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7257624 上传时间:2023-01-2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docx

垂钓经验谈+Word+文档

垂钓经验谈:

(如何确定垂钓点之一:

鱼的适温洄游)

鱼是变温动物,其食欲和一切生理机能无不随气温、水温的变化而变化。

因此,温度不只是影响鱼类活动,而是关系鱼类生死存亡的决定性因素。

各种鱼类都有其生长的适宜温度,高于和低于这个温度就会有异常表现。

以鲫鱼为例,适宜它生长的温度为10-35度,低于9度高于36度时食欲大大减退,而低于4度时则只会偶尔进食。

鲤鱼的适宜温度是15—30度,当温度低于14度和高于31度时,食欲减退,发育缓慢。

可见温度是影响鱼类食欲和生长发育的重要因素。

因此,当温度发生变化时,鱼就会形成一个适温洄游路线,掌握了这个规律,对选择好的钓点非常重要。

  而温度是与季节密切相关的,现在是深秋,所以就从秋季谈起。

深秋时节,随着寒流的来袭,水温一般是上冷下暖,鱼在这个时候,早晚气温过低时,就会游聚到深水处。

知道了这个规律,早晚就应该选择离岸较远的深水地点下窝子,即所谓“秋钓远”也。

如果是晴天,到了中午近岸处向阳地方的水温被晒得相对较温暖时,鱼类由于需要在体内贮存大量过冬的养料,就会到岸边来觅食。

这时,可以选择近岸处垂钓。

霜降过后,要选背风向阳的地点下窝。

风向一般要选择东风、东南风或东北风。

  初秋时节,北风渐多,温度下降。

地面降温比水面快,使近岸水域首先出现凉爽而又适宜于鱼类生长的温度。

这时经过一个夏天酷暑煎熬的鱼类都会洄游到岸边游弋和觅食。

所以,钓到大鱼的机会会很多。

但在阳光太强的初秋晴天,还应注意选择背荫一面的岸边下窝垂钓。

这就是所谓的“秋钓边”。

这种情况可以持续到国庆节后,直到岸边温度低于鱼类活动的适宜温度,鱼才会向深水处归宿。

  冬季:

朔风凄冷,只有深水处受寒流影响较小,温度相对较暖和。

因此,鱼类这时便向深水处洄游,不吃少动。

但我国幅员辽阔,长江中下游地区及其以南仍可钓鱼。

当然,各地宜钓期长短不等。

这时,如果阳光不好,应选择深水处下窝。

即所谓“寒钓深”。

如是晴好无风的天气,可选择向阳处,水可适当浅一些,在一米五左右的地方下钓。

因为这些地方受到阳光照射水温有所上升。

即所谓“冬钓阳”。

  春季:

春风送暖,大地逢春,气温回升。

浅滩处因光合作用充分而使水温比深水上升快,水生植物、微生物也开始生长。

这里最先出现适宜鱼类生活的条件——溶氧高、水域暖、食物多,诱使鱼类纷纷洄游到浅滩畅游、觅食。

因此,春季宜于在水库的上游、库湾、湖湾及河流内侧的流缓水浅、水草丰茂处选择钓窝。

当然,不是水越浅越好,太浅了鱼能看到人影杆影,是不行的,水深在一米左右为好。

这就是所谓的“春钓滩”、“春钓草”。

  夏季:

盛夏酷暑,近岸水温受地面温度传导,上升很快,水温高,溶氧少,再加上近岸的藻类等微生物大量消耗水中的氧,这时的鱼类大部分洄游到深水阴凉处活动。

因深水处水温变化小,相对凉爽而适于鱼类生长。

因此,这时就应选择深水处、有树荫或水草较厚的地方下窝。

盛夏应选择在早上六点到九点、下午五点到七点的时段垂钓。

即所谓“夏钓潭”、“夏钓两头”也。

大家知道,鱼类属于冷血变温动物,其体温随生活水域的水温变化而变化,所以鱼的生长、发育、繁殖、觅食等生理活动和生理过程是受水温控制的。

气温水温的变化趋势对鱼类活动有重大影响,对鱼获多少至关重要。

而水温的变化主要受季节暖流、寒流和太阳辐射的影响而变化。

鱼类的生长繁殖需要有一个适宜的水温环境,钓者只有在合适的季节选择温度适宜的水域和适宜的时段进行垂钓,才会有所收获,反之选择温度不适宜的季节、天气和时间到水温不适宜鱼类生活的水域进行垂钓,肯定收获甚微,甚至一无所获。

气温与水温的关系

温度是构成气候的主要因素之一,也是气候特征的反映。

温度包含着气温和水温,两者共存。

气温即空气中的温度,它是表明空气温度高低的值;而水温是指自然水体中的温度,它是表明水体中温度高低的值。

气温、水温的高低,直接由太阳的辐射和日射角的大小来决定,同时还受到气流、云层的薄厚、地形的高低、风力的大小等条件的影响。

同样的日照,不同的海拔高度、不同的地理位置、不同的深浅,即使在同一个气候中也会导致温度的差异。

在一定地理条件下,气温制约着水温,即气温升高,水温也会随着升高,气温降低水温也会随之下降,但水温下降的速度明显地滞后于气温。

我们在夏季遭遇冷空气,天气忽然变得凉爽,而水温仍然热就是这个道理。

在物理学中,这叫比热现象。

除了水温与气温存在差异,气温本身也存在差异,每天的气象预报总有一个上限和下限,就是一天中的温差。

从钓鱼的角度讲,一天中温差越小越好。

因为只有温度变化不大,鱼才不会趋温上浮。

在同一天里,同一气温下,水温也会因深浅不同而出现差异。

在钓鱼中浅水不上鱼,而深水上鱼就是这个道理。

在气候无变化的情况下,气温与水温相差并不大。

长江中下游温带区,水温、气温最低在1月份,一般为2℃-4℃;最高为7-8月份,一般为29℃-38℃;5-11月份,水体表层水温与底层水温相差很小;当酷暑盛夏阳光直射时,浅水水温则高于深水水温;严寒隆冬时节则相反,深水底层温度略高于表层温度。

钓者怎样才能知道水温是多少呢?

世界上的气象部门从来不报水温,报的都是气温。

垂钓者可以随身携带温度计到垂钓水域进行测试。

如果没带温度计,那就需要我们了解和掌握一些关于气温与水温的知识。

一般来讲,知道了气温,也就知道了水温,这二者之间是互相联系,互为影响的。

气温升高,水温也随之升高;气温降低,水温也随之降低。

以一天为计,如早晨6时,气温20℃,则表层水温约15℃-18℃;下午2时,气温24℃,则表层水温约18℃-22℃;下午6时,气温16℃,则表层水温约18℃-20℃;子夜零时,气温下降到8℃,则表层水温约为12℃-18℃。

总之,水温的升降略滞后于气温变化;而且每天只有极短暂的二次时间,气温和表层水温是相同的。

那么什么是表层水和表层水温呢?

按照钓鱼界和水产养殖业的说法,表层水就是指水面至水下50厘米深的水层。

表层水温就是指表层水的平均温度。

因水体传递冷热的速度比空气要慢,水表和水底存在着水温差,水越深,温差越大。

气温与水温的差异规律是:

夏季深水比水表温度略低,冬季深水比水表略高。

温度对鱼和钓鱼活动的影响鱼是变温动物,其体温与水温相差只有0.5-1℃,对气温水温的变化十分敏感,它通过身体的侧线能测知水温的微小变化。

鱼的体温、水温和气温三者相互影响的关系是:

气温变化影响水温变化,水温变化又影响鱼的体温变化。

当水温发生变化时,鱼儿要调节自身体温去适应环境温度。

这个生理调节过程,不仅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需要消耗能量,对鱼来说是一个痛苦的过程。

温度变化越大,这个生理调节过程时间越长,在这个生理调节过程中,鱼儿有气无力,不吃不动,对任何饵料都不感兴趣。

若水温适宜,鱼体内的消化酶最多,消化酶活性强,鱼就显得活跃,摄食最旺盛,消化力强,并且其代谢水平也最高,繁殖力也强。

随着温度的下降,鱼体内的消化酶数量也减少,消化酶的活性也急速减弱,所以鱼的消化能力迅速下降,对食物的消化速度明显减缓,其结果是摄食量急剧下降,鱼也不活跃,甚至停止进食,这就是在天气骤然降温或在有些塘主往鱼塘里放地下水时钓不到鱼的真正原因;若水温超过鱼的生存临界线时,鱼就会死亡。

如罗非鱼,属于热带鱼种,它的最低生存水温是8℃;鲫鱼对水温适应能力较强,在4℃以下还有食欲,但活动力差。

如上所述,正是由于气温和水温的变化和气温水温存在着温差而决定着鱼的咬钩率。

温度低时,钓点中的十条鱼可能只有一条鱼会咬钩;而温度高时,可能钓点内的十条鱼都有咬钩的欲望。

这就是温度的差异体现在钓鱼上的结果。

在我国南方即使是数九寒冬仍可以钓鱼,而我国的北方,特别是东北地区,一旦进入小寒的节气,就无法垂钓。

就算可以冰钓,但冰钓的鱼获也是不能与南方冬钓的钓获相提并论。

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温度。

而温度影响钓鱼效果的因素,除超出鱼的适温范围的高温和低温外,主要的还有温差。

就是高温和低温之间的温度差。

可以肯定的是,鱼的活性和水温有直接关系。

然而,气温我们可以通过气象台了解,但水温则不得而知。

个人查询了相关材料,对于天然库区(因为我的路亚点都在这种库区,因而不包括流动水体、小池塘、较浅的小面积水域)水温的变化情况概括归纳后,得出如下结论,希望对路友有所帮助。

只是不知是否正确,仅供参考:

一、气温与水温差异很大可以肯定的一点,水温的变化幅度远不如气温。

在天然状态,由于水的热容量大,水温的升降速度比气温慢,因而水温的日温差值比气温小,一般河流的水温的单日温差仅有小于1~2℃左右的变幅,而气温的变幅可达10℃以上。

比如夏天时,白天气温达到40度,晚上估计就20度以下。

幅度可以达到20度。

而水温就肯定不能达到这个温度,也不可能降幅这么大。

相关资料显示,长江地区夏天气温30多度,水温一般是22度。

二、水温的变化与气温有关,但有迟滞性。

夏天气温快速升高,但水温不会同时、同幅度升高。

有专业论文显示,河水温度的日变化一般为早晨低,最低水温出现在6~8时;午后高,最高水温出现在15~16时,与气温极值出现时间比较,水温极值呈滞后现象,一般10时的水温接近于日平均值。

如,一天中气温最高时应该在2-3点,而水的最高温度应该迟1-2小时左右。

气温下降后,水温也下降,但下降也没气温来得快。

一天是如此,一年也是如此。

水的温度下降慢,升高也慢。

从季节上看,春季水温开始随气温升高而缓慢上升,一个月之内的水温升幅为2~4℃,秋季水温下降速度稍快,月降温幅度不大于5℃。

从南方地区看,最高水温会出现在7~8月,最低水温基本在1月前后。

三、深浅水的温度问题可以肯定的一点是,浅水区的温度变化与气温的变化较为同步,但深水区就变化不明显。

有资料显示,无论气温如何变化,深水的水温上升少,下降也少。

特别是冬天气温低时,深水区的温度要高于浅水区或表水区。

鱼的趋暖性也决定了它们应该多呆在温度相对较高的深水区。

四、结论一是水温变化幅度不如气温大,但也严重影响鱼的活性。

鱼对温度很敏感,更容易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果气温太低时,不适合路亚运动。

二是水温变化有迟滞性,说明气温刚降时路亚还可以持续一两天,气温刚升高时,路亚还不是好时候,得再等一两天。

三是深水水温变化不大,在气温较低时,应该把搜底作为首选动作。

垂钓经验谈:

(如何确定垂钓点之二:

鱼的适氧洄游)

鱼是无肺动物,是靠腮过滤水中的氧而获取生存必需的氧气。

因此水体的含氧量的高低,影响着鱼类的活动。

有时夏天大雨来临前,天气闷的时候,条件再好也钓不到鱼。

原因就在于气压低,水中溶氧量不足,鱼儿不会吃饵。

因此,鱼类会因为寻找适宜于生长活动的含氧量高的水域而产生洄游路线和规律。

掌握了这个规律,对提高鱼获有着重要的作用。

其一、在气温一定的情况下,水越深的区域溶氧量就越少,所以,在春、秋天选择钓点的时候,要选择水深在一米到一米五的地方,这些地方由于光合作用,溶氧量比较充足,所以,鱼类喜欢洄游到这些地方活动。

其二、要选择有水流动的地方。

比如水库、水塘的进水口,由于有活水流入,在水流动的过程中溅动的水花从空气中带入大量的氧气,所以,鱼儿就会逆水而上,嬉戏觅食,在这些地方下窝,定获丰收。

其三、在三级左右的东风、东南风、东北风时,应选择下风口,因为下风口有浪,使这一水域溶氧充足,这是鱼类追逐洄游的好去处,所以,钓谚曰:

“风动鱼动,风不动鱼不动”。

为什么东向的风好呢?

因为东面的风从海面上带来的海洋副热带高压,使水中的溶氧量改善。

而西南风为何钓不到鱼呢?

因为西南来的高原风一是含氧量少,二是比较干燥,称为“火风”,鱼在这种气象条件下很不舒服,所以,在西南风比较大时,最好不要出去垂钓。

其四、水草可以通过光和作用在水中产生大量的氧,所以,这一水域的水中溶氧量比较好,鱼儿喜欢洄游到这里活动。

所以,钓点可以选择在有水草的地方。

水草较密的地方,应选择一块比较大空隙而透亮的地方,而水草较少的地方,应选择水草较多处的边缘或两束水草之间。

即所谓“草中选透,透中选草”。

其五、要选择水质较好的水域下钓点,大致水体的能见度在50公分左右最好。

如果水体混浊,水色带有一种铁锈色、酱色,或水面漂浮着一层油迹,或藻类过分繁殖的浓绿色,这些水域一般鱼儿无法生存,有些鱼会因缺氧而死。

即使有一些残存的鱼也不会吃饵。

其六、要选择涨水地方下钓。

因为水涨时必然是有山水雨水大量流入湖、库,也会大大增加水中的溶氧量,这时的鱼儿会洄游到近岸处戏水,这里必然会有钓获。

而在落水的地方不宜下钓,因为落水会消耗水体中大量的氧,水少了鱼也因害怕而洄游到中间深水处,近岸处是很少钓到鱼的。

这就是所谓的“涨水鱼,落水虾”之说。

垂钓经验谈:

(如何确定垂钓点之三:

鱼的觅食洄游)

鱼象其他动物一样,一生的大部分的时间都是用来觅食,以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营养。

鱼的觅食洄游规律,有一部分来自于先天遗传基因中的本能,一部分来自于所处水域环境因素的影响,经过反复记忆而形成的习惯。

所以,鱼的觅食洄游,并不是哪个地方的鱼都是相同的,还要根据所要垂钓的水域的环境来具体判断。

如果掌握得好,一定会对选准钓点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一,水库、湖泊或水塘边有人家居住的地方,如果边上有人为便于淘米、洗菜、洗涮而搭出的小码头,这附近是一个好位子。

因为鱼儿长期一来习惯于到这里寻找因淘米、洗菜而落下的碎米、菜叶之类的食物,所以就形成了一种习惯,喜欢洄游到这里觅食。

第二,水域经常有鸭、鹅活动的地方,或者有水牛经常在水中汪水、活动的地方,也往往是好钓位。

因为鱼儿经常会洄游到这些地方寻找这些动物的排泄物作为食物。

第三,冬天过去后,鱼儿经过一冬的寒冷,消耗掉秋季身体里贮藏的所有营养,饥饿难当,鱼儿纷纷都从深水洄游到浅滩边或水草丛生的地方急急觅食,再加上产卵前后也急需使身体得到恢复,也会不停地在近岸及浅水区洄游觅食。

秋天来临时,鱼儿需要为过冬做准备,身体需要储存大量的御寒能量,也会大量从深水区洄游到近岸处抓紧觅食。

所以,春秋两季应在湖、库的近岸处寻找钓点。

第四,出水口、下风口,会汇聚很多水面飘浮的植物种子、果实或小飞虫等,会使鱼洄游到这里来抢食。

同时,小鱼的汇聚抢食又会引来翘嘴、鳜鱼、黑鱼、黄刺鱼等凶猛的鱼类前来捕食小鱼。

所以,在这些地点下钓也应该是很好的选择。

第五,注意看经常有附近人长期钓鱼留下的痕迹,这些地方因为长期有当地人在此钓鱼,因长期撒饵的缘故,使这里的鱼儿经常洄游到这里觅食。

这些地点也是我们可以选择的钓点。

第六,如果是去家养鱼塘,就应该细心观察平时喂鱼所留下的残食等遗迹,因为常在这里喂食,也使鱼形成了一个定时而来的习惯,在这里选择钓位,一定有不可多得的收获。

垂钓经验谈:

(如何确定垂钓点之四:

鱼的繁殖洄游)

各种淡水鱼类,在春季到来后,先后进入繁殖期,在此期间,大都会从深水区洄游到近岸有水草、芦苇、蒲草、树枝、树根或石缝的水域活动。

这些水域一是便于觅食,二是便于将鱼卵粘附在水草上。

所以,这些地方正是垂钓的好窝点。

繁殖期的雌鱼食欲较差,但一般都有雄鱼相随,雄鱼由于不停追逐雌鱼,体力消耗大,所以正是贪食的时候,一般根据鱼种产卵水域的不同,找准钓点,都会有较大鱼获。

下边根据不同鱼种的繁殖水域特点,分别介绍如下。

一,鲫鱼:

3~7月为鲫鱼的繁殖期,4月为繁殖盛期。

在南方地区,一般3月中旬以后,水温上升到17℃左右时,鲫鱼开始产卵,水温升至20~24℃时繁殖活动最盛。

降雨、微流水和闷热的气候,对繁殖期的鲫有诱导产卵的作用。

鲫鱼最喜欢在有水草的水域产卵,所以,春季应选水草丰茂之处为钓点。

二,鲤鱼:

繁殖季节随地区纬度的不同而异,3-8月均可产卵(以4-6月)为盛产期。

雌鱼常在浅水带的植物或碎石屑上产大量的卵。

鲤鱼属于底栖杂食性鱼类,荤素兼食。

饵谱广泛,吻骨发达,常拱泥摄食。

鲤鱼新陈代谢速度快,故摄食习性为少吃勤食。

四月之后,应选择有水草、芦苇或莆草的水域下钓。

这时钓鲤鱼,要以蚯蚓、河虾等动物性饵料为主。

春季过后,随着气温升高,鱼的摄食量变大,饵的质量已不主要,数量则上升为第一位。

因此在暮春、整个夏季、初秋的一个相当漫长的时期里,鲤鱼都以素食为主。

此时垂钓,应使用面饵、糟食等。

三,草鱼:

繁殖季节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繁殖最盛期为5月中下旬。

栖息于平原地区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

性活泼,游泳迅速,常成群觅食。

为典型的草食性鱼类。

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

生殖季节亲鱼有溯游习性。

所以,应寻找上游或有水流入水库的入水口附近下钓。

五,青鱼:

繁殖期5~7月,江河水的上涨即能刺激其产卵。

产卵活动较分散,延续时间较长。

产卵场分布于长江重庆至道士袱江段,支流汉水、湘江中也有。

在江河中产漂浮性卵。

所以繁殖期应选择在水质清洁并有缓慢流速的江汊、河湾处下钓。

青鱼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平原地区,长江以北较稀少;它是长江中、下游和沿江湖泊里的重要渔业资源。

青鱼习性不活泼,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食物以螺蛳、蚌、蚬、蛤等为主,亦捕食虾和昆虫幼虫。

六,翘嘴鲌(白丝,白鱼):

6~7月产卵。

由于产卵期也喜欢在水草边上的开阔水面附件,因此,钓点应选择在这些区域。

钓饵以小虾最好。

白鱼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中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

七,鲶鱼:

繁殖季节为4—9月份,以5—7月为繁殖旺期。

当水温上升至18℃,鲶鱼开始产卵活动。

亲鱼在产卵前的2—3天便开始寻找配偶,在有水草植物的河岸线水区掘窝,将卵黏附在窝中的水草或洞底上。

所以,钓点应选择在这些地方。

鲶鱼的视力差,基本上在晚上觅食。

白天栖息树根或石缝处。

八,鳜鱼(季花鱼):

繁殖期在5-6月份。

产卵期间,在较缓的水流中,可看到雄鱼追逐着雌鱼,雌鱼将卵产于水中,雄鱼也随着排出精子,精子和卵子在水中相遇而受精。

季花鱼的卵为浮性卵,但稍重于水,所以可保持在流动的水层中,随波逐流。

所以,钓点应选择在水质较清的缓流处。

九、黄颡鱼(昴叽子、黄剌鱼):

4-5月产卵,亲鱼有掘坑筑巢和保护后代的习性。

在生殖时期,雄鱼有筑巢习性。

所以,这时钓昴叽应选择近岸且有淤泥易于筑巢的地方。

黄颡鱼在江河、湖泊、水库或其支流等水域,栖息于底层,以各种底栖的无脊椎动物、小杂鱼、虾等为饵,对生态环境的适应性较广,对营养和其它环境因素的要求不高。

觅食习惯象鲶鱼,昼伏夜出。

十,黑鱼(乌鳢):

繁殖期在4月中旬至9月中旬,5、6月最盛;长江中下游地区为5—7月,以6月较为集中。

繁殖水温为18℃—30℃能在池塘、河沟及水库等水域内自然繁殖,产卵场一般分布在水草茂盛的浅水区。

产卵方式是营造巢类型.产卵前,成熟的雌雄亲鱼成对地游动在产卵场地,共同用口御取水草、植物碎片及吐泡沫营筑略呈环形、直径约0.5—1米、漂浮于水面的鱼巢.巢筑成后,在风平浪静的早晨日出前,雌、雄鱼相互追逐、发情,然后雌鱼在鱼巢之下接近水面处,腹部向上呈仰卧状态,身体缓缓摇动而产卵于巢上。

产卵后亲鱼守于巢底,保护鱼卵,免受侵害。

所以,找到了黑鱼的鱼巢,在这附近下钓,十之八九能钓到。

幼鱼初出时,亲鱼在幼鱼下方潜游保护幼鱼,此时以小青蛙为钓饵,在幼鱼近处点动,亲鱼会跃起扑食,极易钓获。

路亚钩翘嘴操控方法

发表于2011-5-1901:

37:

11|

翘嘴在我国相对分布很广,从南到北几乎都有它的身影,从数十万亩的湖泊水库到很小的池塘都可以生活,在水中属于中上层鱼类,行动迅猛,善于跳跃,性情暴躁,容易受惊,主要食物为活鱼。

翘嘴的习性注定了它是一种中国最好的拟饵对象鱼之一,能够钓上米级以上的翘嘴是每一个钓鱼人的梦想。

要选择一套合适的翘嘴钓具,钓翘嘴的竿子可选择L或者ML的直柄或枪柄杆,长度上可根据钓场的情况选择1.8米到2.1米的,有一些大面积水域可以考虑2.1米以上的,线用8磅-12磅的尼龙60-100米就可以了。

轮子几乎没啥特殊要求,鼓轮或水滴轮如果微物抛投则更加适合,由于翘嘴的嘴巴比较薄,容易被钩豁,要求轮子的卸力不要调的太紧,以用手稍加用力拉线就能出线就好。

饵的选择,适合翘嘴的饵有不少,重点推荐用米诺和vib还有spoon,米诺的大小建议一般在6-10厘米,浮水和缓沉水的米诺都要备一些,vib和spoon建议选用6厘米以下,米诺和vib颜色方面选用没有一定原则,在水清和白天用亮银色或亮金色腹部的米诺,夜晚用颜色较深艳如红色或橘红色,有时也会变化。

Spoon方面基本上从35克到20克左右都可以,有时不用抛得很远的话可以选择轻一点的,有时大水面需要你抛到60米开外的时候,10克以上的spoon就可以帮你轻松实现。

我的选用原则是:

小水面用米诺为主,大水面远投用spoon为主,穿插使用vib。

钩子方面选用那些细钩条锋利的钩子,能够在瞬间贯穿翘嘴的嘴巴。

钓翘嘴饵的操控手法,浮水米诺比较容易操作,在抛投后压低竿头,保持稳定的速度回收,这是最基本的操控手法,非常实用。

可以再加进一些动作,比如在匀速回收时,每收几圈线竿尖轻轻一抽一停,模仿小鱼慌忙逃窜的样子,可以让你的拟饵活起来;至于回收的快慢,没有定则,慢不咬便试快,快不追再试慢,多试试后必有心得;沉水的米诺的用途可以攻击到更深的水层,如果操作熟练的话基本可以各水层通杀,操作上的可变化性高,例如,抛出后收紧虚线,让它自由下沉,感觉拟饵达到你认为鱼所在的水层后开始收线,可以匀速慢慢收,让它固定在那个泳层回来,用速度的快慢来控制泳层,或者用抬竿的动作向上抽动,让米诺做出像小鱼一样的上窜的动作,一蹿一停…或者几种动作交替进行,vib在抛出后和沉水米诺一样需要等,到达攻击水层后可以选择先向上提竿然后放下再慢慢收紧。

余线再提起的方式,让它在水中呈横S的路线行进,也可以用收线的速度控制它固定在一定的水层行进,或两种方法交替变化使用。

关于spoon的操作主要以匀速回收的手法为主,还有快慢结合,也可参照vib的横S的操作方法。

所有沉水的拟饵在操控时想要做出更多的动作,需要你对饵的下沉速度有一定的预估,也就是要有一定的操控经验,还有对钓场环境的熟悉,否则很容易造成挂地球。

其实很多操作手法很多都很类似,靠的是自己多去尝试,多练,让你的拟饵随着你的操控做到随心所欲才是最高境界。

关于钓翘嘴的时间各地各个季节都不一样,翘嘴一年四季都捕食,水面越大相对越容易出巨翘。

翘嘴活动范围很大,一天中早晨和傍晚,捕食较为活跃,是出钓的好时间,白天在气温较高日照充足时,它喜欢呆在深水区。

如果你到了一个你不熟悉的钓点,建议先搜索水面中上层,如没有口可以逐渐攻击深层,循序渐进的往深层搜索。

一年中六月之前翘嘴常爱呆在水浅的地方或深浅交界的地方,因为这个时候很多鱼在岸边产卵,它也会在那里大快朵颐,这个季节有时白天也会有很好的收获,尤其天气闷有一点刮南风的天气很容易爆钓的。

六月之后天气逐渐炎热之后白天基本上很难在岸边钓到它,这个时候在一些湖泊水库,建议最好在傍晚出钓,大约晚上五点半到十点半之间,这个时候一些水库的大坝就成了最好的钓点,由于大坝白天被阳光暴晒,傍晚时靠近大坝这边的水温会略高,小鱼就会在这里成群活动,翘嘴也会每天成群结队准时来这些地方捕食,当然每个钓点由于它的地域和环境的不同,时间也会略有差异。

三四斤以下的翘嘴攻击特点:

速度快,常常出其不意的攻击你的假饵。

十斤以上的翘嘴攻击速度就明显减慢,所以你想钓到米级以上的翘嘴,适当给你的拟饵减速就显得非常重要,常常它会一路跟着你的拟饵,在你把拟饵收到近岸时,可能是巨翘喜欢看着拟饵快要逃出它的攻击范围时才发动攻击,它喜欢游到你的拟饵的侧下方,然后做一个翻身的动作,从下往上一口把饵吸进嘴里,越是大的越是动作慢,要求你在每一竿收到近岸时都千万不可麻痹大意,攻击往往就在此时,到近岸你可尽量放慢动作,不要快收。

中了大鱼不要紧张,慢慢遛,巨翘的嘴唇很硬很厚,很难钩穿,有时钩子常常钩在嘴唇上,你要是强拉很容易脱钩的。

曾经有人说,拟饵是在追求100%的还原有生命的饵鱼,但这仍旧是一个日益接近,却无法实现的目标,而且对于目标鱼种的研究和判断,也同样挑战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