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刻道.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1397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0.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苗族刻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苗族刻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苗族刻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苗族刻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苗族刻道.docx

《苗族刻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苗族刻道.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苗族刻道.docx

苗族刻道

苗族刻道

刻道系苗语称谓,即“歌棒”,意为“刻木”,又名“平道”或“把凭木”。

苗语称“kheikdet”,“kheik”即“刻”或“镌刻”之意,“det”则为树或木材,刻道亦称“刻木”或“歌棒”,这根神秘的歌棒通常以枫木、柏木或竹制成,长约5寸至1尺2不等,便于携带为佳。

一般以圆型、方型为主,三面刻有符号,一面空白,分为正面、侧面和斜面,每面刻有符号九格,共27格,每格以横、竖、叉、框、点、撇、捺等符号组成,构成苗族刻道歌各段以及整体内容。

苗族刻道的主要内容是“刻木歌”。

是“开亲歌”的精彩片段,也是苗族十二路酒歌“开亲歌”的核心,在苗族“开亲歌”中,刻道又是最为复杂的部分,这根奇妙的歌棒记载了苗族最古老的文字符号,涵盖了“开亲歌”的基本构架。

歌棒上刻的27个符号,就是苗族刻道歌的提纲,它不仅仅是一种符号,更是苗族五言体问答的载体,是古代苗族族群中最早用各种符号记录的一部婚姻礼俗法典。

刻道既然是苗族“开亲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的展示场所主要在婚宴长桌上互盘对唱。

演唱时,一般在晚上进行,四人组合,两人为一队,通常是主对宾,或宾对主,即两名男性对两名女性,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来对唱,一人主唱(另一人伴唱)。

演唱时,先由两位女性开始,将宴席上的酒倒于酒杯之内,双手递给对方,以苗族特有的酒歌调式拉开了对唱的序幕,让答方来回答对方提问,随后,答者同样倒酒于酒杯之内,双手递给问者,让对方来回答,如遇到高手,双方你问我答,我问你答,一直将刻道歌推向高潮。

对唱的内容以歌棒上所镌刻的27个符号为提纲,一般演唱者均以“歌骨”不变,“歌花”以各位歌手平时喜爱搭配而定,直唱到输赢见分晓为止。

刻道主要分布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施秉、黄平、镇远、台江、剑河、凯里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福泉、瓮安、龙里等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贞丰、兴仁、安龙、兴义、普安以及安顺市的镇宁、关岭、平坝等地,是当地苗族群众在接新娘、送新娘回娘家时必演唱的一组反映古代苗族社会婚姻状况的古歌。

苗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婚俗文化在苗族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苗族传统婚俗文化中,其婚姻的缔结,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

1、择日,半夜出嫁。

男女双方确定关系后,准备举行婚礼,男方家父母就在本寨请个“先生”选定吉日,并事先派一人到女方家通知,征得女方家父母同意后,于某日某夜晚请五至九人到女方家接亲。

当晚,女方家老人设酒席招待,在开席之前,女方家老人及家族便提出条件,即彩礼。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前,一般是要一斗二升新娘糯米,二斗老人糯米,一百二十斤猪肉,一百二十元钱等。

另外,还要专门给新娘准备好“嘎抢八”(即一个猪肚),二三十斤猪肉,一只大公鸡等等。

待男方家代表答应上述条件后,才可开席。

酒席结束后,半夜姑娘就可随提亲的人走了。

新娘出门,娘家备有一对圆竹篮和衣裙、银饰等物陪嫁,并有本寨或家族中十多个姑娘相送。

出门时,新娘由母亲打伞送给女儿,新娘左脚先起步踏入堂屋门坎,右脚其后,走出自家大门,一路上,新娘走路格外小心,以防跌倒;同时,接亲挑担的人也谨小慎微,生怕折断扁担。

因为无论是新娘跌倒或扁担折断,都是被看作是不吉利的,这意味着新娘新郎中途要分裂,不能白头到老。

送亲的姑娘,如新娘新郎两家相隔较近,就一直送到男方家,在新郎家吃过晚饭就统一回去。

如相隔较远,就一直送到半路。

新娘到了男方家大门口,要让新郎的母亲牵着跨进新郎家堂屋门坎,再由新郎的妹妹或堂妹陪新娘子走进洞房。

新娘因害羞,往往藏在新房的屋角,躲开前来道喜和看热闹的人。

半夜,新郎家父母邀请家族、寨邻等来吃鸡肉(浪利给),表示这家已结了亲事。

大家围坐在长桌两侧,待主人家摆好酒肉后,由家族中年纪较大,儿孙满堂的老人带头,把鸡脑壳举起,口中念念有词,称赞鸡脑壳。

歌词大意往往是这样:

“生人养公鸡,养鸡三年整。

三年没有杀,客好才杀吃。

鸡眼象太阳,如月水中出。

主要好福气,太阳东边开。

”然后,其他的老人轮流看鸡眼,最后,将鸡脑壳拿给年纪最长、辈份最高的老人吃。

夜深休息时,新郎不准在家中住,更不能同新娘子同房,此习俗一直沿袭到20世纪90年代。

当晚新娘由新郎之妹或堂妹陪宿到第十三天。

2、报亲、挑新水。

新娘子出嫁到男方家的第三天,由男方家父母委托两位上有老,下有小,能说善辩的男性长者到女方家报信,谓之报亲。

其意是与新娘家父母商量聘礼及办酒席等事宜,二是把亲娘的嫁妆挑到夫家。

报亲时,双方言谈均用古话交流。

如男方家代表说:

“没开亲是两家,开了亲是一家;人人都当舅子,个个都当姑爹,有男才有女,有女才有男,自古天地成,家家都有进,户户都有出……”。

解放后,逐渐用通俗的话语对说,如今大部分苗族结亲的当晚便与女方家协商新娘家聘礼、嫁妆等一次性挑回到男方家。

新娘子来到夫家的第三天拂晓,新娘在小姑的陪同下,到寨子古井去挑新水,舀水时,一头舀两瓢,一头舀三瓢。

舀水装进木桶和在途中行走时,一点也不能溅出来。

这样做,则表示新娘以后生的儿女,生一个活一个。

新娘去挑新水来回的途中,禁忌遇到过路人,如遇见有人视为不聚财。

3、吃转转饭。

新娘挑新水回到夫家后,是日中午,夫家家族各户都要轮流请新娘吃一餐饭。

首先,由新郎家最亲的血缘男性家族接新娘到他家吃饭,新娘在壤壤的陪同下,有时一个中午要吃五六家,尤其夫家家族大,朋友多的人家,新娘子一直要吃到十二天为止。

吃转转饭的目的,是让新娘认“亲”,熟悉男方家族情况,别搞错了辈份。

4、办喜酒。

女方嫁到男方家的第十三天,男方家杀猪、宰鸡、鸭大办酒席招待客人。

本家家族来吃喜酒时,送礼只送一升米(钱多少不论),亲朋好友来吃喜酒时,要送公鸭一只(没有公鸭的,可用二三斤猪肉代替),米酒一坛,“达乌”(自织白布)二尺五以上,人民币十元。

亲舅舅来喝喜酒的当晚,除公鸭一只,白酒一坛,白布一丈以上外,还要送银手镯一对,大洋(银元)一块,人民币十元以上。

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变化,苗族地区的亲朋好友送礼的方式逐渐改变,改变以前送礼物的习俗,形成了统一送“钱”的格局。

客人们前前后后来到男方家送礼后,先把礼品交给男方家请来记帐的人员进行登记,完毕后在主人家大门口喝一盅牛角酒后等待开席。

入席前,男方家安排舅舅、舅妈坐在主人家堂屋长桌左右,第一个开席,假如他们没有来到,婚宴是不能开的。

同时,要求他们坐好后,先唱一段祝福歌,酒席才正式举行。

客人酒足饭饱后,主人家老人事先安排寨上会唱酒歌的人员与客人们对歌,常唱的有“刻道”歌、“叙种”歌等等。

5、回门。

男方家次日中午办完喜酒后,要请人送新娘回娘家。

新郎家按十三天前女方家父母提出的礼物,备好回门的礼品,在本寨请十多个会唱酒歌的人,用新的杉木扁担,新箩筐,新布口袋,挑着猪肉、糯米、白布或绸缎、棉花、食盐、茶叶、糖果、鸡鸭等彩礼送新娘回门。

但这天新郎却不能同去。

是日,新娘家也大办酒席,接待男方来客和宴请亲友,谓之“喝姑娘酒”。

新娘回到娘家的第二天下午,由新郎家派去的两个小伙子选择位于新娘家下方的某一家煮“嘎抢八”(即猪肚)吃。

前来吃猪肚的均为新娘及其寨上女性亲友,即吃糯米饭,吃剩的也可带回家。

新娘家父母在头天晚上设席请客。

家族只带一斤酒,送几元钱来陪客,亲戚朋友要挑一坛酒,一只公鸭来走客。

如是新娘的亲舅舅,还要牵一只大狗来喝喜酒。

当晚,女方家父母也要请寨上熟悉、精通苗族酒歌的家族来陪送亲的客人们对唱,唱歌的内容主要以唱“刻道”歌为主,其它的酒歌为辅,如双方合心,一直对到通宵达旦。

6、抖茶。

特别是女方家在次日午饭前,女方家父母必须请本寨两位女性向坐在堂屋的舅爷们和回门客桌讨茶水钱,即“抖茶”歌。

抖茶歌是女方嫁到男方家十三天回门的宴席上,姑娘的舅舅、回门客即将离席返程之时,由新娘家父母在寨子上请两位能歌善舞的妇女向舅爷们和回门客演唱的一路歌,是苗族婚宴上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这类歌在苗族地区普遍盛行,目前,仍在苗族婚宴上传唱。

舅爷、回门客在长桌上坐好后,女方家请来的两名抖茶女,头戴斗笠、腰挎笆篓,手执木钩和箩筐站在堂屋大门上唱一段飞歌,后逐一给舅爷们递上茶水。

茶毕,两位妇女用酒歌先与舅爷(从大到小)唱抖茶歌索要钱币。

随着时代的发展,索付币数从过去的一元二、十二元,演变成现在的一百二十元,但每家送茶水钱不得离开1和2的组合数。

把新娘家的舅爷们抖完后并由其女性送出大门,接着抖回门客,抖茶所索讨来的钱不能随便买食物,只能买针线、染料、手帕等物分给寨上的姑娘们,但在抖舅舅时,先由舅舅提问,抖方只答不问(表示尊重舅舅),一直把舅舅们答到无话再问并心甘情愿自觉掏钱送给抖茶女为止。

抖完舅爷,另抖回门客。

在抖回门客时,先是由回门客们问,但抖茶女可答可问。

若回门客狡辩不肯掏钱,这时抖茶女立即用木钩钩衣或同箩筐盖来恐吓回门客,并将让回门客答得哑口无言自愿掏钱为止。

随后,两位抖茶女分别在舅舅,回门客即将离开酒席时,在其鼻梁上画一道锅烟黑,并在每位客人的额头中央和脸蛋两侧打上花猫,敬酒一杯,最后在主人家堂屋大门喝上二三两牛角酒后,方可返程。

待客人走出大门后,主人家将早已准备好的酒壶、酒杯等物拿给对歌的人,与送亲的人员边走边对歌,哪个对得最好、最多,便将酒壶、酒杯奖励给谁,最终这些酒壶、酒杯还是被回门客拿走,成为苗族婚俗文化的亮点之一。

回门客当天返程回到寨子后,要到新郎家通报送亲情况,当晚主人家还要设宴款待他们,吃不完的饭菜,主人家可在第二天食用。

7、不落夫家。

是年的农历二月,男方家父或母请先生择好吉日到女方家接儿媳居住。

女方在男方家住满五至七天后,男方家老人请十来个送女方回娘家。

期间,男女双方就可以同居了。

同样地,男方家请十多个挑上两百来个糯米糍粑送新娘回娘家,这些陪送的人,其女方家族视为上客,且每家必杀鸡、宰鸭、煮酸汤鱼、备米酒招待,饭前,也同样轮番进行“夸鸡脑壳”仪式。

吃酒、唱歌两天两夜后,才允许他们回家。

到了农历八九月打谷子时,男方家父或母又去接媳妇来居住。

女方到男方家住到第十三天内,要亲自到娘家吃顿饭后赶回男方家来,无论路途多远,必须当天回归。

这次,新娘要住到当年的农历十月才回娘家。

同样,新郎家父母还要请十来个帮忙的人挑上两百多个糯米糍粑送新娘回娘家,在新娘及家族喝酒,对歌两天两夜后,返回。

第三年插秧时节,男方家老人又把新娘接来,这回,要一直住到农历的六月,男方家又要请人挑上两百个粽粑陪送,这些粽粑包得很奇特,大粑四角捆小粑,每挑粽粑都打扮得花花绿绿,分外惹人注目。

这些奇特的粽粑,则表示这对夫妇该生儿育女了。

男方家挑粽粑陪送的人在女方家喝酒、唱歌,两天两夜后,在即将返程之前,女方家的家族成群结队将客人送出大门,一路上有说有笑,劝酒对歌,还不时往客人的额头、脸上涂上红花绿印。

兴致达到高潮时,大家便跳起具有苗族特色的板凳舞。

女方家家族把客人送到距寨头较远的地方,主客才依依不舍的告别。

这样,聚居在施秉、黄平、镇远等地高坡苗(黑苗)的婚姻才算是真正结束。

此后,男女双方便可以礼尚往来,最终缔结成一个新的家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