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60876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58.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docx

广饶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饶县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

一、编制依据

1、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方针政策;

2、水利部和省政府关于“十二五”规划工作的有关部署和要求;

3、陈雷部长在全国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4、省政府“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会议精神;

5、孙义福副厅长在全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视频会议上的讲话;

6、《山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7、《山东省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

8、已批准或编制的流域开发综合治理规划、水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地方水利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它相关行业规划;

9、《东营市水利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

10、广饶县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编制工作的安排意见》。

二、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广饶县位于东营市南端,地处太沂山北麓山前冲淤积平原和黄泛平原交迭地带。

全县总面积1138平方公里,境内地形自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西南部最高高程28米,东北部最低2米,自然坡降0.48‰,区内地势平缓,地貌类型以微地貌为主,包括:

缓岗、浅平洼地、微斜平地、河阶地、海滨滩涂等。

广饶县地处暖温带,属季风型大陆性气候。

气候特点是雨、热同季,大陆性强,寒暑交替,四季分明。

春季(3-5月)干旱多风,气候干燥。

夏季(6-8月)气温高、降水集中、气候湿热。

秋季(9-11月)气温急降、雨量骤减。

冬季(12-2月)雨雪稀少、寒冷干燥。

全年无霜期197天。

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61.3毫米,多年平均蒸发量1155.6mm,降水年际变化大,最大降水量为1142.6毫米,最小351.7毫米。

年内降雨集中在6—9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3.3%。

多年平均气温12.3℃,极端最高气温41.9℃,极端最低气温-23.3℃。

县境内主要河流有9条,分属小清河和支脉河两大水系。

小清河、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为小清河水系;支脉河、武家大沟、广北新河、小河子为支脉河水系。

(二)社会经济概况

全县辖7个乡(镇)、2个办事处,一个省级开发区,553个行政村,总人口49.3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2.29万人,乡村户数11.9万户。

全县共有劳动力2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2.77万人。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377.32亿元。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79.5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71.28亿元。

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6367元,全县地方财政收入18.6亿元。

全县共有耕地面积90.06万亩(含广北农场5.27万亩)。

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蔬菜、棉花、大蒜等。

2009年粮食总产51.05万吨,单产972.4公斤/亩,棉花总产2.37万吨,蔬菜类总产122.58万吨。

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02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27.95亿元。

2009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7678元;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194元。

(三)水资源概况

1、水资源量

全县水资源总量由当地水资源和客水资源构成。

根据《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报告》成果,当地水资源是指可通过水循环逐年更新的淡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总量1.3763亿m3,其中地表水5998万m3,浅层地下淡水6683万m3,深层承压淡水2101万m3,重复计算量1019万m3。

客水资源是指入境水源,包括小清河、支脉河和淄河等河道径流和引黄水量。

小清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5.60亿m3,支脉河多年平均入境水量2.61亿m3,淄河多年干枯,除接纳上游污水外,已经没有天然径流。

累计多年平均河流入境水量8.21亿m3,实际年均引水量7670万m3;我县引黄水量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来自麻湾灌区,现有引黄能力已达30m3/s,实际年均引黄水量8430万m3;另一部分来自引黄济青过境河段,实际年均引水量500万m3。

2、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

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主要发生在夏季,汛期(6-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3.3%,容易形成冬春旱和夏秋涝的自然灾害特点,导致河道汛期雨洪和非汛期枯水的汛涝规律。

降水量的年际剧烈变化,年最大降水量是最小降水量的3.2倍,又易造成特大旱年和特大涝年,甚至发生连续枯水年和连续丰水年的不可预见性灾害后果。

广饶县水文地质条件和水系分布南北不同,水资源空间分布也有差异。

南部井灌区浅层及深层地下水相对储存丰富,水质良好,取水便利,供水稳定,但多年过量开采地下水。

地下水位持续大幅度下降,引发了咸水入侵、地面裂缝等环境问题。

北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为微咸水和咸水,仅深层地下承压淡水可资利用,资源量有限,补给困难,水质含氟量一般超过生活饮用水标准,开发潜力有限。

北部有小清河水、支脉河水和黄河水,地表水相对较为丰沛,且引黄引河比较便利,近年来,我县大力实施北水南调引水补源工程,将北部黄河水引至南部井灌区,开辟了第二水源,有效缓解了井灌区缺水矛盾。

3、水生态环境情况

(1)地表水环境。

根据2009年地表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境内的小清河、支脉河、预备河、阳河、织女河和淄河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地表水污染程度较重。

6个水功能区中,只有淄河水库为Ⅲ类水质,符合水功能区标准,占所有水功能区的16.7%;小清河、支脉河、预备河、阳河、织女河5个农业用水区均为劣Ⅴ类水质,达不到农业用水功能区要求,占所有水功能区的83.3%。

全县河流主要超标水质参数为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五日生化需氧量、挥发酚和石油类。

(2)地下水环境。

根据2009年浅层地下水水质监测资料,对小清河南18眼常观井进行评价(小清河北浅层为咸水,无法利用,没作评价),18眼常观井中,无Ⅰ类水质的监测井,分属Ⅱ-Ⅴ类。

Ⅱ类水质的监测井1眼,占监测井总数的5.6%,位于李鹊镇张郭村;Ⅲ类水质的监测井5眼,占监测井总数的27.8%,分别位于李鹊镇苏家村、大王镇刘集村、稻庄镇邢家村、西营和李琚;Ⅳ类水质的监测井6眼,占监测井总数的33.3%,Ⅴ类水质的监测井6眼,占监测井总数的33.3%。

说明地下水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主要超标参数为总硬度、氯化物、溶解性总固体、亚硝酸盐氮等。

从农田灌溉功能上评价,18眼井中,适合农田灌溉的监测井17眼,占监测井总数的94.4%;不适合农田灌溉的监测井1眼,出现在广饶镇肖家,占监测井总数的5.6%,超标参数为氯化物和溶解性总固体,分别超标0.4倍、0.1倍(相对Ⅲ类水质标准)。

(四)水利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广饶县是农业大县,全国粮食基地县,历届县委、县政府领导都十分重视农田水利建设,全县人民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兴修水利,取得了显著成就,水利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农业灌溉形成了两大格局,小清河以北和预备河沿岸为引黄引河灌区,耕地面积50.6万亩,地下浅层无淡水,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引黄河水和提取预备河、小清河、支脉河客水。

南部属井灌区,耕地面积34.2万亩,地下水为淡水,农田灌溉主要依靠开采地下水;

到2009年,全县共衬砌引黄骨干渠道67.3公里,骨干渠道衬砌和节水改造基本完成,扩大改善灌溉面积近30万亩,建成中小型水库17座、拦河闸坝11处、提水泵站46座,设计蓄水能力达6000万立方米,提水能力66m3/s,机井保有量9151眼,有效灌溉面积达88.02万亩(含广北农场5.35万亩),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发展到10.2万亩。

农村自来水通村率100%,入户率100%。

这些水利工程和设施大大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防洪除涝、灌溉、养殖等方面发挥了巨大效益,为我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1、引黄灌溉工程

引黄灌区辖七乡镇(街道),小清河以北有花官、陈官、丁庄三乡镇,以南有预备河沿岸的乐安街道、广饶街道、稻庄镇北部、大码头乡,211个行政村。

灌区内有总干渠、二干渠、三干渠、二干十二支渠、预备河、大寨沟六条引黄主干渠。

总干渠长6公里,设计流量30m3/s;二干渠长17.6公里,设计流量20m3/s;三干渠长24.6公里,设计流量15m3/s;预备河长26.5公里,设计流量25m3/s;大寨沟长9.6公里,设计流量18m3/s。

在灌溉管理上已做到分乡镇供水,引黄按方计量,引河按灌溉亩次计量。

在引河供水上,能够根据作物需水要求,及时提落小清河、支脉河拦河闸,基本满足灌溉需要。

在小清河水水量充足的情况下,小清河水经老淄河入口闸自流到预备河,水量不足时,经辛桥泵站提水入预备河,在整个灌区形成了引黄、引河灌溉网络。

就我县引黄灌溉工程的现状分析,骨干工程虽已基本形成,但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灌区的水资源严重短缺,农业灌溉保障率低;二是干渠以下渠道及田间工程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灌溉混乱,水的有效利用系数低,甚至造成不应有的2-3级提水灌溉,水浪费严重,效益差;三是灌排不分或分而不用造成骨干排水工程淤积严重,排水不畅,导致土地次生盐碱化;四是灌区内群众惜水、节水意识差,大水漫灌,用水浪费严重;五是水费计收难,不能及时足额征收到位,制约了引黄事业的发展;六是测水量水手段落后,设施陈旧,已不适应引黄工作的需要。

七是随着南部淄河建闸蓄水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麻湾总干及预备河、大寨沟的调水能力明显不足。

2、机井及节水灌溉工程

井灌区包括李鹊、大王两镇,稻庄镇南部,广饶、乐安两街道南部,井深一般在60-200米,单井出水量10-30m3/h,单井控制面积大都在45亩左右。

为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我县从1984年开始实施节水型农业建设。

在井灌区,先后推广了地面塑料软管、灰土地埋塑料软管等节水技术。

九十年代初,井灌区基本实现了管道化灌溉。

1997年以来,在井灌区大力推广应用国内外先进的节水灌溉设备和节水新技术,建成了部分喷灌、滴灌等高标准田间灌溉节水。

截止2009年底,全县已建成高标准节水工程面积10.7万亩,其中大田喷灌3.0万亩,大棚蔬菜滴灌0.6万亩,地埋低压管灌6.6万亩,末级渠系田间节水0.5万亩。

拥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喷灌机78台,微、滴灌设备12750台套,年节约用水2000万方。

存在的主要问题:

井灌区水资源不足,地下水超采,机井报废多,机井重复建设投资大,咸水浸染严重,节水工程投入少,节水灌溉进程发展速度慢。

3、防洪除涝工程

县内主要河流有小清河、支脉河、淄河、阳河、泥河子、预备河、小河子、广北新河、武家大沟,境内长度共计219公里;骨干排水河沟117条,排涝骨干工程已初具规模。

小清河干流九六年冬按照全省统一规划设计治理后,淄河入口以上设计行洪流量为900m3/s,但由于受资金等方面情况的制约,有些大的支流入口缺少控制建筑物,弯道险工未得到根治,小清河干流目前达不到设计行洪能力。

支脉河干流按照省水利厅安排,在97、98、99年分三期对西马楼拦河闸以上37KM境内段按照二十年一遇的标准进行了治理。

目前,支脉河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沿岸尚有堤坝缺口60余处,使河道达不到设计防洪标准,并妨碍了堤坝的道路交通;二是下游段近20公里未进行治理,防洪能力仅为设计标准的60%左右。

淄河属山洪河道,境内长度37.8公里,由于多年失修,险工、塌岸、弯道较多,并且缺乏堤防,特别是多年来,由于上游来水少,造成群众水患意识淡薄,在河道内乱挖砂、乱取土现象非常普遍,堤防破坏严重,沿岸群众在河道内种植高杆作物和树木,严重影响了河道的行洪能力。

据记载淄河最大来水875m3/s,按照全省统一规划,淄河防洪流量900m3/s,目前,除淄河中游建成的7.5公里蓄水河段外,其余河段安全行洪能力不足500m3/s,下游安全行洪能力不足120m3/s。

如遇大洪水,将严重威胁两岸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阳河是上游龙虎水库的泄洪河道,境内设计行洪流量160m3/s,流经我县大王镇。

现状东青公路以上河段防御洪水能力较高,但下游堤坝、建筑物残缺不齐,河道淤积严重,行洪能力仅有60m3/s,我县下游的寿光市境内过水能力仅10m3/s,一旦洪水下泄,将严重影响我县沿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泥河子发源于淄博市临淄区马岱村,河长48km,流域面积343km2。

县境内河长17km,流域面积174.1km2,设计行洪流量130m3/s,流经我县的大王、稻庄两乡镇,自1976年疏挖治理以来,由于沿河村庄乱种植,河床淤积抬高,乱扒乱堵现象严重,开发区孟胜、刁孟、傅家路桥梁阻水;南孟窑厂北与地面接近相平,寿光市临界河段基本堵死,行洪能力仅有10%。

黄灌区二干排、三干排、群众沟等干级排水河道近年来疏挖治理较完善,但建筑物工程设施不配套,中沟以下排水体系不畅通,地处低洼渍涝黄泛区,一旦降雨频繁、客水侵入、海潮顶托,极易形成洪涝、渍涝和倒灌等灾害,急需进行规划配套和完善防洪除涝建筑物设施;小清河以南河流比降大,流势急,且大部分河道多年未进行疏竣治理,淤积、人为侵占、垦植、填堵、毁坏的现象严重,一旦降雨频繁,径流积聚,山洪暴发,洪水下泄,将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县城排水工程,公路沿线排沟,由于近年来连续干旱,部分群众受眼前经济利益驱动,人为占用排沟,盲目填堵、垦荒种植、建厂经营,部分河沟不能畅通,失去行洪排涝功能。

4、蓄水工程

根据黄河上游引水量逐年增加而来水逐年减少的情况,引黄灌区在加大抢引水能力的同时,开辟水源,发展蓄水工程,丰蓄枯用。

一方面搞好水库建设,另一方面是发展河道拦蓄工程,到2009年底,我县已建成水库17座,其中小型水库15座,中型水库2座;建设河道拦河闸坝11处,境内设计总蓄水能力已达6000万立方米。

自1995年以来,我县建设的水库工程,除南堤水库搞了衬砌外,其它均为土坝。

高店水库设计蓄水能力1100万立方米,而实际蓄水能力仅600万立方米,其它小型水库大部分已经废弃。

除小清河、支脉河外,境内南部其他河流常年无水,无水可拦蓄。

就全县来讲,水库规模小,包括河道建闸蓄水工程总蓄水量达不到设计蓄水能力,不能抗御较大的干旱灾害。

5、防潮堤

我县沿海滩涂地势低洼、平坦,地面高程在1.0-1.6米左右,属泥质海岸。

沿海潮型属于不正常的半日潮,潮水位变化频繁,潮差一般在2.0米左右,最高潮位均值2.45米。

沿海现有防潮堤于1980年建成,长22.5公里,顶高程3.5米左右,顶宽2-5米,迎水坡1:

5,背水坡1:

2.5。

已近30年没有投资维护。

自1980年扩建防潮堤以来,盐业、水产养殖业向堤外滩涂有了长足发展,区内清河油田的石油开发也大规模发展,沿海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发展区域已向东延伸近10公里,丁庄镇王道村自筹资金修建了10多公里简易防潮堤,不能防御较大的风暴潮。

2009年县政府在东部迎海面修建2.4公里标准化海堤,计划在2010年继续修建1.6公里,届时,迎海面4公里主海堤建设完成,支脉河南回水堤和小清河北与寿光市交界海堤共19.2公里,有待规划建设。

(五)水利发展与改革的经验与教训。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广饶水利立足实际,更新理念,创新举措,着力推进民生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和谐水利建设,不断完善水资源综合管理体系,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建设节水型社会,不断推进各项改革,水利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水资源管理日趋规范,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

2005年12月31日,县委、县政府组织召开了全县建设节水型社会试点动员大会,印发了《广饶县建设节水型社会实施方案》和《广饶县节约用水管理办法》。

2007年对《广饶县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方案》进行了重新修订完善,顺利通过省水利厅专家评审,经县政府批准实施,为建设节水型社会提供了技术支撑和行动指南。

对新建、改建、扩建项目严格进行水资源论证,严把审批关,做到“五不批、三同时、四到位”,即:

未进行水资源论证的项目不予审批,水的重复利用率低于50%的不予审批,未装表计量的不予审批,未交水资源费的不予审批,未配套节水设施或设施不达标的不予审批;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必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运行;做到用水计划到位、节水目标到位、节水措施到位和管水制度到位。

积极推行县城区封井并网和工业取水计量远程监控,按照“一口一表、准确计量、实时监控、远程测报”的目标,在重点用水企业中开展了取水计量遥测系统安装试点工作。

每年开展取水许可水质监测,编制《广饶县水环境现状调查评价》。

2、依法治水迈出重大步伐,水利综合执法实现新跨越

近年来,我县按照建设“大水政”执法体系的工作要求,重新组建了水政监察大队,广泛开展了水法规宣传活动,全面推行了行政处罚、规费征收、行政审批和监察巡查“四权集中”的水利综合执法模式,调整充实执法力量、完善执法机制、落实执法责任,对3个执法中队全面落实分区综合执法责任制,不断加强执法装备建设,对重点河道、灌区枢纽和水工建筑物设立了视频监控点和报警点,实现了自动化可视监控管理,执法力度和执法成效明显提高。

2006年被水利部列为全国14个水利综合执法试点县之一。

坚持以综合执法作保障,探索推行了上门缴费、透明收费和县乡联征的水利规费征收机制,定期召开全县水资源费、河道维护费征收工作会议,当场下达征收文书,限期到指定地点交纳,非集中缴费时间收费人员一律不准进企业,不给企业增添麻烦和增加负担,促使两费征收向税收模式转变,既营造关心企业、爱护企业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严格执法、文明收费的执法收费队伍。

由2003年开展综合执法时的500多万元增长到2009年的2240万元,年均增幅30%以上。

通过开展综合执法,水政执法力度明显加大,水事案件查处率、结案率明显提升,重大案件发案率明显下降,水事秩序全面好转,行业管理越来越规范,为全县水利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

3、全面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05年以来,我县以“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为目标,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面实施了全县9个乡镇和县经济开发区集中供水工程,累计投资1.23亿元,建成水源井93眼,铺设主管道1031.97公里,解决了553个村42万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达到了农村集中供水全覆盖的目标,实现了安全饮水和24小时不间断供水。

针对北部高氟水危害问题,实施了除氟工程,农村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要求。

在加快工程建设的同时,探索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管机制创新,借鉴先进经验,加强工程运行管理,全县9个乡镇全部成立了供水公司或供水中心,配备了管护人员,建立了公司章程、运行管理、水费收缴等制度,与用水村庄和用水户签订了《供用水协议》,实行装表计量、按方收费,农村集中供水运行管理实现了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以水养水的良性运营。

4、生态水利建设迈出新步伐。

以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地上地下水体、加快生态县建设为重点,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实施了淄河流域综合治理、花官乡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新淄河水土保持综合治理、阳河下游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大码头风沙区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等一批水保治理工程,治理面积39.1平方公里。

水土保持项目的实施,绿化美化了环境,改善了生态环境。

积极推进水系生态绿化建设,先后实施了小清河水网绿化、预备河生态防护、淄河生态景观区建设,近年来,沿骨干河道、干渠、主排和乡村水系全面实施造林布绿,大力发展水保林、生态林。

在灌区建设、河道治理等水利工程建设中,对河堤湖岸进行了高标准、大面积、大宽度的绿化,积极建设清洁河道和绿化生态河道。

截止目前,全县共绿化骨干河渠24条,绿化堤防126公里,植树105万株,初步建成了“岸绿、景美、畅流”的新型景观水域,形成了“一河清水、两岸绿色、城景交融、人水和谐”的生态水利建设新格局。

5、水利改革创新步伐加快,行业发展活力得到提升

积极探索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水利建设投融资机制,完善水利建设的领导机制、组织机制和投入机制。

按照“规模化发展、标准化建设、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专业化经营”的要求,加快推进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建管机制创新,工程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推行了河道工程绿化承包建设管理,全面落实了水利工程建设“四制”管理和“一个工程、两套方案”监督管理制度,工程投资效益明显增强。

大力实施水利服务提升工程,基层水利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水利科技进步和现代化、信息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三、广饶县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发展的新要求

(一)需求分析

1、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需求。

水利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在推动全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中肩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

解决我县水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转变观念,创新思路,更加坚定地推进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的转变。

需要把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与可持续发展水利的具体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建设与水利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紧密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与治水为民的着力点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推动水利走上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道路,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贯彻落实新时期治水方略的需求。

一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资源管理亟需强化。

通过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划定水资源管理红线,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等关键控制性指标,实行流域综合管理、城乡统筹管理、不同主体功能区分类管理,引导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相协调,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利建设亟需提速。

尽管近年来我县民生水利建设取得很大成效,但是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仍然十分突出,特别是农村饮水安全、农村危桥改造、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配套和防洪安全等基本水利需求还没有得到有效保障。

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民生水利服务范围亟待扩大,功能效用亟待强化,保障能力亟待增强。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立足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找准民生水利着力点,全面推动民生水利新发展,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程度、更好水平上造福人民群众。

三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水利保障能力亟需提高。

应对气候变化是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挑战。

水资源是受气候变化影响的重点领域。

受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我县气候异常,强暴雨、极端高温干旱以及强风暴潮等事件突发多发并发,水利基础设施和综合防灾减灾能力薄弱问题愈加凸显。

因此,必须强化应急管理和灾害管理,提高预案预警预报水平,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和配置中充分考虑气候变化因素,努力提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防灾减灾能力。

3、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需求。

我县是一个工业强县、农业大县,同时又是一个水资源短缺县,“十二五“期间是我县经济发展重要时期,水利发展是推动广饶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是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需要,更是改善广饶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是保障工农业快速发展的必然要求,水利不仅是农业的命脉,更是工业和全社会发展的命脉。

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水利发展的必要保障。

4、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需求。

国务院在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中指出,《规划》实施“以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改善为主线”,“打造环渤海地区具有高效生态经济特色的重要增长区域”。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开发,将突出五大发展重点。

一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二是构建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三是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四是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五是创新体制机制。

这五个发展重点那个也离不开水利基础设施的支撑,水利发展是全面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建设需求。

(二)水资源保障能力分析

1、水资源开发利用及现状供水能力分析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截止2009年底,井灌区拥有机井量9151眼,引黄、引河灌区拥有骨干渠道6条,全长125.3km,衬砌率78.7%;保有水库4座,其中小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2座,建设河道拦河闸坝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