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418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9 大小:98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9页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9页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9页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9页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1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docx

个人博客管理系统论文正文

前言

博客(Blog)的全名应该是Weblog,中文意思是“网络日志”,后来缩写为Blog,而博客(Blogger)就是写Blog的人。

从理解上讲,博客是“一种表达个人思想、网络链接、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的出版方式”。

简单的说博客是一类人,这类人习惯于在网上写日记。

博客(Blog)是继Email、BBS、IM之后出现的第四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网络时代的个人“读者文摘”,是以超级链接为武器的网络日记,是代表着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工作方式,更代表着新的学习方式。

具体说来,博客(Blogger)这个概念解释为使用特定的软件,在网络上出版、发表和张贴个人文章的人。

简言之,Blog就是以网络作为载体,简易迅速便捷地发布自己的心得,及时有效轻松地与他人进行交流,再集丰富多彩的个性化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

一个Blog其实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一般都是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

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许多Blogs是个人心中所想之事情的发表,个别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随着Blog快速扩张,它的目的与最初的浏览网页心得已相去甚远。

目前网络上数以千计的Bloggers发表和张贴Blog的目的有很大的差异。

不过,由于沟通方式比电子邮件、讨论群组以及BBS和论坛更简单和容易,Blog已成为家庭、公司、部门和团队之间越来越盛行的沟通工具。

Blogger即指撰写Blog的人。

Blogger在很多时候也被翻译成为“博客”一词,而撰写Blog这种行为,有时候也被翻译成“博客”。

因而,中文“博客”一词,既可作为名词,分别指代两种意思Blog(网志)和Blogger(撰写网志的人),也可作为动词,意思为撰写网志这种行为,只是在不同的场合分别表示不同的意思罢了。

最早,是由JornBarger在1997年12月提出博客这个名称。

但是在1998年,互联网上的博客网站却屈指可数。

那时,Infosift的编辑JesseJ.Garrett想列举一个博客类似站点的名单,便在互联网上开始了艰难的搜索。

终于在1998年12月,他的搜集好了部分网站的名单。

他把这份名单发给了CameronBarrett,Cameron觉得这份名单非常有用,就将它在Camworld网站上公布于众。

其它的博客站点维护者发现此举后,也纷纷把自己的网址和网站名称、主要特色都发了过来,这个名单也就日渐丰富。

到了1999年初,Jesse的“完全博客站点”名单所列的站点已达23个。

由于Cameron与Jesse共同维护的博客站点列表既有趣又易于阅读,吸引了很多人的眼球。

在这种情况下,PeterMerholz宣称:

“这个新鲜事物必将引起大多数人的注意。

作为未来的一个常用词语,web-blog将不可避免地被简称为blog,而那些编写网络日志的人,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blogger——博客。

”这代表着博客被正式命名。

随着博客数量的增多,每个博客网站上编写的网络日志的内容也混杂起来,以至把每一个新出的站点主要内容和特色都不可能搞清楚。

Cameron后来就只在网站上登载熟悉的博客站点了。

时隔不久,BrigitteEaton也搜集出了一个名叫“Eaton网络门户”的博客站点名单,并且提出应该以日期为基础组织内容。

这也建立了blog分类排列的一大标准。

1999年7月,一个专门制作博客站点的“Pitas”免费工具软件发布了,这对于博客站点的快速搭建起着很关键的作用。

随后,上百个同类工具也如雨后春笋般制作出来。

这种工具对于加速建立博客站点的数量,是意义重大的。

同年的8月份,Pyra发布了Blogger网站,Groksoup也投入运营,使用这些企业所提供的简单的基于互联网的工具,博客站点的数量终于出现了一种爆炸性增长。

1999年末,软件研发商DaveWiner向大家推荐EditThisPage网站,JeffA.Campbell发布了Velocinews网站。

所有的这些服务都是免费的,他们的目的也很明确:

让更多的人成为博客,来网上发表意见和见解。

现在,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6大媒体巨头所控制。

其利益驱动、意识形态以及传统的审查制度,使得这些经过严重加工处理的内容已经越来越不适应人们的需求。

媒体的工业化,内容出口的工厂化,都在严重影响其发展。

比如,以美联社为例,有近4000人专业记者,每天“制造并出厂”2000万字的内容,每天发布在8500多种报纸、杂志和广播中,把读者当作“信息动物”一样。

这种大教堂式的模式主导了整个媒体世界。

这时,以个人为中心的博客潮流却开始有力冲击传统媒体,尤其是对新闻界多年形成的传统观念和道德规范。

博客是一种满足“五零”条件(零编辑、零技术、零体制、零成本、零形式)而实现的“零进入壁垒”的网上个人出版方式,从媒体价值链最重要的三个环节:

作者、内容和读者三大层次,实现了“源代码的开放”。

并同时在道德规范、运作机制和经济规律等层次,将逐步完成体制层面的真正开放,使未来媒体世界完成从大教堂模式到集市模式的根本转变。

博客的出现集中体现了互联网时代媒体界所体现的商业化垄断与非商业化自由,大众化传播与个性化(分众化,小众化)表达,单向传播与双向传播3个基本矛盾、方向和互动。

这几个矛盾因为博客引发的开放源代码运动,至少在技术层面上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这几年,对于所有新闻媒体来说,都品尝到了技术变革的滋味。

如今,再没有任何人会否认互联网对媒体带来的革命,但是,好像也没有多少人感知到互联网的神奇:

颠覆性的力量似乎并没有来到人间。

所有的核心在于时间。

对于性急的人来说,时间如同缓慢的河流,对于从容的人来说,时间又是急流。

互联网的力量的确还没有充分施展,因为互联网的商业化起始,到今天仅仅才10年;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媒体方式,从尝试到今天,也刚刚跨过10年。

对于一种全新的媒体形式来说,10年实在过于短暂。

但是,10年也足以让人们感受到势不可挡的力量,以及依然静静潜伏着的冲击力。

而今,随着博客的崭露头角,网络媒体异常的力量开始展现了,声势逐渐发大。

虽然,博客依然在大多数人的视野之外,但是,他们改变历史的征程已经启动。

1998年,个人博客网站“德拉吉报道”率先捅出克林顿莱温斯基绯闻案;

  2001年,911事件使得博客成为重要的新闻之源,而步入主流;

  2002年12月,多数党领袖洛特的不慎之言被博客网站盯住,而丢掉了乌纱帽;

  2003年,围绕新闻报道的传统媒体和互联网上的伊拉克战争也同时开打,美国传统媒体公信力遭遇空前质疑,博客大获全胜;

  2003年6月,《纽约时报》执行主编和总编辑也被“博客”揭开的真相而下台,引爆了新闻媒体史上最大的丑闻之一;

  2004年4月,轰动一时的Gmail测试者大部分从bloggers中产生;

  ……

  这一系列发源于博客世界的颠覆性力量,不但塑造着博客自身全新的形象,而且,也在深刻地改变着媒体的传统和未来走向。

目录

摘要I

ABSTRACTII

第1章绪论1

1.1项目背景1

1.2系统开发的意义1

1.2.1发布想法1

1.2.2博客的用途2

1.3系统开发的目标2

1.3.1任何拥有博客的人都可以做到2

1.3.2访问博客系统的人,可以做到3

1.4系统概述3

1.5系统的开发方法3

第2章系统分析5

2.1可行性分析5

2.1.1必要性5

2.1.2可行性6

2.2功能分析7

2.2.1功能结构图7

2.2.2功能描述7

2.3业务及业务流程图8

2.4数据流图分析9

第3章数据库设计10

3.1数据库技术概述10

3.2数据库选择10

3.3数据库的概念结构设计12

3.3.1数据库需求分析12

3.3.2数据库整体的E-R图13

3.4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3

3.5数据库的安全性15

第4章系统设计16

4.1系统总体设计16

4.2前台系统实现17

4.2.1网站首页17

4.2.2日志浏览22

4.2.3新用户注册29

4.2.4发表评论32

4.2.5资源栏目显示39

4.2.6相册栏目管理44

4.3后台系统实现48

4.3.1管理员登录页面文件48

4.3.2发表日志57

4.3.3管理日志65

第5章系统实施概要75

5.1系统开发环境概述75

5.1.1ASP技术概论75

5.1.2ASP工作原理76

5.1.3ODBC技术76

5.1.4Dreamweaver技术概论77

5.1.5Access数据库78

5.1.6硬件设备及操作系统79

5.1.7系统开发平台79

5.2系统测试79

5.3系统维护80

第6章结论与展望82

致谢83

参考文献84

附录85

软件使用说明书85

摘要

随着Internet的广泛应用,动态网页技术也应运而生。

本文介绍了应用ASP动态网页技术开发博客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博客系统主要为用户提供发表文章、浏览文章等功能,用户通过Internet可以发表一些自己撰写的文章以和其他网友进行交流。

博客系统主要实现了文章管理的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是打破传统报刊、杂志发表文章方式的新尝试。

本系统的开发设计实现采用ASP技术,系统后台使用Microsoft的Access2007数据库,并通过使用ODBC技术访问。

本文对博客系统进行整体分析,明确了系统的可行性和用户需求;根据模块化原理,规划设计了系统功能模块;在数据库设计部分,详细说明了系统数据库的结构和数据库的完整性、安全性措施;程序设计则采用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思想,提出系统的程序设计思路,对前台与后台功能的程序实现进行了详细论述;系统测试部分,具体分析测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案,实现系统功能。

最后,对系统作以客观、全面的评价,并对进一步改进提出了建议。

关键字:

博客,博客管理,博客系统开发设计

ABSTRACT

WiththeextensiveapplicationoftheInternet,dynamicwebtechnologyhasemerged.ThistextdescribestheapplicationofASPdynamicwebtechnologyanddevelopmenttheblogsystem.

Blogsystemismainlytoprovideuserswithpublishedarticles,browsearticles,andotherfunctions,Userscanexpressthemselvesbysomearticlesandwithothernetizenstoconductexchanges.Blogsystemofthemainarticleonthedigitalmanagement,information,intelligence,istobreakthewayofReleasedanarticlebytraditionalnewspapersandmagazinepublished,itmakeanewwaytotry.

ThesystemisdesignedbyASPtechnology,backstageadoptionAccess2007database,andusetheODBCtechnologytovisit.

Inthistext,itanalysistheblogsystembyfeasibilityandthedemandoftheuser.Underthemodulartheory,planninganddesignofthesystemfunctionalmodules;Inthedatabasedesign,adetaileddescriptionofthedatabasestructureanddatabaseintegrity,securitymeasures;Programmingisusedobject-orientedprogrammingdesign,systemdesignideas,backgroundforthefutureandfunctionoftheprogramindetail;Systemtesting,Analysisofthespecificcourseoftestingthekeyissuesandproposedsolutionstoachievesystemfunction.Finally,thesysteminanobjective,comprehensiveevaluation,aswellasfurtherimprovementsmade.

Keywords:

blogblogmanagementTheblogsystemdesign

第1章绪论

1.1项目背景

博客(Blog),是Weblog的简称。

Weblog,其实是Web和Log的组合词。

Web,指WorldWideWeb,当然是指互连网了;Log的原义则是“航海日志”,后指任何类型的流水记录。

合在一起来理解,Weblog就是在网络上的一种流水记录形式或者简称“网络日志”。

Blogger或Weblogger,是指习惯于日常记录并使用Weblog工具的人。

虽然在大陆早些时候或者台湾等地,对此概念的译名不尽相同(有的称为“网志”,有的称之为“网录”等等),但目前已基本统一到“博客”一词上来。

该词最早是在2002年8月8日由著名的网络评论家王俊秀和方兴东共同撰文提出来的。

博客也好,网志也罢,仅仅是一种名称而已,它的本义还是逃不过Weblog的范围。

只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博客”,既可用作名词Blogger或weblogger——指具有博客行为的一类人;也可以作动词用(相当于英文中的Weblog或blog),指博客采取的具有博客行为反映、是第三方可以用视觉感受到的行为,即博客们所撰写的Blog。

因此,“他/她是一位博客,他/她天天在博客”及“博客博什么客?

”在中文语法与逻辑上都是正确。

只是不同场合的用法不同罢了。

Blog究竟是什么?

说了半天,其实一个Blog就是一个网页,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Post)所构成,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排列。

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Blog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从对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和评论,有关公司、个人、构想的新闻到日记、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或张贴都有。

许多Blogs记录着blog个人所见、所闻、所想,还有一些Blogs则是一群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或共同利益领域的集体创作。

撰写这些Weblog或Blog的人就叫做Blogger或Blogwriter。

1.2系统开发的意义

1.2.1发布想法

博客能让个人在互联网上表达自己的心声。

这是一个收集和共享任何感兴趣的事物的地方--可以是政治评论、个人日记或是指向您想记住的网站的链接。

许多人使用博客只是要组织自己的想法,而有些人则在全球成千上万的浏览者中赢得影响力。

职业和业余新闻记者使用博客发布特发新闻,而有写日记习惯的人则会在博客中宣示自己内心的想法。

而摄影和美术发烧者,可以通过博客系统的管理自己的作品,无论您要发表什么意见,博客都可以帮您表达出来。

博客作为一种新表达的方式,它的传播不仅情绪,包括大量的智慧、意见和思想。

某种意义上说,它也是一种新的文化现象,博客的出现和繁荣,真正凸现网络的知识价值,标志着互联网发展开始步入更高的阶段。

1.2.2博客的用途

(1)促进学习。

写blog可以促进学习,想写出文章来,自然不能是泛泛的了解就可以的,要理解了才能写得出来的。

这就促进了对某些领域的不断学习和思考。

(2)记录收获。

blog中,常常是记录下来都是瞬间的灵感,对事物的感悟,经过多日思考和实践的结果,对某个问题的解决方案等等,这些都是财富,要记录下来。

(3)反映成长。

写blog,可以反映出人的思考过程,而不仅仅是思考结果。

对一个问题或领域,从不了解到了解,从了解到熟悉,从熟悉到精通。

这纪录了一个人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成长过程。

很久之后,看到自己之前的文章,你将会觉得自己进步了。

(4)结交朋友。

写了blog,自然会有许多志趣相同的朋友来阅读,这可以认识许多朋友。

大家有共同的兴趣爱好,自然谈得来。

(5)共享知识。

blog给大家看,大家的blog也给你看。

这个问题我解决了,那个问题他解决了。

大家互通有无,建立起一个社群。

(6)交流看法。

回复的人对blog的观点或赞同,或反对,大家一起讨论,听听别人的思想,可以促进双方的共同进步。

(7)包装自己。

看到一篇篇用心写出的文章,自然是对自己知识技能的最好宣传。

1.3系统开发的目标

1.3.1任何拥有博客的人都可以做到

(1)登录博客系统浏览文章。

(2)管理自己博客的基本信息。

(3)撰写个人随笔。

(4)处理留言、文章评论等内容。

1.3.2访问博客系统的人,可以做到

游览博客系统中的随笔目录、文章目录博客系统中的内容,只有博客管理员登录系统之后,才能进行管理。

而博客系统的访问者不需要注册,也不需要登录就可以访问博客系统中的内容。

1.4系统概述

一个博客其实就是由一系列网页组成的,它通常是由简短且经常更新的帖子所构成的,这些张贴的文章都按照年份和日期倒序列排列,能按照日期和主题检索。

博客的内容和目的有很大的不同,有到其他网站的超级链接;有对其他网站的评论;有个人的日记,日常所思所想;有个人照片、诗歌、散文,甚至科幻小说的发表。

正是由于博客能收容这些不拘于个人思想的表达,使博客这种交流和表达方式日益红火起来,博客秉承了个人网站的自由精神,也开拓了激发创造的新模式,能张扬人的个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博客将会变得越来越普及,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接受。

本系统主要完成以下功能。

1.客户界面部分

●查看日志

●发表评论

●留言回复

2.管理界面部分

●日志管理

●用户管理

●留言管理

1.5系统的开发方法

本系统主要采用ASP技术进行开发,ASP是服务器端的脚本执行环境,可用来产生和执行动态的高性能的WEB服务器程序。

当用户使用浏览器请求ASP主页时,WEB服务器响应,调用ASP引擎来执行ASP文件,并解释其中的脚本语言(JScript或VBScript),通过ODBC连接数据库,由数据库访问组件ADO(ActiveXDataObjects)完成数据库操作,最后ASP生成包含有数据查询结果的HTML主页返回用户端显示。

由于ASP在服务器端运行,运行结果以HTML主页形式返回用户浏览器,因而ASP源程序不会泄密,增加了系统的安全保密性。

此外,ASP是面向对象的脚本环境,用户可自行增加ActiveX组件来扩充其功能,拓展应用范围。

第2章系统分析

2.1可行性分析

可行性分析(FeasibilityAnalysis)也称为可行性研究,是在系统调查的基础上,针对新系统的开发是否具备必要性和可能性,对新系统的开发从技术、经济、社会的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以避免投资失误,保证新系统的开发成功。

可行性研究的目的就是用最小的代价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确定问题是否能够解决。

2.1.1必要性

随着Internet的普及,上网人数越来越多,按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昨天下午公布的最新数据,截至目前,我国上网用户总数已突破4亿,达4.0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28.9%,超过世界平均水平,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2.33亿人。

写博客就是为了把自己的各种各样的想法在网上表达、释放出来,把一时的想法变成观点展示给大家。

Blog提供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传统个人网站成本太大,而且难于管理,blog当然拥有一些传统个人网站所无法比拟的优势:

海量的存储信息、新闻背景的立体化呈现、个性化的服务等等,但其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传播方式的根本性改变:

由单向变为双向,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因而实现了前所未有的互动性。

传统新闻业是自上而下的:

编辑决定报道内容,记者去收集事实,然后包装成一条新闻,散发给广大受众。

与之相反,网络上的新闻是自下而上的,任何人都可以报道任何事情。

很多报道可能是虚假的、过时的,或干脆就是错误的,但当这些“民间记者”们涉及他们专长的领域时,其提供的信息常常比报纸更贴近事实。

在这种“上下颠倒”中埋藏着革命性变化的种子。

互联网是一种双向媒介。

虽然它的内容也出现在闪烁的屏幕上,但它与电视根本不同。

它要求你不仅仅是被动观看,还要主动参与。

电视是一种“后仰”的媒体,而网络是一种“前倾”的媒体。

实际上,互联网将在自身的发展过程中改变电视。

随着信息化的速度加快,人民观点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博客来发表自己的看法,所以开发一套博客系统辅助网民是非常有必要的。

2.1.2可行性

(1)经济方面。

本系统对系统开发者来说并不需要太高的成本支出,只是对系统的管理者付出管理报酬即可,而且开发周期不需要太长,节省了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所以本系统在经济上是可行的。

(2)技术方面。

在软件方面,本系统采用的是ASP(ActiveSeverPages)进行开发,前台网页设计使用的是DreamweaverMX,而数据库系统采用的是MicrosoftAccess2007。

通过分析,在软、硬件方面现有工具与环境完全可以实现系统的开发,因此具有技术上的可行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应用程序都已经是转向基于Web的开发,并且Internet已经广泛使用,因此系统的设计具有时机可行性。

(3)管理方面:

系统的开发主要就是为了方便个人信息的管理,补充现在传统管理方式的不足,因此具备了管理上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本系统开发目标已明确,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具备可行性,并且投入少、见效快,因此系统的开发是完全可行的。

2.2功能分析

2.2.1功能结构图

图2-1博客功能结构图

2.2.2功能描述

a.个人博客注册:

(1)本功能面向新注册的会员。

(2)个人可以利用此web系统进行网上注册。

(3)本模块直接对数据库大部分为写入和删除操作,在对指定的账户进行删除时需要用到简单的查询操作。

b.文章管理功能:

(1)该功能面向所有普通用户及群管理员。

(2)普通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主页中书写日记,群管理员可以书写群日记。

(3)用户可以编辑、删除自己写的日记。

c.相册管理功能:

(1)该功能面向所有普通用户及群管理员。

(2)普通用户可以在自己的主页创建相册并上传照片,群管理员创建群相册并上传照片。

(3)创建相册需要输入相册名称。

(4)用户可以删除自己创建的相册和上传的相片。

d.留言管理功能:

(1)该功能面向所有普通用户。

(2)用户可以对某一人或某一个群中留言。

(3)用户可以删除自己的留言,或者在自己主页上的留言。

e.后台管理:

(1)本功能只向系统管理员提供,为管理员提供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