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752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docx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

论朱光潜《悲剧心理学》方法论的创新

  摘要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这部论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光潜在那个时代对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哲学家们对悲剧快感问题的接受和评价,它被大家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

这部著作在研究方法上的创新是它成功的重要原因,无论是切入问题的现代心理学的角度,自下而上的思维方法和整体系统的思想方法,还是“心理距离”说的批评标准都富有新意,且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悲剧快感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难题。

  关键词 心理学视角 思维方法 心理距离

  

  《悲剧心理学》这本关于悲剧快感的论著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朱光潜在那个时代对西方的一些美学家、哲学家们对悲剧快感问题的接受和评价,也确立了他用心理距离说折中融合形式主义美学和道德论美学后的形式主义美学批评家的基本思路。

它被大家认为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阐释和批判西方悲剧理论的著作。

朱光潜也因为这部著作不仅被西方文艺理论家认可,同时奠定了他在中国美学、文艺学界的重要地位。

  朱光潜这部著作的成功有多方面的原因。

研究方法的创新是其主要原因。

无论是切入问题的角度,思维方法还是批评标准都富有新意,且卓有成效地解决了悲剧快感中一些众说纷纭的难题。

  

  一、现代心理学的切入角度

  

  从心理的角度研究文艺。

探讨悲剧历史上早已有之。

比如中国古代的“虚静”说,“发奋著书”论,西方的“迷狂”说等都是从心理的角度来阐释文艺创作和欣赏的心理条件,但是这些论述都还零星地点缀在文艺心理研究中。

不成系统。

真正地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文艺问题,需待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成熟。

从心理学的视角研究文艺问题促成了一个重要学科――文艺心理学的诞生。

  确实文艺中的有些问题需要用心理学的方法才能真正解决,对某些文艺问题的讨论不能仅仅停留在哲学的层面上,如果不能用心理科学的方法来研究问题,那么文艺创作和欣赏活动的秘密就会一直得不到真正的揭示。

在我国,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文艺,王国维要算是第一个。

他在文学、哲学、美学、心理学方面都有着深厚的功底。

《中国心理学史》也肯定王国维是把西方心理学介绍到中国的心理学家之一。

他的著作,把文学、美学、心理学冶于一炉,贯穿着丰富的文艺心理学思想。

尤其他的《红楼梦评论》是我国第一部研究悲剧的理论著作。

王国维之后,当时也有些学者、作家研究文艺的心理问题,但均不成系统。

真正把心理学作为一个研究视角来研究文艺问题,尤其是阐释悲剧问题,朱光潜是第一个。

他要“抛开一切哲学成见,把文艺的创造和欣赏当作心理的事实去研究”。

  在《悲剧心理学》中他指出,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和里波的《情感心理学》和德拉库瓦教授的《艺术心理学》对悲剧要么未发一言,要么语焉不详。

在现代心理学已经把探索的光芒照到了几乎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可悲剧这个被认为是最高的文学形式的艺术,却还没有得到心理学家的足够重视,他认为这是一件令人惊异的事情。

为了弥补这个遗憾。

他在1927年于爱丁堡大学心理学研究班小组讨论会上宣读完他的论文《论悲剧的快感》后,花了5年多的时间学习了与悲剧相关的各门课程,广泛涉略了美学、哲学、伦理学、宗教、心理学、文艺学等门学科的知识,于1933年完成了这部从心理学角度去谈讨悲剧快感问题的《悲剧心理学》。

  比如关于悲剧快感的悖论,也就是悲剧中苦难引起的痛感是如何转化为让人愉悦的快感的问题。

他通过分析否定了法格的恶意说,博克的同情说,休谟的艺术技巧论,丰丹纳尔悲剧的虚构特性论。

他认为法格和博克的对待悲剧快感的道德论观点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显然不是悲剧快感的主要原因,一个人的道德天性和他对悲剧的爱好没有必然的联系。

而休谟和丰丹纳尔的悲剧快感理论,从艺术技巧和悲剧虚构性的角度解释悲剧快感也不尽合理。

他强调悲剧快感是由于痛苦在悲剧中被感觉到并得到表现,与此同时,它那郁积的能量就得到宣泄和缓和。

这种郁积能量的缓和不仅意味着消除高强度的紧张,而且也是唤起一种生命力感,于是这就引起快感。

朱光潜从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了痛感如何转化为快感的。

心理学认为,如果人心中有郁结。

得不到及时的疏通,心情就会郁闷烦躁、陷入痛苦之中,相反疏通后就会云开雾散,就能产生快感。

  朱光潜对悲剧快感悖论的解决无疑是富有创造性的,以往对悲剧快感悖论的理解都或多或少有点道理,有合理的地方,但都没有切中悲剧快感的要害。

朱光潜利用现代心理学的成果来解释悲剧快感的悖论,不仅符合我们的心理体验。

同时也和我们的审美经验一致。

  

  二、思维方式的创新

  

  在思维方式上,朱光潜批判并放弃了原先悲剧研究中的哲学式的演绎方法和局限于一己之见的狭隘的理论视阈,而采用归纳和整体的思维方式来研究悲剧问题。

  被称为“现代美学之父”的费希纳在1876年出版的《美学导论》中把对美的哲学探讨,即从一定的哲学体系出发,经过哲学思辨和逻辑论证,用演绎的方法从一般到特殊来探讨美的本质的传统美学方法称之为“自上而下的美学”,而把从具体的审美对象出发对审美经验进行归纳去寻求美的法则的方法称之为“自下而上的美学”,20世纪以来,“自下而上的美学”逐步成为西方美学的主流。

朱光潜的悲剧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也融入到了这股西方美学从古典走向现代的趋势。

同时他认为研究方法也应根据研究对象的特点而决定,由于“悲剧是具体事物而不是一个抽象概念。

因此,认真讨论悲剧问题必须以事实为基础,也即是以世界上一些悲剧杰作为基础。

”他提出应仔细研究伟大悲剧诗人的作品,用归纳的方法建立自己的悲剧理论。

而哲学家是“提出一个玄学的大前提,再把悲剧作为具体例证去证明这个前提。

但在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恰恰是用前提去说明悲剧的本质,忘记了需要论证的正是前提本身。

”在明确了对悲剧快感研究的归纳方法之后,他进一步详细列出这种悲剧快感的研究方法的基础材料包括,悲剧的杰作,书籍和杂志上记录的有关悲剧的意见和印象,个人印象。

  朱光潜不仅运用了适合悲剧这种艺术特点的自下而上的归纳的研究方法,另一方面他还以一个中国人的折衷中庸的智慧运用系统整体的研究方法对各种悲剧快感理论进行批判研究。

与西方人相比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是整体混沌,天人合一式的,不像西方人强调主客二分。

西方人善于发现事物的差异性和矛盾性,中国人则更多的看到宇宙万物之间的联系,也就是事物之间的整体性和统一性。

朱光潜融合了东方人整体的思维方式和西方人分析思辨的思想方法,他强调:

“在象我们这样的世界,任何一件事情都错综复杂地和无数件别的事情相关联,整体决定着局部,既没有彼此孤立的原因,也没有彼此孤立的结果。

如果说物质世界的情形如此,精神世界的情形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他用“原因的多样性”来解释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局限性。

并且用“原因的多样性”来建构他的悲剧快感理论。

所谓“原因的多样性”是指一种结果可能由多种原因导致而成。

朱光潜这种重视事物整体的思维方法也和当时西方思想界正在逐渐成熟的系统理论有关。

系统可以说是世界万物存在的方式,在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从基本粒子到宇宙,从细胞到人类社会,从动植物到社会组织,无一不是系统的存在方式。

既然系统是万物存在的方式,系统的思想就将是一种具有普遍意义和世界观意义的理论。

朱光潜在上世纪30年代初就强调使用整体系统研究的方法研究悲剧快感问题,强调悲剧的欣赏是个复杂的现象,只有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看法,才能得出关于悲剧快感这个问题的整体观念,可以说是得风气之先。

  这种归纳系统的研究思路贯穿于《悲剧心理学》中。

比如他就用他的系统完整的研究方法批判形式主义美学的局限在于“它在抽象的形式中处理审美经验,把它从生活的整体联系中割裂出来,并通过严格的逻辑分析把它们归并为最简单的要素。

”而“生活是一个有机整体,其中的各个部分纵横交错,分离出任何部分丢不可能不伤害其余的部分。

”一旦审美经验中的纯粹性和独立性被形式主义者们过度夸大以后,形式主义者的弊端也就显现出来了。

  在强调悲剧痛感之所以能转化为快感是因为痛感被感觉并得到表现,从而缓和了因痛苦而郁积的能量后,朱光潜并没有完全排斥法格、博克、休谟和丰丹纳尔他们的解释,他认为他们的这些理解也有合理的地方,比如说悲剧的怜悯和恐惧这类道德情感和艺术品的剧作的美,如整一和适当的比例、声音与形象的和谐、性格描述的深刻真实等因素也能加强悲剧中积极的快感,只是不是决定悲剧痛感转化为快感的主要原因。

  在谈到悲剧精神是乐观还是悲观时,朱光潜也是整体系统地看待这个问题。

他认为欣赏悲剧需要我们能感受生活中的不和谐,同时又能感受悲剧创造的崇高的精神境界。

悲剧人物的直面死亡毁灭的勇气和奋起抗争的气魄可以补偿他所遭受的痛苦、失败或死亡。

朱光潜既没有片面的乐观,也没有一味的悲观。

他既看到了悲剧中的苦难的人生,也看到了苦难人生后的崇高的反抗和勇气。

而敢于抗争不可更改的悲剧命运才是悲剧的精神所在。

朱光潜的整体系统的悲剧精神既触摸到了悲剧的本质,又深化了康德和黑格尔他们对悲剧精神的理解。

  朱光潜的这种系统完整的研究悲剧的思路和方法有效地解决了固执于某一单一研究方法的缺憾。

任何一种研究悲剧快感的方法都有其自身合理的成分,但任何一种方法后面也都留有一条尾巴,不能自圆其说。

令人遗憾地是一般的理论家都会过于珍惜自己创建的理论,或者过于崇拜自己信任的某一理论,而对其他的观点视而不见,不以为然。

这样直接导致悲剧研究如同盲人摸象一般可怜可笑。

世界是一个整体,对悲剧的理解也应该采用“原因的多样性”的系统的研究思路。

朱光潜的这种整体系统的研究方法在我们这个理论爆炸的时代应该更具有他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

  

  三、批评标准的创新

  

  确立了研究悲剧快感问题的心理学视角和自下而上的整体观照的思想方法后,朱光潜找到了打开悲剧快感问题的钥匙,英国心理学家爱德华?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作为他分析批评各种悲剧快感理论的标准。

  “心理距离”说是布洛1907年在《作为艺术要素和审美原则的“心理距离”》一文中提出来的。

“距离”这个词的本意指时空距离,但这里的“距离”是从比喻意义上来使用的,布洛自己强调距离并不是从实际空间距离和时间距离的角度上提出来的,而是“心理距离”,就是“摒弃了事物实际的一面,也摒弃了我们对待这些事物的实际态度”。

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其实就是指审美者的心理应该与现实的功利欲望拉开距离,在人的审美心理与功利心理之间形成一段必须的距离,有了这段心理距离后,才能从实际生活的功利态度中解放出来进行审美欣赏。

审美者离实际生活的距离太近会妨害审美欣赏,但是布洛同时指出距离太远也会导致审美活动的丧失,所谓“距离太远”是指审美客体本身为了追求普遍而导致的概括和抽象会损害距离,或者过分晦涩荒诞,离现实生活的生活形态相差太大,无发激发审美者的审美活动。

这就是布洛提出的“距离的内在矛盾”,没有距离和距离太远都会影响审美活动的进行。

  朱光潜尽管运用布洛的“心理距离”说阐释悲剧快感,但是没有被布洛的“心理距离”说所局限照搬套用,而是对“心理距离”说进行了一番扩展运用,用朱光潜自己的话说,“他已把它扩展到了布洛所不可能预见的程度”。

朱光潜认为“距离”取决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既是切身的,又是有距离的。

“切身的”指客体能和主体内心深处的欲望和本能相呼应,能与主体的生活经验相吻合,能激起主体的兴趣和同情。

“有距离”指客体和主体之间的关系不能完全亲密无间,如果过于融合,就会导致距离的丧失,把一己的悲欢离合完全寄托在艺术形象中,不利于审美态度的保持。

因此艺术的创造欣赏在于距离的微妙调整。

  朱光潜之所以运用“距离”说作为分析批判西方各种悲剧理论的标准,一方面是因为他看到了盛行于西方的两大美学理论的局限,形式主义美学完全割断了艺术与生活之间联系,而道德论美学则过分强调艺术与生活的距离。

形式主义美学是西方一个很重要的美学流派,其代表人物康德强调审美经验的非实用性,称审美经验为“超功利的关照”。

克罗齐也强调审美感觉的非概念性,把艺术活动界定为“纯粹形式的直觉”。

形式主义美学在审美关照中排斥联想、概念、逻辑和道德等对审美的侵入。

而道德论美学的倡导者们,比如柏拉图、托尔斯泰他们认为艺术应完全依附于生活和道德。

艺术应该象美德一样,完全是一种善,有人甚至极端地强调艺术是道德、政治的奴仆。

朱光潜认为形式主义美学“它尽管在逻辑上十分严密,却有一个内在的弱点”,那就是把“审美对象缩小到没有任何理性内容的纯感觉的外表”。

道德论美学却又过分拘泥于审美活动和社会生活之间的联系。

而如果用“距离”说去观照形式主义美学或道德论美学,那么他认为:

“这种理论的一大优点是在象形式主义那样强调审美经验的纯粹性的同时,并没有忽视有利或不利于产生和维持审美经验的各种条件。

”他强调:

“被形式主义者认为与美学不相容而抛弃的逻辑认识、个人经验、概念的联想、道德感、本能、欲望以及其他许多因素,的确使我们的审美经验或成或毁。

”所以“心理距离”说将是一条评判悲剧快感的有用的标准。

  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所有的艺术中,由于悲剧中展现的是让人痛苦和不幸的事件,是伟大虔诚人物的毁灭,是正义的失败,所以它比其他艺术类别更容易激起欣赏者的道德感,使欣赏者最不能摆脱实际生活的干扰,而采取审美的态度。

这样在悲剧欣赏中如何保持距离就成了一个重要问题。

朱光潜强调悲剧表现的是理想化的生活,即放在人为的框架中的生活,这样就很好的间离了悲剧艺术和实际生活中的真实的痛苦和灾难的联系,保持了进行悲剧欣赏的审美条件。

  朱光潜用“心理距离”说确立了进行悲剧欣赏的审美条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对悲剧快感的全面分析批判和论述。

他的关于悲剧痛感是如何转化为快感的,悲剧精神是乐观还是悲观等关于悲剧快感的重要问题的论述都是在“心理距离”说的观照下得出了令人信服的结论。

  综上所述,新颖的心理学视角,切合悲剧艺术实际的归纳和整体的思想方法以及“心理距离”的批评标准的运用是《悲剧心理学》中对悲剧快感的分析之所以恳切的重要原因,也是《悲剧心理学》这部著作虽重在破,却能立起来的重要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