()

ABCD

②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能源有(至少写两种)

③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一个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例子

④请举出一个生产、生活中电能转化成化学能的例子

三、实验题

1.沼气是当今已开发和使用的最洁净的气体燃料之一,使用沼气是解决农村能源不足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

图7是沼气的产生和应用示意图。

(1)

图示过程中发生的能量转化是:

(2)打开沼气灶的开关,沼气能自动喷出,从气压的角度分析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

(3)沼气中除含有甲烷外,还含有二氧化碳及少量的氢气、氮气、硫化氢、一氧化碳、水蒸气等。

沼气略带臭味,你分析臭味可能来自_______________气体。

(4)从安全方面考虑,使用沼气时一定要防止沼气中混入________________。

2.一次化学兴趣小组活动时,小红在实验室制取了一种初中化学中常见的气体,收集在三个集气瓶中,让小刚通过实验确定该气体。

小刚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请根据实验步骤和现象,将你的推断结果及结论填入下表空格中,并回答问题。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推断结果及结论

(1)取一瓶气体,闻其气味

无气味

可能是H2、O2、N2、CO、CO2、CH4

(2)移开另一瓶的玻璃片,将一燃着的木条缓慢深入瓶中。

瓶口处未见火焰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_

木条的火焰熄灭

一定不是_______________

(3)向第三个瓶中注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

石灰水变浑浊

一定是_______________

在进行实验(3)时,除了使用澄清的石灰水外,还可用___________来确定该气体。

3.酒精灯是中学实验中常用的加热仪器,所用燃料是酒精。

某学习研究小组对酒精灯燃烧产生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1)提出问题:

酒精燃烧产生的气体中会含有哪些物质?

(2)猜想与验证:

酒精燃烧后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验证二氧化碳的方法是,出现的现象是,验证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气体中还可能含有哪些物质(有几种写几种)。

4.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图1所示的是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

第一步:

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

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

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

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1/5。

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1

(1)集气瓶中剩余的气体主要是。

(2)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不到总容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

方法(如图2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

太阳光

图2

5.小侯同学在学习了燃烧与燃料的有关知识后,观察到家庭用的燃煤通常加工成蜂窝状,这样会燃烧得更充分。

由此她联想到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于是引发了思考:

哪些因素能影响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呢?

她做出两种猜想并进行了实验探究。

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她提出的两种猜想是:

①;②。

(2)请选择其中的一种猜想,设计实验加以探究(你所选择的猜想序号是):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3)为了使燃料能够得到充分利用,节约能源,请你结合燃料使用的实际,提出一条具体建议:

四、计算题

1.煤是一种化石燃料,用煤作燃料生成的SO2气体会造成环境污染。

有一种煤每燃烧1t就会释放出53.3kgSO2。

如果将产生的SO2用熟石灰来完全吸收,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S02+Ca(OH)2==CaSO3+H20,那么燃烧5t这种煤产生的SO2在理论上需用多少千克的Ca(OH)2来吸收?

(计算结果取整数)

2.在我国推广使用“清洁燃料”的过程中,2005年5月16日上海交通大学宣布:

我国首台使用二甲醚为燃料的城市客车问世,这将有效地解决公交车冒黑烟的问题。

(1)已知二甲醚的化学式为C2H6O,二甲醚分子中含有个氧原子。

(2)二甲醚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完成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2H6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