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670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4.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docx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复习试题(含答案)1

一、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材料辨析论述题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70年—1913年英、法、美、德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比重的变化(%)

年份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国

1870年

32

10

23

13

1913年

14

6

38

16

 

材料二:

在19世纪最后的三十年里,西方列强掀起了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海外扩张狂潮,世界被列强瓜分完毕。

列强在殖民地面积上所占位次情况如下:

英国居第一位、法国居第二位、德国居第四位、美国居第五位。

——据《世界近现代史精要》整理

材料三:

让别的国家分割大陆和海洋,而我们德国满足于蓝色天空的时代已经过去,我们也要求阳光下的地盘。

——德国外交大臣皮洛夫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到1913年,英德两国的工业实力发生力怎样的变化?

材料二中,英德两国在殖民地所占位次上有何不同?

(2)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是什么?

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是怎样做的?

而为了对付德国,英国是怎样做的?

(3)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根源和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变化:

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位次:

英国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

(2)地盘:

殖民地。

德国:

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英国:

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

(3)根源: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实质:

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中表格数据可知,到1913年,英国的工业实力由1870年时的第一位下降为第三位;德国由1870年时的第三位上升到第二位。

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可知,英国所占殖民地居第一位,德国居第四位。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中,德国所要求的“地盘的”指的是殖民地;为了得到“阳光下的地盘”,德国与奥匈帝国签订了《德奥同盟条约》,拉拢意大利加人德奥同盟。

为了对付德国,英国先后与法国和俄国签订军事协定,组成了协约国集团。

(3)依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根源是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改变了列强之间的力量对比。

英德两国产生矛盾的实质是为了争夺殖民地、重新瓜分世界。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围绕巴尔干问题的争端,在欧洲形成了两个军事剧团,正是那两个军事集团之间的争斗酿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战役进行的极为惨烈,人们已经很难找到一块没有遭到炮弹袭击的土地,人马尸体随处可见。

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

(1)材料一中的“两个军事集团”指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所述“这次战役”的名称是什么?

“这次战役”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有何影响?

(3)第一次世界的性质是什么?

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什么样的世界格局?

(4)结合材料,谈谈你对战争的看法?

【答案】

(1)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2)凡尔登战役;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或一战的转折点)。

(3)帝国主义战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各国要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世界大战悲剧重演等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两个军事集团”指的是三国同盟、三国协约。

19世纪末20世纪初形成的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疯狂的扩军备战,最终引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2)依据材料二的“整个战役中双方先后投入了近百万人,这次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伤亡人数最多的战役之一”可知材料二中所述“这次战役”的名称是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是西方列强重新瓜分世界、争夺世界霸权而发动的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一战后,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4)综合题干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我们要珍爱和平,反对战争;各国要加强合作与交流;避免世界大战悲剧重演等。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凡尔登战役的相关知识。

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识记一战的性质和战后形成的世界格局。

解答第四问需要从两次世界大战中得到启示。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经济发展迅速,从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因此,英德之间的矛盾成为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主要矛盾。

材料二战争主要是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进行。

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1)根据材料一指出,指出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指出此次战争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

(1)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参战国家多,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后起的帝国主义强国不能容忍实力与所占殖民地不平衡的倒挂状况,新老帝国主义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尖锐起来。

”可知,英德之间的核心矛盾是瓜分殖民地和势力范围。

(2)根据“德意志帝国、奥匈帝国、奥斯曼帝国、保加利亚王国同属同盟国阵营,大英帝国、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俄罗斯帝国、意大利王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则属协约国阵营。

”可知,这次战争参战国家多,根据“这场战争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

大约有6500多万人参战,1000万人丧生,2000万人受伤。

战争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可知,此次战争的特点还有战争破坏性大,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巨大。

4.请对比下面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

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的联系和比较)

【答案】评分说明:

要求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

给分要点:

自拟题目,比较的角度(学生能从历史图片、历史影响等任一角度进行比较即可,符合题意的其他比较角度也可)史实正确,表述完整。

若小短文不足80字,可酌情扣分。

【解析】

【详解】

依据图片并结合所学可知,图一“遭到炮轰后的凡尔登”指的是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破坏性最大,时间最长的战役。

消耗了德军大量的人员和财力、士气,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图二“苏军战士在斯大林格勒战役中”指的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是法西斯德国遭遇的战略上最严重的失败,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因此题目可以拟定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学生可联系选取此角度进行论述答题。

【点睛】

本题的解答,要求学生能判断出两幅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凡尔登战役”和“斯大林格勒保卫战”,这是解题的关键,然后在结合所学知识,找准其中的联系和共同点。

要写好历史小论文,必须拟定好标题,在进行合理的论述,答案并不唯一,需运用好关键词,做到观点和史实之间联系紧密,语句通顺即可。

5.阅读材料,分析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今,大多数历史学家已能分清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和背景原因。

1914年6月28日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是一战爆发的直接原因。

一战最重要的背景因素有四个:

经济上的竞争、殖民地的争夺、相冲突的联盟体系和势不两立的民族主义愿望。

——改编自《全球通史》

材料二一位战地记者如此描述发生在法国的一场战役:

“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世界历史》

材料三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

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

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

——(美)鲍德温《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纲》

(1)材料一中“斐迪南大公被刺”是指什么历史事件?

根据所学的知识,请解释造成“殖民地的争夺”的原因。

“相冲突的联盟体系”指的是什么?

(2)根据你所学知识,材料二的战役指的是指哪一场战役?

这场战役的结果对战争的形势产生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中反映了一战有什么特点?

【答案】

(1)萨拉热窝事件;19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经济实力和占领的殖民地不平衡;协约国和同盟国两个军事集团

(2)凡尔登战役;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成为一战的转折点

(3)时间长,范围广,涉及国家多,伤亡人数多,消耗资源多,残酷等

【解析】

【详解】

(1)依据材料一中“弗兰兹•斐迪南大公被刺”可知指的是萨拉热窝事件。

结合课本所学,1914年6月塞尔维亚青年普林西普在萨拉热窝刺杀了奥匈帝国皇储弗兰兹•斐迪南大公,史称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的发展。

但是各国的实力和占领的殖民地出现不平衡的现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配殖民地;在相互争夺中形成了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国、法国、俄国组成的三国协约。

两大集团疯狂扩军备战,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2)根据材料二“整个树林被削平得像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击毁的大炮,几个月都是如此。

”可知描述的战役非常惨烈,指的是凡尔登战役。

结合课本所学,1916年,德、法两国军队在法国的凡尔登展开了激烈的阵地战,这场战役历时约10个月,异常惨烈,交战双方损失近百万人。

被称为“绞肉机”“地狱”“屠场”;凡尔登战役使德军的进攻被遏制,法军开始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

(3)根据材料三“1914——1918年大战以前,从来没有任何一次战争消耗如此众多参战者的总资源,覆盖地球上如此广阔的土地。

从来没有那么多的国家被卷入战争。

从来没有如此大规模的、不分青红皂白的大屠杀”可知,材料三中反映了一战时间长,范围广,涉及国家多,伤亡人数多,消耗资源多,残酷等。

6.

(素养专练)

上面三幅图分别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哪些相关知识点?

如果再让你补充一幅图,你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哪方面的图片?

【答案】图1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原因;图2反映了一战爆发的导火索(萨拉热窝事件);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

补充有关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解析】

【详解】

根据图一“德国向英国发起挑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1反映的是一战爆发的原因,由于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德国要求重新瓜分世界,所以向英国发起挑战。

图二反映的是萨拉热窝事件,萨拉热窝事件是一战的导火线。

图3反映了一战中的残酷战役(凡尔登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共造成交战双方70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凡尔登战役是一战的转折点。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还可以补充关于一战的结果或影响的图片,如一战中出现的武器图片。

7.请对比下面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80~120字的小短文。

(要求:

题目自拟,史实正确,语句通顺,表述完整,体现两幅图片反映内容之间的比较)

【答案】题目:

一战、二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论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

二战以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

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解析】

【详解】

本题是一个小论文题目,考查的是学生分析、综合、概括和论述历史问题的能力。

只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即可。

据图片可拟定题目:

一战、二战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论述:

第一次世界大战沉重打击了西方殖民体系,推动了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到来。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这一时期突出的民族解放运动,其影响深远,颇具特色,沉重地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巩固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成果。

二战以后,非洲的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高涨。

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1990年3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人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及签订的一系列条约,形成了所谓“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l)巴黎和会上签订的主要文件是什么?

这一条约中哪一点内容最能体现会议的性质?

(2)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有损于中国主权问题的条约是什么?

这个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何影响?

(3)通过这两次会议,帝国主义建立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叫什么?

这一体系的实质是什么?

【答案】

(1)《凡尔赛条约》对德国殖民地的规定。

(2)《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签订名义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实质:

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解析】

【分析】

【详解】

(1)依据课本所学,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召开巴黎和会,参加和会的有27个国家的代表。

和会一直持续了5个多月。

最后签订了对德的《凡尔赛条约》;条约中规定:

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体现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2)依据课本所学,1921年11月美、英、法、日、意、比、荷、葡和中国9个国家代表召开华盛顿会议。

主导国是美国。

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针对中国问题的《九国公约》;《九国公约》的签订表面上尊重中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实质上是保证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控制,使中国回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依据课本所学,巴黎和会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构成了凡尔赛体系,调节了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国际新秩序;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它重新调整和确立的战胜国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

经过这两次会议,确立了战后国际新秩序,这一秩序被称为“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这一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统治世界的新秩序,即确立帝国主义在世界各个地区殖民地的划分。

实质是一个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体系。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归宿;莱茵河左岸由协约国占领15年,右岸50千米内不许设防;……德国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总数不超过10万人;德国所有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形式加以瓜分。

其中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由日本获得。

材料二:

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为适应在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在中国任何指定区域内,获取关于商务或经济发展之一般优越权益及任何专利或优越权……

——摘编自人民网

请回答:

(1)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分别出自哪个国际条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两个条约的共同实质。

(3)了解这两个条约关于中国问题的条款后,你有何感想?

【答案】

(1)《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2)损害中国主权。

(3)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分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德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归还给法国,萨尔区由国联管理,15年后由公民投票决定归宿”,可知是巴黎和会上签订的《凡尔赛和约》;材料二“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不得因中国状况,乘机营谋特别权利,而减少友邦人民之权利,并不得奖许有害友邦安全之举动”,可知是华盛顿会议上签订的《九国公约》。

因此材料一、材料二的内容分别出自《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凡尔赛和约》把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本,损害了中国的利益;《九国公约》规定:

遵守各国在中国拍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这实际上使中国恢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因此《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这两个条约的共同实质是损害中国主权。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这两个条约的共同实质是损害中国主权,给我们的启示是,落后就要挨打,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点睛】

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内容。

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这两个条约的共同实质。

解答第三问的关键是认识《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这两个条约的共同实质是损害中国主权,归纳这两个条约我们的启示。

10.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

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国家

工业生产所占比重

排名(

对外贸易总额

殖民地占有万平方千米

美国

23%-38%

1

8%-11%

30

德国

13%-16%

2

9.7%-13%

290

英国

32%-14%

3

22%-15%

3350

法国

10%-6%

4

10%-8%

1060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代表团来到凡尔赛,发誓要寻求收复山东,彻底度除不平等条约。

但是,他们热情澎湃的乐观情绪迅速转变为沮丧,国为他们被冷淡地告知,和会并不是为了调整昔日所有的国际间的恩怨而召开…为了拉拢日本参加国际联盟,威尔逊牺牲了中国。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根据材料一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片中的对话内容判断这是一战后的哪一次国际会议?

主宰会议的三巨头是哪三个国家?

该会议后确立的体系是什么?

从德国人的话语中简析该体系。

(3)根据材料三思考中国代表团为什么不能取得外交成功?

你认为今后我国应该怎么办?

【答案】

(1)帝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巴黎和会;英法美;凡尔赛体系;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以它具有不稳定性

(3)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

【解析】

【详解】

(1)结合材料一,依据所学可知,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利用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经济实力迅速提高,并导致这些国家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增强,一举超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英国、法国),原有的“均势”遭到破坏,于是他们便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这势必危及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即得利益,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形成和激化,最终酿成战争。

故第

(1)问的答案是:

帝国(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可知,一战结束后的1919年,胜利的协约国集团为解决战争所造成的问题以及奠定战后的和平而召开了巴黎和会。

巴黎和会是个大国操纵的分赃会议,德国等战败国和苏俄被排斥在会议之外。

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主导了和会的进行,会上他们各自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着激烈的明争暗斗。

最后签订了处置德国的《凡尔赛和约》,同时还分别同奥、匈、土等国签订了一系列和约。

它们构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一战后由美、英、法等主要战胜国主导的国际政治格局,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以它不能维持长久。

故第

(2)问的答案是:

暂时缓解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所以它具有不稳定性

(3)结合材料三,依据所学可知,明清以来,中国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远远地落后于世界,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近代的大门,从此屡遭列强的侵略,这都是国力贫弱造成的。

因此我们要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

故第(3)问的答案是:

弱国无外交,落后就要挨打;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才是民族的出路

【点睛】

解答本题时需要对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国之间的矛盾有个大体的了解,才能比较自如地解答这一类的题目。

巴黎和会矛盾斗争的焦点是是否过分削弱德国。

英国为了保住自己在欧洲的霸权,联合美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又联合法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美国为了达到自己控制欧洲的目的,插手欧洲事务,联合英国,反对法国过分削弱德国;法国为了获得自己在欧洲的霸权,坚决过分削弱德国的意见,联合英国,反对美国插手欧洲事务。

正如材料二中漫画所描述的一样,英法美德各怀鬼胎,最后虽然签订了和和约,但只是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并没有根本上消除矛盾,反而增添了新的矛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