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6433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docx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技术创新与中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飞跃式发展,并成为带动国民经济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

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中国对外贸易高速增长依旧是建立在劳动和资源比较优势的基础上,而这种竞争优势,随着世界经济、科技等形势的发展变化正日益受到挑战。

中国对外贸易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和实现持续稳定发展,就必须调整贸易发展模式,把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对外贸易发展的关键环节,以此带动整个对外贸易竞争力的显着跃升。

  [关键词]技术创新;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技术创新与发展已经成为推动各国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但是,支撑中国出口发展的拳头产品、优势产品依旧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从目前来看,这种以劳动和资源优势为基础的出口商品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其发展后劲明显不足。

为了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调整贸易和技术发展战略,把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科技竞争优势的基础上。

  一、中国对外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并加入到亚太地区的产业梯度转移链中,迅速地完成了一部分产业的升级,实现了从初级产品出口主导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

在出口产品结构上,也迅速从初级产品向制成品转变。

在工业制成品中虽然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速,但由于这些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来自低劳动成本和免税进口的中间投入,而非来自技术和资本方面的优势,因此,仍明显具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特征。

劳动密集型产业(产品)依然是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产业(产品)。

直到现在,主要优势出口商品仍集中在资源和劳动密集型产品上。

对此,可以通过近10年来中国贸易商品的贸易竞争指数变化来分析。

  通过近10年对中国9大类商品TC指数的发展变化分析来看,中国外贸竞争力较强的出口商品主要集中在侧重于劳动密集度较高的产业和简单加工业,如第1类和第8类商品。

而在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含量较高的行业中,中国的外贸竞争力则显得比较薄弱。

第7类机电类商品的外贸竞争力呈稳步上升态势,但该类商品的附加值低、技术水平不高,且主要由加工贸易的方式构成,其外贸竞争力发挥的基础仍然是低劳动力成本。

  面对国际贸易发展的新形势,为了提高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竞争力,必须转变中国对外贸易依靠劳动力低廉优势获取市场的发展道路,把对外贸易的竞争优势建立在科技竞争优势基础上。

  二、中国对外贸易的技术发展路径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并取得了显着的成就,但这种增长是建立在技术能力低下和技术创新不足的基础上。

为了分析技术创新与我国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建立了一个时间序列模型予以检验。

在模型中,我们用中国年均研发经费投入代表技术创新能力,对它和贸易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本文选取了中国1978-2004年的出口贸易额和研发经费投入为样本数据,对上述数据予以协整分析,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说明。

  为了消除异方差,本文检验对外贸易和研发投入增长之间的协整关系,并用Y表示对外贸易额增长率,用X表示研发投入增长率。

  首先对数据做单位根检验,以检验其平稳性。

对时间数列Y和的平稳性检验采用ADF方法检验,结果见表3。

  表3、表4的两个表格的检验结果显示,所有数据的初始值均不能拒绝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原变量为非平稳时间序列。

而所有数据的一阶差分均在1%、5%和10%水平上,ADF临界值拒绝了存在单位根的假设,即数据的一阶差分序列为平稳时间序列。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检验变量之间的协整关系。

  本文采用Johansen提出的方法,对Y和X的协整关系予以检验,相应检验结果见表5。

  协整检验结果表明,Y和X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并且至少存在两个协整方程。

本文采取“一般到特殊的方法”建立一个ECM模型。

  首先估计二阶ECM模型:

  DYT= 

  ()(-)(-)()(-)

  括号内的T值表明式子当中有些变量统计性不显着。

继续估计一阶ECM模型:

  DYT= 

  ()(-)()

  R2=,DW=,括号内的数值为T值。

写成误差修正模型形式

  DYT=()

  其中,长期关系是:

YT-1=

  协整分析结果表明,对外贸易增长与研发经费增长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

也就是说,研发投入增加1%,会带动对外贸易%的增长。

1990-2004年间,中国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率为%,至此,我们可以计算出技术创新对对外贸易的年均拉动作用为*%=%。

即,在中国每年对外贸易总增长中,有%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

1990-2004年间,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率为%,最终我们得出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增长中发挥的作用为%。

换言之,技术创新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贡献率为%。

  分析还表明,技术创新在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作用还很有限。

尽快实现出口商品结构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转变是时代发展给中国提出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个急迫的课题。

而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正是适应当今国内国际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提出来的。

  三、建立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

  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是指一个国家在发展对外贸易的过程中,以促进和推动对外贸易发展为目标,将参与对外贸易的企业、相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以及政府部门等行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机制联系起来,在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基础上,形成具有部门特色的技术创新协作群体,不断优化对外贸易发展过程中的资源配置,提高对外贸易竞争力。

  就中国而言,由于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中国的企业和产业正面临着新技术和知识产权的严峻挑战。

技术创新能力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国际竞争力的关键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加强研究开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立国家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中国国家贸易竞争的核心和长期优势。

  1.建立以外贸企业为主体的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发挥技术创新对贸易的促进效应,就必须建立起以企业为中心的贸易促进自主技术创新体系。

为了加强外贸企业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大型企业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企业要提高自己的自主技术创新能力,就必须加快技术开发中心的建设,加大研究开发活动的投入,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

二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扶持体系。

许多国家的发展实践证明,中小企业在推动一个国家技术创新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政府有关机构应当通过基金支持、创业投资、贴息贷款及税收优惠等政策,支持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动,并鼓励这些企业积极向国际市场挺进,提高中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和活力。

 2.建设和完善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中介机构。

对于一个创新体系而言,技术创新的选择能力,即对市场、产品以及技术和创新资源做出创新性选择的能力是影响其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因素。

而技术创新选择能力又取决于搜索和监控相关技术经济信息、确认技术和市场机会以及利用这种技术所必须的知识、信息和技能的能力。

建立和完善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中介机构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要建立和完善信息服务中介机构,这些机构要站在全球的角度收集和整理科技、经济、市场等信息,能够及时地把握世界前沿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同时,不断强化对世界市场需求的前瞻性研究。

在此基础上,中介机构根据已有信息资料和预测结果,协助企业对技术创新做出取舍。

并且,技术中介机构还可以利用它所建立的技术源、技术吸收企业以及与技术流转应用有关部门的信息网络,为外贸企业、研究机构牵线搭桥,加强彼此间的合作。

完善鼓励发展贸易促进技术创新的知识产权制度体系。

利用知识产权制度保障和促进技术创新,是建设我国贸易促进技术创新体系的一个重要内容。

从中国目前知识产权保护来看,知识产权保护和专利意识都比较淡薄。

中国每年有3万多项科技成果,只有10%左右申请了专利保护。

自1985年专利法实施以来,中国专利局累计受理发明申请专利38万多件,其中向国外申请的不足4000件。

这意味着中国每年90%的科技成果可以被世界共享,99%的发明专利可以被在中国以外的国家或地区无偿使用。

现在,发达国家不断强化对中国的“专利壁垒”,而中国的科技成果却不设防,这显然不利于中国企业的国际竞争。

为此,要培养全民的知识产权意识,引导外贸企业提高运用、管理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能力,运用法律制度维护自己的国际竞争力。

营造有助于贸易促进技术创新发展的社会氛围。

一个国家创新活动所面临的社会氛围对其创新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技术创新不仅仅是一个技术或经济活动过程,而且是一种社会现象。

中国的要素资源禀赋特征决定了目前在中低档产品生产以及在加工制造业的中低端(特别是组装)上的低成本、低价格态势,这是中国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一个优势。

在这方面,中国的许多产业进入国际市场时几乎是“所向无敌”,这直接表现为中国加工生产的工业制成品占国际市场的份额一度迅速上升,这种现状使许多企业在技术发展路径上青睐于技术引进,认为自己组织力量搞开发,花钱多且费事。

其结果是企业开始“变懒”,自主创新意识淡薄。

为此,应充分认识自主创新是一个国家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下生存发展的关键。

站在全球化高度认识技术创新。

在现今新的贸易自由化主导的世界贸易格局中,传统的贸易保护方式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

但是,从目前的贸易格局看,发达国家利用自己拥有的先进技术,更多地依靠知识产权、贸易技术壁垒等新的手段控制市场。

中国对外贸易中受技术标准影响的额度约有1/4,每年直接影响100多亿元的贸易出口。

必须密切注视国际标准化发展动态,建立既符合世贸规则、又能保护中国利益的国家技术标准体系,从而改善国内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市场上的竞争条件,并且在出口方面增强中国出口产品和服务的国际竞争力。

  总之,缺乏技术创新将会成为影响一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大不确定因素。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要高度强调和重视技术创新,将技术创新与国家的国际贸易竞争力紧密地结合起来,建立基于技术创新的国家贸易促进体系,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

  :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6)[J].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王春法.主要发达国家国家创新体系的历史演变与发展趋势[M].北京:

经济科学出版社,2003.

  尹翔硕.技术进步与新经济[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