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211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15.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

新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重点图表解读

河南省伊川县葛寨乡寄宿中学 赵敬君

地理教学的重点之一是地图教学。

新版地理教材中图形和表格数量多,信息含量大,教学时要给予重视。

教师在对教材中图形和表格的教学中,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而是要对图表中隐含的地理信息进行挖掘和分析,提高图形教学的实效性,做到以图释文,从而优化地理教学内容。

为了帮助广大教师在地理教学时能更好地把握住图形的教学重点,本文从多角度、多层面对新版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教材中的重点图表进行解读,以提高研读教材的能力,找到最佳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图1.1中国在地球上的位置示意】

 

 

【知识链接1】东、西半球的划分和中国所处的东、西半球位置

 

20°W和160°E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

20°W向东过0°经线至160°E之间为东半球,主要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大洋洲;20°W向西过180°经线至160°E的范围为西半球,主要包括北美洲、南美洲,而南极洲地跨东、西两个半球。

 

【总结】中国位于20°W至160°E两条经线间的范围,为东半球,从大洲和大洋的位置关系看,中国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

 

【知识链接2】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中国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赤道是地球上最大的纬线圈,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赤道以南为南半球。

 

【总结】中国位于赤道以北,为北半球,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的北温带。

 

【图1.2中国、俄罗斯、加拿大、巴西、蒙古、日本在世界的位置】

 

 

【知识链接】地球上五带的划分

 

地球上各个不同的纬度每年接受到不同的太阳热量,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这几条重要的纬线把地球分为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这五个温度带。

 

【分析1】从俄罗斯、加拿大在地球上所处的五带位置来看,这两个国家大部分国土分别位于北温带和北寒带,纬度较高,气候寒冷;而巴西大部分国土位于热带地区,纬度较低,气候炎热。

 

【总结】中国南北跨纬度很广,大部分地区位于中纬度的北温带,南部只有小部分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没有地区分布有寒带。

这样的纬度位置和南北的气候差异,有利于农业的多种经营,为我国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分析2】从海陆位置来看,蒙古是亚洲的内陆国,由于不临海,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日本是太平洋的岛国,四面环海,沿海又多良港,海上交通十分便利。

 

【总结】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东部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开发海洋资源;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便于与陆上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

 

【图1.3中国的疆域及临国】

 

 

【分析1】我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差不多和欧洲的面积相等。

 

我国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纬度约为53°N,最南端在海南省南沙群岛中的曾母暗沙,纬度约为4°N附近,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我国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汇合处,经度约为135°E,最西端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帕米尔高原上,经度约为73°E,东西距离约为5000千米。

 

陆上国界线2.2万千米,邻国14个。

 

下面结合方位以逆时针方向列出14个邻国:

东朝鲜,北蒙古、俄罗斯,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西部阿富汗、巴基斯坦,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南部缅甸、老挝、越南。

 

【分析2】我国东部濒临太平洋,从北向南分布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四大海域,有众多的岛屿和海湾。

海岸线1.8万千米,北起中朝交界的鸭绿江,南到中越交界的北伦河口。

隔海相望的国家有6个:

东日本、韩国,东南菲律宾,南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总结】认真阅读图例,图中浅绿色代表与中国陆上相邻的14个国家,浅红色代表与中国隔海相望的6个国家,加斜线的表示既是陆上临国、又是隔海相望的朝鲜、越南两个国家。

 

【图1.4中国领土南北部的气候差异】

 

 

【分析】冬季时,位于我国南部的西沙群岛天气炎热、树木葱绿,而位于北国的黑龙江沿岸却是冰天雪地、银装素裹,这是因为我国南北距离约为5500千米,南北跨纬度很广(近50度),南北气候差异大而形成了不同的自然景观。

 

【图1.5中国领土东西端的时间差异】

 

 

【分析】夏季时间6点时,我国东部的乌苏里江上洒满金色阳光时,而西部的帕米尔高原上还是满天星斗、明月高悬的黑夜。

这是因为我国领土东西跨经度约60°多度,由于地球的自转,位置靠东的地方时要比位置靠西的地方时刻要早。

我国东西距离5000多千米,自西向东跨了东5区、东6区、东7区、东8区和东9区,共5个时区,地方时相差4个多小时,因此东西时间差异很大,造成不同的晨昏差异。

位于120°E的地方时为6时,即北京时间6点时,我国东端的地方时是7点多,而西端的地方时才3时左右。

 

【总结】我国南北、东西跨度大,造成南北气候差异明显,东西时间差异很大。

 

【图1.7中国的省级行政区域】

 

 

【分析1】我国省级行政区域的名称多是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的。

 

(1)有的与山脉、河流、湖泊的位置有关。

如河南、河北分别在黄河南北而得名。

 

(2)有的与重要地物或地名有关。

如浙江境内有浙江(现钱塘江)而得名。

 

(3)有的是重要地名的简称。

如广东、广西分别是历史上广南东路、广南西路的简称。

 

(4)有的是取自重要地名中各取一字组合而成。

如江苏取江宁、苏州的首字组合而成。

 

(5)有的表示祈福。

如辽宁取辽河流域永久安宁之意。

 

【分析2】按地理方位分七大片学习我国的34个省级行政区。

 

(1)东北三省:

黑龙江、吉林、辽宁。

 

(2)北部边疆一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

 

(3)黄河中下游六个省、直辖市:

河北省、河南省、山西省、山东省、北京市、天津市。

 

(4)长江中下游七个省、直辖市:

湖北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浙江省、江苏省、上海市。

 

(5)南部沿海七个省、自治区、特别行政区:

广东省、福建省、海南省、台湾省、广西壮族自治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6)西南五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四川省、贵州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重庆市。

 

(7)西北五个省、自治区:

陕西省、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分析3】展开你想象的翅膀,把某个省级行政区域的轮廓想象成现实中真实可靠的事物,来帮助记忆。

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像牛头,云南似孔雀,黑龙江似天鹅,广东省似大象头,湖南、江西形似兄妹头像等。

 

【分析4】省区之最:

 

(1)位置最东、最西、最南最北的省级行政区域分别是:

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海南省、黑龙江省。

 

(2)跨经度最广、纬度最广的省级行政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海南省。

 

(3)面积最大、最小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澳门特别行政区。

 

(4)人口最多、最少的省区:

广东省、澳门特别行政区。

 

(5)邻国最多的省区、邻省最多的省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总结】本图为重点图,教学时要多用一些时间让学生反复练习,加以巩固。

 

【表1.2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

 

 

【分析1】34个省级行政区域的简称命名

 

(1)用河、湖、山的名字作简称。

如粤(广东省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又名粤江)、皖(安徽省的霍山旧名皖山)

 

(2)用本省的历史名称作简称。

如晋(山西省,古代晋国)、鲁(山东省,春秋时鲁国)

 

【分析2】有两个简称的省级行政区域(5个):

 

陕西省简称陕或秦,甘肃省简称甘或陇,云南省简称云或滇,贵州省简称贵或黔,四川省简称川或蜀。

 

【分析3】部分省级行政区域简称的读音和写法。

 

课本上已标注了12个省级行政区域简称的拼音,要使学生读音正确,书写规范,务必落实。

 

【分析四】由3个汉字和4个汉字组成的省级行政中心名称。

 

河北省—石家庄,黑龙江—哈尔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

 

【图1.10中国人口增长示意】

 

 

【分析1】我国人口增长的两个阶段。

 

(1)1949年以前,由于旧中国经济落后,加上战争、灾荒、疾病,死亡率高,人口增长缓慢。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医疗卫生条件的逐步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增长基本呈直线上升趋势,人口死亡率大大降低,因此,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分析2】人口基数的概念。

 

在人口增长率相同的条件下,人口基数大可导致每年新增的人口数量很大,虽然我国已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人口基数庞大,每年新增的人口还是比较多。

 

【总结】此图为折线图,是地理统计上常用的图形。

它反映了某一地理事物和现象在时间上的变化规律。

本图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对应的人口数量,括号内标注的为年份。

2010年,我国的人口数量为13.4亿人。

 

【总结】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为: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图1.11晚婚晚育对人口增长的影响】

 

 

【分析】晚婚晚育会缓解由于人口增长过快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从图中的两个数据可以看出,20岁结婚生孩子,100年就有5代人,而到25岁结婚生孩子,100年只有4代人。

可以知道,晚婚5年,100年就少生1代人,从而缓解由于人口的快速增长而带来的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问题。

 

【总结】我国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优生。

 

【图1.13中国人口的分布】

 

 

【知识链接】人口密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一个国家和地区内每平方千米的平均人口数。

 

计算公式:

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人口数量(人)/面积(平方千米)

 

【分析1】我国人口分布的规律是:

东多西少。

东部地区人口密度大,人口密度超过400人/平方千米,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于1人/平方千米。

 

【分析2】黑龙江省黑河到云南省腾冲的连线,是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由胡焕庸先生提出并研究,又称“胡焕庸线”。

 

【分析3】人口分布东多西少的影响因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