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6520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6.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docx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开题报告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1.选题依据

1.1论文题目及研究领域

1.1.1论文题目:

金银花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1.1.2研究领域:

金银花在药理及其它价值上的应用

1.2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干躁花蕾或带初开的花,为常用中药。

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主治痈肿、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应用史悠久。

金银花有效成分复杂,已鉴别出的就有60多种。

其中最重要的药理成分是挥发油,近年国内外学者通过气质联用已分离出芳樟醇、双花醇、棕榈酸、二氢香苇醇、二十四碳酸甲酯、十八碳二烯酸乙酯、棕榈酸乙酯等数十种挥发油,其中鲜花以芳樟醇为主,含量高达14%以上,其余为低沸点的不饱和萜烯类;干花则以棕榈酸为主,占26%以上,芳樟醇含量不到0.4%,系被干燥加工过程所损失。

金银花含有大量的黄酮类化合物,如木犀草素、忍冬苷、葡萄糖苷、乳糖苷、全丝桃苷等。

绿原酸类有机化合物和三萜皂类亦为其主要的有效成分,前者包括绿原酸和异绿原酸,后者至少有十余个结构复杂的三萜皂苷成分。

另外尚含有铁、锰、铜、锌、钛、锶、钡等15种无机盐,其花蕾中含有肌醇、p谷甾醇等。

由此可见,金银花的药用价值也应是多方面的,不同的化学成分可指引我们进一步研究出其更多的用途。

1.3目前研究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一般认为,金银花的抗菌有效成分为绿原酸类化合物,且常以绿原酸的含量高低来评价金银花质量的优劣。

绿原酸虽具有广谱的抗细菌、抗病毒作用,但其并非是金银花中唯一的抑菌成分,因绿原酸在体内能被蛋白质灭其活性,其抗菌作用并不甚强。

金银花抗菌作用的真正情况、有效成分和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地深入研究。

金银花除抑菌外,还有多种药理活性,若仅用绿原酸类化合物作为金银花品质优劣的评价指标,尚欠妥当。

实验研究表明,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金银花茎叶的乙醇和丙酮提取物能明显抑制真菌生长,也对多种病毒有抑制作用。

试管试验表明,金银花及金银花藤的煎剂对钩端螺旋体均有抑制作用。

2.论文研究的内容

2.1论文重点解决的问题

2.1.1金银花的化学成分

金银花化学成分研究表明,其富含挥发油,此外,还含有黄酮类、三萜类及有机酸等。

2.1.1.1挥发油

挥发油是金银花的有效成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气质联用[30]已分离出:

芳樟醇、双花醇、辛醇、棕榈酸、二氢香苇醇、十八碳二烯酸乙酯[1]、二十四碳酸甲酯[2]、棕榈酸乙酯、香芦醇、肉豆蔻酸[3]和榈酸乙酯等成分。

金银花的干花与鲜花成分差异较大,鲜花挥发油成分以芳香醇为主,含量高达l4%以上,其他成分多为低沸点不饱和萜烯类成分,而干花挥发油成分以棕榈酸为主,一般占挥发油的26%以上,芳香醇含量仅在O.30%以下。

可能由于芳樟醇是低沸点化合物,干燥加工过程中损失造成。

2002年邢俊波[4]等通过GC—MS联用,首次分析了4个道地产地和1个非道地产地新鲜花蕾挥发油的成分,通过计算机质谱库检索并与标准图谱对照,共分离鉴定出142个化合物,占挥发油总量的95%以上。

研究表明,地域不同,药材的主成分及含量出现差异。

可见中药材的质量与生态环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2.1.1.2有机酸类

金银花的主要活性成分包括绿原酸,异绿原酸[5,6]。

咖啡酸及棕榈酸等。

其中异绿原酸为一混合物[7],其它有机酸还有咖啡酸和棕榈酸[8],咖啡酸是绿原酸的水解产物。

绿原酸含量随产地和物候期的变化差异显著[9],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在花盛期达到最高值,在其它阶段较底。

道地产地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地样品。

2006年董丽华[10]等对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做了提取研究实验,其结果表明:

水提石灰乳沉淀法提取物绿原酸含量和得率均较低,经分析其原因,是绿原酸被碱性水解。

用7O%乙醇提取金银花,提取物绿原酸含量和得率均很高,但因总提出物多,在药物制剂中应用有一定困难,且耗用大量材料是不合理的。

因此在产品开发中发现,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金银花中的绿原酸,其含量较高,达到了满意的效果,故仍为中药制剂中制备金银花提取物的理想方法。

水提醇沉法此工艺成本低,与稀醇提取法比较绿原酸含量和得率无显著差异。

质量控制完全符合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金银花项下要求[11]。

水提醇沉法提取金银花的有效成分简单易行、价廉、毒性小,便于应用[12],是目前制备金银花绿原酸提取物的理想方法。

2.1.1.3黄酮类

1949年冲七太郎[26]首先从金银花中分离出木犀草素,1961年他又分离出忍冬苷,1995年高玉敏等[13]首次从金银花中分离出4个黄酮类化合物。

1996年黄丽瑛等[14]首次分离出corymbosin和5-羟基3,4,7一三甲基黄酮。

金银花叶中的总黄酮含量高于花蕾[15,16],而且其粗黄酮的抑菌效果和抗氧活性均高于金银花叶中的绿原酸粗品[17,18],为了金银花叶这一废弃资源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朱英等[19]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水提取金银花叶总黄酮的不同工艺进行了比较研究。

并与乙醇提取的最佳工艺比较。

实验中采用正交试验法,分别考察了乙醇冷浸、乙醇超声提取、乙醇回流和乙醇索氏提取对提取率的影响,结果是各优选条件下提取的总黄酮含量高低顺序为:

回流法>索氏提取法>超声法>冷浸法。

邢俊波等[31]首次从金银花植物中发现5-羟基7,4一二甲氧基黄酮、槲皮素、忍冬苷、齐墩果酸和胡萝卜苷,用比色法测定金银花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显示,道地产地药材中总黄酮的含量远高于非道地产地。

景小琦等[32]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的粗黄酮含量。

结果显示,不同时期的金银花修剪枝各部位均含有黄酮,且都是节部和叶片含量最高,花次之,茎含量较低。

2.1.1.4三萜皂苷类

1990年陈敏等[20]从金银花中分离出一个新的含有六个糖基的三萜皂苷。

1993年茅青等[21]也分离得到3个三萜皂苷。

1994年陈敏等[22]又分离出2个新的双咖啡酰基奎尼酸酯化合物。

1996年娄红祥等[23]分离出三个三萜皂苷。

Kwak等[33]首次从金银花地上部分中分离出1个新的三萜皂苷-忍冬苦苷C。

2.1.1.5无机元素

金银花含微量元素共l5种。

分别为Fe、Mn、Cu、Zn、Ti、Sr、Mo、Ba、Ni、Gr、Pb、V、Co、Li、Ca[24]。

魏彩霞等[25]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了金银花中Zn、Fe、Cu、Ca、Mg的含量。

2.1.1.6其它

忍冬花蕾中还含有肌醇(inosito1)、p谷甾醇(D—sitostero1)[26]等化合物。

2.1.2金银花的药理作用

几千年传统经验及近代药理实验和临床应用都证明金银花对于多种致病菌有较强的抗菌作用和较好的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得知,金银花化学成分复杂,已鉴别出的就有60多种。

文献报道其所含化学成分有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化合物、芳樟醇、双花醇等。

其中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为主要有效成分。

其中具有生物活性,并已搞清楚结构的化合物主要有:

绿原酸、异绿原酸、黄酮类的木犀草素和挥发油类的芳樟醇等。

绿原酸具有抗菌抗病毒、止血、抗肝炎等作用。

木犀草素具有增加离体蟾蜍心脏的收缩力、降低毛细血管渗透性、抗炎和抗菌、抗病毒及抗肿瘤作用。

金银花的挥发性成分,具有防治咽喉肿痛等疾患的作用。

金银花是常用名贵中药材之一。

2.1.3金银花的临床应用

2.1.3.1风热感冒、温病发热

金银花清热解毒作用颇佳,且有轻宣疏散之效,适用于外感风热、温热病及疮、痈肿等热毒症。

治外感风热或温热病初起,发热而微恶风寒者,常与荆芥穗、连翘等配伍,以增强其疏散清热之力,如银翘散。

若热入气分,壮热、烦渴、脉洪大者,银花与石膏同用,则泻火解毒作用尤为显著;如热入营血,症见斑疹隐隐、舌绛而干、神烦少寐者,本品与丹皮、生地黄合用,可奏清营护阴、凉血解毒之效。

治疔疮、痈、疖肿,可单用,亦可配合蒲公英、野菊花等,以加强解毒消肿作用,如五味消毒饮。

2.1.3.2热血毒痢、丹毒

临床证实,金银花有较好的抗感染作用。

用金银花注射液肌注或静点,治肺炎、肺结核合并呼吸系统感染、痈疖、丹毒、阑尾炎穿孔、局限性腹膜炎、急性乳腺炎等,退热作用显著;胸痛、咳嗽、呼吸困难、红肿疼痛等症状,也随体温下降较快消失。

以金银花为主,辨证治疗痢疾、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流感、百日咳、腮腺炎、麻疹、水痘、急性喉头炎、急性乳腺炎、急性阑尾炎、急性子宫肌内膜炎等,也有较好疗效,不逊于同类西药,而且无副作用。

用金银花浸膏涂搽子宫颈糜烂处,可使红肿消退、出血停止,白带、腰酸等症状显著减轻。

用金银花等配制的眼药水治结膜炎、角膜炎、角膜溃疡也有一定疗效,特别是对急性结膜炎奏效更捷。

此外,以金银花等药煎水含漱,或用它的粉末喷咽部,还能杀灭病菌,从而起到有病治病、无病防病的作用。

纯中药制剂外阴洗剂,是由黄柏、金银花、苦参、白鲜皮、白矾、花椒等中药组成,经水提制成的黄棕色液体,具有清热、解毒、除湿、杀虫、止痒之功效,主要用于淋菌性、霉菌性、滴虫性、老年性阴道炎及瘙痒症。

此外,白求恩医科大学孙延波[28]等用金银花提取液对引起龋齿病的变形链球菌、放线粘杆菌和引起牙周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类杆菌等,进行了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说明,金银花对所试大多数病原菌都有程度不同的抗菌作用,其中在6.25mg/mL以下者占所有菌株的73.9%,在12.5mg/mL情况下,其抑菌率为87%,变形链球菌、放线粘杆菌和产黑色素类杆菌对金银花相对比较敏感。

金银花局部用药不失为预防和治疗口腔疾病的有效药物。

总之金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各种热毒疮疡、斑疹及传染性热病等。

热毒若在血分,应配伍凉血药用;挟湿的,应配伍燥湿或利湿药用;疮痈属虚证者,应配伍补养药用;疮痈喉痹诸证,还可与外用药配合使用。

2.2论文拟开展的几个大方面

2.2.1金银花的抗菌、抗病毒作用

金银花对多种致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包括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对啼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绿脓杆菌、结核杆菌亦有效。

水浸剂比煎剂作用强,金银花对致病的变形链球菌、放线粘杆菌和引起牙周病的产黑色素类杆菌、牙龈类杆菌及伴放线嗜血菌亦显示了较强的抗菌活性,[27]用金银花提取液对不同血清型变形链球菌进行抑菌试验,结果显示最低抑菌浓度在25mg.mL-1以下者占所试菌株的87.5%,在50mg.mL-1以下占95.8%。

最低杀菌浓度一般明显高于最低抑菌浓度,因此该研究亦证明金银花提取液主要是抑菌作用[28],关于金银花抑菌有效成分一般认为是绿原酸类化合物,但也有资料显示,除绿原酸外还有其它抑菌成分存在,金银花水煎剂在细胞外对柯萨奇病毒及埃柯病毒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另外,金银花还有一定的抗猴免疫缺陷病毒(SIV)的作用,对抗艾滋病病毒(HIV)亦显示中等活性。

2.2.2抗炎及解热作用

对金银花解热、抗炎、免疫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水煮液、口服液和注射液对角叉胶,三联菌苗致热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对蛋清、交叉菜胶、二甲苯所致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巨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从而证明临床作为清热解毒治疗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实现的[27]。

2.2.3止血作用

金银花炭水液、混悬液具有显著的止血作用,且混悬液的作用强于不煎液,金银花炭中鞣质的含量仅为生品的1/2,且其止血作用却明显高于生品。

金银花中提取的绿原酸有明显的止血凝血作用。

研究表明,不同方法炮制的金银花,止血效果不同。

膨化品止血效果最好,炒炭品次之,生品较差。

不同炮制品对凝血时间的影响:

取样品各100g,加蒸馏水500mL,浸泡20分钟,沸后煎30min,二煎加蒸馏水300mL,沸后煎15min,140目标准筛过滤,合并滤液,浓缩成100%煎液。

2.3论文拟得出的主要结论

金银花的应用价值十分广泛,我们应该大力加强金银花的开发利用。

3.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3.1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

论文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是通过大量查阅资料,最后汇总而得出的。

3.2拟采用的论文技术路线或设计参数技术路线:

通过查阅国内外的大量资料而得出的。

3.3论文进度计划

3.3.12006年2月——5月查阅资料

3.3.22006年6月——7月撰写开题报告

3.3.32006年8月——2007年5月撰写毕业论文

4.文献综述

金银花来源于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japonicaThunb)、红腺忍冬、山银花或毛花柱忍冬的干燥花蕾或带初开的花。

该药材同属植物约200种。

我国有98种。

分布于全国各地。

在市场流通可供药用的商品药材达47种,应用于临床的该药材制剂达百种以上。

金银花,属多年生藤本植物,花成对腋生,初开白色,后变黄色,故得金银花之美称;因隆冬不凋,故又有“忍冬”之名。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是常用中药,具有清热解毒,凉散风热之功效,主治痈肿疔疮、喉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热等症,应用历史悠久。

近年来,许多学者对其各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深入,亦有许多新的实验研究报道,金银花不仅是常用中药,而且是一种“药食同源”的绿色天然产物,而它的副产物叶片,产量高,却一直被视为非药用部位而长期未得到利用。

金银花生长快,寿命长,其生理特点是更新性强,老枝衰退新枝很快形成。

金银花的根系极发达,细根很多,生根能力强。

根系以4月上旬到8月下旬生长最快,一般气温不低于5℃均可发芽,适宜生长温度20-30℃,但花芽分化适温为15℃。

金银花喜温暖湿润、阳光充足、通风良好的环境,喜长日照。

适应性强,能耐热、耐早、耐盐碱,尤其耐寒,适宜pH5.5-7.8。

生长旺盛的金银花在10℃左右的气温条件下仍有一部分叶子保持青绿色,但35℃以上的高温对其生长有一定影响。

因此金银花其生物学特性可总结为以下六点:

①金银花根系很发达主根粗壮,毛细根特别多,再生力很强。

根系深人地下1.5米以上,最深达2米,根幅1—2米,最长达3.4米,水平分布大于垂直分布。

②金银花的枝条松软实心,有韧性生长快,一年生徒长枝可达5.6米。

③叶、芽生长快且茂密。

④花蕾美观,经济价值高。

花蕾成对,由叶腋问长出。

据县志记载:

“花有黄白,故名金银花”。

花期长,花美观典雅,清香扑鼻。

⑤金银花生长旺盛,抗逆性强,适应性广。

⑥早产,丰产,易十管理,综合效益高。

金银花的价值十分广泛。

金银花具有多种药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抑制溃疡、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下面仅对金银花的主要药理作用作一个简单介绍:

1抗炎及解热

对金银花解热、抗炎、免疫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其水煮液、口服液和注射液对角叉胶,三联菌苗致热有不同程度的退热作用,对蛋清、交叉菜胶、二甲苯所致水肿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还能明显提高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巨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从而证明临床作为清热解毒治疗感染性疾病主要是通过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而实现的[27]。

2利胆保肝

金银花所含多种绿原酸类化合物具有显著的利胆作用,可以增进大鼠胆汁分泌,黄褐毛忍冬总皂苷中a一常春藤皂苷和无患子皂苷8有显著的保肝作用。

3降血脂

金银花能显著降低多种模型小鼠血清胆固醇(Tc)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保护胰腺B细胞及弱降糖作用。

4抗生育

袁毅君等[29]银花抗生育作用的研究,结果表明:

金银花乙醇提取后之水煎液浸膏,对小鼠、狗、猴等多种动物有明显的终止妊娠作用.尤其对小鼠、狗有显著的抗早孕作用,并观察了金银花提取物对妊娠小、大鼠不同孕期的影响,探讨了其抗早孕作用的机理。

5对免疫系统

金银花具有促进白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炎性细胞吞噬功能,降低豚鼠细胞醋酸萘酯酶(ANAE)百分率,降低中性粒细胞(PMN)体外分泌功能,恢复巨噬细胞功能,调理淋巴细胞功能,显著增加IL-2的产生等作用。

金银花的价值十分广泛,它不仅仅只有药用价值,下面就对它的一些其它价值简单介绍如下。

1经济

栽培金银花是一项投资少、易管理、见效快的种植业,当年栽培,翌年见效,第3年进人盛花期。

而且近年来金银花的开发利用有突破性进展,在制药香料、化妆品、保健食品、保健饮料等领域逐渐被系列开发,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2保健

金银花冲以代茶,闻之气味芬芳,饮之心清肺爽,且能防暑降温。

是配制清凉饮料的佳品;金银花晶,金银花露、忍冬花牙膏、金银花药物;以金银花茎、叶、花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忍冬酒、金银花茶以及中华牙膏等一系列金银花产品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好评并畅销国内外,形成了独有的品牌。

美国、日本、罗马尼亚、澳大利亚等国家客商也多次来平邑考察金银花。

各国争相购货,出口换汇率很高,社会需求量大,市场紧俏。

3水土保持

金银花根系特别发达,适应性广,枝条多,叶面密度大。

据调查,5年生的花墩一般有200个左右的枝条,叶面郁闭,它所控制的范围,大风刮不走土壤,下大暴雨,雨滴不能溅击地面。

5年以上的生物堰即可达到土地堰无沟蚀,石地堰无塌坍。

它耐早、耐瘠薄及保持水土的能力,不亚于草坪用草,而显示出的生态经济效益又优于棉槐、白腊。

金银花可以吸收和调节地表径流,提高土壤渗透速度,改善土壤物理性状,增加土壤贮水量,提高土壤蓄水保土能力。

由于根系发达,可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加深活土层,固持土壤,减少水土流失,减少土壤侵蚀量。

4生态价值

金银花在平原沙丘栽植可以防风固沙,防止土壤板结,减少灾害。

它生长泼辣,适应性非常广泛,无论山区、平原、粘壤、沙土、微酸、偏碱都能生长。

5观光旅游

金银花在秋季末,老叶枯落,叶腋又簇生新叶,常为紫红色,经冬不凋,故有“忍冬”之称;夏秋季开花不绝,先自后黄,黄自相映,故而有“金银花”名;又因花又生于叶腋,因有“二花”之称金银花藤蔓缠绕,冬叶微红,凌冬不凋,夏秋开花.黄自相映,繁花密布,清香宜人,是一种优良园林绿化植物,在园林或庭院中适宜作篱垣、凉台、绿廊、花架等垂自绿化的材料,或植于山坡、水边、公路两侧做地被材料在公园或森林公园等风景区内.成片植于林间树卜,富有自然情趣,并能净化空气,香气久远金银花枝条细而柔软,可作成各式造型的盆景,置于花架、花台芳香臾雅情趣盎然。

金银花作为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生态建设、旅游观赏等作用的植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可持续性发展中将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国家提出的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工程中将发挥巨大作用。

在地力条件差、栽植乔木难以成材、经济效益低的地区,栽植金银花既保持水土,又可提高经济效益。

由于金银花具有以上综述的那么多的作用,因此我们应该大力加强对它的研究。

5.参考文献

[1]张玲,彭广芳,钟方晓等.山东金银花挥发油的化学成分分析[J].时珍国药研究,1996,7

(2):

89—91

[2]张玲,彭广芳,林慧彬等.山东金银花挥发油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1995,30(11):

651

[3]张玲,彭广芳,于宗渊.山东金银花主流品种挥发油成分比较研究[J].中国药科大学学报,1994,25(3):

184

[4]邢俊波,李萍,张重义等.不同产地金银花挥发油GC—Ms的比较分析[J].中草药,2002,33(9):

784—785

[5]刘祥兰,刘重芳,张英等.金银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的比较和优化研究[J].中成药,2000,22(6):

402

[6]王天志,李永梅.金银花的研究进展[J].华西药学杂志,2000,15(4);292-298

[7]AbrahamSK,SalTilaL,KesavanPC.Protectiveeffectsofchlorogenicacid,curcuiminandacaroteneagainstradiationinducedinricochromosomaldamaged[J].MutationResearch,1993,303:

109-112

[8]WanhashiH,NegoroY,IkedaA,etalInhibitionbychlorogenicacidofhaematincatalysedretinoicacidepoxidation[J].JournalofBiochemistry,1986,239:

641-646

[9]邢俊波,李萍.不同产地不同物候期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3,38

(1):

19-21

[10]董丽华,李清萍,李金梅.金银花有效成分绿原酸的提取[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6,l27-l77

[11]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EM].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2000,l77-l77

[12]林缎嫦,宋劲涛,吴应能.金锻花中绿原酸提取工艺探讨[J].中成药l994,16(7):

2-3

[13]高玉敏.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5,26(11):

568-569

[14]黄丽瑛.中药金银花化学成分的研究[J].中草药,1996,27(11):

645-647

[15]景小琦,武雪芬,雷敬卫.金银花枝叶中粗黄酮、无机元素和蛋白质含量测定[J].河南中医,2001,21(4):

66-67

[16]武雪芬,李玉贤,魏炜等.金银花越冬老叶有效成分测定[J].中药材,1997,20

(1):

6-7

[17]武雪芬,白雁.金银花叶药用成分的提取及抑菌试验研究[J].中成药,2001,23(6):

448-449

[18]武雪芬,郑超萍,李桂兰.金银花叶提取物的抗氧化作用研究[J].河南化工,1999,(10):

10-11

[19]朱英,裘德胜,陈民,蔡锦添,金银花叶总黄酮的水提取工艺研究[J].2007,01-0060-04

[20]ChenMin.ChemicalconstituentsofLoniceramacrathoidesPart[J].ChinChemLett,1990,1(3):

219-221

[21]茅青,曹东.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的研究[J].药学学报,1993,28(4):

273-281

[22]陈敏.灰毡毛忍冬化学成分研究[J].药学学报,1994,29(8):

617-618

[23]娄红祥,郎伟君,吕木坚.金银花中水溶性化合物的分离与结构确定[J].中草药,1996,27(4):

195-197

[24]吴二喜,章乃荣,葛维宝等.忍冬与灰毡毛忍冬微量元素的分析[J].中草药,1988,19(6):

45

[25]魏彩霞,赵惠茹,杨静.金银花中锌、铁、铜、钙、镁含量的测定[J].陕西中医,2005,26(11):

1232-1233

[26]中冲太七郎.金银花成分[J].药学杂志(日),2006,29(8):

617-618

[27]潘清平,雷志君,周日宝等.灰毡毛忍冬与正品金银花抑菌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医药学刊,2004,22

(2):

243-419

[28]冯延民,姜秋,孙延波等.金银花对不同血清突变形链球—菌的抑菌试验研究[J].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6,22I

(2):

150

[29]袁毅君,宋瑛.清热类中药的抗生育作用[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01,21(5):

28

[30]吉力,潘炯光,徐植灵.忍冬挥发油的GC/MS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1990,l5(11):

680

[31]邢俊波,李会军,李萍等.中药金银花质量标准研究.总黄酮的含量测定[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2,19(3):

l69-170

[32]景小琦,武雪芬,雷敬卫等.金银花枝叶中粗黄酮和无机元素以及蛋白质量含量测定[J].河南中医,200l,21(4):

66-67

[33]KwakWJ,HartCK,ChangHW,etal,LonicerosideC,anantiinfl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