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132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93.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docx

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第23讲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人民版必修2

第23讲 “自由放任”的美国、罗斯福新政

[考纲] 1.1929年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2.罗斯福新政。

[课标] 1.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2.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一、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1.根源:

资本主义制度的____________。

2.过程

(1)1929年10月,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首先在美国爆发。

(2)在资本主义世界引起连锁反应,形成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3)特点

①范围广:

资本主义各国及其殖民地和附属国。

②时间长:

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③破坏性大:

1933年,各国经济进入“持续萧条”阶段。

3.影响

(1)破坏社会生产力,浪费社会资源。

(2)激化资本主义社会的其他矛盾。

(3)激化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间的矛盾。

(4)原有的世界________体系四分五裂,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

二、美国的危机

1.原因

(1)____________主义政策使社会生产处于无政府状态。

(2)过度的贫富悬殊、狂热的股票投机破坏经济的正常运行。

2.对策

(1)胡佛奉行自由放任主义政策,让经济“自我治疗”。

(2)实行通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

3.影响

(1)金融危机、工业危机和农业危机交织在一起,全国经济陷入混乱和窒息境地。

(2)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丧失信心,美国资本主义制度被推到崩溃边缘。

关键点睛

 1929年经济危机源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由盲目生产、无序竞争、自由放任主义盛行、财富分配严重不均以及胡佛政府的不干预等因素共同导致的,它将美国资本主义经济推入了深渊,迫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来挽救现存的社会制度。

三、罗斯福新政

1.背景:

1932年,胡佛下台,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为总统。

2.阶段

(1)第一阶段:

1933年3月到1935年初,采取应急措施,结束混乱状态,稳定人心。

(2)第二阶段:

1935年到1939年,巩固和发展已取得的成就。

3.主要内容

(1)整顿银行业:

颁布《紧急银行法》,恢复__________秩序,恢复人们对银行的信心。

(2)恢复工农业生产:

颁布《农业调整法》《____________________》,促进农业复苏和工业复兴。

(3)举办救济和____________:

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缓解失业压力。

(4)保护劳工权利:

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缓和了劳资矛盾。

(5)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实施《社会保险法》,有助于社会稳定。

4.特点:

通过国家________来摆脱经济危机和推动经济发展。

5.影响

(1)对美国渡过经济危机起到重大作用。

(2)对战后美国以及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改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思维提升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作出的局部调整,没有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1929~1933年经济危机

主题1 爆发原因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2)具体原因:

生产和销售之间的矛盾,主要表现为社会的贫富悬殊。

(3)其他原因:

20世纪20年代美国狂热的股票投机行为、过度信贷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

主题2 经济危机由美国波及全世界的原因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使整个世界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一国爆发危机,其它国家亦受影响。

(2)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大国,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3)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美国有很大的依赖性。

(4)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普遍存在。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当时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在资本主义各国普遍存在,所以经济危机的范围必定会超出一国范围,波及整个世界。

主题3 各国应对危机的对策及其原因

(1)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罗斯福新政

主题1 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史料一 蒙大拿州有个牧场主,赊到了一些子弹,花两个小时把一群牲口全部杀了,扔进山沟,原因是卖牲口的钱还抵不过饲料。

上千人却排队到苏联大使馆申请签证和赴苏工作。

有记者称“看到美国农民就想起画刊上的蒙古农民。

悲惨的阴影长长地投在美国的大平原上。

本史料表明当时生产相对过剩;失业剧增,民生困苦。

史料二 1932年康涅狄格州100余家工厂的工人,每周工资竟只有0.6美元。

连《时代》周刊也写道:

“无法无天的雇主,把美国工人的工资压低到中国苦力的水平了。

”1932年,退伍老兵和一战伤残军人山穷水尽,聚集在华盛顿露营,希望政府能提前发放他们的退伍费和伤残抚恤金。

胡佛总统下令麦克阿瑟将军镇压,群众示威蜂起,闹事不断。

本史料表明经济危机引发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制度陷入风雨飘摇中。

史料三 胡佛根本就没想过:

动用国家力量,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那时候,这些都属于社会主义思想,在美国是犯禁的。

本史料体现了面对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

主题2 罗斯福新政“新”的含义

(1)新的理论和政策:

资本主义经济思想,自由资本主义→凯恩斯主义,新政就是对凯恩斯主义的最大规模的实践;

(2)新的特点:

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政府对经济全面干预,同时采取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

新政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

(4)新的模式: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主题3 罗斯福新政的成效和影响

史论 罗斯福新政取得了一定成效,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时代

(1)渡过危机:

新政使美国渡过了经济大危机,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和发展。

(2)维护民主:

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遏制了美国的法西斯势力,挽救了民主制度。

(3)改变生活:

在很多方面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如政府权力扩大,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建立。

(4)创新体制: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点睛 对罗斯福新政中关注民生的认识

罗斯福新政实施了一些改善工人生活、关注民生的举措,如调整劳资关系、提高工人工资和福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等。

但这些措施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和完善,从而达到挽救和加强美国资本主义制度的目的。

史料一 美国工业指数1929年为125,1932年跌到58,1935年上升到101,1936年达121。

本史料表明通过新政,美国基本上已经摆脱了可怕的“大萧条”。

史料二 1935年,罗斯福严厉指责直接救济“伤了国家元气”。

他建议:

失业者仍由州政府和市县政府负责照顾;联邦政府则可设立一个新机构为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提供就业机会。

1933年4月,一向热心于造林、水土保持和水力发电的罗斯福总统向国会提交综合治理田纳西河流域的法案,并签署生效。

本史料表明改革中充分发挥了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对罗斯福新政的综合认识

主题1 把握宏观概况

(1)背景:

国际局势动荡不安;胡佛政府反危机措施的失败;国内改革呼声高涨;罗斯福就任总统。

(2)实质: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两个阶段:

调整与复兴经济;改革。

(4)三项内容——救济、复兴和改革。

(5)五项措施——整顿银行与金融业;恢复工农业生产;实施救济与举办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6)意义:

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改善了美国人民的生活。

主题2 多种史观看待罗斯福新政

(1)近代化史观:

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的手段,调整美国的经济模式,缓和了经济危机,探索了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新模式。

(2)社会史观:

罗斯福通过加强救济工作、强化社会保障、加强社会立法等措施有效地解决了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社会问题(失业、贫困、流浪等),缓解了社会紧张局势。

(3)生态史观:

罗斯福减少农业耕种面积、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等措施保护了美国的生态环境,保证了可持续发展。

(4)整体史观:

罗斯福新政标志着资本主义告别了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同时罗斯福新政、苏俄新经济政策、

中国的改革开放反映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相互借鉴,说明市场和计划都是调节经济的手段。

主题3 罗斯福新政成功的原因

(1)新政的成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要求。

(2)新政的成功与美国国情分不开。

世界经济霸主地位与雄厚经济实力以及独立战争以来形成的民主传统为新政的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政治保障。

(3)新政的成功也与借鉴当时社会主义苏联计划经济成功的经验分不开。

(4)20世纪30年代,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特别是凯恩斯主义,为实行新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5)采取的措施全面且行之有效。

(6)罗斯福个人的作用和能力。

例1(2011·福建高考)图一、二、三是有关美国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漫画,对此解读不符合当时社会状况的是(  )

       图一        图二

图三

A.生产严重过剩

B.通货膨胀严重,百姓无力购买商品

C.失业加剧贫困,社会购买力下降

D.体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答案 B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通过图片图文信息弄清三幅图分别从哪些方面反映了经济危机的状况。

根据图文信息和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危机期间大量产品积压,物价下跌,大量工人失业,购买力下降,所以本题应选择B项。

例2(2011·江苏高考)富兰克林·罗斯福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利用“炉边谈话”向人民阐释其施政方针的总统。

在“新政”期间,罗斯福“炉边谈话”的内容最有可能的是(  )

A.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

B.阐释福利国家所带来的弊端

C.解读《全国劳工关系法》

D.展望“新经济”时代的奇迹

答案 C

审题突破 审题关键是紧扣“新政”期间这一时间信息和“炉边谈话”方式的意图,并设身处地的思考罗斯福在当时背景下如何才能缓和危机带来的不利。

“炉边谈话”的主要内容是向人民阐释新政。

罗斯福提倡国家加强对经济干预但不主张推行计划经济模式;二战后福利国家纷纷建立起来;“新经济”时代出现于克林顿执政时期。

例3(2011·安徽高考)下图改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1929~1938年美苏德英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占份额(百分比)

A.德国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

B.经济危机使英国丧失了世界霸主地位

C.苏联成功度过经济危机实现了工业化

D.美国在世界经济中仍占据着关键地位

答案 D

审题突破 通过图表内容可以看出在此期间美国经济发展虽有所下降,但在世界经济中仍然占有很大的比重,故D项正确。

德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后开始步入欧洲强国之列,A项错;英国在二战后丧失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项错;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苏联关系不大,C项错。

命题思想一 隐含社会热点

题点

 制度创新

1.2012年1月腾讯网有一篇文章以“北美大陆上的新体制”为题叙述了美国历史上的制度创新。

在人类政治文明的长河中,罗斯福新政的创新之处首推(  )

A.建立统一的联邦体制

B.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C.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D.实行“以工代赈”的福利制度

命题思想二 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

题点

 主干知识——罗斯福新政

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缓解了社会危机。

但是,有一项措施却导致世界经济进一步陷入混乱,一度加深已经非常严重的危机,使国际关系日趋紧张。

这项措施是(  )

A.恢复银行信用B.实行美元贬值

C.限制价格水平D.推行福利制度

命题思想三 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

题点

 面对困境的积极进取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3.罗斯福在1933年3月对公众的讲演中说:

“我们金融体系调整的过程中有个比货币、比黄金都要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公众的信心。

你们必须坚定信念,不能被传言和猜疑打垮……。

”其中人们的“猜疑”主要是(  )

A.新政府自由放任能否摆脱金融困境

B.国家以工代赈是否能够刺激消费和生产

C.国家实行金本位制可否刺激出口

D.国家整顿银行能否恢复银行信用

命题思想四 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

题点

 运用罗斯福新政的理念,解决当今就业压力

4.至2012年3月底,源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已使美国社会失去了近2000万个就业岗位。

欲应对此困难,奥巴马总统可向罗斯福新政汲取的经验不包括(  )

A.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国家投资兴办公共工程

C.强化劳工立法,实行“以工代赈”

D.整顿银行信贷业务

课时规范训练

(时间:

45分钟 满分:

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自由放任主义认为,社会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

“看不见的手”是指(  )

A.市场的自我调节

B.国家对经济进行干预

C.政府刺激消费的措施

D.政府大量增发纸币

2.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④

3.右图漫画,自由女神将象征着世界自由的火炬传递给罗斯福。

罗斯福受此殊荣的理由不包括(  )

A.新政使美国完全驯服了经济危机

B.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运营新模式

C.巩固了资本主义自由民主制度

D.建立了劳工、雇主、政府三方合作关系

4.罗斯福就职演说:

“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

募工,可以部分地完成这一任务,政府对待这项任务就像对待战争的紧急状态一样。

为解决这一问题,“新政”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实行社会救济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5.罗斯福新政中有利于长期性地解决失业造成的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举办公共工程B.实行《全国工业复兴法》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D.保护劳工权利

6.1930年,美国通过法案提高进口关税。

这一行动引起连锁反应,各国纷纷提高关税。

反映了经济危机爆发后,西方国家(  )

A.一致提高关税,共度难关

B.设置关税壁垒,转嫁危机

C.整顿金融体系,扩大内需

D.实行国家干预,限制出口

7.1933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了《紧急救济法令》,1935年又通过《社会保障法》,在全国

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度和失业保险制度。

这说明罗斯福政府为克服危机而力图(  )

A.将临时救济与制度保障相结合

B.将紧急救济与促进就业相结合

C.将促进生产与刺激消费相结合

D.将以工代赈与维护稳定相结合

8.1933年,美国成立农业调整署,购买并屠宰了大量牲畜。

这一措施的主要目的是(  )

A.增加肉类储备应急救济

B.减少农业津贴开支

C.提高并稳定农副产品价格

D.缓和农场主间的竞争

9.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

“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

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罗斯福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D.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10.罗斯福在1932年4月的一次全国广播节目中说:

“在这个不幸的时代,我们要制订出

一些计划来,把希望重新寄托在那些压在经济金字塔底层、被人遗忘了的人们的身上。

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

A.不放弃自由经济制度

B.出现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

C.希望依靠社会底层度过危机

D.开始关注对困难民众的救助

11.美国国会于1930年5月19日通过霍莱—斯姆特法令,对890种商品提高进口税率,各

种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提高约40%。

这一法令的实施遭到33个国家的抗议,引发了30

年代的关税战。

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美国转嫁危机的一种做法

B.使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

C.导致国际贸易萎缩

D.有利于迅速度过危机

1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

“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

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

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发达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

C.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福利国家”政策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33年6月16日,罗斯福签署了重要的反危机法案,该法案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

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

三是适当提

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

劳工组织有与资方谈判的权利,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

工会作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不得雇佣童工。

——苗枫林《世界近代史》

材料二 1933年,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首批招募青年25万人,主要工作是植

树造林、防止土地侵蚀、建立国家公园、建立野生动物保护区等。

到1942年解散时,

共有275万青年在队里劳动过。

美国历史上全部公私造林成果,一半以上出自他们之手。

——选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三 一些史学家指出,罗斯福在国内努力实行“新政”的同时,在国外,他积极与

苏联建交以牵制德日,并执行“睦邻政策”以巩固后院,并且,他还“背着公众策划各

种计谋对侵略者施加战争以外的各种压力,并武装潜在的受害者”。

——选编自《世界通史》

材料四 《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

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

国政治,并且在他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

度,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反危机法案”具体指什么?

据材料一归纳该法案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6分)

(2)据材料二、三、四,概括罗斯福新政涉及到哪些方面的调整?

(6分)

(3)结合美国的相关史实,请你谈谈大危机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

(8分)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

1935年全国就业

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

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

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

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

认工会为主要目的。

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

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

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

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

可是,

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

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

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

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

(6分)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

里根和克林顿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

(8分)

答案

复习讲义

知识整合

一、1.基本矛盾 3.(4)货币

二、1.

(1)自由放任

三、3.

(1)金融 

(2)全国工业复兴法 (3)公共工程 4.干预

命题探究

1.C 2.B 3.D 4.D 

课时规范训练

1.A 2.B 3.A 4.B 5.C 6.B 7.A 8.C 9.C 10.C 11.D 12.A 

13.

(1)《全国工业复兴法》。

内容:

一是由国家调节各企业之间的关系;二是国家出面调整劳资关系;三是国家举办公共工程。

(2)以工代赈(增加就业、环境保护)方面、外交方面、政治体制方面。

(3)一方面造成了生产力的倒退、大量工人失业、社会动荡等;另一方面促使资本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14.

(1)反映的问题:

罗斯福新政的第一阶段并没有真正解决劳工问题,失业问题依旧严重,各地罢工持续并不断扩大。

解决措施:

①继续兴办公共工程,开展以代工赈,缓解失业压力;②颁布《全国劳工关系法》、《公平劳动标准法》,以保护劳工权利;③通过《社会保险法》,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①战争爆发后,美国经济被纳入政府的全面管制之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迅速发展;②在战争需求的刺激下,美国开设了大量工厂,为工人创造了工作机会;③政府从限制农业转向鼓励增产,农业产量大幅度增加,农产品价格上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全世界大部分的生产能力和财富都集中到了美国。

(3)实质:

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里根:

(政策)运用货币学派和供给学派的理论,(效果)通货膨胀和失业状况得到了缓和,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克林顿:

(政策)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的经济政策,既反对完全的自由放任,又反对过度的干预,(效果)解决了长期困扰美国经济的赤字问题,很好地解决了失业问题,使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