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830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三节山体滑坡.docx

第三节山体滑坡

第三节 山体滑坡

  浸湿的岩土或碎屑堆积物,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斜面下滑,称为滑坡、塌方、地滑。

另说,边坡岩土体以较大速度(大于蠕动,小于自由落体),沿贯通的剪切面向临定一侧整体滑动,称为滑坡。

还说,斜坡上浸湿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称为滑坡。

表述略有差异,内容基本相同。

滑坡是分布广、危害大的一种边坡破坏形式。

第九届国际大坝会议将水库岸坡列为四大议题之一。

在或缓或陡的斜坡,各种不同结构的岩土体,均可能发生或慢或快的滑坡运动,其速度每年一、二米到数十米,在小数情况下急剧下滑。

滑坡体积大小不一,大型滑坡可达数亿立方米。

发生过滑坡的地区,往往出现独特的地貌形态,可作为鉴别滑坡的标志。

水利水电工程的施工建设期间和蓄水运行以后,坝址基坑、库区边坡都曾发生巨大滑坡,造成严重危害。

库区岸坡的稳定性,特别是地下水位升降变化的库区岸坡的稳定性,是大坝、水库设计,建设的三大潜在问题之一,必须考虑的重要方面。

三峡库区,滑坡点多而广,潜伏多年,经暴雨等触发,破坏岸坡。

蓄水后如何演变,是否影响综合效益和库区安全,分歧尚多,更值得深入探讨。

一、主要实例

国内外的水利、铁道、公路工程建设现场,普遍存在滑坡问题或出现滑坡现象,只是规模或危害大小不同。

因此,与其说工程上出现滑坡问题是罕见的事,不如说工程上不出现滑坡才是罕见的事更符合实际。

了解国内外水利工程的滑坡情况,便于深入认识三峡库区的滑坡及其危害,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一)国内库区滑坡

  中国的高山深谷和地质复杂地区,经常发生山坡失稳现象,大规模开挖工程边坡或大型水库的岸坡稳定问题也很突出。

近三万座病险水库,大都与基岩岸坡或松散层岸坡局部破坏有关。

  1、湖南资水上的柘溪水库,库容27.5亿立方米,大头坝高104米,唐岩光顺层滑坡体165万立方米,距大坝1.55千米,以每秒25米滑落,涌浪高21米。

甘肃黄河上的刘家峡水库也曾发生顺层基岩滑坡。

2、碧口、宝珠寺水库的基岩岸坡较陡,库水渗入滑动面,复活已稳定的老滑坡。

3、河南黄河上的三门峡水库,黄土岸坡浸水湿陷,坡脚失稳,大范围层层坍滑。

4、湖南沅水上的夙滩水库,库容13.9亿立方米,空腹拱坝高112.5米,上游900米范围内的岸坡,基岩面倾向河床,上有130万立方米的崩坡堆积层,蠕变31厘米,五家寨库岸也有松软的崩坡堆积层带,裂缝宽1米,左岸的刺枘溪为土石边坡。

水库水位升高40米后,各层的透水性不一致,孔隙水压力增大,排水慢,坡脚冲淘,于1977年4月16日发生20万立方米的大范围坍滑及二次滑坡。

5、湖北堵河上的黄龙滩水库,库水浸入滑动面,降低磨擦系数,复活古滑坡。

6、广西的龟石,云南的漫滩、贵州的乌江渡、天生桥、青海的李家峡,浙江的天荒坪等等大中型水利工程,都曾发生重大滑坡问题或事故,增加工程难度,威胁工程安全,推迟施工进度或被迫改变设计,许多工程还造成人员伤亡。

7、新安江水电站在施工中,左岸山头失隐,十多万立方米的滑坡下落,填没基坑,给工程、安全、进度和造价带来重大影响。

后来付出极大代价,削去数十万立方米山坡,并采取许多措施才稳定了边坡。

8、黄坛口水电站西山滑坡,迫使该工程停工数年,完全修改原设计才得建成。

9、龙羊峡水库,黄河上游第一坝――龙羊峡工程遇到查纳等大滑坡。

库区为湖相沉积,边坡陡峻,岩层松散,平缓层面有细颗夹层。

在距坝址2.6-6千米的2号沟、农场、龙西,龙羊、磨坊、查纳等6处地段,曾发生0.04-2亿立方米的大规模滑坡。

1942年春节那天,坝址上游不远的左岸黄土高坡突然失稳,数亿立方米的巨大滑坡体,以极高的速度运动,使黄河堵塞断流,并越过黄河冲向右岸数百米高处。

坡脚的查纳村瞬间被“搬”到对岸山头上而千毁灭。

设计龙羊峡工程时,灾难又过去30多年,黄河又切出它的河道,但古滑坡遗迹仍斑斑可考。

被推到右岸的滑坡体尚不稳定,出现裂缝、“走山”现象,附近还有大量不稳定的岩土体。

水库蓄水后,这些滑坡是否复活,会出现什么后果?

成为建设龙羊峡工程的头号“拦路虎”。

后来,通过长期深入查勘、分析、试验、研究,并采取一系列措施,才建起库容达247亿立方米的水库。

(二)国外库区滑坡

1963年10月9日22时41分40秒,意大利运行才3.5年的瓦依昴水库和当地世界最高(262米)的双曲拱坝,左岸山坡发生总体积约2.7(2-3)亿立方米,滑速达每秒25米(每小时90千米)持续约20秒的巨大滑坡。

滑落体迅速填塞1800米长的库盆,还高出水面150米,离拱坝最近处仅50米。

滑落体上部50-100米凌空飞过80米宽河谷,冲向对岸,堆进400米,在右岸爬坡高140米。

滑落体高速坠入水库时,激起大浪,漫过全坝顶冲向下游。

右坝头超过坝顶260米,左坝头高出坝顶100米,扫平坝顶所有建筑物;坝顶桥、办公楼、观光台和位于坝顶60米以上的临时房屋,剥掉地面植被及几十百厘米厚的风化层。

涌浪达到之前有巨大的空气冲压波,涌浪过后出现负压波,破坏了坝内所有观测设施和左岸地下厂房,扭曲剪断,厂房内的行车钢梁,将廊道内销住的安全钢门,推出12米远。

位于库区右岸高出坝顶259米的凯索村遭到水淹,住房被卷走。

  当时,库内蓄存约1.2(3)亿立方米清水。

被滑落体挤出的水,翻越坝顶,注入200多米深的下游河谷,22时45分立波高约70米的涌浪前锋到达距大坝1400米的瓦依昂河口,涌入派夫河,冲毁河口对岸大(全)部分朗格罗尼镇和附近的5个村庄、4600居民有1925(1985、2500、260)人死亡。

蓄存在库中供电站用一年的巨大水(能)量在几分钟内排泄殆尽。

  这座在当时受全世界关注的最高拱坝,是著名的权威机构、权威专家设计的,在他死后不至两年竟出现如此悲剧性的结局,沦为供人凭吊的遗迹。

瓦依昂水库事故震动了世界坝工界,水库边坡稳定与滑坡涌浪危害引起高度重视,经过数十年的研究实践,归纳为5条经验:

  1、必须重视了解河谷岸坡的地质发展历史、从地质、地形条件查明岸坡的稳定性。

瓦依昂库盆两岸岩层分布的卸荷裂隙,层面裂隙,构造断裂,互相交错切割,构成滑动面。

滑坡区内上部岩层倾向河床,倾角33°,下部受河水冲刷,失去稳定的支撑,当滑动面阻力受损减少后,库岸岩体的巨大势能迅速转化为动能,使缓慢、蠕变转成高速滑落。

2、地下水作用与地震活动是影响岸坡稳定的重要触发因素。

长期的岩溶活动使库岸表面落水洞和地下孔洞发育,加强地下水循环作用,软化夹泥层和泥灰岩,特别是水库蓄水后,改变了原有的水文地质环境,扩大软化作用范围,加速降低其强度。

3、滑坡前一段时间,降雨集中、增大蓄水量和库水浮托效应,减少岩体的抗滑阻力。

滑坡发展过程中,应力不断恶化,强度迅速降低,量变引起质变,缓慢蠕动变成高速下滑。

4、对于水库岸坡失稳这类重大问题,不能只依靠个别专家,权威的意见和盲目信赖计算,试验结果。

5、加强观测和预防,是弥补人的认识不足和判断不准的重要手段。

显然,这些经验教训非常值得三峡库区借鉴。

二、滑坡机理

滑坡分布为什么如此广泛,甚至无处不在呢?

因为世上万物(物质因素)受地心吸引(能量、重力因素)都有向下移动的趋势,力求使重心降到最低。

由于受到两项条件的制约不能下滑:

一是没有让它下滑的空间,即不存在“临空面”,称为几何制约;二是吸引下滑的重力不足以克服滑裂面上的最大抗滑阻力,即力学制约。

没有这两项制约条件,物体就必然向下滑动。

河流岸坡的这两项制约条件最容易被破坏,也最常发生滑坡。

水流在千万年间不断下切软弱地层形成河槽后,两岸边坡裸露,给下滑的岩土体提供了临空面,解除岸坡上原来存在的侧向压力,岸坡朝河槽方向变位,释放原有的应力,即卸荷作用,把原来压紧的断层、节理、裂隙拉开,形成裂缝。

雨水和地表水沿着这些裂缝下渗,提高地下水位。

地下水通过裂隙网向河道排泄,起润滑作用,降低面上的阻力;还带进泥土形成软弱的层面,带出泥土淘空坡脚,继续形成临空面,解除侧向力。

另外,裸露的岸坡容易风化,坚硬的基岩逐渐变成破碎软弱的山体,降低对下滑岩土体的支承能力。

所有这些作用,都使岸坡失稳,在量变达到引起质变的临界点时,山体便会滑落。

因此,河岸往往存在许多老滑坡,只是在长期的变化中已面目全非,但有经验的地质人员还是容易查明。

还有一些岸坡经过长期演变,已接近临界滑动状态。

这些老滑坡和稳定性不高的岸坡,受到扰动激发,便会复活或失稳,爆破、削坡、筑路、挖基坑、水库蓄水,遇到暴雨或发生地震等都会触发滑坡。

岸坡愈高愈陡,地质条件愈不利,人类活动的影响愈大,山坡失稳的可能性也愈大。

因此,野外作业,出外旅游。

在欣赏两岸秀丽风光的同时,也要注意滑坡隐患险情。

详细进行勘察和体质和能避免发生瓦依昂水库一样的悲剧。

三、相关因素

三峡水库在蓄水过程中和蓄水后,改变岸坡的自然平衡状态;在其它相关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改变软弱岸坡形状和稳定性。

(一)地形

  三峡库区的岸坡陡峭,山高谷深,有巨大的临空面,具备产生滑坡的几何条件。

(二)地质

在正常蓄水位上下和变动水位区间的岩土岸坡,常有大量松散物质或岩体结构面组合的不稳定体,具有不同的抗剪强度和抗冲刷能力。

它们决定着坍滑类型、范围、作用强度。

宽谷岸坡多由泥沙、黄土、砂质粘土等松散物质组成,经波浪冲刷和地下水作用,使岸坡变陡,临空面很大,容易失去力学平衡,引发塌岸、滑坡。

峡谷基岩岸坡,由于前缘临空,两侧冲沟深切,后缘常有孔隙、裂隙、地下水通道,很容易形成滑坡或崩塌。

(三)水文

  蓄水位和地下水位升高,降低变化,都可能促成滑坡。

  1、水位升高、水文地质条件改变,岩土物理、力学发生恶化,岩体内的抗剪强度降低,浮托力增大。

水位升高的同时水面展宽,浪峰增高,对岸坡的冲蚀作用增强。

因为波浪的动水压力常为波高的1.5倍。

  2、水位降低,处于临界(极限)稳定或接近临界(极限)稳定的岸坡,特别是松散土石或风化松软破碎岩质岸坡,在水位骤降时,由于岩土体中排水不畅,形成滞后动水压力,拉动作用,加上失去浮托力,突发变形,造成滑坡、塌岸。

3、水位变化,水库“蓄清排浑”丰枯高度,水们经常升降,产生横向冲刷,重复干湿引起坡面变形,导致岸坡失稳。

不同库段的水位变幅不同,愈靠坝前库首,变化幅度愈大,岸坡稳定,相对较差。

变形的延续时间视水库蓄泄水运动方式,以及岩土体透水饱和时间等情况而异。

有些库岸逐渐蠕变,有些库岸在水库运行一段时间后突然变形滑移,需观测分析各种地形、地质条件、进行模拟试验、水位变幅、频繁程度,持续时间等等不稳定因素。

(四)分类

根据前述内容和不同的侧重点,可将滑坡分为多种类型:

1、按力学特征 分为牵引式、推动式;

2、按山体结构 分为沙土质、基岩质、均质、非均质、顺层、切层等滑坡;

3、按滑动面埋深或滑体厚度 分为浅层、中层、深层等滑坡。

 

地下水的富集部位

在三峡库区,地下水富集于下列地质环境,背斜轴部及其倾没端、断层带,几组构造或断裂交结的复合部位,夷平面或阶地之间的折坡陡坎地带;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与基岩交界接触带,并形成多种地下水。

(一)河谷潜水

分布于长江及其支流两岸的一、二级阶地,即岸坡与现代河床的交界处。

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包括含水层分布区坡面降水、地表水、库、塘、堰、渠、田漏水及冲沟入渗的水。

径流于砂卵石层中,纵向径流与补给区径流一致,将岸坡地下水潜流统一排泄到长江。

其水位、水量受大气降水和长江水位影响,极不稳定,水文动态变化较为复杂,雨季水拉上升,水量增大,旱季水位下降,水量减少。

这种周期性的地下水位涨落,水量增减,以及相应的地下水运动,直接影响库岸、崩塌的发育和危害程度。

据调查统计,滑坡的剪出口,绝大多数在河谷潜水排泄区附近。

水库蓄水后,可能因泥沙冲淤改变部分阶地状况,但不会改变这种地下水的运动特点。

(二)坡崩积层潜水

广泛分布于沿江三级阶地以上,直接剥夷面的折坡地带。

其下是以阶地面或侵蚀平台为堆积场所,堆积物较厚,一般可达10-20米,鄂西山地达70-80米,重力作用崩塌强烈。

在崩积层与基岩表面接触部位,常常汇集地下水。

这类地下水仍由含水层分布区的大气降水、地表水、库、塘、堰、渠、田漏水及冲沟水下渗补给,多存贮于孔隙中,运动于风化块石与粘土之间,纵向径流与补给区径流一致。

在漫长的地质变迁中,天然流路早已形成,地下水以泉流排泄到长江或其支流。

其水位,水量受大气降水影响较大,受长江水位变化影响较少,也不直接影响岸坡稳定。

但是,坡体因重力失稳,产生变形挤压或拉裂时,破坏含水层,阻断地下水流路、突然升高水压,形成巨大的超孔隙水压力,加速滑坡发展。

1985年6月新滩滑坡,临滑前因挤压变形,坡脚喷射地下水,水头高达“三丈“(10米)。

1986年7月马家坝滑坡,临滑前挤出泥浆。

理论分析与滑坡实际说明,此种地下水对坡体失稳的影响最大。

(三)坡残积层潜水

  分布局限于原川东现重庆市辖区,高阶地台阶后缘和斜坡低洼处。

含水岩性为风化粘土,粘土砾石。

其中,灰白色粘土含水层、持水能力强,透水能力弱,水位、水量随季节变化。

每当雨季、大量降水渗入,灰白色粘土层的强度迅速下降,形成坡体的软弱结构面,最易引起坡体失稳、滑下。

许多缓坡建设工地,常因人工开挖地表,破坏植被,露出灰白色粘土,接受大气降水或地表水,引起滑坡。

(四)基岩裂隙潜水 包括

1、风化带网状裂隙潜水

主要分布于长江两岸,地貌呈丘陵台地的斜坡地段。

含水层由三叠纪、侏罗纪砂泥岩组成,上面覆盖部分第四纪坡残积、坡崩积层。

因历次构造作用微弱,长期风化作用明显,形成约10-30米深的风化网状裂隙带,利于地下水富集。

这类地下水特别易受季节变化影响,多以泉流形态出露在台地边缘的砂岩、泥岩接触带上,水位、水量变幅较大,容易形成基岩风化带与上覆松散堆积物一起滑坡。

2、构造裂隙水 主要分布在大巴山弧、渝东褶皱带和鄂西隆起交接复合部位,长江河谷岸坡中上部,地貌呈方山、单面山,低山丘陵、背斜和向斜的两翼,构造复杂,裂隙发育。

含水层受构造控制,多为中生代的红色砂泥岩石层。

在近背斜轴部或单面山中上部,风化裂隙发育,易受大气降水补给,沿砂岩和泥岩交界面向下运动,以泥岩作隔水底板,排泄于坡体两侧或坡体前缘深切割的溪河沟谷之中,水位,水量,坡体多不稳定。

当磨擦角大于地形坡角或因地下水润滑,减少磨擦阻力时,容易产生与地下水流动方向一致的基岩滑坡。

由于渝东、鄂西降雨具有随海拔升高而增大的特点,一般坡体上的裂隙,成为大气降水补给的良好通道,极易产生从坡体中上部崩塌和从后向前推移的顺层滑坡。

这是长江两岸坡体中后部产生驱动力、容易出现推移式滑坡的基本原因。

(五)岩溶潜水

三峡库区中低山丘陵地带,广泛分布易溶、可溶的岩盐、石膏、碳酸盐类地层,普遍呈现岩溶地貌。

岩溶水系的补给(集中进口如消坑、漏斗、竖井、天坑、溶洞、落水洞等),径流(溶隙、溶沟、地缝、暗河、伏流)、存贮(天池、地下水潭、平湖、厅堂)、排泄(泉流、瀑布)等部分,比比皆是,形成许多名泉、名洞等自然景观。

由于各地溶岩的岩性、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不同,岩溶水的大小和运动特征各异。

从水量看,石灰岩大于白云质灰岩和泥灰岩。

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这些岩溶水溶蚀、搬运、分割了完整的可溶性基岩。

特别是在三峡中低山岸坡重力卸荷作用下,加速岩溶化过程,促进岩溶洞穴,通道壁面岩土崩滑或顶部岩土陷落发展。

如新滩后山的黄石,九盘山溶蚀崩塌,黑猫面溶蚀重力崩塌等。

地下水的过程破坏形式

地下水的补给、运动、排泄过程,都可能改变地面形态和侵蚀作用的位置、方向、形成多种破坏形式。

1、补给 雨季经常下雨,汇成的大量地表水,沿着库岸上部的空隙下渗,补给地下水,也使岩土体充分饱和、过饱和,破坏岸坡稳定。

旱季长期不下雨,不能补给地下水,也使岩土体失水、龟裂、失去地下水浮托支撑、产生沉降,也不利于岸坡稳定。

因此,冬春季久旱,夏秋季久雨,都可能导致岸坡失稳,崩滑。

2、运动 岩土体在无压地下水自上而下的渗流过程中,产生物理侵蚀、化学溶蚀两种作用。

物理侵蚀主要是地下水对岩土体的垂直洗刷和水平冲刷,使细小颗粒呈悬浮状态,随水流运动(浮运);粗大颗粒被水流推移,搬运、冲走、出现滑动、滚动、跳动等形式(底运),扩大空隙,形成管状通道、洞穴。

化学溶蚀主要是地下水快速溶解岩盐、石膏、泥灰岩、石灰岩、白云岩、大理石等易溶岩石,缓慢溶解砂岩、玄武岩、花岗岩等难溶岩体,组成真溶液,胶体溶体,并搬运、流失、形成通道、洞穴。

这两种物理、化学作用,发生在岩土体内部,称为潜蚀。

它可使岩土质坡体内部出现岩洞或土洞,并逐渐扩大洞穴,使地成发生不同程度的破坏,如结构疏松、崩滑、坍塌、陷落,形成天坑、盆地、洼地、地缝、槽地,进而改变侵蚀作用的位置、方向。

三峡库区有很长的岩岸、土岸,并有很多潜蚀地形地貌;蓄水后改变地下水位,水量及运动参数,形成新的潜蚀或促使原有潜蚀发展、破坏岸坡、地基、岩土体。

3、排泄 岩土体在承压地下水从下而上的渗流动水力(机械力)作用下,一定范围内大量级配均匀的细小颗粒、粉砂、粘土同时被浮动、翻腾、冲走,称为流沙或流土。

通常突然发生在地下水溢出的地面、坝体,开挖的建筑物基坑、矿井,流出大量土体,致使地表塌陷、地基破,给施工带来很大困难。

岸坡均夷

  水分与重力的不同组合,物质与能量的多种交换,可使多种坡谷的岩土体发生蠕动,滑坡、崩浇、泥石流等不同运动速度的岸坡均夷物理地质现象。

形成巨大的危害,堵塞库区,破坏建筑,引起水库形态、库水性质、库区生物等变化。

(一)水分与重力组合

斜坡上的岩块、土体、碎屑物,所受的重力,可分解为平行和垂直于坡面的分力,两种分力随坡度的大小而变化。

45°以上的斜坡,平行与坡面的下滑(剪切)力,大于垂直于坡面的阻止(磨擦力),岩土向下运动。

坡度越大,速度越快。

地下水渗与润滑(降低磨擦系数)、搬运、推拉作用,岩土下滑的坡度很小,速度也很快,规模很大。

45°以上的岩壁,水分活动弱于重力作用,也会发生崩塌。

10-35°的山坡,水分活动等于重力作用,容易出现滑坡。

在陡峭的沟谷,水分活动强于重力作用,可能形成泥石流。

三峡水库曲折的库岸,多是高达几十米、几百米的可溶性石灰岩,具有气中、土中、水不岩溶形式,节理发育,风化强烈;还有几十米高的宽谷,泥土质阶地。

蓄水初期,宽谷岸坡多小于45。

,稳定性较好。

波浪爬高与坡度成正比,影响到浪蚀洞穴的发育高度,容易滑坡,随着蓄水增多,水位升高,淹没沿江道路,矿井、危岩、高峰山腰、岸坡逐渐大于45°,加上软化待作用,稳定性变差,容易崩塌,也影响沿江水流和波浪移动方向。

库岸长期受库水浸蚀,水流冲刷,波浪冲击,凸岸后退,凹岸淤积,逐渐由弯曲变为平直。

(二)蠕动

边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水分、风化等内外因素作用下,向临空方向产生回弹变形和大致平等于山坡的卸荷裂隙,形成一定深度的松驰卸荷带,并使此带岩土体强度降低,渗透性增大,各种风化营力更易侵入。

继而使岩土体向临空面产生弯曲、变折、松动等人们不易及时查觉的缓慢变形。

人们常从倾斜的电杆、篱笆、墙壁、弯曲的树木、移动的岩层、坡面的阶梯,以及土壤靠墙堆高等现象感知岩土松驰、蠕动,成为滑坡,崩塌等破坏的先兆。

(三)滑坡

  地下水浸湿表层土屑和深层岩体、水解、溶蚀易溶物质,破坏内部结构,使其软化,润滑,增加容重,可塑性,降低粘着力、磨擦力及抗剪强度;对上覆土层产生浮托力,对岩土产生静水、动水压力,增大是顺坡推拉力、剪切力;坡脚常的泉水渗出,不断冲刷、淘空、变陡、失去支撑,造成滑坡。

10-35°斜坡上的岩土,受巨大重力的顺坡分力作用;千抡岩、片麻岩等古老岩系经多次地质构造运动,风化作用,严重破碎;夹有粘土、水分的软弱岩石层面、断层面、节理面、倾斜方向与山坡方向基本一致;人工在斜坡上开荒种地、蓄水灌溉,爆破采矿,在坡脚打井、挖砂,取石等等都会加剧滑坡。

  各种边坡的变形破坏,新滑城发生发展,老滑坡复活扩大,都与水分活动密切相关切。

三峡成库后,地表、地下水位升高,水面扩展,形成新的泥土,风化岩体,碎屑物库岸、边坡。

经水流、风浪等作用、稳定性降低,更易滑坡,造成危害。

原来的河床,江岸城为水下大峡谷,初期尚保持基本形状,如横剖面呈V字形,两壁带有岸坡状陡坝;纵剖面仍呈曲折阶梯状,河槽有礁滩、深潭、横石门坎。

随后,各库段有不同的泥沙淤积、滑坡充填,与海蚀旋回一样,夷平库岸是总的趋势。

库区滑坡

三峡工程自1956年开始勘探,就注意到库岸再造和库岸稳定的重要性。

许多职能机构、科研课题的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进行了30多年调查研究,发表了大量科技成果。

新闻媒体也报道了近年发生的重大滑坡。

(一)基本数据

  1987年的一份研究报告载:

“在三斗坪至江津间690千米干流两侧岸坡已发现不同规模滑坡崩塌体277处,总方量达18×108m3”。

1991年4月出版的另一份文献载“从拟建大坝三斗坪至重庆市,长约600千米的长江河谷两岸,计有滑坡崩塌214个,占据面积50余平方千米,滑坡崩塌体总量13。

52亿立方米,其中崩塌47个,体积1。

173亿立方米,滑坡167个,体积12。

35亿立方米”。

还有资料说,1982年7月中旬川东大范围的暴雨,仅云阳县境就发生二万多处滑坡,复活,引发十余处大中型滑坡。

重庆市辖区在2000年前后发生3万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缝、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由于各调研究机构的任务、目的、范围、标准、判定、时间等不同,得出略有差别的统计数据。

但是,对过去和近年发生的重大滑坡,看法基本一致。

(二)分布特点

 根据1989年6月20日以前的调查资料,从三斗坪至重庆市的基本库区,长约600千米的长江河谷两岸,计有214个滑坡、崩塌、体积13.52亿立方米,面积50余平方千米,平均每千米河谷有0.36个滑坡,体积225.32万立方米。

具有以下特点:

1、滑坡比崩塌数量多、体积大,是岸坡破坏的主要形式。

167个滑坡,占总数的78.04%,体积12.35亿立方米,占总体积的91.4%;47个崩塌,占总数的21.96%,体积1.173亿立方米,占总体积的8.6%。

2、大型、特大型滑坡、崩塌最为活跃,124个50万立方米以下的滑坡、崩塌,占总数的57.9%,体积1428.70万立方米,占总体积的1%;4个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大型、特大型崩塌,体积9700万立方米;32个1000万立方米大型、特大型滑坡,体积7.59亿立方米,占总体积的56.14%。

其中,7个5000万立方米以上的特大型滑坡,体积5.15亿立方米,占总体积的38%。

不过,小型滑坡数量多,分布广,速度快,破坏大,在库岸演变中占重要地位。

但常因规模小、寿命短而被忽略,或认为易于处理而不统计,更增大危险性。

3、地域分布,西疏东密,以万州为界,西段河谷长317千米,占总长的52.8%,仅有5处大型以上滑坡、崩塌,体积1.05亿立方米,平均63.4千米1处,每千米有33.12万立方米堆积物。

东段河谷长283千米,占总长的47.2%,计有31处大型以上滑坡、崩塌,体积7.51亿立方米,平均9.12千米1处,每千米有265.37万立方米堆积物。

4、海拔高程,西低东高,渝东河段的滑坡体后缘高程约250-360米,万州云阳一带增至500米上下,奉节巫山一带为500-700米,秭归新滩滑坡后缘高达900米。

绝大多数滑坡体前缘与当地浸蚀基准面一致,只有小部分滑坡体前缘约高或稍低于当地浸蚀基准面。

5、体积规模,西小东大,重庆至涪陵,以小于50万立方米的滑坡、崩塌为主,最大也不过3000万立方米;万州云阳一带为4000-6000万立方米,奉节的百换坪滑坡达9000万平方米,秭归的范家坪滑坡达1亿立方米,1986年复活的马家坝古滑坡范围达10平方千米,推测体积在2亿立方米以上,为库区之冠。

6、岩性特性,以基岩顺层滑坡为主、次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层滑坡。

库区长江干流河谷中,有70处100万立方米以上的滑坡、崩塌,总体积13.28亿立方米,其中61处滑坡,占总数的87.15%,体积12.14亿立方米,占总体积的91.73%;9处崩塌,占总数的12.85%,体积1.10亿立方米,占总体积的8.27%。

在61处滑坡中,有29处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